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正是万物复苏的好时节。正阳大街上车来车往,周边巷中人声鼎沸,沉寂许久的奉安城褪去了冬日的萧瑟,重拾繁华。
嘉勇候府门前停了几辆马车,花园中时不时传来年轻姑娘们清脆的笑声,许是谁被打趣了,听得一声娇嗔:“琪姐姐,你莫要笑我,你堂姐融玥不也惦记过程世子。”
“传言罢了。她一个孤女,就算世子爷想娶,郡主娘娘也不能答应。”融琪提起她那堂姐融玥,语气有些轻蔑还有些不甘。
她们口中的程世子乃是宁远侯府的嫡长子程远,年级不大却功名在身且一表人才,眼下算得是奉安城中年轻一辈中的翘楚。
对融琪几人而言,程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可最让融琪不甘的是,那程远竟然对自己的堂姐动了心,不仅如此,她那堂姐拒绝了程远。
这事融琪也是不小心撞到,看到程远看向融玥时那炽热的眼神,她有些羡慕融玥又有些不服气。
融玥性格孤僻不善言辞,对人也冷淡,融琪不喜欢她那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清高模样,姐妹二人虽年龄相差不大,但却并不亲近。
因为家世悬殊,融琪虽仰慕程远,却从未肖想过嫁给他。可程远却偏生看上了和她同样家世的堂姐,怎么能让她服气呢。
况且融玥父母双亡兄长早逝,不少人说她是克父克母克兄的不祥之人,一般人那是娶不得的。融琪越想越觉得那程世子是鬼迷心窍了才看上融玥。
“好了,不说她了,且说说最近有什么时兴的花色。”融琪不动声色的将话题转回姑娘家的穿戴上,纵使她不喜欢堂姐,也不愿听别人说她的闲话。
几人一边翻着图册一边热络的聊着,发出银铃般的笑声,与这春晖十分融合。
正聊得起劲儿,何尚书的女儿何品婷翩翩然走了过来,行了行见面礼,坐在了融琪身旁。
“婷姐姐,快来瞧这长裙美不美。”再过两个月便是融琪的及笄礼,几人对着图册正在帮她挑选礼服。
“晚点再看,先听我说个事。”何品婷眉头微皱,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何品婷对服饰颇有研究,平日里说起总是神采飞扬。今日不但闭口不谈,表情还有些严肃,几人觉察出这事可能与她们有关,忙催促何品婷快讲讲清楚。
何品婷喝了口茶,娓娓道来。她出门时碰到他父亲回府,见一向乐呵的父亲面带愁容便问了其中缘由,竟与那大皇子谢景延有关。
这谢景延是成帝长子,号平王,今年已二十有四,尚未娶妻。前几日太后放出消息要给大皇子定门亲事,只是奉安城中的王公大臣,竟无一家主动迎合。
太后震怒,转而下令让钦天监对京中五品以上的官员之女登记造册,好好推算一番,看这其中有没有谢景延的良配。若是没有便罢了,若是有,那太后便亲自为长孙提亲。
何品婷说完,几人早将那步摇图册抛到一旁,她们几人的父亲均是五品之上,名字想必多半已经进了那钦天监。虽盼着及笄也盼着嫁人,但谁也不想也不敢嫁给谢景延啊。
这谢景延虽是皇帝长子,可他也是奉安城最为出名的一害。
谢景延十四岁从军,早年立了不少战功,是诸多皇子中最早封王的一位,以当年他的英姿说一句天之骄子也不为过。可惜,二十岁那年,谢景延在平定南疆叛乱时,左腿不慎受了箭伤,战事虽告捷,却险些丢了性命。皇帝寻遍天下名医也将将保住他的命,至于那腿伤却是没能彻底医好。
从那之后的两年谢景延走遍大成疆土,也没有找到奇方妙计能治好他的腿,自此便性情不定,终日饮酒度日,与城中的纨绔子弟同流合污,成了奉安城有名的浪子。
皇后曾做主给谢景延选了几名侍妾,可他仍旧迷恋那烟花之地,性子也越发残暴,进了他府上的女子亦或惨死亦或下落不明。
可即便谢景延丢尽皇室颜面,成帝依旧偏爱,太后依然偏袒,未曾因此受过什么惩处。
是以尽管谢景延身份尊贵,过往功勋显赫,但如今行事作风乖戾荒唐,任谁也不舍得将女儿嫁给他,荣耀总归比不得性命重要。
