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宫正殿,太后和群臣舌战一番后,依旧没得出个结论,正喝着六安茶缓解口干舌燥,又静心思之。
昭月郡主姗姗而来,和碧珠一同跪在太后面前。
太后将昭月接到身边养着后,一开始她动不动就恭敬跪下,时日一久,两人关系熟络,太后又多次提醒昭月不必行大礼,后来她便几乎没跪拜过。
这回昭月突然跪下,太后很是不解,忙问:“月儿,怎么了?”
昭月抬眸瞧着太后,不疾不徐道:“太后,臣女有一事禀告,事关皇帝龙体,怕有错处,请太后定夺。”她的眸光总是亮晶晶的,清澈又坚定,让人不由得相信她。
“有什么事,你起来再说,不用动不动就跪。”太后让身边的宫女芳意扶昭月起身。
昭月没有起身,鼓足勇气道:“臣女不忍见太后终日烦忧,斗胆献药。”
太后蹙起眉头,讶道:“献药?”
昭月微微颔首,接着道:“臣女幼时得过和皇上一样的病症,甚至比皇上症状还严重,差点就活不过来。幸遇一位云游和尚,给了臣女一纸药方,臣女才能活命。只是年久,那药方,臣女已经记不清,今儿个下午便在回忆配制,几经尝试,才熬得这么一碗药。臣女甚是后悔当年没有保存那药方,今儿个全凭记忆,怕不能完全复原当年汤药。”
太后惊得直起了身子,道:“还有这档子事。”
她招招手,碧珠将热气腾腾的汤药捧上前。太后闻了闻,只觉苦涩之中带着一点辛辣之味,思索良久方道:“哀家不懂药理,让太医院的太医们瞧瞧,若无问题,便……给皇上服下。”
昭月立刻俯伏下去,脑袋贴着地面,诚惶诚恐道:“臣女冒死献药,并无十足把握,若……”
她不敢说下去,然而太后已然明白她想说的话,亲自扶昭月起身,安抚道:“你是怕这碗汤药无用,更怕加重皇帝病情。但事到如今,太医院都束手无策,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哀家知道,你是没有私心的,明明置身事外才是最佳选择,趟这趟浑水也是忧心大周朝。你也说了你是担心哀家的身子,无论结果如何,哀家都替你担着。”
纵有太后承诺,昭月也不敢放心,一颗心快跳到嗓子眼,真怕一张口,心直接跳了出来。毕竟做出献药这个选择,风险极大,很有可能丧命。正如太后所言,整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踏进浑水里便是以身犯险。
她暗自祈祷佛祖保佑,跟随太后来到长生宫。
皇后、后宫妃嫔、诸位皇子公主、太医等人都在这里候着,里里外外全是人。
太后看向皇后,皱眉挑刺道:“皇上病着,需要静心养病,这么多人围在这,吵吵闹闹,皇帝如何养得好病?”
皇后面色一变,心中忐忑。
太后从普陀山回宫,后宫妃嫔都想凑到跟前献殷勤,但太后已经叮嘱过不必去万寿宫请安,这些妃嫔就都跑到长生宫侍疾。皇后也觉得有这么人守着,方显得对皇上的忠心,况且皇上随时命丧黄泉,后宫妃嫔皇子公主都来守着也是情理之中。
明明安安静静没有一丝杂音,偏还是被太后挑出毛病。
太后又看向二皇子楚江榆:“榆儿,你守着你父皇,自然是你的孝顺,但你如今监国,去前朝处理政事才是更大的孝顺。这儿留着皇后和柏儿便好,其余的人都回各自宫里去。”柏儿指的是刚满十六岁的六皇子楚陵柏。
既有太后吩咐,皇后连忙使眼色,让众妃嫔静默退下。
昭月一进来,便感受到二皇子楚江榆的灼热目光落在她身上。她不动声色地跟在太后身旁,完全忽视楚江榆的存在。直到楚江榆离开时,也未看他一眼,气得他牙痒痒。
长生宫剩下的人不多了,太后才让碧珠呈上汤药,让诸位太医一同查看,道:“这是哀家在普陀山修行时,偶得的药方。当时有个小尼姑得的病和皇帝相似,便是依照这药方治好的,你们瞧瞧,可否给皇帝服用?”
