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公堂问审,段大爷如约现身,只是整个人看起来精气神不佳。
当段大爷再见郑父之时,仍如乌眼鸡一般。
府官大人手持状纸,仔细看读,随后惊堂木拍响。
这么久的计划与盘算全部付诸东流,郑家父子并不甘心,但因为小公子尚在段大爷手里,郑父也不敢再反过来攀咬段大爷,只能认罪,而郑桥眼里只有对父亲深深的失望。
白柳生早就做好了一切铺垫,故而当日的公堂问审,并没费多大周章。
从升堂到落审,不超一炷香的时间。
此案定夺飞快,接下来只需要上呈刑部复审,眼瞅着就要过年,刑部的最终判令也会赶在年前下来。
郑家父子被收押在狱,包括那天闯入白府的一行歹人。
等待刑部判令期间,白柳生并没有让郑家父子好过,特意交代狱卒要好好关照郑家父子两个。
段大爷那头,倒没把事做绝,仍允许小公子住在从前居所,只是再没有了以前优渥生活,教读书识礼的先生也离开了。
因为孙娇儿的不忠,段大爷觉得丢了面子,第二天就大病了一场,吃了不少汤药也没好转,又不敢回家,只能偷偷住在一处小宅院里。
后来段大爷的正室夫人得知此事,并没有对段大爷过多的责怪,看他形容憔悴的模样,原本凶悍如老虎的女人,倒能多出几分柔情来。
但段夫人在照料段大爷病愈之后,就回了娘家,此时段大爷此时方悟出,家宅安宁才算人生之幸事。段大爷日日登门岳丈家,苦求良妻回心转意。
段大爷也逐渐发现,大公子虽然不聪敏,却十分勤奋,是心性良善的孩子,即便自己多年来对他多有冷落,但儿子对自己的敬爱之心却没减少分毫。
而段家能出这等仁义厚道的孩子,实乃家门之幸。段大爷已经决心,要把家业交给大公子,只与儿子说经营之道,不授钻营之法。
小年之前,刑部对郑家父子的复审判令就有了结果,郑父判了斩监候,但要等来年秋才能问斩,也算是让他多活了些日子,郑桥则是发配烟瘴充军终身。
日子过的飞快,转眼到了新年,虽然白府老太太刚过世,府里尚在服丧期,不能贴对联,挂红灯,搭戏台,但因为家中新添长子,白府这个新年过的也是十分热闹。
而林玉遭受了这么大的苦,白柳生也一直想着要赏她些什么。
白柳生明里暗里,打探了几回林玉的心意,除了一间甜水铺子,林玉并没有什么想要的。
出了甜水铺,因为白柳生一直没想好再送什么,这份礼物便一直压着,迟迟没有送到,但白柳生将甜水铺的妙儿请来白府,与林玉一同过年,这倒是让林玉颇有些惊喜。
妙儿又见林玉,觉得恍如隔世,上次见面的时候她和白柳生之间还剑拔弩张,如今竟连孩子都有了。
她本想问问林玉,是不是被迫的,但看到林玉满脸的幸福,妙儿便知道,林玉心里是愿意的。
所以方永隔三差五捎来的信件,妙儿也没有拿出来交给林玉看,妙儿心里虽有些可惜方永和林玉的情义,但二人如今已如云泥之别,再也没有可能了,妙儿也不想破坏林玉如今安定的生活,还是选择三缄其口。
整个正月里,楚州的天气都是晴朗的,未落过一丝雪花,每日的艳阳总让人生出错觉,此时不是冬日,而在春天。
天气好,林玉月子里的日子也好过些。
待出了月子,林玉才敢沐浴,洗净了一月的黏腻,林玉方觉得神清气爽,这一个月里林玉日日被勒令待在床上,不准动弹,只因为在生产时耗损了太多元气。
