藏国正文卷第七百六十七章激战金城北城也是唐军防御的重中之中,李邺也很清楚,一旦吐蕃大军从黄河上过来,他们必然会保护自己的退路和辎重,一定会在黄河边上扎营,攻城也一定会在比较平坦宽阔的北城。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李邺把主要防御武器也放在了北城,包括三十架中型投石机和三架超大型的投石机,以及一万名重弩兵和陌刀军。
城头上也修建了专门安置投石机的城台,外型和马面墙一样,只不过马面墙是向外凸出,而投石机城台是向城内凸出。
城头上的投石机基本上也没办法用杆式投石机,长长的投杆伸长到城墙外,没办法往投兜里装石块,所以都是用长长的投索,原理和吐蕃士兵用的飞石其实是一回事。
但经历了长安之战后,李邺已经吸取了教训,决定放弃这种长索投石机,虽然绳索式投石机简单方便,不需要制作专门的投杆,但它的缺陷也很明显,首先就是不能投掷火油罐或者火泥,会烧断绳索。
其次会投掷失败,石头没能投掷出去,会包在皮兜内,然后重重打在城头上,造成自己士兵伤亡,而且失败的概率很大,十次投掷就会失败三次,所以在长安之战中,投石机最后都停止了使用。
这次李邺采用了中型投石机,投杆只有两丈,投石机稍微前置一点,投兜就能放在城墙上了。
这种投石机是配重式投石机,前面用铁块坠下,后面的石块就投出去了,七名士兵操纵一部投石机,不过射程不远,只有百步左右,唐军准备用来投射硫磺炭火泥,漫天飞射,在长安效果不错。
另外,还有三架超级投石机,高达五丈,抛竿长八丈,可将八九十斤的重物投到五百步外,唯一的缺陷就是需要大量人手,一架超大投石机需要两百人一起推动两座大型绞轮,不过三架超大型投石机只需要六百人,问题不大。
李邺看得清楚,喝令道:“大型投石机准备!”
三架超大投石机已经准备就绪,有几名士兵将油纸托垫的大包硫磺炭火泥放在铁投兜内,足有八十斤重。
两万吐蕃军已经冲到五百步外,李邺冷冷下令,“发射!”
发令台上士兵红旗挥下,士兵点燃了油纸包内的硫磺炭火泥,投兜内猛烈燃烧,三架超大投石机骤然发射,三只燃烧的油纸包飞上了天空,硫磺炭火泥在半空中散开,俨如仙女散花一般,向下方密集的人群飞射而去。
无数吐蕃士兵被射中,头上、身上、脸上、腿上,燃烧迅猛,很多士兵本能地去拍打身上的火苗,硫磺炭火泥立刻粘在手上燃烧,剧烈的钻心疼痛让很多士兵倒在地上,蜷缩成一团,声嘶力竭地嚎叫。
但对于吐蕃军士兵,他们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依旧铺天盖地向前冲锋,这时,第二轮硫磺炭火泥投出,漫天从空中落下,士兵们举盾抵挡,但还是有上千人被击中,被烧得痛苦哀嚎。
可就在这时,让李邺恼火的一幕出现了,前一轮被击中的上千吐蕃士兵,大部分人站起来了,依旧忍着剧痛,跌跌撞撞向前冲锋。
城头上,李邺看得清楚,眉头皱成一团,长安燕军士兵被炭火泥击中,基本上就失去了战斗力,这些吐蕃士兵居然还能站起身,继续投入战斗,这么坚韧强悍,难怪历史上的吐蕃成为了唐朝最大的劲敌。
李邺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不管是火油还是火油泥,看起来燃烧汹汹,但实际上,对奔跑的敌军杀伤效果都不好,毕竟人是活的,他们会避开火区,不像投石机、巢车之类,没法避让。() ()
“停止用火油泥,投石机全部改为碎石!”
李邺果断下令,全部改用碎石,一两斤一块,若被击中一样能够把人砸死。
吐蕃大军已经冲到三百步外,三架超大型投石机改为碎石,第三次投出,密集的碎石呼啸而至,砸到后方的军队士兵的头上,两三百人被砸中,顿时头破血流,栽倒在地。
但在密集的人潮中,这点伤亡没有兴起丝毫波澜.
