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临空,楚城萱宜宫中灯火通明,门外驻守着不少御前侍卫,皇上的龙踏已在此处常驻了不少时日。
里头的萱婕妤如今已是宠冠后宫的大红人,就连太后,也不得不注意起这个从底层攀爬上龙床的女子来。
瞬间就想通了,原定于下月的封后大典为何突然延后,竟是宫中出了这么一个狐媚之人。
太后眉心突然一跳,痛感散于额上,她蹙眉扶额,望着殿外柳芸离去的方向摇了摇头:
“这可真是,一朝定,另一朝宫后,欲起风云,死了一个月妃,还有千千万万个月妃。”
“罢了罢了,老身如今只配看戏咯。”
说罢,太后便倦乏了,回了里屋休憩。
柳芸乃是太后亲眷侄女那边送来的,原就是从小按着未来皇后来培养的,亦是金枝玉叶,无可比拟。
谁曾想,尚未封后,便被一个素未蒙面的婕妤给捷足先登,夺了龙宠,这令她寝食难安,万不得已便来寻太后诉苦。
岂料,好一番倾诉过后,太后依旧是云淡风轻的模样,口口声声劝她大度,她有苦难咽,却也无可奈何。
从太后宫中出来的柳芸,脸色凝重的上了轻轿,回想起太后方才对她所说,心中百感交集,捏紧了娟帕,掀开轿帘,朝着萱宜宫的方向冷不丁的望着。
精致的妆容上似乎覆着一层冷霜,眼眸如刀。
无论如何,她也是唯一不可替代的皇后,待她坐稳了皇后之位,还怕这些花花草草不成。
如今且叫你欢快欢快,日后有的是你苦日子熬……
想到此处,柳芸的脸色缓和了不少,坠下帘子,端端正正的坐着,一副大权在握的模样。
此时的萱宜宫中依旧是欢声笑语,内寝之中芳香四溢,隔帘之下皆是散落的衣袍,偌大的床榻之上,正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白纱床帘随风翻云覆雨了起来。
爱妃二字从楚云的嘴里脱口而出,床上的宋萱儿不免耳根子一红,低声唤:“皇上……”
楚云兴致正浓,正欲将其揽入怀中,门外突然传来太监尖锐刺耳的声音,一句:
“皇上,岚城有信带到。”
直接将楚云刚酿制出来的情致给抹的一干二净,扫兴的他懒懒的坐了起来,宋萱儿则羞怯的躺在里床,将自己裹紧,只露出一双纯洁如鹿的眼睛,直勾勾的看向楚云的背影,温柔的声音如水一般,一下一下的打在楚云的心上:
“皇上,公务要紧,臣妾无碍。”
楚云忍不住回望宋萱儿,瞬间心软神散,原本准备下榻出去,身子硬是不受控制的收了回去,只坐在床头,一只手抚摸着她的发丝,一只手懒懒的搭在木床边缘。
清了清嗓门,大声朝着外头命道:“进来——”
随着太监的推门声和脚步声逐渐响起,被褥之中的宋萱儿下意识的缩了缩,传话的太监识趣的站在了屏风后头,弓着身子,手里还握着一封等待启开的信。
楚云瞟了一眼那信封,显然是不想离开他的美人半步,于是道:“拆开念与朕听,萱婕妤不是外人,无需避嫌。”
太监愣了两瞬后点了点头,心道,这萱主子果然深得皇恩,有了皇上的应许,太监便从容的将信封拆开,一字一句的念了起来:
“皇上亲启,密探来报,公主和亲一路坎坷,吴翼副将欲谋害公主,已被肖将军斩于尚方宝剑之下,公主坠崖为林国摄政王所救,如今已入林国境内,肖将军突染大病,卧榻在床已有两日,米食不进,虚如浮沉。”
说罢,宋萱儿的脸色忽然惨白,双目无神,捏紧了被褥,担忧之色爬满心头。
将军他……
“怎么了?”楚云发觉身边之人额心有汗,且身子微微颤抖,便俯下身子为她试去汗珠,安慰:“爱妃定是吓到了,有朕在。”
宋萱儿意识到自己差点露馅,便稳住气息,微微一笑,小鸟依人般往楚云身边蹭了蹭。
听完来信的楚云满脸云淡风轻,随意将床帘坠下,对屏风外头候着的太监甩出一句:
“知道了,退下吧。”
楚云自有商量。
太监会意,便忙退了出去,将门关好,再无人进出。
心不在焉的宋萱儿突然被楚云揽入怀中,一时间不知所措了起来,身边之人却是炙热如火般,要将她揉入骨髓。
“爱妃可真是身姿妙曼。”
宋萱儿迎合着他,眼里却不自知的落下了两行泪珠,思绪翻涌,脑海中尽然是肖若瑜的身影。
三日之后:
岚城风沙多,夜月升起,月光像是被蒙了一层氤氲,不见原本之色,城墙侧边之下白衣如洗,风沙卷起衣袂,发出沙沙的声响。
玄色顺滑的披风之上,是一张惨白无血的脸庞,身姿亦是羸弱,仿佛这风沙再大一些,便可将他卷走。
曾经的俊逸洒脱,在肖若瑜的身上已经全然看不见,干燥的风沙一遍又一遍的刺激着他的喉头,令他忍不住干咳不已。
他望着林国诺城的方向,久久难以抽回思绪,隐忍着,焦虑着,眉头紧锁。
不知她是否安好。
不知远国可有她的消息。
正当他想转身回去之时,一只信鸽从前方飞来,掠过高高的城墙,飞入了后头正在默默守护的砚星手中,肖若瑜回身,目不转睛的盯着信鸽。
它的腿上果然系着一卷纸条。
这是肖若瑜吩咐砚星养的信鸽,早在他征战沙场的那些年便已经培养了一群精锐细作,分布在周边各个国家,这信鸽亦是那时养的,专门用来与细作联系,方便交流。
只是,这次带来的消息,尚未可知是哪国临来的,肖若瑜心下忐忑,他希望是林国。
取出信卷,砚星便将信鸽放飞,打开看了看,神色变了又变,这才舒展眉头:
“将军,是竹叶来信,只有寥寥几个字,公主无恙,定护平安。”
竹叶是他在林国安插的细作代号,如今信鸽已达,便是竹叶启用之日,只是这竹叶与其他细作不同,他行事,可是令人担忧的很,好在知轻重。
肖若瑜接过纸条,看了又看,反复确认,依旧难以放心,轻咳了一声:
“砚星,回信,公主若死,竹叶亦死!”
“是。”砚星正欲回屋写信,突而似想到了什么,顿住了脚步,犹豫半响才慢吞吞开口:
“将军,听闻皇上已经知晓此所发生的一切,特命人来传,待将军好转,便可即刻回宫面圣。”
“不急……”
肖若瑜紧了紧披风,咳的更加剧烈了,伸手扶住砚星,半个身子如无力般耷拉着,幸得砚星眼疾手快,搀住了他的身子:
“将军还是回屋吧。”
“嗯,”肖若瑜点了点头,边走边轻声在砚星耳畔道:“看来,我这病一时半会还不能好,你只需逢人就传,将军气若游丝,恐怕命不久矣,便可。”
砚星愣目,不知所以,“将军可是身体有恙,属下明日便去为将军寻医。”
“你跟了我这么多年,怎么还是如此愚钝。”
肖若瑜给了他一个眼神,突然假装咳的更凶了起来,此时两人刚好走到屋门前。
院前有小树突然惊动,似有脚步声跑远,砚星回头却什么也没看见。
此时,砚星如芒在背,看着身边不住咳嗽的主子,突然明白了什么,一进屋便将门窗紧紧关好:
“这里有皇上的人?”
“还算聪明,”坐下喝了一口水:“此时回宫,必然是再也出不来了,皇上的性子我又怎么会不知,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人。”
“在这之前,我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他低眸,声音沙哑,右手紧紧捏着杯沿,瞳中条条血丝越渐清晰。
他的脑海之中逐渐浮现出十几年前的画面。
楚国大将军肖令瑶凭借一己之力,击退三国来袭,战场之上硝烟四起,火光灼灼。
当时的肖若瑜年仅十二,便已经可以做其父亲的左右手了,自从母亲病逝而去之后,他便一直跟在父亲身边,游走在大大小小的战争之中。
小小年纪,身披铠甲,他却从未喊累,反而视父亲为榜样,每一次凯旋,父亲都会亲自为他做一餐饭,父子二人围着篝火畅谈一夜,不知疲倦。
可正是这次三国围剿,让他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楚君虽死伤惨重,但是依然击退了敌军,他的父亲,在那天,成为了人人敬仰的战神,军中传说,更是被百姓推向高处,人人都觉得他就是楚国的皇。
也正是肖令瑶的名气害了他。
远在皇城的帝王听到这些,反而对他起了杀心。
就在肖令瑶为他挽袖下厨之时,被常驻军中视察的楚云偷袭,死在了军帐之中,随后楚云点燃了军帐,将肖令瑶烧得尸骨无存。
然而这一切,都被肖若瑜看在眼里,他想去救父亲,却已经来不及,若不是叔叔肖缘将他强行抱走,恐怕楚云转身之际便将对上他的双眼。
他亦然难逃魔爪。
直到楚云离开,士兵发现火情,肖缘这才敢带着肖若瑜走出寝帐。
