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公孙度有些后悔
公孙度的重要幕僚柳毅、阳仪等人认为刘备这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明明高句丽和扶余两国已经被公孙度打服了,已经不敢继续犯边了,这个事情公孙度也汇报给朝廷了,朝廷没理由认为这个事情是假的,所以为什么还要发兵征讨高句丽和扶余国?
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刘备明面上是要征讨高句丽国和扶余国,实际上是要来对付公孙度。
刘备肯定是认为扶余国和高句丽国已经平定了,老实了,所以迫不及待的就要卸磨杀驴了。
“高句丽和扶余方才臣服,天子便已经迫不及待要收回君侯的权柄,天子忌惮之心,已经昭然若揭我认为,此时此刻,决不能坐以待毙,我等必须要行动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如果天子真的准备使牵招统领军队入侵辽东,则君侯必须要坚决抵抗!”
柳毅认为刘备这是很无耻的行为,坚决想要捍卫公孙度的地位和权势,为此不惜和刘备对抗。
而阳仪则相对冷静一些,认为这件事情公孙度方面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
此前他就不认同公孙度三番两次商标为刘备讨要权位的事情,认为这件事情必然会引起刘备的不满和猜疑,一旦刘备对公孙度不满,肯定会派兵来讨伐辽东,到时候,公孙度又该如何应对呢?
刘备可不是什么简单人物,当年统领大军讨伐袁绍、鲜卑和乌桓,大获全胜,把草原一扫而空,获得俘虏七十余万,乃是天下第一名将,惹恼了他,对公孙度有什么好处?
难道公孙度还能从中获取什么优势吗?
但是当时柳毅很是支持公孙度,公孙度也因为军事上的胜利有些上头,不愿意采纳阳仪的建议,就是要对刘备施压,讨要更多的好处。
且当时刘备推动度田法令的消息传来,青州地方出现大量叛乱的消息也传到了辽东,使得公孙度的内心蠢蠢欲动。
辽东豪强不是他的狗,就是他的死狗,已经被他彻底征服了,所以就算推动度田法令到他这里,那也是他一句话的事情,只不过刘备暂时没有把度田法令推动到辽东三郡而已。
但是这个事情所引发的一系列中原动乱,让公孙度觉得自己看到了机会。
如果刘备忙于平定叛乱,肯定更加仰仗于他,那么趁此机会向他讨要更多的权力增强自己的权势,不是最好的机会吗?
公孙度其实打心眼儿里没有打算和刘备决裂,也没想过和刘备正面对抗,他亲眼见识过刘备的能征善战,知道自己一旦真的惹怒了刘备,就算他不怕牵招,也要担心刘备御驾亲征的威力。
刘备如果真的御驾亲征了,他可以保证自己打不过,必须要逃跑,否则就是一个死。
所以他只是想趁乱搞点好处,问刘备要更多的权力,最好能在辽东形成一个小割据局面,自己和自己的后代世代镇守辽东,不做内臣,而做一个自由自在的边境王者,自己关起门来称王称霸,这不也是挺好的吗?
但是刘备这边的反应显然超出了他的预计。
中原不是应该还在混乱之中吗?
他怎么就能派兵来讨伐高句丽和扶余了?
他不怕腹背受敌?
对于这种情况,公孙度惶恐不安,柳毅的劝说和支持已经不能为他提供什么安全感了,尽管柳毅的确是他手下的第一大将,但是公孙度很清楚自己的实力,如果刘备真的要动他,他是无法战胜刘备的。
所以,他有点后悔。
他后悔自己不该三番两次的挑衅刘备,不该大大咧咧地问他要东要西,应该更加冷静一些,而不是如此嚣张跋扈。
于是他斥责了柳毅让柳毅不要再说这些不尊重刘备的话,然后向阳仪问计,想要试试能不能补救一下他和刘备之间的关系。
阳仪叹息一阵,觉得当前这个情况,很难说牵招到底是来做什么的。
当前最乐观的估计,是牵招真的只是来打扶余国和高句丽国的,顺便来给公孙度一点颜色看看,让公孙度知道汉军到底有多能打,震慑一下公孙度,好让公孙度不要再那么嚣张跋扈,老实一点,最后牵招还能离开,辽东三郡还是委任给公孙度管理。
而最不乐观的估计,那就是牵招是来攻打公孙度、收拾公孙度的,讨伐高句丽和扶余只是一个借口,目的是要让公孙度失去警戒之心,从而被汉军突袭打败,最后成为俘虏,被刘备夺走一切。
“您以为,是第一种可能更大,还是第二种可能更大呢?”
