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夏季时,京城的雨便格外多,整日里淅淅沥沥的惹人心烦。
封浮霜坐在离听风阁不远的长廊边,瞧着地上的雨点。
雨点落的太多,空中便渐渐飘起水雾,满目的水气让整个郡主府都如在梦中。
她出神时,远处却有轻快的脚步传来。
封浮霜转头望去,果然瞧见了朝她过来的云韵。
“主子!”云韵急急唤她。
封浮霜便起身去接她手里的东西,云韵慌张避开,将盘子放在石桌上才回身行礼。
云韵笑着开口,“您午膳没用多少,如今离晚膳时候还早,吴嬷嬷便让我送些点心给您。”
封浮霜应她一声,“好。”
不等她捏起盘中的点心,下一瞬,雨声便被远处传来的纷杂声扰乱。
“快!快去告知郡主!”
封浮霜只依稀听清了这一句。
她与云韵对视一眼,便知自己不是出了幻觉。
“主子,奴婢去瞧一眼。”云韵飞快起身,神色惊惶不安。
封浮霜算算日子,便大约猜到了是何事,她起身道,“我与你一起去。”
云韵张了张口,似乎是想要开口阻拦,却到底没说什么,两人于是便朝着纷杂吵闹处去了。
等到了近前一瞧才知道,原来是宫里派人传了消息来。
云韵瞧见了个熟悉的公公,刚松了一口气,下一瞬那口气就又被提了起来。
来人是魏九的小徒,平日里数他来传消息的次数最多。
因着封浮霜与魏九相熟,每次给他的打赏也不会少,因此这人每次来皆是笑容满面。
这次,青伞下那张熟悉的脸上却布满愁容。
他见封浮霜行至身前,愣了下很快行了个礼,将手中东西递给她才道,“还请郡主与我进宫一趟,陛下传召。”
他手里拿着的,正是皇宫的令牌。
平日里,虽说封浮霜能随意出入皇宫,但到底只是皇帝对她的优待,有那令牌,进出才算名正言顺,更何况,她此时还在禁足当中。
云韵也知道封浮霜的为难,于是小心出言试探,“公公,我们主子正禁足呢,这才第八日,也不知会否有些妨碍?”
但那公公却并未透露半分,只摇摇头说不要紧。
“还请郡主速速与我去吧。”他催促道。
封浮霜知道事态紧急,也不再拖延,径直跟他出了府,连衣裳也未换。
出了郡主府,一直等候在外的轿辇缓缓动了,车轱辘碾过地上的水迹后速度变快了起来,在一片细密的雨丝中飞驰而去。
只用了往常一半的时辰,马车便到了宫门口,守门的护卫验看过令牌后也很快放行,封浮霜便在几刻钟后见到了几日未见的景平帝。
她迈进殿时,景平帝格外平静,甚至还有心情招呼她坐。
封浮霜却问道,“舅舅,出了何事?”
景平帝愣了下,抬手遮住面色,片刻后才放下手,恢复了平日的神色。
他招手让封浮霜上前,将桌案前的一本奏折递给她,道,“潜江出事了。”
封浮霜心中一沉,果然是。
她垂下头,没接那奏折,只道,“舅舅该唤众大臣商议此事的。”
景平帝听她这话,倒是有些意外。
“你知道朕为何唤你来此?”他问道。
封浮霜低着头,虽看不清景平帝此时的神色,但再清楚不过,他此时打量的视线正停在她身上。
“我猜,舅舅想让我去一趟。”她并不避讳明说自己的想法。
景平帝却笑了,“你既然想去这一趟,又为何不接这折子?”