皇后敏觉,这里头疑点很多,太后既有这药方,为何不一早拿出来?
昭月捏着一把汗,见太医们都闻了闻汤药,还有人浅尝一口,判断汤药里的成分,严之又严,最后才统一意见,纷纷跪下道:“这碗药和太医院平日用药截然不同,微臣不敢妄言。”
药若是有用,那自然最好;但若是无用,谁也不敢承担这滔天责任。
太后恨其无用,道:“你就告诉哀家,这碗药就算没用,会不会加重皇上病情,令皇上身体不适?”
诸位太医一窝蜂跪下,吓得面如土色:“微臣不敢妄言。”
“来来回回就只会说这句话!”太后凤颜大怒,“你们别把这方子当成哀家给你们的,就当它是一碗普通的药,你们敢不敢给皇上喝?”
终于有太医站出来,冷汗涔涔道:“请太后恕罪。皇上的身子经不起折腾,来历不明的药方怕是……怕是不妥。”
“不妥?”太后犹豫半晌,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虎狼之药可是会要人命的。
万一皇上喝这碗药喝出个好歹,大周朝便要陷入大动荡,被皇后母家赵家只手遮天,到时太后一个老婆子也无能为力。
昭月打量着太后的神色,知道太后委决不下。已经走到这一步,便绝对没有退步,她孤注一掷跪下道:“太后,臣女愿为皇上试药。”
其实她早就喝过,这会儿是要给太医们看,让太医同意用药。太医们同意,太后才会安心点头。
太后见昭月那股执拗劲,不由得想起一些陈年旧事,更仿佛看到宁王不服输的眸光。她咬咬牙,命人将那碗药分成两半,昭月喝了一半。
喝完后,昭月静静而立。若药有问题,服用之人便会恶心想吐。
其实昭月也是有些恶心的,但这是因为这一天太劳累,没有好好歇息,又尝试了好几碗药汤。是药三分毒,她一口气喝了那么多,肠胃有些不适,也属正常。她强忍住,没有表露半分。
太医们磨磨蹭蹭,观察昭月半天才道:“这碗药未必是良药,但应该也不会折损圣体。”
太后念声“阿弥陀佛”,命御前嬷嬷伺候皇上服药。因皇上昏迷,喂药很是不易,一勺子只能有那么四五滴药喝下,所以这半碗药足足喂了小半个时辰。
太后守着寸步不离,焦急地转动手里的佛珠。
昭月亦跟在身边,惴惴不安。她感觉自己就像漂浮在大海上的一叶小舟,随时一朵大浪打过来,她便会舟翻人亡,输得面目全非。
烛光明亮,人影暗暗。长生宫无人敢出声,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心思,放在心间细细思量来思量去。
一个时辰后,昭月发现皇上的高烧退了,不打寒战,身上的汗明显少了。
昭月喜出望外,几乎掉下泪来,压着声音道:“太后,太后,皇上好转了。”
太后凑近瞧皇上的面色,确有好转,激动地双手颤抖,泪光点点:“太好了!皇上有救了!月儿,月儿!”
