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的盐政官向来是个抢手的肥差,从大业建国起,这类的职位只会由皇帝的心腹担任。

    除此之外,就只有家世背景异常强横,或是在扬州本地极有势力的家族子弟才能进入盐政官衙。

    但这位横死的盐政官却偏偏是靠运气杀出了一条重围。

    当年吏部选人,有资历被外派来扬州的一共有三人,其中一个得了急症,一个已经上任了,却在途中被土匪截杀,只剩了这位姓黄的盐政官。

    这位黄大人只是扬州黄家家主的侄子,黄家在扬州也只算二流世家,更别提他还不是直系。

    这家世背景有与没有属实没有太太区别。

    偏偏他碰上了两个倒霉的同僚,这肥差便落到了他头上。

    如此看来,他好像十分走运,但也是从他继任开始,扬州盐政状况愈加混乱。

    到最后,他甚至以一种无比屈辱的死法丢掉了性命。

    闫烨忍不住叹了口气,他入朝不久,以往从未被外派过,谁知第一次接手便是这样的案子。

    出发前,岳父便对他说过,此案牵涉甚广,需得小心行事,他以为自己面临的会是勾心斗角,惊心动魄。

    哪知如今就像深陷进了一汪泥潭中,手脚皆被缚。

    那位黄大人死前面临的也是跟他一样的境地吗?

    将卷宗再往后翻看了几页,闫烨敏锐的察觉到了其中有些端倪。

    黄大人是死在家中的,死后六个时辰才有人报官。

    这半天的时间,难道丝毫没人发现异常吗?

    黄府的下人没上心还勉强可以说黄大人不喜他们打扰,扬州盐政官衙的人是怎么回事?

    黄大人死时正是官衙事务繁多之时,再紧要的事也不比政事,他们怎会半日不知黄大人去向。

    但现在案件最要紧的案犯却已被处斩,如今该从何处下手。

    闫烨思索半响,叫来了官衙的小吏。

    官衙的主事常换,吏人却是会长久在官衙做事的,他们口中可能有不少线索。

    等人进来,闫烨没有直接问话,这些人都对他十分警惕,他得迂回着来。

    “大人唤小的来是?”见闫烨半天没开口,小吏忍不住先问了句。

    “是卷宗有些问题。”闫烨冷着脸时倒也有几分京中大员的气势。

    那小吏听到此处倒是松了口气,这话他还是能回的,随即便道:“不知大人说的是何处的问题?”

    “我此番来扬州,最要紧的便是查清扬州官场的混乱。”闫烨这话说的意味深长。

    “大人实在是说笑了。”那小吏干笑两声,“底下的人做事粗心,可能是出了些许差错,但这与官场的混乱可无论如何都扯不上关系。”

    闫烨并不搭话,静静看着那小吏解释个不停,那小吏的话音在他的注视下渐渐小了些。

    “大人,您说,您说。”

    小吏终于安静了,闫烨才道:“以往你们做事无人管束,但如今不同。

    像这卷宗,上面并未写清记录人是谁,此处还有涂抹的痕迹,若是被人篡改过,又如何保证卷宗的真实性?”

    “是是是,大人说的对,我这便吩咐下去,让他们多加注意。”小吏连声应承。

    闫烨却并未缓和脸色,“你来告诉我前日的卷宗放在何处?”

    “这……”小吏的视线在屋中扫视一圈,指了指桌案下方的木框,“这一月的卷宗都在那里。”

    闫烨低头看了一眼,随手抓起一摞翻开,“景平十六年腊月十九,有一老妇报了什么案?”

    “这……卷宗上应当有记录。”小吏陪着笑,心中却将闫烨骂了个狗血喷头。

    以为这御史有多少本事呢,问这问那的,他来了这大半月的,莫说是个案子,连事都没摸清,现在却跑来折腾他,真是闲的慌。

    闫烨抬头看了他一眼,察觉到了他面上神色的微妙变化,并未继续刚刚的话题,转而道:“你在官衙里负责做什么?”

    小吏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开口回答了:“小的在官衙里负责接待,这不就来伺候您了吗。”

    “那这些文书卷宗平日里都是哪个在管?”闫烨问。

    “平日里是府尹大人在管。”

    “他就是这样做事的?”

    这话小吏半句不敢附和,非但如此,他还得替上官找补两句。

    “大人近日家中有些事,往日里做事都是按规矩办事的。”

    “家中事如此忙不过来的话,不如回家去吧。”听闫烨如此说,小吏有些紧张。

    偏偏这一时之间他又着实想不出什么合适的说辞,小吏的额头都冒出了些许细汗。

    闫烨似是好心的放过了他,问起了案子。

    “黄大人在扬州呆了许多年,你们对他应当很熟悉吧。”

    终于有了个他能答上的问题,小吏赶忙点点头,“大人说的是,黄大人时常来官衙,这府衙里的人都对他很熟悉。”

    闫烨嗯了声,“你若能将黄大人来扬州后的生平一五一十的讲出来,与这上头上相差不大的话,卷宗的事我便给你们两日的时间整治。”

    小吏有些惊喜,别的事不能说,但黄大人的生平可是大家都知道的,更别说这位御史大人面前的卷宗上还详细记录着,说与不说也不会影响大事。

    他从头开始回想,将与黄大人有关的事仔细盘算了一番,才开了口。

    “黄大人是被京城中的大人们派来的,自从来了扬州,就主管着扬州关于盐政的大小事宜,这些年黄大人的官位没什么变化。

    要说生平大事,那也就是家中事与友人事了。

    黄大人家中只有一妻两妾和一个认来的义子,除了那义子娶妻时闹出了些事,别的往日里也没听说有什么大事。

    若说友人,那还倒有几个出名的。

    大人应当也知道,凉州盐政的官衙是独立的,黄大人平日里只负责扬州的盐政,除了一些必要事宜外,基本不怎么与扬州官员来往。

    但黄大人为人忠厚,在外面名声极好,因此这许多年下来,在扬州也有些人脉,三五个知己好友还是有的。

    其中几个较为亲近的,有涂家的三老爷,桂家的二老爷,但若要说起关系最好的,那还得是漕帮的帮主。”

    “漕帮帮主?”闫烨从卷宗中抬起头,看向小吏。

    “大人不知道?”小吏有些惊讶。

    “扬州有漕帮我倒是知道,但对这位帮主却是不甚熟悉。”

    “扬州城中倒是没人不知这位帮主。”小吏语带自豪。

    “帮主以前是在潜江边上扛货的,人仗义,很得同伴信服,前些年修建郑国渠时,他也参与其中。

    当时有人闹事,他一出面,两边的人都服,没费多少功夫事情就平息了,偏巧那天周家的大老爷就在不远处,对他很赏识,给了不少金银财宝呢。

    有了银子,他也不吝啬,谁来问借,只要确定人是真有难处,他二话不说就给银子,当时扬州城中人人都赞他仗义。

    不少人想跟着他干,说的人多了,他还真给带着的弟兄们找出条生路,他们一起买了条船,用船把扬州的货拉去别的地方卖,赚了一大笔。

    从那之后,他们的人越聚越多,别人将他们称为漕帮众,后来他们干脆真建起个漕帮来,帮主也是如今扬州城中一等一的人物。”

章节目录

昭华[重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黎蛊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黎蛊师并收藏昭华[重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