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1143年,绍兴十四年,伏月。
两个穿着深色常服、束发戴簪的男子从湖里救出落水的宋家独子,宋之璟。他面色青紫,四肢发凉。他们将他屈腿后,背靠背地倒背在肩上行走。只是,这救人之法只能救溺水,对于宋之璟的命而言,似乎已经不奏效了。他吐出水的同时还吐出了不少鲜血,不知何时受了内伤,伤及内脏。
“老爷!是少爷!”手无缚鸡之力的瘦弱厮役仁叔向宋之才禀报后,立马搀扶老爷起身。主仆四十余年,彼时他们还在岸上闲聊,看着头次愿意出门游玩的独女宋有礼,很是欣慰。可还没享多久的天伦之乐,这宋家兄妹的游船突然意外起火,主仆两人在岸边眼睁睁地看着,却无以施救。船只不大,火势蔓延迅速,宋之璟不得已搂着妹妹跳水求生。
施救的两人扛着宋之璟到宋有礼的身边躺下。今日他们奉命有要事要办,但路过西湖边时见水中船只起火,便去搭救。或许是见过太多生死,浅听气息声就可知是否还有救,他们观测过后,朝着知天命年岁的宋之才摇了摇头。
她的肢体局部抽搐着,或是因为水冷,亦或是喝入大量的淡水,导致身体的电解质紊乱,造成肌肉的痉挛。躺在地上的她思绪混乱,浮生若梦,泪水不自觉地从眼角流出,命悬一线的恐惧感还未消散。她随着耳边的动静将头缓缓转向左侧,朝身旁奄奄一息的男子看去。刹那间她的呼吸声变得急促,用尽刚缓过来的那点力气,拼命直起了身子。她跪爬到宋之璟的身边,端详一番后轻轻地拍他的脸庞。这可是和曲莫寻一模一样的脸,还存有最后一点微弱的气息,真真实实的在她眼前。她哭腔着哀求,“哥……是颂颂……你醒醒,你到底怎么了?你不要再离开我了好不好?我求求你,求求你了……”她双手紧紧攥着宋之璟的右手,深怕一松手,她又失去他一次。
周遭的呼声唤醒了他的意识,宋之璟半睁开眼,望向妹妹,那一望像是一眼万年。他知道自己已无力回天,最后用尽余力在她耳边吐出几个字:“对不起……宋宋……”
曲莫颂失声痛哭,揪着哥哥的衣服声嘶力竭。曲莫寻的去世在她心里落下的伤此刻才迸发汹涌。
她失去了他两次。
从湖里救起她的那个身影以疾风之速敲击了她脊椎的顶部,颈部动脉受到的轻微撞击让她短暂晕厥。他见宋家仅有两个弱不禁风的老人家,不得已一把抱起宋有礼后解释:“宋员外,还请节哀。令嫒刚脱险,不宜哀伤过度,还是先养好身体为重。我将她送至你们的马车里。”
“多谢副都指挥使。”宋之才弯腰作揖,痛心之余又对宋有礼的异常极为诧异与不安。
副都指挥使的手下将宋之璟也扛到了马车里。殿前司的两人策马奔走,老仆人也驱车向府邸前去。他们朝相背的方向各自而去,沙石扬起。
南宋1143年,绍兴十四年,桂月。
被称为东方文艺复兴的南宋宛若破茧而出的蝴蝶,在战火纷飞中乱舞。它的精致与脆弱在半壁残垣中彰显,但不足以妨碍世人痴醉于其极致的嫣然。
“奶娘,这衣服怎么穿?”在奶娘和丫鬟的帮衬下,照子里的宋有礼很是标致。美衣华饰是南宋女子的标配,化起妆来也比现代人要更为精致复杂。
虽说古时有严格的服饰制度,种类、色彩、材质等都有明确的等级划分。但追求时尚的南宋人以殷切的爱美之心冲破了贵贱等级的阶级划分。无论士族庶人,衣着皆崇尚绮罗靡丽、时样奇巧。南宋儿郎们身上佩戴的金银饰物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密集程度,流行插花簪、戴玉佩。
南宋的都城临安城富庶繁华,宋人不仅注重衣冠打扮,还讲究生活品味。文人雅士饮酒品茶,焚香插花,琴棋书画,自在悠闲。
奶娘带着宋有礼到茶馆里品茶、吃小食。宋人爱吃,追求饮食的精致、时令,无论是街头小吃还是豪华宴请,都是种类丰富、变化多样。
不太走动的宋有礼身子骨太弱,鬼门关回来后在床上休养了两个月才全然康复。身体康复后,她日日被父亲或是仁叔奶娘夫妇带出门散心。宋有礼的父亲宋之才是礼部员外郎,这两个月里,在忙于公事和丧葬礼之外,无时不刻地守在她身旁。