昭月一点头,泪水便掉了下来。这是她头一回利用外祖父教的医术救人,喜不自胜;再者,皇上活下来,对她接下来的处境大有裨益。
太医们纷纷上前,查看皇上情况,都松了一口气。
皇后也一直守在这,破涕为笑:“母后,皇上身子好转,是天大的喜事。您在这守了这么久,也累了,现在夜深,不如您回去歇着,臣妾今晚在这守着,一旦皇上醒来,立马派人去禀告您。”
太后摇头道:“不成,哀家要等着皇上醒来。”她看向昭月,嘱咐道:“你也在这,陪着哀家。”
昭月明白,病人往往会觉得睁眼看到的第一个人是最尽心照顾的人,太后这是要带着她在皇上面前留个好印象,功劳别被皇后抢了去。
皇后心中叫苦,若是她一人在这侍疾,还能偷懒浅眯一会儿,现在她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像只猫头鹰似的,可怜她已经十多日没睡过一个好觉。
这时,二皇子楚江榆又来了,跪在太后面前道:“前朝政事请皇祖母放心。今日皇祖母回宫,父皇身子便好转,想来上天也感动皇祖母和父皇的母子之情。”
太后有意要抬高昭月在宫中的地位,道:“什么上天不上天的。得亏昭月郡主为你父皇试药。”
楚江榆转向昭月,定定地看着她:“昭月郡主辛苦,没想到昭月郡主还懂药理。”
昭月暗道不妙。她在南府时,虽然不曾透露过自己懂药理一事,但南府那边只要稍微一查,就会发现南念念的外祖父是当地神医。这一系列串起来,便等于让南府多抓住昭月一个把柄。
昭月大胆地直视楚江榆:“臣女只是为皇上试药而已。皇上是真命天子,是大周朝所有百姓的仰赖,臣女为皇上试药是臣女的荣幸。”
楚江榆打量昭月半晌,发现此女确实和从前的南念念不同。南念念绝对说不出这种大格局的话,也没有这样自信的眼神,但这张脸……让他魂牵梦绕的脸……
楚江榆道:“多谢昭月郡主,这份恩情将来我一定回报。”
可他的语气眼神并没有什么感激之意,反倒要恩将仇报似的。
昭月对二皇子的微妙挑衅视若无睹,淡淡道:“二皇子言重,臣女相信换成旁人,也会义无反顾试药。”
太后转过身来,关心道:“榆儿,这里有哀家和你母后看顾,你回去歇着吧。哪怕你父皇醒来,也不能立刻处理国事,前朝还得仗着你,你可得保重好身子。”
楚江榆略坐了坐,便离开长生宫。皇后追出来,问道:“榆儿,你和昭月郡主怎么回事?”
皇后以为有必要让二皇子和昭月郡主划清界限,故而找到这个机会和他说说。
楚江榆直言道:“母后是否发现昭月郡主和南簟秋的姐姐南念念长得一模一样?”
皇后何等聪明,瞧出楚江榆对南念念情根深种而不知,等失去后才追悔莫及;也看出楚江榆见到昭月郡主的反常怪异。
若被太后或是皇上瞧出可不好,所以她瞒下自己的内心想法,劝道:“昭月郡主和南念念确实很像,本宫也惊讶,但她们并非一人,你要分清楚。昭月郡主不可能是南念念。南念念早就死了,你若是将昭月郡主认成南念念,胡言乱语,她告诉太后,你如何自处?”
楚江榆仗着自己是皇后唯一的儿子,不怕皇后不帮他。他固执道:“我今天去万寿宫找过昭月郡主,可她没告诉太后,是不是说明她心虚了?她就是南念念!”
“什么?”皇后又惊又怒,“你去找过她?问她是不是南念念?”
楚江榆点头,这是眼下他最急迫知道真相的问题。
皇后气得几乎要晕倒,加重语气道:“你怎么这么鲁莽!这个节骨眼,前朝后宫多少双眼睛盯着你,多少人巴不得你犯错跌下来!你倒好!你还上赶着去!生怕别人抓不住你的把柄!昭月没告诉太后,无非是因为皇上病重,太后忧心,她那么懂事贴心的一个姑娘,自然不会拿这件事去烦太后!但你要再纠缠她,她肯定会告诉太后,到时候你怎么解释?”
楚江榆愣了愣,这才明白自己的冲动犯了大错:“儿……儿臣知错,请母后恕罪。”
如果在皇位和昭月郡主之间选一个,楚江榆会毫不犹豫选择皇位,但如果可以二者兼得,何不努力拼一把!
“这件事本宫会处理好。”皇后顺了口气,“你呀,刚满十八岁,现在可是你立功的好时机,得好好表现。”
“儿臣明白,儿臣会跟着外祖父和姨丈处理好朝政。”楚江榆讪讪道,“母后,等父皇身子大好,儿臣选秀,除了簟秋妹妹,可否选昭月郡主?”
