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烈睁开眼睛,屋里一片漆黑,窗户纸透出隐隐的银白月光,他听见自己的喘息像是破风箱一样,急促艰难。喉间抑制不住的咳嗽,喉头一片腥甜气。
他感受到自己被人扶起来,一点温水送入嘴中,他喝了两口,胸口的拘紧感舒缓了许多。他缓缓躺下,偏头借着月光看向那人。
是秦然。
秦然放下茶盏,坐到不远处窗边的太师椅上,不发一语。秦烈“嗬嗬”咳了两声,沙哑着嗓子道:
“小幺儿,你是个大姑娘了,要懂得避嫌。”
秦然没搭话,秦烈也没指望她说什么,只是自笑着自言自语道:
“你一转眼都这么大了。我现在一闭眼还能想起来你小时候的样子。
个头儿不大,嗓门儿不小。哭起来惊天动地的,那时候娘亲刚生了你身子不好,留在京中修养。你一哭,赵妈妈就骂我,说我当大哥的,非要把你惹哭做什么。
我当时成烦你了。哭哭哭就知道哭。
可你从小就娇气病儿,非要人抱着才肯睡。有时我抱着你逗你玩,你也不笑,倒是没一会儿就睡了,我就放不下了,一放下你就哭个半死不活的。
你要是一哭,赵妈妈追着我打呢。
后来你大了点,成天话可多了,什么都要刨根问底的。哥哥去哪了?读书?为什么要读书?哥哥为什么读书我为什么不读书?读书为什么要在外面读书?读书好玩吗?每天都说个没玩。
天天跟在我屁股后面转,甩都甩不掉,训你也不见记仇,傻子一样抱着大腿,一边哭一边嚎着要和哥哥一起。哪怕我去茅厕,你都要蹲在门外守着。
你都不记得了罢。
你五岁前,爹就回来过两趟,加起来不到四个月。你怕爹,不肯让他抱。爹一抱你,你就像个小狗被抓起来了一样,腿直蹬,吱哇乱叫得喊:‘哥哥救命!’好像谁要害你似的。
后来你和爹玩熟了,爹就又回北疆了。
你五岁的时候,就送到宫里去了。我五岁时觉得自己可大了,什么都懂是个大人,但瞧你五岁的时候,那么小,傻子一样,只知道抱着人胳膊哭,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点心掉了要哭,衣裳脏了要哭,困了要哭,醒了还哭。这么烦人的小孩,我是你亲哥哥尚且受不了,都躲着你,别人怎么可能比我更疼你些呢?
给你送走,娘哭了一夜。我也一夜没睡,我就蹲在娘屋外头,坐在台阶上,听里头娘哭得要多心酸有多心酸。我以为我没多喜欢你个小玩意,顶多跟养个小狗似的。可我也头一次觉着想哭。
你那么小,在宫里,人生地不熟的,就是哭,都没人真疼你可怎么办。
我们去北疆了。我每年都尽量赶回来,我怕你不认得我们了,小孩子没脑子,日子久了不记得自家人了怎么办。爹娘常劝我,怕我总往返,落人口舌,陛下也会猜忌。
可我第一年回去,看见你大大方方的跟我请安,偏偏在林承桓让你跟我一同回府住几日的时候,怯生生得往林承桓身后躲,似乎记得自己有个哥哥,但并不熟悉了。我就知道,无论如何,我必须每年都要回来。
从那年开始,你再没叫过我哥哥。林承桓是哥哥,林承安也是哥哥。但你一直就叫我长兄了。
你提及爹娘,也都是父王母妃。反倒叫陛下是阿伯。
小幺儿,这些都不赖你。你甚至都未必记得这些。我只是想起来了,便说一说罢了。
小幺儿,哥哥兴许没那么疼你,但哥哥绝不会害你。哥哥知道,今日的事吓着你了,但哥哥没办法。如果可以,哥也希望你能在府里长大,跟在爹娘身边,哪怕养的刁蛮任性的,只要你高兴就好。
到了年纪就找一个门当户对,你喜欢的小郎君嫁了。身后有这般母家,谁的气也不宵受。大不了,白养你一辈子就是了。
但是不可能了,事已至此,哥哥也只能尽力让你活得好一点。我护不住你,只能让你自己有些能耐,好争得星点的安逸。
对不起,小幺儿。”
秦烈看着秦然的身影,任由泪水跌落。他哭了,他很久没哭过了,受尽酷刑他没哭,家破人亡他也没哭,但现在,他感受着几乎是陌生的泪水滚烫的灼烧着脸庞。他看不清秦然,但听到寂静空气里的啜泣声,他知道,他的小妹也在哭泣。
秦然哑着嗓子道:
“不是你的错。你没错。是我对不起。你很好了。是我对不起。”
秦烈挣扎着欠起身道:
“小幺儿,没人护着你了,你也要好好的,知道吗?”