阳仪向公孙度发出了提问。
而公孙度的反应则有些乐观了。
“我为朝廷镇守辽东多年,数有军功,难道不算是功臣吗?天子素来厚待功臣,我有军功,应该不至于被天子拿下吧?”
阳仪叹息,暗自腹诽,觉得公孙度现在才怂实在是有点晚了,知道刘备那么能打那么强势,怎么能在他面前邀功请赏,还三番两次主动在他面前跳呢?
好了,现在真的把他惹来了,你急了?
来得及吗?
大概率是来不及了。
阳仪只能摇头,表示第一种可能性不大,第二种可能性更大,刘备未必会真的要了公孙度的命,但是刘备大概率是无法接受公孙度继续在辽东三郡称王称霸了,他估计会想要将公孙度给罢黜职位,更换牵招来这里坐镇。
之前,中央汉军一直没有越过辽泽,而这一次既然越过来了,估计就不会轻易地离开。
公孙度一听这话,顿时就绷不住了。
“我为朝廷立下过大功!他怎么会如此对待我?我就算没有功劳,那么多年镇守辽东,也有苦劳吧?他怎么能收走我的权力呢?”
阳仪摇头。
“天子是不能容忍有人触犯威严的,不管他立下过多大的功劳,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不恭敬,就是以下犯上将军过去的行为,实在是有些过了,属下多次劝谏,将军不听,属又该如何侍奉将军呢?还请将军反省啊!”
这话说出口,柳毅绷不住了。
“汉家最重军功,将军多次立下军功,使高句丽、扶余臣服,不再成为边患,那么大的军功,就算是天子,也不能不赏吧?天子不赏,难道还不能允许我等自行请赏?”
阳仪瞪了一眼柳毅。
“请赏是请赏,请一个将军还勉强说得过去,那所谓的平州刺史又是怎么回事?让朝廷分辽东三郡设平州?这种事情是将军可以提出来的吗?
我等身为属下的,怎么能让主上犯下这样大的错误?你三番两次劝将军做这样的事情,难道是为了将军好吗?我看你是自己想做太守,所以着急了吧?”
柳毅顿时涨红了脸,指着阳仪怒道:“伱怎么凭空污人清白?”
“是是非非,公道自在人心,现在汉军就在路上,马上就要来了,你让将军如何自处?”
阳仪怒道:“将军目前的处境是非常危险的,稍有不慎就会身死族灭,你不为将军考虑,还要在这里争论是非,难道是忠贞的臣子应该做的事情吗?”
柳毅大怒,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公孙度也受不了两人的争论了,强行打断了两人的争论。
“让尔等为我出谋划策,不是为了让尔等在我面前争吵!”
柳毅和阳仪互相瞪了对方一眼,只能搁置争议,开始为公孙度出谋划策。
但是谋划来谋划去,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判定刘备的意图,更不知道该怎么阻止当前要发生的一切,如果牵招真的是来者不善,难道真的要率先对牵招动手吗?
柳毅觉得不论如何,也要做好军事准备,防范牵招的偷袭,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先发制人,率先出击消灭掉牵招的部队。
对此,阳仪坚决反对。
如果牵招真的只是来震慑公孙度让他老实一点的呢?
如果牵招不是来收拾公孙度的,刘备没有那个心思,但是公孙度却主动出手了,那就算击败了牵招,难道还能在之后击败满腔怒火的刘备和他的精锐汉军吗?
柳毅不说话了,公孙度也是愁眉苦脸。
“那该怎么办?”