他在灰烬之中摸索了整整一夜,好不容易将肖令瑶的残骸拾了出来,却怎么也拼凑不完整。
里头的萱婕妤如今已是宠冠后宫的大红人,就连太后,也不得不注意起这个从底层攀爬上龙床的女子来。
瞬间就想通了,原定于下月的封后大典为何突然延后,竟是宫中出了这么一个狐媚之人。
太后眉心突然一跳,痛感散于额上,她蹙眉扶额,望着殿外柳芸离去的方向摇了摇头:
“这可真是,一朝定,另一朝宫后,欲起风云,死了一个月妃,还有千千万万个月妃。”
“罢了罢了,老身如今只配看戏咯。”
说罢,太后便倦乏了,回了里屋休憩。
柳芸乃是太后亲眷侄女那边送来的,原就是从小按着未来皇后来培养的,亦是金枝玉叶,无可比拟。
谁曾想,尚未封后,便被一个素未蒙面的婕妤给捷足先登,夺了龙宠,这令她寝食难安,万不得已便来寻太后诉苦。
岂料,好一番倾诉过后,太后依旧是云淡风轻的模样,口口声声劝她大度,她有苦难咽,却也无可奈何。
从太后宫中出来的柳芸,脸色凝重的上了轻轿,回想起太后方才对她所说,心中百感交集,捏紧了娟帕,掀开轿帘,朝着萱宜宫的方向冷不丁的望着。
精致的妆容上似乎覆着一层冷霜,眼眸如刀。
无论如何,她也是唯一不可替代的皇后,待她坐稳了皇后之位,还怕这些花花草草不成。
如今且叫你欢快欢快,日后有的是你苦日子熬……
想到此处,柳芸的脸色缓和了不少,坠下帘子,端端正正的坐着,一副大权在握的模样。
此时的萱宜宫中依旧是欢声笑语,内寝之中芳香四溢,隔帘之下皆是散落的衣袍,偌大的床榻之上,正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白纱床帘随风翻云覆雨了起来。
爱妃二字从楚云的嘴里脱口而出,床上的宋萱儿不免耳根子一红,低声唤:“皇上……”
楚云兴致正浓,正欲将其揽入怀中,门外突然传来太监尖锐刺耳的声音,一句:
“皇上,岚城有信带到。”
直接将楚云刚酿制出来的情致给抹的一干二净,扫兴的他懒懒的坐了起来,宋萱儿则羞怯的躺在里床,将自己裹紧,只露出一双纯洁如鹿的眼睛,直勾勾的看向楚云的背影,温柔的声音如水一般,一下一下的打在楚云的心上:
“皇上,公务要紧,臣妾无碍。”
楚云忍不住回望宋萱儿,瞬间心软神散,原本准备下榻出去,身子硬是不受控制的收了回去,只坐在床头,一只手抚摸着她的发丝,一只手懒懒的搭在木床边缘。
清了清嗓门,大声朝着外头命道:“进来——”
随着太监的推门声和脚步声逐渐响起,被褥之中的宋萱儿下意识的缩了缩,传话的太监识趣的站在了屏风后头,弓着身子,手里还握着一封等待启开的信。
楚云瞟了一眼那信封,显然是不想离开他的美人半步,于是道:“拆开念与朕听,萱婕妤不是外人,无需避嫌。”
太监愣了两瞬后点了点头,心道,这萱主子果然深得皇恩,有了皇上的应许,太监便从容的将信封拆开,一字一句的念了起来:
“皇上亲启,密探来报,公主和亲一路坎坷,吴翼副将欲谋害公主,已被肖将军斩于尚方宝剑之下,公主坠崖为林国摄政王所救,如今已入林国境内,肖将军突染大病,卧榻在床已有两日,米食不进,虚如浮沉。”
说罢,宋萱儿的脸色忽然惨白,双目无神,捏紧了被褥,担忧之色爬满心头。
将军他……
“怎么了?”楚云发觉身边之人额心有汗,且身子微微颤抖,便俯下身子为她试去汗珠,安慰:“爱妃定是吓到了,有朕在。”
宋萱儿意识到自己差点露馅,便稳住气息,微微一笑,小鸟依人般往楚云身边蹭了蹭。
听完来信的楚云满脸云淡风轻,随意将床帘坠下,对屏风外头候着的太监甩出一句:
“知道了,退下吧。”
楚云自有商量。
太监会意,便忙退了出去,将门关好,再无人进出。
心不在焉的宋萱儿突然被楚云揽入怀中,一时间不知所措了起来,身边之人却是炙热如火般,要将她揉入骨髓。
“爱妃可真是身姿妙曼。”
宋萱儿迎合着他,眼里却不自知的落下了两行泪珠,思绪翻涌,脑海中尽然是肖若瑜的身影。
三日之后:
岚城风沙多,夜月升起,月光像是被蒙了一层氤氲,不见原本之色,城墙侧边之下白衣如洗,风沙卷起衣袂,发出沙沙的声响。
玄色顺滑的披风之上,是一张惨白无血的脸庞,身姿亦是羸弱,仿佛这风沙再大一些,便可将他卷走。
