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我请神来,谁敢不来?
游离跑起来像是羚羊,蹦跶得很高,黄土荒漠中许多杂草丛,它都轻松跳过,每一步落地,都激起几点黄沙。
然而身后追兵却也紧追不舍。
偶尔还有箭矢射来,钉在地上。
不知是病急乱投医,还是察觉到了道人的本性,亦或是认出了天上那只燕子,游离带着追兵迅速跑到了道人面前,随即它直接往道人和枣红马的身后一躲,便停下不跑了。
三花猫回身疑惑的盯着它。
游离则是站在道人身后,只伸长脖子,从道人身后探出头来,默默盯着前方。
“吁……”
身后追兵迅速勒住马,坐在马上看向道人与身后的精怪,或皱眉或警惕,又都看向最前方的黄袍僧侣。
领头的僧侣翻身下马。
其余人也连忙翻身下马,立马调整站位,拿着武器,将宋游等人围了起来,只是目光或许会瞄向宋游,武器却都不对准他,而是对准躲藏在他身后的那只精怪。
“阿弥陀佛……”
领头的胖僧人一边看着宋游一行,一边对他行礼:“贫僧法号玄华,是陇州叶郡沙南县悬壁寺的住持方丈,有礼了。”
“在下姓宋名游,游方道人,有礼了。”
宋游也与之回礼。
这名僧人看起来三四十岁的年纪,大耳吊垂,西北苦寒,烈日黄沙又北风,他的面容却白如玉石,五官虽称不上多么好看,却一看就给人一种十分舒服的感觉,属于和三花娘娘、燕子化成人形的时候一样,一眼便能看出不凡的。
悬壁寺的住持说明他是一院之首,方丈则说明他在当地的佛门寺庙中也有极高的威望。
宋游稍作停顿,回身看了一眼马儿头上的燕子,也看了一眼精怪,这才对他们问道:“诸位为何在此追逐一只精怪呢?”
此话一出,众人从他神情语气中便也知道了,这位道人是不一般的。
“宋道长是外地人?”
“逸州人,游历而来。”
“宋道长有所不知,今年来陇州、沙州和西域都遭了大旱,正是这只精怪所为。”玄华法师说道,“应陇州知州的邀请,我们已经找了它许久,终于在近日找到它的踪影,请道长让一让,让我们将它捉回去。”
话音一落,身后的精怪立马便发出低声的嘤鸣,其声空灵,仿佛身处幽谷之中,自带回响。
几名武人或是一惊,或是更加警惕。
近在它身边的道人却仿佛没有听到,只是请问道:“大师如何知晓旱灾是它所为呢?”
“史书记载,西北几次大旱,每次都有它的踪影。”玄华法师也谦恭说道,“有一本书上曾说,是它带来旱灾。”
“那书上可有记载它叫什么?”
“它叫旱鹿。”
“此言差矣。”
宋游却是一脸平静,摇头说道:“此兽名为游离,只是天地间孕育的精灵,虽然确实常与天灾一同出没,但其实本身孱弱,并没有旱地千里的本领,也不带来天灾。倒是有明见的话,可以利用它来知晓天灾,趋避祸难,可若以为天灾是它带来的,觉得杀死它就能灭除天灾,将对抗天灾的希望寄托在这上面,就大错特错了。”
“这……”
玄华法师想要反驳,不过见他说得十分诚恳,令人信服,自己也确实没有实在证据,便卡在了嘴上。
倒是身后有一名年轻僧侣低声说道:
“这人莫不是被蛊惑了?”
玄华法师闻言,只是微微偏头,朝他摆了摆手,便又很诚恳的问:“这些道长又是从哪听来的呢?”
“在下祖师曾验证过。”
“……”
玄华法师稍作思索,合十问道:“道长想要说服我们放走旱鹿吗?”
