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辰安慰好小公主又回到了议事厅,此时所有人都已经完成好自己卷轴交到了案几之上,不发一言的坐在自己的考试桌上。

    刘辰进来后众人一同起身行礼,他叫起了众人就径直走向伏案,再未理睬旁的人,专心察看起众人的答卷来。

    这种现场改卷的压迫感并不比现场作答来的轻松。众人屏气凝神地等着刘辰阅完所有人的卷轴。

    刘辰越看脸上越是欣喜,没想到自己也能遇到如此偏才,虽然几人只写了自己在防洪泄洪方面的看法,但仅此几段已颇具“李冰父子”的风采,只是相比之下众人被局限于防洪,而未曾想过它在农业灌溉方面的作用,这些就要看他来如何引导了。

    川蜀想要发展,水必治,路必修!

    而这第一步必须落实在治水上。大略看完几人的答卷,刘辰轻易的总结出众人大致分了两个阵营,一个是以吴海峰为首的年轻人都主张河流改道,分而泄之,而就这一点又分了两派,一派要求从入口就开始分流,理由是从流量最大处分流,最能减轻后续分流各支的压力,并且他们中大部分人都赞同以均分法来进行分流,这样能一定程度上减轻筑造难度。

    而另一批人则主张借地势之利找一处适合分流的地方,不一定在河流入川的地方,也不一定非要均分,主张减少人工消耗,毕竟对于现在的蜀地来说算不得财大气粗,能省则省也是必要考虑的点。

    另一个阵营则以年龄稍大的守旧派为主,他们坚持在原有的堤坝上仅做加固,理由也很简单,现有的大坝也已经存续百年,贸然改道是一种很大的冒险,特别是对现在积贫积弱的蜀地来说更是承受不起的尝试,他们还将刘辰做出来的“水泥”拿出来说事,说现在有如此材料更是不用担心大坝有溃堤之险,高筑堤坝护得一方百姓安稳即可。

    刘辰对此不置可否,暂不说这年年河沙堆积,就年年需要再筑高台,岁岁都要清理都要百姓清淤,这可不是什么护民之策,纯粹是饮鸩止渴罢了,刘辰根本不予考虑。

    至于其它人的观点,刘辰到底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知道省力而又“正确”的东西,所以他现在要做的仅仅是将这些人引到“正路”上来。

    所以接下来的几天,刘辰就带着腿脚尚且灵便的诸位工匠沿着河道实地考察,当然这其中不乏原本坚持加固堤坝的那一批老家伙。

    刘辰想得很清楚,开拓之人固然重要,真正的优良工匠却也必不可少。封建君主统治下的民众有两点是值得说道的,那就是“敬畏之心”和“服从感”,他们大部分人相信有的人生来高贵,从出生起他们好像会听从上官的命令,虽然有的时候也会提出反对的意见,但一旦上官选择了坚持,他们最后往往都会选择服从。

    所以刘辰敢在他们极力反对的情况下任重用他们,让他们在实操时提供有价值的技术指导。

    终于在多次的实地考察和跟众人的激烈 “讨论”后,刘辰和众人达成了一个最终的实施方案。那就是按照李冰成文的都江堰建造经验,建造属于他们的“都江堰”,并且将这所有的想法来源都冠名给奇人“李冰”,而这所会造福后代万世千秋的功业仍叫“都江堰”。

    为了加快堤坝修建的进程,刘辰将火药和火烧石头泼冷水裂石的方法相结合,最大限度的缩短工期。

    而这次的民工的招募刘辰直接采用了付费和发放粮食两种办法,变相赈济了当地已经十分缺粮、缺钱的当地农民。可令刘辰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招募的民工竟然是成建制过来的,他们大多按照刘辰现在军队的编制习惯,由之前遣返回乡的民兵组织,踏着整齐的步伐出现在应召的城区,刘辰最想看到的一幕还是出现了,他之前的构想真的成了,遣兵回乡,把所有的青壮全部编军入册,万一再现战火,他们是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用的一支军队。

    这一支整齐的队伍不仅带给了刘辰惊喜,还震撼了在一侧旁观的其它百姓,不由得轻声嘟囔:“他们上林村来了这么多人,肯定没有建工敢克扣他们的钱粮,话说我们村不也有从都尉的军营里出来的一个叫什么班长的吗,我们让他带着我们一起过来呗!像这样过来多气派啊,也不会怕被别的村给欺负了。”

    说干就干,几个稀稀拉拉的村民商量着回去之后跟着自己村里的“班长”一起过来!

