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又称梅城、梅县,这里家家户户都种着红梅,城外更有一处梅岭和几处梅园,每到寒冬,红梅绽放一片,宛若云霞,煞是好看。
顾青梧和解秋池两人到此地时,恰逢红梅盛开的时节,为了赏梅,逗留许久,才进了城门。
一进城,便先去了客栈。
顾青梧不免疑惑:“你不是说在梅城有宅院嘛,怎么还去客栈住?”
“有是有,不过我都这么久没回来,当初又没留个看家的人手,只怕这会儿住不下你我。”解秋池解释道。
不是住不了,而是住不下,顾青梧自然明白什么意思,来的路上,解秋池已经将有些事跟她透过底了。
解家在梅城也算大族,自县城发家,绵延几代,好歹积攒下一些家业,虽仗着人多势众,可花费也不少,族中的好东西自然往有出息的人家倾斜,不能一视同仁。
解秋池家中一脉便是如此。
他祖父中过举,只是过不了春闱,耗了大半辈子,年近五十才放弃,拿着族中资助的银子举了官,没曾想到任不过一年,就因病亡故了。
“祖父死前,一直心心念念着春闱,想让父亲替他完成这个心愿,可是父亲体弱,考过秀才之后,便不能进学,只好将指望放在了我身上,如此,族中有人渐渐就不乐意了。”
“为何?”
“他们大抵是觉得要供我家三代读书人,却没什么实实在在的回报,比不上有些官老爷的亲眷威风吧!”
顾青梧不赞同道:“他们这是指望靠着你一步登天呢,想的倒挺美,你们家哪里没有实实在在的回报,你父亲和祖父一个秀才,一个举人,你之前也是秀才,挂靠下来,这得免多少田税徭役,每个月还有官府发的补贴银子,你们家的田地也给他们种了,外人知道你解家这一脉出读书人,自然也会高看一眼。就这样,他们还嫌不够,未免太贪心了!”
她对此忿忿不平。
倒是解秋池听罢,扭头看过来的神情,颇有些意味深长。
“怎么了?我说的不对吗?”顾青梧偏头疑惑道。
“不错。”
“那你干嘛这副样子?”
“你方才说,你们家…”
顾青梧反应过来,嘟囔道:“自然是你们家,难道还是我家不成?”
“难道不是?”解秋池耳聪,正好听个清楚,立时反问道。
这…顾青梧想了想,便道:“好吧,也是我们家,不过你此番回来,又不是回忆昔年的,当初留下的东西,现在想要拿回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过这道理哪怕她不说,解秋池也心知肚明,不过既然回来,该是自己的东西,还是得拿回来才行。
另一边。
东街巷尾,一座解家宅院内,再次听到侄子谢秋池的消息传来,解兴源这个大伯可没有那么高兴,妻子周氏亦是觉得晦气,“好好的,他怎么又回来了?当初不是说要去府城求学,许是不回来了嘛。”
解兴源冷哼一声,却道:“不回来,为什么不回来?他那些东西可还在咱们家呢,还有那些田地铺子,说不要就不要了?”
“那可不行,当初说好抵给我们的。”周氏不禁嚷嚷道。
二房那些产业家当可值不少银子,若都要还回去,她心里怎么舍得,“当家的,当初二弟没了,二弟妹改嫁去了别处,可是咱们家发善心把秋池那小子带回来养大的,这么多年,他吃咱们的,喝咱们的,临走还带了好几十两银子的盘缠,都是家里省吃俭用的积蓄了,那些田地铺子,说好了是抵给我们的,如今可不能让他耍赖,哪怕当了官,也不能由他一个晚辈胡来。”
“这个你放心,我方才已经去找族老他们提前打过招呼了,也找人打听过,秋池这次回来,虽说是县令,可咱们与县丞卢大人毕竟是姻亲关系,他铁定是站在咱们这边的,衙门也不是县令的一言堂,我又是长辈,哪怕为了当官的声誉,他也不敢乱来的。”解兴源得意地笑道。
他既这么说,周氏也放心下来。
不久,解秋池上任设宴,也给解府送来了请帖。
周氏带了个庶女去赴宴,见到侄媳顾氏,席间倒是问起当年二房留下的东西,她只道日子久远,很多东西不是坏了,就是丢了,只有几亩薄田,当初解秋池为了几十两盘缠抵给了自家,临走时说是不会回来要了。
顾青梧早就在解秋池那儿听了另一种说法,当下便道:“旁的也就罢了,听相公说,当年婆婆改嫁,留了一半的嫁妆,加上宅子里原有的东西,那些器物箱柜,桌椅板凳什么的也就罢了,只是有好些藏书字画,是相公祖父留下的东西,这些他都还惦记着,不会都没了吧?”