“这并不是一件易事。实不相瞒,在下一路走来,见西北大旱,民众受难,也于心不忍,近几日一直在想,应对之法。”
宋游的语气温和有礼,十分诚恳。
说着又回头看了眼这只精怪。
精怪长得和羊差不多大小,身姿异常苗条纤细,给人一种飘逸灵动的感觉,眼睛十分清澈,正一眨不眨的盯着他。
“不过游离实在不是旱灾的罪魁祸首,更何况在下一路走来,饥渴难耐,多亏了它带路,才找到水源,可见其心地善良。若是大师真的把它捉了回去,将它杀死,便是残害了一条纯净性命。若大师之后发现杀了它旱灾还是没停,反倒越发严重,也许一身修行也就毁在今后日日夜夜的疑虑不安当中了。”
“……”
这一番话实在诚恳。
玄华法师一听,便沉默了许久。
沉默过后,他却是先向宋游施礼,这才问道:“道长又有何治理旱灾的办法呢?”
“在下几日以来一直好奇,此地没有管风调雨顺的神灵吗?”
“原本倒是有位雨神……”
“怎么说?”
“只是近些年来,陇州沙州一直风调雨顺,甚至有些地方水草十分丰美,如此一来,供奉雨神的人就少了许多。”玄华法师说到这里不禁停顿了一下,这才说道,“而且雨神是道教的神灵,近些年来,陇州还好,沙州许多人都转而开始信奉我佛,此时再临时给雨神上香祈祷,雨神哪里那么容易理会我们。”
“这倒也是……”
虽说神灵本就由人而来,本就该服务于人,然而神灵毕竟也是有自己的思想,有思想就有性格,有脾气,有立场,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失德的神灵了。
以前水草丰美时,不把人家供着,甚至慢慢转投了佛教,如今天地有难了,又要请人家出来干活了,哪那么容易?
旱灾一过,又把人家丢掉?
哪有这种事情。
若非真是有大德行的神灵,换了寻常任何一个神,怕也得旁观许久,等民众受够了苦,等民众重新意识到了他的重要性,再不济也要趁此灾难之际吸足了香火,才会考虑出来办事。
宋游想了想才说:“若能有一香案神台,在下愿意说服于他。”
“这恐怕没那么容易。”
“在下善于说服于人。”
“……”
玄华法师觉得这倒不假。
有佛法修行的人,大多有一双玲珑剔透的眼睛,就他此时所见所感,这名道人虽不是能言善辩之辈,说话却也条理清晰,加之语气真诚态度有礼,真心交流之下,自然便容易让人接受。
“只是听说知州大人也曾找过道人设摆香案神台,想请雨神相助,但都没有一人请得来。”
“在下也善于请神灵。”
“道长如此自信?”
“在下在天宫神灵中也算薄有名气,因而想要试试。”
“原来如此……”
玄华法师目光时而看他,时而又看向他身后的游离,不禁陷入沉思。
就在这时,身边又传出一道声音:
“燕仙良种可传到了这里来?”
是一道青涩而干净的少年声音,显然并不来自于这名道人。
众人循着声音看去,见声音的来源竟是站在马儿头顶的那只燕子,不由大惊。
就连玄华法师身后的两名年轻僧人也惊讶了,警惕的盯着燕子。
唯有玄华法师保持着镇定,恭敬答道:
“燕仙良种已传到了陇州来。”
“我乃安清燕仙传人。”燕子嘴巴一张一合,从中传出人声,只是声音较小,细听有些颤抖,“只要我家先生上香邀请,天宫敢不来的神灵不足双手之数,敢不应的神灵,绝不超过三位。”
众人一听,皆被唬住了。
玄华法师也愣了下,随即细细打量这只燕子,相信了他的话。
有神灵背书,而且是最近大晏名声极好,又对百姓有切实的贡献的安清燕仙,玄华法师便也不再生疑,闭上了嘴。
道人则缓缓转身,指了一个方向,对身后的小精怪笑道:
“这算还你指水之恩了。”
“嘤……”
“今后学聪明一点,明知人们怀疑你带来旱灾,就跑得离人远些,莫要再被人抓到了。”宋游语气依旧温和,“去吧。”
精怪四腿一蹬,顿时跳向远方。
几个武人拿着弓箭,本已将它围了起来,方才被这道人的话所唬住,此时硬是没有放箭,只全都瞄向中间那名白玉僧人,见僧人只是双手合十低垂着头,便也慢慢将弓箭放了下来。
便见精怪蹦跶着向远方跑去,它的身姿优雅而轻灵,每一下都跳得很高,辽阔的天地间,真像是一只无忧无虑的精灵。
精怪很快就成了一个小点,连四只蹄子激起的尘烟也看不清了。
“请……”
玄华法师对宋游说道。
“好。”
宋游拄杖跟随他们而去,一边走,一边笑着看向燕子:
“你胆子变大了。”
“我、我只是想着它帮我们带路找到了水,我们却还未有回报……”
“这样就很好。”
宋游点了点头,又看向旁边的玄华法师,眼睛一眯,抿了抿嘴,问了一句:“法师也早有想过旱灾可能与它无关吧?”
