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6章 留任一届
时间进入三月后,朝廷开始全面运转,除了最大的税制改革外,朝廷也没有其他变化,完全按照摄政王时代的体制运转。
不过韦见素正式提出了退仕请求,他把李邺扶上了帝位,决定功成身退了。
韦见素已经六十五岁了,再做一届到七十岁,也不是不可以,但按照他和李岱的约定,他是接任李岱右相,一旦李邺上位登基,那就要把右相之位让给李泌,他可以继续出任辅相。
可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韦见素已经不想再任辅相,索性功成身退,他也能在家里安享晚年。
更重要是,他比较保守,已经不太适应李邺锐意进取的风格,比如这次对南诏动兵,韦见素就坚决反对,两线同时开战虽不是禁忌,但也绝不是稳健之策。
李邺还是不顾他的反对,强行出兵了,让韦见素十分沮丧。
上午时分,李邺在城外一片试验田内兴致勃巡视早稻的生长情况,试验田是农学院的试验地,今天一月,李邺登基后不久,便将农学从工学中分离出来,单独成立农学院,隶属于司农寺,然后又把工学再一分为二,成立工学院和军器学院,工学院隶属于少府寺,军器学院隶属于军器监。
但这只是教育改革第一步,按照他的思路,他要设立县学、州学和太学三级教育制度,县学九年,学习儒学和百家诸子。
州学就开始分化了,分为文学和算学,算学里面包括数学、天文地理、农学、基础工学等等。
太学就更多了,文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兵学院、法学院、造船航海学院等等,李邺准备建立九大学院。
但这需要时间来一步步落实,一方面是师资力量不够,另一方面需要整个社会逐步接受。
但大唐是开放的王朝,海纳百川,接受李邺的教育改革,一点问题都没有,关键还是师资不足,从明年开始,李邺就准备开始改革县学和州学了。
他准备让自己父亲李岱来负责这一块,父亲虽然是太上皇,但他还是稍微年轻了一点,他还想做点事,那么由他负责教育改革最适合,成立一个教育委员会,直接向自己负责。
农学院的水稻试验田有三百亩,全部种植了交州早稻,今天交州稻继续在南方各地试验种植,李邺却考虑在关中试一试,现在还处于历史上的温暖时期,要到九百年前后才渐渐进入小冰期,距离现在还有一百多年。
现在的关中比后世关中温暖湿润得多,如果试验双季稻能成功,那么关中每年的粮食产量可以增加三成。
这对不断增加的关中人口,意义非同寻常。
试验田长势不错,郁郁葱葱,可以看见远处有老农在施肥。
“杨院正,你觉得早稻能种成吗?”
农学院的院正叫做杨淼,原是司农寺丞,做了三十年司农寺的官员,各种农作物经验丰富,也算是老把式了。
他点点头道:“回禀陛下,从生长情况来看,目前很顺利,微臣认为基本上能种成,关键是看产量,如果产量还可以,哪怕是和冬小麦持平,微臣都认为有推广的价值,至少冬天就空出来了,让土壤休息过冬,对保护土壤墒情很有好处,另外,种子用量也比小麦少三成,这一点对农民很重要。
“但它用水量很多!”李邺提醒道。
“这倒是,如果真正决定推广双季稻,关中的水利建设还得加强,另外,全面推广用煤,对保护渭水和泾水上游的森林非常有利,这两年渭水和泾水的流量都明显增加,对关中农业有明显的好处。”
李邺点点头笑道:“等它开始收获的时候通知朕,朕再来亲自看一看。”
“微臣遵旨!”
从城外视察回来,已经快到中午了,通事舍人韦皋在门口道:“陛下,韦相国求见!”
