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飘起来的公孙瓒
对此,袁绍并没有什么选择。
他也很清楚的意识到他已经无法从内部寻找什么帮手了,如果不想快速覆亡,只能采纳田丰的建议。
于是他派遣使者前往并州以北和幽州以北,去联络匈奴人、鲜卑人和乌桓人,争取与他们达成联盟,让他们带兵南下。
董卓也好,公孙瓒也好,都是他的后方威胁,这两个威胁不除掉,他就无法全心全意地应付刘备。
其中,公孙瓒肯定是最好对付的,因为他根基最浅薄,最容易被动摇,董卓是个老炮儿,浑身上下都是心眼子,军队也不少,有自己的基本盘,不好对付。
为了拉拢匈奴人、鲜卑人和乌桓人,袁绍甚至做好了将幽州和并州的一部分割让出去让他们内迁居住的准备。
他知道,这些人一直都比较渴望可以南迁,居住到更温暖、土地更肥沃的地方。
袁绍麾下倒是有人对此表示反对,比如辛评,他认为这些草原上的蛮人粗鲁无礼,只知道破坏不知道建设,给钱就可以了,没必要给土地,给了土地,就是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局面了。
届时袁绍又要对付刘备,又要应付他们的很多无理要求,岂不是自讨苦吃?
审配和辛评素来不和,这个时候就感觉辛评非常的墨迹,不像个爷们儿。
“要给就要给到位,给到位他们才能真正处理帮咱们对付公孙瓒,现在是想着无论如何也要活下来的时候,不是考虑未来的时候,如果活不下来,就没有未来,又有什么可以顾忌的?”
审配这句话说到了袁绍的心坎儿里。
我都活不下来了,我还管这些?
他立刻斥责了辛评软弱无能,表扬了审配的决然,然后咬着牙表示就算他活不下来,也要让鲜卑人、匈奴人和乌桓人搅得刘备不得安生。
“他灭我宗族,我也要灭了他的宗族,还要让他下半辈子不得安生!”
袁绍把目标放在了幽州,打算彻底毁灭幽州,不仅如此,他还打算亲自带兵攻击涿郡涿县,让涿郡涿县刘氏在还没有发迹的时候就成为一段历史,让刘备的家族彻底毁灭。
以一换一,这个买卖很公平。
中平六年的九月、十月间,尤其是十月,袁绍的动作非常大,非常多。
他大笔撒钱,大规模招揽兵马,甚至用抓壮丁的方式增加军队,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军队扩充到了七八万的规模。
当然,这样做也是有风险的,比如大量壮丁潜逃躲藏,抗拒抓捕,还有地方豪强宗族结寨自守,抗拒袁绍的统治,更有一些地方掀起了小规模的抵制袁绍的战斗,让袁绍头疼不已。
最后他的军队里到底有多少是老弱病残抓过来滥竽充数的,他自己也数不清楚。
不过这都不重要了,袁绍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他顾不上这些了。
他在魏郡和清河国安排了三支部队分别警戒董卓、桥瑁和刘虞,然后自己整顿主力军队约四万余人,准备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灭掉公孙瓒,破灭涿郡,让刘备后悔。
当然,他也必须要在短时间内解决这场战斗,并且获得幽州的资源,否则,以他现在的资源体量和动员水平,这支四万人的主力部队维持不到三个月,必然崩溃。
也就是说,必须要在中平六年结束之前把这场战争解决掉,是胜是败,是死是活,就看这一次了。
生死抉择之间,袁绍没有任何的犹豫。
中平六年十月二十一日前后,准备妥当的袁绍分别得到了来自南匈奴、东部鲜卑和乌桓部落的消息。
对于他寻求合作的意向,只有南匈奴产于于扶罗表示不接受,东部鲜卑二大人素利、弥加和乌桓部落首领丘力居表示接受。
袁绍许给他们的利益除了钱货之外,还有打算把玄菟郡、辽东郡和辽东属国划归乌桓部落所有,把辽西郡和右北平郡划归素利所有,又把渔阳郡和广阳郡划归弥加所有。