这时,五千部重弩发射了,两人操纵一部大黄弩,重箭呈四十五度斜角飞上天空,形成一片乌云,如雨点般向吐蕃士兵头顶射去,这才是真正的大杀器来了。
重箭射穿了盾牌,射穿了皮甲,直透身体,或者被射穿头颅,血光四溅,大片吐蕃士兵惨叫倒下。
第一轮五千支重弩箭射出,便有一千多吐蕃军士兵被射杀。
随着第二轮五千重弩箭射出,三十架投石机也发作了,密集的石块砸向吐蕃士兵,打得吐蕃士兵人仰马翻。
与此同时,吐蕃士兵也冲进了百步内,他们也开始反击了,一片片飞石如雨点向城头射去,很多唐军士兵措不及防,被打得头破血流,鼻骨碎裂,仰面栽倒。
“蹲下!蹲下!”将领们大喊,要求士兵蹲下。
唐军也同样在反击,部署在城内的两万弓兵开弓射击了,兵箭如乌云般一团团飞向城外,石块和箭矢在空中交织,大量吐蕃士兵被箭矢射倒,吐蕃军的伤亡急速上升,已经超过六千人。
这时,马重英有点急了,还没有开始攻城,伤亡就超过三成了,这怎么行?
他当即下令道:“击鼓助威!”
“咚!咚!咚!咚!”
吐蕃军战鼓敲响,鼓声激昂,让战场上的吐蕃士兵俨如打了鸡血一般,个个奋勇异常,一架架攻城梯搭上城头,开始迅速向上攀登。
城头上,数百名长斧手闪身而出,挥动长斧奋力向攻城梯劈去,对付攻城梯,李邺的军队已经非常娴熟,首先就是劈断最顶上的两根横档,当然,吐蕃军士兵还是能上城,但难度明显变大了。
如果再有唐军士兵防御森严,每一架攻城梯前,数十支长矛短刀一起防御,攀上城头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但紧接着迎接吐蕃士兵的,却是俨如冰雹般的滚木礌石,劈头盖脸砸下,躲都没法躲,一串串吐蕃士兵被砸得跌下城去。
好容易避开滚木礌石杀到城垛口前,却发现脚下无法借力,根本攀不上去,还不等士兵们破口大骂,十几支长矛已经刺穿了他们的身体,紧接着寒光一闪,人头飞离,无头尸体从空中落下,脖腔的鲜血在空中飞洒。
这是李邺的防御创新,每一架攻城梯前都要站两名重甲步兵,轮流出战,效果极好,几乎每个冲到攻城梯顶端的吐蕃士兵都会被斩为两段。
另外还有两千名重甲步兵在待命之中,他们的任务是对抗二十架飞梯敌军。
这时,二十架飞梯也越过了护城河,冲到了城墙下,拉拽的牦牛已经撤下,由士兵推着它们滑行,飞梯地盘的前端重重顶在了城墙上。
每架飞梯上装有两部长梯,数百名吐蕃士兵在后面拉拽绳索,两架长梯先后竖了起来,梯子上事先挂满了强悍的吐蕃士兵。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李邺把主要防御武器也放在了北城,包括三十架中型投石机和三架超大型的投石机,以及一万名重弩兵和陌刀军。
城头上也修建了专门安置投石机的城台,外型和马面墙一样,只不过马面墙是向外凸出,而投石机城台是向城内凸出。
城头上的投石机基本上也没办法用杆式投石机,长长的投杆伸长到城墙外,没办法往投兜里装石块,所以都是用长长的投索,原理和吐蕃士兵用的飞石其实是一回事。
但经历了长安之战后,李邺已经吸取了教训,决定放弃这种长索投石机,虽然绳索式投石机简单方便,不需要制作专门的投杆,但它的缺陷也很明显,首先就是不能投掷火油罐或者火泥,会烧断绳索。
其次会投掷失败,石头没能投掷出去,会包在皮兜内,然后重重打在城头上,造成自己士兵伤亡,而且失败的概率很大,十次投掷就会失败三次,所以在长安之战中,投石机最后都停止了使用。
这次李邺采用了中型投石机,投杆只有两丈,投石机稍微前置一点,投兜就能放在城墙上了。
这种投石机是配重式投石机,前面用铁块坠下,后面的石块就投出去了,七名士兵操纵一部投石机,不过射程不远,只有百步左右,唐军准备用来投射硫磺炭火泥,漫天飞射,在长安效果不错。
另外,还有三架超级投石机,高达五丈,抛竿长八丈,可将八九十斤的重物投到五百步外,唯一的缺陷就是需要大量人手,一架超大投石机需要两百人一起推动两座大型绞轮,不过三架超大型投石机只需要六百人,问题不大。
李邺看得清楚,喝令道:“大型投石机准备!”
三架超大投石机已经准备就绪,有几名士兵将油纸托垫的大包硫磺炭火泥放在铁投兜内,足有八十斤重。
两万吐蕃军已经冲到五百步外,李邺冷冷下令,“发射!”