“咱们要不去大安寺拜拜吧,求佛祖保佑,八字莫要与他相合,莫要让那钦天监选中。”
几人议论完谢景延那些坊间传闻,心中有些担忧,说定明日便去大安寺祈福,匆匆散去。
融琪送走了几人便直奔母亲孟氏院里。
“娘,我不会也在那册子上吧。”融琪担忧道,嫁不了程远顿时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保命第一。
“琪儿放心,娘肯定给你在城里寻个好人家,莫怕莫怕。”孟氏看女儿害怕的眼神,知道她也被坊间那些传闻吓到了,语气淡然的安慰道。
往日安静的如一潭死水的嘉勇侯府,今日似乎荡起了片片涟漪,微妙又不可察。
这嘉勇侯府原是融玥父亲融英的府邸,在奉安城也曾显赫一时。
在融玥八岁那年,父亲融英和兄长融瑜双双战死沙场,一年后母亲也郁结而亡。成帝念及与融英的旧情,便做主将融英的爵位给了融玥的大伯融杰,加封融玥的祖母韩氏为一品诰命夫人,算是保融家衣食无忧。
融玥不喜伯母孟氏,与大伯一家并不亲近,小时候住在祖母院里,大了便独居一院,鲜少出门。府上新来的家丁甚至不知道融府还有个大小姐。
融杰对比弟弟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成帝虽有心提携他,却也不能与之太多,只混得一个五品散官,如今嘉勇侯府对比其他高门大户自然要冷清许多。
好在融杰淡泊名利,白得一个爵位又吃着朝廷的俸禄,已是十分知足,整日醉心于书画倒也潇洒。她的妻子孟氏知道丈夫志不在做官,便一心想让女儿融琪嫁个高门大户,好巩固这来之不易的荣华富贵。精明如她,自然明白嘉勇候府眼下不过是个空壳子,女儿想要嫁个好人家,指望融杰是不行的。
孟氏等了许久,终于等到了融杰回府,将事情问清楚后,孟氏不由气急,嗔怒道:“那钦天监若是挑中了琪儿,我跟你没完。”
孟氏有一儿一女,儿子融玏在永州做知府,身边只得融琪一个,哪里舍得送她入虎口。且不说那大皇子府上的几条人命,只说他现在瘸了腿,便是连朝堂都上不了,后半辈子也就是个闲散王爷,前朝的闲散王爷有几个得了善终?
孟氏早已将城中贵族的适婚少年看了个遍,她妄想过让融琪嫁给那程世子,却从未想过让融琪嫁到皇室,做了皇家媳妇哪里还有退路可言。
“夫人啊,那黄大人拿着太后懿旨,散朝后逐个确认五品以上官员家中子女情况,我若是隐瞒,便是欺君之罪啊。”
融杰觉得孟氏有些过分焦虑,继续说道:“那谢景延再不济也是皇帝的长子,京中贵女何其多,太后怕是也瞧不上融琪,就算瞧上了,那八字也未必就合得上。夫人莫要忧心。”
“你知道什么。那大皇子自瘸了一条腿后性情暴烈,整日酗酒流连于烟花之地,还喜欢打打杀杀,那平王府就是个阎罗殿,这奉安要是有人愿意嫁他,太后根本犯不着让那钦天监去挑人。哎,你就不该报琪儿。”
孟氏说话间想不由想到了融玥,她倒是觉得融玥与谢景延算得上绝配。
一个孤女克亲,一个奉安一害,谁也不耽误谁。
“罢了罢了,报都报了,听天由命吧。”融杰不愿再与孟氏多言,转身提着水桶去伺候他那些竹子了。
孟氏对融杰的背影瞪了一眼,叫了贴身伺候的嬷嬷,两人一起向着永平大街的方向去了。离开了娘家,女子的一辈子全系在了未来夫君身上,她的夫君已然指望不上了,但为了琪儿,她这个当娘的不能袖手旁观。
此时融玥正在后院钻研一本绣册,如痴如醉,她抵死也想不到谢景延这道天雷会砸在她身上。
“姑娘,锦绣轩那说是上了些新料子,今儿正好暖和,您要不去瞧瞧?”丫环铃儿凑到融玥面前,轻声问道。
锦绣轩是融玥母亲陪嫁的铺子,母亲在得知父兄战死后急火攻心,一病不起,没撑过一年便也撒手人寰了,那些陪嫁铺子由李管家打理着。她去过一次锦绣轩,没成想竟喜欢上了这穿针引线的活计。
李管家自打知道融玥对刺绣有兴趣,去哪儿总会想着讨些绣谱画册拿来给融玥解闷儿。有时得了上好的料子,也让融玥去铺子里看看。
此时融玥正琢磨那针脚绣法怎么走,闻言头也没抬,只对铃儿摆摆手,示意她退下。
“是。”铃儿应了一声退到屋外,对融玥的冷淡和拒绝习以为常。