“出家人慈悲为怀,不应多造杀孽,事关贫僧修行,自然要多多考虑。”玄华法师双手合十,语气同样诚恳,“只是知州找到了贫僧,又事关陇州沙州受灾的千万生灵,贫僧的修行便也不算什么了。”
“原来如此。”
宋游倒也不做评价,只带马往前。
众多武人都在悄悄打量他。
……
穿过黄土荒漠,宋游来到了一座黄土山下,也来到了悬壁寺下。
只是抬头一看,他便睁大了眼睛。
这座黄土山是当地常见的土山,生得高大而雄浑,别看它既不苗条纤细也不高耸入云,就觉得它很好攀爬,可其实它的四面仍然接近垂直,只不过垂直的峭壁顶端并不是狭窄的山峰,而是更大的坡顶罢了。
悬壁寺并不建在山顶,而是建在这与地面完全垂直的崖壁上。
此时仰头看去,能在崖壁上看见许多红木柱、青瓦顶的建筑,窗户如栅,栏杆涂蓝,不过每栋建筑却也只有一面瓦顶飞檐、一扇雕花窗户、几根红木柱子和一条栏杆而已,都只有一面,表示它们并不是建在悬崖上的完整建筑,房间主体乃是在崖壁上开凿出来的洞窟。
这些悬崖上的建筑与洞窟组成了悬壁寺。
不过它们也并不集中,而是分散在整面崖壁上,高低远近皆不相同。
低的也离地有十几丈,高的几乎在崖壁最顶上。离得近的互相之间也有几丈远,离得远的,几乎在整面崖壁的两个对角。互相之间靠崖壁上挂着的木栈走廊和崖壁中的石窟洞穴连接。
宋游望去之时,只觉像是神话故事里的建筑,配上土黄色的山体与完整的天空,一种苍莽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请!”
玄华法师对他伸手道。
“……”
宋游稍一低头,便踏上了往上的木栈走廊。
是一阶阶楼梯,立在悬崖峭壁上,受着风吹雨打,不知多少年了,比长京小楼的木梯更为老旧,几乎已经褪色到发白,不过走在上面却很稳。
走着走着,木栈阶梯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山体中的石窟。
玄华法师走在最前面带路,领着他从木栈阶梯走进山体中的石窟通道,有些看起来像是天然的,有些则有着人工开凿的痕迹,大多都很窄,无论通道还是阶梯都在山体内部,只有外边少数几个洞口透进来阳光,照着土黄色的洞窟。
有时又有光从头顶上射下来,一束束的,空气本来干净,可当洞窟通道中灰尘扬起,这束光立马就有了反射,有了形状,散射出耀眼的光亮。
不时又走出洞窟通道,重新踏上架在外面的木栈走廊,这时便可以看得到,他们已经越走越高。
空气中开始飘来了线香的味道。
偶尔也隐约听得到一些诵经声了。
宋游边走边看,十分惊叹:“这座寺庙建了多少年了?”
“两百多年了。”
“为何会建在这崖壁上呢?”
“这在这边并不少见。听说长京也有开凿洞窟的文化习惯,不过这种文化习惯还是在西北最兴盛。”玄华法师一边迈步往前走一边说道,“西北的人很喜欢在山体上开凿洞窟,供养神明,我们只不过是把供养佛陀菩萨的洞窟用作了寺庙修行。”
“真是了不起。”
宋游忍不住惊叹的说。
此行走到这里,也算长了见识。
……
四千字求双倍月票!