阳仪思来想去,只能给公孙度一个建议。
“唯今之计,只有做两手准备,先按照朝廷命令,给牵招大军提供粮秣,沿途服务,遵守臣子的节操,不让朝廷有惩戒的借口。
其次,也要防范牵招别有用心,所以需要准备一支军队,时刻维持战备,一旦牵招大军有所异动,就要立刻进行抵抗,为将军争取时间。”
公孙度听后,犹豫片刻,缓缓点头。
“这样做是可以的,但是牵招有三万大军,而我只有一万精兵,若是对抗起来,我怕难以应对,你有什么办法吗?还是说,立刻募集壮丁参军?”
限于人口和经济问题,公孙度组建了一万人的劲旅已经竭尽全力,不仅需要幽州官府的支援,有些时候还要跨海去青州购买粮食,这样才能养活那一万人的劲旅。
当然了,有些时候这一万人也不够用,所以打击高句丽和扶余的时候,公孙度会临时募集壮丁参军,搞出两三万人的武装,打完仗之后用缴获的战利品支付给壮丁们作为奖赏,允许他们烧杀抢掠三天,算是额外的奖励。
这样的做法算是比较合适的做法。
眼下,牵招要带着三万大军来辽东,按照朝廷的诏令,加上公孙度的一万劲旅,四万人对付扶余国和高句丽国已经足够了,不再需要更多的壮丁参军,公孙度强行募集壮丁,会有政治上的风险,且就算募集了壮丁,也未必是汉军的对手。
所以阳仪考虑片刻,表示应该用别的方法来应付牵招。
“朝廷说要征讨高句丽国和扶余国,而高句丽国和扶余国现在听从您的号令,您只需要把这件事情告诉他们,那么唇亡齿寒之下,他们一定会感到恐惧,从而和您站在一起。
到时候,您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三四万人的军队用以支援,您可以指挥他们的军队进行戒备,如果朝廷真的想要攻击您,您就可以指挥五万人的军队对抗牵招。
如果朝廷真的只是来讨伐高句丽国和扶余国,您就可以将他们的位置和兵力告诉牵招,然后协助朝廷大军攻击高句丽国和扶余国,协助建功立业,如此,您就可以全身而退。”
公孙度听后,眼睛一亮,思虑片刻,更是连连点头。
“你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啊,如果朝廷真的想要对我出手,那么我便统领高句丽的兵马和扶余的兵马对抗牵招,与他殊死一战,如果他只是来对付高句丽国和扶余国,那么我便以高句丽国和扶余国作为功勋,如此一来,困局自解啊!”
公孙度心中喜悦,狠狠的夸赞了阳仪。
但是柳毅在这个时候幽幽的来了一句。
“都说汉军精锐善战,如果联合高句丽和扶余国的军队依然不能战胜牵招统领的汉军呢?”
阳仪一脸惊讶地看着柳毅。
公孙度也是一脸惊讶地看着柳毅。
柳毅摊开双手。
“非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牵招也算是名将,也打过很多硬仗,其麾下军队也不是什么弱旅,主力千牛军当年还在并州痛击匈奴人和鲜卑人,取得大胜,以当前情况来看,就算我军全力以赴,也未必能取胜,除非……”
“除非什么?”
公孙度连忙询问道:“你把话说完!”
“除非让他们没有补给,冻饿而死。”
柳毅低声道:“论战力,汉军实在太强,不好对付,但是再强的军队也要吃饭,朝廷让吾等给汉军提供粮秣,这件事情对吾等而言当然是可做可不做,只要吾等不提供粮秣,汉军后勤补给只能依靠自身,而跨越草原抵达辽东的粮秣补给又特别困难,所以……”
“所以我军就有可能让汉军缺少粮秣,失去战力,从而取胜?”
公孙度眯着眼睛,低声道:“但是这样一来,也就彻底和朝廷为敌了啊,这可不能算是什么稳妥的策略吧?”
