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一片寂静。
众人都等着郑御史回话,他却直直盯着封浮霜,像是想从她脸上瞧出些不同来。
今日之事的要紧处本该落在她身上。
他也早备下了说辞,哪想她竟是不打算将昨日的事清清楚楚道明白,如今他该说什么?
郑御史脑中想法飞速涌现,他顿了片刻后开口。
“郡主是一力认下了下官参您的罪责?”
“是。”她回。
郑御史步步紧逼,“您如此爽快的将事情担下来,难不成这其中还有旁人未知的隐秘?”
封浮霜道,“并无。”
郑御史半个字都不信,他冷笑一声。
“郡主这招以退为进,使的实在好,难不成这天下的道理,就如此被扭曲了?
您爽快认了罪,连这其中细节都不与人言就要匆匆前往凉州,以后人论起来,岂不是下官将您逼走了?”
御史台的人都站在大殿右侧,听了自己同僚这话,个个都将头埋的死死的。
唯有一个站在后方的男子,目光紧盯着郑御史,郑御史话音刚落,他就抬步想往殿中去。
一旁有那眼疾手快的赶忙死死拽住了他的袖子,这才没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御史台又出一个刺头儿。
被他拽着衣袖那人却显然是个没良心的,他竟动作极大的挥手,想要挣脱拖拽。
这下的动作是彻底将周围人的视线引来了,那人连忙松手,自己躲进了人群中,再不管那乐意出风头的人了。
御史台这边的动静自然引起了皇帝的注意,他轻皱下眉。
魏九就要叫人将那莽撞的御史拖出去时,却见皇帝抬手制止。
魏九有些诧异,仔细一看底下那人,这才恍然大悟。
站到殿中的御史,穿着御史台最次等的官服,人却板正挺拔,样貌也颇为出挑。
只那眉目清正的脸,就叫人对其好感大增。
更别提,这人还是实实在在帮着郡主做了几月事的。
魏九这下知道了内情,也不着急喊人了,他有些好奇,这御史如今站出来,是想做什么呢?
要知道,今日这事,牵扯进了大理寺与御史台,还有一位颇为受宠的郡主,如何让人不忌惮?
那几位老臣,可都还没发话呢。
闫烨没想做什么。
他虽不明白封浮霜的打算,但多日与她相处,他早知她的性子。
何况她方才那一番话,分明是在说这事另有内情。
他本不打算出这个头。
但越听,他心中那股无名火就烧的越旺。
待郑御史将那句“难不成这天下的道理,就如此被扭曲了?”的话说出口,闫烨终于按耐不住了。
要论不满,他早攒了一肚子气,从人在扬州被刺杀,到回京路上的风波,桩桩件件都叫人窝火。
只是无奈,他那几月所行之事,实在不能对外人道,这才竭力忍下这口气。
谁知才回京几日,又闹出这么一遭。
他不必细想,也知道他们那几月的动作到底是惊了人,这才招来祸事。
郑御史那话倒是没错,他不信这天底下没有说理的地方。
闫烨朝皇帝行礼,紧接着就面朝郑御史,微微蹙眉道,“郑御史这是做甚?不知道的以为我们御史台平日里全是这样行事的。”
郑御史被他这一通阴阳怪气的挤兑搞得脸色发青,没忍住大喝道:“怎样行事?本官有何处疏漏,竟让你这黄口小儿在本官面前卖弄起来了?”
