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谷关上,慌乱急促的号角“呜呜”响起。

    关城上,戍壁内,留守的袁兵乱糟糟的从军帐中涌出,茫然地看向四周,然后被军吏们驱赶上了城头。

    关内,十几名骑手刚刚翻上战马,一些伴当们正胡乱地往褡裢里塞些吃食。

    未等多久,在军吏的催促下,这十几名骑士就从关门口奔出,他们要到北面去哨探情况,查看敌军到底来了多少。

    从南关门内,一群征夫刚将一批军粮给转输到这里。他们前脚刚进关,后脚关门就紧闭了。

    这让本就胆战心惊的征夫们骇得失魂,他们都不是傻子,只要看到关内袁兵们那副样子,就知道大战要来临了。

    而其中有随军久的,看到这副场景则想得更多了。

    毕竟大谷关是处在大军后方的,如今外面出现敌军,那是不是说明北面的大军危了。

    这种事情他们不敢多想,但又忍不住去想。

    这会关内乱糟糟的,征夫们也不知道去哪里,只打算先将粮秣入库交差。

    但这个时候,一名穿戴两裆铠的武士奔了过来,直接表明身份,说征召他们做兵。

    征夫们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不愿意的,毕竟转输虽然累,但只要不遭遇泰山军和盗贼,安全还是能得到保证的。

    可要是拿了刀枪上了城头,那真的是生死由不得自己了。

    但奈何,当那军吏抽出刀时,他们这些人的意愿也无足轻重了。

    ……

    大谷关内的袁军守军只有八百人。

    正是因为处在大军后方,此关也多用来作为大军粮台,实际上的防护并不多。

    但今日早上,关外就出现了一股股溃兵,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护军,但无一例外都是伊水大营的军兵。

    作为粮台转运使的枣祗连续盘问了几个逃回来的军吏,他们都说前方大败了。

    这般异口同声,使得枣祗也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那就是袁绍带着十万精兵北上,竟然一战而没。

    不过也有好消息,那就是这些溃兵都没遇到过袁绍,也没听说过关于陈公的什么坏消息。

    在这个时候,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于是,枣祗稳住慌乱,开始准备应对前方战败的恶果。

    枣祗很清楚,因为将兵力都支援到了伊水大营,大谷关的防御力量是非常薄弱的。

    但枣祗却不能不守住此地。

    先不说他有守关之责,只就关内那数十万石粮秣就必须要守住。更不用说,目前颍川外部的防御,也就是大谷关有点实力了。

    毕竟大谷关还是有粮台的职责,军力防守再少,也有八百敢战之士。而后面的广成关却基本是个摆设,关内早就空了。

    所以枣祗明白,他不守大谷关,那颍川必然不保。而枣祗自己就是颍川人,家中子弟和族产田地全在颍川。

    如果他守不住大谷关,让泰山军南下颍川了,那他枣祗就是真的要破家了。

    谁让他们枣家也是颍川豪族呢,妥妥是泰山军要清洗的对象。

    其实除了这份私心之外,枣祗想坚守大谷关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希望能坚持到袁绍撤下来。

    他与袁绍上下十余年,君臣之间的感情还是非常深的,枣祗自己的道德是无法让他做出背弃主公的事的。

    所以,枣祗很快就将抵抗意志传递给关内的几个曲将,并让他们准备一支精锐的骑队出关北上,哨探消息是一面,接应袁绍又是一面。

    此外,枣祗还让他们尽可能补充兵力,以八百精兵为核心,迅速编组为一支三四千人的守城部队。

    本来按照枣祗的想法,扩充应该是不难的,因为北面还不断有溃兵退回关内。

    枣祗虽然并不太精通战事,但还是明白袁军的兵力多达十数万,根本不是一场决战就能全部消灭完的。

    只要从溃兵中择敢战士,扩编队伍还是不难的。

    但可惜枣祗这一次算是纸上谈兵了。

    溃兵名字是带个兵,但这些人哪里还有兵样子,从伊洛战场溃退下来,他们整整走了一天一夜。

    不是后面风声鹤唳的,这些溃兵早就躺在半道的,但饶是如此,等退到大谷关,这些人也已油尽灯枯了。

    所以枣祗只能无奈强征那些征夫做兵,虽然这些人无斗战经验,但能走上城墙这一条,就已经比那些溃兵们强了。

    于是,一番哭爹喊娘中,关内的征夫就被强驱上了城墙。其中一部分更是被驱到了城外,在刀棍的逼迫下,挖掘沟壑。

    在大谷关扬起一阵阵尘土时,北面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一支军队出现在了大谷关外的官道上。

