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代,在我国散文领域出现了一个崭新局面,产生了许多有名的作家,其中最著名的有: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文学史上把他们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魏晋南北朝时,文风日益趋向绮靡华艳,文坛上占统治地位的骈体文,只注重声韵和谐、对偶整齐和辞藻的华丽,不注重内容。一些比较进步的文人,相继起来反对这种浮艳的文风。到了唐代,韩愈等人更加大力从事“古文”(指先秦两汉时候的散文)的宣传和写作。于是,古文的写作,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韩愈(768—824),字退之,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古文家。他提倡古文,反对骈文,要求文学有思想内容。他所写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势磅礴,说理透辟。在语言运用上,他善于创造性地使用古代词语,推陈出新,句法灵活,有很强的表现力。尤其是他的杂文,短小精悍,感情充沛,对许多社会现象进行了大胆辛辣的讽刺。他的著作有《韩昌黎集》四十八卷。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他是古文运动的积极支持者。他的寓言、讽刺散文和山水游记,最富有创造性。他的文章充满了强烈的爱憎感情。比如,在《黔之驴》一文中,他辛辣地讽刺了官僚社会中那些徒有其表、虚张声势之徒,其蠢如驴,他们恃宠而骄、得意忘形,结果遭到自取灭亡的下场。再如,在《捕蛇者说》一文中,他深刻地揭露了赋税的毒胜过蛇毒,具体地描写了人民在封建剥削下的无比痛苦。他的山水游记,文字清新秀美,内容不仅仅是纯客观地描绘自然,而且也渗透着自己痛苦的感受和对丑恶现实的不满情怀。他这方面的代表作是《永州八记》。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的文章明畅简洁,丰满生动;无论写人、写事、写景,都能以简练的笔墨,渲染出十分浓郁的抒情气氛。他的《醉翁亭记》《秋声赋》等文,最能表现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他还写过许多结构谨严、语言明快的政论性文章,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等。
王安石在宋神宗时,担任过宰相。他不但是一位大政治家,也是一位大文学家,他的文章,以政治和学术的论说文居多。尤其是他的政论文,在唐宋八大家中,是最突出的。他的文章的特点是:结构谨严,论辩透辟,语言简练有力,概括性强。例如,《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和《答司马谏议书》等一类为变法服务的作品,不但表达了作者的进步思想,而且也显示了作者在政论文方面的优异才能。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合称“三苏”。苏轼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古文、诗、词都写得很好。由于他在政治上不得意,大部分时间被贬谪,有机会接触人民的生活,因此写出了许多具有一定现实内容的作品。他的笔记文《志林》,文字简练,情趣生动,在艺术上具有很显著的特色;他写的亭台记,如《喜雨亭记》等文,笔触轻松,明朗流畅。苏洵和苏辙在文学方面也有相当贡献,但都不如苏轼的成就大,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曾巩(1019—1083),字子固,江西南丰人。他的政治态度比较保守,曾在神宗面前批评过王安石;不过在文学见解上,却和王安石很接近,也反对形式主义的文章。他的散文结构谨严,风格朴实,语言简洁犀利,曾给后代以相当影响。他的著作有《元丰类稿》。
——宋朝画家——
