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发往南域几郡的推恩令和选拔令发挥了作用。最明显的是巨渡郡和江塑郡的豪门士绅之家的反应。鄣朝立国近七十年对南域的偏爱和宽容前所未有,得利于一望无垠的良田和错综复杂的河流湿地,盛产香甜瓜果鱼米的同时也养育一群自称鸿儒的读书人,他们接受儒学教导,内心深处藏着清高和虚荣,自然也衍生出几个大家高门。
司马氏自开国便驻守南域一带,到司马祁都与地方豪门绅士建立了深厚关系,司马家又有两代人成为驸马,手中兵权傲视整个南域。人们评说少壮时的司马清庭眉目出色、武艺高强、杀伐果决,但待人乏诚、潜于经营。
十年前司马清庭在巨渡郡防守外侵得力,四年前南罗战争又立下战功,且娶了南域第一豪门世家许氏的女儿,很多豪强士绅以能与司马家往来攀亲为荣。没想到有一天他们眼中的英雄司马清庭居然以新君与南罗国王联合削弱边将为由举起叛旗,与李垣、储能、李棠栗这些沽名钓誉之辈联手挟裹楚王造反。虽然有一些受过陈兆霖恩惠的豪门希望陈鉴能再立起沪王门户,但是他们也很清楚新君的能力远在楚王之上,随着李垣、栾庆勾结韦氏侵占上阳失败、楚王与楚王妃从灵州失踪,他们举棋不定权衡中也给了朝廷劝降的机会。
周公作礼,德行教化天下。孔夫子有言:礼之用,和为贵。(1)三纲是个口号,是臣民对当时当刻的世俗秩序规律的普遍认识并接受其约束。南域鸿儒与一般儒生至奉的礼教在他们读书时已嵌入脑中难以抹去。民本思潮容不下贱民、害民。内乱外敌,是国朝衰微的主因。造反,在他们的思维里非良善做派。深得朝廷信任、器重、厚待的司马家把礼崩乐坏的混乱时代也带到了他们的家园。多少人生来便享受良舍优衫、美味佳肴,眼前所见青水绿苔、窈窕花枝,繁华不是寂寞的烟云,而能为他们身心所愉悦,有几人会愿意随叛军起舞造反呢?谁愿意过背井离乡、被发左衽的日子?人皆有同理心,能宽容从未付出信任的敌人,对自己付出情感且背叛自己的人深恶痛绝。司马清庭反叛,是对他们信仰的亵渎、生活的破坏。
时下,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从朝廷兵发灵州开始,江塑郡很快被卷入战火中,平静、舒适的光阴被打破,趁贡州叛变制造的混乱于情于礼都不该发生,眼看着仁义道德被践踏的体无完肤,家园面临毁弃的风险,豪强士绅们怎会任之下去。在他们心目中司马清庭的形象一落千丈,朝廷通告南域的优待政策成为他们挽救家族命运的希望,于是很多士绅、儒门向朝廷投靠,原来捐给叛军的钱银转而以赋税交至官府,一些有识士绅接受朝廷的官派委任,而司马清庭成为了他们向朝廷表忠心的目标。还有,这块土地上,山川秀丽、丘陵俊峭,藏匿着很多江湖侠客,这些江湖人多是侠肝义胆之辈,褚子琛之流很少,随后朝廷又对江湖人发出召集令,凡愿意为朝廷出力者予以嘉奖或授予武将官职。豪强士绅们借此暗中收买、拢络江湖刺客追杀参与叛变的主要头目,一场场由南域豪门大户、士绅乡宦组织的暗杀正在悄悄进行。
灵州城外树立木栅加固城防,掩映于长春湖畔万千垂柳下的隐秀山庄看上去非常安全,澹澹清流绕碧树,花香丛里百鸟飞,景光不受人左右自顾美丽,却每时每刻目睹着人间的悲凉。从陈鉴不辞而别后,沪王旧部瞬间一盘散沙,几路叛军内部欲求不同,依仗江湖势力的被江湖人背叛,依仗地方豪绅的被豪绅们出卖,你死我活天天发生,背叛离析风波不断。
