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章 扶持买办(4)

    谈完国事,赵煦就开始拉家常了。

    “方才朕听卿言,卿是高丽树州人?”

    “是!”

    “树州距开京有多远?”

    “回禀陛下,并不算远,出开京界向东南就是树州!”

    “哦!”赵煦拿起自己准备好的一个小册子,看了看问道:“朕闻开京有礼成江,礼成江有碧澜渡,而碧澜渡乃大宋商船,出入高丽之必经地?”

    “陛下竟知高丽山河?”李资义顿时惊讶起来。

    赵煦轻笑着摇头:“朕那里知道这许多?”

    他扬了扬手里的小册子:“不过是,大臣安焘、陈睦等人旧年出使高丽后,上奏的见闻中,曾有所介绍!”

    “原来如此!”李资义回忆起了,当年出使高丽的大宋那两位大宋使臣的模样。

    老实说,李资义对他们的印象并不好。

    因为,那两个宋臣在高丽是吃拿卡要,临走还薅了高丽一大把羊毛——当时高丽银价相较大宋要低得多,他们发现了这个漏洞后,就借着这个漏洞,大量捞钱。

    尤其是那个叫安焘的,高丽国对其的贪婪,印象深刻。

    于是,就连高丽国史都忍不住记下来这两位宋使在高丽的贪婪行径:(宋使)性贪啬,日减供亿之馔,打折贸银甚多。

    好在,大宋的先帝,非常慷慨。

    对高丽多有赏赐,让高丽在后续的贸易和交往中,占了许多便宜。

    赵煦拿着手里的小册子,继续说道:“朕向爱卿打听碧澜渡的原因,是想问一问爱卿……”

    “卿宗族之中,可有信得过的人?”

    “若有,可令其谋这碧澜渡的差遣!”

    李资义听到这里楞了,他抬起头,看向赵煦,问道:“请恕臣愚钝,不知陛下深意……”

    赵煦笑道:“自然是为了爱卿好!”

    “只要卿家族,占据碧澜渡,那么,大宋商货出入高丽之通道,便掌握在卿家族手中了!”

    “另外,不瞒爱卿,将来大宋抵当所榷买高丽盐铁酒等物时,他们应该会与高丽各地之望族合作,共营产业……”

    李资义的心脏,顿时扑通扑通的跳动起来。

    他自然听得懂赵煦话里的意思——以后,大宋榷买高丽的商业时,会和地头蛇分润利润?

    而,他和他的家族,就是第一个被选中的豪族!

    这……

    虽然,李资义对于大宋在高丽榷买盐铁酒等商品的前景不太看好。

    可是,李资义心里面清楚,这是一个搭上大宋汴京权贵的快车道。

    甚至……

    是可以抱上大宋皇帝的大腿的!

    给高丽国王当外戚,虽然是很威风。

    但,怎及给大宋天子当狗来的畅快?

    尤其是,经历了这一次的北虏入侵后,李资义和他的家族的忧患意识已经起来了。

    他们心里面清楚,高丽国这艘船,看上去是要沉了。

    在船沉之前,他们自然得好好想想,怎么逃生。

    所以,李家私底下曾派出旁支去北虏试探。

    也确实是思考过,万一高丽国灭亡,李家该如何保证自家在高丽的利益?

    然而,这个问题他们还没有想清楚,南边的北虏主就下达了‘尽迁高丽豪族嫡脉于太和宫’的旨意。

    得!

    别想了!

    嫡脉尽迁,就是让庶孽抢夺嫡脉的土地、人口、财富。

    使嫡、庶关系颠倒!

    这在高丽,等于是颠倒人伦,是要刨各家豪族的祖坟!

    于是,李家只能铁了心,跟着王运走了。

    没办法!

    辽主不给他们跪的机会啊!

    而现在,当今天下的另一个强国的君主,伸出了橄榄枝。

    李资义猛然惊醒。

    是啊!

    除了降辽,我们还可以润宋啊!

    高丽的豪族们,对于润来大宋,是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

    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按照族谱来说,都是魏晋以来,为避战乱,从中原润去高丽的衣冠。

    现在,高丽要gg,他们再润回大宋故土,属于是认祖归宗,回归桑梓。

    这样想着,李资义便伏地拜道:“陛下推恩,臣感激涕零,当誓死报之!”

