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柳在屋外道:“公主,急事通报。”
进门后迎柳的语气有些焦灼,压低了声音:“公主,文王回宫了。”
“文王?”越昭反应了一会儿才想起这是谁,又问,“他上次回宫是什么时候?”
迎柳想了想道:“约摸……是三年前。”
“先帝驾崩时他都没现身?”越昭诧异。
迎柳点头。
越昭思衬后问:“那他三年前回来又是为的何事?”
迎柳记得很清楚,神情怪异道:“那年东南的针尖毛芽首次进贡,文王来宫中向先帝讨要茶叶。”
越昭听到也不禁有些哭笑不得,问:“文王是怎样的人?你从前有过接触吗?”
迎柳摇头,那年文王难得回宫要茶叶,她并不在先帝跟前奉茶。
“唔。”笔杆子敲了敲下巴,越昭叹了口气道,“无妨,总归我一会儿要亲自见他的。”
“侄女这样想见到我吗?”一道混厚的声音传来。
来人没有理会门前阻拦的守卫,虚虚用手拂开守卫叉起的兵刃,宽厚地对着守卫点头笑笑,守卫不敢伤他,看了看屋内犹豫地没再动作。
越昭放下手中毛笔,撑起下巴,坐在上首直直看向擅自进来人,没有说话。
他的形象与声音截然不同,削瘦的身体虚虚挂着衣服,衣袍不甚合身,略有松垮。他也没有穿着亲王制式的衣袍,同平民无异的青色外衣仿佛洗了许多次,衣角稍显褪色。
文王虚虚行了礼,像是从前书中描摹的魏晋洒脱文人。
越昭撑着脸懒散地问:“文王难得回宫,此番所谓何事?”
“公主看起来并不欢迎我?”文王玩笑道。
“不敢。”越昭笑了笑,“文王鲜少回宫,本宫今日自然惊讶,所以文王可有何要事通报?”
文王忽然站直,面色严肃,双手抱拳凝重道:“公主,江州恐遭罹难。”
越昭眼神变幻,撑着脸的手放下,正色问:“你说何事?”
文王只盯着地面,语气沉重:“江州大雪,已致生灵涂炭,请公主速派救援。”
越昭眯起眼看他,神色莫辨道:“文王何来的消息?为何本宫没有收到任何传报?”
文王叹息:“公主知道,本王向来不理会朝中事,只是此番恰巧过路江州,迎面遇上了这场罕见的天灾,我心下震动,略有不祥预感,故而当即策马归京,途中跑坏了不知几匹驿传的马,请公主早日定夺,时不待我啊。”
越昭疑窦丛生,食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桌面,明晃晃地露出不信任之意。
文王拧眉,一脸肃穆与认真再次道:“公主若是不信任本王,大可再次派人探查,可这其中消耗的时间……恐百姓难捱。”
越昭垂眸道:“并非本宫不信任皇叔,你我承一脉姓氏,本宫自然相信您同样忧心大历的江山,只是朝堂做事讲求章程,还未有信使的详细通报,本宫难以做出具体部署安排,望皇叔体谅。”
“不过……”越昭颦眉看他,反反复复盯着他的脸又打量了许久道,“皇叔,我们可曾在哪儿见过?”
文王犹豫片刻:“我似乎与公主从未见过。”
越昭笑了笑,也没再纠结这事:“或许是本宫记岔了,不过……”
她话还未说完,门外传来着急的厚重脚步,很快来人的声音在门前响起:“公主,急报!”
急报没有等待通传就直接推开了门,他也没有注意到站在中央的文王,直接下跪道:“公主,江州突发暴雪,请求朝中援手。”
越昭瞬间全是僵硬,如同被冰封了一般,从脚到头,她在半空的手也一同僵住,只转了转眼珠,看向站在中央的文王。
文王一副早已料到的模样,向她浅浅一笑颔首。
过了好久,越昭才尝试找回了自己声音,略有沙哑地望向跪地之人,那身衣服是朝中传递密信的信使的服装,现今仿佛历经了风雨兼程,留下了风雨沙土的印记。
她说:“可有总督印信?还有什么其他的细节一并说完。”
来人依旧低头跪着,双手奉上一封信。
文王两手交叠在身前,闲闲地瞥了一眼他手中的信。
越昭亲自绕过书桌,从他手中接过那封信。
打开正是印有申和海名字的书信,和寥寥几句简短的求援。
她沉下脸,捏着信纸的手紧了紧。
重新看向文王,她故作轻松笑道:“文王消息确实快。”
文王道:“不敢,也是希望与时间抢夺,争取朝中早日的救援,江州的情况不容拖延了,公主。”
越昭心不在焉地“嗯”了一声,看向桌面上她才翻过的国库帐册,许久没发话。
文王见此,捶了捶腰背,长叹一声打破了凝固的空气:“公主,消息我是给宫中送到了,如今我这个闲散人也做不了什么,只能为民一求,还望公主早做断决,以救江州流离万民。”
越昭这才回神,勉强笑了笑道:“文王许久未归京,在外住宿多有不便,不若先在宫中住上几日?”