游离跑起来像是羚羊,蹦跶得很高,黄土荒漠中许多杂草丛,它都轻松跳过,每一步落地,都激起几点黄沙。
然而身后追兵却也紧追不舍。
偶尔还有箭矢射来,钉在地上。
不知是病急乱投医,还是察觉到了道人的本性,亦或是认出了天上那只燕子,游离带着追兵迅速跑到了道人面前,随即它直接往道人和枣红马的身后一躲,便停下不跑了。
三花猫回身疑惑的盯着它。
游离则是站在道人身后,只伸长脖子,从道人身后探出头来,默默盯着前方。
“吁……”
身后追兵迅速勒住马,坐在马上看向道人与身后的精怪,或皱眉或警惕,又都看向最前方的黄袍僧侣。
领头的僧侣翻身下马。
其余人也连忙翻身下马,立马调整站位,拿着武器,将宋游等人围了起来,只是目光或许会瞄向宋游,武器却都不对准他,而是对准躲藏在他身后的那只精怪。
“阿弥陀佛……”
领头的胖僧人一边看着宋游一行,一边对他行礼:“贫僧法号玄华,是陇州叶郡沙南县悬壁寺的住持方丈,有礼了。”
“在下姓宋名游,游方道人,有礼了。”
宋游也与之回礼。
这名僧人看起来三四十岁的年纪,大耳吊垂,西北苦寒,烈日黄沙又北风,他的面容却白如玉石,五官虽称不上多么好看,却一看就给人一种十分舒服的感觉,属于和三花娘娘、燕子化成人形的时候一样,一眼便能看出不凡的。
悬壁寺的住持说明他是一院之首,方丈则说明他在当地的佛门寺庙中也有极高的威望。
宋游稍作停顿,回身看了一眼马儿头上的燕子,也看了一眼精怪,这才对他们问道:“诸位为何在此追逐一只精怪呢?”
此话一出,众人从他神情语气中便也知道了,这位道人是不一般的。
“宋道长是外地人?”
“逸州人,游历而来。”
“宋道长有所不知,今年来陇州、沙州和西域都遭了大旱,正是这只精怪所为。”玄华法师说道,“应陇州知州的邀请,我们已经找了它许久,终于在近日找到它的踪影,请道长让一让,让我们将它捉回去。”
话音一落,身后的精怪立马便发出低声的嘤鸣,其声空灵,仿佛身处幽谷之中,自带回响。
几名武人或是一惊,或是更加警惕。
近在它身边的道人却仿佛没有听到,只是请问道:“大师如何知晓旱灾是它所为呢?”
“史书记载,西北几次大旱,每次都有它的踪影。”玄华法师也谦恭说道,“有一本书上曾说,是它带来旱灾。”
“那书上可有记载它叫什么?”
“它叫旱鹿。”
“此言差矣。”
宋游却是一脸平静,摇头说道:“此兽名为游离,只是天地间孕育的精灵,虽然确实常与天灾一同出没,但其实本身孱弱,并没有旱地千里的本领,也不带来天灾。倒是有明见的话,可以利用它来知晓天灾,趋避祸难,可若以为天灾是它带来的,觉得杀死它就能灭除天灾,将对抗天灾的希望寄托在这上面,就大错特错了。”
“这……”
玄华法师想要反驳,不过见他说得十分诚恳,令人信服,自己也确实没有实在证据,便卡在了嘴上。
倒是身后有一名年轻僧侣低声说道:
“这人莫不是被蛊惑了?”
玄华法师闻言,只是微微偏头,朝他摆了摆手,便又很诚恳的问:“这些道长又是从哪听来的呢?”
“在下祖师曾验证过。”
“……”
玄华法师稍作思索,合十问道:“道长想要说服我们放走旱鹿吗?”