郑御史平日在御史台虽算不得显眼,但好歹也是个有十几年资历的老人了。
又怎么能忍了闫烨这么个,刚进御史台不久的小角色在朝堂上驳他面子。
闫烨垂下眼,声音低了些,“下官怎敢驳了郑大人的话。”
郑御史整张脸都黑了,但落在旁人的中,倒像是他在欺压人一般,倒叫他不好再与他争起来。
但郑御史心中的郁气,一时半会却是怎么都消解不了的。
于是他将矛头再次对准封浮霜。
“郡主对朝堂的渗透,当真是我等不能及的,连这么个微末小官也为您抱冤,可见平时是没少下功夫的。”
闫烨脸色微变,却一时找不出话来回,封浮霜此时的面色也冷下来。
“大人慎言!”她语气中带着明晃晃的警告,却叫郑御史更加失了理智。
他有些口不择言了,“郡主为了个婢女都敢擅闯大理寺了,竟还叫本官慎言,莫非是您的行踪行事已叫人发现了,才敢如此狂妄。”
反应过来自己说了什么,郑御史额头上渗出些冷汗来。
他不该提起这事的。
万一将二皇子牵涉进来……
他正担虑此事,就见封浮霜目光凶狠的盯着他,郑御史莫名生出些快意来,也不懊悔了。
他朝皇帝一礼,扬声道,“臣所言句句属实,并未有半句虚言,殿外证人证物已经候着了,还请陛下明鉴,将他们宣召进来一一对证。”
魏九朝皇帝看过去,却没从自家主子面上看出些什么,他便默默垂下头。
就听皇帝喜怒不辨的话传进耳里。
“准。”
殿外等候多时的几人鱼贯而入,在众臣面前畏畏缩缩的匍匐在地,声还带着些颤,结结巴巴的问安。
“见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工部尚书眉头一皱,对这些人很是看不上眼,连带着也不如何信那郑御史的话。
这些人也不知他是从何处找来到,如此粗鄙,怎能带来面圣。
但郑御史显然不在意这些。
他上前将几人扶起,目光扫了眼封浮霜,语气和缓了几分,“你们几人,将昨日对本官所言之事再讲一遍,朝堂之上,没人能拿你们怎么样。”
几人中,一年约四十的中年人整个一缩,一双吊梢眼觑了眼郑御史,又看了眼封浮霜。
他垂下头,声如蚊蝇,“这位女郎前些日子在我们店里歇过脚,我认得她。”
郑御史眼睛一亮,大声将那人的话复述一遍。
众臣面面相觑,郑御史又问那人。
“前些日子是什么时候,你说具体些,几月几?”他面上带着股不正常的疯劲,那中年人不敢抬头看他,只伸出双粗糙的手盘算起来。
“今儿是五月七,那日是四月十七,四月十八,四月十九……”
殿内一片寂静,只那中年人絮叨的声音回荡。
众人都等着郑御史回话,他却直直盯着封浮霜,像是想从她脸上瞧出些不同来。
今日之事的要紧处本该落在她身上。
他也早备下了说辞,哪想她竟是不打算将昨日的事清清楚楚道明白,如今他该说什么?
郑御史脑中想法飞速涌现,他顿了片刻后开口。
“郡主是一力认下了下官参您的罪责?”
“是。”她回。
郑御史步步紧逼,“您如此爽快的将事情担下来,难不成这其中还有旁人未知的隐秘?”
封浮霜道,“并无。”
郑御史半个字都不信,他冷笑一声。
“郡主这招以退为进,使的实在好,难不成这天下的道理,就如此被扭曲了?
您爽快认了罪,连这其中细节都不与人言就要匆匆前往凉州,以后人论起来,岂不是下官将您逼走了?”
御史台的人都站在大殿右侧,听了自己同僚这话,个个都将头埋的死死的。
唯有一个站在后方的男子,目光紧盯着郑御史,郑御史话音刚落,他就抬步想往殿中去。
一旁有那眼疾手快的赶忙死死拽住了他的袖子,这才没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御史台又出一个刺头儿。
被他拽着衣袖那人却显然是个没良心的,他竟动作极大的挥手,想要挣脱拖拽。
这下的动作是彻底将周围人的视线引来了,那人连忙松手,自己躲进了人群中,再不管那乐意出风头的人了。
御史台这边的动静自然引起了皇帝的注意,他轻皱下眉。
魏九就要叫人将那莽撞的御史拖出去时,却见皇帝抬手制止。
魏九有些诧异,仔细一看底下那人,这才恍然大悟。
站到殿中的御史,穿着御史台最次等的官服,人却板正挺拔,样貌也颇为出挑。
只那眉目清正的脸,就叫人对其好感大增。
更别提,这人还是实实在在帮着郡主做了几月事的。
魏九这下知道了内情,也不着急喊人了,他有些好奇,这御史如今站出来,是想做什么呢?