绘画到了宋朝,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时山水、花鸟画由于比较正确地体现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已经可以和人物画分庭抗礼了。更重要的是,写生画和水墨画受到了足够的重视。至于绘画的题材,也比过去更为广阔得多。
宋朝开国便设有“翰林图画院”(封建帝王御用的绘画机构),罗致了全国的画家,按照他们才艺的高下,分别给以不同的职衔,这对专业画家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作用。翰林图画院的画家,现在有名可考的有一百七十多人,其中著名的有李成、范宽、李唐、刘松年、马远和夏珪。此外,还有以画人物著名的李公麟和擅长界画(用界尺作线,画成宫室楼台,谓之“界画”)的张择端等人。
李成(919—967),字咸熙,先世为唐宗室。他的山水画,最初师法唐末画家荆浩,后来加以发展变化,创出与荆浩不同的风格。他落笔简练,墨法精微,能“扫千里于咫尺,写万趣于指下”。他的作品有宋代摹本《读碑窠石图》。
范宽(950—1032),名中正,字中立。画山水初学荆浩、李成,后来感到“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意思是说不如向真实的大自然学习),于是迁居终南山,对景造意,写山真貌,自成一家。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等。
李唐(1066—1150),字晞古。他的画风对整个画院中的山水画派,有很大影响。他的存世作品有《晋文公复国》《江山小景》《万壑松风》《清溪渔隐》等图。
刘松年(约1155—1218),南宋杰出画家,钱塘人。他的山水画,笔墨精严,设色妍丽,善于表现山明水秀的江南景色。存世作品有《四景山水》《溪亭客话》等。
马远(约1140—约1225),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市),生长于钱塘。他的山水、人物、花鸟画,在宋画院中负有盛名。他生长的时代是宋室南渡以后,所以他画山水多作残山剩水,具有深刻的含意,世人称之为“马一角”。他存世的作品有《踏歌图》《水图》等。
夏珪(生卒年不详),字禹玉,钱塘人。他的山水画,笔力遒(刚健、有力)劲,墨气淋漓。构图多突出近景一角,风格与马远相近,后人并称“马夏”。存世作品有《溪山清远》《西湖柳艇》等。
以画人物著名的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山人,舒州(今安徽舒城县)人。他画人物、佛像,广取前人之长,发展了东晋画家顾恺之、唐代画家吴道子等各家的特长,运笔如云行水流,自成风格。他画的白描罗汉非常有名。“白描”是用墨勾线条,不着色,他是这种画法的创始者。存世作品有《维摩演教图》等。
开始重视现实习俗生活的描绘,打破过去画家专画历史人物与贵族生活的局限,这是宋代绘画的一个很大变化。北宋杰出画家张择端(生卒年不详)的《清明上河图》就是这种新题材的代表。张择端选择清明日汴京东门外一段繁盛地区的街景为题材来作画。在画中,可以看到汴河里船只往来、虹桥上车马不绝、街道上店铺林立的景象。可贵的是,画中突出了各业劳动人民各种劳动生活的场面。这幅画至今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保存着,它是我国绘画史上不朽的杰作。
——唐书法家,画家——
唐代出现了很多书法家,其中著名的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人。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临湘)人。他的字的特点是“骨气劲峭,法度严整”,人们认为绝妙。代表作有《化度寺塔铭》等。不少人搜集他的字迹,作为临摹的范本。传说高丽人很喜爱他的字迹,曾经有人专门来中国搜寻欧阳询的字。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他的书法主要是吸取王羲之书法的优点,再加上自己的功力,而独成一体。特点是用笔圆润,写的字结构疏朗,气韵秀健。代表作有《孔子庙堂碑》。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杭州钱塘人,长于楷书、隶书。