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大战胜利的消息后,齐钦就决定要亲自来河西关。朝中大臣多有劝阻的,都说战事虽了,但边关毕竟艰险,一国之君不必涉险而去。
但这次支持的占了多数,毕竟大胜之后有太多事情需要处理,无论接下来是战是和,陛下亲自出面的效果与派使臣去是不一样的。
若要再战,戎人已经没了战斗力,陛下去也就是漂漂亮亮地收拾下战场,赢得军心和民心。
若是要和,百姓和河西关的将士必定有抱怨的,陛下去能将军民的怨愤最大程度地安抚下去。
陛下没有将和或战的事拿出来商议,朝臣便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置喙。
自从恭王朋党被铲除以来,当今陛下的帝王之才终于显现出来。
从前他遇事必先问过朝臣,看起来丝毫没有自己的主见,对恭王和靖国公的建议全盘接收,一副软弱可欺的模样。然而便是在如此情形下,靖国公和恭王相继倒台,他一步步将大权握在了自己手中。
说起来其实陛下的态度并没有太大改变,他的神情仍旧温和,遇事仍旧先问过朝臣的建议,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对此事有自己的主见,提出来商讨不过看看是否有人能提出更好的办法,很多时候朝臣提的建议他都会仔细考虑,但在遇见昏庸之辈想要抖机灵时,他也会毫不留情地处置。
元老级的大臣被他处置后,朝中的风气渐改,插科打诨的不得不打起精神,才能平庸之辈担心难以出头,朋党勾结更是再无可能。
精于世故的老臣们都能感觉到,陛下那双温和的眼睛后,放了一面照妖镜,不但能看透自己的大半心机,还能将妖魔鬼怪打回原形。
朝堂气象大改,老臣们在官场浸淫多年,最善揣摩人心,对朝堂风向把握得很准,但对当今这位年轻陛下的心思却不敢妄自揣测。
于是,只要陛下没有提出来商议的事,他们便也不主动提起。而那些后进的年轻官员看到陛下的才干,捧出一颗赤胆忠心报效朝廷,却还被自己的上司压着,不敢逾矩提出议论。
是以直到出发前都没人知道陛下对西戎的态度。
皇帝亲征,自然要带很多人随行。大军已经先走了,不用随军,行程本还算轻巧,但陛下决定一路快行,不扰民不入城,那跟行军也没有区别了。
支持陛下亲征的人多,然而到了齐钦要选人同行时,却只有少数几个年轻的官员主动请缨,许多大臣一言不发,看那神情,若是被点到名,恐怕得找出各种借口回避。
也不怪他们退缩,实在是这路途太过遥远,莫说餐风露宿,就是连日赶路就得把他们的骨头抖散。
幸好陛下体恤这些老臣,只选了各部里年轻些的官员随行。
一直到过了眠岭,齐钦才召集随行官员商讨此次亲征的目的。
“知道朕为什么只带了你们来吗?”
齐钦没有直接问他们此行是战是和。
闻言众官员互相看了看,发现他们人数虽不少,但都是各部侍郎以下的官员,最大的官还是魏寺卿。
他们看完一圈,思索片刻,各自都有了答案。
齐钦将众人的反应收至眼底,点了个面色平静些来回答。
“因为陛下想要一展宏图。”那人站出来道。
“继续说。”齐钦淡声示意。
“自从陛下铲除两党以来,朝中风气是正了,但可用之臣也越来越少,如今朝中剩下的老臣,一半无能,一半腐朽,而陛下所谋乃是千古伟业,自然需要更多社稷之才,而陛下用人不看出身,但也不能强硬提拔看重之人,所以需要从头培养。”
此人这话说得太过直白,帐中年轻的臣子有不少为之一振,但也有轻轻摇头不以为然的。
“户部员外郎,奉子秦?”齐钦笑着看向他。
“正是微臣。”
“你可是社稷之才?”
“微臣毫无建树,不敢以此自居。”奉子秦恳切道。
齐钦笑了起来,笑容有几分真心。
“那便做些事来给朕看。”齐钦笑着看向所有人,“你们也是。”
闻言年轻的臣子们大受鼓舞,齐齐朝陛下行了个礼。
齐钦摆摆手让他们起来,随口将今日的问题提了出来:此次出征西戎,是战是和?