曾经的俊逸洒脱,在肖若瑜的身上已经全然看不见,干燥的风沙一遍又一遍的刺激着他的喉头,令他忍不住干咳不已。
他望着林国诺城的方向,久久难以抽回思绪,隐忍着,焦虑着,眉头紧锁。
不知她是否安好。
不知远国可有她的消息。
正当他想转身回去之时,一只信鸽从前方飞来,掠过高高的城墙,飞入了后头正在默默守护的砚星手中,肖若瑜回身,目不转睛的盯着信鸽。
它的腿上果然系着一卷纸条。
这是肖若瑜吩咐砚星养的信鸽,早在他征战沙场的那些年便已经培养了一群精锐细作,分布在周边各个国家,这信鸽亦是那时养的,专门用来与细作联系,方便交流。
只是,这次带来的消息,尚未可知是哪国临来的,肖若瑜心下忐忑,他希望是林国。
取出信卷,砚星便将信鸽放飞,打开看了看,神色变了又变,这才舒展眉头:
“将军,是竹叶来信,只有寥寥几个字,公主无恙,定护平安。”
竹叶是他在林国安插的细作代号,如今信鸽已达,便是竹叶启用之日,只是这竹叶与其他细作不同,他行事,可是令人担忧的很,好在知轻重。
肖若瑜接过纸条,看了又看,反复确认,依旧难以放心,轻咳了一声:
“砚星,回信,公主若死,竹叶亦死!”
“是。”砚星正欲回屋写信,突而似想到了什么,顿住了脚步,犹豫半响才慢吞吞开口:
“将军,听闻皇上已经知晓此所发生的一切,特命人来传,待将军好转,便可即刻回宫面圣。”
“不急……”
肖若瑜紧了紧披风,咳的更加剧烈了,伸手扶住砚星,半个身子如无力般耷拉着,幸得砚星眼疾手快,搀住了他的身子:
“将军还是回屋吧。”
“嗯,”肖若瑜点了点头,边走边轻声在砚星耳畔道:“看来,我这病一时半会还不能好,你只需逢人就传,将军气若游丝,恐怕命不久矣,便可。”
砚星愣目,不知所以,“将军可是身体有恙,属下明日便去为将军寻医。”
“你跟了我这么多年,怎么还是如此愚钝。”
肖若瑜给了他一个眼神,突然假装咳的更凶了起来,此时两人刚好走到屋门前。
院前有小树突然惊动,似有脚步声跑远,砚星回头却什么也没看见。
此时,砚星如芒在背,看着身边不住咳嗽的主子,突然明白了什么,一进屋便将门窗紧紧关好:
“这里有皇上的人?”
“还算聪明,”坐下喝了一口水:“此时回宫,必然是再也出不来了,皇上的性子我又怎么会不知,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人。”
“在这之前,我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他低眸,声音沙哑,右手紧紧捏着杯沿,瞳中条条血丝越渐清晰。
他的脑海之中逐渐浮现出十几年前的画面。
楚国大将军肖令瑶凭借一己之力,击退三国来袭,战场之上硝烟四起,火光灼灼。
当时的肖若瑜年仅十二,便已经可以做其父亲的左右手了,自从母亲病逝而去之后,他便一直跟在父亲身边,游走在大大小小的战争之中。
小小年纪,身披铠甲,他却从未喊累,反而视父亲为榜样,每一次凯旋,父亲都会亲自为他做一餐饭,父子二人围着篝火畅谈一夜,不知疲倦。
可正是这次三国围剿,让他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楚君虽死伤惨重,但是依然击退了敌军,他的父亲,在那天,成为了人人敬仰的战神,军中传说,更是被百姓推向高处,人人都觉得他就是楚国的皇。
也正是肖令瑶的名气害了他。
远在皇城的帝王听到这些,反而对他起了杀心。
就在肖令瑶为他挽袖下厨之时,被常驻军中视察的楚云偷袭,死在了军帐之中,随后楚云点燃了军帐,将肖令瑶烧得尸骨无存。
然而这一切,都被肖若瑜看在眼里,他想去救父亲,却已经来不及,若不是叔叔肖缘将他强行抱走,恐怕楚云转身之际便将对上他的双眼。
他亦然难逃魔爪。
直到楚云离开,士兵发现火情,肖缘这才敢带着肖若瑜走出寝帐。
他在灰烬之中摸索了整整一夜,好不容易将肖令瑶的残骸拾了出来,却怎么也拼凑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