融玥原也不是这般孤僻内向之人,她在父亲和兄长的影响下自小习武,功夫一度也是练得不错,小时候也是活泼可爱的小辣椒一枚。只是父兄没了之后,她便也不再沉迷练武,一是不愿触景生情,二是母亲临终前将父兄留下的兵器一把火全烧了,也不许融玥再练。
家中巨变后融玥很少出门,在奉安城中连个同龄的手帕交都没有。铃儿虽与她年龄相仿,但主仆有别,很多事她也无能为力。难得融玥有个喜欢钻研的事物,铃儿对此很是支持,只是也会担心融玥累坏了眼睛。
铃儿走出院子,对门口等着的嬷嬷摊了摊手,无奈的说道:“朱嬷嬷,姑娘说不去呢。”
“罢了,看来只有老夫人能请动大姑娘了。”朱嬷嬷叹了口气转身离去。
韩老夫人担心融玥整日在屋里闷坏了身子,想着法哄她出去转转,哪怕晒晒太阳也是好的,可显然融玥并没有那个心思。
朱嬷嬷回到韩老夫人院里,与老夫人说了太后要给谢景延说亲的事,没想到韩老夫人对此不以为然。
谢景延三岁时便没了亲娘,本应送到皇后宫里,太后却破例便将他养在了身边,亲自教导他。成帝子嗣众多,但谢景延是长子又是太后一手带大,虽然眼下的势力不如其他几位皇子,但成帝和太后的偏爱总还是有的。
在韩老夫人看来,太后左右也得挑个世家女配她的长孙,如今的融家没有了融英,太后八成瞧不上。
不过,说起婚事,韩老夫人却是想到自己的孙女融玥。
“说起来,融玥也快十八了,这婚事也该定下来了。”韩老夫人说起融玥,不可察的叹了口气。
经历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活到她这岁数,世间许多事早已看淡,只是却免不了为自己那苦命的孙女忧心。
眼下有她护着,融府自然没人敢对融玥怎么样,可她百年之后,谁能替她照顾融玥呢?如今这世道虽算太平,但女子孤身一人求生活却总是难了些,不给融玥寻个靠谱的郎君,她又有何脸面见她那早去的儿子儿媳?
那程世子本是个好孩子,可惜他那母亲康瑞郡主实在不是个好相与的,自打融玥知道自己身世被那郡主嫌弃后,竟是不再见那程世子。经此一事,融玥越发孤僻,连她这也少来了许多。
“老夫人,大姑娘有主见,缘分到了自然水到渠成,您就别担心了。”朱嬷嬷安慰道。
朱嬷嬷支持融玥与那程世子断了来往,那世子家世是好,但这还没嫁过去便被婆家指摘身世,嫁过去之后又能好过到哪儿去。
“这京中不行,永州老家那边可有适婚的男儿?”韩老夫人想起永州的族人,虽然比不得京中贵胄,但在永州总还是说得过去的。
“听大老爷说姑娘的表兄今年要来奉安备考。”朱嬷嬷说道。
她说的表兄是融玥舅父家的大儿子,比融玥大三岁,一心求取功名把婚事耽误了。
“可是叫裴珅?”韩老夫人对裴珅有些印象,是个温文儒雅的孩子,相貌也出众,只是不知融玥是否愿意。
“是叫裴珅。大老爷已差人帮他在城中安排了住处,到时应该会来府上拜访。”朱嬷嬷说道, “届时老夫人可好生瞧瞧。”
“杰儿这事做的不错,对融英这外甥费心了。”
韩老夫人有些欣慰,融杰的脾性她了解,对这些人情关系一向不精通,能主动安顿裴珅已算得上是用心。
“只是大姑娘那还得您老人家去开解一二了。”朱嬷嬷说道,“那裴珅倒是不难见,难的是让融玥见。”
“嗯,我去说与她。”韩老夫人因得了这个消息,心情大好,没过一会便歇了。
钦天监的黄太史却正发愁,太后给她这差事简直是把他架在火上烤。大皇子的风评实在是太差了,简直就是个阎王般的存在,谁愿意送自己的女儿去他那平王府历劫呢。
若是换了别的皇子,想要他批个帖子少不了要给他送点礼。可他摊上了谢景延,不管他批了谁家姑娘,怕都是要被记恨了。
这些姑娘的父兄都是大成的中流砥柱,保不齐日后就成了叱咤朝堂的主儿,他区区一个太史令哪敢轻易开罪。
“师傅,要我说,不如都批个合,让太后自己个选个称心的。”小徒弟赵宝云看师傅一脸愁容,上前宽慰道。
“若是如此,那何必让咱们批,太后她老人家直接赐婚不是更好。”黄太史没好气的说道。
小徒弟挠挠头,无奈说道:“那这是找咱们当背锅的了?”
