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浮霜那场病来的蹊跷,却并未持续多久,很快好转之后,也未引起多少人的注意,只有萧崇林发现了不对。
郡主将他忘了。
一同丢掉的,还有她练了许多年的箭术。
在他三番两次旁敲侧击后,才终于确定,封浮霜是当真忘了。
后来甚至到了,但凡有人在她面前提起,与她习过武有关的事,她就会头疼欲裂。
萧崇林于是再不敢提,将此事报给景平帝后,就任由她做回她的郡主。
两人之间的这场师徒缘分,他也从此不再提起。
萧崇林教她习武这事,知道的人本就不多,有关之人封了口后更是甚少有人提起,封浮霜从此再没碰过箭。
直到她死而复生。
“所以您方才问我身子如何,是怕我又犯那怪病?”封浮霜问。
她口中的怪病,自然指的是两年前的那场高烧。
“郡主吉人自有天相,如今想必是已经恢复了。”萧崇林有些感慨。
他去岁在宫中见她时,就敏锐的察觉到了不同。
无意间瞧见她手上的茧时,更是在心中怀疑,她是否又重新拾起了箭术,直到那晚,他才肯定了心中的猜测。
封浮霜顺着他的话头摊开手,果然瞧见了些不起眼的茧子。
她攥了攥手,那天夜里那人身上黏腻的血液,仿佛还留在手上,让她有些犯恶心。
但这感觉带给她更多的,却是她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快慰。
是一种将自己生死真正掌握着的快慰。
与萧崇林谈过这么一次后,封浮霜在他面前就放松了许多。
一些人回京的速度,更是随着驶入官道愈加加快。
收到京城闻肃来信时,他们已经离平都不远了。
她离开京城的这几月里,闻肃的信从没断过。
许是怕她以为他会有什么别的心思,他的信里,将郡主府与朝堂上的消息写的格外详细。
她一日日看着,对闻肃这人更加满意。
“主子,闻先生可有提起云岚姐?”
封浮霜身旁的云韵眼巴巴的看着她。
封浮霜却只笑着回了句,“很快就能见到她了。”
就在她说完这话的两天后,一行人就到了平都。
他们并未在这里停留多久,就坐上了前往京城的船。
登船那刻,封浮霜仿佛察觉到,有人正在看她,她转头望去时,却什么都没瞧见。
她挑挑眉,转身上了船。
去扬州时,他们顺水而下,尚且费了一月多的功夫,回来时走了些陆路,还带着许多东西,若不是不用再隐藏身份,恐怕当真要花上两三月。
因此他们回到京城时,已是五月初了。
*
景平十六年,五月二。
伴着几场春雨,天渐渐暖了起来,街上的行人早将厚厚的冬装换下,爱美的小娘子更是衣衫单薄。
云岚裹着件浅橘色的夹袄,做着往日里最平常的活计,她轻巧的避开身边想要接过她手中物件的小和尚,笑道:“识真,不用帮我,你快些去做早课吧。”
小和尚有些呆,被人拒绝也没多少反应,只执着的挡在云岚面前,没有半点离开的意思,云岚有些无奈。
她将身上挂着的荷包取下来递给他,示意识真替她拿着。
这次他顺从的将东西接过,亦步亦趋的跟在云岚身后。
云岚手里又拎起个木桶,桶里是件大红织金的褙子。
等到了院外晾衣裳的地方,她将那褙子轻轻抖开,平整的挂上去,小心地将其上的褶皱抚平,这才转身对着识真道:“我们回吧。”
小和尚点点头,又跟着她一路回厢房,看着云岚进了那安静的院落,才转身离开。
师兄再三吩咐过他的事,他得做完了才能去做早课。
小和尚轻车熟路的走了小路,半晌后,他却在经堂外停下了脚步。
他没听到师兄们的诵经声。
小和尚抬头看了眼天色,见与往常并无多大差别,才小心的探头进去,里头空无一人。
桌上还放着摊开的经文,师兄们却都不见了踪影。
他迟疑的往里走了两步,环顾一圈,愣是没找到半个人影。
正愣神间,却有人从后拍了下小和尚的肩头。
小和尚被吓了一跳,转身才瞧见那人的模样。
那是个相貌极俊的男人,眉目精致,眼尾上挑,高鼻薄唇,打眼一瞧就知道是个风流薄情的。
他穿一身紫衣,通身那养尊处优的气派极为打眼,与这清静的佛门净地格格不入。
他笑了笑,显出一副漫不经心的凉薄来,即便笑吟吟的,也带着一股生人勿近的冷漠感。
他终于开口说话时,小和尚却极为惊诧,他说,“殿下,终于找到您了。”
*
庙里来的那位贵人,原来是陛下的二皇子。
小和尚的师兄师弟们,正在正殿跟着主持一起伺候那位贵人。
他们这里虽说是皇寺,但轻易也见不到宫里的达官贵人。
如今却有位颇受陛下的青睐的皇子来了这里,他们自得小心伺候着。
主持心中跟明镜似的,他自然清楚这位皇子来的目的。
但他只做不知,耐下性子与二皇子讲起佛经,指望着能将这位大佛早点送走。
哪想元琅与他聊了几句后,就径直道出了目的。
他道:“不知我那位表妹,可还在佛寺?”
