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钰行事本来怪异,谭甄也早有耳闻。
  细细一想刘钰的话,果然大有道理,计议深长。若是“天”真的有心废运河、改海运,这等奏疏必定会得皇帝赏识。
  再一想,谭甄觉得好像明白了刘钰的意思。
  显然,刘钰是支持海运的,但或许是因为怕被人攻讦“出于私利”等缘故,故而不能提?
  亦或许,刘钰在海运一事上说话的分量太重,天时未至,尚不可打草惊蛇?
  故而由自己提出为妥,早做准备,以便将来。
  “鹰娑伯所想即是,若是贸然改动,确实难以得海运三利之全。只是此事最好还是由河道总督来提,鹰娑伯让我上疏,这似乎是要把我架在火上烤。”
  刘钰笑道:“谭大人,这话可就不对了。你如今难不成就没在火上?”
  谭甄一怔,随后一笑,心道也是,自己已经在朝堂上说过海运的事了,自己已经站队了。
  可转念再一想,不由反问道:“鹰娑伯就算在朝堂上没说话,可谁都知道鹰娑伯是海运派的。就算明哲保身,却也晚了吧?”
  “哈哈哈,谭大人,我可还没学会明哲保身呢。只是我还没想好怎么说而已。待到想明白怎么说的时候,自然会说。”
  谭甄终于明白了,心道这可不是没想明白怎么说,分明是早想明白了怎么说,只是时机不对。
  既是如此,反正都是为了天下社稷苍生,这奏疏也没什么坏处,不妨自己上了就是。
  该试探出来的,已经都试探出来了,谭甄估计自己再多问什么,刘钰也不会说了。
  也不等刘钰送客,自己主动告辞,心中始终琢磨着这“天时”到底竟是什么时候?
  天时难测,谭甄难以忖度,去还是顺从了刘钰的想法,回去将这件事写成了奏折。
  几日后的朝会中,提起此事,皇帝果然态度暧昧地褒奖了一番,却没说海运的事,只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江苏节度使的想法有些道理。
  但在海运一事上,也就到此为止了。
  敦促了工政府,叫其组织了一批人,按照江苏节度使奏疏上的意思,彻底考察一下黄淮下游的水文。
  海运派觉得似乎还有希望,这件事还没完全断绝。
  运河派也觉得皇帝算是给海运派个面子,到此为止。
  双方也都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去想,只能说天时真的难测。
  一直到刘钰返回威海前,年末大朝会几乎一直都是在忙着吵架,他也是学会了在朝堂上休息养神。
  可以说,今年的大朝会上,正事一件都没办成,全都是和稀泥的再议,以及皇帝模棱两可的态度。
  铸币废两,再议;海运废漕,再议;试发交子,再议;摊丁入亩,再议;永佃试行于省,再议;士绅纳粮,再议……
  可能与刘钰唯一有点关联的事,就是文登州州牧白云航,治理有功,行取入京做户政府郎中。
  大朝会周期结束,刘钰即将返回威海之前,皇帝再度将刘钰等那些知道对日开战事的人召集入宫。
  李淦看着这几个自己认为的能臣,嘴里说着对日开战的事,心中也是无比激动。
  之前所做的诸多事,数千年史书中做的比他好的比比皆是。
  不管是蒙古高原还是西域,前有强汉、后有盛唐。
  而现在要做的这件事,翻遍了史书,可能也就蒙古人尝试着做过。不止于日本,还有南洋爪哇,蒙古人都尝试过,只不过都失败了。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若是自己能够做成这件事,李淦觉得自己亦算是历代皇帝中的佼佼者,至少前无古人。
  至于蒙古,李淦觉得到时候自己也可以稍微碰碰瓷。譬如蒙古和罗刹打过仗,自己也打过;蒙古和波兰人打过仗,自己也抓过波兰人的战俘,如今还在军中操练枪骑兵……
  若能服日本、占南洋,自己自比汉武唐宗的时候,再也不用那么心虚,总觉得说出去会被人嘲笑。
  当然,不止于此。
  若能服日本、下南洋,则海上也再无威胁,更是可以趁着自己还有几年活头,将朝廷的一大症结漕运运河解决掉。
  一旦日本、南洋给自己带来了足够的内帑收入,威望正高,甚至可能在死前,将前朝的一条鞭法的惯性继续执行下去,直到完成文登州的种种试点改革推行全国。
  届时,自己青史留名,又能留给后世子孙一个稳固的江山,便是后世子孙无能,也能给大顺夺续几辈子。
  之前他只是在模仿汉唐,学着之前他所认为的明君——当然不是宋仁宗这样的的明君——而现在,终于要到了比那些明君更进一步的时候,心中如何能不激动?
