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册的事情解决了,然而宫里却并没有放人的意思。反而是太子殿下已经回到了东宫,正是寒露节气,说是要代陛下犒劳,邀二人品寒露茶。宫人传完话后便走了,皎皎腿伤未愈,走起路来依旧有些跛。东宫实在有些远,梅任行本想背她过去,然而想了想,还是翻出了一个载货用的平板车。平板离地仅数寸,前面是半人高的扶手。梅任行在扶手四个角上都系了绳子,又将四条绳子扎在一起,握在手中。
皎皎站在平板上面,扬起双臂:“哦!飞喽!”
梅任行笑道:“飞什么飞啊?再把车给跑翻了。扶好了。”
皎皎道:“我就是看你好像不大高兴,想让你开心一点。你以前不是还想把我当风筝放了吗?”
梅任行道:“要是真可以把你当风筝放出去就好了。”
皎皎道:“不用担心,咱们两个作为玩物,肯定是不合格的。”
梅任行叹了口气:“那也得先做一段时间的玩物啊。”
皎皎道:“没关系,能挣个赐金放还,也不错,到时候可以给你买好多酒呢。”
梅任行戳了下她的额头:“还‘赐金放还’?能放还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一路上遇到的宫人都忍不住频频回头,但并没有人上前阻止。梅任行沿着传话中报过的路线,拐了不知多少个弯,穿了不知多少道门,方到了东宫。将平板车交与守门之人后,二人便站在外面等待通报。
黄昏的微光洒在梧桐树上,在正常的年份,梧桐本应深秋方开始落叶,然而这棵树的叶子却已经落了一半。一阵风来,黄叶纷纷而下,迎风的一段枯枝也被折了下来,抛在地上随风远去了。
梅任行道:“‘日暮途远,人间何世?’”
皎皎道:“《哀江南赋》?”
梅任行道:“你不是没啃下来吗?”
皎皎道:“赋我是没啃下来,但序还是记得一些的。”
梅任行道:“那你记得哪些?”
此时通报的宫人出来了,二人也便跟着一路向里,到了一处空堂。宫人将二人身上细细搜过,便离开了。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位宫人出来,方引其到了太子所在之处。再次相见,总是分外尴尬。二人行过礼后,分坐下首,太子坐于上首,静默无言。不知过了多久,太子拍了拍手,屏风后面便传来一阵乐声,随后歌女开口:
茕茕双白兔,东走复西顾。
空见衣如新,不见人如故。
长安有逆旅,谓我风生树。
怨莫怨兮折枯枝,悲莫悲兮催日暮。
歌罢,又是一段乐声。梅任行听到第一句便认出来了,这是皎皎《秋风词》中的一首,是读《古艳歌》之后心有所感,对其进行了扩写。本来没有题目,是阁主后来加上的,还在下面加了注解——“怀李杜”。之所以说是其中之一,是因为还有一首《离骚》的缩写,注解则是“怀屈宋”。果然,乐声过后,歌女再度开口:
天道无情,斯世多艰。
我独何人,尘泥之间?
春秋相代老,日月如蓬草。
槐木与梧桐,一一飘零早。
去难去也匆匆,远复远兮灵穹。
神仙君王两误,怨何怨乎秋风?
皎皎也认出来了。当初写的时候没想太多,所以严格来说,怀宋玉的只有最后那句“怨何怨乎秋风”。然而《九辩》既与《离骚》相类,屈原之悲则亦是宋玉之悲,也不算厚此薄彼。眼下唱《秋风词》,还真是应景。只不过这位太子殿下一点也不忌讳吗?别人都想着怎么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这位却是让人唱“怨莫怨兮折枯枝,悲莫悲兮催日暮”,只是究竟是感慨自身处境,还是感慨大厦将倾,尚未可知。
一曲终了,太子命众人退下:“乐师编的曲子,姑娘可还喜欢?”
皎皎站起身来,恭敬一揖:“多谢殿下费心。”
太子愣了愣:“坐。你我之间,不必拘束。”又道:“俯仰山以机关术闻名,没想到文学造诣之深,亦是独步天下。”
皎皎道:“谢谢夸奖。”
太子看了她一会儿,方道:“姑娘近日住得可还习惯?”
