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既是威廉四世统治的正统性来源般的政治正确。
也有威廉四世不得不面对的外部压力。
英国。
英国自己搞出了一个普鲁士单独媾和的事儿,自然是防着自己这边也如司马炎效曹丕故事:你做的,我做不得?
所以极度提防荷兰单独对法媾和。
威廉四世想要私下对法谈判,外交压力极大。
现在法国已经攻到了荷兰本土,这时候能依靠的,只剩下英国和奥地利了。
荷兰手里还有一张牌呢。
《英荷共同防御条约》。
坎伯兰公爵回英国,用的就是这个条约为理由:按照条约,如果英国本土受到了侵犯,荷兰需要出兵7000,外加二十艘战舰去保卫英国本土。
那么,要么,你荷兰出兵出军舰;要么,坎伯兰公爵就回去啦。
都是商业大国,得按合同办呐。
那时候小王位僭越者要登陆苏格兰的风声甚紧,回去倒也说得过去。
现在法国马上就要攻入荷兰本土了,英国按理也要派出军队帮助防守。
可英国现在自顾不暇,万一小僭越王真的登陆苏格兰呢?
现在私下里去和法国谈判,那不是落英国以口实吗?
不是我大英不履行条约,而是你荷兰私下和敌人谈判,不能怪我啊,只能怪你自己。
而且现在俄国已经答应了《补助金条约》,可能很快就会出兵了,仗都打到这份上了,荷兰把自己的金融业都打崩了,这时候私下谈判,说不定就是1453年去投拜占庭呢。
内部的政治正确。
外部的外交压力。
这都让威廉四世的宫廷,不能私下里与法国谈判。再说也没什么可谈的,法国人都把奥属尼德兰全吃下了,荷兰人的要塞群也丢了,法国人这时候开出的条件,想想也不能接受啊。
而作为非官方的人,前大议长安东尼,也不能直接与法国谈。
一来名不正言不顺,他不只是前联省议会大议长,还是前荷兰省大议长。
这个前字,非常精妙,他现在没有官方身份,法国人也不会和他谈的。
再者,这时候去谈,谈什么?
摄政派虽然恐惧法国,但也认定现在的荷兰是个烂摊子,根本不想沾身。
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大顺可能另有目的,安东尼觉得,有必要和大顺这边私下接触一番,希望借助大顺这边,以非官方的身份,斡旋一下法荷之间的关系。
也出于对祖国的热爱,询问一下法国到底是个什么打算?准备怎么处置将来可能战败的荷兰?
也问一问,大顺是不是真的对台湾、舟山当年的事耿耿于怀,以至于要借法国的力量报复荷兰?觉得夺回了东南亚,这报复还不够?非要祸害祸害荷兰的本土?
甚至……中国,是否会给法国资金上的援助,给法国输血,让法国继续打下去?
这,大有可能。
他不了解大顺的内部矛盾有多严重,也不了解大顺的土地问题有多无解,更不知道大顺的税收效率令人发指,走马观花地看了看大顺最富庶的地方,自觉地大顺拿出个一二亿两白银资助法国国债,不是问题。
甚至不用一二亿两,就是大顺拿出2000万来搞法国国债,法国就能撑到奥地利、荷兰自己崩溃。
而且从商业的角度,大顺贷款给法国买法国国债,完全不赔本啊。
只要打赢了,法国当然还的起本金和利息。
更有甚者,会不会大顺准备让法国确定欧洲霸主地位,从而在将来,于贸易上和法国全面合作?
若真这样,荷兰,危矣!
带着这种“前”大议长的亡国之君般的感叹,安东尼以非官方的身份,去拜见了同样非官方身份的康不怠。
相见之后,分宾主坐下,安东尼本来准备先用此番中国之行为引头,开启谈话。
不曾想康不怠却主动说起来了当前的局势。
只是,说的非常的刺耳。
“鲸侯曾跟我说过,人们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我们从没有从历史中得到过教训。”
“天朝有以史为鉴之说,我本不信。但看了贵国荷兰后,我方信,此言不虚啊。”
“法国人当年坚定地相信英法同盟,反手英国就把法国卖了,和你们一起去打法国。当然,这是法国人该得到的教训,你们不记得,那么不算什么。”
“二三十年前,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荷兰流干了自己的血,巴掌大小的国家,不足一个河南省五分之一的人口,出兵十三万。”
“结果呢,尼德兰低地,叫奥属尼德兰。荷兰只能在低地堡垒驻军的权力,当免费的看门狗。”
“奴隶贸易,被英国人独霸,一脚把荷兰踢开,英国独占西班牙殖民地的黑奴贸易。荷兰贩卖奴隶属于非法。”
“荷兰损失了大量的战船、商船。战后不得不封存军舰、裁撤陆军。穷的战后第一年的各省‘国债’,都没兑付。”
“现在旧事重演,你们又一次给英国人当狗,当得不亦乐乎。看来啊,你们对《航海条例》相当满意啊,不惜一切代价来保卫英国。”
“这也难怪,你们的执政官,是英国的女婿嘛。”
“我听你们的人说,当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时候,英国人给你们的许诺,是战胜之后,那地方不叫奥属尼德兰,而是叫联合省南部新省份。”
“还听说,当初你们非常渴求在根特、里尔等地的贸易权和税收权,也是先被承诺然后被否决。”
“这倒是让我想起来一个故事。我们先秦时候,有个叫张仪的外交官……”
张仪欺楚这样的讽刺,让安东尼有些不舒服。
不是故事叫人不舒服,而是眼前的康不怠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的语气,就像是说一个被骗的傻子,这种语气和表情,在荷兰商人讲到欺诈牟利故事里的可怜人时,常见。
出于对祖国尊严的维护,也出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时候,荷兰掌权的是摄政派的大议长,安东尼还是出面否定了一下。
“先生,您既然且熟悉知道贵国的东方故事,那么也一定知道我在贵国京城时候听朝鲜人讲的另一个故事。”
“大明帝国派兵支援朝鲜,付出了许多代价,战胜后什么都不要,退了回去。这难道不是一样的道理嘛?”