“还不算笨。”黄太史叹了口气,赵宝云一语中的,他们可不就是背锅的。
成帝登基之后便设了谏官,大小事都可直达圣听,君臣关系因此逐渐明朗,较前朝融洽了许多。如此政清人和之时,太后自然不会动用皇家威严逼人家嫁女儿,更何况她也知道大皇子绝非婚配良人。
“那您有人选了吗?”
那名册眼瞅就要被墨浸透了,黄太史对这这些名字看了已有两个时辰,却迟迟得不出个结论。
原先赵宝云进钦天监是图个清闲,没想到还能碰上这等棘手的差事,办不好说不定脑袋不保。
“不若就融家女儿吧。”大徒弟冯庆走过来,用笔圈了个名字说道。
冯庆适才有客来访,出去了片刻,这会儿回来见师傅还在发愁,便替他批了一个。这些八字大差不差,总归没有什么相克的,批谁都差不多,无非就是选一个好得罪的。
融杰若是知道自己便是钦天监众司眼中那个好得罪的,怕是要发愤图强拼功名了。
黄太史沉思片刻,便应了冯远的建议,批了一贴,让赵宝云封好,准备次日一早便递到颐和宫。
太后这厢等了一日,看到钦天监的贴子,连忙让人递过来,可刚看了一眼便一把扔在了地上。
“这黄太史简直是大逆不道,传!”太后怒道。
嘉勇候府门前停了几辆马车,花园中时不时传来年轻姑娘们清脆的笑声,许是谁被打趣了,听得一声娇嗔:“琪姐姐,你莫要笑我,你堂姐融玥不也惦记过程世子。”
“传言罢了。她一个孤女,就算世子爷想娶,郡主娘娘也不能答应。”融琪提起她那堂姐融玥,语气有些轻蔑还有些不甘。
她们口中的程世子乃是宁远侯府的嫡长子程远,年级不大却功名在身且一表人才,眼下算得是奉安城中年轻一辈中的翘楚。
对融琪几人而言,程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可最让融琪不甘的是,那程远竟然对自己的堂姐动了心,不仅如此,她那堂姐拒绝了程远。
这事融琪也是不小心撞到,看到程远看向融玥时那炽热的眼神,她有些羡慕融玥又有些不服气。
融玥性格孤僻不善言辞,对人也冷淡,融琪不喜欢她那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清高模样,姐妹二人虽年龄相差不大,但却并不亲近。
因为家世悬殊,融琪虽仰慕程远,却从未肖想过嫁给他。可程远却偏生看上了和她同样家世的堂姐,怎么能让她服气呢。
况且融玥父母双亡兄长早逝,不少人说她是克父克母克兄的不祥之人,一般人那是娶不得的。融琪越想越觉得那程世子是鬼迷心窍了才看上融玥。
“好了,不说她了,且说说最近有什么时兴的花色。”融琪不动声色的将话题转回姑娘家的穿戴上,纵使她不喜欢堂姐,也不愿听别人说她的闲话。
几人一边翻着图册一边热络的聊着,发出银铃般的笑声,与这春晖十分融合。
正聊得起劲儿,何尚书的女儿何品婷翩翩然走了过来,行了行见面礼,坐在了融琪身旁。
“婷姐姐,快来瞧这长裙美不美。”再过两个月便是融琪的及笄礼,几人对着图册正在帮她挑选礼服。
“晚点再看,先听我说个事。”何品婷眉头微皱,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何品婷对服饰颇有研究,平日里说起总是神采飞扬。今日不但闭口不谈,表情还有些严肃,几人觉察出这事可能与她们有关,忙催促何品婷快讲讲清楚。
何品婷喝了口茶,娓娓道来。她出门时碰到他父亲回府,见一向乐呵的父亲面带愁容便问了其中缘由,竟与那大皇子谢景延有关。