“这并不是一件易事。实不相瞒,在下一路走来,见西北大旱,民众受难,也于心不忍,近几日一直在想,应对之法。”
宋游的语气温和有礼,十分诚恳。
说着又回头看了眼这只精怪。
精怪长得和羊差不多大小,身姿异常苗条纤细,给人一种飘逸灵动的感觉,眼睛十分清澈,正一眨不眨的盯着他。
“不过游离实在不是旱灾的罪魁祸首,更何况在下一路走来,饥渴难耐,多亏了它带路,才找到水源,可见其心地善良。若是大师真的把它捉了回去,将它杀死,便是残害了一条纯净性命。若大师之后发现杀了它旱灾还是没停,反倒越发严重,也许一身修行也就毁在今后日日夜夜的疑虑不安当中了。”
“……”
这一番话实在诚恳。
玄华法师一听,便沉默了许久。
沉默过后,他却是先向宋游施礼,这才问道:“道长又有何治理旱灾的办法呢?”
“在下几日以来一直好奇,此地没有管风调雨顺的神灵吗?”
“原本倒是有位雨神……”
“怎么说?”
“只是近些年来,陇州沙州一直风调雨顺,甚至有些地方水草十分丰美,如此一来,供奉雨神的人就少了许多。”玄华法师说到这里不禁停顿了一下,这才说道,“而且雨神是道教的神灵,近些年来,陇州还好,沙州许多人都转而开始信奉我佛,此时再临时给雨神上香祈祷,雨神哪里那么容易理会我们。”
“这倒也是……”
虽说神灵本就由人而来,本就该服务于人,然而神灵毕竟也是有自己的思想,有思想就有性格,有脾气,有立场,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失德的神灵了。
以前水草丰美时,不把人家供着,甚至慢慢转投了佛教,如今天地有难了,又要请人家出来干活了,哪那么容易?
旱灾一过,又把人家丢掉?
哪有这种事情。
若非真是有大德行的神灵,换了寻常任何一个神,怕也得旁观许久,等民众受够了苦,等民众重新意识到了他的重要性,再不济也要趁此灾难之际吸足了香火,才会考虑出来办事。
宋游想了想才说:“若能有一香案神台,在下愿意说服于他。”
“这恐怕没那么容易。”
“在下善于说服于人。”
“……”
玄华法师觉得这倒不假。
有佛法修行的人,大多有一双玲珑剔透的眼睛,就他此时所见所感,这名道人虽不是能言善辩之辈,说话却也条理清晰,加之语气真诚态度有礼,真心交流之下,自然便容易让人接受。
“只是听说知州大人也曾找过道人设摆香案神台,想请雨神相助,但都没有一人请得来。”
“在下也善于请神灵。”
“道长如此自信?”
“在下在天宫神灵中也算薄有名气,因而想要试试。”
“原来如此……”
玄华法师目光时而看他,时而又看向他身后的游离,不禁陷入沉思。
就在这时,身边又传出一道声音:
“燕仙良种可传到了这里来?”
是一道青涩而干净的少年声音,显然并不来自于这名道人。
众人循着声音看去,见声音的来源竟是站在马儿头顶的那只燕子,不由大惊。
就连玄华法师身后的两名年轻僧人也惊讶了,警惕的盯着燕子。
唯有玄华法师保持着镇定,恭敬答道:
“燕仙良种已传到了陇州来。”
“我乃安清燕仙传人。”燕子嘴巴一张一合,从中传出人声,只是声音较小,细听有些颤抖,“只要我家先生上香邀请,天宫敢不来的神灵不足双手之数,敢不应的神灵,绝不超过三位。”
众人一听,皆被唬住了。
玄华法师也愣了下,随即细细打量这只燕子,相信了他的话。
有神灵背书,而且是最近大晏名声极好,又对百姓有切实的贡献的安清燕仙,玄华法师便也不再生疑,闭上了嘴。
道人则缓缓转身,指了一个方向,对身后的小精怪笑道:
“这算还你指水之恩了。”
“嘤……”
“今后学聪明一点,明知人们怀疑你带来旱灾,就跑得离人远些,莫要再被人抓到了。”宋游语气依旧温和,“去吧。”
精怪四腿一蹬,顿时跳向远方。
几个武人拿着弓箭,本已将它围了起来,方才被这道人的话所唬住,此时硬是没有放箭,只全都瞄向中间那名白玉僧人,见僧人只是双手合十低垂着头,便也慢慢将弓箭放了下来。
便见精怪蹦跶着向远方跑去,它的身姿优雅而轻灵,每一下都跳得很高,辽阔的天地间,真像是一只无忧无虑的精灵。
精怪很快就成了一个小点,连四只蹄子激起的尘烟也看不清了。
“请……”
玄华法师对宋游说道。
“好。”
宋游拄杖跟随他们而去,一边走,一边笑着看向燕子:
“你胆子变大了。”
“我、我只是想着它帮我们带路找到了水,我们却还未有回报……”
“这样就很好。”
宋游点了点头,又看向旁边的玄华法师,眼睛一眯,抿了抿嘴,问了一句:“法师也早有想过旱灾可能与它无关吧?”