宋之才(1090-1166),字廷佐,号云海居士,平阳人。宋之才是北宋政和八年(1118)进士,授贵池主簿,后改任京兆府教职。因尚书右丞许景衡极力推荐,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历校书郎、员外郎、国子司业。绍兴七年(1137)秋,大旱,高宗准许大臣上封事。宋之才上了一道奏折,建议去六弊,修四事,得到高宗的赞许。他这些积极可行的举措与建议,使其在朝中威望不断地提高。
宋之才感慨,上天虽带走了他器重的独子,但还了他个与常人无异的闺秀。两个月前,曲莫颂看到照子里自己未曾改变的容貌,不得不相信宋有礼是自己的前世,或许命运让她来到南宋是有原因的。
听周围人对宋有礼的描述,不难推测出,南宋的她患有自闭症。只是古人对自闭症并不了解,认为其是自幼怪病缠身,所以府里人在外都从不提及有这么一位千金。但是宋有礼是个天才,她有着极强的语言天赋和记忆力。她不会与人交流,但可以一字不落地背诵出书里的内容,甚至在兄长的教授下能够识记金文。曲莫颂惊觉自己能看懂金文时,询问了家仆才得知此怪事,这是宋府的三件怪事之一。
第二件怪事是三年前宋有礼也曾开口说过话,只不过仅仅维持了两三个时辰,彼时只有其兄长伴其左右。此后,宋之璟给宋有礼取了字,字莫颂。最后一件怪事则是全府上下的人都从来不提夫人的事,似乎是个禁忌。
直觉告诉她,在南宋发生的事与现世发生的案件之间一定有什么关联……她告诫自己,如今身在南宋,她便是自己的前世宋有礼,要以宋有礼的身份和视角去寻找突破口。
南宋思想流派纷呈,维持了近百年学派间互争雄长和欣欣向荣的景象。相对轻松的政治环境和舆论氛围,造就了文化上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百家争鸣”的盛况。其尊奉“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训,“以儒立国”,优礼文士。
中国丧葬礼的传承从没有中断过,直贯古今。街市茶馆里的士大夫见前些日宋府公子的葬礼已毕,谈论起其两个月前的丧礼。
“大宋礼法中,礼下庶人。听闻宋府行的是佛教丧仪,斋会之上,受施舍的僧众为亡者诵经祈福,望其死后不堕轮回之苦。佛教重视的是礼仪的象征性,而普通百姓重视的是礼仪的实用性,故庶人丧仪通常与佛教丧仪不同。”
“百姓的生死观,归根结底是以趋乐避苦为最终目的,无论生死均期盼福禄双全,在有限的日常中实现的是有限的满足。佛教则是在有限的生活中追求无限的超越,而儒家是为有限的生命赋予无限的意义。”
“宋儒立足于传统儒家面向世俗,讲求经世致用,敢于直面生命的有限和民众欲求的无限。存生不论死,乐天知命。宋儒更加注重的是百姓将现实理想的实现当作自身目的而生活。而佛教推崇有来世,走向虚无主义,儒家士大夫欧阳修生前极力批判佛教教义,更是有甚者主张禁止佛教、道教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罢了罢了。南宋现推行的是尊佛崇道,南宋佛教则提倡儒、佛‘共为表里’,世俗化程度渐深,各派别之间不再有严格的界限。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三教合一。”
坐在茶馆另一面的几位士大夫在品茶之余侃侃而谈,甚至谈论起大宋的生死观。这让宋有礼又念起哥哥,轻声自语道:“死后不堕轮回之苦?真荒唐,佛教丧仪真有用的话,就不会这样了……”
“信则有,不信则无。”两个面容俊俏的客官走进茶馆,坐在她的后桌。与她背对背的男子接过了她的话。
她好奇这多管闲事的主是谁,起身移步走去。她将双手手掌撑在茶桌上,歪头瞧着这男子。男子长中偏圆的鹅蛋脸上有着男性的棱角轮廓,方正的额头,饱满紧实的面颊,肉感足的平下巴。鼻子和眉弓高挺,细长圆眼,眉眼间深邃。少年感的脸,但有种少年老成的气质。
她见男子主动搭话却又不抬眼正视她,不客气地问了句:“你何人?”