这谢景延是成帝长子,号平王,今年已二十有四,尚未娶妻。前几日太后放出消息要给大皇子定门亲事,只是奉安城中的王公大臣,竟无一家主动迎合。
太后震怒,转而下令让钦天监对京中五品以上的官员之女登记造册,好好推算一番,看这其中有没有谢景延的良配。若是没有便罢了,若是有,那太后便亲自为长孙提亲。
何品婷说完,几人早将那步摇图册抛到一旁,她们几人的父亲均是五品之上,名字想必多半已经进了那钦天监。虽盼着及笄也盼着嫁人,但谁也不想也不敢嫁给谢景延啊。
这谢景延虽是皇帝长子,可他也是奉安城最为出名的一害。
谢景延十四岁从军,早年立了不少战功,是诸多皇子中最早封王的一位,以当年他的英姿说一句天之骄子也不为过。可惜,二十岁那年,谢景延在平定南疆叛乱时,左腿不慎受了箭伤,战事虽告捷,却险些丢了性命。皇帝寻遍天下名医也将将保住他的命,至于那腿伤却是没能彻底医好。
从那之后的两年谢景延走遍大成疆土,也没有找到奇方妙计能治好他的腿,自此便性情不定,终日饮酒度日,与城中的纨绔子弟同流合污,成了奉安城有名的浪子。
皇后曾做主给谢景延选了几名侍妾,可他仍旧迷恋那烟花之地,性子也越发残暴,进了他府上的女子亦或惨死亦或下落不明。
可即便谢景延丢尽皇室颜面,成帝依旧偏爱,太后依然偏袒,未曾因此受过什么惩处。
是以尽管谢景延身份尊贵,过往功勋显赫,但如今行事作风乖戾荒唐,任谁也不舍得将女儿嫁给他,荣耀总归比不得性命重要。
“咱们要不去大安寺拜拜吧,求佛祖保佑,八字莫要与他相合,莫要让那钦天监选中。”
几人议论完谢景延那些坊间传闻,心中有些担忧,说定明日便去大安寺祈福,匆匆散去。
融琪送走了几人便直奔母亲孟氏院里。
“娘,我不会也在那册子上吧。”融琪担忧道,嫁不了程远顿时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保命第一。
“琪儿放心,娘肯定给你在城里寻个好人家,莫怕莫怕。”孟氏看女儿害怕的眼神,知道她也被坊间那些传闻吓到了,语气淡然的安慰道。
往日安静的如一潭死水的嘉勇侯府,今日似乎荡起了片片涟漪,微妙又不可察。
这嘉勇侯府原是融玥父亲融英的府邸,在奉安城也曾显赫一时。
在融玥八岁那年,父亲融英和兄长融瑜双双战死沙场,一年后母亲也郁结而亡。成帝念及与融英的旧情,便做主将融英的爵位给了融玥的大伯融杰,加封融玥的祖母韩氏为一品诰命夫人,算是保融家衣食无忧。
融玥不喜伯母孟氏,与大伯一家并不亲近,小时候住在祖母院里,大了便独居一院,鲜少出门。府上新来的家丁甚至不知道融府还有个大小姐。
融杰对比弟弟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成帝虽有心提携他,却也不能与之太多,只混得一个五品散官,如今嘉勇侯府对比其他高门大户自然要冷清许多。
好在融杰淡泊名利,白得一个爵位又吃着朝廷的俸禄,已是十分知足,整日醉心于书画倒也潇洒。她的妻子孟氏知道丈夫志不在做官,便一心想让女儿融琪嫁个高门大户,好巩固这来之不易的荣华富贵。精明如她,自然明白嘉勇候府眼下不过是个空壳子,女儿想要嫁个好人家,指望融杰是不行的。
孟氏等了许久,终于等到了融杰回府,将事情问清楚后,孟氏不由气急,嗔怒道:“那钦天监若是挑中了琪儿,我跟你没完。”
孟氏有一儿一女,儿子融玏在永州做知府,身边只得融琪一个,哪里舍得送她入虎口。且不说那大皇子府上的几条人命,只说他现在瘸了腿,便是连朝堂都上不了,后半辈子也就是个闲散王爷,前朝的闲散王爷有几个得了善终?
