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莱微博上互关的人并不多:同学,朋友,还有几个从很早期就开始关注她的粉丝。
与其说是粉丝,不如说是远方的朋友更为贴切。这么多年大家隔空交流,分享一些现实中无处诉说的心事,互相支持鼓励。
不到两百人数的互关列表一下到底。
最底端是梁知予,倒数第二是姜一南。
姜莱还记得她当时注册完微博等了大半天竟然一个粉丝也没有,食指轻轻戳一下身边一丝不苟学习的梁知予,“能不能帮忙加个关注?”
“关注什么?”梁知予暂停鼠标的滑动,微侧过头。专注的眉眼并没有因为她的打扰展现出任何不耐烦,放低音量的气声和上扬的问句语调混在一起,干净清冽。
姜莱突然一阵脸红,心虚地晃晃手机,“微博,嘿嘿”。
“好。”
他从书包内层掏出手机。开机,下载软件,注册,搜到她的账号,点击关注;一气呵成。
姜莱眼见自己的粉丝从0跳成1,再轻轻一点,“梁知予”。
心满意足。
“又傻笑什么?”姜一南凑过脑袋,转头也加了个关注。
讨厌,1V1不到一分钟就被该死的姜一南打破。
这么多年过去,他的微博不出意外空空如也,姜莱甚至怀疑他自那日注册完就再也没登陆过。
也好吧,至少不会将她的疯言疯语全都看在眼里。
沉迷微博半小时,姜莱如梦初醒。
第二日上课的教材刚翻过去三页,难怪梁知予之前每次去图书馆学习的时候都会关机,手机真的很耽误正事。
好在第一节课是对课程的概论简介。
姜莱导师Robert是个头发胡须花白,保养有素的精瘦老爷爷,学术造诣惊人,是目前GeoAI领域的扛把子之一。近七十的年纪,走路依然带风,爬山徒步更是不在话下。
去年夏天,老人家受邀去丹佛大学授课,“假公济私”在科罗拉多州攀岩了两个月。
老人家作息规律,每天晚上七点睡三点醒。凌晨三点外面连鬼影子都没有,他已经精神抖擞起床,驱车两小时抵达落基山脉国家公园,爬到最佳位置等太阳升起。再下山驱车回去,丝毫不见疲惫地给学生上课。
“莱,我真诚邀请你下次与我一起体验和太阳一同升起的乐趣。”
“Robert,相信我,正常人三点醒来真的没办法攀岩。”
姜莱也是无意中发现,Robert甚至在搞学术之余撰写了三本攀岩指南,至今仍在亚马逊销量排行榜名列前茅。自愧不如,成功人士大抵都有用不完的精力。
教室里24个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散在四张小桌,自我介绍一番后,Robert要求每个人说出至少一个自己最爱的Field trip地点并且简要阐明原因。
本科生外出调研的机会不比研究生和博士生,也正是这些屈指可数的经历让人印象更加深刻。
“我很爱el Island,主岛和大小岛各有特色,很多植被和动物都是岛上的独特物种,我当时有幸还拍到几张照片。”
“我爱White Pocket!不像红崖需要摇号才能进入观赏。脑花石长年累月历经风霜后被雕刻成各种不规则的多边形。我还记得日落的时候,粉色天空下是波纹纹路的白色大地,太美。”
“我爱红杉国家公园,苍天巨树的震撼,感受作为人类个体不值一提的渺小,我还和世界上最大的树木-将军树合了张影。”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边说边翻出手机里的图片;简直是小型的北美地图赏析。
“你呢?莱?”Robert转动座椅面对她的方向。
坐在角落专心“听讲”的姜莱没料到当助教也会被点名回答问题。
她骤然抬头,四面八方的注视一股脑砸来,有种被人冷不防推上舞台中央的惊慌。
去过的地方太多,各有各的美。
要说最喜欢的话,心底蹦出来的词在她反应过来前已经逼着喉咙发音。
“Bertinoro”。
学生们皱着眉一脸困惑,相互看一眼摇摇头。
“是意大利一个不知名的小镇,有机会的话,建议大家去看看。”
“所以,为什么是最喜欢的?”看样子Robert并不打算让她蒙混过关。
为什么呢?