  前两次征罗刹、平西域,他御驾亲征,两次战胜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威望,顺利地推行了军改。
  而这一次,若能再胜,就可以裹挟其威,完成内部的一些他认为能多续几年的变革。
  一众能臣中,最年轻的刘钰掩盖了其余人身上的许多光芒,皇帝却并不担心。
  他觉得刘钰是个忠臣,虽然是那种社稷为重君而次之的忠臣,但他很自信自己走的每一条路,都是有利于社稷的,所以刘钰会一直同路下去。
  况且两战之后,刘钰的兵权就可以收走了。
  若将来复安南、伐缅甸,国势之下、海军既成,也用不到此人,正可用此人于内部变革之上。
  此时正说到刘钰今年要做的事,便问道:“鹰娑伯以为,五月份去往琉球,可有什么问题吗?”
  “朕是这般想着,既然今年至少罗刹、瑞典、法兰西的使节会到,正好叫他们知晓一下何谓天朝。”
  “天朝、天朝,有威、有恩。天朝之内的天下,也正好叫西洋人知道何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五月份去琉球,七八月若能返回,正值西洋诸国使节团其至。琉球王不能前来,却可命其世子前来朝中谢罪,令西洋人观之。”
  “九十月份,正值风向好,可伐倭人。速战速决,正好明年元旦时候西洋诸国船只返回,也好传回消息。自此之后,天朝藩属,西洋诸国不得私自打交道,必由天朝。”
  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战略威慑,若是征日成功,在罗刹高级别使节团前来的谈判中,必可在西北拿下更大的利益。
  皇帝是盼着打完日本之后,勘界条约签了后,欧洲就出大事。
  比如刘钰整天提及的奥地利王薨了,法兰西与荷兰开战,便可一鼓作气下南洋,挤走荷兰。
  这样好处都占了,还能立刻缓和与罗刹的关系,从而使得北方边疆彻底稳固。
  只是这里面的计划,知道的人就更少了,这时候也不好细说。
  之前已经说过了琉球的事,和周天子问楚国不贡苞茅差不多,找个理由便是。
  国子监有琉球的留学生,京城太医院里也有琉球在这边学习医学的学生,有些事天朝不提,琉球自己也不提。可要是天朝提了,随便找个琉球的留学生问问,萨摩蕃是不是欺负你们了?
  这事本来就是个皇帝的新衣,很多人都知道,但都装聋。只要皇帝假装从一些人那里听到了、主动去问,朝臣自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自会有人揣摩上意上疏怒斥倭国无礼。
  到时候师出有名,连那句“我蛮夷尔”都省了,免得倭国再上表“无罪”。
  刘钰盘算了一下,五月确实是个好时候,除了可能去琉球的路上会有台风之外。
  一来到了五月,正值夏收,今年是丰年还是灾年,心里也就有数了;二来九十月份用兵,辽东的秋粮直接可以征调,海运到日本也很方便,再从朝鲜那要一批。
  至于皇帝设想的对西洋诸国的秀肌肉,刘钰觉得也没什么问题。
  威海的那几艘巡航舰,在亚洲秀秀肌肉足够了,英荷法可能都会觉得这海军不值一提,但大顺又不去欧洲、他们船再多主力舰也来不了亚洲,足够欧洲人接受东亚是朝贡体系的目的了。
  “陛下,臣以为五月正值其时。只是若臣为正使,副使……副使最好还是选个既知典籍、却又不是皓首穷经只知文采的。”
  “斥固然要斥,但琉球国亦无罪,需得把握好度。”
  “天朝既有恩,也有威。”
  “本朝太祖时,永昌二年,伪明遣使往琉球。历来规矩,若使者至,必吃拿卡要,勒索求贿,琉球国质押当宫古、八重山,问萨摩蕃借银九千两,以供伪明使者之贿赂。此事教训,日后册封朝贡藩属,需得整治,以免离心。”
  “更往前时,前明万历三十七年,倭人入寇琉球,琉球使者求诸天朝,天朝不闻不问,自此之后,琉球亦知天朝管不到琉球更管不到倭国,倭人欺压,琉球人也只能忍气吞声。”
  “是以,天朝必要有一支海军,日后更不可废弛。否则,天朝颜面尽失不谈,藩属无力自保时天朝无力相助,也只能明贡而阴违。”
  “是以王土之大,普天至于何处为界,陆上看枪炮、海上看军舰。”
  “此番臣为正使往琉球,只求三件事。副使要清廉干吏,使船必要用军舰。倭人萨摩蕃在琉球常驻使节监视,请陛下授臣临机决断之权。”
  细细一想刘钰的话,果然大有道理,计议深长。若是“天”真的有心废运河、改海运,这等奏疏必定会得皇帝赏识。
  再一想,谭甄觉得好像明白了刘钰的意思。
  显然,刘钰是支持海运的,但或许是因为怕被人攻讦“出于私利”等缘故,故而不能提?