发令台上士兵红旗挥下,士兵点燃了油纸包内的硫磺炭火泥,投兜内猛烈燃烧,三架超大投石机骤然发射,三只燃烧的油纸包飞上了天空,硫磺炭火泥在半空中散开,俨如仙女散花一般,向下方密集的人群飞射而去。
无数吐蕃士兵被射中,头上、身上、脸上、腿上,燃烧迅猛,很多士兵本能地去拍打身上的火苗,硫磺炭火泥立刻粘在手上燃烧,剧烈的钻心疼痛让很多士兵倒在地上,蜷缩成一团,声嘶力竭地嚎叫。
但对于吐蕃军士兵,他们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依旧铺天盖地向前冲锋,这时,第二轮硫磺炭火泥投出,漫天从空中落下,士兵们举盾抵挡,但还是有上千人被击中,被烧得痛苦哀嚎。
可就在这时,让李邺恼火的一幕出现了,前一轮被击中的上千吐蕃士兵,大部分人站起来了,依旧忍着剧痛,跌跌撞撞向前冲锋。
城头上,李邺看得清楚,眉头皱成一团,长安燕军士兵被炭火泥击中,基本上就失去了战斗力,这些吐蕃士兵居然还能站起身,继续投入战斗,这么坚韧强悍,难怪历史上的吐蕃成为了唐朝最大的劲敌。
李邺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不管是火油还是火油泥,看起来燃烧汹汹,但实际上,对奔跑的敌军杀伤效果都不好,毕竟人是活的,他们会避开火区,不像投石机、巢车之类,没法避让。() ()
“停止用火油泥,投石机全部改为碎石!”
李邺果断下令,全部改用碎石,一两斤一块,若被击中一样能够把人砸死。
吐蕃大军已经冲到三百步外,三架超大型投石机改为碎石,第三次投出,密集的碎石呼啸而至,砸到后方的军队士兵的头上,两三百人被砸中,顿时头破血流,栽倒在地。
但在密集的人潮中,这点伤亡没有兴起丝毫波澜.
这时,五千部重弩发射了,两人操纵一部大黄弩,重箭呈四十五度斜角飞上天空,形成一片乌云,如雨点般向吐蕃士兵头顶射去,这才是真正的大杀器来了。
重箭射穿了盾牌,射穿了皮甲,直透身体,或者被射穿头颅,血光四溅,大片吐蕃士兵惨叫倒下。
第一轮五千支重弩箭射出,便有一千多吐蕃军士兵被射杀。
随着第二轮五千重弩箭射出,三十架投石机也发作了,密集的石块砸向吐蕃士兵,打得吐蕃士兵人仰马翻。
与此同时,吐蕃士兵也冲进了百步内,他们也开始反击了,一片片飞石如雨点向城头射去,很多唐军士兵措不及防,被打得头破血流,鼻骨碎裂,仰面栽倒。
“蹲下!蹲下!”将领们大喊,要求士兵蹲下。
唐军也同样在反击,部署在城内的两万弓兵开弓射击了,兵箭如乌云般一团团飞向城外,石块和箭矢在空中交织,大量吐蕃士兵被箭矢射倒,吐蕃军的伤亡急速上升,已经超过六千人。
这时,马重英有点急了,还没有开始攻城,伤亡就超过三成了,这怎么行?
他当即下令道:“击鼓助威!”
“咚!咚!咚!咚!”
吐蕃军战鼓敲响,鼓声激昂,让战场上的吐蕃士兵俨如打了鸡血一般,个个奋勇异常,一架架攻城梯搭上城头,开始迅速向上攀登。
城头上,数百名长斧手闪身而出,挥动长斧奋力向攻城梯劈去,对付攻城梯,李邺的军队已经非常娴熟,首先就是劈断最顶上的两根横档,当然,吐蕃军士兵还是能上城,但难度明显变大了。
如果再有唐军士兵防御森严,每一架攻城梯前,数十支长矛短刀一起防御,攀上城头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但紧接着迎接吐蕃士兵的,却是俨如冰雹般的滚木礌石,劈头盖脸砸下,躲都没法躲,一串串吐蕃士兵被砸得跌下城去。
好容易避开滚木礌石杀到城垛口前,却发现脚下无法借力,根本攀不上去,还不等士兵们破口大骂,十几支长矛已经刺穿了他们的身体,紧接着寒光一闪,人头飞离,无头尸体从空中落下,脖腔的鲜血在空中飞洒。
这是李邺的防御创新,每一架攻城梯前都要站两名重甲步兵,轮流出战,效果极好,几乎每个冲到攻城梯顶端的吐蕃士兵都会被斩为两段。
另外还有两千名重甲步兵在待命之中,他们的任务是对抗二十架飞梯敌军。
这时,二十架飞梯也越过了护城河,冲到了城墙下,拉拽的牦牛已经撤下,由士兵推着它们滑行,飞梯地盘的前端重重顶在了城墙上。
每架飞梯上装有两部长梯,数百名吐蕃士兵在后面拉拽绳索,两架长梯先后竖了起来,梯子上事先挂满了强悍的吐蕃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