“小姐,不得无礼!”替小姐拿方子取药的老仆人仁叔提着几袋细绳扎好的药包,小跑进茶馆,想要阻止她的冲动鲁莽。
宋有礼连忙扶过仁叔,接下中药包放在茶桌上,叮嘱道:“仁叔,我都和你说了多少次了。你年纪不小了,别整天着急地跑来跑去,不要把自己摔着。”
仁叔顾不上小姐的关心,朝男子弯腰作揖,替小姐道起歉来:“见过副都指挥使。我家小姐自幼怪病缠身,近日刚康复。她不懂礼节,不会说话,希望大人莫要怪罪。”奶娘也立即夫唱妇随。
宋有礼见状后在奶娘耳边问道:“副都指挥使是什么东西?”
“是中央禁军。殿前司的副都指挥使是正四品官员。”奶娘轻声作答。
“我爹爹是几品官员?”
“从六品。”
宋有礼不想自己的言行影响到南宋父亲宋之才的仕途,便模仿起奶娘刚做的揖礼。从小肢体不协调的她摆弄了两次才摆弄顺畅,其笨拙感引得殿前司的两人止不住笑意。
她直立着,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她清了清嗓子,依葫芦画瓢道:“见过副都指挥使。奴家宋有才,不对不对,再来一遍。奴家宋有礼,这厢有礼了。望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
副都指挥使起身作揖后,自荐道:“在下孟去非,籍贯泉州,今年二十六。这位是赵一柯,籍贯东京,今年二十”,起身后,他的身高有近190公分,他终于开始正眼瞧宋有礼,故作有悔意之样,“那日湖里救起你时,也没想到堂堂大家闺秀竟是这脾性。”
宋有礼这才想起从水里救起她的那个高大身影确实和孟去非极为相像。出于礼节,她同仁叔和奶娘一起再次答谢了救命之恩,颔首致意。但孟去非的话总听着冷漠无情,又高傲自大,宋有礼不知这种自上而下的不平等感是否是天性使然还是正四品的官衔让他自视甚高。
相比之下,赵一柯更亲和,他年纪尚轻,眉眼间透露着和宋有礼相似的涉世未深,笑语道:“我觉得这小娘子还是挺有意思的。”北宋时期有数百个犹太人定居在东京,与汉人通婚,官家赐姓赵。赵一柯身上便有四分之一的犹太血统,长相略带异域感。
宋府派来丫鬟告知府邸有贵客登门造访,老爷着急让小姐几人归府见客。宋有礼见机赶紧拉着两位家仆向殿前司二人作揖道别,溜之大吉。她想到古时各派之间总少不了明争暗斗,眼下的殿前司也不知属于哪方势力,在摸清当朝局势前还是少接触为妙。
狂风扯到藤儿,叶儿亦动,南宋的各个势力之间相互牵连,似乎一切将要蓄势待发。
两个穿着深色常服、束发戴簪的男子从湖里救出落水的宋家独子,宋之璟。他面色青紫,四肢发凉。他们将他屈腿后,背靠背地倒背在肩上行走。只是,这救人之法只能救溺水,对于宋之璟的命而言,似乎已经不奏效了。他吐出水的同时还吐出了不少鲜血,不知何时受了内伤,伤及内脏。
“老爷!是少爷!”手无缚鸡之力的瘦弱厮役仁叔向宋之才禀报后,立马搀扶老爷起身。主仆四十余年,彼时他们还在岸上闲聊,看着头次愿意出门游玩的独女宋有礼,很是欣慰。可还没享多久的天伦之乐,这宋家兄妹的游船突然意外起火,主仆两人在岸边眼睁睁地看着,却无以施救。船只不大,火势蔓延迅速,宋之璟不得已搂着妹妹跳水求生。
施救的两人扛着宋之璟到宋有礼的身边躺下。今日他们奉命有要事要办,但路过西湖边时见水中船只起火,便去搭救。或许是见过太多生死,浅听气息声就可知是否还有救,他们观测过后,朝着知天命年岁的宋之才摇了摇头。