沐浴过后,金嬷嬷的巧手给林玉梳妆,发髻缀向一侧,头上簪着白柳生早前送的翠玉簪子,一身青色滚毛偏襟小袄,裙上绣着金莲翠鸟,除了清婉秀丽,更多几分端庄得体。
做了母亲,林玉性子也更添几分沉稳与柔和,让她更显温柔韵味。
三日后是白华严的满月宴,相比过年的拘谨,这次白柳生倒没了更多的忌讳,楚州地界但凡有头有脸的人物,白柳生都下了请帖。
这场宴请既是儿子的满月宴,也是辞别宴,他已经决定在儿子满月宴后,即刻举家迁去京城。
当日,来满月宴的人不少,白府腾出了半个前院来招待,但前来参宴的人皆各怀心事,有人是真心祝福,也有人假意祝贺,还少不了想来一睹林玉模样。
“奶奶,抱公子去堂屋转一圈吧,爷在等着了。”女使莲儿笑着接过小少爷,给小少爷包好厚厚毯子。
林玉戴好抹额,围好斗篷,才缓步出门。
白柳生坐在堂屋,正与来客热闹谈笑,哈哈大笑中可见他心情的爽朗。
听三珠在耳侧报消息,说林玉抱着孩子来了,白柳生立马起身迎至门口,随即手扶上林玉肘侧。
一众宾客簇拥上前,笑着道:“快让我们瞧瞧小少爷。”
白柳生笑着从林玉手里接过孩子,掀开遮寒的毯子。
虽然孩子还小,但眉眼的俊朗却已然能瞧的出,乍看颇像白柳生,细细端详眉眼却更像林玉,不必说,这孩子以后长大一定是人中龙凤,貌比潘安的俊男儿,也不知道要迷倒多少闺阁女儿
林玉满眼温柔的抚了抚孩子的发,那孩子也不怕人,只咯咯的笑,在场的人也被逗笑了:“这孩子以后定是个将相宰辅的才。”
林玉虽知道是奉承的话,但也道着谢:“借您吉言。”
白柳生又爽朗笑起来,整个人陷在这温暖之中。
不知为何,当所有人都陷在欢乐中时,林玉的眼却酸了,偷偷背过身拿手背抹了掉眼泪,又漏出一副幸福笑容。
林玉知道要回京城了,心中有又隐隐的不安,就像刚入白府时的不安与无措一模一样。
此时此时,她明明应该欢愉待客,为什么会突然觉得心酸呢。
***
过了年,暖意来的极快,艳阳日头暖暖的,将人世间繁华景色照尽。
白府整装车马,各个院子都在忙活着收整行囊。
这阵子白柳生交接生意有些忙,今天抽出空才来了趟青玉轩,林玉早就收拾好了东西,但只有几包裹衣裳,再没有更多东西。
白柳生含着笑,迈步进屋,见孩子也在屋里,一屁股坐到床榻上:“都收拾完了?”
林玉拍了拍孩子,然后回复道:“嗯,莲儿和赵妈妈一起收拾的,留在了些日常用的,就等出发时候再装箱。”
白柳生勾唇一笑,攥住林玉的手,“玉儿,我看你就几个包袱,其余东西都不带着吗?”
不知道为何,白柳生看林玉少的可怜的东西,突然有些心慌。
“其余都是爷给屋里添置的文玩古画,就和府里东西放一起了,收拾完就这么多东西。”
白柳生抿着唇点点头,看了眼孩子然后才道:“也好,等到了京城你喜欢什么就都拿过去,也不用分的那么清。”
林玉点点头,然后不知为何的沉默了。
白柳生忽然觉得气氛不对,深看了看林玉,然后俯下身去亲吻了林玉脸颊,温生道:“是有心事吗?不过是换个地方住,日子没什么不同的,有我在呢,你和儿子都放心吧!”
林玉仍旧点了点头,“我知道。”
***
冰雪融化,回京的路程并不坎坷,但因为尚在冬日,不便走水路,只能走官路,马车行的不快,整整两日才到京城。
当白府马车停到侯府门口时,给侯府管家惊了一条,略带吃惊的道:“侯爷,您这是......”