“奥属尼德兰之于我们荷兰,就像是朝鲜之于贵国一样。”
“奥属尼德兰没有落入法国手里,我们最大的战略目的就达成了。就如同朝鲜没有落入第三方的手中,对于贵国的意义一样。”
“战略目的只要达成,剩下的都说旁枝末节。从这一点来看,我不认为我们的战略有什么问题。我们不是为英国出兵的,正如大明帝国不是为朝鲜而出兵一样。我们是为了自己。”
“英国人不给我们承诺,我们也会出兵的。至少,假如我作为大议长,也会做出出兵的决定。只要能保住奥属尼德兰不落入法国或者西班牙人之手,我们的牺牲就是值得的。”
“的确,战后我们背负了一亿两千万白银的债务,15年我们也确实没有兑付国债,但我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从战略角度否定了康不怠“张仪欺楚”的类比之后,安东尼觉得自己为荷兰争取到一个不是傻子的地位。
康不怠对此不置可否,只是笑了笑,又问道:“那么,看来大议长对这一次荷兰参战,也是毫不后悔啊。毕竟,法国还是要吃奥属尼德兰。按你这个理论,就该打下去,不惜代价。”
“那看来,如今荷兰人心惶惶、经济崩溃、公司破产、银行倒闭、商船被私掠,也都是值得的了?”
“那当初,为什么你们还要一面去凡尔赛宫卑躬屈膝呢?这么说,奥兰治家族的威廉,真英雄也,知道战略、知道荷兰的核心利益所在。”
这话呛的安东尼一时间没法回应了。
此一时、彼一时也。
那时候,荷兰还有着巅峰的余韵,还是世界强国。
固然有所谓的奥属尼德兰就是荷兰的朝鲜这样的战略考虑,但更多的,还是琢磨着干爆法西,拿到西班牙殖民地的贸易权,拿到奥属尼德兰的时税收权和贸易特权,绕开英国的《海航条例》,扩展美洲西属殖民地的贸易。
那时候,还真有可能重回巅峰的。
然而,现在可不一样了。
那时候,理论上和英国五五开的荷兰,当然要有大国心态,积极参与雄霸之战,争取当战胜国要是当初的构想达成了呢?要是当初战后拿到了根特等地、拿到了对西班牙殖民地的独家贸易权、把在塞维利亚加迪斯等地的被法国排挤的商栈重开起来呢?
至少,理论上若做成了,那就重现黄金时代了。
现在,荷兰一共两万兵;战舰快四十年没造新的了;私营的造船船坞从当年的40座破产到现在的不到10座;棉纺织处理厂从当年的100多所,降到现在的不足20……
之前还能考虑一下的夺取根特、拿到西班牙殖民地独家贸易权、塞维利亚商栈等等,现在根本没资格考虑了。
当年黄金时代才刚结束,一百年积累的底子极厚,所以这点小国黄金时代都过了,还能拉出来13万正规军线列兵、随便欠1亿2000万的白银债不怕还不起。
当时看上去,使使劲儿、参与一场战争,一旦打赢并且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真就海上马车夫再临了。
现在,莫说13万正规军,要履行《英荷共同防御条约》的7000人都凑不出。安东尼自己都不得不问一问自己,荷兰这一战的目的是什么?想要的战略构想是什么?如果胜利了,战后分赃荷兰想要什么?