文王看着她,脸上仿佛是看透什么地挂上奇怪的笑:“多谢公主好意,我四处游走惯了,住不惯这高墙大殿。”
说完他就洒脱地摆摆手臂,转身要离开。
越昭高声叫住他:“皇叔,我们真的没有在哪儿见过吗?我总觉得皇叔甚是眼熟。”
文王没回头,背着她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声音依旧醇厚带笑:“或许公主幼时曾在哪个街巷与我见过?”
说完他不再有任何言语动作,离开了御书房。
目送文王远离,越昭眼神暗了暗,重新看向跪地之人道:“你起来吧,把你在江州的见闻一一说完。”
……
让递信信使下去歇息后,越昭对着门外问:“迎柳可到了?”
迎柳在门外已等候多时,听到传唤立刻跨入御书房,行了个礼。
越昭揉了揉疲惫的太阳穴:“我出趟宫,帮我备下马车,低调些的。”
迎柳领命,不一会儿就敲响了门告诉她马车已备好。
越昭很满意她的速度,换了身简便的装束,便从皇宫的暗门悄然离宫。
许久没到得胧酒楼了,它与几月前一样,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依旧门庭若市。
她带着帷帽从人群中穿过,又走过很长的幽静林道,到了僻静隐秘的小屋。
她最早来到这里时,屋子里的还是那位不知是哪方的人的户部尚书陈广风。
后来发生了一些事,陈广风和姬鸿联手将她推至朝堂前。
之后来到这里,是她与万筠松的第一次会面,她急迫地想要救出牢狱中的侯毓,遇上了脑热也要劫狱的万筠松。
现在她还在暴雪压境的江州,不知她现下可还安好。
越昭不作声地推开小屋的门,门没锁死,有人坐在堂中扒拉算盘,珠珠落定,清脆奏响。
开门的声音惊到屋中人,算盘声停下,桃夭抬起头,看向越昭,先是不耐,而后是震惊,最后是惊喜。
桃夭扔下算盘,木制的算盘落在桌上发出闷响,她向越昭飞奔而来,却在最后停下脚步,咬紧了嘴唇,眼中溢满委屈的晶莹剔透的泪珠:“公主,你终于回来了。”
其实她早就知道公主回来了,只是越昭从未来过得胧酒楼,也未曾发话让她回宫。
越昭看着她沉默许久后问:“你在宫外可还习惯?”
桃夭狠狠点头,道:“宫外与宫内很是不同,未再有些刻板的规矩……”
说到这儿她立刻闭嘴,下意识捂住嘴,眨了眨眼。
越昭笑了笑说:“你莫要紧张,这里没人计较你,继续说吧。”
桃夭这才解放似的松了口气,骄傲道:“公主不在的这些日子里,奴婢又识了好些字呢,而且学会了算账,现下外面那些人都管我叫得胧的二掌柜呢。”
“你做得很好。”越昭安抚地笑笑,“我原就希望你能做到这样,对了,萧令仪可曾来过得胧?”
桃夭摇头:“不过她倒是派了侍女常常出入得胧,不晓得在忙些什么。”
越昭沉思后拍了拍她的肩道:“你先去楼上的包厢继续忙你的,我在这儿等会儿人。”
桃夭乖巧应后委屈地说:“公主果然不是特意来看我的,公主何时会带奴婢回宫?”
越昭被逗笑,终于没再想心里的杂事:“下回专程来看你,不过回宫嘛……”
她眼神柔和地看着桃夭的眼睛:“得胧也算是我的产业了,你在这儿我会更放心,况且,我觉得比起宫内,你在这儿能做得更好,你觉得呢?”
桃夭捏了捏自己的手指:“可是我一直是跟在公主身边伺候的宫女。”
“你往后也会一直是我的人。”越昭郑重说,“进来宫中动荡,宫外于你来说更安全,我也需要有人在宫外为我做事。”
桃夭乖巧点头,几番略有不舍地离开了屋子。
越昭在屋子里坐了许久,看着窗外摇曳的树影发了很久的愣,终于在夕阳初露光芒时等来了她要等的人。
“进来吧。”
听到门被敲响,越昭说。
进门后迎柳的语气有些焦灼,压低了声音:“公主,文王回宫了。”
“文王?”越昭反应了一会儿才想起这是谁,又问,“他上次回宫是什么时候?”