    ……

    当李资义回到开宝寺的时候,已是中午时分了。

    他刚刚回到自己所租住的别院,就看到了,义天僧正带着其他使团成员在收拾行礼。

    现场还有着几个大宋的礼部官员。

    “这是怎了?”李资义走到义天身边,用着高丽话低声问道。

    “一个时辰前,礼部下了文书,说是贡试将近,开宝寺已被礼部征用为贡院……所以要我们搬去同文馆那边居住!”义天解释着。

    “哦!”李资义点点头。

    他也没有多想,现在他的心思,全在回国后,如何与家族中的其他嫡脉掌权者沟通,以便搭上汴京这边的权贵。

    论其攀附,李家人的经验是非常丰富的。

    不然,也不会短短两三代人的时间,就在高丽取代了过去世代与高丽王联姻的庆州金氏。

    如今更是成为了事实上的高丽外戚!

    义天却是低声问道:“尚书此番入宫,情形如何?”

    李资义正欲与义天这个表弟仔细说一说,大宋天子金口玉言所下达的各项条件、施给高丽的恩典。

    门外却传来了一个陌生的声音。

    “敢问,高丽国使者李公何在?”

    李资义抬起头,看到了一个穿着绫罗绸缎,身材微胖,头上戴着一顶棉制幞头,大约五十来岁的男子。

    看上去,似乎只是个富商?

    但,李资义知道,能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他面前的‘商贾’,来头必然不小。

    于是,连忙上前拱手行礼:“某便是高丽使臣李资义!”

    “未知足下是?”

    对方轻笑着:“在下乃受汴京新城东厢抵当所之主文公所托,特来与李公送拜帖,请立功不吝拔冗一会!”

    无论是李资义还是义天,在听了对方自承的来历与目的后,都是浑身剧震!

    姓文?

    大宋太师、平章军国重事、潞国公貌似就是姓文!

    这可是中原最顶尖的人物!

    为大宋天子,圣旨御准位在宰执之上的元老!

    是真正和大宋官家共天下的顶级文臣!

    传说,太师甚至有个孙女在宫中,未来有望册后。

    这就实在是不得了了!

    李资义忍不住问道:“文公寻吾,未知可有指教?”

    对方拱手道:“我家东主,闻说李公乃海东风雅人物,仰慕已久,欲与公把酒共谈诗词久矣!”

    “还请李公务必赏脸!”

    说着,他就从怀中取出一只漆木拜匣,郑重的躬身,将之递向李资义。

    李资义咽了咽口水,郑重的接过拜匣,深深吸了一口气后,将拜匣开启,里面盛着一张用着上等的纸张所制,饰以金丝纹路的拜帖。

    李资义小心翼翼的将之从拜匣内启出,放在手上,阅读起来。

    义天也凑过头来,看向在李资义手中的拜帖。

    只见着拜帖的封皮的右侧,用着馆阁楷书字体,端正的写着:高丽国使者、户部尚书李公足下谨封。

    左下角的地方,则盖着一个印章。

    印章的印文是:周瀚之印。

    周瀚,应该是其主人的表字或者是号了。

    义天想着,李资义已经打开了拜帖的封皮,里面的内容坦露在眼前。

    依旧是从右开始用馆阁楷书竖排书写:汴京新城东厢抵当所文及甫顿首再拜高丽李尚书足下。

    伏以李公诗材冠绝海东,行高德馨,文某不材,愿请相见,以结太白晁衡之谊!

    乃兹以元祐二年十月丁未(29)午,遣人以迎,伏望李公应允。

    临笔惭愧,不胜叨唠之烦,敬候佳音,及甫再拜。

    看到这里,已经不用再看了。

    必是文太师的家人!

    因为,种种细节,都已表明,来请李资义的,只能是这汴京城里的顶级人物。

    而这汴京城中,只有一个姓文的顶级权贵!

    太师,文彦博!

章节目录

我在现代留过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要离刺荆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要离刺荆轲并收藏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