皎皎沉默片刻,摇了摇头。
太子眉间似喜似忧,随手端起茶盏:“住所太过偏远,总有照顾不到的地方,明日便搬来东宫吧。”
皎皎忙道:“殿下,我不是这个意思。诗册之事已毕,我等实在挂念——”
太子将茶盏重重放下,顿了顿,方道:“姑娘不必担心,我已去信俯仰山,二位大可放心住下。”
皎皎心想,子野不知收没收到消息,宫里下谕旨时也不知有没有送一份到俯仰山,眼下太子去信,最起码可以让山上知道我们的行踪,不必担心我们出事。
太子见其没有反驳,于是接着道:“桐花院已经收拾好了,炭火齐备,内有暖阁,正宜过冬。在下一片心意——”
皎皎连忙看向梅任行。梅任行开口:“承蒙殿下厚爱,我们在那边住得挺好的,殿下大可以放心。东宫路远,我师妹腿伤未愈,不宜多加走动。不日若有旨意,放我等出宫,或可省去诸多麻烦。”
太子道:“哦?东宫路远,竟无一处走错,梅公子记性还真是好呢。”
梅任行心想,所以真是你故意的,又想起诗会上的事情,于是扯了一个笑脸:“殿下谬赞。记性不好,容易倒霉。”
太子不愿纠缠,转移了话题:“此番请姑娘前来,有一事不解。诗中说‘日月如蓬草’,向来都是说人如飞蓬,从来没听说过日月如飞蓬的,不知此句可有出处?”
皎皎想了想:“没有出处,便不可以写吗?”见其未语,于是道:“《离骚》原文是‘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日月不淹,但说成是像蓬草一样,被风吹走,不也可以吗?身不由己、飘忽而逝的,也并非只有人而已,日月天地,莫不如此。不过这里确实不大严谨,因为日月自有运行规律,非风力所及。但诗歌允许天马行空,可以不是客观世界的严格反映。”
太子道:“梅公子有何高见?”
梅任行道:“一定要找一个出处,也不是没有。曹植《箜篌引》中有言,‘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或可相类。”
皎皎看着梅任行,若有所思。梅任行觉得她一定是在想为什么是“驰西流”,白日向西,光影应该向东才对,然后便听见太子道:“《箜篌引》?倒是读过,只是记不大清了,梅公子记性这么好,可否复述一遍?”
梅任行于是将其念了一遍,太子在听到“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时,皱了一下眉,在其念完后,方道:“乐宴之上,偏作悲音。”
梅任行道:“殿下此番亦是乐宴悲音——”
太子道:“慎言!不过是借此凭吊古之先贤,取忆苦思甜之意。哀哀怨怨本就不成体统,念其生于乱世未忍苛责。如今乃是太平盛世,梅公子难道也生不逢时吗?”
皎皎神色黯淡。看来真是自己想多了,若说他是怕传到陛下耳中,或是害怕御史弹劾,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提都不提,怎么会大张旗鼓地唱完,却又在无人之时说盛世不当有悲音。所以诗会上的那些,他想必也是当作离经叛道之语,并非真心赞同,只不过耐着性子故意配合罢了。
太子顿了顿,语气缓和下来:“‘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之所以选《秋风词》,是因为姑娘是我的故人。”
皎皎道:“那殿下实在是将《秋风词》的意思理解错了。非要断章取义也不是不可以,我也做过类似的事情。但草民与殿下不过数面之缘,故人之称,实不敢当。”
太子听到“草民”二字有些不快,但还是道:“如果我说在尚未谋面之时,便一直梦到姑娘,不知姑娘可会相信?”
皎皎道:“相信。但那又如何呢?”
太子看了看梅任行,似乎是想让对方回避,但对方一点回避的意思都没有,于是沉默良久,方道:“在下心悦姑娘。”
梅任行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殿下这是要演一出《牡丹亭》吗?奉劝还是放手吧。梦中情人这一招,早就有人用过了。我可以保证,一点都不灵。”
皎皎道:“殿下喜欢我什么呢?”
太子闻言,按下方才被梅任行激起的怒气:“知慕少艾,人之常情。姑娘温婉贤淑、品貌出众,谁都会喜欢的吧?”
皎皎道;“殿下听说过弥子暇的故事吗?韩非在《说难》中说,弥子暇有宠于卫君,然而喜欢的时候,一切行为都是德行的证明,等到年老色衰不再喜欢了,曾经的那些便都成了他的罪证。行未变于初,前者见贤,后者获罪,不过是爱憎发生了变化。殿下说我温婉贤淑,大概是对我有什么误解吧,我实在不是这样的人。若说因为喜欢这副皮囊,可以包容我的性情,那这份喜欢又能到几时呢?容颜易改,余生短暂,恳请殿下高抬贵手吧。”
太子道:“高抬贵手?”
皎皎起身离案,像来时一样行了一个稽首礼:“殿下若怀济世安民之心,便当以苍生为念,不应耽于一时一刻的爱憎。草民性情乖张,不喜拘束,实非良配。”
梅任行也到了皎皎身边,同样行了一个稽首礼。
太子自嘲地笑了笑,脚步有些不稳。来到二人身前,忽然瞥见梅任行手上的指环,想起当日在纱帐内见到的一幕,不免生出些许不忿。说了这么多,不过都是敷衍自己的借口罢了,于是踩在其左手,用力一碾。
梅任行手上登时血肉模糊,却并未作声,只是道:“殿下,我们可以走了吗?”
