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家了
那人贩子名叫‘张喜顺’,这人嘴巴很硬,压根撬不开,只说姜渔是他媳妇儿,今年17岁,除此之外,什么都不肯说。
至于‘jiangyu’是哪两个字,也是一问三不知。
还是姜渔沉默片刻后,拿起梁美思放在桌面上的那支钢笔,左手按在本子上,另一手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在记事本上写下‘姜渔’二字。
笔迹端正漂亮,字如其人,一看就是个乖巧的小姑娘。
“你不是失忆了吗?”一男警察站在身后,冷不丁问道。
姜渔被吓一跳,睫毛微颤,眼眶立马红了。
梁美思立马收起疑惑,将人揽进自己怀里:“你干什么吓人一跳,许医生不是说了么,失忆是脑损伤引起的一种症状,患者可能不记得别的事情,但有可能会在后续一段时间里记起自己的姓名和家庭住址的!”
“对啊,小渔她是个受害者,你干嘛一副审犯人的口气,都把小姑娘给吓到了!”另一个警察帮腔道。
刚才开口的男警察大家都叫他‘小郑’。
小郑挠挠头,他也没别的意思,就是纯好奇罢了,知道这小姑娘胆子小,但没想到胆子这么小,忙不迭道歉:
“抱歉抱歉,我说话语气不对,下次保证改正!”
有了专业医生的话作为佐证,姜渔写下自己姓名这一出就这么过去了。
有了‘姜渔’这两个确切的字,加上她身上的伤口出现时间将地点远近大致圈出来后,姜渔的身份就很好找了。
“我查到临近几个城市叫‘姜渔’的一共有四十八个人。十岁以上,十八岁以下的未成年只有六个,其中三个是男性。”
“查一下那三户人家,对了,许医生说过,小渔身上并没有别的伤痕,之前家庭对她应该没有家暴行为。根据现有伤痕的新旧来判断,小渔很有可能是本市的。重点排查本市那家。”
“好嘞!”
警局的人为姜渔的事情忙翻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在给她找家,改开后的这些年,每天新增的案件多到警局头痛,能帮忙找家的一般都是负责民事案件的小警察。
就连张喜顺的案件都有别的警察在查。
梁美思非常喜欢姜渔,每天都要大着胆子去催案件进度。
晚上临下班前,梁美思从外面调查回来,发现桌上多了一张报纸。
外面有点冷,尤其是冬天的夜晚,更是冻得人骨头疼。
梁美思一边搓手,一边看警局其他人:“谁这么好心还分报纸给我看啊?”
小郑抱着卷宗从旁经过,闻言头也不抬:“不知道,可能是顺手放的吧。”
梁美思有些失望,还以为是哪个暗恋她的人送的呢。
女警官探身去拿自己的保温杯,低头的一瞬,报纸上一则头版新闻吸引了她的注意。
“哟,小梁,看什么呢这么认真,不下班了?”丽姐从旁经过,笑问。
梁美思定定看那则头条新闻,一字一句看完,赶紧拿钢笔把里面的重点词句圈出来,丢下钢笔就往队长办公室跑。
“王队,王队你看,我们省现在正在对拐卖妇女儿童进行严打,只要找到小渔的家,证明她是被拐卖的,严打期间,张喜顺死定了!”
梁美思是真心为了这件事情在高兴。
王队翻了翻报纸,敲敲桌面:“这可真是一场及时雨。”
“对了,小渔呢?”
梁美思:“没看到她,不过这两天她没事的时候都会去帮对街废品站帮王婆婆收拾废品,这会儿应该也在那里吧。”
王队:“是个好孩子。”
梁美思笑:“谁说不是呢。”
虽然大家都已经知道张喜顺是人贩子,但还需要证据。
目前唯有找到姜渔家人,才能确认。
大家一开始并没有把民众报警时所说的‘敌特’放在心上,这年头虽然有敌特,但那都是其他省份的事情,建国到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本县城尚未有敌特出现的历史记录。
但张喜顺嚣张的态度让王队心中生疑,只要找到姜渔的家人,张喜顺人贩子的罪名就能确立,但张喜顺似乎毫不在意,却又不像是不怕死的模样。
要么姜渔家人出了意外,无法指认张喜顺。
要么……姜渔不是被拐卖,而是被卖!