周氏这下子笑得就有些勉强了,这么些东西,自然不可能都没了,尤其是书籍字画这类,最便宜在外面都是好几两银子一本,怎么可能说没就没。
“这个…只怕要回去找找,这么多年都混在一块儿,当初也没个单子什么的留下来,不好清点呀。”
“这个倒无妨,竹心。”顾青梧转身叫了个丫鬟过来,从她手里接过东西,递给周氏道,“东西清单基本都在这儿了,嫁妆单子是特意找婆婆要的,至于书画嘛,相公还记得不少,也不必给全,伯母只照着上面找就是了,还有田地铺子的事,相公说是抵给了伯父伯母,换了三十两银子的盘缠,我想着也不能说要回来就要回来,白让两位吃亏,不如就按六十两银子的价,也算伯父伯母这些年的辛苦钱了。”
“哎这…”
周氏正要拒绝,可惜有客人来,顾青梧不在跟她闲聊,只是临走前道:“就这么说定了,过些日子我让下人上门取东西,至于田地铺子的事,还要伯母先准备着,我回头也安排人接手。”
“可是…”
“对了,还有宅子的事,听相公说,伯父伯母如今住的宅子还在相公名下,都是一家人,倒不必搬来搬去的,我和相公也不打算住那儿,你们放心住便是。”
说罢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周氏听了一堆话,连个插嘴的余地都没有,憋屈的很,回府就犯起了头风,甚至卧病在床,连什么嫁妆书画的事都理所当然地抛在脑后了。
只是她忘了,顾青梧不曾忘,不过几天,就派人上门来问,周氏称病不见客,却不料就此被堵了门。
周氏不见客,还有解兴源这个当家人和府里几个公子小姐。
顾青梧吩咐几个丫鬟小厮排个班,轮流到解府门口堵人,见了人就问嫁妆东西的事,解府众人不堪其扰,解兴源甚至找上了解秋池。
“伯父这么说,倒是我府里的人打扰了。”
听这么个开头,解兴源还以为能解决了,却听人无奈道:“不过也没办法,青梧的意思,原本是让我直接上门找您和伯母要的,可我乃堂堂县令,怎好做这种事,就拒绝了,我俩吵了一架,她还在气头上,做事难免不周全,偏激了些,还望伯父海涵。”
“那此事?”
“此事我也难办,青梧自小骄纵惯了,出阁前我岳父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多担待些,看在他资助我入府学读书和上京赶考的面子上。伯父你说,我还能怎么办呢?如今侄儿没什么家业,也是岳父不嫌侄儿一贫如洗,肯将女儿下嫁,不瞒您说,我现在吃住所用,都是倚赖青梧的嫁妆,她要做什么,我只能躲,却是不好拦的,是以此事,只能伯父伯母你们自己想法子了。”
一番话听得顾兴源目瞪口呆,直到离开县衙,都还回不了神,回去和周氏一说,夫妻俩惊叹之余,也头疼不已。
“他一个县令,朝廷七品官,竟然如此惧内,也不怕同僚耻笑呀。”周氏不禁怀疑道,“会不会是他胡说的,故意让那个顾氏来找咱们要东西。”
“倒不是没有这个可能。”顾兴源捏了捏胡子,又觉得不对,“可我在县衙打听过了,秋池对他那个妻子,确实很在意,听说他房里连个伺候的丫鬟都没有,成亲两年多了,那顾氏还未有孕,他也没有纳妾,这若是不惧内,实在不合常理呀。”
周氏一听也觉得不太对劲。
夫妻俩还没商量出个结果来,外头儿子身边的小厮连滚带爬进来,嚷嚷道:“老爷夫人,不好了,少爷出事了。”
听这么一说,顾兴源和周氏哪里还在乎解秋池惧不惧内的事,忙问发生了何事,听那小厮细说来,才知是独子在花楼跟别人抢姑娘,把人打伤了,待清楚对方是谁时,顾兴源只觉得眼前一黑。