  亦或许,刘钰在海运一事上说话的分量太重,天时未至,尚不可打草惊蛇?
  故而由自己提出为妥,早做准备,以便将来。
  “鹰娑伯所想即是,若是贸然改动,确实难以得海运三利之全。只是此事最好还是由河道总督来提,鹰娑伯让我上疏,这似乎是要把我架在火上烤。”
  刘钰笑道:“谭大人,这话可就不对了。你如今难不成就没在火上?”
  谭甄一怔,随后一笑,心道也是,自己已经在朝堂上说过海运的事了,自己已经站队了。
  可转念再一想,不由反问道:“鹰娑伯就算在朝堂上没说话,可谁都知道鹰娑伯是海运派的。就算明哲保身,却也晚了吧?”
  “哈哈哈,谭大人,我可还没学会明哲保身呢。只是我还没想好怎么说而已。待到想明白怎么说的时候,自然会说。”
  谭甄终于明白了,心道这可不是没想明白怎么说,分明是早想明白了怎么说,只是时机不对。
  既是如此,反正都是为了天下社稷苍生,这奏疏也没什么坏处,不妨自己上了就是。
  该试探出来的,已经都试探出来了,谭甄估计自己再多问什么,刘钰也不会说了。
  也不等刘钰送客,自己主动告辞,心中始终琢磨着这“天时”到底竟是什么时候?
  天时难测,谭甄难以忖度,去还是顺从了刘钰的想法,回去将这件事写成了奏折。
  几日后的朝会中,提起此事,皇帝果然态度暧昧地褒奖了一番,却没说海运的事,只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江苏节度使的想法有些道理。
  但在海运一事上,也就到此为止了。
  敦促了工政府,叫其组织了一批人,按照江苏节度使奏疏上的意思,彻底考察一下黄淮下游的水文。
  海运派觉得似乎还有希望,这件事还没完全断绝。
  运河派也觉得皇帝算是给海运派个面子,到此为止。
  双方也都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去想,只能说天时真的难测。
  一直到刘钰返回威海前,年末大朝会几乎一直都是在忙着吵架,他也是学会了在朝堂上休息养神。
  可以说,今年的大朝会上,正事一件都没办成,全都是和稀泥的再议,以及皇帝模棱两可的态度。
  铸币废两,再议;海运废漕,再议;试发交子,再议;摊丁入亩,再议;永佃试行于省,再议;士绅纳粮,再议……
  可能与刘钰唯一有点关联的事,就是文登州州牧白云航,治理有功,行取入京做户政府郎中。
  大朝会周期结束,刘钰即将返回威海之前,皇帝再度将刘钰等那些知道对日开战事的人召集入宫。
  李淦看着这几个自己认为的能臣,嘴里说着对日开战的事,心中也是无比激动。
  之前所做的诸多事,数千年史书中做的比他好的比比皆是。
  不管是蒙古高原还是西域,前有强汉、后有盛唐。
  而现在要做的这件事,翻遍了史书,可能也就蒙古人尝试着做过。不止于日本,还有南洋爪哇,蒙古人都尝试过,只不过都失败了。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若是自己能够做成这件事,李淦觉得自己亦算是历代皇帝中的佼佼者,至少前无古人。
  至于蒙古,李淦觉得到时候自己也可以稍微碰碰瓷。譬如蒙古和罗刹打过仗,自己也打过;蒙古和波兰人打过仗,自己也抓过波兰人的战俘,如今还在军中操练枪骑兵……
  若能服日本、占南洋,自己自比汉武唐宗的时候,再也不用那么心虚,总觉得说出去会被人嘲笑。
  当然,不止于此。
  若能服日本、下南洋,则海上也再无威胁,更是可以趁着自己还有几年活头,将朝廷的一大症结漕运运河解决掉。
  一旦日本、南洋给自己带来了足够的内帑收入,威望正高,甚至可能在死前,将前朝的一条鞭法的惯性继续执行下去,直到完成文登州的种种试点改革推行全国。
  届时,自己青史留名,又能留给后世子孙一个稳固的江山,便是后世子孙无能,也能给大顺夺续几辈子。
  之前他只是在模仿汉唐,学着之前他所认为的明君——当然不是宋仁宗这样的的明君——而现在,终于要到了比那些明君更进一步的时候,心中如何能不激动?