刚刚还和林玉乐呵呵的白柳生,表情突然冷峻下来,“本侯爷回京,你很惊讶吗?”
老管家深知自己言行不妥,立马解释道:“不不不,老奴说错话了。”说罢,老管家赶紧吆喝道:“快开大门,迎侯爷入府。”
内宅后院中,冯氏和武侯夫人正在堂上品茶,言语间正提及白柳生,“我家生儿啊,后院可不缺人,虽然没个正室,但个个我们生儿都心疼着呢,上次中秋府里叔叔婶婶过去探望,生儿还让妾室上桌陪客了呢,你看我们家生儿可没那么多尊卑贵贱的想法。”
冯氏给武侯夫人斟茶,然后又乐呵呵的道:“这也不怪他,从小没养在侯府,规矩就松散些,以后回来多见见世面就好了。”
武侯夫人颇有些惊讶,白柳生能允许妾室上正席,“这也太没规矩了,咱们京城人家,谁能让妾室上桌啊,以后老夫人可得好好提点着。”
冯氏喝了口茶,听武侯夫人的话中心意,乐的摆了摆手:“经商惯了,有钱也不懂咱们京城的规矩,日子久了就好啦,哪里还用得着我啊。”说罢冯氏又露出伤心的表情:“哎,您不知道,那孩子对我敌意可大着呢,还不是为了之前的事,我啊,没了依靠,就怕以后连个栖身之所都没有啦!”
武侯夫人这人容易被挑拨,再加上和冯氏经历相似,家里也有个嫡妻留下的嫡长子,也是整日对她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所以三两句话就信了冯氏,略有些替她不平道:“他敢,你可是有诰命的,咱们上头还有太后娘娘呢,怎么着咱们女人也会向着女人。”
冯氏抹了抹眼角的泪珠子,“您和太后娘娘亲近,不懂我这毫无依靠人的苦,我要是也有太后娘娘护着,也就不用整天提心吊胆了。”
武侯夫人又想发作,突然门外进来女使传话:“老夫人,白侯爷迁府回京了,现在人已经进府了。”
当段大爷再见郑父之时,仍如乌眼鸡一般。
府官大人手持状纸,仔细看读,随后惊堂木拍响。
这么久的计划与盘算全部付诸东流,郑家父子并不甘心,但因为小公子尚在段大爷手里,郑父也不敢再反过来攀咬段大爷,只能认罪,而郑桥眼里只有对父亲深深的失望。
白柳生早就做好了一切铺垫,故而当日的公堂问审,并没费多大周章。
从升堂到落审,不超一炷香的时间。
此案定夺飞快,接下来只需要上呈刑部复审,眼瞅着就要过年,刑部的最终判令也会赶在年前下来。
郑家父子被收押在狱,包括那天闯入白府的一行歹人。
等待刑部判令期间,白柳生并没有让郑家父子好过,特意交代狱卒要好好关照郑家父子两个。
段大爷那头,倒没把事做绝,仍允许小公子住在从前居所,只是再没有了以前优渥生活,教读书识礼的先生也离开了。
因为孙娇儿的不忠,段大爷觉得丢了面子,第二天就大病了一场,吃了不少汤药也没好转,又不敢回家,只能偷偷住在一处小宅院里。
后来段大爷的正室夫人得知此事,并没有对段大爷过多的责怪,看他形容憔悴的模样,原本凶悍如老虎的女人,倒能多出几分柔情来。
但段夫人在照料段大爷病愈之后,就回了娘家,此时段大爷此时方悟出,家宅安宁才算人生之幸事。段大爷日日登门岳丈家,苦求良妻回心转意。
段大爷也逐渐发现,大公子虽然不聪敏,却十分勤奋,是心性良善的孩子,即便自己多年来对他多有冷落,但儿子对自己的敬爱之心却没减少分毫。
而段家能出这等仁义厚道的孩子,实乃家门之幸。段大爷已经决心,要把家业交给大公子,只与儿子说经营之道,不授钻营之法。
小年之前,刑部对郑家父子的复审判令就有了结果,郑父判了斩监候,但要等来年秋才能问斩,也算是让他多活了些日子,郑桥则是发配烟瘴充军终身。