他曾经下过很大工夫摹拟王羲之的《兰亭帖》(真本今已失传)笔意,对欧阳询、虞世南的书法,也有很深钻研。他的字的特点是用笔方圆俱备,写的字瘦劲秀润,气势清远。代表作有《三藏圣教序》等。唐太宗很爱好书法,收集王羲之的字帖甚多,但不能辨别真假,因而慨叹说:“自从虞世南死后,再没有人能够和我谈论书法了。”魏徵听到后,就把褚遂良推荐给唐太宗。唐太宗叫褚遂良鉴别所存的王羲之帖,真假立刻辨出。可见,褚遂良对于书法的研究是多么精到。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临潼西)人。他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他的字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风格面貌,其特点是把篆书的中锋和隶书的侧锋结合起来,运用到楷书书法上。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曲折处圆而有力。代表作有《颜氏家庙碑》《麻姑仙坛记》等。很多人写字喜欢学颜真卿,南宋时陆游就说过,学字应该先从学颜入手,可见世人对颜字多么重视。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他的字汲取了欧、颜之长而自成一体。下笔斩钉截铁、干净利落,写的字谨严而又有开阔疏朗的神致。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等。
初唐时期,最有名的画家是阎立德、阎立本弟兄。他们俩都擅长写生和画人物。阎立本画过《秦府十八学士图》和《凌烟阁功臣图》,此外,还画过《唐太宗御容图》和《历代帝王图》。其中,《历代帝王图》至今尚留存。后人对他的画评价很高。
盛唐时期的著名画家有吴道玄(字道子)、李思训(字建见)和王维(字摩诘)等。
吴道子年轻时绘画就有盛名。他少年时期,曾向张旭、贺知章学过书法,学书没有成就,后来才改学绘画。他早期的作品行笔纤细,中年以后行笔磊落。他画的人物、神鬼画,都非常生动传神。
吴道子除人物画外,还擅长山水画。据说,唐明皇(唐玄宗)在天宝年间(742—755),忽然思念起蜀道嘉陵江山水,就叫吴道子来画。仅仅用了一天工夫,他就把嘉陵江三百里山水全部画完,笔法洒脱秀拔,构成一种写意派的风格。
李思训是唐朝的宗室,是初唐、盛唐之际的人,开元(713—741)中曾做过右武卫大将军,人们都称他为“大李将军”(李思训的儿子李昭道也是画家,人们称之为“小李将军”)。传说天宝年间,他曾和吴道子一起被唐玄宗召到大同殿画嘉陵江山水图。吴道子只画了一天就完成,而他却画了几个月才画好。两个人所画的都是真实景物,吴是用概括的画法,从画中只令人得到一个概念,而李画具体细致,风格属于工笔类。据有关记载,李思训死于开元八年(720)以前,故绝不可能在天宝年间作画。传说他和吴道子一起在大同殿画嘉陵江山水,是不可靠的。但这个传说反映了他们两人画风的不同,就这点来论,传说的本身是有意义的。
吴道子画的特点,在于有大胆革新的精神。他的画运用了凹凸法,有立体感。他作画,不但要求形似,而且要求神似,因此他抛弃了工笔的画法,采用了疏笔的画法。李思训的画是以大青绿钩金线绘成,带有富贵气象。他的画派是代表贵族的,这是他画风的特色。
王维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画家,诗画都非常好。他的诗富有浓厚的画意,叫人一读起就能联想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句,即是例子。
王维所画的水墨山水画,山色平远,别有风致。他画的《辋(wǎng)川图》最有名。《辋川图》中山谷错综,云水飞动,笔调清新洒脱,妙趣横生。王维所绘的画,多从自然景物方面取材,他的画题多是“雪景”“晓行”“捕鱼”“雪渡”“村墟”等,充满了抒情的田园恬淡和林谷幽深的情调。他的画风和诗风是和谐一致的。他喜欢画泼墨山水画,这种画在色彩上、风格上与内容都很和谐。看了他的画,就像读了一首清新俊逸的诗一样。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实在是很中肯的。