昭月郡主姗姗而来,和碧珠一同跪在太后面前。
太后将昭月接到身边养着后,一开始她动不动就恭敬跪下,时日一久,两人关系熟络,太后又多次提醒昭月不必行大礼,后来她便几乎没跪拜过。
这回昭月突然跪下,太后很是不解,忙问:“月儿,怎么了?”
昭月抬眸瞧着太后,不疾不徐道:“太后,臣女有一事禀告,事关皇帝龙体,怕有错处,请太后定夺。”她的眸光总是亮晶晶的,清澈又坚定,让人不由得相信她。
“有什么事,你起来再说,不用动不动就跪。”太后让身边的宫女芳意扶昭月起身。
昭月没有起身,鼓足勇气道:“臣女不忍见太后终日烦忧,斗胆献药。”
太后蹙起眉头,讶道:“献药?”
昭月微微颔首,接着道:“臣女幼时得过和皇上一样的病症,甚至比皇上症状还严重,差点就活不过来。幸遇一位云游和尚,给了臣女一纸药方,臣女才能活命。只是年久,那药方,臣女已经记不清,今儿个下午便在回忆配制,几经尝试,才熬得这么一碗药。臣女甚是后悔当年没有保存那药方,今儿个全凭记忆,怕不能完全复原当年汤药。”
太后惊得直起了身子,道:“还有这档子事。”
她招招手,碧珠将热气腾腾的汤药捧上前。太后闻了闻,只觉苦涩之中带着一点辛辣之味,思索良久方道:“哀家不懂药理,让太医院的太医们瞧瞧,若无问题,便……给皇上服下。”
昭月立刻俯伏下去,脑袋贴着地面,诚惶诚恐道:“臣女冒死献药,并无十足把握,若……”
她不敢说下去,然而太后已然明白她想说的话,亲自扶昭月起身,安抚道:“你是怕这碗汤药无用,更怕加重皇帝病情。但事到如今,太医院都束手无策,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哀家知道,你是没有私心的,明明置身事外才是最佳选择,趟这趟浑水也是忧心大周朝。你也说了你是担心哀家的身子,无论结果如何,哀家都替你担着。”
纵有太后承诺,昭月也不敢放心,一颗心快跳到嗓子眼,真怕一张口,心直接跳了出来。毕竟做出献药这个选择,风险极大,很有可能丧命。正如太后所言,整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踏进浑水里便是以身犯险。
她暗自祈祷佛祖保佑,跟随太后来到长生宫。
皇后、后宫妃嫔、诸位皇子公主、太医等人都在这里候着,里里外外全是人。
太后看向皇后,皱眉挑刺道:“皇上病着,需要静心养病,这么多人围在这,吵吵闹闹,皇帝如何养得好病?”
皇后面色一变,心中忐忑。
太后从普陀山回宫,后宫妃嫔都想凑到跟前献殷勤,但太后已经叮嘱过不必去万寿宫请安,这些妃嫔就都跑到长生宫侍疾。皇后也觉得有这么人守着,方显得对皇上的忠心,况且皇上随时命丧黄泉,后宫妃嫔皇子公主都来守着也是情理之中。
明明安安静静没有一丝杂音,偏还是被太后挑出毛病。
太后又看向二皇子楚江榆:“榆儿,你守着你父皇,自然是你的孝顺,但你如今监国,去前朝处理政事才是更大的孝顺。这儿留着皇后和柏儿便好,其余的人都回各自宫里去。”柏儿指的是刚满十六岁的六皇子楚陵柏。
既有太后吩咐,皇后连忙使眼色,让众妃嫔静默退下。
昭月一进来,便感受到二皇子楚江榆的灼热目光落在她身上。她不动声色地跟在太后身旁,完全忽视楚江榆的存在。直到楚江榆离开时,也未看他一眼,气得他牙痒痒。
长生宫剩下的人不多了,太后才让碧珠呈上汤药,让诸位太医一同查看,道:“这是哀家在普陀山修行时,偶得的药方。当时有个小尼姑得的病和皇帝相似,便是依照这药方治好的,你们瞧瞧,可否给皇帝服用?”