“属下无能,只能想到这个办法了。”
柳毅行礼道:“还请将军妥善思虑。”
公孙度的重要幕僚柳毅、阳仪等人认为刘备这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明明高句丽和扶余两国已经被公孙度打服了,已经不敢继续犯边了,这个事情公孙度也汇报给朝廷了,朝廷没理由认为这个事情是假的,所以为什么还要发兵征讨高句丽和扶余国?
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刘备明面上是要征讨高句丽国和扶余国,实际上是要来对付公孙度。
刘备肯定是认为扶余国和高句丽国已经平定了,老实了,所以迫不及待的就要卸磨杀驴了。
“高句丽和扶余方才臣服,天子便已经迫不及待要收回君侯的权柄,天子忌惮之心,已经昭然若揭我认为,此时此刻,决不能坐以待毙,我等必须要行动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如果天子真的准备使牵招统领军队入侵辽东,则君侯必须要坚决抵抗!”
柳毅认为刘备这是很无耻的行为,坚决想要捍卫公孙度的地位和权势,为此不惜和刘备对抗。
而阳仪则相对冷静一些,认为这件事情公孙度方面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
此前他就不认同公孙度三番两次商标为刘备讨要权位的事情,认为这件事情必然会引起刘备的不满和猜疑,一旦刘备对公孙度不满,肯定会派兵来讨伐辽东,到时候,公孙度又该如何应对呢?
刘备可不是什么简单人物,当年统领大军讨伐袁绍、鲜卑和乌桓,大获全胜,把草原一扫而空,获得俘虏七十余万,乃是天下第一名将,惹恼了他,对公孙度有什么好处?
难道公孙度还能从中获取什么优势吗?
但是当时柳毅很是支持公孙度,公孙度也因为军事上的胜利有些上头,不愿意采纳阳仪的建议,就是要对刘备施压,讨要更多的好处。
且当时刘备推动度田法令的消息传来,青州地方出现大量叛乱的消息也传到了辽东,使得公孙度的内心蠢蠢欲动。
辽东豪强不是他的狗,就是他的死狗,已经被他彻底征服了,所以就算推动度田法令到他这里,那也是他一句话的事情,只不过刘备暂时没有把度田法令推动到辽东三郡而已。
但是这个事情所引发的一系列中原动乱,让公孙度觉得自己看到了机会。
如果刘备忙于平定叛乱,肯定更加仰仗于他,那么趁此机会向他讨要更多的权力增强自己的权势,不是最好的机会吗?
公孙度其实打心眼儿里没有打算和刘备决裂,也没想过和刘备正面对抗,他亲眼见识过刘备的能征善战,知道自己一旦真的惹怒了刘备,就算他不怕牵招,也要担心刘备御驾亲征的威力。
刘备如果真的御驾亲征了,他可以保证自己打不过,必须要逃跑,否则就是一个死。
所以他只是想趁乱搞点好处,问刘备要更多的权力,最好能在辽东形成一个小割据局面,自己和自己的后代世代镇守辽东,不做内臣,而做一个自由自在的边境王者,自己关起门来称王称霸,这不也是挺好的吗?
但是刘备这边的反应显然超出了他的预计。
中原不是应该还在混乱之中吗?
他怎么就能派兵来讨伐高句丽和扶余了?
他不怕腹背受敌?
对于这种情况,公孙度惶恐不安,柳毅的劝说和支持已经不能为他提供什么安全感了,尽管柳毅的确是他手下的第一大将,但是公孙度很清楚自己的实力,如果刘备真的要动他,他是无法战胜刘备的。
所以,他有点后悔。
他后悔自己不该三番两次的挑衅刘备,不该大大咧咧地问他要东要西,应该更加冷静一些,而不是如此嚣张跋扈。
于是他斥责了柳毅让柳毅不要再说这些不尊重刘备的话,然后向阳仪问计,想要试试能不能补救一下他和刘备之间的关系。
阳仪叹息一阵,觉得当前这个情况,很难说牵招到底是来做什么的。
当前最乐观的估计,是牵招真的只是来打扶余国和高句丽国的,顺便来给公孙度一点颜色看看,让公孙度知道汉军到底有多能打,震慑一下公孙度,好让公孙度不要再那么嚣张跋扈,老实一点,最后牵招还能离开,辽东三郡还是委任给公孙度管理。
而最不乐观的估计,那就是牵招是来攻打公孙度、收拾公孙度的,讨伐高句丽和扶余只是一个借口,目的是要让公孙度失去警戒之心,从而被汉军突袭打败,最后成为俘虏,被刘备夺走一切。
“您以为,是第一种可能更大,还是第二种可能更大呢?”