盛唐(唐代兴盛时期)、中唐(唐代中期)之际的重要画家有张萱。他的仕女画造诣很高。他画的《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都有宋徽宗的摹本传世。
稍晚于张萱的另一重要画家周昉,也是盛唐、中唐之际的人。他的画是张萱画的发展,代表作有《簪花仕女图》。他的画的特点是设色浓艳而不俗,线条干净而有力。所画的妇女,披的轻纱,叫人看了有薄如蝉翼、玲珑剔透的感觉。
唐朝最著名的塑像大师首推杨惠之。杨惠之是玄宗时人,曾跟随吴道子学过画。他塑造的人像线条分明,轮廓清楚,仪态大方,栩栩如生。传说他曾经塑造过一个艺人像,放在长安大街上,塑像脸朝里,背对着行人,行人竟以为是真人,有的还跑了过去想和塑像讲话。
音乐在唐代也很盛行。唐时音乐人才辈出,其中有中原内地的音乐家,也有来自新疆等边区地方的音乐家。
在长安城里居住的曹保一家人,都是弹琵琶的能手。不但曹保本人能弹一手幽雅动人的琵琶,他的儿子曹善才、孙子曹纲,也都以弹琵琶出名。他们教了很多徒弟,在长安很受人们欢迎。
从新疆来长安的著名音乐家有裴神符和白明达。裴神符是疏勒(今新疆疏勒一带)人,贞观年间(627—649)曾在长安充当乐工。他会弹奏各种乐器,尤以弹奏琵琶最出名。
白明达是龟兹(今新疆库车)人,他擅长演奏龟兹乐器,唐高宗时,曾把他请到宫廷中表演过,他的技艺博得了大臣们的赞赏。
在唐朝的音乐家中,还有不少是善于吹觱篥(bì lì,龟兹乐器,近似唢呐)和笛子的。有一个名叫安万善的乐人,砍伐了南山的竹子做成觱篥,吹奏起来,各种音调并发,非常和谐。还有一个叫李謩(mó)的乐人,善于吹笛,他吹奏的《凉州曲》很出名。传说他有一次吹《凉州曲》,曲终时,一位叫独孤生的听众,跑来问他:“你吹的笛子真好听,但声调中夹杂有龟兹的音调,你一定有龟兹朋友吧?”李謩告诉他,他的师父就是龟兹人。在唐代,兄弟民族的音乐对汉族音乐的影响真是巨大啊!
长于舞蹈的人在唐代原来很多,但传名至今的却很少。有一个女舞蹈家名叫公孙大娘,舞得最出色,尤善于舞剑器。她跳起舞来,姿态非常优美,她的舞技高出古时一般表演的人。长安有钱人家在举行宴会时,都少不了约她来舞蹈。杜甫在少年时就曾观看过她的舞剑,认为她舞的剑非常美妙,给人印象十分深刻。在大历年间(766—779),他又观看过一次公孙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舞剑,很欣赏她的高妙技艺,经过询问,才知道她的本领是从公孙大娘那里学习来的。
魏晋南北朝时,文风日益趋向绮靡华艳,文坛上占统治地位的骈体文,只注重声韵和谐、对偶整齐和辞藻的华丽,不注重内容。一些比较进步的文人,相继起来反对这种浮艳的文风。到了唐代,韩愈等人更加大力从事“古文”(指先秦两汉时候的散文)的宣传和写作。于是,古文的写作,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韩愈(768—824),字退之,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古文家。他提倡古文,反对骈文,要求文学有思想内容。他所写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势磅礴,说理透辟。在语言运用上,他善于创造性地使用古代词语,推陈出新,句法灵活,有很强的表现力。尤其是他的杂文,短小精悍,感情充沛,对许多社会现象进行了大胆辛辣的讽刺。他的著作有《韩昌黎集》四十八卷。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他是古文运动的积极支持者。他的寓言、讽刺散文和山水游记,最富有创造性。他的文章充满了强烈的爱憎感情。比如,在《黔之驴》一文中,他辛辣地讽刺了官僚社会中那些徒有其表、虚张声势之徒,其蠢如驴,他们恃宠而骄、得意忘形,结果遭到自取灭亡的下场。再如,在《捕蛇者说》一文中,他深刻地揭露了赋税的毒胜过蛇毒,具体地描写了人民在封建剥削下的无比痛苦。他的山水游记,文字清新秀美,内容不仅仅是纯客观地描绘自然,而且也渗透着自己痛苦的感受和对丑恶现实的不满情怀。他这方面的代表作是《永州八记》。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的文章明畅简洁,丰满生动;无论写人、写事、写景,都能以简练的笔墨,渲染出十分浓郁的抒情气氛。他的《醉翁亭记》《秋声赋》等文,最能表现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他还写过许多结构谨严、语言明快的政论性文章,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等。