  前两次征罗刹、平西域,他御驾亲征,两次战胜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威望,顺利地推行了军改。
  而这一次,若能再胜,就可以裹挟其威,完成内部的一些他认为能多续几年的变革。
  一众能臣中,最年轻的刘钰掩盖了其余人身上的许多光芒,皇帝却并不担心。
  他觉得刘钰是个忠臣,虽然是那种社稷为重君而次之的忠臣,但他很自信自己走的每一条路,都是有利于社稷的,所以刘钰会一直同路下去。
  况且两战之后,刘钰的兵权就可以收走了。
  若将来复安南、伐缅甸,国势之下、海军既成,也用不到此人,正可用此人于内部变革之上。
  此时正说到刘钰今年要做的事,便问道:“鹰娑伯以为,五月份去往琉球,可有什么问题吗?”
  “朕是这般想着,既然今年至少罗刹、瑞典、法兰西的使节会到,正好叫他们知晓一下何谓天朝。”
  “天朝、天朝,有威、有恩。天朝之内的天下,也正好叫西洋人知道何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五月份去琉球,七八月若能返回,正值西洋诸国使节团其至。琉球王不能前来,却可命其世子前来朝中谢罪,令西洋人观之。”
  “九十月份,正值风向好,可伐倭人。速战速决,正好明年元旦时候西洋诸国船只返回,也好传回消息。自此之后,天朝藩属,西洋诸国不得私自打交道,必由天朝。”
  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战略威慑,若是征日成功,在罗刹高级别使节团前来的谈判中,必可在西北拿下更大的利益。
  皇帝是盼着打完日本之后,勘界条约签了后,欧洲就出大事。
  比如刘钰整天提及的奥地利王薨了,法兰西与荷兰开战,便可一鼓作气下南洋,挤走荷兰。
  这样好处都占了,还能立刻缓和与罗刹的关系,从而使得北方边疆彻底稳固。
  只是这里面的计划,知道的人就更少了,这时候也不好细说。
  之前已经说过了琉球的事,和周天子问楚国不贡苞茅差不多,找个理由便是。
  国子监有琉球的留学生,京城太医院里也有琉球在这边学习医学的学生,有些事天朝不提,琉球自己也不提。可要是天朝提了,随便找个琉球的留学生问问,萨摩蕃是不是欺负你们了?
  这事本来就是个皇帝的新衣,很多人都知道,但都装聋。只要皇帝假装从一些人那里听到了、主动去问,朝臣自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自会有人揣摩上意上疏怒斥倭国无礼。
  到时候师出有名,连那句“我蛮夷尔”都省了,免得倭国再上表“无罪”。
  刘钰盘算了一下,五月确实是个好时候,除了可能去琉球的路上会有台风之外。
  一来到了五月,正值夏收,今年是丰年还是灾年,心里也就有数了;二来九十月份用兵,辽东的秋粮直接可以征调,海运到日本也很方便,再从朝鲜那要一批。
  至于皇帝设想的对西洋诸国的秀肌肉,刘钰觉得也没什么问题。
  威海的那几艘巡航舰,在亚洲秀秀肌肉足够了,英荷法可能都会觉得这海军不值一提,但大顺又不去欧洲、他们船再多主力舰也来不了亚洲,足够欧洲人接受东亚是朝贡体系的目的了。
  “陛下,臣以为五月正值其时。只是若臣为正使,副使……副使最好还是选个既知典籍、却又不是皓首穷经只知文采的。”
  “斥固然要斥,但琉球国亦无罪,需得把握好度。”
  “天朝既有恩,也有威。”
  “本朝太祖时,永昌二年,伪明遣使往琉球。历来规矩,若使者至,必吃拿卡要,勒索求贿,琉球国质押当宫古、八重山,问萨摩蕃借银九千两,以供伪明使者之贿赂。此事教训,日后册封朝贡藩属,需得整治,以免离心。”
  “更往前时,前明万历三十七年,倭人入寇琉球,琉球使者求诸天朝,天朝不闻不问,自此之后,琉球亦知天朝管不到琉球更管不到倭国,倭人欺压,琉球人也只能忍气吞声。”
  “是以,天朝必要有一支海军,日后更不可废弛。否则,天朝颜面尽失不谈,藩属无力自保时天朝无力相助,也只能明贡而阴违。”
  “是以王土之大,普天至于何处为界,陆上看枪炮、海上看军舰。”
  “此番臣为正使往琉球,只求三件事。副使要清廉干吏,使船必要用军舰。倭人萨摩蕃在琉球常驻使节监视,请陛下授臣临机决断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