主持心中一沉,片刻后他先念了句佛偈才道:“郡主前些日子一直在寺中,这两日却甚少见到,恐是去哪里游玩了也未可知。”
元琅应了一声,不知到底信没信。
两人又聊了一会,见元琅像是转身要走的样子,主持刚松了口气,就见他脚步一转,朝后山去了。
他急忙跟上,却也不敢贸然阻拦,只跟在他身后问:“二殿下这是?”
元琅转头朝他笑笑,老和尚却只觉背脊一凉。
二皇子方才周身那股和煦的气息这时候散了个干净,扑面而来的,是充满压迫感的气势。
老和尚此时才察觉,站在他面前的,是真正的天潢贵胄。
元琅来皇寺,自然不可能是独自出来的,他带着的护卫将主持与寺里的和尚们都拦了下来。
他们动作强硬,态度果决,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护卫着二皇子一路朝着昭华郡主清修的地方去了。
主持心如擂鼓,思绪转得飞快也没想出什么应对之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去。
而这时,所谓的郡主清修的院子里,只有个婢女和些许护卫罢了。
郡主将他忘了。
一同丢掉的,还有她练了许多年的箭术。
在他三番两次旁敲侧击后,才终于确定,封浮霜是当真忘了。
后来甚至到了,但凡有人在她面前提起,与她习过武有关的事,她就会头疼欲裂。
萧崇林于是再不敢提,将此事报给景平帝后,就任由她做回她的郡主。
两人之间的这场师徒缘分,他也从此不再提起。
萧崇林教她习武这事,知道的人本就不多,有关之人封了口后更是甚少有人提起,封浮霜从此再没碰过箭。
直到她死而复生。
“所以您方才问我身子如何,是怕我又犯那怪病?”封浮霜问。
她口中的怪病,自然指的是两年前的那场高烧。
“郡主吉人自有天相,如今想必是已经恢复了。”萧崇林有些感慨。
他去岁在宫中见她时,就敏锐的察觉到了不同。
无意间瞧见她手上的茧时,更是在心中怀疑,她是否又重新拾起了箭术,直到那晚,他才肯定了心中的猜测。
封浮霜顺着他的话头摊开手,果然瞧见了些不起眼的茧子。
她攥了攥手,那天夜里那人身上黏腻的血液,仿佛还留在手上,让她有些犯恶心。
但这感觉带给她更多的,却是她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快慰。
是一种将自己生死真正掌握着的快慰。
与萧崇林谈过这么一次后,封浮霜在他面前就放松了许多。
一些人回京的速度,更是随着驶入官道愈加加快。
收到京城闻肃来信时,他们已经离平都不远了。
她离开京城的这几月里,闻肃的信从没断过。
许是怕她以为他会有什么别的心思,他的信里,将郡主府与朝堂上的消息写的格外详细。
她一日日看着,对闻肃这人更加满意。
“主子,闻先生可有提起云岚姐?”