只说储能、李棠栗失去造反的主心骨,司马清庭未曾看得起他们,指责他们背国弃家,放言留他们在灵州自生自灭,并扬言将长春湖边的战马拉走。储能、李棠栗大骂陈鉴是扶不起的阿斗、司马清庭是伪善奸列之人。他们仍有势力在灵州,为争夺战马布人看守,很快将隐秀山庄占为己有,一边搜罗钱银,一边对女人奴仆大骂使唤,听话者赏予好处,不听话者杀之弃之,又不停变卖打杀马儿,一时间人怨牲怒、乱七八糟。偏偏储能还在此刻招来痞俗文人饮酒作乐,写了多少淫词浪句醉生梦死,讥讽李垣的诗文艳俗不入目。他们的做派也被渡州、灵州豪绅听在耳里,他们曾以储能、李棠栗官至朝廷中枢为荣,现在以与他们合谋反叛为耻。
人固有天性,后环境固化脾气和品德,再后是境遇改变选择和眼光。天地时空孕育、养育了人,也因太慷慨毁了人,过分的享乐容易滋生邪念,物欲催发世俗生活走向美好,物欲太盛也会毁却生活,取舍之间全在人的修为。天大地大何处为家,对在邪路上奔跑的储能、李棠栗是痛苦的煎熬。不久,李棠栗体内生有毒疮,一些仆从也染上毒疮,这与他们与司马清庭抢夺战马有关,那时天气很热,有的马儿在抢夺中死去,尸体无人收埋,驱虫蚊蝇咬噬,腐气久散再生,仿佛瘟疫病患不除。此刻的储能才觉察所有的一切原是镜花水月,他别无选择打算孤军奋战。士绅豪强养的家奴、保镖与久经战场的司马家军相斗不是对手,很快储家、李家在灵州的族人被消灭,储能和李棠栗在抢夺中被马蹄踩死。一场抢马闹剧毋庸置疑以储、李二人死去结束,只有一千战马被巨渡叛军占为己有,其余全部被杀。混乱后的隐秀山庄、荒草萋萋,如果稗官野史记载,会说这里不过是乱臣贼子私欲横行、荼毒百姓的地方,连开笔濡墨都懒得做,因为不值一提。
鄣朝还有一些州郡的形式亦如是,陈询不会见好就收,斩草除根、剜疮止腐刻不容缓。到十月底,雪花早早飘飞在上阳城内外,清正殿内发出新的征讨令,令高堂杰、吴岩率领陇州府军五万人马到观州追剿司马清庭及其党羽,搜查李垣下落务必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对尉迟家军进行全部排查,先将参与叛乱者一律斩杀,尉迟家军有投案自首者、提供敌营军情者可宽容处理。然后布告天下:二皇子诞生,大赦天下。期间,尉迟眉月一直未苏醒,后宫消息全部被封锁,只有章皇后病重的传言仍在蔓延。
只说新的征讨令发出当日黄昏,司马清焕入觐请求代替高堂杰出征。当夜,大雨磅礴,深雷霹雳。宣益公主府的偏门开启,章青砚带着霄环、荃葙驱车悄悄来访,入府,转到内堂门前,章青砚独自走进去。
“前日,清焕……他说,他的兄长引祸事,他是司马家人必须大义灭亲。若他此去多半性命攸关,我劝不住他。”宣益公主担忧,直直坐在帘幕后面的团花锦榻边,紧紧抱住怀中熟睡的女儿,“他的兄长已霸占观州全城,朝廷一半的粮仓被他控制,且将卢晏大人擒获用以要挟朝廷。清王妃嫂嫂见过君上,君上发令实为解救卢晏大人。”
章青砚从袖笼中取出一份誊抄的招讨令,“你看一看,天下百姓如何评说司马家。”
“司马氏,代享荣华,实握权柄,戚属皇室,曾有惩戒,皆宽以用。然,轻薄忘义,策兵谋利,妄图辱御,数典忘宗,罪不容恕……今,书讨逆令,凡捉必戕,绝不姑息。谕尔众庶,咸使闻知。”