简而言之,给钱,给土地,给人口,给一切,只要他们出兵帮忙对付公孙瓒,对付幽州的反抗势力,那么全部的一切,都是他们的。
于扶罗本来被许给的利益是并州的云中、雁门和定襄三郡,但是袁绍没搞清楚南匈奴的现在根本不想要那些北边的寒冷土地,更想要更南边的河东郡。
他们想要更加温暖肥沃的土地生存。
可是河东郡不在他的控制之下,他就说南匈奴有本事就自己去打河东郡,他反正不在乎,南匈奴真要进攻了河东郡,还能帮他牵制刘备,他更高兴。
但是于扶罗常常和雒阳朝廷打交道,顾虑重重,又想到了张燕,想到了董卓,于是于扶罗干脆放弃了,不想了,躺平摆烂了。
他是领教过汉军厉害的,知道汉军不好对付,真要惹恼了雒阳朝廷,他没好果子吃。
所以他选择作壁上观。
丘力居、素利和弥加这些人生活的地方比较远,和汉帝国的核心地带有点距离,又听说汉帝国刚刚死了皇帝,觉得他们一定忙着处理皇帝的丧事,无暇应对边患,所以更加野心勃勃且敢于付诸实践。
合作意向达成之后,袁绍非常开心,与他们约定起兵日期是十一月的五日,但是在此之前,他自己就有点忍不住了,觉得多等一天都是折磨。
十月二十八日前后,袁绍所部的征战准备已经完成,精锐部队已经全副武装,炮灰壮丁们也被驯服了,袁绍觉得自己无法忍耐了。
于是他悍然下令出兵,不等鲜卑人和乌桓人了。
反正怎么打都是偷袭,只要速度快,公孙瓒一定无法反应过来。
然而他错了。
公孙瓒确实没有反应过来,但同时也确实不需要反应过来。
因为公孙瓒比他还要先的打了过来。
其实公孙瓒这一波的开局真的是天胡开局。
有一个在朝中担任太尉的老师,还有一个在朝中担任辅政大将军的师弟,在幽州当地,公孙瓒出任幽州刺史这件事情一开始还真没几个人愿意反对的。
与之相对的是雒阳朝廷内部有不少人以三互法的原则反对公孙瓒出任这个幽州刺史,但是刘备则认为事急从权,现在剿灭袁绍是最重要的,而幽州并没有足够让朝廷信任的人担任长官。
公孙瓒和他与卢植的关系都值得信任,且也有辽东属国的多次战绩作证,所以暂时委任为幽州刺史,待剿灭袁绍之后再行安排职位。
刘备的这个说法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靠着他本人的威望,这个任命得以通过。
于是整个幽州都知道刘备和卢植这对幽州师徒现在发达了,都等着盼着能够前往雒阳获得职位,开启属于幽州人的时代,所以对公孙瓒这个刘备、卢植的代言人,他们是很愿意服从的。
甚至于辽西郡的公孙氏本家都因为这件事情而对公孙瓒刮目相看,多有巴结,各种送礼物各种讨好,什么以公孙瓒为荣之类的屁话都敞开了说。
结果一个不小心,把公孙瓒给说嗨了。
简而言之,公孙瓒在一声声靓仔中迷失了自我,飘了。
最开始担任幽州刺史的时候,他还颇为谨慎小心,对其他官员也颇为和善,但是很快,这种谨慎小心就消失了,他开始变得高高在上,对各郡太守、地方豪强开始颐指气使。
在组建军队的过程中,他对地方官员、豪强大族多有索取,缺少兵马钱粮和打造武器的钢铁的时候,就会向他们索取,视之为理所当然,不给任何回报。
军队组建起来之后,因为缺少管束,没什么军纪,所以他的军队经常外出劫掠往来商旅货物,敲诈勒索打劫等等恶事也经常发生。
而公孙瓒对此并没有太多的反应,只是一味增加军队数量,要尽快组建强大的军队进攻袁绍,于是人望渐渐降低。
涿郡太守温恕念及公孙瓒的社会关系,好言相劝,希望公孙瓒能够约束军队,广布恩德,挽回人望,也多少顾虑一些刘备和卢植的名望。
谁知公孙瓒完全不在意这些事情。
“他们都是冲着我的老师和玄德来的,又不是冲着我来的,我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也知道他们想要很么,既然如此,就该付出一些代价,难道不是吗?”