    就这样一个班一个营的接连过来,人手很快就不缺了。不过现在这个态势,过来应招的人当然是越多越好。

    在任务的分配上刘辰也采取了给每个村的人各自承包一个路段的方式,类似于现代了土地承包制度,每个路段设置有完成的时间,并且有三个左右的督造官负责指导如何修建,并汇报督造进程。另外由各自村里原本有建制的班长或是排长做监工并负责奖金和粮食的发放,这样一来能减少督造官员和民工之间的矛盾和督造官员的所谓特权,减少对立,大家的目的一致了,劲就可以往一处使了。

    除此之外刘辰给众人分配的路段也很有讲究,各个村分配的路段都离自己的村子最近,这样一来,他不怕众人不尽力,这堤坝没造好,要淹就先淹自己的村子。

    这般把这些都安排妥当之后刘辰才有机会去询问方书白各地人才大摸底的情况。

    刘辰回郡守府的第一件事就是召见方书白。

    “书白先生,现在二十天都过去了,各地的人才选拔进展如何?”

    江书白面带温和的笑意道:“回都尉,各县人才选拔现已形成文书呈上,还请都尉敬览。”

    刘辰一把接过江书白手里的册子,刚翻开第一页刘辰就被整面的阿拉伯数字给晃了眼,首先这份册子是根据刘辰的意思对不同的人才要求进行了分类,每个类别按照总分进行排序,各个单科成绩亦记录在册,将他所教授的表格运用得恰到好处,真是自己捡到宝了。这事结束自己还是得给他一个重要的实职,恩威相长才是驭人之道。

    目前自己在成都成内开创的第一个学校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建当中,有他提供的水泥方子,再加上每天吃饱了训练到发慌的士兵,四月的时间足已平地起高楼。

    这栋教学楼的设计是仿照近现代自己所就读的中学建的,整个是环形的设计。中间一幢楼有五层高,两侧两栋楼均为四层,每一层有楼间桥梁连通,每层楼的最左侧分设一个公共厕所,样子像是九十年代初的那种冲水的条厕,里面相同距离设置挡板,即实用又廉价,还方便更换。

    这栋楼整体上算得上是前无古人,与众不同的方正建筑不经意中透露着威严,有一种隐隐的压迫之感。整体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它的每个墙面都用石灰刷过,整齐化一的白色让人眼前一亮,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尚未制出玻璃,窗子现在只能用纸糊,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不过他早已在自行研制,不出半年他就给玻璃窗安排上。

    越是看上去华贵的殿阁就越给身在其中的人一种无形的荣誉感,就像金榜踢门走龙阶一样,走上一次便能说道一辈子。他刘辰就想建立类似这样的一所学府,让它成为巴蜀之地人人打破头也想进的地方,真正成为他刘辰的官员后备役。

    这首批学员就根据方书白各地的考核名录上来,成人组取总分前两百,补充各项科目的前五名入选,童试亦然。这样就不会把“偏科”严重的偏才拒之门外。与此同时,自官吏上门宣布选中的那一刻起,每家将获得五两银子的赏银,学子后续在书院的吃住全免,书本全由学院提供,另外放出风声去,学成之后可以白身出任川蜀之内任意官职。

    这些消息被牙差们大街小巷的高声循环唱读,街边的黄口小儿随口都能背出几条来,连终年种地的老农都晓得了这其中有天大的好处,巴望着自己的孩子能在下一次选拔中幸运入选。

    许世宁是这次入选的人之一,说实话,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选上的,自己大字不识一个,那考核官来时他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他当时紧张极了,要不是为了一顿免费的午饭他才不会去参加什么考核呢,家里都揭不开锅了,哪有那闲工夫。

    可是偏偏那人在知道他不认字之后仍然继续发问,先问了他家里是做什么的之后就给他看了一张图片,里面是许许多多的他们称之为“箭头”的东西,分别指向八个方向,这样的小箭头足足有五行五列,仅仅给他看了半刻钟就开始提问,他问哪样哪列的箭头指向什么方向。

    他哪分得清楚东南西北,只凭着脑海里的记忆用手凭空指出方向。就这样一问一答连问了十多题,他竟然无一错漏。就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自己竟然真的把整张图都记了下来。

    之后哪个考核管竟然让他照着他拿着的木雕捏起了泥人,那木雕尖刺极多,身上的刻文繁复,他险些都要看花了眼。好在他们家是做灯笼的,就是靠手艺吃饭,他手上功夫还是可以的,做了一刻钟他就交上了自己的泥塑。那考核官接过他的泥塑诧异的看了他一眼,接着就开始一个一个的数哪个泥塑上到底有多少个棘,许世宁看不过眼,直接说道:“总共六十三个棘,泥塑的背后头顶,底下均有三个小凹。泥塑左边的耳朵长了一个智耳,右边的耳朵没有描骨头。”

    宋勉被他的这番话惊呆了,原本他一直觉得都尉这次出的题十分无厘头,公主非要派他出来做这么个苦差事,还美其曰只信得过他,他还就不信了,真的有人能短时间记住这么大一张箭头纸,看几眼就能用泥复刻木雕。可这世上真就有这人,感叹之余他不由得佩服起都尉来,他哪里想的这么些考人的点子?

    今天遇到这人这么多天的筛选总算没有白费,他要给这个许世宁的人“记忆力”、“制造”都打满分!

章节目录

科举走不通,那就自己当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端庄的狗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端庄的狗子并收藏科举走不通,那就自己当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