要知道,今日这事,牵扯进了大理寺与御史台,还有一位颇为受宠的郡主,如何让人不忌惮?
那几位老臣,可都还没发话呢。
闫烨没想做什么。
他虽不明白封浮霜的打算,但多日与她相处,他早知她的性子。
何况她方才那一番话,分明是在说这事另有内情。
他本不打算出这个头。
但越听,他心中那股无名火就烧的越旺。
待郑御史将那句“难不成这天下的道理,就如此被扭曲了?”的话说出口,闫烨终于按耐不住了。
要论不满,他早攒了一肚子气,从人在扬州被刺杀,到回京路上的风波,桩桩件件都叫人窝火。
只是无奈,他那几月所行之事,实在不能对外人道,这才竭力忍下这口气。
谁知才回京几日,又闹出这么一遭。
他不必细想,也知道他们那几月的动作到底是惊了人,这才招来祸事。
郑御史那话倒是没错,他不信这天底下没有说理的地方。
闫烨朝皇帝行礼,紧接着就面朝郑御史,微微蹙眉道,“郑御史这是做甚?不知道的以为我们御史台平日里全是这样行事的。”
郑御史被他这一通阴阳怪气的挤兑搞得脸色发青,没忍住大喝道:“怎样行事?本官有何处疏漏,竟让你这黄口小儿在本官面前卖弄起来了?”
郑御史平日在御史台虽算不得显眼,但好歹也是个有十几年资历的老人了。
又怎么能忍了闫烨这么个,刚进御史台不久的小角色在朝堂上驳他面子。
闫烨垂下眼,声音低了些,“下官怎敢驳了郑大人的话。”
郑御史整张脸都黑了,但落在旁人的中,倒像是他在欺压人一般,倒叫他不好再与他争起来。
但郑御史心中的郁气,一时半会却是怎么都消解不了的。
于是他将矛头再次对准封浮霜。
“郡主对朝堂的渗透,当真是我等不能及的,连这么个微末小官也为您抱冤,可见平时是没少下功夫的。”
闫烨脸色微变,却一时找不出话来回,封浮霜此时的面色也冷下来。
“大人慎言!”她语气中带着明晃晃的警告,却叫郑御史更加失了理智。
他有些口不择言了,“郡主为了个婢女都敢擅闯大理寺了,竟还叫本官慎言,莫非是您的行踪行事已叫人发现了,才敢如此狂妄。”
反应过来自己说了什么,郑御史额头上渗出些冷汗来。
他不该提起这事的。
万一将二皇子牵涉进来……
他正担虑此事,就见封浮霜目光凶狠的盯着他,郑御史莫名生出些快意来,也不懊悔了。
他朝皇帝一礼,扬声道,“臣所言句句属实,并未有半句虚言,殿外证人证物已经候着了,还请陛下明鉴,将他们宣召进来一一对证。”
魏九朝皇帝看过去,却没从自家主子面上看出些什么,他便默默垂下头。
就听皇帝喜怒不辨的话传进耳里。
“准。”
殿外等候多时的几人鱼贯而入,在众臣面前畏畏缩缩的匍匐在地,声还带着些颤,结结巴巴的问安。
“见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工部尚书眉头一皱,对这些人很是看不上眼,连带着也不如何信那郑御史的话。
这些人也不知他是从何处找来到,如此粗鄙,怎能带来面圣。
但郑御史显然不在意这些。
他上前将几人扶起,目光扫了眼封浮霜,语气和缓了几分,“你们几人,将昨日对本官所言之事再讲一遍,朝堂之上,没人能拿你们怎么样。”
几人中,一年约四十的中年人整个一缩,一双吊梢眼觑了眼郑御史,又看了眼封浮霜。
他垂下头,声如蚊蝇,“这位女郎前些日子在我们店里歇过脚,我认得她。”
郑御史眼睛一亮,大声将那人的话复述一遍。
众臣面面相觑,郑御史又问那人。
“前些日子是什么时候,你说具体些,几月几?”他面上带着股不正常的疯劲,那中年人不敢抬头看他,只伸出双粗糙的手盘算起来。
“今儿是五月七,那日是四月十七,四月十八,四月十九……”
殿内一片寂静,只那中年人絮叨的声音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