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淮盐政使说的这桩公案,一杆子打到了前朝万历四十几年。

    而这桩公案,其实就是大顺盐政改革的源头。也就是两淮盐政使说的“当初是饮鸩止渴,但不饮不行”。

    也算是两淮盐政使心态崩了的那种类似于信仰、理想和现实出现了巨大冲突之后的信仰近乎崩塌的来源。

    大体就是,当时私盐横行,甚至于一些行盐官,认为私盐畅销,利于百姓。

    其实,这个单从道理上讲,是真的难以反驳的。

    不管是儒家的仁义道德。

    还是刘钰在欧洲那边鼓吹为了开门的自由贸易理论。

    都没法反驳。

    道理对不对?

    太对了。

    理论上,朝廷废弃盐税、废弃盐铁专营,全面的私有化、市场化,走私不再是走私,那么私盐也就不再是私盐。

    那么,基本上按说就能推出来一个结论:盐会降价。有利百姓。

    道理好像是对的。

    但现实不是完美道理运行下的世界。

    也没有一个,否则无解。

    换言之,在刘钰看来,想要根本解决盐政问题,根本在物流运输,不在这个政策那个政策。

    既在生产,也不在生产;也在引票,也不在引票;既在政策,也不在政策。

    只要没有他说的朔日发东海、晦日至西域的交通物流体系,或者隐晦的真正说法是生产力达不到一定水平无法做到下一步。

    那么,现在条件下,不管怎么办,都是修修补补。因为真正能解决的办法,现在的生产力水平不支持。

    刘钰是觉得无所谓,信心满满。

    可两淮盐政使敢相信吗?敢相信有朝一日,能有一个月就能从东海跑到西域的交通工具吗?

    既不相信,再回头看看从前朝开始的一系列变革,他仅存的那点理想和信仰,真的是崩了。

    他不信刘钰在欧洲到处兜售的那一套自由贸易理论,但他相信仁政王道,一样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虽然推理过程和公理完全不一样。

    仁政王道的推演,私盐合法化,放开盐禁,就是利民的。这个当年盐铁会议的时候,就已经扯的一地鸡毛了。

    这个无需狡辩谁是“民”,如果这是个纯粹理论的问题,并且不考虑国防、赈灾、水利等开支;不考虑国家调控边远地区的经济转移;不考虑教育等等等等完美条件的前提下,确实是利民的,而且确实是庶民的民。

    但,现实的结果,就是没钱差点亡天下。

    这是信仰和现实的冲突。

    而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则是他认为有好办法,可以既保证朝廷的税收,也能降低盐价,使百姓受益,取一个“折中”的仁政王道。

    现实是,壮志满满的来到了海州,两个小问题直接问的心态崩了。最后刘钰给出的办法,更是摆明了告诉他,就是修补修补,均田兼并再均田,治不了根。

    他读书学的圣贤之学,告诉他,是有治标治本的方法的。

    然而现实无情地告诉他,就现在的条件下,谁要说能治标治本,纯粹扯淡。

    到了生产环节,刘钰更是说的简直直白到一定程度的,一点温情脉脉的外衣都没披,直言不讳。

    而偏偏,在他听来,这些手段是真的有效。

    他不是孩子,也不是不通世事,只是在内心心底还残余那么一丁点的圣贤学问的信仰。

    而短短几天之内,这仅存的东西,被刘钰狠狠地践踏。

    告诉他做什么都是无意义的。

    都只是在修修补补,永堕王朝的轮回,无法超脱。

    大顺终将毁灭,而毁灭本身也是一场均田兼并再均田的修修补补。

章节目录

新顺1730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望舒慕羲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望舒慕羲和并收藏新顺1730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