迎柳想了想道:“约摸……是三年前。”
“先帝驾崩时他都没现身?”越昭诧异。
迎柳点头。
越昭思衬后问:“那他三年前回来又是为的何事?”
迎柳记得很清楚,神情怪异道:“那年东南的针尖毛芽首次进贡,文王来宫中向先帝讨要茶叶。”
越昭听到也不禁有些哭笑不得,问:“文王是怎样的人?你从前有过接触吗?”
迎柳摇头,那年文王难得回宫要茶叶,她并不在先帝跟前奉茶。
“唔。”笔杆子敲了敲下巴,越昭叹了口气道,“无妨,总归我一会儿要亲自见他的。”
“侄女这样想见到我吗?”一道混厚的声音传来。
来人没有理会门前阻拦的守卫,虚虚用手拂开守卫叉起的兵刃,宽厚地对着守卫点头笑笑,守卫不敢伤他,看了看屋内犹豫地没再动作。
越昭放下手中毛笔,撑起下巴,坐在上首直直看向擅自进来人,没有说话。
他的形象与声音截然不同,削瘦的身体虚虚挂着衣服,衣袍不甚合身,略有松垮。他也没有穿着亲王制式的衣袍,同平民无异的青色外衣仿佛洗了许多次,衣角稍显褪色。
文王虚虚行了礼,像是从前书中描摹的魏晋洒脱文人。
越昭撑着脸懒散地问:“文王难得回宫,此番所谓何事?”
“公主看起来并不欢迎我?”文王玩笑道。
“不敢。”越昭笑了笑,“文王鲜少回宫,本宫今日自然惊讶,所以文王可有何要事通报?”
文王忽然站直,面色严肃,双手抱拳凝重道:“公主,江州恐遭罹难。”
越昭眼神变幻,撑着脸的手放下,正色问:“你说何事?”
文王只盯着地面,语气沉重:“江州大雪,已致生灵涂炭,请公主速派救援。”
越昭眯起眼看他,神色莫辨道:“文王何来的消息?为何本宫没有收到任何传报?”
文王叹息:“公主知道,本王向来不理会朝中事,只是此番恰巧过路江州,迎面遇上了这场罕见的天灾,我心下震动,略有不祥预感,故而当即策马归京,途中跑坏了不知几匹驿传的马,请公主早日定夺,时不待我啊。”
越昭疑窦丛生,食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桌面,明晃晃地露出不信任之意。
文王拧眉,一脸肃穆与认真再次道:“公主若是不信任本王,大可再次派人探查,可这其中消耗的时间……恐百姓难捱。”
越昭垂眸道:“并非本宫不信任皇叔,你我承一脉姓氏,本宫自然相信您同样忧心大历的江山,只是朝堂做事讲求章程,还未有信使的详细通报,本宫难以做出具体部署安排,望皇叔体谅。”
“不过……”越昭颦眉看他,反反复复盯着他的脸又打量了许久道,“皇叔,我们可曾在哪儿见过?”
文王犹豫片刻:“我似乎与公主从未见过。”
越昭笑了笑,也没再纠结这事:“或许是本宫记岔了,不过……”
她话还未说完,门外传来着急的厚重脚步,很快来人的声音在门前响起:“公主,急报!”
急报没有等待通传就直接推开了门,他也没有注意到站在中央的文王,直接下跪道:“公主,江州突发暴雪,请求朝中援手。”
越昭瞬间全是僵硬,如同被冰封了一般,从脚到头,她在半空的手也一同僵住,只转了转眼珠,看向站在中央的文王。
文王一副早已料到的模样,向她浅浅一笑颔首。
过了好久,越昭才尝试找回了自己声音,略有沙哑地望向跪地之人,那身衣服是朝中传递密信的信使的服装,现今仿佛历经了风雨兼程,留下了风雨沙土的印记。
她说:“可有总督印信?还有什么其他的细节一并说完。”
来人依旧低头跪着,双手奉上一封信。
文王两手交叠在身前,闲闲地瞥了一眼他手中的信。
越昭亲自绕过书桌,从他手中接过那封信。
打开正是印有申和海名字的书信,和寥寥几句简短的求援。
她沉下脸,捏着信纸的手紧了紧。
重新看向文王,她故作轻松笑道:“文王消息确实快。”
文王道:“不敢,也是希望与时间抢夺,争取朝中早日的救援,江州的情况不容拖延了,公主。”
越昭心不在焉地“嗯”了一声,看向桌面上她才翻过的国库帐册,许久没发话。
文王见此,捶了捶腰背,长叹一声打破了凝固的空气:“公主,消息我是给宫中送到了,如今我这个闲散人也做不了什么,只能为民一求,还望公主早做断决,以救江州流离万民。”
越昭这才回神,勉强笑了笑道:“文王许久未归京,在外住宿多有不便,不若先在宫中住上几日?”