封浮霜身旁的云韵眼巴巴的看着她。
封浮霜却只笑着回了句,“很快就能见到她了。”
就在她说完这话的两天后,一行人就到了平都。
他们并未在这里停留多久,就坐上了前往京城的船。
登船那刻,封浮霜仿佛察觉到,有人正在看她,她转头望去时,却什么都没瞧见。
她挑挑眉,转身上了船。
去扬州时,他们顺水而下,尚且费了一月多的功夫,回来时走了些陆路,还带着许多东西,若不是不用再隐藏身份,恐怕当真要花上两三月。
因此他们回到京城时,已是五月初了。
*
景平十六年,五月二。
伴着几场春雨,天渐渐暖了起来,街上的行人早将厚厚的冬装换下,爱美的小娘子更是衣衫单薄。
云岚裹着件浅橘色的夹袄,做着往日里最平常的活计,她轻巧的避开身边想要接过她手中物件的小和尚,笑道:“识真,不用帮我,你快些去做早课吧。”
小和尚有些呆,被人拒绝也没多少反应,只执着的挡在云岚面前,没有半点离开的意思,云岚有些无奈。
她将身上挂着的荷包取下来递给他,示意识真替她拿着。
这次他顺从的将东西接过,亦步亦趋的跟在云岚身后。
云岚手里又拎起个木桶,桶里是件大红织金的褙子。
等到了院外晾衣裳的地方,她将那褙子轻轻抖开,平整的挂上去,小心地将其上的褶皱抚平,这才转身对着识真道:“我们回吧。”
小和尚点点头,又跟着她一路回厢房,看着云岚进了那安静的院落,才转身离开。
师兄再三吩咐过他的事,他得做完了才能去做早课。
小和尚轻车熟路的走了小路,半晌后,他却在经堂外停下了脚步。
他没听到师兄们的诵经声。
小和尚抬头看了眼天色,见与往常并无多大差别,才小心的探头进去,里头空无一人。
桌上还放着摊开的经文,师兄们却都不见了踪影。
他迟疑的往里走了两步,环顾一圈,愣是没找到半个人影。
正愣神间,却有人从后拍了下小和尚的肩头。
小和尚被吓了一跳,转身才瞧见那人的模样。
那是个相貌极俊的男人,眉目精致,眼尾上挑,高鼻薄唇,打眼一瞧就知道是个风流薄情的。
他穿一身紫衣,通身那养尊处优的气派极为打眼,与这清静的佛门净地格格不入。
他笑了笑,显出一副漫不经心的凉薄来,即便笑吟吟的,也带着一股生人勿近的冷漠感。
他终于开口说话时,小和尚却极为惊诧,他说,“殿下,终于找到您了。”
*
庙里来的那位贵人,原来是陛下的二皇子。
小和尚的师兄师弟们,正在正殿跟着主持一起伺候那位贵人。
他们这里虽说是皇寺,但轻易也见不到宫里的达官贵人。
如今却有位颇受陛下的青睐的皇子来了这里,他们自得小心伺候着。
主持心中跟明镜似的,他自然清楚这位皇子来的目的。
但他只做不知,耐下性子与二皇子讲起佛经,指望着能将这位大佛早点送走。
哪想元琅与他聊了几句后,就径直道出了目的。
他道:“不知我那位表妹,可还在佛寺?”
主持心中一沉,片刻后他先念了句佛偈才道:“郡主前些日子一直在寺中,这两日却甚少见到,恐是去哪里游玩了也未可知。”
元琅应了一声,不知到底信没信。
两人又聊了一会,见元琅像是转身要走的样子,主持刚松了口气,就见他脚步一转,朝后山去了。
他急忙跟上,却也不敢贸然阻拦,只跟在他身后问:“二殿下这是?”
元琅转头朝他笑笑,老和尚却只觉背脊一凉。
二皇子方才周身那股和煦的气息这时候散了个干净,扑面而来的,是充满压迫感的气势。
老和尚此时才察觉,站在他面前的,是真正的天潢贵胄。
元琅来皇寺,自然不可能是独自出来的,他带着的护卫将主持与寺里的和尚们都拦了下来。
他们动作强硬,态度果决,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护卫着二皇子一路朝着昭华郡主清修的地方去了。
主持心如擂鼓,思绪转得飞快也没想出什么应对之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去。
而这时,所谓的郡主清修的院子里,只有个婢女和些许护卫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