李邺从窗户看了看远处大钟时间,快到中午了,他便对韦皋笑道:“请韦相国进来,再去通知丹凤酒楼,今天中午朕要过去,两个人。”
韦皋匆匆去了,不多时,韦见素走进来,把一份报告放在桌上。
“陛下,这是今年科举的报名情况,超过了十万人,盛况空前,大唐彻底统一了。”
科举在这个月二十号开考,还有半个月时间,明经、进士和算学三科共录取一百二十人,另外发榜后紧接着是太学、工学、农学三大学府的招生考试。
算学考中也要去工学进修,但身份不一样,进修四年后就直接授工事郎八品官,工学正常读出来是州学助教,助教属于一等吏,要教书五年转正为教授后,便是从九品官了。
李邺点点头,“要把去高等学府的好处向大家宣扬,要让大家知道,考上高等学府也是能当官的。”
“陛下,都知道呢!今年报名高等学府考试的人数就达三万,争夺一千五百个名额。”
说到这,韦见素又取出一份辞职书,“陛下,微臣乞退,恳求陛下批准!”
李邺瞥了一眼辞职信,笑道:“中午了,一起去丹凤酒楼出吃饭吧!”
丹凤酒楼修建在皇城内,是专门给百官修建的一座酒楼,和外面的酒楼没有什么区别,顾客不光是百官,还有皇城侍卫和各地进奏院的官员,每天生意都不错。
而且他能提供一些外面酒楼没有的酒菜,比如正宗苦泉羊、正宗松江鲈鱼和苏州糖蟹,还有正宗的剑南烧酒和张掖葡萄酒。
丹凤酒楼占地十亩,由三楼四院组成,但也等级森严,春雨楼和夏风楼没有限制,官员、侍卫和一般食客都可以去,但秋月楼只接待五品以上官员,而品雪四院就只接待三品以上官员。
但也有变通,比如三品以上官员请客,那五品以上官员也可以作为嘉宾进品雪四院。
同样的道理,秋月楼五品官员请客,那么七品以上官员也可以进去。
八品和九品官员资历还不够,不能进秋月楼。
所以很多底层官员都暗暗发奋,一定要争取早日进秋月楼内用餐。
李邺作为天子,有一个专门的院子,叫做晚雪,这里只有他或者家人用餐,不过天子若是请客,其他大臣也可以入内。
比如韦见素,他还是第一次进晚雪院,戒备森严就不用说,三十名女护卫已经先一步布下了天罗地网,连只苍蝇都未必能进来。
五名侍女都是宫女,不是外面的伙计或者普通侍女,虽是天子专用,但各种设施布置并不贵重,不过非常精雅。
但当菜送上来,韦见素便笑了起来,还是以前那几样,并没有因为成为天子而改变。
羊肉胡饼,胡辣汤和烤羊肉,口味很重。
韦见素可没有这么好的胃口,他要了一碗五谷粥,又要了几盘小菜,又上了一壶葡萄酒。
他笑了笑道:“年纪大了,只能清淡一些,否则夜里胃很难受!”
李邺点点头,“有时候朕也想换一换口味,但换来换去,还是喜欢老三样,没办法!”
韦见素沉吟一下道:“殿下考虑过裴遵庆为右相吗?”
李邺坦率道:“他老成有余,但见识略欠,在统御全局上,还是差了一点点火候。”
韦见素暗暗佩服,天子看人果然透彻,裴遵庆强于细节,但弱于全局。
他正要开口,李邺诚恳道:“朕还是希望韦相国能再留一届,李泌在资历和经验上还是略有不足,朕想让他出任一届地方观察使,磨练几年就差不多了。”
韦见素叹口气道:“陛下锐意进取,老臣太保守了,跟不上陛下的速度啊!”
李邺淡淡道:“烈马在大街上狂奔,最需要的不是竞速者和叫好者,最需要在关键时候能出手拉住缰绳的人,而相国就是能拉缰绳之人,朕再次请求韦相国能再留任一届!”
韦见素很了解李邺,他不喜欢虚伪的表态,韦见素便点点头笑道:“说实话,老臣也觉得自己身体还行,既然陛下挽留,老臣便恭敬不如从命!”