秦然走上前,在床边的脚踏上坐下,仰起脸看他,满面泪痕的少女与记忆中哇哇大哭的孩童重叠,秦烈尽量放柔和语气道:
“哥哥没什么见识,只能让你走哥哥走过的路,也许苦了点,但哥哥也就只知道这一个法子能让你有底气得活着。”
——
半面使。如同回雪所说的那样,没人见过他真正的容貌。因为每一任半面使,都由继位了的皇子伴读担任,或是这个皇子最信任的世家子。
而这位世家子,将成为新帝最信任也最锋利的一把刀。倾世家之力辅佐新帝,而新帝将给予他们无限的荣誉。当今圣上的半面使,正是他的伴读,秦坚。
与别的皇帝不同,当今圣上是不受宠的庶子,当时的北王府也已式微,北府子嗣不兴,有常年在北疆沙场,受伤是家常便饭,早逝也是常见。
到秦坚父辈的那一代,已是名存实亡。秦坚作为次子,陪同他的祖父回京养老,在京中长大,成为了还是皇子的林蒙昶的伴读。
他们相互扶持,直到林蒙昶成为新帝,而再次前秦坚的长兄秦域战死,秦坚成为了新的世子。秦坚一直担任着半面使的职责,在新帝登基之前,秦坚的妹妹秦境嫁给了他。
秦然听了半晌,问道:
“你为什么提前成了半面使?”
秦烈道:
“一是为了来回往返,陛下不起疑心。但主要的是因为,爹爹知道了一些事,不想再继续了,便谎称伤病退了下来。而当时,没人会想到鹤渊……所以自然而然我提前接位了。”
“爹……父亲知道了什么?”
秦然从小到大也没熟悉过这个称呼,一时间难以启齿,便改了回去,秦烈知道,便也没强求,只是说:
“陛下当时入主东宫后,也有了自己的势力,当时的魏部首还是魏掌使,他手底下顺意司的人,都听从陛下的调动。
大伯不是战死,是暗杀。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但是……那时候我也小,知道的也不是那么清楚。
爹难以接受这件事,又不能弃一家老小于不顾,和陛下撕破脸。他们不再是兄弟,而是君臣。所以爹就尽量躲了。这样就是为什么,爹那么反对你叫陛下阿伯。
有时候我也有些好笑的想法,幸亏鹤渊死了,他在我心里还是那个他,还是一起长大的好兄弟,还没到他们那般可恶的君臣关系。”
秦然听着,只觉认知天翻地覆的变化。秦烈又道:
“如今我是废了。
陛下有意让林承泽继位,但又不能明着培养,所以想先给他铺好路。
他有意于狼奴,但是狼奴终究还小,又性子天真。这个位子给旁人,他也些许信不过。你虽差些,但比起别人倒也有你的好处。所以我如今比原先严苛些逼你练武。
你任半面使,旁人不会知晓。你如今的功夫,一般人是比不过的。你又是姑娘家,身型轻巧,倒也优势。
虽苦但总比旁得好。”
秦然半晌问道:
“你如何知道陛下……”
秦烈不耐烦的叹了一声,问道:
“怀德是伺候鹤渊的,宫里那么多奴才,何必特特派了他来?再说,为何将他放在姑母膝下养着?