温恕没想到公孙瓒居然如此蛮横无理,对他非常失望,又慑于刘备和卢植的权势,不敢反抗,于是只能对他敬而远之,不再向他提出建议,也不为他做任何谋划。
对此,袁绍并没有什么选择。
他也很清楚的意识到他已经无法从内部寻找什么帮手了,如果不想快速覆亡,只能采纳田丰的建议。
于是他派遣使者前往并州以北和幽州以北,去联络匈奴人、鲜卑人和乌桓人,争取与他们达成联盟,让他们带兵南下。
董卓也好,公孙瓒也好,都是他的后方威胁,这两个威胁不除掉,他就无法全心全意地应付刘备。
其中,公孙瓒肯定是最好对付的,因为他根基最浅薄,最容易被动摇,董卓是个老炮儿,浑身上下都是心眼子,军队也不少,有自己的基本盘,不好对付。
为了拉拢匈奴人、鲜卑人和乌桓人,袁绍甚至做好了将幽州和并州的一部分割让出去让他们内迁居住的准备。
他知道,这些人一直都比较渴望可以南迁,居住到更温暖、土地更肥沃的地方。
袁绍麾下倒是有人对此表示反对,比如辛评,他认为这些草原上的蛮人粗鲁无礼,只知道破坏不知道建设,给钱就可以了,没必要给土地,给了土地,就是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局面了。
届时袁绍又要对付刘备,又要应付他们的很多无理要求,岂不是自讨苦吃?
审配和辛评素来不和,这个时候就感觉辛评非常的墨迹,不像个爷们儿。
“要给就要给到位,给到位他们才能真正处理帮咱们对付公孙瓒,现在是想着无论如何也要活下来的时候,不是考虑未来的时候,如果活不下来,就没有未来,又有什么可以顾忌的?”
审配这句话说到了袁绍的心坎儿里。
我都活不下来了,我还管这些?
他立刻斥责了辛评软弱无能,表扬了审配的决然,然后咬着牙表示就算他活不下来,也要让鲜卑人、匈奴人和乌桓人搅得刘备不得安生。
“他灭我宗族,我也要灭了他的宗族,还要让他下半辈子不得安生!”
袁绍把目标放在了幽州,打算彻底毁灭幽州,不仅如此,他还打算亲自带兵攻击涿郡涿县,让涿郡涿县刘氏在还没有发迹的时候就成为一段历史,让刘备的家族彻底毁灭。
以一换一,这个买卖很公平。
中平六年的九月、十月间,尤其是十月,袁绍的动作非常大,非常多。
他大笔撒钱,大规模招揽兵马,甚至用抓壮丁的方式增加军队,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军队扩充到了七八万的规模。
当然,这样做也是有风险的,比如大量壮丁潜逃躲藏,抗拒抓捕,还有地方豪强宗族结寨自守,抗拒袁绍的统治,更有一些地方掀起了小规模的抵制袁绍的战斗,让袁绍头疼不已。
最后他的军队里到底有多少是老弱病残抓过来滥竽充数的,他自己也数不清楚。
不过这都不重要了,袁绍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他顾不上这些了。
他在魏郡和清河国安排了三支部队分别警戒董卓、桥瑁和刘虞,然后自己整顿主力军队约四万余人,准备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灭掉公孙瓒,破灭涿郡,让刘备后悔。
当然,他也必须要在短时间内解决这场战斗,并且获得幽州的资源,否则,以他现在的资源体量和动员水平,这支四万人的主力部队维持不到三个月,必然崩溃。
也就是说,必须要在中平六年结束之前把这场战争解决掉,是胜是败,是死是活,就看这一次了。
生死抉择之间,袁绍没有任何的犹豫。
中平六年十月二十一日前后,准备妥当的袁绍分别得到了来自南匈奴、东部鲜卑和乌桓部落的消息。
对于他寻求合作的意向,只有南匈奴产于于扶罗表示不接受,东部鲜卑二大人素利、弥加和乌桓部落首领丘力居表示接受。
袁绍许给他们的利益除了钱货之外,还有打算把玄菟郡、辽东郡和辽东属国划归乌桓部落所有,把辽西郡和右北平郡划归素利所有,又把渔阳郡和广阳郡划归弥加所有。
简而言之,给钱,给土地,给人口,给一切,只要他们出兵帮忙对付公孙瓒,对付幽州的反抗势力,那么全部的一切,都是他们的。