字字准确,字字杀气腾腾。宣益公主捧着诏令,沉默。
章青砚嗟叹,“招讨令直指司马氏,非司马清庭一人。清焕将军身为司马家人怎能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呢。”
“如此说,清焕会受到牵连?”宣益公主惊恐。
“不一定会受牵连,而是他不做点什么无法在人前人后立足。”
章青砚伸手抚了抚她的手背,“司马将军常恨报国无门,他的长兄沦落至此,不说他要不要大义灭亲,只说他自请出征,于朝廷是个姿态,于君王是检验臣子忠君与否。”
“巨渡叛变是司马家军临时起意,他的长兄谋逆又与他何干呢?自女儿出生,清焕与我在岚溪苑久居不出,一应军政公务也让给其他人去执掌处置。他说要避嫌、要与我隐居在千鄣山。我也以为他从未做过坏事,只要躲得远远的就好。”
“于他是不相干,但清焕将军是司马家的人,他深入战前,会有司马家军倒戈,他在巨渡还有很大的威望。还有,巨渡、南塑很多豪强士绅倒向朝廷,他们更在乎为他们仰慕的司马家不能有逆党,如果清焕将军深入南域,会弥补他们情感上的失落。”章青砚苦笑,“在君侧,无论臣子还是臣妾,于生死,都别无选择。”
“哦……”宣益公主濡湿的眼睛里生出疼痛,她低眉吻了吻女儿的面颊,“你这样说,我想我要去阻止清焕也无用吧。”
她唤来密心将女儿抱走。
“有件事我还没告诉你,今日午后圆成姐姐来我府上,我从未见过她如此失魂落魄。”
“嗯?”
“她说自己与高将军成婚多年才只有一个孩子,高将军从无纳妾之意。不纳妾并非是爱重她,而是——”宣益公主顿了顿,“青砚,我不说,你也是知道的。”
章青砚怔住。
宣益公主不待她说话,继续道,“从你病重的消息从宫门传出后,九哥便来了,至于他何时进入上阳,上阳城的大门都会为他打开,也已经打开,等他进来了,他便再也出不去了。以你为诱饵,确能兵不血刃抓住九哥。”
宣益公主又喟然,“青砚,你又何曾在乎过头顶上的后冠!你从来都清楚,嫁给帝王终究不会得到真心。如果给你重来的机会,你还是希望过最简单的日子,是不是?你想过么,如果当初你嫁的是高将军,会幸福吗?”
章青砚没有回答她。
“这一回,虽有君上旨令,高将军仍独自领兵去了观州,而将吴将军留在陇州防守,他认为吴家虽有吴准大人在,但吴将军仍未娶妻,他不想吴家再遭受打击。高将军与吴将军自小都在正源书院读书、尚武苑练武,有超过寻常人的感情。”宣益公主看住章青砚,”你知道圆成姐姐还对我说了什么?”
“什么?”
“她说,本朝最大的粮仓观州在司马家人的手上,意味着此战是一场大战,高驸马此去,是要用自己的性命为朝廷清除观州叛军。”
“此话怎讲?”
“观州一战如能清剿叛军,将是朝廷最后的胜利。朝廷胜利了,君上就安,君上安,你生为皇后,也会安。”
章青砚难以置信也颇为感动,“高将军为何要这样,多少年过去了,我从未对高将军有什么想法,他何必如此!如果他的心意是真的,也不要对圆成公主说啊。”
“高将军没有对圆成姐姐说,是这么多年圆成姐姐观察发现高将军内心的情感寄托。她感叹,她的婚姻于她来说,如同韩君平的章之柳、崔护的人面桃花,都是写在词句里的。高将军从来没有忘记过你,圆成姐姐也从未得到过他的真心,他们夫妻相敬如宾,只是敷于表面做给人看的样子罢了。”
“可宜。”章青砚望着宣益公主,“圆成公主告诉你这些,是要做什么——是要你转告我么?”