你蠢得很!
我再问你,现在的这三个皇子,哪个是能继承大统的?陛下若是有属意的,也不会还能记得在国安寺的林承泽。
除了年纪小好培养,还有一点,林承泽确实长得像鹤渊。爱屋及乌,倒也是人之常情。”
秦然不语,秦烈以为自己话说重了,秦然又恼了,正有少许愧疚,半晌忽听秦然喃喃道:
“鹤渊哥哥的样子我倒也快模糊不清了。”
秦烈心里一紧,想起自己早逝的朋友,也不言语了。秦然知道秦烈同林承桓的关系,比起自己同温宓只近不远,话一出口便后悔了。
两个人各有伤心事,都不说话只是静静坐着。好一会儿,秦烈方开口道:
“陛下想借机废除王府,西王府已是名存实亡,不必费心。东王府诛了九族,独剩清河一人,姓都改了,已是算完了。北府一出事,京中的旁枝能撇关系的撇关系,能回原籍的回原籍,都躲了去。
但你任半面使,陛下定要兴秦家,与他的目的背道而驰,所以不可能兴北府。最大的可能性,是给你指一门好亲事,以郡主的身份出嫁。不求恩爱,只是相敬如宾的倒也算是好事了。”
秦然点点头,没说话。秦烈疲惫的闭上眼道:
“我不知道陛下对南府是何安排想法,也不知道他会安排你做什么,但你能同我谈论的,我都尽力帮你想。若是你我兄妹二人都栽了,那也便该认命了。”
秦然没搭话,只是道:
“我都知道了,长兄安心吧。长兄说了这许多累了罢,喝口水润润歇着罢。”
秦烈也没反驳,喝了口茶,任由秦然扶着躺下,看着秦然轻叹了一口气,没说话。秦然在床沿坐下,拢了拢炭盆里的火,见秦烈缓缓睡沉。方披起披风走到院中,看着一地乱琼碎玉,东方既白。
无论如何太阳总会升起。
——
秦烈睁开眼睛,屋里一片漆黑,窗户纸透出隐隐的银白月光,他听见自己的喘息像是破风箱一样,急促艰难。喉间抑制不住的咳嗽,喉头一片腥甜气。
他感受到自己被人扶起来,一点温水送入嘴中,他喝了两口,胸口的拘紧感舒缓了许多。他缓缓躺下,偏头借着月光看向那人。
是秦然。
秦然放下茶盏,坐到不远处窗边的太师椅上,不发一语。秦烈“嗬嗬”咳了两声,沙哑着嗓子道:
“小幺儿,你是个大姑娘了,要懂得避嫌。”
秦然没搭话,秦烈也没指望她说什么,只是自笑着自言自语道:
“你一转眼都这么大了。我现在一闭眼还能想起来你小时候的样子。
个头儿不大,嗓门儿不小。哭起来惊天动地的,那时候娘亲刚生了你身子不好,留在京中修养。你一哭,赵妈妈就骂我,说我当大哥的,非要把你惹哭做什么。
我当时成烦你了。哭哭哭就知道哭。
可你从小就娇气病儿,非要人抱着才肯睡。有时我抱着你逗你玩,你也不笑,倒是没一会儿就睡了,我就放不下了,一放下你就哭个半死不活的。
你要是一哭,赵妈妈追着我打呢。
后来你大了点,成天话可多了,什么都要刨根问底的。哥哥去哪了?读书?为什么要读书?哥哥为什么读书我为什么不读书?读书为什么要在外面读书?读书好玩吗?每天都说个没玩。
天天跟在我屁股后面转,甩都甩不掉,训你也不见记仇,傻子一样抱着大腿,一边哭一边嚎着要和哥哥一起。哪怕我去茅厕,你都要蹲在门外守着。
你都不记得了罢。
你五岁前,爹就回来过两趟,加起来不到四个月。你怕爹,不肯让他抱。爹一抱你,你就像个小狗被抓起来了一样,腿直蹬,吱哇乱叫得喊:‘哥哥救命!’好像谁要害你似的。
后来你和爹玩熟了,爹就又回北疆了。
你五岁的时候,就送到宫里去了。我五岁时觉得自己可大了,什么都懂是个大人,但瞧你五岁的时候,那么小,傻子一样,只知道抱着人胳膊哭,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点心掉了要哭,衣裳脏了要哭,困了要哭,醒了还哭。这么烦人的小孩,我是你亲哥哥尚且受不了,都躲着你,别人怎么可能比我更疼你些呢?