大概是因为那座建于十世纪的古堡不动声色散发着历史的韵味,总诱的人想靠近。Fattoria酒庄当季新酿造的Sangiovese清甜可口,散发果香,惹人贪杯上头。而那座建于十一世纪的教堂正中摆放了一台木质钢琴,音色温润不失浑厚,演奏的那首肖邦降E大调夜曲撩人心弦。
她陷入回忆,骤然回神,“喜欢那里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
略显粗糙的理由,毕竟世界上有历史感的城市太多。
Robert玩味地点点头,不置可否,转过椅背步入正题。
一节课结束,轮到姜莱登场。她合上电脑,大大方方,“任何专业,课程的问题都可以来和我探讨。”
讨论的都是她研究领域的动态,选择专业方向的困惑以及UCLA和伯克利在地理专业授课方法的不同。一群人叽叽喳喳热闹讨论满打满算两小时,完全没给姜莱任何摸鱼的机会。
四个小时之后,姜莱饥肠辘辘坐进了宿舍门口的餐厅。喉咙发干,面颊僵硬,眼前的浓酱粘稠意大利面和夏日并不搭,还不如木碗里的生菜叶让人有食欲。
前一日微博的私信和留言还来不及看。
其中有一条引起了她的注意,“生姜,你经历过久别重逢么?”
是上次那个问她是不是恋爱了的钻粉,网名很可爱,叫“萱萱不是宣宣”。
她咬着筷子,巧了么不是,“经历过。”
对方秒回,“有什么感觉?”
“你是没睡还是已经起床了?”姜莱瞪大眼睛,又看了一下对方标注的地区信息,国内还不到五点。
“起了,等着看日出。”
发来一张图片,黑暗的天空一角隐隐光亮,应该是在山上。
“wow,好浪漫。这是哪里?”
对方没有回复。
过了几分钟,“你还没回答我上一个问题。”
姜莱思考片刻,认认真真打了一行字过去。
“像沉寂已久的死水,突然泛起了微澜涟漪。”
“不过注定只能是死水。”追发一句,加了个吐舌头的表情。
“是吧,爱情真的太费心神了。”像吐槽也像感慨。
姜莱笑笑没再回复。
成年人的社交礼仪之一,不要追问。
接下来的两天半,没有车的姜莱注定只能在校园附近活动。
苏禾中间打来电话问候过她几次,无奈社畜各有各的繁忙,没办法如学生时代那般说见就见,时刻腻在一起玩闹。
除去上课的时间,她大部分时间混迹于学校图书馆。
伯克利最有名的图书馆莫过于Doe,霍格沃茨大礼堂般的装修风格,挑高屋顶缓解了学习上的压迫感。木质桌椅错落有致,一排排深木色书柜铺满了四面墙壁。阳光从屋顶玻璃窗360度无死角照射进来,不经意抬头,灼到眼睛。
适合放松休闲的夏日似乎和这儿的学生没有半毛钱关系。
找一处靠窗位置坐定,鼻尖的书香和耳畔隐约传来的翻书声,学习细胞被唤醒。
集中注意力的姜莱效率惊人,不仅一口气研读完Robert新作,还大致选定了接下来值得研究的几个大方向。
任务清单提前完成,认真学习时分泌的内啡肽和多巴胺让人心里无比踏实满足;之前的胡思乱想,患得患失和焦虑通通烟消云散。
临出发去机场前Kevin在信息中询问周四能不能全天约会以弥补好几日不见的惆怅。
她翻了翻日历,又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论文进度,言简意赅回了个“行。”
飞回洛杉矶的航班准时抵达。
不远处的Kevin挥着长臂,灿烂笑脸和金发碧眼融合成一副颇为养眼的场景。他小跑到姜莱身边,轻轻松松将她整个人抱起。
姜莱惊呼一声,半捂着脸笑,“快放我下来。”
Kevin迫不及待地亲吻她额头和面颊,“miss you baby。”
“I miss you too”,姜莱也娇滴滴回了句英语。
还好他说的是英文,不是中文的“想你”。
相同的话用不同语言表达出来,起到的效果大相径庭。
姜莱之前专门研究过语义语境以及母语思维对词句理解的差异性。对她来说,很多肉麻的话用英文说出来轻轻松松,如果换成中文则是另一番郑重的情愫表达,需要更多的真心和勇气。
比如当下,她可以轻而易举用英文说想你,却不能认认真真将“我也想你”用中文说出口,很微妙。
Kevin一手牵着她,一手接过行李箱。蹩脚的中文因为激动兴奋变得更加磕巴,逗得姜莱笑不拢嘴。
刚开始的感情,不用希冀有多浓烈,也许她还可以再试试。
突然联想到前两日鬼使神差删掉的那条“官宣”微博,负罪感骤起。左思右想后又发了条新的:“在北加吃了三天食堂,烤肉串串火锅我来啦(流口水)”,配图是行驶在路上的照片,几乎一眼就能判断她坐的是副驾驶位。
聪明的网友从来不会让她失望,“生姜回来了!是男朋友接机么?”