在魏浔眼中,陛下带的人已经表明了他的意图,年轻气盛的官员,哪有想在这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战争下议和的。
果不其然每个人都说了要战,提出的原因无外乎三点。
第一,大渭已经占尽优势,此战必胜。
第二,灭了西戎一族,于大渭百利而无一害。
第三,对陛下收拢军心民心大有裨益。
齐钦一一听完每个人的陈述,又提了个问题,战后该将戎族子民如何处置。
但他没有立刻让他们回答。
“此战结束前,都是你们思考的时间,朕希望你们多看多想,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比答案更重要。明白吗?”
见陛下如此郑重,他们都严阵以待,将这个问题放在了此行的首位。
众官员退下后,齐钦将魏浔留了下来,他单独问了他一个问题。
“你觉得,战后军队如何安置更妥当?”
魏浔有些意外,他本以为陛下前来亲征,除了收拢军心和民心外,最重要的是将兵权牢牢握进手里。兵权是帝王权力最坚实的保障,这是不言而喻的,但陛下既然问了他,那他必然需要他的回答。
魏浔回答道:“若此战顺利,边境之乱或许不足为虑,陛下可以将军队全调回京城,在边关设立戍军即可。”
“嗯。”齐钦淡淡应道,似乎对他的回答还算满意。
“那朕若是要换将领呢?”
魏浔思虑片刻回答道:“那便最好在此战中将那些将领想法子扣下来,不让其上战场,以免其军功太多,其手下为其鸣不平。”
闻言齐钦眉头轻轻皱了起来。
“若是她的军功在封云山大战时已经很高了呢?”齐钦对这个问题异常纠结,魏浔终于开窍了。
“陛下想撤职的那位将军,是胡将军?”
“是她。”
“那恐怕有些难度。”魏浔说得很委婉了,定西军和护国军的军报送回来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就看了。但凡是个人都看得出来,此战除了定西军整体,若要单论军功的话,也就死去的孙兴能与胡瑛一比。
孙兴骁勇殉职,而胡瑛在此战中起了最关键的作用,她还夺了肃萨汗的项上人头,为后续双方的战与和都创造了极其优越的条件,若要整合定西护国两军,面对元帅的位置,即便孙兴还活着,恐怕都得对胡瑛谦让一下。
魏浔说有些难度,实际上是言轻了,他真正想说的是,最好不要换吧……
齐钦听了他的话,沉默了许久。
“胡将军虽然在军中的号召力很强,但她对陛下忠心耿耿,亦没有复杂的家族背景,由她来统领护国军恰恰是最好的,陛下大可不必如此忧心。”魏浔劝解道。
“不行,一定要换。”齐钦坚定道。
“那……”魏浔放低了声音道,“陛下不如给她赐婚,与她的夫家合计,让胡将军主动退下来?”
齐钦闻言抬头看向魏浔,嘴角还带着温和的笑,但眼底却是一片冷冽。
“她的夫家正在找你想办法呢。”
魏浔头皮一阵发麻,虽然知道了这个大秘密,但并没有多高兴是怎么回事?