于扶罗本来被许给的利益是并州的云中、雁门和定襄三郡,但是袁绍没搞清楚南匈奴的现在根本不想要那些北边的寒冷土地,更想要更南边的河东郡。
他们想要更加温暖肥沃的土地生存。
可是河东郡不在他的控制之下,他就说南匈奴有本事就自己去打河东郡,他反正不在乎,南匈奴真要进攻了河东郡,还能帮他牵制刘备,他更高兴。
但是于扶罗常常和雒阳朝廷打交道,顾虑重重,又想到了张燕,想到了董卓,于是于扶罗干脆放弃了,不想了,躺平摆烂了。
他是领教过汉军厉害的,知道汉军不好对付,真要惹恼了雒阳朝廷,他没好果子吃。
所以他选择作壁上观。
丘力居、素利和弥加这些人生活的地方比较远,和汉帝国的核心地带有点距离,又听说汉帝国刚刚死了皇帝,觉得他们一定忙着处理皇帝的丧事,无暇应对边患,所以更加野心勃勃且敢于付诸实践。
合作意向达成之后,袁绍非常开心,与他们约定起兵日期是十一月的五日,但是在此之前,他自己就有点忍不住了,觉得多等一天都是折磨。
十月二十八日前后,袁绍所部的征战准备已经完成,精锐部队已经全副武装,炮灰壮丁们也被驯服了,袁绍觉得自己无法忍耐了。
于是他悍然下令出兵,不等鲜卑人和乌桓人了。
反正怎么打都是偷袭,只要速度快,公孙瓒一定无法反应过来。
然而他错了。
公孙瓒确实没有反应过来,但同时也确实不需要反应过来。
因为公孙瓒比他还要先的打了过来。
其实公孙瓒这一波的开局真的是天胡开局。
有一个在朝中担任太尉的老师,还有一个在朝中担任辅政大将军的师弟,在幽州当地,公孙瓒出任幽州刺史这件事情一开始还真没几个人愿意反对的。
与之相对的是雒阳朝廷内部有不少人以三互法的原则反对公孙瓒出任这个幽州刺史,但是刘备则认为事急从权,现在剿灭袁绍是最重要的,而幽州并没有足够让朝廷信任的人担任长官。
公孙瓒和他与卢植的关系都值得信任,且也有辽东属国的多次战绩作证,所以暂时委任为幽州刺史,待剿灭袁绍之后再行安排职位。
刘备的这个说法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靠着他本人的威望,这个任命得以通过。
于是整个幽州都知道刘备和卢植这对幽州师徒现在发达了,都等着盼着能够前往雒阳获得职位,开启属于幽州人的时代,所以对公孙瓒这个刘备、卢植的代言人,他们是很愿意服从的。
甚至于辽西郡的公孙氏本家都因为这件事情而对公孙瓒刮目相看,多有巴结,各种送礼物各种讨好,什么以公孙瓒为荣之类的屁话都敞开了说。
结果一个不小心,把公孙瓒给说嗨了。
简而言之,公孙瓒在一声声靓仔中迷失了自我,飘了。
最开始担任幽州刺史的时候,他还颇为谨慎小心,对其他官员也颇为和善,但是很快,这种谨慎小心就消失了,他开始变得高高在上,对各郡太守、地方豪强开始颐指气使。
在组建军队的过程中,他对地方官员、豪强大族多有索取,缺少兵马钱粮和打造武器的钢铁的时候,就会向他们索取,视之为理所当然,不给任何回报。
军队组建起来之后,因为缺少管束,没什么军纪,所以他的军队经常外出劫掠往来商旅货物,敲诈勒索打劫等等恶事也经常发生。
而公孙瓒对此并没有太多的反应,只是一味增加军队数量,要尽快组建强大的军队进攻袁绍,于是人望渐渐降低。
涿郡太守温恕念及公孙瓒的社会关系,好言相劝,希望公孙瓒能够约束军队,广布恩德,挽回人望,也多少顾虑一些刘备和卢植的名望。
谁知公孙瓒完全不在意这些事情。
“他们都是冲着我的老师和玄德来的,又不是冲着我来的,我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也知道他们想要很么,既然如此,就该付出一些代价,难道不是吗?”
温恕没想到公孙瓒居然如此蛮横无理,对他非常失望,又慑于刘备和卢植的权势,不敢反抗,于是只能对他敬而远之,不再向他提出建议,也不为他做任何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