她的肢体局部抽搐着,或是因为水冷,亦或是喝入大量的淡水,导致身体的电解质紊乱,造成肌肉的痉挛。躺在地上的她思绪混乱,浮生若梦,泪水不自觉地从眼角流出,命悬一线的恐惧感还未消散。她随着耳边的动静将头缓缓转向左侧,朝身旁奄奄一息的男子看去。刹那间她的呼吸声变得急促,用尽刚缓过来的那点力气,拼命直起了身子。她跪爬到宋之璟的身边,端详一番后轻轻地拍他的脸庞。这可是和曲莫寻一模一样的脸,还存有最后一点微弱的气息,真真实实的在她眼前。她哭腔着哀求,“哥……是颂颂……你醒醒,你到底怎么了?你不要再离开我了好不好?我求求你,求求你了……”她双手紧紧攥着宋之璟的右手,深怕一松手,她又失去他一次。
周遭的呼声唤醒了他的意识,宋之璟半睁开眼,望向妹妹,那一望像是一眼万年。他知道自己已无力回天,最后用尽余力在她耳边吐出几个字:“对不起……宋宋……”
曲莫颂失声痛哭,揪着哥哥的衣服声嘶力竭。曲莫寻的去世在她心里落下的伤此刻才迸发汹涌。
她失去了他两次。
从湖里救起她的那个身影以疾风之速敲击了她脊椎的顶部,颈部动脉受到的轻微撞击让她短暂晕厥。他见宋家仅有两个弱不禁风的老人家,不得已一把抱起宋有礼后解释:“宋员外,还请节哀。令嫒刚脱险,不宜哀伤过度,还是先养好身体为重。我将她送至你们的马车里。”
“多谢副都指挥使。”宋之才弯腰作揖,痛心之余又对宋有礼的异常极为诧异与不安。
副都指挥使的手下将宋之璟也扛到了马车里。殿前司的两人策马奔走,老仆人也驱车向府邸前去。他们朝相背的方向各自而去,沙石扬起。
南宋1143年,绍兴十四年,桂月。
被称为东方文艺复兴的南宋宛若破茧而出的蝴蝶,在战火纷飞中乱舞。它的精致与脆弱在半壁残垣中彰显,但不足以妨碍世人痴醉于其极致的嫣然。
“奶娘,这衣服怎么穿?”在奶娘和丫鬟的帮衬下,照子里的宋有礼很是标致。美衣华饰是南宋女子的标配,化起妆来也比现代人要更为精致复杂。
虽说古时有严格的服饰制度,种类、色彩、材质等都有明确的等级划分。但追求时尚的南宋人以殷切的爱美之心冲破了贵贱等级的阶级划分。无论士族庶人,衣着皆崇尚绮罗靡丽、时样奇巧。南宋儿郎们身上佩戴的金银饰物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密集程度,流行插花簪、戴玉佩。
南宋的都城临安城富庶繁华,宋人不仅注重衣冠打扮,还讲究生活品味。文人雅士饮酒品茶,焚香插花,琴棋书画,自在悠闲。
奶娘带着宋有礼到茶馆里品茶、吃小食。宋人爱吃,追求饮食的精致、时令,无论是街头小吃还是豪华宴请,都是种类丰富、变化多样。
不太走动的宋有礼身子骨太弱,鬼门关回来后在床上休养了两个月才全然康复。身体康复后,她日日被父亲或是仁叔奶娘夫妇带出门散心。宋有礼的父亲宋之才是礼部员外郎,这两个月里,在忙于公事和丧葬礼之外,无时不刻地守在她身旁。
宋之才(1090-1166),字廷佐,号云海居士,平阳人。宋之才是北宋政和八年(1118)进士,授贵池主簿,后改任京兆府教职。因尚书右丞许景衡极力推荐,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历校书郎、员外郎、国子司业。绍兴七年(1137)秋,大旱,高宗准许大臣上封事。宋之才上了一道奏折,建议去六弊,修四事,得到高宗的赞许。他这些积极可行的举措与建议,使其在朝中威望不断地提高。