    ……

    高俨比枣祗更早地得知了袁绍战败的消息,毕竟他所驻防的戍壁就处在大谷关的北面。

    昨夜,当几名溃下来的突骑被高俨的人拦截下来后,他知道了伊洛决战的具体细节。

    得知这个消息的高俨和枣祗一样,都是被震得说不出话来。

    高俨出自渤海高氏,是与高览一并南下投靠袁绍的,之前一直隶属在袁绍的上五军的帐下。

    只是后来高览叛逃,他和高览的关系过于紧密,所以就被调离了上五军,贬到了地方作为戍将。

    得知袁绍不仅战败,还消失无踪后,高俨就在大帐内想了一夜,终于在第二日清晨,红着眼睛出帐。

    他出来的一句话:

    “集兵,南下。”

    高俨这个戍是个大戍,是负责保护大谷道上的补给线的,所以有兵千人。

    而高俨也是一个知兵的,自任戍将以来,就有意拉拢这些军兵。

    本来他们这个戍就是守在补给线上,每日从高俨手上过的物资粮秣那是天量的。

    所以就算高俨不贪,从他手里过一遍也带下满手的油,更何况高俨还是一个大贪。

    高俨非常清楚,随着高览叛变,袁绍已经疑了他们这些高氏兵,这从先前拆分他们就可以看出。

    之前袁绍要决战,手段还算克制,可真要打赢了,那肯定是要留出手来收拾自己的。

    所以高俨早就给自己想好了后路。

    这拉拢戍兵是一路,去投奔袁术又是一路。

    他已经听说了,高览在袁术那边混得非常好,是仅次于纪灵、文聘的第三号大将,他到了那里,有高览照顾,想来也是能混得开的。

    而不论是拉拢手下为己用,还是去投奔袁术都是需要海量钱财的。

    而守着这条补给线,高俨自然是疯狂贪墨。

    如今,全戍上下千人早就被高俨给喂饱了,眼里只有他高俨。

    所以当高俨下令南下时,在场的军将们没有一个出来疑惑或者反对的,直接典兵出发了。

    半个时辰后,高俨带兵一路南下,直扑后面的大谷关。

    他高俨肯定是要叛的,不说袁绍容不容他,就是他自己也担心贪得那么厉害,最后东窗事发。

    所以不如竖起反旗,搏一搏。

    当然,至于投靠袁术的想法肯定是要变一变的,到时候以大谷关为礼物送给泰山军,哪就不行了?

    等他们一路风尘下来,很快就看见了两山之间的大谷关。

    此时关外已经尘土飞扬,到处都有人在挖掘沟壑。

    看来那枣祗是要死守啊!

    想到这里,高俨暗恨:

    “枣君,本来还想与你一道富贵,却没想到你这样忠勇,但可惜你挡咱道了,那就麻烦你死一死。”

    随后,高俨直接一马当先,驰到关下,大喊:

    “开关,开关。”

    但高俨可能并没有想到,如今关上的都是一群抓来的征夫,本来就非常紧张,这会见他跃马高喊,更是稳不住手。

    其中好些个弓手,慌乱中就射下来一波箭矢。

    好在这些箭矢没有准头,又绵软无力,只是让高俨吓出了一身汗。

    其人以为自己谋乱之事已发,再不敢停留在城下,慌忙奔入了军中。

    而等高俨回去,得到消息的枣祗才上城头,看见“征夫”的鲁莽,大骂不止。

    他忙趴在城头对下面喊:

    “高君,都是一场误会。”

    但不管枣祗如何说,高俨都是不相信。

    真当他高俨是个傻子吗?