“嗯呐。”
Kevin不玩微博,自然不知道这些。
看似毫无意义的举动莫名缓解了负罪感,也消弭了她面对Kevin时的无端心虚。
叹了口气,真是够无聊的。
回到独居的一室小公寓,拧开门的时刻,灰尘里都飘着让人心安的归属感。
她没让Kevin送上楼,奔波一下午,出差刚结束的空落落以及下一个出差在即的烦闷接踵而来,现下只想窝在懒人沙发一动不动放空发呆。
微信提示音响起,瞥一眼,不由得端正坐姿。
梁知予:姜莱你好,还在伯克利么?可能有事想找你帮忙。
姜莱:我下午刚回洛杉矶了。不过下周还会去,有什么事么?
对话框显示“正在输入”已经长达几十秒之久,姜莱等的几乎要失去耐性。
“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下个月参加一个活动需要穿母校的文化衫。想托你帮我买一件。”
“哦,好的。”
对方发来一张截图,姜莱不明所以放大细看,结果大笑出声。
身高:6 feet 1 1/2 inches
体重:165 pounds
肩宽:18.5 inches
没再看下去,密密麻麻的数据,是一份完整的身材报告。
“我感觉你穿L或者XL应该可以。”以她对他的了解,实在不需要那么详细的数字。
“行,你定。”
明明是在聊文化衫,为什么娇羞会跃然指尖,情不自禁回了个卖萌的表情。
“想要短袖还是卫衣?”似乎很难找到绣着学校logo的衬衣。
“都行,你定。”
又是我定,姜莱撇撇嘴,手机扔一旁不再回复。
给他买衣服这件事,曾经幻想过无数次。
迟来的梦想成真宛如一个尖锐的钩子悄无声息将她费心织就的毛衣勾断了一根线头。
还好,一根线头而已,补起来不费劲。
与其说是粉丝,不如说是远方的朋友更为贴切。这么多年大家隔空交流,分享一些现实中无处诉说的心事,互相支持鼓励。
不到两百人数的互关列表一下到底。
最底端是梁知予,倒数第二是姜一南。
姜莱还记得她当时注册完微博等了大半天竟然一个粉丝也没有,食指轻轻戳一下身边一丝不苟学习的梁知予,“能不能帮忙加个关注?”
“关注什么?”梁知予暂停鼠标的滑动,微侧过头。专注的眉眼并没有因为她的打扰展现出任何不耐烦,放低音量的气声和上扬的问句语调混在一起,干净清冽。
姜莱突然一阵脸红,心虚地晃晃手机,“微博,嘿嘿”。
“好。”
他从书包内层掏出手机。开机,下载软件,注册,搜到她的账号,点击关注;一气呵成。
姜莱眼见自己的粉丝从0跳成1,再轻轻一点,“梁知予”。
心满意足。
“又傻笑什么?”姜一南凑过脑袋,转头也加了个关注。
讨厌,1V1不到一分钟就被该死的姜一南打破。
这么多年过去,他的微博不出意外空空如也,姜莱甚至怀疑他自那日注册完就再也没登陆过。
也好吧,至少不会将她的疯言疯语全都看在眼里。
沉迷微博半小时,姜莱如梦初醒。
第二日上课的教材刚翻过去三页,难怪梁知予之前每次去图书馆学习的时候都会关机,手机真的很耽误正事。
好在第一节课是对课程的概论简介。
姜莱导师Robert是个头发胡须花白,保养有素的精瘦老爷爷,学术造诣惊人,是目前GeoAI领域的扛把子之一。近七十的年纪,走路依然带风,爬山徒步更是不在话下。
去年夏天,老人家受邀去丹佛大学授课,“假公济私”在科罗拉多州攀岩了两个月。
老人家作息规律,每天晚上七点睡三点醒。凌晨三点外面连鬼影子都没有,他已经精神抖擞起床,驱车两小时抵达落基山脉国家公园,爬到最佳位置等太阳升起。再下山驱车回去,丝毫不见疲惫地给学生上课。
“莱,我真诚邀请你下次与我一起体验和太阳一同升起的乐趣。”