文王看着她,脸上仿佛是看透什么地挂上奇怪的笑:“多谢公主好意,我四处游走惯了,住不惯这高墙大殿。”
说完他就洒脱地摆摆手臂,转身要离开。
越昭高声叫住他:“皇叔,我们真的没有在哪儿见过吗?我总觉得皇叔甚是眼熟。”
文王没回头,背着她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声音依旧醇厚带笑:“或许公主幼时曾在哪个街巷与我见过?”
说完他不再有任何言语动作,离开了御书房。
目送文王远离,越昭眼神暗了暗,重新看向跪地之人道:“你起来吧,把你在江州的见闻一一说完。”
……
让递信信使下去歇息后,越昭对着门外问:“迎柳可到了?”
迎柳在门外已等候多时,听到传唤立刻跨入御书房,行了个礼。
越昭揉了揉疲惫的太阳穴:“我出趟宫,帮我备下马车,低调些的。”
迎柳领命,不一会儿就敲响了门告诉她马车已备好。
越昭很满意她的速度,换了身简便的装束,便从皇宫的暗门悄然离宫。
许久没到得胧酒楼了,它与几月前一样,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依旧门庭若市。
她带着帷帽从人群中穿过,又走过很长的幽静林道,到了僻静隐秘的小屋。
她最早来到这里时,屋子里的还是那位不知是哪方的人的户部尚书陈广风。
后来发生了一些事,陈广风和姬鸿联手将她推至朝堂前。
之后来到这里,是她与万筠松的第一次会面,她急迫地想要救出牢狱中的侯毓,遇上了脑热也要劫狱的万筠松。
现在她还在暴雪压境的江州,不知她现下可还安好。
越昭不作声地推开小屋的门,门没锁死,有人坐在堂中扒拉算盘,珠珠落定,清脆奏响。
开门的声音惊到屋中人,算盘声停下,桃夭抬起头,看向越昭,先是不耐,而后是震惊,最后是惊喜。
桃夭扔下算盘,木制的算盘落在桌上发出闷响,她向越昭飞奔而来,却在最后停下脚步,咬紧了嘴唇,眼中溢满委屈的晶莹剔透的泪珠:“公主,你终于回来了。”
其实她早就知道公主回来了,只是越昭从未来过得胧酒楼,也未曾发话让她回宫。
越昭看着她沉默许久后问:“你在宫外可还习惯?”
桃夭狠狠点头,道:“宫外与宫内很是不同,未再有些刻板的规矩……”
说到这儿她立刻闭嘴,下意识捂住嘴,眨了眨眼。
越昭笑了笑说:“你莫要紧张,这里没人计较你,继续说吧。”
桃夭这才解放似的松了口气,骄傲道:“公主不在的这些日子里,奴婢又识了好些字呢,而且学会了算账,现下外面那些人都管我叫得胧的二掌柜呢。”
“你做得很好。”越昭安抚地笑笑,“我原就希望你能做到这样,对了,萧令仪可曾来过得胧?”
桃夭摇头:“不过她倒是派了侍女常常出入得胧,不晓得在忙些什么。”
越昭沉思后拍了拍她的肩道:“你先去楼上的包厢继续忙你的,我在这儿等会儿人。”
桃夭乖巧应后委屈地说:“公主果然不是特意来看我的,公主何时会带奴婢回宫?”
越昭被逗笑,终于没再想心里的杂事:“下回专程来看你,不过回宫嘛……”
她眼神柔和地看着桃夭的眼睛:“得胧也算是我的产业了,你在这儿我会更放心,况且,我觉得比起宫内,你在这儿能做得更好,你觉得呢?”
桃夭捏了捏自己的手指:“可是我一直是跟在公主身边伺候的宫女。”
“你往后也会一直是我的人。”越昭郑重说,“进来宫中动荡,宫外于你来说更安全,我也需要有人在宫外为我做事。”
桃夭乖巧点头,几番略有不舍地离开了屋子。
越昭在屋子里坐了许久,看着窗外摇曳的树影发了很久的愣,终于在夕阳初露光芒时等来了她要等的人。
“进来吧。”
听到门被敲响,越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