孟氏早已将城中贵族的适婚少年看了个遍,她妄想过让融琪嫁给那程世子,却从未想过让融琪嫁到皇室,做了皇家媳妇哪里还有退路可言。
“夫人啊,那黄大人拿着太后懿旨,散朝后逐个确认五品以上官员家中子女情况,我若是隐瞒,便是欺君之罪啊。”
融杰觉得孟氏有些过分焦虑,继续说道:“那谢景延再不济也是皇帝的长子,京中贵女何其多,太后怕是也瞧不上融琪,就算瞧上了,那八字也未必就合得上。夫人莫要忧心。”
“你知道什么。那大皇子自瘸了一条腿后性情暴烈,整日酗酒流连于烟花之地,还喜欢打打杀杀,那平王府就是个阎罗殿,这奉安要是有人愿意嫁他,太后根本犯不着让那钦天监去挑人。哎,你就不该报琪儿。”
孟氏说话间想不由想到了融玥,她倒是觉得融玥与谢景延算得上绝配。
一个孤女克亲,一个奉安一害,谁也不耽误谁。
“罢了罢了,报都报了,听天由命吧。”融杰不愿再与孟氏多言,转身提着水桶去伺候他那些竹子了。
孟氏对融杰的背影瞪了一眼,叫了贴身伺候的嬷嬷,两人一起向着永平大街的方向去了。离开了娘家,女子的一辈子全系在了未来夫君身上,她的夫君已然指望不上了,但为了琪儿,她这个当娘的不能袖手旁观。
此时融玥正在后院钻研一本绣册,如痴如醉,她抵死也想不到谢景延这道天雷会砸在她身上。
“姑娘,锦绣轩那说是上了些新料子,今儿正好暖和,您要不去瞧瞧?”丫环铃儿凑到融玥面前,轻声问道。
锦绣轩是融玥母亲陪嫁的铺子,母亲在得知父兄战死后急火攻心,一病不起,没撑过一年便也撒手人寰了,那些陪嫁铺子由李管家打理着。她去过一次锦绣轩,没成想竟喜欢上了这穿针引线的活计。
李管家自打知道融玥对刺绣有兴趣,去哪儿总会想着讨些绣谱画册拿来给融玥解闷儿。有时得了上好的料子,也让融玥去铺子里看看。
此时融玥正琢磨那针脚绣法怎么走,闻言头也没抬,只对铃儿摆摆手,示意她退下。
“是。”铃儿应了一声退到屋外,对融玥的冷淡和拒绝习以为常。
融玥原也不是这般孤僻内向之人,她在父亲和兄长的影响下自小习武,功夫一度也是练得不错,小时候也是活泼可爱的小辣椒一枚。只是父兄没了之后,她便也不再沉迷练武,一是不愿触景生情,二是母亲临终前将父兄留下的兵器一把火全烧了,也不许融玥再练。
家中巨变后融玥很少出门,在奉安城中连个同龄的手帕交都没有。铃儿虽与她年龄相仿,但主仆有别,很多事她也无能为力。难得融玥有个喜欢钻研的事物,铃儿对此很是支持,只是也会担心融玥累坏了眼睛。
铃儿走出院子,对门口等着的嬷嬷摊了摊手,无奈的说道:“朱嬷嬷,姑娘说不去呢。”
“罢了,看来只有老夫人能请动大姑娘了。”朱嬷嬷叹了口气转身离去。
韩老夫人担心融玥整日在屋里闷坏了身子,想着法哄她出去转转,哪怕晒晒太阳也是好的,可显然融玥并没有那个心思。
朱嬷嬷回到韩老夫人院里,与老夫人说了太后要给谢景延说亲的事,没想到韩老夫人对此不以为然。
谢景延三岁时便没了亲娘,本应送到皇后宫里,太后却破例便将他养在了身边,亲自教导他。成帝子嗣众多,但谢景延是长子又是太后一手带大,虽然眼下的势力不如其他几位皇子,但成帝和太后的偏爱总还是有的。
在韩老夫人看来,太后左右也得挑个世家女配她的长孙,如今的融家没有了融英,太后八成瞧不上。
不过,说起婚事,韩老夫人却是想到自己的孙女融玥。
“说起来,融玥也快十八了,这婚事也该定下来了。”韩老夫人说起融玥,不可察的叹了口气。
经历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活到她这岁数,世间许多事早已看淡,只是却免不了为自己那苦命的孙女忧心。
眼下有她护着,融府自然没人敢对融玥怎么样,可她百年之后,谁能替她照顾融玥呢?如今这世道虽算太平,但女子孤身一人求生活却总是难了些,不给融玥寻个靠谱的郎君,她又有何脸面见她那早去的儿子儿媳?