(本章完)
时间进入三月后,朝廷开始全面运转,除了最大的税制改革外,朝廷也没有其他变化,完全按照摄政王时代的体制运转。
不过韦见素正式提出了退仕请求,他把李邺扶上了帝位,决定功成身退了。
韦见素已经六十五岁了,再做一届到七十岁,也不是不可以,但按照他和李岱的约定,他是接任李岱右相,一旦李邺上位登基,那就要把右相之位让给李泌,他可以继续出任辅相。
可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韦见素已经不想再任辅相,索性功成身退,他也能在家里安享晚年。
更重要是,他比较保守,已经不太适应李邺锐意进取的风格,比如这次对南诏动兵,韦见素就坚决反对,两线同时开战虽不是禁忌,但也绝不是稳健之策。
李邺还是不顾他的反对,强行出兵了,让韦见素十分沮丧。
上午时分,李邺在城外一片试验田内兴致勃巡视早稻的生长情况,试验田是农学院的试验地,今天一月,李邺登基后不久,便将农学从工学中分离出来,单独成立农学院,隶属于司农寺,然后又把工学再一分为二,成立工学院和军器学院,工学院隶属于少府寺,军器学院隶属于军器监。
但这只是教育改革第一步,按照他的思路,他要设立县学、州学和太学三级教育制度,县学九年,学习儒学和百家诸子。
州学就开始分化了,分为文学和算学,算学里面包括数学、天文地理、农学、基础工学等等。
太学就更多了,文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兵学院、法学院、造船航海学院等等,李邺准备建立九大学院。
但这需要时间来一步步落实,一方面是师资力量不够,另一方面需要整个社会逐步接受。
但大唐是开放的王朝,海纳百川,接受李邺的教育改革,一点问题都没有,关键还是师资不足,从明年开始,李邺就准备开始改革县学和州学了。
他准备让自己父亲李岱来负责这一块,父亲虽然是太上皇,但他还是稍微年轻了一点,他还想做点事,那么由他负责教育改革最适合,成立一个教育委员会,直接向自己负责。
农学院的水稻试验田有三百亩,全部种植了交州早稻,今天交州稻继续在南方各地试验种植,李邺却考虑在关中试一试,现在还处于历史上的温暖时期,要到九百年前后才渐渐进入小冰期,距离现在还有一百多年。
现在的关中比后世关中温暖湿润得多,如果试验双季稻能成功,那么关中每年的粮食产量可以增加三成。
这对不断增加的关中人口,意义非同寻常。
试验田长势不错,郁郁葱葱,可以看见远处有老农在施肥。
“杨院正,你觉得早稻能种成吗?”
农学院的院正叫做杨淼,原是司农寺丞,做了三十年司农寺的官员,各种农作物经验丰富,也算是老把式了。
他点点头道:“回禀陛下,从生长情况来看,目前很顺利,微臣认为基本上能种成,关键是看产量,如果产量还可以,哪怕是和冬小麦持平,微臣都认为有推广的价值,至少冬天就空出来了,让土壤休息过冬,对保护土壤墒情很有好处,另外,种子用量也比小麦少三成,这一点对农民很重要。
“但它用水量很多!”李邺提醒道。
“这倒是,如果真正决定推广双季稻,关中的水利建设还得加强,另外,全面推广用煤,对保护渭水和泾水上游的森林非常有利,这两年渭水和泾水的流量都明显增加,对关中农业有明显的好处。”
李邺点点头笑道:“等它开始收获的时候通知朕,朕再来亲自看一看。”
“微臣遵旨!”
从城外视察回来,已经快到中午了,通事舍人韦皋在门口道:“陛下,韦相国求见!”
