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宴山遇到贵人,苦尽甘来。虽是和同进宫的一样,先是分在了内侍省充当一个小黄门,做些洒扫之事,没几日便被调到内东门司去了。
内东门司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衙门,许多宦官们梦寐以求的地方,该司掌管着宫内人和物的出入,各房各库调动宝货要在这里登记数量和价值,所有贡品和买进的物品也都要在该司登记留底,皇亲国戚的福利由该司负责颁发,还负责宫内修造和举办宴会等事情。新皇登基后,内东门司又增加了一项协助户部掌管救济钱粮之事。
该司有勾当官四人,当日那位姓杨的宦官便是其中之一。大名叫做杨东楼,字有怀。
宴山一调进去看到他,便知道是受了他的恩惠。待寻了一个四下无人的当口,忙跪下叩头致谢。
杨东楼看他果然机灵,知道没看错人,忙拉了起来笑道:“那天你拿披风的时候,我便看见你包袱里还带着书。想是上过学的。”
宴山回道:“小的没有上过学堂,只跟着家父念了几年书。家父去年刚中了举,今年染了时疫才殁了。”
杨东楼叹道:“可惜了。我和你一样也是自小失了父母。来宫里才学了些书。”
宴山喜道:“宫里还可以学书吗?”
杨东楼道:“可以学,只是浅显了些,多少能认能写就是了。还有一个门路就是有机会在翰林院或者龙图阁等处当差,便能多学一些精进。我曾有幸在翰林院跟着韩相公几年,受教不少。你有底子,便不用再去公学,我亲自教你。待两年你学好了,再找个机会让你去翰林院当值。不过只有一点,这宫里到处都是诱惑,想学东西必须耐得住。“
宴山忙又跪下连连磕头:“我一定耐得住,请师父放心!”
他既认了师父,杨东楼忙口里叫着好孩子揽过来,又出了几个问题考他。
宴山的父亲在世时便是个才子,读书又用功,儿子自然是出色的,刚答了两个便让杨东楼颇为惊喜,又问道:“底子不错。可有学画?”
宴山摇头不曾,杨东楼便道:“那书画一并教你。不过要到夜里才能学。白日里要用心做事才行。”
宴山不知宫里的宦官还有这等本事,喜不自禁的连连应了。
因是两岁上就跟着父亲习帖,是以宴山年纪虽小,却已经有了一手好字。白日里在内东门司里当差,那些记录滕抄的活儿便都一股脑儿压在了他的身上。甚至往常本来能写字的宫人,也借口写的不好,把活儿都派给他。
但是宴山从不推脱叫苦。只要接了下来的,便都工工整整认真的写好。
虽说内东门司里在冬季里有炭火供应,条件好一些,但也都是有份例的,每天早晚都不能保证取暖。而宴山的活儿多,常常起早贪黑的赶工,手脚整日都冻的青紫。
杨东楼本是可以帮他赶走些多余的活计,但是他有心磨宴山的性子,便假做不知,只是每夜都在住处等着他回来,帮他备好暖手炉,教他念书学画。旁人只以为宴山无人撑腰,更是有恃无恐。
如此坚持了一个多月,眼看着要过年了,需要誊抄的东西越来越多,杨东楼才问他:“山子,还坚持的住吗?”
宴山抱着手炉笑着回道:“师父,抄了这些天徒儿不但弄熟了账目,本册,连字都练得好了些呢。我能坚持的住。”
杨东楼赞道:“岂止是好了些呢,是又快又好,进步明显。师父没阻止他们无理,你可怨师父?”
宴山忙道:“感谢师父还来不及,怎么会怨?徒儿知道师父是想让徒儿沉下心去,以后再学东西才更有益处。”
杨东楼揽住他,叹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师父如今已经四十多岁了,还能照看你多少年呢?我要看着?你多学些东西,以后就是没有师父,也有个立身的本事。”
宴山伏在他膝前,眼里已是含了热泪。父亲逝后他再一次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温暖,只觉得幸运以极。
光阴迅疾。不觉已到了年关。这几日内东门司愈发忙碌了些。杨东楼出手帮山子挡了些抄写的活计,指派他往各宫跑腿送送单子。宴山知道这是师父让自己多学一些和各色人等应对的能耐,便格外用心。
这一日他跑太后宫里时,因跑的快了些,北风把写满了库存的单子吹跑了一张。因为有重要的数据,他忙不跌的追赶。
追到半途的时候,便见那张单子随风飞到了一位迎面而来的姑娘身上。看衣着打扮和后面跟着的侍女,他便知道那姑娘并不是宫里的人,似是宫外的勋贵大臣的亲眷进宫拜见太后的。
见那姑娘不过十二三岁的年纪,且已将单子拿在手里,他忙赶着过去告了罪:“小的过错,惊扰了小娘子。还望恕罪。”
姑娘性子倒是温和,只道:“无妨,只是看这上面的蝇头小楷极好,倒让我不舍得还你了。”
宴山忙道:“小娘子过誉了。”
那姑娘听他此说很是吃惊,打量他穿着不过是个小宫人,只道:“看你样子不过十岁上下,怎么写的这么好了?”