西班牙继承战争甭管结果如何,最起码之前还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现在则是完全不知道想要什么。
想了一圈,只觉得,这仗打的,毫无疑义嘛。
纯粹是成了绝对意义上的“为了打仗而打仗”了。
也有威廉四世不得不面对的外部压力。
英国。
英国自己搞出了一个普鲁士单独媾和的事儿,自然是防着自己这边也如司马炎效曹丕故事:你做的,我做不得?
所以极度提防荷兰单独对法媾和。
威廉四世想要私下对法谈判,外交压力极大。
现在法国已经攻到了荷兰本土,这时候能依靠的,只剩下英国和奥地利了。
荷兰手里还有一张牌呢。
《英荷共同防御条约》。
坎伯兰公爵回英国,用的就是这个条约为理由:按照条约,如果英国本土受到了侵犯,荷兰需要出兵7000,外加二十艘战舰去保卫英国本土。
那么,要么,你荷兰出兵出军舰;要么,坎伯兰公爵就回去啦。
都是商业大国,得按合同办呐。
那时候小王位僭越者要登陆苏格兰的风声甚紧,回去倒也说得过去。
现在法国马上就要攻入荷兰本土了,英国按理也要派出军队帮助防守。
可英国现在自顾不暇,万一小僭越王真的登陆苏格兰呢?
现在私下里去和法国谈判,那不是落英国以口实吗?
不是我大英不履行条约,而是你荷兰私下和敌人谈判,不能怪我啊,只能怪你自己。
而且现在俄国已经答应了《补助金条约》,可能很快就会出兵了,仗都打到这份上了,荷兰把自己的金融业都打崩了,这时候私下谈判,说不定就是1453年去投拜占庭呢。
内部的政治正确。
外部的外交压力。
这都让威廉四世的宫廷,不能私下里与法国谈判。再说也没什么可谈的,法国人都把奥属尼德兰全吃下了,荷兰人的要塞群也丢了,法国人这时候开出的条件,想想也不能接受啊。
而作为非官方的人,前大议长安东尼,也不能直接与法国谈。
一来名不正言不顺,他不只是前联省议会大议长,还是前荷兰省大议长。
这个前字,非常精妙,他现在没有官方身份,法国人也不会和他谈的。
再者,这时候去谈,谈什么?
摄政派虽然恐惧法国,但也认定现在的荷兰是个烂摊子,根本不想沾身。
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大顺可能另有目的,安东尼觉得,有必要和大顺这边私下接触一番,希望借助大顺这边,以非官方的身份,斡旋一下法荷之间的关系。
也出于对祖国的热爱,询问一下法国到底是个什么打算?准备怎么处置将来可能战败的荷兰?
也问一问,大顺是不是真的对台湾、舟山当年的事耿耿于怀,以至于要借法国的力量报复荷兰?觉得夺回了东南亚,这报复还不够?非要祸害祸害荷兰的本土?
甚至……中国,是否会给法国资金上的援助,给法国输血,让法国继续打下去?
这,大有可能。
他不了解大顺的内部矛盾有多严重,也不了解大顺的土地问题有多无解,更不知道大顺的税收效率令人发指,走马观花地看了看大顺最富庶的地方,自觉地大顺拿出个一二亿两白银资助法国国债,不是问题。
甚至不用一二亿两,就是大顺拿出2000万来搞法国国债,法国就能撑到奥地利、荷兰自己崩溃。
而且从商业的角度,大顺贷款给法国买法国国债,完全不赔本啊。
只要打赢了,法国当然还的起本金和利息。
更有甚者,会不会大顺准备让法国确定欧洲霸主地位,从而在将来,于贸易上和法国全面合作?
若真这样,荷兰,危矣!
带着这种“前”大议长的亡国之君般的感叹,安东尼以非官方的身份,去拜见了同样非官方身份的康不怠。
相见之后,分宾主坐下,安东尼本来准备先用此番中国之行为引头,开启谈话。
不曾想康不怠却主动说起来了当前的局势。
只是,说的非常的刺耳。
“鲸侯曾跟我说过,人们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我们从没有从历史中得到过教训。”
“天朝有以史为鉴之说,我本不信。但看了贵国荷兰后,我方信,此言不虚啊。”
“法国人当年坚定地相信英法同盟,反手英国就把法国卖了,和你们一起去打法国。当然,这是法国人该得到的教训,你们不记得,那么不算什么。”
“二三十年前,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荷兰流干了自己的血,巴掌大小的国家,不足一个河南省五分之一的人口,出兵十三万。”
“结果呢,尼德兰低地,叫奥属尼德兰。荷兰只能在低地堡垒驻军的权力,当免费的看门狗。”
“奴隶贸易,被英国人独霸,一脚把荷兰踢开,英国独占西班牙殖民地的黑奴贸易。荷兰贩卖奴隶属于非法。”
“荷兰损失了大量的战船、商船。战后不得不封存军舰、裁撤陆军。穷的战后第一年的各省‘国债’,都没兑付。”
“现在旧事重演,你们又一次给英国人当狗,当得不亦乐乎。看来啊,你们对《航海条例》相当满意啊,不惜一切代价来保卫英国。”
“这也难怪,你们的执政官,是英国的女婿嘛。”
“我听你们的人说,当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时候,英国人给你们的许诺,是战胜之后,那地方不叫奥属尼德兰,而是叫联合省南部新省份。”
“还听说,当初你们非常渴求在根特、里尔等地的贸易权和税收权,也是先被承诺然后被否决。”
“这倒是让我想起来一个故事。我们先秦时候,有个叫张仪的外交官……”
张仪欺楚这样的讽刺,让安东尼有些不舒服。
不是故事叫人不舒服,而是眼前的康不怠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的语气,就像是说一个被骗的傻子,这种语气和表情,在荷兰商人讲到欺诈牟利故事里的可怜人时,常见。
出于对祖国尊严的维护,也出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时候,荷兰掌权的是摄政派的大议长,安东尼还是出面否定了一下。
“先生,您既然且熟悉知道贵国的东方故事,那么也一定知道我在贵国京城时候听朝鲜人讲的另一个故事。”
“大明帝国派兵支援朝鲜,付出了许多代价,战胜后什么都不要,退了回去。这难道不是一样的道理嘛?”