“Robert,相信我,正常人三点醒来真的没办法攀岩。”
姜莱也是无意中发现,Robert甚至在搞学术之余撰写了三本攀岩指南,至今仍在亚马逊销量排行榜名列前茅。自愧不如,成功人士大抵都有用不完的精力。
教室里24个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散在四张小桌,自我介绍一番后,Robert要求每个人说出至少一个自己最爱的Field trip地点并且简要阐明原因。
本科生外出调研的机会不比研究生和博士生,也正是这些屈指可数的经历让人印象更加深刻。
“我很爱el Island,主岛和大小岛各有特色,很多植被和动物都是岛上的独特物种,我当时有幸还拍到几张照片。”
“我爱White Pocket!不像红崖需要摇号才能进入观赏。脑花石长年累月历经风霜后被雕刻成各种不规则的多边形。我还记得日落的时候,粉色天空下是波纹纹路的白色大地,太美。”
“我爱红杉国家公园,苍天巨树的震撼,感受作为人类个体不值一提的渺小,我还和世界上最大的树木-将军树合了张影。”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边说边翻出手机里的图片;简直是小型的北美地图赏析。
“你呢?莱?”Robert转动座椅面对她的方向。
坐在角落专心“听讲”的姜莱没料到当助教也会被点名回答问题。
她骤然抬头,四面八方的注视一股脑砸来,有种被人冷不防推上舞台中央的惊慌。
去过的地方太多,各有各的美。
要说最喜欢的话,心底蹦出来的词在她反应过来前已经逼着喉咙发音。
“Bertinoro”。
学生们皱着眉一脸困惑,相互看一眼摇摇头。
“是意大利一个不知名的小镇,有机会的话,建议大家去看看。”
“所以,为什么是最喜欢的?”看样子Robert并不打算让她蒙混过关。
为什么呢?
大概是因为那座建于十世纪的古堡不动声色散发着历史的韵味,总诱的人想靠近。Fattoria酒庄当季新酿造的Sangiovese清甜可口,散发果香,惹人贪杯上头。而那座建于十一世纪的教堂正中摆放了一台木质钢琴,音色温润不失浑厚,演奏的那首肖邦降E大调夜曲撩人心弦。
她陷入回忆,骤然回神,“喜欢那里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
略显粗糙的理由,毕竟世界上有历史感的城市太多。
Robert玩味地点点头,不置可否,转过椅背步入正题。
一节课结束,轮到姜莱登场。她合上电脑,大大方方,“任何专业,课程的问题都可以来和我探讨。”
讨论的都是她研究领域的动态,选择专业方向的困惑以及UCLA和伯克利在地理专业授课方法的不同。一群人叽叽喳喳热闹讨论满打满算两小时,完全没给姜莱任何摸鱼的机会。
四个小时之后,姜莱饥肠辘辘坐进了宿舍门口的餐厅。喉咙发干,面颊僵硬,眼前的浓酱粘稠意大利面和夏日并不搭,还不如木碗里的生菜叶让人有食欲。
前一日微博的私信和留言还来不及看。
其中有一条引起了她的注意,“生姜,你经历过久别重逢么?”
是上次那个问她是不是恋爱了的钻粉,网名很可爱,叫“萱萱不是宣宣”。
她咬着筷子,巧了么不是,“经历过。”
对方秒回,“有什么感觉?”
“你是没睡还是已经起床了?”姜莱瞪大眼睛,又看了一下对方标注的地区信息,国内还不到五点。
“起了,等着看日出。”
发来一张图片,黑暗的天空一角隐隐光亮,应该是在山上。
“wow,好浪漫。这是哪里?”