日子过的飞快,转眼到了新年,虽然白府老太太刚过世,府里尚在服丧期,不能贴对联,挂红灯,搭戏台,但因为家中新添长子,白府这个新年过的也是十分热闹。
而林玉遭受了这么大的苦,白柳生也一直想着要赏她些什么。
白柳生明里暗里,打探了几回林玉的心意,除了一间甜水铺子,林玉并没有什么想要的。
出了甜水铺,因为白柳生一直没想好再送什么,这份礼物便一直压着,迟迟没有送到,但白柳生将甜水铺的妙儿请来白府,与林玉一同过年,这倒是让林玉颇有些惊喜。
妙儿又见林玉,觉得恍如隔世,上次见面的时候她和白柳生之间还剑拔弩张,如今竟连孩子都有了。
她本想问问林玉,是不是被迫的,但看到林玉满脸的幸福,妙儿便知道,林玉心里是愿意的。
所以方永隔三差五捎来的信件,妙儿也没有拿出来交给林玉看,妙儿心里虽有些可惜方永和林玉的情义,但二人如今已如云泥之别,再也没有可能了,妙儿也不想破坏林玉如今安定的生活,还是选择三缄其口。
整个正月里,楚州的天气都是晴朗的,未落过一丝雪花,每日的艳阳总让人生出错觉,此时不是冬日,而在春天。
天气好,林玉月子里的日子也好过些。
待出了月子,林玉才敢沐浴,洗净了一月的黏腻,林玉方觉得神清气爽,这一个月里林玉日日被勒令待在床上,不准动弹,只因为在生产时耗损了太多元气。
沐浴过后,金嬷嬷的巧手给林玉梳妆,发髻缀向一侧,头上簪着白柳生早前送的翠玉簪子,一身青色滚毛偏襟小袄,裙上绣着金莲翠鸟,除了清婉秀丽,更多几分端庄得体。
做了母亲,林玉性子也更添几分沉稳与柔和,让她更显温柔韵味。
三日后是白华严的满月宴,相比过年的拘谨,这次白柳生倒没了更多的忌讳,楚州地界但凡有头有脸的人物,白柳生都下了请帖。
这场宴请既是儿子的满月宴,也是辞别宴,他已经决定在儿子满月宴后,即刻举家迁去京城。
当日,来满月宴的人不少,白府腾出了半个前院来招待,但前来参宴的人皆各怀心事,有人是真心祝福,也有人假意祝贺,还少不了想来一睹林玉模样。
“奶奶,抱公子去堂屋转一圈吧,爷在等着了。”女使莲儿笑着接过小少爷,给小少爷包好厚厚毯子。
林玉戴好抹额,围好斗篷,才缓步出门。
白柳生坐在堂屋,正与来客热闹谈笑,哈哈大笑中可见他心情的爽朗。
听三珠在耳侧报消息,说林玉抱着孩子来了,白柳生立马起身迎至门口,随即手扶上林玉肘侧。
一众宾客簇拥上前,笑着道:“快让我们瞧瞧小少爷。”
白柳生笑着从林玉手里接过孩子,掀开遮寒的毯子。
虽然孩子还小,但眉眼的俊朗却已然能瞧的出,乍看颇像白柳生,细细端详眉眼却更像林玉,不必说,这孩子以后长大一定是人中龙凤,貌比潘安的俊男儿,也不知道要迷倒多少闺阁女儿
林玉满眼温柔的抚了抚孩子的发,那孩子也不怕人,只咯咯的笑,在场的人也被逗笑了:“这孩子以后定是个将相宰辅的才。”
林玉虽知道是奉承的话,但也道着谢:“借您吉言。”
白柳生又爽朗笑起来,整个人陷在这温暖之中。
不知为何,当所有人都陷在欢乐中时,林玉的眼却酸了,偷偷背过身拿手背抹了掉眼泪,又漏出一副幸福笑容。
林玉知道要回京城了,心中有又隐隐的不安,就像刚入白府时的不安与无措一模一样。
此时此时,她明明应该欢愉待客,为什么会突然觉得心酸呢。
***
过了年,暖意来的极快,艳阳日头暖暖的,将人世间繁华景色照尽。
白府整装车马,各个院子都在忙活着收整行囊。
这阵子白柳生交接生意有些忙,今天抽出空才来了趟青玉轩,林玉早就收拾好了东西,但只有几包裹衣裳,再没有更多东西。
白柳生含着笑,迈步进屋,见孩子也在屋里,一屁股坐到床榻上:“都收拾完了?”