他巧妙的将她话中的主人变了个个,封浮霜也未反驳。
她抬眼望去,就见那一双与她有五分相似的眼中,有几分她看不明白的东西。
封浮霜长舒口气,不打算再兜圈子了。
“舅舅,上次扬州之事,我消失许久,已经引起许多人猜测,还生出许多乱子,若这次仍如上次一样,后面还不知道有多少事。”
她刚说完,便朝景平帝跪下,说了句外人听去一定会大骂她大逆不道的话。
“还请舅舅在朝堂上给我个名分,若只是郡主之身,昭华恐怕只能做些微不足道的事。”
景平帝看了眼桌案上的奏折:“哦?这次可与扬州不同,你若接了这事,担了这个名头,引起的可不是许多人的猜测了,况且……”
封浮霜只觉一道凌厉视线落在她身上,她不由一凛,面色郑重,“我知道。”
景平帝却轻轻摇了摇头,“还太年轻。
你以为遇到的那几次刺杀,掳走你的婢女,便是他们能做到的事?等你真挡了他们的路,到时可不止这些事了。”
封浮霜心道,这些事她并非不清楚,只是她若不冒这个险,不出这个头,任由他们继续折腾下去,她往后也没有好日子过。
于是封浮霜坚定开口,“昭华愿为陛下走这一趟,生死不论。”
片刻后,景平帝的声音如冷硬的铁石一般,“既如此,那就按你说的办,朕会在明日早朝之时,名正言顺的让你出京。”
说罢将奏折向她一抛,“看看吧。”
封浮霜应声,接过奏折,只看了几眼便颤了下,语气中有几分不可置信,“大雨连下一月,冲垮了堤坝他们才来报?”
景平帝冷笑一声,“岂止,按他们的性子,事情定然已经到了瞒不住的地步才往上报,说那雨下了一个月,冲垮了三座堤坝,实际上恐怕不止。”
封浮霜心凉了半截,这才明白为何今日景平帝如此着急的召她进宫。
她难掩怒色,“您驻守各地的御史呢?他们又为何不报?”
景平帝此时才揉了揉眉头,“正是他们出了意外,消息才传的如此慢,朕派人去查,发现了端倪,很快便有折子上来了。”
封浮霜捏着那折子的手紧了紧,“这些人定然发现了您派去的那人的动作。”
景平帝又将一份折子抽出,“正是。”
边将那折子递给封浮霜边道,“今年偏偏收成欠佳,收上来的粮食不过往年的三分之二,若此时拨粮下去,国库便空了大半,边疆的将士又该如何?”
封浮霜接过那折子,口中道,“但若不拨粮,潜江一岸必生乱子。”
这才是今日景平帝唤封浮霜来,最主要的原因。
封浮霜坐在离听风阁不远的长廊边,瞧着地上的雨点。
雨点落的太多,空中便渐渐飘起水雾,满目的水气让整个郡主府都如在梦中。
她出神时,远处却有轻快的脚步传来。
封浮霜转头望去,果然瞧见了朝她过来的云韵。
“主子!”云韵急急唤她。
封浮霜便起身去接她手里的东西,云韵慌张避开,将盘子放在石桌上才回身行礼。
云韵笑着开口,“您午膳没用多少,如今离晚膳时候还早,吴嬷嬷便让我送些点心给您。”
封浮霜应她一声,“好。”
不等她捏起盘中的点心,下一瞬,雨声便被远处传来的纷杂声扰乱。
“快!快去告知郡主!”
封浮霜只依稀听清了这一句。
她与云韵对视一眼,便知自己不是出了幻觉。
“主子,奴婢去瞧一眼。”云韵飞快起身,神色惊惶不安。
封浮霜算算日子,便大约猜到了是何事,她起身道,“我与你一起去。”
云韵张了张口,似乎是想要开口阻拦,却到底没说什么,两人于是便朝着纷杂吵闹处去了。
等到了近前一瞧才知道,原来是宫里派人传了消息来。
云韵瞧见了个熟悉的公公,刚松了一口气,下一瞬那口气就又被提了起来。
来人是魏九的小徒,平日里数他来传消息的次数最多。
因着封浮霜与魏九相熟,每次给他的打赏也不会少,因此这人每次来皆是笑容满面。
这次,青伞下那张熟悉的脸上却布满愁容。
他见封浮霜行至身前,愣了下很快行了个礼,将手中东西递给她才道,“还请郡主与我进宫一趟,陛下传召。”
他手里拿着的,正是皇宫的令牌。
平日里,虽说封浮霜能随意出入皇宫,但到底只是皇帝对她的优待,有那令牌,进出才算名正言顺,更何况,她此时还在禁足当中。
云韵也知道封浮霜的为难,于是小心出言试探,“公公,我们主子正禁足呢,这才第八日,也不知会否有些妨碍?”