“圆成姐姐没有让我转告你,她是难受,高将军常年在外,如今这一仗他又要为你去打,她感到害怕,也觉得自己很悲哀。”宣益公主面色如怵,“我也害怕,害怕清焕真去了观州。所以我才将我的内心和圆成姐姐的内心坦白于你。我无处可说,圆成姐姐亦无处可说,我又只能对你说。”
司马氏自开国便驻守南域一带,到司马祁都与地方豪门绅士建立了深厚关系,司马家又有两代人成为驸马,手中兵权傲视整个南域。人们评说少壮时的司马清庭眉目出色、武艺高强、杀伐果决,但待人乏诚、潜于经营。
十年前司马清庭在巨渡郡防守外侵得力,四年前南罗战争又立下战功,且娶了南域第一豪门世家许氏的女儿,很多豪强士绅以能与司马家往来攀亲为荣。没想到有一天他们眼中的英雄司马清庭居然以新君与南罗国王联合削弱边将为由举起叛旗,与李垣、储能、李棠栗这些沽名钓誉之辈联手挟裹楚王造反。虽然有一些受过陈兆霖恩惠的豪门希望陈鉴能再立起沪王门户,但是他们也很清楚新君的能力远在楚王之上,随着李垣、栾庆勾结韦氏侵占上阳失败、楚王与楚王妃从灵州失踪,他们举棋不定权衡中也给了朝廷劝降的机会。
周公作礼,德行教化天下。孔夫子有言:礼之用,和为贵。(1)三纲是个口号,是臣民对当时当刻的世俗秩序规律的普遍认识并接受其约束。南域鸿儒与一般儒生至奉的礼教在他们读书时已嵌入脑中难以抹去。民本思潮容不下贱民、害民。内乱外敌,是国朝衰微的主因。造反,在他们的思维里非良善做派。深得朝廷信任、器重、厚待的司马家把礼崩乐坏的混乱时代也带到了他们的家园。多少人生来便享受良舍优衫、美味佳肴,眼前所见青水绿苔、窈窕花枝,繁华不是寂寞的烟云,而能为他们身心所愉悦,有几人会愿意随叛军起舞造反呢?谁愿意过背井离乡、被发左衽的日子?人皆有同理心,能宽容从未付出信任的敌人,对自己付出情感且背叛自己的人深恶痛绝。司马清庭反叛,是对他们信仰的亵渎、生活的破坏。
时下,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从朝廷兵发灵州开始,江塑郡很快被卷入战火中,平静、舒适的光阴被打破,趁贡州叛变制造的混乱于情于礼都不该发生,眼看着仁义道德被践踏的体无完肤,家园面临毁弃的风险,豪强士绅们怎会任之下去。在他们心目中司马清庭的形象一落千丈,朝廷通告南域的优待政策成为他们挽救家族命运的希望,于是很多士绅、儒门向朝廷投靠,原来捐给叛军的钱银转而以赋税交至官府,一些有识士绅接受朝廷的官派委任,而司马清庭成为了他们向朝廷表忠心的目标。还有,这块土地上,山川秀丽、丘陵俊峭,藏匿着很多江湖侠客,这些江湖人多是侠肝义胆之辈,褚子琛之流很少,随后朝廷又对江湖人发出召集令,凡愿意为朝廷出力者予以嘉奖或授予武将官职。豪强士绅们借此暗中收买、拢络江湖刺客追杀参与叛变的主要头目,一场场由南域豪门大户、士绅乡宦组织的暗杀正在悄悄进行。
灵州城外树立木栅加固城防,掩映于长春湖畔万千垂柳下的隐秀山庄看上去非常安全,澹澹清流绕碧树,花香丛里百鸟飞,景光不受人左右自顾美丽,却每时每刻目睹着人间的悲凉。从陈鉴不辞而别后,沪王旧部瞬间一盘散沙,几路叛军内部欲求不同,依仗江湖势力的被江湖人背叛,依仗地方豪绅的被豪绅们出卖,你死我活天天发生,背叛离析风波不断。
