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浮霜的郡主府是先帝哥哥成王的旧居,成王是当时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虽是王爷,但手握赫赫权柄,朝中眷属无数。
还未被封为太子,已得了朝臣拥护,要不是他去的早,那个位置估计也轮不到先帝来坐。
成王如此地位,府邸自然豪奢,光是能在京都圈出这么大一片地方就不是件易事,更别提成王的府邸修建起来用了整整七年。
但他去了后,家中亲眷也纷纷亡故,成王府就被皇室收了回去。但先帝在位期间,没人敢将手伸向成王府,以免遭了先帝厌恶,这宅子也就空置了几十年。
直到封浮霜失了双亲进了京,次年,皇帝便将成王府赐给了她,一番修整之后,曾经的成王府就变成了如今的郡主府。
听风阁建在郡主府西南方,四周有水围起,空荡荡的一座楼,四面开阔,是个适合议事的地方。
封浮霜踏上木质台阶,毫不意外的在听风阁楼下看见了二楼探身而出的翩翩公子。
封浮霜朝他点点头,上了听风阁,云岚顺势站在楼下,为两人守门。
“闻先生找我?”封浮霜扬起嘴角。
“郡主真是抬举。”闻肃苦笑,“今日来见郡主,确有要事。”
“你且说。”封浮霜坐下,打量起闻肃面前的棋盘。
“赵大人给属下看了本账本。”闻肃说着,用手比划着那账本的大小,“大约这么大,记的都是些春种秋粮的收支,属下略略翻看了下,似乎,与军需有关。”
封浮霜抬眼看他,“账本呢?”
“赵大人说,时机到了他会呈给郡主的。”意思是那账本现在还在赵子明手上。
封浮霜没有生气,她早知道这事不会这么简单。
“他既然敢拿给你看,就算是与军需有关的事,那也必定不是近些年的,先放着吧。”封浮霜执起黑子,下了一步棋。
“是。”闻肃目光落到了眼前这盘残棋上。
“现在更重要的,是户部左侍郎的位置。要他做的事可做完了?”封浮霜问。
闻肃当然知道她说的是何事,回的很快,“赵大人心情不佳,但事已做完了。”
封浮霜笑了下,“心情不佳?怕是不愿意做事。”
闻肃不做声,岂止是不愿意做,若不是有他在身后紧盯着,那位赵大人恐怕到最后一刻也不愿意做。
“主子,就算赵大人立了功,但户部左侍郎的位置……”闻肃问出自己的不解。
“如今快九月了吧?”封浮霜提起了别的事。
“是快九月了。”闻肃应声。
“户部左侍郎的位置也该空出来了。”封浮霜这话让闻肃更不解了,但见她没有言明的意思,他也不再追问了。
见完闻肃后,封浮霜见了从青州来的丰六。
他是封浮霜小叔封南的亲信,带着五百青州卫,一路护送贺礼来京都。
封浮霜对他的态度称得上和善,让丰六有些受宠若惊,毕竟他与昭华郡主也不熟悉,他以往只听过她……张扬的名声,并不指望她对自己的态度多和善。
一番问候过后,封浮霜拿出一封信,“我有封信,想托你带给小叔。”
丰六神情放松下来,他接过封浮霜手中那信,将它贴身放好。“属下一定带给都尉。”
“还有句话。”
丰六很快离开,带着封浮霜的话与信,前往青州。
他走前,还留下了两百青州卫,那也是封南送给封浮霜的贺礼之一。
“小叔……”丰六走后,封浮霜看着丰六留下的小印喃喃,这熟悉的两百青州卫到底到了她手上。
前世他们只成了李慎封侯拜相路上的踏脚石,用献血为他开路,这次……
还有小叔,封南本就很少离开青州,在她成婚后,他更是只与她有书信来往。
前世她难产丧子后,还曾想向他求助,只不过当时青州也遇上了麻烦,她就只能自己解决,也不知他后来如何?
封浮霜攥紧了手中的小印,铜印坚硬的质地硌的她手心发疼,但只让她头脑更清明。
*
九月十八,朝堂中出了件大事。户部有人查出了件前年的账,牵涉河政,一籍籍无名的小吏向上级揭发了这件事,一时哗然。
有年长些的官员其实还记得,那小吏也曾是朝廷正三品大员。
“所以说,前年朕国库中拨给荆州、交州用来修筑堤坝的银子,去向不明?”景平帝的语气听不出喜怒。
户部尚书那张布满沧桑痕迹的老脸略微抽动一下,他出列跪下,“回陛下,户部的账是不会出错的,如果真有这样的事,那怕是得问问工部尚书,那些银子到底去哪儿了?”