太子脚底血印向门而去,复又停住:“是不是良配,孤说了才算。”
皎皎站在平板上面,扬起双臂:“哦!飞喽!”
梅任行笑道:“飞什么飞啊?再把车给跑翻了。扶好了。”
皎皎道:“我就是看你好像不大高兴,想让你开心一点。你以前不是还想把我当风筝放了吗?”
梅任行道:“要是真可以把你当风筝放出去就好了。”
皎皎道:“不用担心,咱们两个作为玩物,肯定是不合格的。”
梅任行叹了口气:“那也得先做一段时间的玩物啊。”
皎皎道:“没关系,能挣个赐金放还,也不错,到时候可以给你买好多酒呢。”
梅任行戳了下她的额头:“还‘赐金放还’?能放还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一路上遇到的宫人都忍不住频频回头,但并没有人上前阻止。梅任行沿着传话中报过的路线,拐了不知多少个弯,穿了不知多少道门,方到了东宫。将平板车交与守门之人后,二人便站在外面等待通报。
黄昏的微光洒在梧桐树上,在正常的年份,梧桐本应深秋方开始落叶,然而这棵树的叶子却已经落了一半。一阵风来,黄叶纷纷而下,迎风的一段枯枝也被折了下来,抛在地上随风远去了。
梅任行道:“‘日暮途远,人间何世?’”
皎皎道:“《哀江南赋》?”
梅任行道:“你不是没啃下来吗?”
皎皎道:“赋我是没啃下来,但序还是记得一些的。”
梅任行道:“那你记得哪些?”
此时通报的宫人出来了,二人也便跟着一路向里,到了一处空堂。宫人将二人身上细细搜过,便离开了。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位宫人出来,方引其到了太子所在之处。再次相见,总是分外尴尬。二人行过礼后,分坐下首,太子坐于上首,静默无言。不知过了多久,太子拍了拍手,屏风后面便传来一阵乐声,随后歌女开口:
茕茕双白兔,东走复西顾。
空见衣如新,不见人如故。
长安有逆旅,谓我风生树。
怨莫怨兮折枯枝,悲莫悲兮催日暮。
歌罢,又是一段乐声。梅任行听到第一句便认出来了,这是皎皎《秋风词》中的一首,是读《古艳歌》之后心有所感,对其进行了扩写。本来没有题目,是阁主后来加上的,还在下面加了注解——“怀李杜”。之所以说是其中之一,是因为还有一首《离骚》的缩写,注解则是“怀屈宋”。果然,乐声过后,歌女再度开口:
天道无情,斯世多艰。
我独何人,尘泥之间?
春秋相代老,日月如蓬草。
槐木与梧桐,一一飘零早。
去难去也匆匆,远复远兮灵穹。
神仙君王两误,怨何怨乎秋风?
皎皎也认出来了。当初写的时候没想太多,所以严格来说,怀宋玉的只有最后那句“怨何怨乎秋风”。然而《九辩》既与《离骚》相类,屈原之悲则亦是宋玉之悲,也不算厚此薄彼。眼下唱《秋风词》,还真是应景。只不过这位太子殿下一点也不忌讳吗?别人都想着怎么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这位却是让人唱“怨莫怨兮折枯枝,悲莫悲兮催日暮”,只是究竟是感慨自身处境,还是感慨大厦将倾,尚未可知。
一曲终了,太子命众人退下:“乐师编的曲子,姑娘可还喜欢?”
皎皎站起身来,恭敬一揖:“多谢殿下费心。”
太子愣了愣:“坐。你我之间,不必拘束。”又道:“俯仰山以机关术闻名,没想到文学造诣之深,亦是独步天下。”
皎皎道:“谢谢夸奖。”
太子看了她一会儿,方道:“姑娘近日住得可还习惯?”
皎皎沉默片刻,摇了摇头。
太子眉间似喜似忧,随手端起茶盏:“住所太过偏远,总有照顾不到的地方,明日便搬来东宫吧。”
皎皎忙道:“殿下,我不是这个意思。诗册之事已毕,我等实在挂念——”
太子将茶盏重重放下,顿了顿,方道:“姑娘不必担心,我已去信俯仰山,二位大可放心住下。”
皎皎心想,子野不知收没收到消息,宫里下谕旨时也不知有没有送一份到俯仰山,眼下太子去信,最起码可以让山上知道我们的行踪,不必担心我们出事。
太子见其没有反驳,于是接着道:“桐花院已经收拾好了,炭火齐备,内有暖阁,正宜过冬。在下一片心意——”
皎皎连忙看向梅任行。梅任行开口:“承蒙殿下厚爱,我们在那边住得挺好的,殿下大可以放心。东宫路远,我师妹腿伤未愈,不宜多加走动。不日若有旨意,放我等出宫,或可省去诸多麻烦。”
太子道:“哦?东宫路远,竟无一处走错,梅公子记性还真是好呢。”
梅任行心想,所以真是你故意的,又想起诗会上的事情,于是扯了一个笑脸:“殿下谬赞。记性不好,容易倒霉。”
太子不愿纠缠,转移了话题:“此番请姑娘前来,有一事不解。诗中说‘日月如蓬草’,向来都是说人如飞蓬,从来没听说过日月如飞蓬的,不知此句可有出处?”