只说储能、李棠栗失去造反的主心骨,司马清庭未曾看得起他们,指责他们背国弃家,放言留他们在灵州自生自灭,并扬言将长春湖边的战马拉走。储能、李棠栗大骂陈鉴是扶不起的阿斗、司马清庭是伪善奸列之人。他们仍有势力在灵州,为争夺战马布人看守,很快将隐秀山庄占为己有,一边搜罗钱银,一边对女人奴仆大骂使唤,听话者赏予好处,不听话者杀之弃之,又不停变卖打杀马儿,一时间人怨牲怒、乱七八糟。偏偏储能还在此刻招来痞俗文人饮酒作乐,写了多少淫词浪句醉生梦死,讥讽李垣的诗文艳俗不入目。他们的做派也被渡州、灵州豪绅听在耳里,他们曾以储能、李棠栗官至朝廷中枢为荣,现在以与他们合谋反叛为耻。
人固有天性,后环境固化脾气和品德,再后是境遇改变选择和眼光。天地时空孕育、养育了人,也因太慷慨毁了人,过分的享乐容易滋生邪念,物欲催发世俗生活走向美好,物欲太盛也会毁却生活,取舍之间全在人的修为。天大地大何处为家,对在邪路上奔跑的储能、李棠栗是痛苦的煎熬。不久,李棠栗体内生有毒疮,一些仆从也染上毒疮,这与他们与司马清庭抢夺战马有关,那时天气很热,有的马儿在抢夺中死去,尸体无人收埋,驱虫蚊蝇咬噬,腐气久散再生,仿佛瘟疫病患不除。此刻的储能才觉察所有的一切原是镜花水月,他别无选择打算孤军奋战。士绅豪强养的家奴、保镖与久经战场的司马家军相斗不是对手,很快储家、李家在灵州的族人被消灭,储能和李棠栗在抢夺中被马蹄踩死。一场抢马闹剧毋庸置疑以储、李二人死去结束,只有一千战马被巨渡叛军占为己有,其余全部被杀。混乱后的隐秀山庄、荒草萋萋,如果稗官野史记载,会说这里不过是乱臣贼子私欲横行、荼毒百姓的地方,连开笔濡墨都懒得做,因为不值一提。
鄣朝还有一些州郡的形式亦如是,陈询不会见好就收,斩草除根、剜疮止腐刻不容缓。到十月底,雪花早早飘飞在上阳城内外,清正殿内发出新的征讨令,令高堂杰、吴岩率领陇州府军五万人马到观州追剿司马清庭及其党羽,搜查李垣下落务必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对尉迟家军进行全部排查,先将参与叛乱者一律斩杀,尉迟家军有投案自首者、提供敌营军情者可宽容处理。然后布告天下:二皇子诞生,大赦天下。期间,尉迟眉月一直未苏醒,后宫消息全部被封锁,只有章皇后病重的传言仍在蔓延。
只说新的征讨令发出当日黄昏,司马清焕入觐请求代替高堂杰出征。当夜,大雨磅礴,深雷霹雳。宣益公主府的偏门开启,章青砚带着霄环、荃葙驱车悄悄来访,入府,转到内堂门前,章青砚独自走进去。
“前日,清焕……他说,他的兄长引祸事,他是司马家人必须大义灭亲。若他此去多半性命攸关,我劝不住他。”宣益公主担忧,直直坐在帘幕后面的团花锦榻边,紧紧抱住怀中熟睡的女儿,“他的兄长已霸占观州全城,朝廷一半的粮仓被他控制,且将卢晏大人擒获用以要挟朝廷。清王妃嫂嫂见过君上,君上发令实为解救卢晏大人。”
章青砚从袖笼中取出一份誊抄的招讨令,“你看一看,天下百姓如何评说司马家。”
“司马氏,代享荣华,实握权柄,戚属皇室,曾有惩戒,皆宽以用。然,轻薄忘义,策兵谋利,妄图辱御,数典忘宗,罪不容恕……今,书讨逆令,凡捉必戕,绝不姑息。谕尔众庶,咸使闻知。”
字字准确,字字杀气腾腾。宣益公主捧着诏令,沉默。
章青砚嗟叹,“招讨令直指司马氏,非司马清庭一人。清焕将军身为司马家人怎能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呢。”
“如此说,清焕会受到牵连?”宣益公主惊恐。