王安石在宋神宗时,担任过宰相。他不但是一位大政治家,也是一位大文学家,他的文章,以政治和学术的论说文居多。尤其是他的政论文,在唐宋八大家中,是最突出的。他的文章的特点是:结构谨严,论辩透辟,语言简练有力,概括性强。例如,《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和《答司马谏议书》等一类为变法服务的作品,不但表达了作者的进步思想,而且也显示了作者在政论文方面的优异才能。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合称“三苏”。苏轼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古文、诗、词都写得很好。由于他在政治上不得意,大部分时间被贬谪,有机会接触人民的生活,因此写出了许多具有一定现实内容的作品。他的笔记文《志林》,文字简练,情趣生动,在艺术上具有很显著的特色;他写的亭台记,如《喜雨亭记》等文,笔触轻松,明朗流畅。苏洵和苏辙在文学方面也有相当贡献,但都不如苏轼的成就大,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曾巩(1019—1083),字子固,江西南丰人。他的政治态度比较保守,曾在神宗面前批评过王安石;不过在文学见解上,却和王安石很接近,也反对形式主义的文章。他的散文结构谨严,风格朴实,语言简洁犀利,曾给后代以相当影响。他的著作有《元丰类稿》。
——宋朝画家——
绘画到了宋朝,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时山水、花鸟画由于比较正确地体现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已经可以和人物画分庭抗礼了。更重要的是,写生画和水墨画受到了足够的重视。至于绘画的题材,也比过去更为广阔得多。
宋朝开国便设有“翰林图画院”(封建帝王御用的绘画机构),罗致了全国的画家,按照他们才艺的高下,分别给以不同的职衔,这对专业画家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作用。翰林图画院的画家,现在有名可考的有一百七十多人,其中著名的有李成、范宽、李唐、刘松年、马远和夏珪。此外,还有以画人物著名的李公麟和擅长界画(用界尺作线,画成宫室楼台,谓之“界画”)的张择端等人。
李成(919—967),字咸熙,先世为唐宗室。他的山水画,最初师法唐末画家荆浩,后来加以发展变化,创出与荆浩不同的风格。他落笔简练,墨法精微,能“扫千里于咫尺,写万趣于指下”。他的作品有宋代摹本《读碑窠石图》。
范宽(950—1032),名中正,字中立。画山水初学荆浩、李成,后来感到“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意思是说不如向真实的大自然学习),于是迁居终南山,对景造意,写山真貌,自成一家。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等。
李唐(1066—1150),字晞古。他的画风对整个画院中的山水画派,有很大影响。他的存世作品有《晋文公复国》《江山小景》《万壑松风》《清溪渔隐》等图。
刘松年(约1155—1218),南宋杰出画家,钱塘人。他的山水画,笔墨精严,设色妍丽,善于表现山明水秀的江南景色。存世作品有《四景山水》《溪亭客话》等。
马远(约1140—约1225),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市),生长于钱塘。他的山水、人物、花鸟画,在宋画院中负有盛名。他生长的时代是宋室南渡以后,所以他画山水多作残山剩水,具有深刻的含意,世人称之为“马一角”。他存世的作品有《踏歌图》《水图》等。
夏珪(生卒年不详),字禹玉,钱塘人。他的山水画,笔力遒(刚健、有力)劲,墨气淋漓。构图多突出近景一角,风格与马远相近,后人并称“马夏”。存世作品有《溪山清远》《西湖柳艇》等。