对方没有回复。
过了几分钟,“你还没回答我上一个问题。”
姜莱思考片刻,认认真真打了一行字过去。
“像沉寂已久的死水,突然泛起了微澜涟漪。”
“不过注定只能是死水。”追发一句,加了个吐舌头的表情。
“是吧,爱情真的太费心神了。”像吐槽也像感慨。
姜莱笑笑没再回复。
成年人的社交礼仪之一,不要追问。
接下来的两天半,没有车的姜莱注定只能在校园附近活动。
苏禾中间打来电话问候过她几次,无奈社畜各有各的繁忙,没办法如学生时代那般说见就见,时刻腻在一起玩闹。
除去上课的时间,她大部分时间混迹于学校图书馆。
伯克利最有名的图书馆莫过于Doe,霍格沃茨大礼堂般的装修风格,挑高屋顶缓解了学习上的压迫感。木质桌椅错落有致,一排排深木色书柜铺满了四面墙壁。阳光从屋顶玻璃窗360度无死角照射进来,不经意抬头,灼到眼睛。
适合放松休闲的夏日似乎和这儿的学生没有半毛钱关系。
找一处靠窗位置坐定,鼻尖的书香和耳畔隐约传来的翻书声,学习细胞被唤醒。
集中注意力的姜莱效率惊人,不仅一口气研读完Robert新作,还大致选定了接下来值得研究的几个大方向。
任务清单提前完成,认真学习时分泌的内啡肽和多巴胺让人心里无比踏实满足;之前的胡思乱想,患得患失和焦虑通通烟消云散。
临出发去机场前Kevin在信息中询问周四能不能全天约会以弥补好几日不见的惆怅。
她翻了翻日历,又在脑子里过了一遍论文进度,言简意赅回了个“行。”
飞回洛杉矶的航班准时抵达。
不远处的Kevin挥着长臂,灿烂笑脸和金发碧眼融合成一副颇为养眼的场景。他小跑到姜莱身边,轻轻松松将她整个人抱起。
姜莱惊呼一声,半捂着脸笑,“快放我下来。”
Kevin迫不及待地亲吻她额头和面颊,“miss you baby。”
“I miss you too”,姜莱也娇滴滴回了句英语。
还好他说的是英文,不是中文的“想你”。
相同的话用不同语言表达出来,起到的效果大相径庭。
姜莱之前专门研究过语义语境以及母语思维对词句理解的差异性。对她来说,很多肉麻的话用英文说出来轻轻松松,如果换成中文则是另一番郑重的情愫表达,需要更多的真心和勇气。
比如当下,她可以轻而易举用英文说想你,却不能认认真真将“我也想你”用中文说出口,很微妙。
Kevin一手牵着她,一手接过行李箱。蹩脚的中文因为激动兴奋变得更加磕巴,逗得姜莱笑不拢嘴。
刚开始的感情,不用希冀有多浓烈,也许她还可以再试试。
突然联想到前两日鬼使神差删掉的那条“官宣”微博,负罪感骤起。左思右想后又发了条新的:“在北加吃了三天食堂,烤肉串串火锅我来啦(流口水)”,配图是行驶在路上的照片,几乎一眼就能判断她坐的是副驾驶位。
聪明的网友从来不会让她失望,“生姜回来了!是男朋友接机么?”
“嗯呐。”
Kevin不玩微博,自然不知道这些。
看似毫无意义的举动莫名缓解了负罪感,也消弭了她面对Kevin时的无端心虚。
叹了口气,真是够无聊的。
回到独居的一室小公寓,拧开门的时刻,灰尘里都飘着让人心安的归属感。
她没让Kevin送上楼,奔波一下午,出差刚结束的空落落以及下一个出差在即的烦闷接踵而来,现下只想窝在懒人沙发一动不动放空发呆。
微信提示音响起,瞥一眼,不由得端正坐姿。
梁知予:姜莱你好,还在伯克利么?可能有事想找你帮忙。
姜莱:我下午刚回洛杉矶了。不过下周还会去,有什么事么?
对话框显示“正在输入”已经长达几十秒之久,姜莱等的几乎要失去耐性。
“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下个月参加一个活动需要穿母校的文化衫。想托你帮我买一件。”
“哦,好的。”
对方发来一张截图,姜莱不明所以放大细看,结果大笑出声。
身高:6 feet 1 1/2 inches
体重:165 pounds
肩宽:18.5 inches
没再看下去,密密麻麻的数据,是一份完整的身材报告。
“我感觉你穿L或者XL应该可以。”以她对他的了解,实在不需要那么详细的数字。
“行,你定。”
明明是在聊文化衫,为什么娇羞会跃然指尖,情不自禁回了个卖萌的表情。
“想要短袖还是卫衣?”似乎很难找到绣着学校logo的衬衣。
“都行,你定。”
又是我定,姜莱撇撇嘴,手机扔一旁不再回复。
给他买衣服这件事,曾经幻想过无数次。
迟来的梦想成真宛如一个尖锐的钩子悄无声息将她费心织就的毛衣勾断了一根线头。
还好,一根线头而已,补起来不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