林玉拍了拍孩子,然后回复道:“嗯,莲儿和赵妈妈一起收拾的,留在了些日常用的,就等出发时候再装箱。”
白柳生勾唇一笑,攥住林玉的手,“玉儿,我看你就几个包袱,其余东西都不带着吗?”
不知道为何,白柳生看林玉少的可怜的东西,突然有些心慌。
“其余都是爷给屋里添置的文玩古画,就和府里东西放一起了,收拾完就这么多东西。”
白柳生抿着唇点点头,看了眼孩子然后才道:“也好,等到了京城你喜欢什么就都拿过去,也不用分的那么清。”
林玉点点头,然后不知为何的沉默了。
白柳生忽然觉得气氛不对,深看了看林玉,然后俯下身去亲吻了林玉脸颊,温生道:“是有心事吗?不过是换个地方住,日子没什么不同的,有我在呢,你和儿子都放心吧!”
林玉仍旧点了点头,“我知道。”
***
冰雪融化,回京的路程并不坎坷,但因为尚在冬日,不便走水路,只能走官路,马车行的不快,整整两日才到京城。
当白府马车停到侯府门口时,给侯府管家惊了一条,略带吃惊的道:“侯爷,您这是......”
刚刚还和林玉乐呵呵的白柳生,表情突然冷峻下来,“本侯爷回京,你很惊讶吗?”
老管家深知自己言行不妥,立马解释道:“不不不,老奴说错话了。”说罢,老管家赶紧吆喝道:“快开大门,迎侯爷入府。”
内宅后院中,冯氏和武侯夫人正在堂上品茶,言语间正提及白柳生,“我家生儿啊,后院可不缺人,虽然没个正室,但个个我们生儿都心疼着呢,上次中秋府里叔叔婶婶过去探望,生儿还让妾室上桌陪客了呢,你看我们家生儿可没那么多尊卑贵贱的想法。”
冯氏给武侯夫人斟茶,然后又乐呵呵的道:“这也不怪他,从小没养在侯府,规矩就松散些,以后回来多见见世面就好了。”
武侯夫人颇有些惊讶,白柳生能允许妾室上正席,“这也太没规矩了,咱们京城人家,谁能让妾室上桌啊,以后老夫人可得好好提点着。”
冯氏喝了口茶,听武侯夫人的话中心意,乐的摆了摆手:“经商惯了,有钱也不懂咱们京城的规矩,日子久了就好啦,哪里还用得着我啊。”说罢冯氏又露出伤心的表情:“哎,您不知道,那孩子对我敌意可大着呢,还不是为了之前的事,我啊,没了依靠,就怕以后连个栖身之所都没有啦!”
武侯夫人这人容易被挑拨,再加上和冯氏经历相似,家里也有个嫡妻留下的嫡长子,也是整日对她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所以三两句话就信了冯氏,略有些替她不平道:“他敢,你可是有诰命的,咱们上头还有太后娘娘呢,怎么着咱们女人也会向着女人。”
冯氏抹了抹眼角的泪珠子,“您和太后娘娘亲近,不懂我这毫无依靠人的苦,我要是也有太后娘娘护着,也就不用整天提心吊胆了。”
武侯夫人又想发作,突然门外进来女使传话:“老夫人,白侯爷迁府回京了,现在人已经进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