以画人物著名的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山人,舒州(今安徽舒城县)人。他画人物、佛像,广取前人之长,发展了东晋画家顾恺之、唐代画家吴道子等各家的特长,运笔如云行水流,自成风格。他画的白描罗汉非常有名。“白描”是用墨勾线条,不着色,他是这种画法的创始者。存世作品有《维摩演教图》等。
开始重视现实习俗生活的描绘,打破过去画家专画历史人物与贵族生活的局限,这是宋代绘画的一个很大变化。北宋杰出画家张择端(生卒年不详)的《清明上河图》就是这种新题材的代表。张择端选择清明日汴京东门外一段繁盛地区的街景为题材来作画。在画中,可以看到汴河里船只往来、虹桥上车马不绝、街道上店铺林立的景象。可贵的是,画中突出了各业劳动人民各种劳动生活的场面。这幅画至今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保存着,它是我国绘画史上不朽的杰作。
——唐书法家,画家——
唐代出现了很多书法家,其中著名的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人。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临湘)人。他的字的特点是“骨气劲峭,法度严整”,人们认为绝妙。代表作有《化度寺塔铭》等。不少人搜集他的字迹,作为临摹的范本。传说高丽人很喜爱他的字迹,曾经有人专门来中国搜寻欧阳询的字。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他的书法主要是吸取王羲之书法的优点,再加上自己的功力,而独成一体。特点是用笔圆润,写的字结构疏朗,气韵秀健。代表作有《孔子庙堂碑》。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杭州钱塘人,长于楷书、隶书。他曾经下过很大工夫摹拟王羲之的《兰亭帖》(真本今已失传)笔意,对欧阳询、虞世南的书法,也有很深钻研。他的字的特点是用笔方圆俱备,写的字瘦劲秀润,气势清远。代表作有《三藏圣教序》等。唐太宗很爱好书法,收集王羲之的字帖甚多,但不能辨别真假,因而慨叹说:“自从虞世南死后,再没有人能够和我谈论书法了。”魏徵听到后,就把褚遂良推荐给唐太宗。唐太宗叫褚遂良鉴别所存的王羲之帖,真假立刻辨出。可见,褚遂良对于书法的研究是多么精到。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临潼西)人。他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他的字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风格面貌,其特点是把篆书的中锋和隶书的侧锋结合起来,运用到楷书书法上。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曲折处圆而有力。代表作有《颜氏家庙碑》《麻姑仙坛记》等。很多人写字喜欢学颜真卿,南宋时陆游就说过,学字应该先从学颜入手,可见世人对颜字多么重视。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他的字汲取了欧、颜之长而自成一体。下笔斩钉截铁、干净利落,写的字谨严而又有开阔疏朗的神致。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等。
初唐时期,最有名的画家是阎立德、阎立本弟兄。他们俩都擅长写生和画人物。阎立本画过《秦府十八学士图》和《凌烟阁功臣图》,此外,还画过《唐太宗御容图》和《历代帝王图》。其中,《历代帝王图》至今尚留存。后人对他的画评价很高。
盛唐时期的著名画家有吴道玄(字道子)、李思训(字建见)和王维(字摩诘)等。
吴道子年轻时绘画就有盛名。他少年时期,曾向张旭、贺知章学过书法,学书没有成就,后来才改学绘画。他早期的作品行笔纤细,中年以后行笔磊落。他画的人物、神鬼画,都非常生动传神。
吴道子除人物画外,还擅长山水画。据说,唐明皇(唐玄宗)在天宝年间(742—755),忽然思念起蜀道嘉陵江山水,就叫吴道子来画。仅仅用了一天工夫,他就把嘉陵江三百里山水全部画完,笔法洒脱秀拔,构成一种写意派的风格。