想到那双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小姑娘,她失忆了,满心满眼就是找到自己家人,想必到现在,她都以为自己是个受家人疼爱的孩子。
几个警察瞬间就破防了。
梁美思捂嘴,眼眶微红:“老天爷保佑,一定是那遭瘟的张喜顺趁姜家大人没注意拐的小渔!”
否则,小渔回到家后,还得面对这样的家人,该怎么在那种家庭生存下去?
更甚者,被卖一次,就会被卖二次!
事情还没定论,梁美思几个多愁善感的女警就先替姜渔哭上了。
而另一边,王队接到电话:
“对,是我。”
“查到张喜顺的消息了?太好了!”
听到王队的话,好几个警察纷纷围上来偷听电话内容。
只听电话那边道:“这张喜顺是云省人,云省和缅国交界,最近可是乱的很。这小子别是浑水摸鱼,想把人拐到缅国去卖了。”
王队:“还好姜渔那小姑娘机警,人是落到我们手里了,不然可得受大罪了。”
现在证据还不足,两个老同学没聊几句,挂了电话。
“砰!”
这边,电话才刚挂,警局大门被人轰的踹开。
王队下意识掏枪,等看到冲进来的人,脸色一沉:
“小郑,屁股后头有狗追啊!”
小郑拿着一个文件袋差点喘不上气来:“王……王队,找……找到了!”
“什么找到了?”
“小……小渔家找到了!”
时隔五日后,姜渔的家终于找到了。
车子从警局出发,这是姜渔第一次坐警车,如许医生所料,原主的家真的在本市。
甚至距离县城并不是太远,警车开了两个小时,路面越发颠簸,等开到一个姜家村村口,眼前竟出现一条用水泥浇筑的地面,虽不说有多宽阔,但格外平整。
“这就是姜家村?”
开车的是小郑,他探出脑袋四处张望,羡慕:“小渔你们村不得了啊,这是出大善人了。”
没有特殊情况,公家不会把路修到一个如此偏远的小山村中。
姜家村左看右看,暂时也看不到有什么特色之处。
姜渔看着车窗外陌生的景色,眼中闪过一抹沉思。
至于‘jiangyu’是哪两个字,也是一问三不知。
还是姜渔沉默片刻后,拿起梁美思放在桌面上的那支钢笔,左手按在本子上,另一手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在记事本上写下‘姜渔’二字。
笔迹端正漂亮,字如其人,一看就是个乖巧的小姑娘。
“你不是失忆了吗?”一男警察站在身后,冷不丁问道。
姜渔被吓一跳,睫毛微颤,眼眶立马红了。
梁美思立马收起疑惑,将人揽进自己怀里:“你干什么吓人一跳,许医生不是说了么,失忆是脑损伤引起的一种症状,患者可能不记得别的事情,但有可能会在后续一段时间里记起自己的姓名和家庭住址的!”
“对啊,小渔她是个受害者,你干嘛一副审犯人的口气,都把小姑娘给吓到了!”另一个警察帮腔道。
刚才开口的男警察大家都叫他‘小郑’。
小郑挠挠头,他也没别的意思,就是纯好奇罢了,知道这小姑娘胆子小,但没想到胆子这么小,忙不迭道歉:
“抱歉抱歉,我说话语气不对,下次保证改正!”
有了专业医生的话作为佐证,姜渔写下自己姓名这一出就这么过去了。
有了‘姜渔’这两个确切的字,加上她身上的伤口出现时间将地点远近大致圈出来后,姜渔的身份就很好找了。
“我查到临近几个城市叫‘姜渔’的一共有四十八个人。十岁以上,十八岁以下的未成年只有六个,其中三个是男性。”
“查一下那三户人家,对了,许医生说过,小渔身上并没有别的伤痕,之前家庭对她应该没有家暴行为。根据现有伤痕的新旧来判断,小渔很有可能是本市的。重点排查本市那家。”
“好嘞!”