宋之才感慨,上天虽带走了他器重的独子,但还了他个与常人无异的闺秀。两个月前,曲莫颂看到照子里自己未曾改变的容貌,不得不相信宋有礼是自己的前世,或许命运让她来到南宋是有原因的。
听周围人对宋有礼的描述,不难推测出,南宋的她患有自闭症。只是古人对自闭症并不了解,认为其是自幼怪病缠身,所以府里人在外都从不提及有这么一位千金。但是宋有礼是个天才,她有着极强的语言天赋和记忆力。她不会与人交流,但可以一字不落地背诵出书里的内容,甚至在兄长的教授下能够识记金文。曲莫颂惊觉自己能看懂金文时,询问了家仆才得知此怪事,这是宋府的三件怪事之一。
第二件怪事是三年前宋有礼也曾开口说过话,只不过仅仅维持了两三个时辰,彼时只有其兄长伴其左右。此后,宋之璟给宋有礼取了字,字莫颂。最后一件怪事则是全府上下的人都从来不提夫人的事,似乎是个禁忌。
直觉告诉她,在南宋发生的事与现世发生的案件之间一定有什么关联……她告诫自己,如今身在南宋,她便是自己的前世宋有礼,要以宋有礼的身份和视角去寻找突破口。
南宋思想流派纷呈,维持了近百年学派间互争雄长和欣欣向荣的景象。相对轻松的政治环境和舆论氛围,造就了文化上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百家争鸣”的盛况。其尊奉“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训,“以儒立国”,优礼文士。
中国丧葬礼的传承从没有中断过,直贯古今。街市茶馆里的士大夫见前些日宋府公子的葬礼已毕,谈论起其两个月前的丧礼。
“大宋礼法中,礼下庶人。听闻宋府行的是佛教丧仪,斋会之上,受施舍的僧众为亡者诵经祈福,望其死后不堕轮回之苦。佛教重视的是礼仪的象征性,而普通百姓重视的是礼仪的实用性,故庶人丧仪通常与佛教丧仪不同。”
“百姓的生死观,归根结底是以趋乐避苦为最终目的,无论生死均期盼福禄双全,在有限的日常中实现的是有限的满足。佛教则是在有限的生活中追求无限的超越,而儒家是为有限的生命赋予无限的意义。”
“宋儒立足于传统儒家面向世俗,讲求经世致用,敢于直面生命的有限和民众欲求的无限。存生不论死,乐天知命。宋儒更加注重的是百姓将现实理想的实现当作自身目的而生活。而佛教推崇有来世,走向虚无主义,儒家士大夫欧阳修生前极力批判佛教教义,更是有甚者主张禁止佛教、道教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罢了罢了。南宋现推行的是尊佛崇道,南宋佛教则提倡儒、佛‘共为表里’,世俗化程度渐深,各派别之间不再有严格的界限。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三教合一。”
坐在茶馆另一面的几位士大夫在品茶之余侃侃而谈,甚至谈论起大宋的生死观。这让宋有礼又念起哥哥,轻声自语道:“死后不堕轮回之苦?真荒唐,佛教丧仪真有用的话,就不会这样了……”
“信则有,不信则无。”两个面容俊俏的客官走进茶馆,坐在她的后桌。与她背对背的男子接过了她的话。
她好奇这多管闲事的主是谁,起身移步走去。她将双手手掌撑在茶桌上,歪头瞧着这男子。男子长中偏圆的鹅蛋脸上有着男性的棱角轮廓,方正的额头,饱满紧实的面颊,肉感足的平下巴。鼻子和眉弓高挺,细长圆眼,眉眼间深邃。少年感的脸,但有种少年老成的气质。
她见男子主动搭话却又不抬眼正视她,不客气地问了句:“你何人?”