“奥属尼德兰之于我们荷兰,就像是朝鲜之于贵国一样。”
“奥属尼德兰没有落入法国手里,我们最大的战略目的就达成了。就如同朝鲜没有落入第三方的手中,对于贵国的意义一样。”
“战略目的只要达成,剩下的都说旁枝末节。从这一点来看,我不认为我们的战略有什么问题。我们不是为英国出兵的,正如大明帝国不是为朝鲜而出兵一样。我们是为了自己。”
“英国人不给我们承诺,我们也会出兵的。至少,假如我作为大议长,也会做出出兵的决定。只要能保住奥属尼德兰不落入法国或者西班牙人之手,我们的牺牲就是值得的。”
“的确,战后我们背负了一亿两千万白银的债务,15年我们也确实没有兑付国债,但我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从战略角度否定了康不怠“张仪欺楚”的类比之后,安东尼觉得自己为荷兰争取到一个不是傻子的地位。
康不怠对此不置可否,只是笑了笑,又问道:“那么,看来大议长对这一次荷兰参战,也是毫不后悔啊。毕竟,法国还是要吃奥属尼德兰。按你这个理论,就该打下去,不惜代价。”
“那看来,如今荷兰人心惶惶、经济崩溃、公司破产、银行倒闭、商船被私掠,也都是值得的了?”
“那当初,为什么你们还要一面去凡尔赛宫卑躬屈膝呢?这么说,奥兰治家族的威廉,真英雄也,知道战略、知道荷兰的核心利益所在。”
这话呛的安东尼一时间没法回应了。
此一时、彼一时也。
那时候,荷兰还有着巅峰的余韵,还是世界强国。
固然有所谓的奥属尼德兰就是荷兰的朝鲜这样的战略考虑,但更多的,还是琢磨着干爆法西,拿到西班牙殖民地的贸易权,拿到奥属尼德兰的时税收权和贸易特权,绕开英国的《海航条例》,扩展美洲西属殖民地的贸易。
那时候,还真有可能重回巅峰的。
然而,现在可不一样了。
那时候,理论上和英国五五开的荷兰,当然要有大国心态,积极参与雄霸之战,争取当战胜国要是当初的构想达成了呢?要是当初战后拿到了根特等地、拿到了对西班牙殖民地的独家贸易权、把在塞维利亚加迪斯等地的被法国排挤的商栈重开起来呢?
至少,理论上若做成了,那就重现黄金时代了。
现在,荷兰一共两万兵;战舰快四十年没造新的了;私营的造船船坞从当年的40座破产到现在的不到10座;棉纺织处理厂从当年的100多所,降到现在的不足20……
之前还能考虑一下的夺取根特、拿到西班牙殖民地独家贸易权、塞维利亚商栈等等,现在根本没资格考虑了。
当年黄金时代才刚结束,一百年积累的底子极厚,所以这点小国黄金时代都过了,还能拉出来13万正规军线列兵、随便欠1亿2000万的白银债不怕还不起。
当时看上去,使使劲儿、参与一场战争,一旦打赢并且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真就海上马车夫再临了。
现在,莫说13万正规军,要履行《英荷共同防御条约》的7000人都凑不出。安东尼自己都不得不问一问自己,荷兰这一战的目的是什么?想要的战略构想是什么?如果胜利了,战后分赃荷兰想要什么?
西班牙继承战争甭管结果如何,最起码之前还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现在则是完全不知道想要什么。
想了一圈,只觉得,这仗打的,毫无疑义嘛。
纯粹是成了绝对意义上的“为了打仗而打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