李思训是唐朝的宗室,是初唐、盛唐之际的人,开元(713—741)中曾做过右武卫大将军,人们都称他为“大李将军”(李思训的儿子李昭道也是画家,人们称之为“小李将军”)。传说天宝年间,他曾和吴道子一起被唐玄宗召到大同殿画嘉陵江山水图。吴道子只画了一天就完成,而他却画了几个月才画好。两个人所画的都是真实景物,吴是用概括的画法,从画中只令人得到一个概念,而李画具体细致,风格属于工笔类。据有关记载,李思训死于开元八年(720)以前,故绝不可能在天宝年间作画。传说他和吴道子一起在大同殿画嘉陵江山水,是不可靠的。但这个传说反映了他们两人画风的不同,就这点来论,传说的本身是有意义的。
吴道子画的特点,在于有大胆革新的精神。他的画运用了凹凸法,有立体感。他作画,不但要求形似,而且要求神似,因此他抛弃了工笔的画法,采用了疏笔的画法。李思训的画是以大青绿钩金线绘成,带有富贵气象。他的画派是代表贵族的,这是他画风的特色。
王维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画家,诗画都非常好。他的诗富有浓厚的画意,叫人一读起就能联想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句,即是例子。
王维所画的水墨山水画,山色平远,别有风致。他画的《辋(wǎng)川图》最有名。《辋川图》中山谷错综,云水飞动,笔调清新洒脱,妙趣横生。王维所绘的画,多从自然景物方面取材,他的画题多是“雪景”“晓行”“捕鱼”“雪渡”“村墟”等,充满了抒情的田园恬淡和林谷幽深的情调。他的画风和诗风是和谐一致的。他喜欢画泼墨山水画,这种画在色彩上、风格上与内容都很和谐。看了他的画,就像读了一首清新俊逸的诗一样。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实在是很中肯的。
盛唐(唐代兴盛时期)、中唐(唐代中期)之际的重要画家有张萱。他的仕女画造诣很高。他画的《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都有宋徽宗的摹本传世。
稍晚于张萱的另一重要画家周昉,也是盛唐、中唐之际的人。他的画是张萱画的发展,代表作有《簪花仕女图》。他的画的特点是设色浓艳而不俗,线条干净而有力。所画的妇女,披的轻纱,叫人看了有薄如蝉翼、玲珑剔透的感觉。
唐朝最著名的塑像大师首推杨惠之。杨惠之是玄宗时人,曾跟随吴道子学过画。他塑造的人像线条分明,轮廓清楚,仪态大方,栩栩如生。传说他曾经塑造过一个艺人像,放在长安大街上,塑像脸朝里,背对着行人,行人竟以为是真人,有的还跑了过去想和塑像讲话。
音乐在唐代也很盛行。唐时音乐人才辈出,其中有中原内地的音乐家,也有来自新疆等边区地方的音乐家。
在长安城里居住的曹保一家人,都是弹琵琶的能手。不但曹保本人能弹一手幽雅动人的琵琶,他的儿子曹善才、孙子曹纲,也都以弹琵琶出名。他们教了很多徒弟,在长安很受人们欢迎。
从新疆来长安的著名音乐家有裴神符和白明达。裴神符是疏勒(今新疆疏勒一带)人,贞观年间(627—649)曾在长安充当乐工。他会弹奏各种乐器,尤以弹奏琵琶最出名。
白明达是龟兹(今新疆库车)人,他擅长演奏龟兹乐器,唐高宗时,曾把他请到宫廷中表演过,他的技艺博得了大臣们的赞赏。
在唐朝的音乐家中,还有不少是善于吹觱篥(bì lì,龟兹乐器,近似唢呐)和笛子的。有一个名叫安万善的乐人,砍伐了南山的竹子做成觱篥,吹奏起来,各种音调并发,非常和谐。还有一个叫李謩(mó)的乐人,善于吹笛,他吹奏的《凉州曲》很出名。传说他有一次吹《凉州曲》,曲终时,一位叫独孤生的听众,跑来问他:“你吹的笛子真好听,但声调中夹杂有龟兹的音调,你一定有龟兹朋友吧?”李謩告诉他,他的师父就是龟兹人。在唐代,兄弟民族的音乐对汉族音乐的影响真是巨大啊!
长于舞蹈的人在唐代原来很多,但传名至今的却很少。有一个女舞蹈家名叫公孙大娘,舞得最出色,尤善于舞剑器。她跳起舞来,姿态非常优美,她的舞技高出古时一般表演的人。长安有钱人家在举行宴会时,都少不了约她来舞蹈。杜甫在少年时就曾观看过她的舞剑,认为她舞的剑非常美妙,给人印象十分深刻。在大历年间(766—779),他又观看过一次公孙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舞剑,很欣赏她的高妙技艺,经过询问,才知道她的本领是从公孙大娘那里学习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