“小姐,不得无礼!”替小姐拿方子取药的老仆人仁叔提着几袋细绳扎好的药包,小跑进茶馆,想要阻止她的冲动鲁莽。
宋有礼连忙扶过仁叔,接下中药包放在茶桌上,叮嘱道:“仁叔,我都和你说了多少次了。你年纪不小了,别整天着急地跑来跑去,不要把自己摔着。”
仁叔顾不上小姐的关心,朝男子弯腰作揖,替小姐道起歉来:“见过副都指挥使。我家小姐自幼怪病缠身,近日刚康复。她不懂礼节,不会说话,希望大人莫要怪罪。”奶娘也立即夫唱妇随。
宋有礼见状后在奶娘耳边问道:“副都指挥使是什么东西?”
“是中央禁军。殿前司的副都指挥使是正四品官员。”奶娘轻声作答。
“我爹爹是几品官员?”
“从六品。”
宋有礼不想自己的言行影响到南宋父亲宋之才的仕途,便模仿起奶娘刚做的揖礼。从小肢体不协调的她摆弄了两次才摆弄顺畅,其笨拙感引得殿前司的两人止不住笑意。
她直立着,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她清了清嗓子,依葫芦画瓢道:“见过副都指挥使。奴家宋有才,不对不对,再来一遍。奴家宋有礼,这厢有礼了。望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
副都指挥使起身作揖后,自荐道:“在下孟去非,籍贯泉州,今年二十六。这位是赵一柯,籍贯东京,今年二十”,起身后,他的身高有近190公分,他终于开始正眼瞧宋有礼,故作有悔意之样,“那日湖里救起你时,也没想到堂堂大家闺秀竟是这脾性。”
宋有礼这才想起从水里救起她的那个高大身影确实和孟去非极为相像。出于礼节,她同仁叔和奶娘一起再次答谢了救命之恩,颔首致意。但孟去非的话总听着冷漠无情,又高傲自大,宋有礼不知这种自上而下的不平等感是否是天性使然还是正四品的官衔让他自视甚高。
相比之下,赵一柯更亲和,他年纪尚轻,眉眼间透露着和宋有礼相似的涉世未深,笑语道:“我觉得这小娘子还是挺有意思的。”北宋时期有数百个犹太人定居在东京,与汉人通婚,官家赐姓赵。赵一柯身上便有四分之一的犹太血统,长相略带异域感。
宋府派来丫鬟告知府邸有贵客登门造访,老爷着急让小姐几人归府见客。宋有礼见机赶紧拉着两位家仆向殿前司二人作揖道别,溜之大吉。她想到古时各派之间总少不了明争暗斗,眼下的殿前司也不知属于哪方势力,在摸清当朝局势前还是少接触为妙。
狂风扯到藤儿,叶儿亦动,南宋的各个势力之间相互牵连,似乎一切将要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