皎皎想了想:“没有出处,便不可以写吗?”见其未语,于是道:“《离骚》原文是‘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日月不淹,但说成是像蓬草一样,被风吹走,不也可以吗?身不由己、飘忽而逝的,也并非只有人而已,日月天地,莫不如此。不过这里确实不大严谨,因为日月自有运行规律,非风力所及。但诗歌允许天马行空,可以不是客观世界的严格反映。”
太子道:“梅公子有何高见?”
梅任行道:“一定要找一个出处,也不是没有。曹植《箜篌引》中有言,‘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或可相类。”
皎皎看着梅任行,若有所思。梅任行觉得她一定是在想为什么是“驰西流”,白日向西,光影应该向东才对,然后便听见太子道:“《箜篌引》?倒是读过,只是记不大清了,梅公子记性这么好,可否复述一遍?”
梅任行于是将其念了一遍,太子在听到“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时,皱了一下眉,在其念完后,方道:“乐宴之上,偏作悲音。”
梅任行道:“殿下此番亦是乐宴悲音——”
太子道:“慎言!不过是借此凭吊古之先贤,取忆苦思甜之意。哀哀怨怨本就不成体统,念其生于乱世未忍苛责。如今乃是太平盛世,梅公子难道也生不逢时吗?”
皎皎神色黯淡。看来真是自己想多了,若说他是怕传到陛下耳中,或是害怕御史弹劾,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提都不提,怎么会大张旗鼓地唱完,却又在无人之时说盛世不当有悲音。所以诗会上的那些,他想必也是当作离经叛道之语,并非真心赞同,只不过耐着性子故意配合罢了。
太子顿了顿,语气缓和下来:“‘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之所以选《秋风词》,是因为姑娘是我的故人。”
皎皎道:“那殿下实在是将《秋风词》的意思理解错了。非要断章取义也不是不可以,我也做过类似的事情。但草民与殿下不过数面之缘,故人之称,实不敢当。”
太子听到“草民”二字有些不快,但还是道:“如果我说在尚未谋面之时,便一直梦到姑娘,不知姑娘可会相信?”
皎皎道:“相信。但那又如何呢?”
太子看了看梅任行,似乎是想让对方回避,但对方一点回避的意思都没有,于是沉默良久,方道:“在下心悦姑娘。”
梅任行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殿下这是要演一出《牡丹亭》吗?奉劝还是放手吧。梦中情人这一招,早就有人用过了。我可以保证,一点都不灵。”
皎皎道:“殿下喜欢我什么呢?”
太子闻言,按下方才被梅任行激起的怒气:“知慕少艾,人之常情。姑娘温婉贤淑、品貌出众,谁都会喜欢的吧?”
皎皎道;“殿下听说过弥子暇的故事吗?韩非在《说难》中说,弥子暇有宠于卫君,然而喜欢的时候,一切行为都是德行的证明,等到年老色衰不再喜欢了,曾经的那些便都成了他的罪证。行未变于初,前者见贤,后者获罪,不过是爱憎发生了变化。殿下说我温婉贤淑,大概是对我有什么误解吧,我实在不是这样的人。若说因为喜欢这副皮囊,可以包容我的性情,那这份喜欢又能到几时呢?容颜易改,余生短暂,恳请殿下高抬贵手吧。”
太子道:“高抬贵手?”
皎皎起身离案,像来时一样行了一个稽首礼:“殿下若怀济世安民之心,便当以苍生为念,不应耽于一时一刻的爱憎。草民性情乖张,不喜拘束,实非良配。”
梅任行也到了皎皎身边,同样行了一个稽首礼。
太子自嘲地笑了笑,脚步有些不稳。来到二人身前,忽然瞥见梅任行手上的指环,想起当日在纱帐内见到的一幕,不免生出些许不忿。说了这么多,不过都是敷衍自己的借口罢了,于是踩在其左手,用力一碾。
梅任行手上登时血肉模糊,却并未作声,只是道:“殿下,我们可以走了吗?”
太子脚底血印向门而去,复又停住:“是不是良配,孤说了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