竟是县丞卢大人的嫡子,卢宣,还有卢夫人娘家来的侄子,出身富阳世族秦家的公子,也一并打伤了。
这下子,别说那拐了弯的姻亲关系,就是正儿八经的亲家,也得生了嫌隙。
顾兴源忙让小厮去将儿子找回来,又备了马车去卢府,理所当然地吃了闭门羹,无奈之下,只好找到了解秋池,想让他从中说和。
只是这样一来,难免惊动顾青梧,她正怄气呢,解兴源夫妻俩为了让解秋池心甘情愿得出面,只能将原先扣在手里的东西,悉数还了回去,还另外多送了一百两银票,这才让顾青梧松了口,同意让解秋池管这趟子闲事。
经过这件事,县里但凡有头有脸的人都知道县令是个惧内的人了,以后但凡有事,都送礼给了县令夫人。
只是顾青梧眼界高,轻易看不上那些东西,一应都退掉了。
冬去春来,又是新的一年。
顾青梧有了身孕,解秋池亦是欢喜,推了外面大半的宴席请客,晚出早归,陪在她身边,一时又惹外面议论纷纷。
“如今你倒是清闲,却累及我名声,如今外面都言我骄纵跋扈、嫉妒成性,还说你迟早会休了我,解秋池解大人,你这个百姓父母官,什么时候能替小女子我平个反呢?”顾青梧躺在院子里一边晒着太阳,一边‘诉求’道。
一旁的解秋池摆了棋局,自顾自的对弈,头也不抬,气得人糕点也不吃了,直接往他脚边扔了过去。
“你这脾气渐渐大了,我看不必澄清,再养些日子,就不算谣言了。”他笑着调侃道。
顾青梧白了人一眼,说道:“当初说好了,你唱白脸,我唱红脸,把你家的家业从大伯那儿要过来就行了的。”
“话是这么说,不过泾阳这边情况复杂,我又没个后台,卢明昌那个老狐狸也精明,这不是怕他使诈嘛,在人情往来上给我挖坑,索性靠夫人你挡着了,再说,我看你装的也挺开心的。”
这话倒不假,时不时颐指气使的发脾气,对顾青梧而言,却是难得,“也罢,反正又不是我受什么委屈,咱们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可记着了,别回头找我算账,我可是不认的。”
解秋池轻笑一声,点了点头。
这时,竹心从外面拿了封信进来,递给顾青梧。
“谁的信?”
“是云英的。”顾青梧的脸色肉眼可见地欢喜起来,倒让解秋池心里莫名犯酸。
“她这个月不是来过一封信嘛,怎么又来一封?还挺闲的。”
顾青梧知道他这是吃味了,忙晃着信解释道:“不是闲,是她和谢公子的婚事,定在了五月,给我来信问回不回去呢。”
“你想回去?”
“那倒不是,离得远了,我如今又不方便,只能派人送份贺礼回去了。”她遗憾道。
解秋池对此倒没什么异议,“既然如此,也替我给谢兄备一份礼吧,原想着他俩还得墨迹一阵子,没想到说成就成了。”
“是呀。”
顾青梧也有些感慨。
她没想到云英能和解秋池的同窗谢谦看对眼,虽然老早就听人说要嫁个读书人,可好像一直也没什么眉目,家里没催,她也不急,直到一场英雄救‘美’,才有了点苗头。
“这样也挺好的,谢兄如今在国子监待着,过两年我任期结束,说不定能回京补缺儿,届时就能遇上了。”解秋池许是怕她遗憾,这般说道。
顾青梧知道他和端王殿下还有联系,必定不可能只在地方上做官的,早晚要回京去,所以对他所言,也不怎么怀疑,只是视线一瞥,看墙头院外,有鸿雁高飞,须臾之间,便隐入云端去了。
“解秋池。”
“嗯?”
“等这孩子生下来,我们去爬山好不好?”