这年宴山不过刚过七岁余,许是没了爹娘的孩子更早熟些,听她又夸赞,便有些不自在:“不过是小的胡乱誊抄的。”
姑娘又细看了看才还了他,又问:“你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当差?”
“小的叫宴山,在内东门司当差。”
“宴山,这个名字很好,和你的字很配。有个辞令叫宴山亭,我叫南歌,也是辞令南歌子的南歌。”
这姑娘的身份似乎不该和他说这么多,宴山不知道怎么回才得体,只道:“小的记住了。”
他实在不知这样回有没有问题,也不知该不该记住,为什么要记住。
好在这姑娘并不以为意,似乎只是耽搁的时间有些久了,才匆匆的去了,临走却又道:“宴山,我也记住你了。”
宴山这次终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句子,只是低着头送她。
直到她走的远了,踟蹰了一时,还是选择又折返了回去。
他随意找了个由头和方才的宫人再次核对数量,然后不经意的提了一句:“这几日勋贵的亲眷进宫拜见,赏赐的东西多了,库存还是要不停的改。”
那宫人便道:“谁说不是呢!这不,刚刚宋相公家的二姑娘来了,”说着他四处看看,又压低了声音:“听说太后属意她,再过一两年满了十五就要进宫呢!还听说连名位都选好了,直接越级封婕妤。”
宴山心里顿时五味陈杂,一时忧一时喜。忧的是自己莫名其妙的过来打听这些,喜的是,她若进宫,便还有机会再见到她。
虽然与她隔了几乎是天与地的距离,见又能怎么样呢?
他自嘲的笑了笑,抱紧了怀中的纸张,默默的往内东门司赶去了。
内东门司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衙门,许多宦官们梦寐以求的地方,该司掌管着宫内人和物的出入,各房各库调动宝货要在这里登记数量和价值,所有贡品和买进的物品也都要在该司登记留底,皇亲国戚的福利由该司负责颁发,还负责宫内修造和举办宴会等事情。新皇登基后,内东门司又增加了一项协助户部掌管救济钱粮之事。
该司有勾当官四人,当日那位姓杨的宦官便是其中之一。大名叫做杨东楼,字有怀。
宴山一调进去看到他,便知道是受了他的恩惠。待寻了一个四下无人的当口,忙跪下叩头致谢。
杨东楼看他果然机灵,知道没看错人,忙拉了起来笑道:“那天你拿披风的时候,我便看见你包袱里还带着书。想是上过学的。”
宴山回道:“小的没有上过学堂,只跟着家父念了几年书。家父去年刚中了举,今年染了时疫才殁了。”
杨东楼叹道:“可惜了。我和你一样也是自小失了父母。来宫里才学了些书。”
宴山喜道:“宫里还可以学书吗?”
杨东楼道:“可以学,只是浅显了些,多少能认能写就是了。还有一个门路就是有机会在翰林院或者龙图阁等处当差,便能多学一些精进。我曾有幸在翰林院跟着韩相公几年,受教不少。你有底子,便不用再去公学,我亲自教你。待两年你学好了,再找个机会让你去翰林院当值。不过只有一点,这宫里到处都是诱惑,想学东西必须耐得住。“
宴山忙又跪下连连磕头:“我一定耐得住,请师父放心!”
他既认了师父,杨东楼忙口里叫着好孩子揽过来,又出了几个问题考他。
宴山的父亲在世时便是个才子,读书又用功,儿子自然是出色的,刚答了两个便让杨东楼颇为惊喜,又问道:“底子不错。可有学画?”