“出家人慈悲为怀,不应多造杀孽,事关贫僧修行,自然要多多考虑。”玄华法师双手合十,语气同样诚恳,“只是知州找到了贫僧,又事关陇州沙州受灾的千万生灵,贫僧的修行便也不算什么了。”
“原来如此。”
宋游倒也不做评价,只带马往前。
众多武人都在悄悄打量他。
……
穿过黄土荒漠,宋游来到了一座黄土山下,也来到了悬壁寺下。
只是抬头一看,他便睁大了眼睛。
这座黄土山是当地常见的土山,生得高大而雄浑,别看它既不苗条纤细也不高耸入云,就觉得它很好攀爬,可其实它的四面仍然接近垂直,只不过垂直的峭壁顶端并不是狭窄的山峰,而是更大的坡顶罢了。
悬壁寺并不建在山顶,而是建在这与地面完全垂直的崖壁上。
此时仰头看去,能在崖壁上看见许多红木柱、青瓦顶的建筑,窗户如栅,栏杆涂蓝,不过每栋建筑却也只有一面瓦顶飞檐、一扇雕花窗户、几根红木柱子和一条栏杆而已,都只有一面,表示它们并不是建在悬崖上的完整建筑,房间主体乃是在崖壁上开凿出来的洞窟。
这些悬崖上的建筑与洞窟组成了悬壁寺。
不过它们也并不集中,而是分散在整面崖壁上,高低远近皆不相同。
低的也离地有十几丈,高的几乎在崖壁最顶上。离得近的互相之间也有几丈远,离得远的,几乎在整面崖壁的两个对角。互相之间靠崖壁上挂着的木栈走廊和崖壁中的石窟洞穴连接。
宋游望去之时,只觉像是神话故事里的建筑,配上土黄色的山体与完整的天空,一种苍莽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请!”
玄华法师对他伸手道。
“……”
宋游稍一低头,便踏上了往上的木栈走廊。
是一阶阶楼梯,立在悬崖峭壁上,受着风吹雨打,不知多少年了,比长京小楼的木梯更为老旧,几乎已经褪色到发白,不过走在上面却很稳。
走着走着,木栈阶梯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山体中的石窟。
玄华法师走在最前面带路,领着他从木栈阶梯走进山体中的石窟通道,有些看起来像是天然的,有些则有着人工开凿的痕迹,大多都很窄,无论通道还是阶梯都在山体内部,只有外边少数几个洞口透进来阳光,照着土黄色的洞窟。
有时又有光从头顶上射下来,一束束的,空气本来干净,可当洞窟通道中灰尘扬起,这束光立马就有了反射,有了形状,散射出耀眼的光亮。
不时又走出洞窟通道,重新踏上架在外面的木栈走廊,这时便可以看得到,他们已经越走越高。
空气中开始飘来了线香的味道。
偶尔也隐约听得到一些诵经声了。
宋游边走边看,十分惊叹:“这座寺庙建了多少年了?”
“两百多年了。”
“为何会建在这崖壁上呢?”
“这在这边并不少见。听说长京也有开凿洞窟的文化习惯,不过这种文化习惯还是在西北最兴盛。”玄华法师一边迈步往前走一边说道,“西北的人很喜欢在山体上开凿洞窟,供养神明,我们只不过是把供养佛陀菩萨的洞窟用作了寺庙修行。”
“真是了不起。”
宋游忍不住惊叹的说。
此行走到这里,也算长了见识。
……
四千字求双倍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