皇后敏觉,这里头疑点很多,太后既有这药方,为何不一早拿出来?
昭月捏着一把汗,见太医们都闻了闻汤药,还有人浅尝一口,判断汤药里的成分,严之又严,最后才统一意见,纷纷跪下道:“这碗药和太医院平日用药截然不同,微臣不敢妄言。”
药若是有用,那自然最好;但若是无用,谁也不敢承担这滔天责任。
太后恨其无用,道:“你就告诉哀家,这碗药就算没用,会不会加重皇上病情,令皇上身体不适?”
诸位太医一窝蜂跪下,吓得面如土色:“微臣不敢妄言。”
“来来回回就只会说这句话!”太后凤颜大怒,“你们别把这方子当成哀家给你们的,就当它是一碗普通的药,你们敢不敢给皇上喝?”
终于有太医站出来,冷汗涔涔道:“请太后恕罪。皇上的身子经不起折腾,来历不明的药方怕是……怕是不妥。”
“不妥?”太后犹豫半晌,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虎狼之药可是会要人命的。
万一皇上喝这碗药喝出个好歹,大周朝便要陷入大动荡,被皇后母家赵家只手遮天,到时太后一个老婆子也无能为力。
昭月打量着太后的神色,知道太后委决不下。已经走到这一步,便绝对没有退步,她孤注一掷跪下道:“太后,臣女愿为皇上试药。”
其实她早就喝过,这会儿是要给太医们看,让太医同意用药。太医们同意,太后才会安心点头。
太后见昭月那股执拗劲,不由得想起一些陈年旧事,更仿佛看到宁王不服输的眸光。她咬咬牙,命人将那碗药分成两半,昭月喝了一半。
喝完后,昭月静静而立。若药有问题,服用之人便会恶心想吐。
其实昭月也是有些恶心的,但这是因为这一天太劳累,没有好好歇息,又尝试了好几碗药汤。是药三分毒,她一口气喝了那么多,肠胃有些不适,也属正常。她强忍住,没有表露半分。
太医们磨磨蹭蹭,观察昭月半天才道:“这碗药未必是良药,但应该也不会折损圣体。”
太后念声“阿弥陀佛”,命御前嬷嬷伺候皇上服药。因皇上昏迷,喂药很是不易,一勺子只能有那么四五滴药喝下,所以这半碗药足足喂了小半个时辰。
太后守着寸步不离,焦急地转动手里的佛珠。
昭月亦跟在身边,惴惴不安。她感觉自己就像漂浮在大海上的一叶小舟,随时一朵大浪打过来,她便会舟翻人亡,输得面目全非。
烛光明亮,人影暗暗。长生宫无人敢出声,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心思,放在心间细细思量来思量去。
一个时辰后,昭月发现皇上的高烧退了,不打寒战,身上的汗明显少了。
昭月喜出望外,几乎掉下泪来,压着声音道:“太后,太后,皇上好转了。”
太后凑近瞧皇上的面色,确有好转,激动地双手颤抖,泪光点点:“太好了!皇上有救了!月儿,月儿!”