“好呀,若是初秋,还可以去泾江泛舟,到时候咱们捞点儿鱼抓点儿螃蟹,回来添两个菜。”
“这倒是不错。”
两人对视一眼,在漫天的晚霞中,看到了彼此的模样,便都默契地笑了。
顾青梧和解秋池两人到此地时,恰逢红梅盛开的时节,为了赏梅,逗留许久,才进了城门。
一进城,便先去了客栈。
顾青梧不免疑惑:“你不是说在梅城有宅院嘛,怎么还去客栈住?”
“有是有,不过我都这么久没回来,当初又没留个看家的人手,只怕这会儿住不下你我。”解秋池解释道。
不是住不了,而是住不下,顾青梧自然明白什么意思,来的路上,解秋池已经将有些事跟她透过底了。
解家在梅城也算大族,自县城发家,绵延几代,好歹积攒下一些家业,虽仗着人多势众,可花费也不少,族中的好东西自然往有出息的人家倾斜,不能一视同仁。
解秋池家中一脉便是如此。
他祖父中过举,只是过不了春闱,耗了大半辈子,年近五十才放弃,拿着族中资助的银子举了官,没曾想到任不过一年,就因病亡故了。
“祖父死前,一直心心念念着春闱,想让父亲替他完成这个心愿,可是父亲体弱,考过秀才之后,便不能进学,只好将指望放在了我身上,如此,族中有人渐渐就不乐意了。”
“为何?”
“他们大抵是觉得要供我家三代读书人,却没什么实实在在的回报,比不上有些官老爷的亲眷威风吧!”
顾青梧不赞同道:“他们这是指望靠着你一步登天呢,想的倒挺美,你们家哪里没有实实在在的回报,你父亲和祖父一个秀才,一个举人,你之前也是秀才,挂靠下来,这得免多少田税徭役,每个月还有官府发的补贴银子,你们家的田地也给他们种了,外人知道你解家这一脉出读书人,自然也会高看一眼。就这样,他们还嫌不够,未免太贪心了!”
她对此忿忿不平。
倒是解秋池听罢,扭头看过来的神情,颇有些意味深长。
“怎么了?我说的不对吗?”顾青梧偏头疑惑道。
“不错。”
“那你干嘛这副样子?”
“你方才说,你们家…”
顾青梧反应过来,嘟囔道:“自然是你们家,难道还是我家不成?”
“难道不是?”解秋池耳聪,正好听个清楚,立时反问道。
这…顾青梧想了想,便道:“好吧,也是我们家,不过你此番回来,又不是回忆昔年的,当初留下的东西,现在想要拿回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过这道理哪怕她不说,解秋池也心知肚明,不过既然回来,该是自己的东西,还是得拿回来才行。
另一边。
东街巷尾,一座解家宅院内,再次听到侄子谢秋池的消息传来,解兴源这个大伯可没有那么高兴,妻子周氏亦是觉得晦气,“好好的,他怎么又回来了?当初不是说要去府城求学,许是不回来了嘛。”
解兴源冷哼一声,却道:“不回来,为什么不回来?他那些东西可还在咱们家呢,还有那些田地铺子,说不要就不要了?”
“那可不行,当初说好抵给我们的。”周氏不禁嚷嚷道。
二房那些产业家当可值不少银子,若都要还回去,她心里怎么舍得,“当家的,当初二弟没了,二弟妹改嫁去了别处,可是咱们家发善心把秋池那小子带回来养大的,这么多年,他吃咱们的,喝咱们的,临走还带了好几十两银子的盘缠,都是家里省吃俭用的积蓄了,那些田地铺子,说好了是抵给我们的,如今可不能让他耍赖,哪怕当了官,也不能由他一个晚辈胡来。”
“这个你放心,我方才已经去找族老他们提前打过招呼了,也找人打听过,秋池这次回来,虽说是县令,可咱们与县丞卢大人毕竟是姻亲关系,他铁定是站在咱们这边的,衙门也不是县令的一言堂,我又是长辈,哪怕为了当官的声誉,他也不敢乱来的。”解兴源得意地笑道。
他既这么说,周氏也放心下来。
不久,解秋池上任设宴,也给解府送来了请帖。
周氏带了个庶女去赴宴,见到侄媳顾氏,席间倒是问起当年二房留下的东西,她只道日子久远,很多东西不是坏了,就是丢了,只有几亩薄田,当初解秋池为了几十两盘缠抵给了自家,临走时说是不会回来要了。
顾青梧早就在解秋池那儿听了另一种说法,当下便道:“旁的也就罢了,听相公说,当年婆婆改嫁,留了一半的嫁妆,加上宅子里原有的东西,那些器物箱柜,桌椅板凳什么的也就罢了,只是有好些藏书字画,是相公祖父留下的东西,这些他都还惦记着,不会都没了吧?”