魏浔心头发苦,也只能安慰自己。陛下真是信任自己,这么棘手的任务只跟自己一个人商量。
最终齐钦还时采纳了魏浔的提议,一边杜绝胡瑛后续建功的可能,一边想办法从自己这边下手,让胡瑛从帅位上主动退下来。
第二日一大早,齐钦就颁布了一道旨意,由魏浔专门去宣布。
拿到那圣旨的瞬间,魏浔觉得自己昨晚想错了,陛下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应该没有那么宏大。
-
接到陛下的旨意时,护国军帅帐中有许久的沉默。
许多将领只是不解,陆正云等定西军的将领的眉头紧皱,胡瑛虽然知道齐钦不至于这么蠢,还是禁不住没了好脸色。
陛下居然临阵让他们撤兵,把护国军和定西军全撤回河西关去。找的理由是体恤他们多日征战太累了。
此前他们以为陛下亲征也就是在即将胜利的时候做做样子,表现下自己对边疆子民的关爱,挣一个上过沙场的帝王名号而已。
他们没想到他还要来与他们争功劳。
就这最后收尾的一战,说什么体恤他们连日战斗,身心俱疲,要让他们回来休息,让三十万大军上。
护国军的将士气盛些,对此一直不太服气。
定西军的将士就老道得多了,他们刚开始觉得这皇帝怕是有些傻,临阵将他们换下来,让新兵上,那不是给对方送人头么。
然而过了一会儿他们就想通了,让那些南方小伙儿哭一哭也好,否则没人知道他们这么多年日夜面对的是什么,何况他们能活着回去了,开心还来不及呢。
胡瑛想着自己苦心谋划的一切可能要泡汤了,直在心头咒骂齐钦是蠢货。
大军浩浩荡荡回河西关,队伍里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看起来没什么气势。到了河西关城门下,大门从里面打开,长街上望不见头的迎接队伍展现在他们眼前。
那些士兵虽面孔稚嫩,但神情无比肃穆,身躯站得笔直地迎接他们的战斗英雄。
“欢迎回家!”队伍中有个人大喊一声。
“欢迎回家!”所有新兵都齐声大喝。
护国军士兵脸上的不满一下烟消云散,当头的胡瑛也收起了冷脸,摆出了战斗英雄应有的气概。
迎接他们归来的队伍一直排到他们的驻地,一路的山呼没有停过,感觉到自己所保卫的人民的敬仰,说不动容是假的,护国军将士很快沦陷了,他们相信了,陛下是真的体恤他们,想要补偿他们的辛劳。
胡瑛也深有感慨,打了这么多胜仗,被如此迎接还是第一次。
但是在见到齐钦的一瞬间,她还是不由得咬牙切齿。
他完全打乱了她的计划,还笑嘻嘻地站在那迎接她,要他不是皇帝,她肯定跟他吵起来了。
然而他是皇帝,身后还站了黑压压的朝廷官员,她再气也得给他面子。
“诸位将士,辛苦了。”齐钦站在高台上,对六万将士道,“你们为我大渭守卫边疆,扫除蛮夷,你们是亿万渭人的脊梁,朕替天下百姓感谢诸位!”
齐钦发表了几句感谢的话,很快收买了一大票人心,胡瑛眼睁睁看见卫襄的脊背挺得更直了。
呵,一个个的都是傻子,胡瑛在心中冷笑,她倒要看看齐钦能怎么收拾剩下的残局。
但这次支持的占了多数,毕竟大胜之后有太多事情需要处理,无论接下来是战是和,陛下亲自出面的效果与派使臣去是不一样的。
若要再战,戎人已经没了战斗力,陛下去也就是漂漂亮亮地收拾下战场,赢得军心和民心。
若是要和,百姓和河西关的将士必定有抱怨的,陛下去能将军民的怨愤最大程度地安抚下去。
陛下没有将和或战的事拿出来商议,朝臣便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置喙。
自从恭王朋党被铲除以来,当今陛下的帝王之才终于显现出来。
从前他遇事必先问过朝臣,看起来丝毫没有自己的主见,对恭王和靖国公的建议全盘接收,一副软弱可欺的模样。然而便是在如此情形下,靖国公和恭王相继倒台,他一步步将大权握在了自己手中。
说起来其实陛下的态度并没有太大改变,他的神情仍旧温和,遇事仍旧先问过朝臣的建议,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对此事有自己的主见,提出来商讨不过看看是否有人能提出更好的办法,很多时候朝臣提的建议他都会仔细考虑,但在遇见昏庸之辈想要抖机灵时,他也会毫不留情地处置。
元老级的大臣被他处置后,朝中的风气渐改,插科打诨的不得不打起精神,才能平庸之辈担心难以出头,朋党勾结更是再无可能。
精于世故的老臣们都能感觉到,陛下那双温和的眼睛后,放了一面照妖镜,不但能看透自己的大半心机,还能将妖魔鬼怪打回原形。
朝堂气象大改,老臣们在官场浸淫多年,最善揣摩人心,对朝堂风向把握得很准,但对当今这位年轻陛下的心思却不敢妄自揣测。
于是,只要陛下没有提出来商议的事,他们便也不主动提起。而那些后进的年轻官员看到陛下的才干,捧出一颗赤胆忠心报效朝廷,却还被自己的上司压着,不敢逾矩提出议论。
是以直到出发前都没人知道陛下对西戎的态度。
皇帝亲征,自然要带很多人随行。大军已经先走了,不用随军,行程本还算轻巧,但陛下决定一路快行,不扰民不入城,那跟行军也没有区别了。
支持陛下亲征的人多,然而到了齐钦要选人同行时,却只有少数几个年轻的官员主动请缨,许多大臣一言不发,看那神情,若是被点到名,恐怕得找出各种借口回避。
也不怪他们退缩,实在是这路途太过遥远,莫说餐风露宿,就是连日赶路就得把他们的骨头抖散。
幸好陛下体恤这些老臣,只选了各部里年轻些的官员随行。
一直到过了眠岭,齐钦才召集随行官员商讨此次亲征的目的。
“知道朕为什么只带了你们来吗?”