工部尚书在心中暗骂,这老匹夫。
他也不敢怠慢,急忙站出来,“回陛下,工部向来只干活,银子的事可不归我们管。”
两人的下属于是纷纷站出来为自家上司说话,朝堂内一片吵嚷。
皇帝坐在上首,看着自己的臣子在朝堂上就公然吵作一团。
银子的去向如今还说不明白,皇帝懒得看他们争辩,喝道:“都闭嘴。”
朝堂顿时安静下来。
“户部的账出了问题,自然先从内里查,朕给你们半月时间,前年有关水利的账,若弄不清楚,你们这官也不用做了。”说罢,他转身离开。
底下户部的人一片哀嚎,工部尚书得意的看看自己老对头一眼,趾高气昂的离开了大殿。
户部尚书如今快退下来了,正是最讨厌事端的时候,猛然间惹出这么件事,他神色阴沉。
自从有了闻肃,朝堂上的消息封浮霜得知的速度极快,也不知道他买通了哪个。
“这么说,赵大人有的忙了?”她笑起来,松手,手中的弓箭顺势窜出,正中红心。
“尚书大人怕是对他恨之入骨。”闻肃也笑了下,很乐意见赵子明倒霉。
当天晚上,户部左侍郎刘大人就向吏部递了折子,请求回乡。
“他娘早不死晚不死,偏偏这个时候死,是不是故意的?他刘今明跑的是真快啊。”户部尚书第二日得知这个消息时,恨的牙都要咬断。
皇帝给了半月的时间查账,本来时间就紧张,如今他手底下还少了个左侍郎,那账能不能查完都是个未知数。
户部尚书再三思量,决定不能只有自己一个人背锅。
他当天也很快递了折子,请景平帝封赵子明为户部左侍郎,助他查账。
这事情的发展让许多人摸不着头脑,事情也属实发展的太快了些。
还未被封为太子,已得了朝臣拥护,要不是他去的早,那个位置估计也轮不到先帝来坐。
成王如此地位,府邸自然豪奢,光是能在京都圈出这么大一片地方就不是件易事,更别提成王的府邸修建起来用了整整七年。
但他去了后,家中亲眷也纷纷亡故,成王府就被皇室收了回去。但先帝在位期间,没人敢将手伸向成王府,以免遭了先帝厌恶,这宅子也就空置了几十年。
直到封浮霜失了双亲进了京,次年,皇帝便将成王府赐给了她,一番修整之后,曾经的成王府就变成了如今的郡主府。
听风阁建在郡主府西南方,四周有水围起,空荡荡的一座楼,四面开阔,是个适合议事的地方。
封浮霜踏上木质台阶,毫不意外的在听风阁楼下看见了二楼探身而出的翩翩公子。
封浮霜朝他点点头,上了听风阁,云岚顺势站在楼下,为两人守门。
“闻先生找我?”封浮霜扬起嘴角。
“郡主真是抬举。”闻肃苦笑,“今日来见郡主,确有要事。”
“你且说。”封浮霜坐下,打量起闻肃面前的棋盘。
“赵大人给属下看了本账本。”闻肃说着,用手比划着那账本的大小,“大约这么大,记的都是些春种秋粮的收支,属下略略翻看了下,似乎,与军需有关。”
封浮霜抬眼看他,“账本呢?”