那程世子本是个好孩子,可惜他那母亲康瑞郡主实在不是个好相与的,自打融玥知道自己身世被那郡主嫌弃后,竟是不再见那程世子。经此一事,融玥越发孤僻,连她这也少来了许多。
“老夫人,大姑娘有主见,缘分到了自然水到渠成,您就别担心了。”朱嬷嬷安慰道。
朱嬷嬷支持融玥与那程世子断了来往,那世子家世是好,但这还没嫁过去便被婆家指摘身世,嫁过去之后又能好过到哪儿去。
“这京中不行,永州老家那边可有适婚的男儿?”韩老夫人想起永州的族人,虽然比不得京中贵胄,但在永州总还是说得过去的。
“听大老爷说姑娘的表兄今年要来奉安备考。”朱嬷嬷说道。
她说的表兄是融玥舅父家的大儿子,比融玥大三岁,一心求取功名把婚事耽误了。
“可是叫裴珅?”韩老夫人对裴珅有些印象,是个温文儒雅的孩子,相貌也出众,只是不知融玥是否愿意。
“是叫裴珅。大老爷已差人帮他在城中安排了住处,到时应该会来府上拜访。”朱嬷嬷说道, “届时老夫人可好生瞧瞧。”
“杰儿这事做的不错,对融英这外甥费心了。”
韩老夫人有些欣慰,融杰的脾性她了解,对这些人情关系一向不精通,能主动安顿裴珅已算得上是用心。
“只是大姑娘那还得您老人家去开解一二了。”朱嬷嬷说道,“那裴珅倒是不难见,难的是让融玥见。”
“嗯,我去说与她。”韩老夫人因得了这个消息,心情大好,没过一会便歇了。
钦天监的黄太史却正发愁,太后给她这差事简直是把他架在火上烤。大皇子的风评实在是太差了,简直就是个阎王般的存在,谁愿意送自己的女儿去他那平王府历劫呢。
若是换了别的皇子,想要他批个帖子少不了要给他送点礼。可他摊上了谢景延,不管他批了谁家姑娘,怕都是要被记恨了。
这些姑娘的父兄都是大成的中流砥柱,保不齐日后就成了叱咤朝堂的主儿,他区区一个太史令哪敢轻易开罪。
“师傅,要我说,不如都批个合,让太后自己个选个称心的。”小徒弟赵宝云看师傅一脸愁容,上前宽慰道。
“若是如此,那何必让咱们批,太后她老人家直接赐婚不是更好。”黄太史没好气的说道。
小徒弟挠挠头,无奈说道:“那这是找咱们当背锅的了?”
“还不算笨。”黄太史叹了口气,赵宝云一语中的,他们可不就是背锅的。
成帝登基之后便设了谏官,大小事都可直达圣听,君臣关系因此逐渐明朗,较前朝融洽了许多。如此政清人和之时,太后自然不会动用皇家威严逼人家嫁女儿,更何况她也知道大皇子绝非婚配良人。
“那您有人选了吗?”
那名册眼瞅就要被墨浸透了,黄太史对这这些名字看了已有两个时辰,却迟迟得不出个结论。
原先赵宝云进钦天监是图个清闲,没想到还能碰上这等棘手的差事,办不好说不定脑袋不保。
“不若就融家女儿吧。”大徒弟冯庆走过来,用笔圈了个名字说道。
冯庆适才有客来访,出去了片刻,这会儿回来见师傅还在发愁,便替他批了一个。这些八字大差不差,总归没有什么相克的,批谁都差不多,无非就是选一个好得罪的。
融杰若是知道自己便是钦天监众司眼中那个好得罪的,怕是要发愤图强拼功名了。
黄太史沉思片刻,便应了冯远的建议,批了一贴,让赵宝云封好,准备次日一早便递到颐和宫。
太后这厢等了一日,看到钦天监的贴子,连忙让人递过来,可刚看了一眼便一把扔在了地上。
“这黄太史简直是大逆不道,传!”太后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