齐钦没有直接问他们此行是战是和。
闻言众官员互相看了看,发现他们人数虽不少,但都是各部侍郎以下的官员,最大的官还是魏寺卿。
他们看完一圈,思索片刻,各自都有了答案。
齐钦将众人的反应收至眼底,点了个面色平静些来回答。
“因为陛下想要一展宏图。”那人站出来道。
“继续说。”齐钦淡声示意。
“自从陛下铲除两党以来,朝中风气是正了,但可用之臣也越来越少,如今朝中剩下的老臣,一半无能,一半腐朽,而陛下所谋乃是千古伟业,自然需要更多社稷之才,而陛下用人不看出身,但也不能强硬提拔看重之人,所以需要从头培养。”
此人这话说得太过直白,帐中年轻的臣子有不少为之一振,但也有轻轻摇头不以为然的。
“户部员外郎,奉子秦?”齐钦笑着看向他。
“正是微臣。”
“你可是社稷之才?”
“微臣毫无建树,不敢以此自居。”奉子秦恳切道。
齐钦笑了起来,笑容有几分真心。
“那便做些事来给朕看。”齐钦笑着看向所有人,“你们也是。”
闻言年轻的臣子们大受鼓舞,齐齐朝陛下行了个礼。
齐钦摆摆手让他们起来,随口将今日的问题提了出来:此次出征西戎,是战是和?
在魏浔眼中,陛下带的人已经表明了他的意图,年轻气盛的官员,哪有想在这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战争下议和的。
果不其然每个人都说了要战,提出的原因无外乎三点。
第一,大渭已经占尽优势,此战必胜。
第二,灭了西戎一族,于大渭百利而无一害。
第三,对陛下收拢军心民心大有裨益。
齐钦一一听完每个人的陈述,又提了个问题,战后该将戎族子民如何处置。
但他没有立刻让他们回答。
“此战结束前,都是你们思考的时间,朕希望你们多看多想,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比答案更重要。明白吗?”
见陛下如此郑重,他们都严阵以待,将这个问题放在了此行的首位。
众官员退下后,齐钦将魏浔留了下来,他单独问了他一个问题。
“你觉得,战后军队如何安置更妥当?”
魏浔有些意外,他本以为陛下前来亲征,除了收拢军心和民心外,最重要的是将兵权牢牢握进手里。兵权是帝王权力最坚实的保障,这是不言而喻的,但陛下既然问了他,那他必然需要他的回答。
魏浔回答道:“若此战顺利,边境之乱或许不足为虑,陛下可以将军队全调回京城,在边关设立戍军即可。”
“嗯。”齐钦淡淡应道,似乎对他的回答还算满意。
“那朕若是要换将领呢?”
魏浔思虑片刻回答道:“那便最好在此战中将那些将领想法子扣下来,不让其上战场,以免其军功太多,其手下为其鸣不平。”
闻言齐钦眉头轻轻皱了起来。
“若是她的军功在封云山大战时已经很高了呢?”齐钦对这个问题异常纠结,魏浔终于开窍了。
“陛下想撤职的那位将军,是胡将军?”