给你送走,娘哭了一夜。我也一夜没睡,我就蹲在娘屋外头,坐在台阶上,听里头娘哭得要多心酸有多心酸。我以为我没多喜欢你个小玩意,顶多跟养个小狗似的。可我也头一次觉着想哭。
你那么小,在宫里,人生地不熟的,就是哭,都没人真疼你可怎么办。
我们去北疆了。我每年都尽量赶回来,我怕你不认得我们了,小孩子没脑子,日子久了不记得自家人了怎么办。爹娘常劝我,怕我总往返,落人口舌,陛下也会猜忌。
可我第一年回去,看见你大大方方的跟我请安,偏偏在林承桓让你跟我一同回府住几日的时候,怯生生得往林承桓身后躲,似乎记得自己有个哥哥,但并不熟悉了。我就知道,无论如何,我必须每年都要回来。
从那年开始,你再没叫过我哥哥。林承桓是哥哥,林承安也是哥哥。但你一直就叫我长兄了。
你提及爹娘,也都是父王母妃。反倒叫陛下是阿伯。
小幺儿,这些都不赖你。你甚至都未必记得这些。我只是想起来了,便说一说罢了。
小幺儿,哥哥兴许没那么疼你,但哥哥绝不会害你。哥哥知道,今日的事吓着你了,但哥哥没办法。如果可以,哥也希望你能在府里长大,跟在爹娘身边,哪怕养的刁蛮任性的,只要你高兴就好。
到了年纪就找一个门当户对,你喜欢的小郎君嫁了。身后有这般母家,谁的气也不宵受。大不了,白养你一辈子就是了。
但是不可能了,事已至此,哥哥也只能尽力让你活得好一点。我护不住你,只能让你自己有些能耐,好争得星点的安逸。
对不起,小幺儿。”
秦烈看着秦然的身影,任由泪水跌落。他哭了,他很久没哭过了,受尽酷刑他没哭,家破人亡他也没哭,但现在,他感受着几乎是陌生的泪水滚烫的灼烧着脸庞。他看不清秦然,但听到寂静空气里的啜泣声,他知道,他的小妹也在哭泣。
秦然哑着嗓子道:
“不是你的错。你没错。是我对不起。你很好了。是我对不起。”
秦烈挣扎着欠起身道:
“小幺儿,没人护着你了,你也要好好的,知道吗?”
秦然走上前,在床边的脚踏上坐下,仰起脸看他,满面泪痕的少女与记忆中哇哇大哭的孩童重叠,秦烈尽量放柔和语气道:
“哥哥没什么见识,只能让你走哥哥走过的路,也许苦了点,但哥哥也就只知道这一个法子能让你有底气得活着。”
——
半面使。如同回雪所说的那样,没人见过他真正的容貌。因为每一任半面使,都由继位了的皇子伴读担任,或是这个皇子最信任的世家子。
而这位世家子,将成为新帝最信任也最锋利的一把刀。倾世家之力辅佐新帝,而新帝将给予他们无限的荣誉。当今圣上的半面使,正是他的伴读,秦坚。
与别的皇帝不同,当今圣上是不受宠的庶子,当时的北王府也已式微,北府子嗣不兴,有常年在北疆沙场,受伤是家常便饭,早逝也是常见。
到秦坚父辈的那一代,已是名存实亡。秦坚作为次子,陪同他的祖父回京养老,在京中长大,成为了还是皇子的林蒙昶的伴读。
他们相互扶持,直到林蒙昶成为新帝,而再次前秦坚的长兄秦域战死,秦坚成为了新的世子。秦坚一直担任着半面使的职责,在新帝登基之前,秦坚的妹妹秦境嫁给了他。
秦然听了半晌,问道:
“你为什么提前成了半面使?”