宴山摇头不曾,杨东楼便道:“那书画一并教你。不过要到夜里才能学。白日里要用心做事才行。”
宴山不知宫里的宦官还有这等本事,喜不自禁的连连应了。
因是两岁上就跟着父亲习帖,是以宴山年纪虽小,却已经有了一手好字。白日里在内东门司里当差,那些记录滕抄的活儿便都一股脑儿压在了他的身上。甚至往常本来能写字的宫人,也借口写的不好,把活儿都派给他。
但是宴山从不推脱叫苦。只要接了下来的,便都工工整整认真的写好。
虽说内东门司里在冬季里有炭火供应,条件好一些,但也都是有份例的,每天早晚都不能保证取暖。而宴山的活儿多,常常起早贪黑的赶工,手脚整日都冻的青紫。
杨东楼本是可以帮他赶走些多余的活计,但是他有心磨宴山的性子,便假做不知,只是每夜都在住处等着他回来,帮他备好暖手炉,教他念书学画。旁人只以为宴山无人撑腰,更是有恃无恐。
如此坚持了一个多月,眼看着要过年了,需要誊抄的东西越来越多,杨东楼才问他:“山子,还坚持的住吗?”
宴山抱着手炉笑着回道:“师父,抄了这些天徒儿不但弄熟了账目,本册,连字都练得好了些呢。我能坚持的住。”
杨东楼赞道:“岂止是好了些呢,是又快又好,进步明显。师父没阻止他们无理,你可怨师父?”
宴山忙道:“感谢师父还来不及,怎么会怨?徒儿知道师父是想让徒儿沉下心去,以后再学东西才更有益处。”
杨东楼揽住他,叹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师父如今已经四十多岁了,还能照看你多少年呢?我要看着?你多学些东西,以后就是没有师父,也有个立身的本事。”
宴山伏在他膝前,眼里已是含了热泪。父亲逝后他再一次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温暖,只觉得幸运以极。
光阴迅疾。不觉已到了年关。这几日内东门司愈发忙碌了些。杨东楼出手帮山子挡了些抄写的活计,指派他往各宫跑腿送送单子。宴山知道这是师父让自己多学一些和各色人等应对的能耐,便格外用心。
这一日他跑太后宫里时,因跑的快了些,北风把写满了库存的单子吹跑了一张。因为有重要的数据,他忙不跌的追赶。
追到半途的时候,便见那张单子随风飞到了一位迎面而来的姑娘身上。看衣着打扮和后面跟着的侍女,他便知道那姑娘并不是宫里的人,似是宫外的勋贵大臣的亲眷进宫拜见太后的。
见那姑娘不过十二三岁的年纪,且已将单子拿在手里,他忙赶着过去告了罪:“小的过错,惊扰了小娘子。还望恕罪。”
姑娘性子倒是温和,只道:“无妨,只是看这上面的蝇头小楷极好,倒让我不舍得还你了。”
宴山忙道:“小娘子过誉了。”
那姑娘听他此说很是吃惊,打量他穿着不过是个小宫人,只道:“看你样子不过十岁上下,怎么写的这么好了?”
这年宴山不过刚过七岁余,许是没了爹娘的孩子更早熟些,听她又夸赞,便有些不自在:“不过是小的胡乱誊抄的。”
姑娘又细看了看才还了他,又问:“你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当差?”
“小的叫宴山,在内东门司当差。”
“宴山,这个名字很好,和你的字很配。有个辞令叫宴山亭,我叫南歌,也是辞令南歌子的南歌。”
这姑娘的身份似乎不该和他说这么多,宴山不知道怎么回才得体,只道:“小的记住了。”
他实在不知这样回有没有问题,也不知该不该记住,为什么要记住。
好在这姑娘并不以为意,似乎只是耽搁的时间有些久了,才匆匆的去了,临走却又道:“宴山,我也记住你了。”
宴山这次终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句子,只是低着头送她。
直到她走的远了,踟蹰了一时,还是选择又折返了回去。
他随意找了个由头和方才的宫人再次核对数量,然后不经意的提了一句:“这几日勋贵的亲眷进宫拜见,赏赐的东西多了,库存还是要不停的改。”
那宫人便道:“谁说不是呢!这不,刚刚宋相公家的二姑娘来了,”说着他四处看看,又压低了声音:“听说太后属意她,再过一两年满了十五就要进宫呢!还听说连名位都选好了,直接越级封婕妤。”
宴山心里顿时五味陈杂,一时忧一时喜。忧的是自己莫名其妙的过来打听这些,喜的是,她若进宫,便还有机会再见到她。
虽然与她隔了几乎是天与地的距离,见又能怎么样呢?
他自嘲的笑了笑,抱紧了怀中的纸张,默默的往内东门司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