昭月一点头,泪水便掉了下来。这是她头一回利用外祖父教的医术救人,喜不自胜;再者,皇上活下来,对她接下来的处境大有裨益。
太医们纷纷上前,查看皇上情况,都松了一口气。
皇后也一直守在这,破涕为笑:“母后,皇上身子好转,是天大的喜事。您在这守了这么久,也累了,现在夜深,不如您回去歇着,臣妾今晚在这守着,一旦皇上醒来,立马派人去禀告您。”
太后摇头道:“不成,哀家要等着皇上醒来。”她看向昭月,嘱咐道:“你也在这,陪着哀家。”
昭月明白,病人往往会觉得睁眼看到的第一个人是最尽心照顾的人,太后这是要带着她在皇上面前留个好印象,功劳别被皇后抢了去。
皇后心中叫苦,若是她一人在这侍疾,还能偷懒浅眯一会儿,现在她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像只猫头鹰似的,可怜她已经十多日没睡过一个好觉。
这时,二皇子楚江榆又来了,跪在太后面前道:“前朝政事请皇祖母放心。今日皇祖母回宫,父皇身子便好转,想来上天也感动皇祖母和父皇的母子之情。”
太后有意要抬高昭月在宫中的地位,道:“什么上天不上天的。得亏昭月郡主为你父皇试药。”
楚江榆转向昭月,定定地看着她:“昭月郡主辛苦,没想到昭月郡主还懂药理。”
昭月暗道不妙。她在南府时,虽然不曾透露过自己懂药理一事,但南府那边只要稍微一查,就会发现南念念的外祖父是当地神医。这一系列串起来,便等于让南府多抓住昭月一个把柄。
昭月大胆地直视楚江榆:“臣女只是为皇上试药而已。皇上是真命天子,是大周朝所有百姓的仰赖,臣女为皇上试药是臣女的荣幸。”
楚江榆打量昭月半晌,发现此女确实和从前的南念念不同。南念念绝对说不出这种大格局的话,也没有这样自信的眼神,但这张脸……让他魂牵梦绕的脸……
楚江榆道:“多谢昭月郡主,这份恩情将来我一定回报。”
可他的语气眼神并没有什么感激之意,反倒要恩将仇报似的。
昭月对二皇子的微妙挑衅视若无睹,淡淡道:“二皇子言重,臣女相信换成旁人,也会义无反顾试药。”
太后转过身来,关心道:“榆儿,这里有哀家和你母后看顾,你回去歇着吧。哪怕你父皇醒来,也不能立刻处理国事,前朝还得仗着你,你可得保重好身子。”
楚江榆略坐了坐,便离开长生宫。皇后追出来,问道:“榆儿,你和昭月郡主怎么回事?”
皇后以为有必要让二皇子和昭月郡主划清界限,故而找到这个机会和他说说。
楚江榆直言道:“母后是否发现昭月郡主和南簟秋的姐姐南念念长得一模一样?”
皇后何等聪明,瞧出楚江榆对南念念情根深种而不知,等失去后才追悔莫及;也看出楚江榆见到昭月郡主的反常怪异。
若被太后或是皇上瞧出可不好,所以她瞒下自己的内心想法,劝道:“昭月郡主和南念念确实很像,本宫也惊讶,但她们并非一人,你要分清楚。昭月郡主不可能是南念念。南念念早就死了,你若是将昭月郡主认成南念念,胡言乱语,她告诉太后,你如何自处?”
楚江榆仗着自己是皇后唯一的儿子,不怕皇后不帮他。他固执道:“我今天去万寿宫找过昭月郡主,可她没告诉太后,是不是说明她心虚了?她就是南念念!”
“什么?”皇后又惊又怒,“你去找过她?问她是不是南念念?”
楚江榆点头,这是眼下他最急迫知道真相的问题。
皇后气得几乎要晕倒,加重语气道:“你怎么这么鲁莽!这个节骨眼,前朝后宫多少双眼睛盯着你,多少人巴不得你犯错跌下来!你倒好!你还上赶着去!生怕别人抓不住你的把柄!昭月没告诉太后,无非是因为皇上病重,太后忧心,她那么懂事贴心的一个姑娘,自然不会拿这件事去烦太后!但你要再纠缠她,她肯定会告诉太后,到时候你怎么解释?”
楚江榆愣了愣,这才明白自己的冲动犯了大错:“儿……儿臣知错,请母后恕罪。”
如果在皇位和昭月郡主之间选一个,楚江榆会毫不犹豫选择皇位,但如果可以二者兼得,何不努力拼一把!
“这件事本宫会处理好。”皇后顺了口气,“你呀,刚满十八岁,现在可是你立功的好时机,得好好表现。”
“儿臣明白,儿臣会跟着外祖父和姨丈处理好朝政。”楚江榆讪讪道,“母后,等父皇身子大好,儿臣选秀,除了簟秋妹妹,可否选昭月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