“赵大人说,时机到了他会呈给郡主的。”意思是那账本现在还在赵子明手上。
封浮霜没有生气,她早知道这事不会这么简单。
“他既然敢拿给你看,就算是与军需有关的事,那也必定不是近些年的,先放着吧。”封浮霜执起黑子,下了一步棋。
“是。”闻肃目光落到了眼前这盘残棋上。
“现在更重要的,是户部左侍郎的位置。要他做的事可做完了?”封浮霜问。
闻肃当然知道她说的是何事,回的很快,“赵大人心情不佳,但事已做完了。”
封浮霜笑了下,“心情不佳?怕是不愿意做事。”
闻肃不做声,岂止是不愿意做,若不是有他在身后紧盯着,那位赵大人恐怕到最后一刻也不愿意做。
“主子,就算赵大人立了功,但户部左侍郎的位置……”闻肃问出自己的不解。
“如今快九月了吧?”封浮霜提起了别的事。
“是快九月了。”闻肃应声。
“户部左侍郎的位置也该空出来了。”封浮霜这话让闻肃更不解了,但见她没有言明的意思,他也不再追问了。
见完闻肃后,封浮霜见了从青州来的丰六。
他是封浮霜小叔封南的亲信,带着五百青州卫,一路护送贺礼来京都。
封浮霜对他的态度称得上和善,让丰六有些受宠若惊,毕竟他与昭华郡主也不熟悉,他以往只听过她……张扬的名声,并不指望她对自己的态度多和善。
一番问候过后,封浮霜拿出一封信,“我有封信,想托你带给小叔。”
丰六神情放松下来,他接过封浮霜手中那信,将它贴身放好。“属下一定带给都尉。”
“还有句话。”
丰六很快离开,带着封浮霜的话与信,前往青州。
他走前,还留下了两百青州卫,那也是封南送给封浮霜的贺礼之一。
“小叔……”丰六走后,封浮霜看着丰六留下的小印喃喃,这熟悉的两百青州卫到底到了她手上。
前世他们只成了李慎封侯拜相路上的踏脚石,用献血为他开路,这次……
还有小叔,封南本就很少离开青州,在她成婚后,他更是只与她有书信来往。
前世她难产丧子后,还曾想向他求助,只不过当时青州也遇上了麻烦,她就只能自己解决,也不知他后来如何?
封浮霜攥紧了手中的小印,铜印坚硬的质地硌的她手心发疼,但只让她头脑更清明。
*
九月十八,朝堂中出了件大事。户部有人查出了件前年的账,牵涉河政,一籍籍无名的小吏向上级揭发了这件事,一时哗然。
有年长些的官员其实还记得,那小吏也曾是朝廷正三品大员。
“所以说,前年朕国库中拨给荆州、交州用来修筑堤坝的银子,去向不明?”景平帝的语气听不出喜怒。
户部尚书那张布满沧桑痕迹的老脸略微抽动一下,他出列跪下,“回陛下,户部的账是不会出错的,如果真有这样的事,那怕是得问问工部尚书,那些银子到底去哪儿了?”
工部尚书在心中暗骂,这老匹夫。
他也不敢怠慢,急忙站出来,“回陛下,工部向来只干活,银子的事可不归我们管。”
两人的下属于是纷纷站出来为自家上司说话,朝堂内一片吵嚷。
皇帝坐在上首,看着自己的臣子在朝堂上就公然吵作一团。
银子的去向如今还说不明白,皇帝懒得看他们争辩,喝道:“都闭嘴。”
朝堂顿时安静下来。
“户部的账出了问题,自然先从内里查,朕给你们半月时间,前年有关水利的账,若弄不清楚,你们这官也不用做了。”说罢,他转身离开。
底下户部的人一片哀嚎,工部尚书得意的看看自己老对头一眼,趾高气昂的离开了大殿。
户部尚书如今快退下来了,正是最讨厌事端的时候,猛然间惹出这么件事,他神色阴沉。
自从有了闻肃,朝堂上的消息封浮霜得知的速度极快,也不知道他买通了哪个。
“这么说,赵大人有的忙了?”她笑起来,松手,手中的弓箭顺势窜出,正中红心。
“尚书大人怕是对他恨之入骨。”闻肃也笑了下,很乐意见赵子明倒霉。
当天晚上,户部左侍郎刘大人就向吏部递了折子,请求回乡。
“他娘早不死晚不死,偏偏这个时候死,是不是故意的?他刘今明跑的是真快啊。”户部尚书第二日得知这个消息时,恨的牙都要咬断。
皇帝给了半月的时间查账,本来时间就紧张,如今他手底下还少了个左侍郎,那账能不能查完都是个未知数。
户部尚书再三思量,决定不能只有自己一个人背锅。
他当天也很快递了折子,请景平帝封赵子明为户部左侍郎,助他查账。
这事情的发展让许多人摸不着头脑,事情也属实发展的太快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