“不一定会受牵连,而是他不做点什么无法在人前人后立足。”
章青砚伸手抚了抚她的手背,“司马将军常恨报国无门,他的长兄沦落至此,不说他要不要大义灭亲,只说他自请出征,于朝廷是个姿态,于君王是检验臣子忠君与否。”
“巨渡叛变是司马家军临时起意,他的长兄谋逆又与他何干呢?自女儿出生,清焕与我在岚溪苑久居不出,一应军政公务也让给其他人去执掌处置。他说要避嫌、要与我隐居在千鄣山。我也以为他从未做过坏事,只要躲得远远的就好。”
“于他是不相干,但清焕将军是司马家的人,他深入战前,会有司马家军倒戈,他在巨渡还有很大的威望。还有,巨渡、南塑很多豪强士绅倒向朝廷,他们更在乎为他们仰慕的司马家不能有逆党,如果清焕将军深入南域,会弥补他们情感上的失落。”章青砚苦笑,“在君侧,无论臣子还是臣妾,于生死,都别无选择。”
“哦……”宣益公主濡湿的眼睛里生出疼痛,她低眉吻了吻女儿的面颊,“你这样说,我想我要去阻止清焕也无用吧。”
她唤来密心将女儿抱走。
“有件事我还没告诉你,今日午后圆成姐姐来我府上,我从未见过她如此失魂落魄。”
“嗯?”
“她说自己与高将军成婚多年才只有一个孩子,高将军从无纳妾之意。不纳妾并非是爱重她,而是——”宣益公主顿了顿,“青砚,我不说,你也是知道的。”
章青砚怔住。
宣益公主不待她说话,继续道,“从你病重的消息从宫门传出后,九哥便来了,至于他何时进入上阳,上阳城的大门都会为他打开,也已经打开,等他进来了,他便再也出不去了。以你为诱饵,确能兵不血刃抓住九哥。”
宣益公主又喟然,“青砚,你又何曾在乎过头顶上的后冠!你从来都清楚,嫁给帝王终究不会得到真心。如果给你重来的机会,你还是希望过最简单的日子,是不是?你想过么,如果当初你嫁的是高将军,会幸福吗?”
章青砚没有回答她。
“这一回,虽有君上旨令,高将军仍独自领兵去了观州,而将吴将军留在陇州防守,他认为吴家虽有吴准大人在,但吴将军仍未娶妻,他不想吴家再遭受打击。高将军与吴将军自小都在正源书院读书、尚武苑练武,有超过寻常人的感情。”宣益公主看住章青砚,”你知道圆成姐姐还对我说了什么?”
“什么?”
“她说,本朝最大的粮仓观州在司马家人的手上,意味着此战是一场大战,高驸马此去,是要用自己的性命为朝廷清除观州叛军。”
“此话怎讲?”
“观州一战如能清剿叛军,将是朝廷最后的胜利。朝廷胜利了,君上就安,君上安,你生为皇后,也会安。”
章青砚难以置信也颇为感动,“高将军为何要这样,多少年过去了,我从未对高将军有什么想法,他何必如此!如果他的心意是真的,也不要对圆成公主说啊。”
“高将军没有对圆成姐姐说,是这么多年圆成姐姐观察发现高将军内心的情感寄托。她感叹,她的婚姻于她来说,如同韩君平的章之柳、崔护的人面桃花,都是写在词句里的。高将军从来没有忘记过你,圆成姐姐也从未得到过他的真心,他们夫妻相敬如宾,只是敷于表面做给人看的样子罢了。”
“可宜。”章青砚望着宣益公主,“圆成公主告诉你这些,是要做什么——是要你转告我么?”
“圆成姐姐没有让我转告你,她是难受,高将军常年在外,如今这一仗他又要为你去打,她感到害怕,也觉得自己很悲哀。”宣益公主面色如怵,“我也害怕,害怕清焕真去了观州。所以我才将我的内心和圆成姐姐的内心坦白于你。我无处可说,圆成姐姐亦无处可说,我又只能对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