但那公公却并未透露半分,只摇摇头说不要紧。
“还请郡主速速与我去吧。”他催促道。
封浮霜知道事态紧急,也不再拖延,径直跟他出了府,连衣裳也未换。
出了郡主府,一直等候在外的轿辇缓缓动了,车轱辘碾过地上的水迹后速度变快了起来,在一片细密的雨丝中飞驰而去。
只用了往常一半的时辰,马车便到了宫门口,守门的护卫验看过令牌后也很快放行,封浮霜便在几刻钟后见到了几日未见的景平帝。
她迈进殿时,景平帝格外平静,甚至还有心情招呼她坐。
封浮霜却问道,“舅舅,出了何事?”
景平帝愣了下,抬手遮住面色,片刻后才放下手,恢复了平日的神色。
他招手让封浮霜上前,将桌案前的一本奏折递给她,道,“潜江出事了。”
封浮霜心中一沉,果然是。
她垂下头,没接那奏折,只道,“舅舅该唤众大臣商议此事的。”
景平帝听她这话,倒是有些意外。
“你知道朕为何唤你来此?”他问道。
封浮霜低着头,虽看不清景平帝此时的神色,但再清楚不过,他此时打量的视线正停在她身上。
“我猜,舅舅想让我去一趟。”她并不避讳明说自己的想法。
景平帝却笑了,“你既然想去这一趟,又为何不接这折子?”
他巧妙的将她话中的主人变了个个,封浮霜也未反驳。
她抬眼望去,就见那一双与她有五分相似的眼中,有几分她看不明白的东西。
封浮霜长舒口气,不打算再兜圈子了。
“舅舅,上次扬州之事,我消失许久,已经引起许多人猜测,还生出许多乱子,若这次仍如上次一样,后面还不知道有多少事。”
她刚说完,便朝景平帝跪下,说了句外人听去一定会大骂她大逆不道的话。
“还请舅舅在朝堂上给我个名分,若只是郡主之身,昭华恐怕只能做些微不足道的事。”
景平帝看了眼桌案上的奏折:“哦?这次可与扬州不同,你若接了这事,担了这个名头,引起的可不是许多人的猜测了,况且……”
封浮霜只觉一道凌厉视线落在她身上,她不由一凛,面色郑重,“我知道。”
景平帝却轻轻摇了摇头,“还太年轻。
你以为遇到的那几次刺杀,掳走你的婢女,便是他们能做到的事?等你真挡了他们的路,到时可不止这些事了。”
封浮霜心道,这些事她并非不清楚,只是她若不冒这个险,不出这个头,任由他们继续折腾下去,她往后也没有好日子过。
于是封浮霜坚定开口,“昭华愿为陛下走这一趟,生死不论。”
片刻后,景平帝的声音如冷硬的铁石一般,“既如此,那就按你说的办,朕会在明日早朝之时,名正言顺的让你出京。”
说罢将奏折向她一抛,“看看吧。”
封浮霜应声,接过奏折,只看了几眼便颤了下,语气中有几分不可置信,“大雨连下一月,冲垮了堤坝他们才来报?”
景平帝冷笑一声,“岂止,按他们的性子,事情定然已经到了瞒不住的地步才往上报,说那雨下了一个月,冲垮了三座堤坝,实际上恐怕不止。”
封浮霜心凉了半截,这才明白为何今日景平帝如此着急的召她进宫。
她难掩怒色,“您驻守各地的御史呢?他们又为何不报?”
景平帝此时才揉了揉眉头,“正是他们出了意外,消息才传的如此慢,朕派人去查,发现了端倪,很快便有折子上来了。”
封浮霜捏着那折子的手紧了紧,“这些人定然发现了您派去的那人的动作。”
景平帝又将一份折子抽出,“正是。”
边将那折子递给封浮霜边道,“今年偏偏收成欠佳,收上来的粮食不过往年的三分之二,若此时拨粮下去,国库便空了大半,边疆的将士又该如何?”
封浮霜接过那折子,口中道,“但若不拨粮,潜江一岸必生乱子。”
这才是今日景平帝唤封浮霜来,最主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