秦烈道:
“一是为了来回往返,陛下不起疑心。但主要的是因为,爹爹知道了一些事,不想再继续了,便谎称伤病退了下来。而当时,没人会想到鹤渊……所以自然而然我提前接位了。”
“爹……父亲知道了什么?”
秦然从小到大也没熟悉过这个称呼,一时间难以启齿,便改了回去,秦烈知道,便也没强求,只是说:
“陛下当时入主东宫后,也有了自己的势力,当时的魏部首还是魏掌使,他手底下顺意司的人,都听从陛下的调动。
大伯不是战死,是暗杀。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但是……那时候我也小,知道的也不是那么清楚。
爹难以接受这件事,又不能弃一家老小于不顾,和陛下撕破脸。他们不再是兄弟,而是君臣。所以爹就尽量躲了。这样就是为什么,爹那么反对你叫陛下阿伯。
有时候我也有些好笑的想法,幸亏鹤渊死了,他在我心里还是那个他,还是一起长大的好兄弟,还没到他们那般可恶的君臣关系。”
秦然听着,只觉认知天翻地覆的变化。秦烈又道:
“如今我是废了。
陛下有意让林承泽继位,但又不能明着培养,所以想先给他铺好路。
他有意于狼奴,但是狼奴终究还小,又性子天真。这个位子给旁人,他也些许信不过。你虽差些,但比起别人倒也有你的好处。所以我如今比原先严苛些逼你练武。
你任半面使,旁人不会知晓。你如今的功夫,一般人是比不过的。你又是姑娘家,身型轻巧,倒也优势。
虽苦但总比旁得好。”
秦然半晌问道:
“你如何知道陛下……”
秦烈不耐烦的叹了一声,问道:
“怀德是伺候鹤渊的,宫里那么多奴才,何必特特派了他来?再说,为何将他放在姑母膝下养着?
你蠢得很!
我再问你,现在的这三个皇子,哪个是能继承大统的?陛下若是有属意的,也不会还能记得在国安寺的林承泽。
除了年纪小好培养,还有一点,林承泽确实长得像鹤渊。爱屋及乌,倒也是人之常情。”
秦然不语,秦烈以为自己话说重了,秦然又恼了,正有少许愧疚,半晌忽听秦然喃喃道:
“鹤渊哥哥的样子我倒也快模糊不清了。”
秦烈心里一紧,想起自己早逝的朋友,也不言语了。秦然知道秦烈同林承桓的关系,比起自己同温宓只近不远,话一出口便后悔了。
两个人各有伤心事,都不说话只是静静坐着。好一会儿,秦烈方开口道:
“陛下想借机废除王府,西王府已是名存实亡,不必费心。东王府诛了九族,独剩清河一人,姓都改了,已是算完了。北府一出事,京中的旁枝能撇关系的撇关系,能回原籍的回原籍,都躲了去。
但你任半面使,陛下定要兴秦家,与他的目的背道而驰,所以不可能兴北府。最大的可能性,是给你指一门好亲事,以郡主的身份出嫁。不求恩爱,只是相敬如宾的倒也算是好事了。”
秦然点点头,没说话。秦烈疲惫的闭上眼道:
“我不知道陛下对南府是何安排想法,也不知道他会安排你做什么,但你能同我谈论的,我都尽力帮你想。若是你我兄妹二人都栽了,那也便该认命了。”
秦然没搭话,只是道:
“我都知道了,长兄安心吧。长兄说了这许多累了罢,喝口水润润歇着罢。”
秦烈也没反驳,喝了口茶,任由秦然扶着躺下,看着秦然轻叹了一口气,没说话。秦然在床沿坐下,拢了拢炭盆里的火,见秦烈缓缓睡沉。方披起披风走到院中,看着一地乱琼碎玉,东方既白。
无论如何太阳总会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