周氏这下子笑得就有些勉强了,这么些东西,自然不可能都没了,尤其是书籍字画这类,最便宜在外面都是好几两银子一本,怎么可能说没就没。
“这个…只怕要回去找找,这么多年都混在一块儿,当初也没个单子什么的留下来,不好清点呀。”
“这个倒无妨,竹心。”顾青梧转身叫了个丫鬟过来,从她手里接过东西,递给周氏道,“东西清单基本都在这儿了,嫁妆单子是特意找婆婆要的,至于书画嘛,相公还记得不少,也不必给全,伯母只照着上面找就是了,还有田地铺子的事,相公说是抵给了伯父伯母,换了三十两银子的盘缠,我想着也不能说要回来就要回来,白让两位吃亏,不如就按六十两银子的价,也算伯父伯母这些年的辛苦钱了。”
“哎这…”
周氏正要拒绝,可惜有客人来,顾青梧不在跟她闲聊,只是临走前道:“就这么说定了,过些日子我让下人上门取东西,至于田地铺子的事,还要伯母先准备着,我回头也安排人接手。”
“可是…”
“对了,还有宅子的事,听相公说,伯父伯母如今住的宅子还在相公名下,都是一家人,倒不必搬来搬去的,我和相公也不打算住那儿,你们放心住便是。”
说罢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周氏听了一堆话,连个插嘴的余地都没有,憋屈的很,回府就犯起了头风,甚至卧病在床,连什么嫁妆书画的事都理所当然地抛在脑后了。
只是她忘了,顾青梧不曾忘,不过几天,就派人上门来问,周氏称病不见客,却不料就此被堵了门。
周氏不见客,还有解兴源这个当家人和府里几个公子小姐。
顾青梧吩咐几个丫鬟小厮排个班,轮流到解府门口堵人,见了人就问嫁妆东西的事,解府众人不堪其扰,解兴源甚至找上了解秋池。
“伯父这么说,倒是我府里的人打扰了。”
听这么个开头,解兴源还以为能解决了,却听人无奈道:“不过也没办法,青梧的意思,原本是让我直接上门找您和伯母要的,可我乃堂堂县令,怎好做这种事,就拒绝了,我俩吵了一架,她还在气头上,做事难免不周全,偏激了些,还望伯父海涵。”
“那此事?”
“此事我也难办,青梧自小骄纵惯了,出阁前我岳父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多担待些,看在他资助我入府学读书和上京赶考的面子上。伯父你说,我还能怎么办呢?如今侄儿没什么家业,也是岳父不嫌侄儿一贫如洗,肯将女儿下嫁,不瞒您说,我现在吃住所用,都是倚赖青梧的嫁妆,她要做什么,我只能躲,却是不好拦的,是以此事,只能伯父伯母你们自己想法子了。”
一番话听得顾兴源目瞪口呆,直到离开县衙,都还回不了神,回去和周氏一说,夫妻俩惊叹之余,也头疼不已。
“他一个县令,朝廷七品官,竟然如此惧内,也不怕同僚耻笑呀。”周氏不禁怀疑道,“会不会是他胡说的,故意让那个顾氏来找咱们要东西。”
“倒不是没有这个可能。”顾兴源捏了捏胡子,又觉得不对,“可我在县衙打听过了,秋池对他那个妻子,确实很在意,听说他房里连个伺候的丫鬟都没有,成亲两年多了,那顾氏还未有孕,他也没有纳妾,这若是不惧内,实在不合常理呀。”
周氏一听也觉得不太对劲。
夫妻俩还没商量出个结果来,外头儿子身边的小厮连滚带爬进来,嚷嚷道:“老爷夫人,不好了,少爷出事了。”
听这么一说,顾兴源和周氏哪里还在乎解秋池惧不惧内的事,忙问发生了何事,听那小厮细说来,才知是独子在花楼跟别人抢姑娘,把人打伤了,待清楚对方是谁时,顾兴源只觉得眼前一黑。
竟是县丞卢大人的嫡子,卢宣,还有卢夫人娘家来的侄子,出身富阳世族秦家的公子,也一并打伤了。