“是她。”
“那恐怕有些难度。”魏浔说得很委婉了,定西军和护国军的军报送回来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就看了。但凡是个人都看得出来,此战除了定西军整体,若要单论军功的话,也就死去的孙兴能与胡瑛一比。
孙兴骁勇殉职,而胡瑛在此战中起了最关键的作用,她还夺了肃萨汗的项上人头,为后续双方的战与和都创造了极其优越的条件,若要整合定西护国两军,面对元帅的位置,即便孙兴还活着,恐怕都得对胡瑛谦让一下。
魏浔说有些难度,实际上是言轻了,他真正想说的是,最好不要换吧……
齐钦听了他的话,沉默了许久。
“胡将军虽然在军中的号召力很强,但她对陛下忠心耿耿,亦没有复杂的家族背景,由她来统领护国军恰恰是最好的,陛下大可不必如此忧心。”魏浔劝解道。
“不行,一定要换。”齐钦坚定道。
“那……”魏浔放低了声音道,“陛下不如给她赐婚,与她的夫家合计,让胡将军主动退下来?”
齐钦闻言抬头看向魏浔,嘴角还带着温和的笑,但眼底却是一片冷冽。
“她的夫家正在找你想办法呢。”
魏浔头皮一阵发麻,虽然知道了这个大秘密,但并没有多高兴是怎么回事?
魏浔心头发苦,也只能安慰自己。陛下真是信任自己,这么棘手的任务只跟自己一个人商量。
最终齐钦还时采纳了魏浔的提议,一边杜绝胡瑛后续建功的可能,一边想办法从自己这边下手,让胡瑛从帅位上主动退下来。
第二日一大早,齐钦就颁布了一道旨意,由魏浔专门去宣布。
拿到那圣旨的瞬间,魏浔觉得自己昨晚想错了,陛下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应该没有那么宏大。
-
接到陛下的旨意时,护国军帅帐中有许久的沉默。
许多将领只是不解,陆正云等定西军的将领的眉头紧皱,胡瑛虽然知道齐钦不至于这么蠢,还是禁不住没了好脸色。
陛下居然临阵让他们撤兵,把护国军和定西军全撤回河西关去。找的理由是体恤他们多日征战太累了。
此前他们以为陛下亲征也就是在即将胜利的时候做做样子,表现下自己对边疆子民的关爱,挣一个上过沙场的帝王名号而已。
他们没想到他还要来与他们争功劳。
就这最后收尾的一战,说什么体恤他们连日战斗,身心俱疲,要让他们回来休息,让三十万大军上。
护国军的将士气盛些,对此一直不太服气。
定西军的将士就老道得多了,他们刚开始觉得这皇帝怕是有些傻,临阵将他们换下来,让新兵上,那不是给对方送人头么。
然而过了一会儿他们就想通了,让那些南方小伙儿哭一哭也好,否则没人知道他们这么多年日夜面对的是什么,何况他们能活着回去了,开心还来不及呢。
胡瑛想着自己苦心谋划的一切可能要泡汤了,直在心头咒骂齐钦是蠢货。
大军浩浩荡荡回河西关,队伍里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看起来没什么气势。到了河西关城门下,大门从里面打开,长街上望不见头的迎接队伍展现在他们眼前。
那些士兵虽面孔稚嫩,但神情无比肃穆,身躯站得笔直地迎接他们的战斗英雄。
“欢迎回家!”队伍中有个人大喊一声。
“欢迎回家!”所有新兵都齐声大喝。
护国军士兵脸上的不满一下烟消云散,当头的胡瑛也收起了冷脸,摆出了战斗英雄应有的气概。
迎接他们归来的队伍一直排到他们的驻地,一路的山呼没有停过,感觉到自己所保卫的人民的敬仰,说不动容是假的,护国军将士很快沦陷了,他们相信了,陛下是真的体恤他们,想要补偿他们的辛劳。
胡瑛也深有感慨,打了这么多胜仗,被如此迎接还是第一次。
但是在见到齐钦的一瞬间,她还是不由得咬牙切齿。
他完全打乱了她的计划,还笑嘻嘻地站在那迎接她,要他不是皇帝,她肯定跟他吵起来了。
然而他是皇帝,身后还站了黑压压的朝廷官员,她再气也得给他面子。
“诸位将士,辛苦了。”齐钦站在高台上,对六万将士道,“你们为我大渭守卫边疆,扫除蛮夷,你们是亿万渭人的脊梁,朕替天下百姓感谢诸位!”
齐钦发表了几句感谢的话,很快收买了一大票人心,胡瑛眼睁睁看见卫襄的脊背挺得更直了。
呵,一个个的都是傻子,胡瑛在心中冷笑,她倒要看看齐钦能怎么收拾剩下的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