警局的人为姜渔的事情忙翻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在给她找家,改开后的这些年,每天新增的案件多到警局头痛,能帮忙找家的一般都是负责民事案件的小警察。
就连张喜顺的案件都有别的警察在查。
梁美思非常喜欢姜渔,每天都要大着胆子去催案件进度。
晚上临下班前,梁美思从外面调查回来,发现桌上多了一张报纸。
外面有点冷,尤其是冬天的夜晚,更是冻得人骨头疼。
梁美思一边搓手,一边看警局其他人:“谁这么好心还分报纸给我看啊?”
小郑抱着卷宗从旁经过,闻言头也不抬:“不知道,可能是顺手放的吧。”
梁美思有些失望,还以为是哪个暗恋她的人送的呢。
女警官探身去拿自己的保温杯,低头的一瞬,报纸上一则头版新闻吸引了她的注意。
“哟,小梁,看什么呢这么认真,不下班了?”丽姐从旁经过,笑问。
梁美思定定看那则头条新闻,一字一句看完,赶紧拿钢笔把里面的重点词句圈出来,丢下钢笔就往队长办公室跑。
“王队,王队你看,我们省现在正在对拐卖妇女儿童进行严打,只要找到小渔的家,证明她是被拐卖的,严打期间,张喜顺死定了!”
梁美思是真心为了这件事情在高兴。
王队翻了翻报纸,敲敲桌面:“这可真是一场及时雨。”
“对了,小渔呢?”
梁美思:“没看到她,不过这两天她没事的时候都会去帮对街废品站帮王婆婆收拾废品,这会儿应该也在那里吧。”
王队:“是个好孩子。”
梁美思笑:“谁说不是呢。”
虽然大家都已经知道张喜顺是人贩子,但还需要证据。
目前唯有找到姜渔家人,才能确认。
大家一开始并没有把民众报警时所说的‘敌特’放在心上,这年头虽然有敌特,但那都是其他省份的事情,建国到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本县城尚未有敌特出现的历史记录。
但张喜顺嚣张的态度让王队心中生疑,只要找到姜渔的家人,张喜顺人贩子的罪名就能确立,但张喜顺似乎毫不在意,却又不像是不怕死的模样。
要么姜渔家人出了意外,无法指认张喜顺。
要么……姜渔不是被拐卖,而是被卖!
想到那双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小姑娘,她失忆了,满心满眼就是找到自己家人,想必到现在,她都以为自己是个受家人疼爱的孩子。
几个警察瞬间就破防了。
梁美思捂嘴,眼眶微红:“老天爷保佑,一定是那遭瘟的张喜顺趁姜家大人没注意拐的小渔!”
否则,小渔回到家后,还得面对这样的家人,该怎么在那种家庭生存下去?
更甚者,被卖一次,就会被卖二次!
事情还没定论,梁美思几个多愁善感的女警就先替姜渔哭上了。
而另一边,王队接到电话:
“对,是我。”
“查到张喜顺的消息了?太好了!”
听到王队的话,好几个警察纷纷围上来偷听电话内容。
只听电话那边道:“这张喜顺是云省人,云省和缅国交界,最近可是乱的很。这小子别是浑水摸鱼,想把人拐到缅国去卖了。”
王队:“还好姜渔那小姑娘机警,人是落到我们手里了,不然可得受大罪了。”
现在证据还不足,两个老同学没聊几句,挂了电话。
“砰!”
这边,电话才刚挂,警局大门被人轰的踹开。
王队下意识掏枪,等看到冲进来的人,脸色一沉:
“小郑,屁股后头有狗追啊!”
小郑拿着一个文件袋差点喘不上气来:“王……王队,找……找到了!”
“什么找到了?”
“小……小渔家找到了!”
时隔五日后,姜渔的家终于找到了。
车子从警局出发,这是姜渔第一次坐警车,如许医生所料,原主的家真的在本市。
甚至距离县城并不是太远,警车开了两个小时,路面越发颠簸,等开到一个姜家村村口,眼前竟出现一条用水泥浇筑的地面,虽不说有多宽阔,但格外平整。
“这就是姜家村?”
开车的是小郑,他探出脑袋四处张望,羡慕:“小渔你们村不得了啊,这是出大善人了。”
没有特殊情况,公家不会把路修到一个如此偏远的小山村中。
姜家村左看右看,暂时也看不到有什么特色之处。
姜渔看着车窗外陌生的景色,眼中闪过一抹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