    看来这个枣祗真的有点东西,竟然能察觉自己的反意,看来之前他贪墨的事情露了痕迹,让这枣祗看出了什么。

    可既然不能巧取,高俨也不敢强攻,毕竟这大谷关作为京畿外道有名的雄关,哪里是他这千人能打下的。

    罢了罢了,看来投靠泰山军是不成了,那只能另谋他路。

    就在他想着是去南阳还是去陈留时,忽然柳暗花明,那大谷关竟然开了关门了。

    哈哈,什么是开门揖盗,这就是了。

    随后,高俨手一挥,早就焦躁的麾下们如虎狼一样,直扑大谷关。

    ……

    当枣祗被扭送到高俨面前时,整个人已经被揍得鼻青脸肿了。

    在看到高俨后,其人更是大骂不止:

    “好个高十二郎,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高俨插手而立,哈哈大笑:

    “做贼?成王败寇的道理还要我来说吗?伊洛之战,袁绍十万精兵一朝尽丧,现在他自己都生死不知了,你说这以后谁会是贼?”

    说着他弯下腰指着枣祗:

    “是开门揖我的你,还是献关投诚的我?哈哈!”

    枣祗已经是被气得说不出话来了,他只能强辩:

    “是非公道自在人心。你卖主求荣,千古自有后人说道!”

    对于枣祗的狺狺狂吠,高俨只是耸耸肩,不以为意。

    毕竟骂得再凶,他又少不了一块肉。对于一个死人,他还是有这点宽容的。

    所以耸完肩后,高俨就吩咐左右:

    “将咱们的枣君吊死在北门上,让他看着咱们喜迎王师。”

    左右哈哈大笑,几乎是拖着将发软的枣祗带走,片刻后,其人就已经在北门楼上随风摇摆了。

    解决完枣祗,高俨即刻令麾下封刀,尤其是粮库全部封存,等待泰山军的到来。

    关内那数十万石军粮就是他高俨的进身之阶了。

    袁公,你人真的是怪好的!

    ……

    于此同时,在洛阳新宫内,张冲看到了袁绍的首级。

    在大战的当天,他就已经带着军队回到了洛阳,并让有司调拨物资,准备举办一场盛大的犒劳宴会。

    伊洛大战结束,这些泰山军的征战生涯就将暂时告一段落。

    这些人将会被分配到京畿各地驻防休整,建立新的屯垦所。

    京畿地区经过这几年的战争消耗已经白地一片了,很多地方都寥无人烟,民夫们成群结队的向着较为安宁的南阳、荆州一带转移。

    而张冲已经决定在洛阳建立行宫,负责主持后续的中原战事,到时候再让河北、太原、河内等地转输粮秣就太浪费了。

    所以张冲再和几个门下商量后,决定在京畿设立屯垦所,好将这里打造为泰山军的前进基地。

    目前来看,这一次伊洛大战的结果是非常成功的,不仅稳固住了京畿地区的胜利果实,还为南下中原扫清了障碍。

    不过,连续大战也让泰山军伤亡不小,甚至连追随自己的马武等一些老人都战死了。

    可以说,泰山军目前为止打得最惨烈的一战就是这一战了。下一阶段泰山军的休养生息是在所难免的。

    不过,对中原的征伐并不会停止,张冲决定从后方再调发新军,打算以小股精锐兵力直取中原各地,然后与河济的黑夫、鲁中南的关羽连成一片。

    所以张冲一回来就开始和荀攸、田丰等人商量军将人选。

    就在这个时候,马超带着袁绍的首级回来了。

    其实张冲对袁绍的看法非常复杂,一开始他只觉得袁绍是个可有可无的敌人,他真正的大敌应该是曹操、刘备这样的豪杰。

    但最后让他打得最苦,打得最久的,偏偏就是这袁绍。这其中的道理常常让张冲感叹。

    现在,大敌授首,这一场决战也终于落幕。

    好像一切都画上了完美的休止符,但不知道怎么回事,张冲看着匣子里的袁绍,心里总有一种不得劲。

    他将匣子放在案几上想了很久,才隐约明白这种情绪的由来。

    也许是随着一个个豪杰人物的落幕,这一场大戏终于要来到他的最后结局了吧。

    而到时候,他张冲是会继续留在这舞台上,与新人们演绎着新的故事,还是会在时代的浪潮下,隐没黑暗。

    这又有谁能知道呢?

    伊洛决战这一卷终于结束,在后面的故事中,泰山军将更多的修养生息,巩固内政,并对西边和东边采用不同的斗阵战略。

    感谢大家一直陪伴我写出这个故事,在你们的支持下,后面会更精彩。

章节目录

犁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请叫我陈总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请叫我陈总长并收藏犁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