这下子,别说那拐了弯的姻亲关系,就是正儿八经的亲家,也得生了嫌隙。
顾兴源忙让小厮去将儿子找回来,又备了马车去卢府,理所当然地吃了闭门羹,无奈之下,只好找到了解秋池,想让他从中说和。
只是这样一来,难免惊动顾青梧,她正怄气呢,解兴源夫妻俩为了让解秋池心甘情愿得出面,只能将原先扣在手里的东西,悉数还了回去,还另外多送了一百两银票,这才让顾青梧松了口,同意让解秋池管这趟子闲事。
经过这件事,县里但凡有头有脸的人都知道县令是个惧内的人了,以后但凡有事,都送礼给了县令夫人。
只是顾青梧眼界高,轻易看不上那些东西,一应都退掉了。
冬去春来,又是新的一年。
顾青梧有了身孕,解秋池亦是欢喜,推了外面大半的宴席请客,晚出早归,陪在她身边,一时又惹外面议论纷纷。
“如今你倒是清闲,却累及我名声,如今外面都言我骄纵跋扈、嫉妒成性,还说你迟早会休了我,解秋池解大人,你这个百姓父母官,什么时候能替小女子我平个反呢?”顾青梧躺在院子里一边晒着太阳,一边‘诉求’道。
一旁的解秋池摆了棋局,自顾自的对弈,头也不抬,气得人糕点也不吃了,直接往他脚边扔了过去。
“你这脾气渐渐大了,我看不必澄清,再养些日子,就不算谣言了。”他笑着调侃道。
顾青梧白了人一眼,说道:“当初说好了,你唱白脸,我唱红脸,把你家的家业从大伯那儿要过来就行了的。”
“话是这么说,不过泾阳这边情况复杂,我又没个后台,卢明昌那个老狐狸也精明,这不是怕他使诈嘛,在人情往来上给我挖坑,索性靠夫人你挡着了,再说,我看你装的也挺开心的。”
这话倒不假,时不时颐指气使的发脾气,对顾青梧而言,却是难得,“也罢,反正又不是我受什么委屈,咱们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你可记着了,别回头找我算账,我可是不认的。”
解秋池轻笑一声,点了点头。
这时,竹心从外面拿了封信进来,递给顾青梧。
“谁的信?”
“是云英的。”顾青梧的脸色肉眼可见地欢喜起来,倒让解秋池心里莫名犯酸。
“她这个月不是来过一封信嘛,怎么又来一封?还挺闲的。”
顾青梧知道他这是吃味了,忙晃着信解释道:“不是闲,是她和谢公子的婚事,定在了五月,给我来信问回不回去呢。”
“你想回去?”
“那倒不是,离得远了,我如今又不方便,只能派人送份贺礼回去了。”她遗憾道。
解秋池对此倒没什么异议,“既然如此,也替我给谢兄备一份礼吧,原想着他俩还得墨迹一阵子,没想到说成就成了。”
“是呀。”
顾青梧也有些感慨。
她没想到云英能和解秋池的同窗谢谦看对眼,虽然老早就听人说要嫁个读书人,可好像一直也没什么眉目,家里没催,她也不急,直到一场英雄救‘美’,才有了点苗头。
“这样也挺好的,谢兄如今在国子监待着,过两年我任期结束,说不定能回京补缺儿,届时就能遇上了。”解秋池许是怕她遗憾,这般说道。
顾青梧知道他和端王殿下还有联系,必定不可能只在地方上做官的,早晚要回京去,所以对他所言,也不怎么怀疑,只是视线一瞥,看墙头院外,有鸿雁高飞,须臾之间,便隐入云端去了。
“解秋池。”
“嗯?”
“等这孩子生下来,我们去爬山好不好?”
“好呀,若是初秋,还可以去泾江泛舟,到时候咱们捞点儿鱼抓点儿螃蟹,回来添两个菜。”
“这倒是不错。”
两人对视一眼,在漫天的晚霞中,看到了彼此的模样,便都默契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