阳仪向公孙度发出了提问。
而公孙度的反应则有些乐观了。
“我为朝廷镇守辽东多年,数有军功,难道不算是功臣吗?天子素来厚待功臣,我有军功,应该不至于被天子拿下吧?”
阳仪叹息,暗自腹诽,觉得公孙度现在才怂实在是有点晚了,知道刘备那么能打那么强势,怎么能在他面前邀功请赏,还三番两次主动在他面前跳呢?
好了,现在真的把他惹来了,你急了?
来得及吗?
大概率是来不及了。
阳仪只能摇头,表示第一种可能性不大,第二种可能性更大,刘备未必会真的要了公孙度的命,但是刘备大概率是无法接受公孙度继续在辽东三郡称王称霸了,他估计会想要将公孙度给罢黜职位,更换牵招来这里坐镇。
之前,中央汉军一直没有越过辽泽,而这一次既然越过来了,估计就不会轻易地离开。
公孙度一听这话,顿时就绷不住了。
“我为朝廷立下过大功!他怎么会如此对待我?我就算没有功劳,那么多年镇守辽东,也有苦劳吧?他怎么能收走我的权力呢?”
阳仪摇头。
“天子是不能容忍有人触犯威严的,不管他立下过多大的功劳,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不恭敬,就是以下犯上将军过去的行为,实在是有些过了,属下多次劝谏,将军不听,属又该如何侍奉将军呢?还请将军反省啊!”
这话说出口,柳毅绷不住了。
“汉家最重军功,将军多次立下军功,使高句丽、扶余臣服,不再成为边患,那么大的军功,就算是天子,也不能不赏吧?天子不赏,难道还不能允许我等自行请赏?”
阳仪瞪了一眼柳毅。
“请赏是请赏,请一个将军还勉强说得过去,那所谓的平州刺史又是怎么回事?让朝廷分辽东三郡设平州?这种事情是将军可以提出来的吗?
我等身为属下的,怎么能让主上犯下这样大的错误?你三番两次劝将军做这样的事情,难道是为了将军好吗?我看你是自己想做太守,所以着急了吧?”
柳毅顿时涨红了脸,指着阳仪怒道:“伱怎么凭空污人清白?”
“是是非非,公道自在人心,现在汉军就在路上,马上就要来了,你让将军如何自处?”
阳仪怒道:“将军目前的处境是非常危险的,稍有不慎就会身死族灭,你不为将军考虑,还要在这里争论是非,难道是忠贞的臣子应该做的事情吗?”
柳毅大怒,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公孙度也受不了两人的争论了,强行打断了两人的争论。
“让尔等为我出谋划策,不是为了让尔等在我面前争吵!”
柳毅和阳仪互相瞪了对方一眼,只能搁置争议,开始为公孙度出谋划策。
但是谋划来谋划去,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判定刘备的意图,更不知道该怎么阻止当前要发生的一切,如果牵招真的是来者不善,难道真的要率先对牵招动手吗?
柳毅觉得不论如何,也要做好军事准备,防范牵招的偷袭,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先发制人,率先出击消灭掉牵招的部队。
对此,阳仪坚决反对。
如果牵招真的只是来震慑公孙度让他老实一点的呢?
如果牵招不是来收拾公孙度的,刘备没有那个心思,但是公孙度却主动出手了,那就算击败了牵招,难道还能在之后击败满腔怒火的刘备和他的精锐汉军吗?
柳毅不说话了,公孙度也是愁眉苦脸。
“那该怎么办?”