李邺从窗户看了看远处大钟时间,快到中午了,他便对韦皋笑道:“请韦相国进来,再去通知丹凤酒楼,今天中午朕要过去,两个人。”
韦皋匆匆去了,不多时,韦见素走进来,把一份报告放在桌上。
“陛下,这是今年科举的报名情况,超过了十万人,盛况空前,大唐彻底统一了。”
科举在这个月二十号开考,还有半个月时间,明经、进士和算学三科共录取一百二十人,另外发榜后紧接着是太学、工学、农学三大学府的招生考试。
算学考中也要去工学进修,但身份不一样,进修四年后就直接授工事郎八品官,工学正常读出来是州学助教,助教属于一等吏,要教书五年转正为教授后,便是从九品官了。
李邺点点头,“要把去高等学府的好处向大家宣扬,要让大家知道,考上高等学府也是能当官的。”
“陛下,都知道呢!今年报名高等学府考试的人数就达三万,争夺一千五百个名额。”
说到这,韦见素又取出一份辞职书,“陛下,微臣乞退,恳求陛下批准!”
李邺瞥了一眼辞职信,笑道:“中午了,一起去丹凤酒楼出吃饭吧!”
丹凤酒楼修建在皇城内,是专门给百官修建的一座酒楼,和外面的酒楼没有什么区别,顾客不光是百官,还有皇城侍卫和各地进奏院的官员,每天生意都不错。
而且他能提供一些外面酒楼没有的酒菜,比如正宗苦泉羊、正宗松江鲈鱼和苏州糖蟹,还有正宗的剑南烧酒和张掖葡萄酒。
丹凤酒楼占地十亩,由三楼四院组成,但也等级森严,春雨楼和夏风楼没有限制,官员、侍卫和一般食客都可以去,但秋月楼只接待五品以上官员,而品雪四院就只接待三品以上官员。
但也有变通,比如三品以上官员请客,那五品以上官员也可以作为嘉宾进品雪四院。
同样的道理,秋月楼五品官员请客,那么七品以上官员也可以进去。
八品和九品官员资历还不够,不能进秋月楼。
所以很多底层官员都暗暗发奋,一定要争取早日进秋月楼内用餐。
李邺作为天子,有一个专门的院子,叫做晚雪,这里只有他或者家人用餐,不过天子若是请客,其他大臣也可以入内。
比如韦见素,他还是第一次进晚雪院,戒备森严就不用说,三十名女护卫已经先一步布下了天罗地网,连只苍蝇都未必能进来。
五名侍女都是宫女,不是外面的伙计或者普通侍女,虽是天子专用,但各种设施布置并不贵重,不过非常精雅。
但当菜送上来,韦见素便笑了起来,还是以前那几样,并没有因为成为天子而改变。
羊肉胡饼,胡辣汤和烤羊肉,口味很重。
韦见素可没有这么好的胃口,他要了一碗五谷粥,又要了几盘小菜,又上了一壶葡萄酒。
他笑了笑道:“年纪大了,只能清淡一些,否则夜里胃很难受!”
李邺点点头,“有时候朕也想换一换口味,但换来换去,还是喜欢老三样,没办法!”
韦见素沉吟一下道:“殿下考虑过裴遵庆为右相吗?”
李邺坦率道:“他老成有余,但见识略欠,在统御全局上,还是差了一点点火候。”
韦见素暗暗佩服,天子看人果然透彻,裴遵庆强于细节,但弱于全局。
他正要开口,李邺诚恳道:“朕还是希望韦相国能再留一届,李泌在资历和经验上还是略有不足,朕想让他出任一届地方观察使,磨练几年就差不多了。”
韦见素叹口气道:“陛下锐意进取,老臣太保守了,跟不上陛下的速度啊!”
李邺淡淡道:“烈马在大街上狂奔,最需要的不是竞速者和叫好者,最需要在关键时候能出手拉住缰绳的人,而相国就是能拉缰绳之人,朕再次请求韦相国能再留任一届!”
韦见素很了解李邺,他不喜欢虚伪的表态,韦见素便点点头笑道:“说实话,老臣也觉得自己身体还行,既然陛下挽留,老臣便恭敬不如从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