阳仪思来想去,只能给公孙度一个建议。
“唯今之计,只有做两手准备,先按照朝廷命令,给牵招大军提供粮秣,沿途服务,遵守臣子的节操,不让朝廷有惩戒的借口。
其次,也要防范牵招别有用心,所以需要准备一支军队,时刻维持战备,一旦牵招大军有所异动,就要立刻进行抵抗,为将军争取时间。”
公孙度听后,犹豫片刻,缓缓点头。
“这样做是可以的,但是牵招有三万大军,而我只有一万精兵,若是对抗起来,我怕难以应对,你有什么办法吗?还是说,立刻募集壮丁参军?”
限于人口和经济问题,公孙度组建了一万人的劲旅已经竭尽全力,不仅需要幽州官府的支援,有些时候还要跨海去青州购买粮食,这样才能养活那一万人的劲旅。
当然了,有些时候这一万人也不够用,所以打击高句丽和扶余的时候,公孙度会临时募集壮丁参军,搞出两三万人的武装,打完仗之后用缴获的战利品支付给壮丁们作为奖赏,允许他们烧杀抢掠三天,算是额外的奖励。
这样的做法算是比较合适的做法。
眼下,牵招要带着三万大军来辽东,按照朝廷的诏令,加上公孙度的一万劲旅,四万人对付扶余国和高句丽国已经足够了,不再需要更多的壮丁参军,公孙度强行募集壮丁,会有政治上的风险,且就算募集了壮丁,也未必是汉军的对手。
所以阳仪考虑片刻,表示应该用别的方法来应付牵招。
“朝廷说要征讨高句丽国和扶余国,而高句丽国和扶余国现在听从您的号令,您只需要把这件事情告诉他们,那么唇亡齿寒之下,他们一定会感到恐惧,从而和您站在一起。
到时候,您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三四万人的军队用以支援,您可以指挥他们的军队进行戒备,如果朝廷真的想要攻击您,您就可以指挥五万人的军队对抗牵招。
如果朝廷真的只是来讨伐高句丽国和扶余国,您就可以将他们的位置和兵力告诉牵招,然后协助朝廷大军攻击高句丽国和扶余国,协助建功立业,如此,您就可以全身而退。”
公孙度听后,眼睛一亮,思虑片刻,更是连连点头。
“你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啊,如果朝廷真的想要对我出手,那么我便统领高句丽的兵马和扶余的兵马对抗牵招,与他殊死一战,如果他只是来对付高句丽国和扶余国,那么我便以高句丽国和扶余国作为功勋,如此一来,困局自解啊!”
公孙度心中喜悦,狠狠的夸赞了阳仪。
但是柳毅在这个时候幽幽的来了一句。
“都说汉军精锐善战,如果联合高句丽和扶余国的军队依然不能战胜牵招统领的汉军呢?”
阳仪一脸惊讶地看着柳毅。
公孙度也是一脸惊讶地看着柳毅。
柳毅摊开双手。
“非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牵招也算是名将,也打过很多硬仗,其麾下军队也不是什么弱旅,主力千牛军当年还在并州痛击匈奴人和鲜卑人,取得大胜,以当前情况来看,就算我军全力以赴,也未必能取胜,除非……”
“除非什么?”
公孙度连忙询问道:“你把话说完!”
“除非让他们没有补给,冻饿而死。”
柳毅低声道:“论战力,汉军实在太强,不好对付,但是再强的军队也要吃饭,朝廷让吾等给汉军提供粮秣,这件事情对吾等而言当然是可做可不做,只要吾等不提供粮秣,汉军后勤补给只能依靠自身,而跨越草原抵达辽东的粮秣补给又特别困难,所以……”
“所以我军就有可能让汉军缺少粮秣,失去战力,从而取胜?”
公孙度眯着眼睛,低声道:“但是这样一来,也就彻底和朝廷为敌了啊,这可不能算是什么稳妥的策略吧?”
“属下无能,只能想到这个办法了。”
柳毅行礼道:“还请将军妥善思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