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堂哥和仙儿姐的婚事在两家的努力下定下来,全部过程我并没有参与,只偶尔带着淘淘旁听,反正这婚事算是天作之合了。
大堂哥十九、仙儿姐十七,大堂哥一米八、仙儿姐一米六多,大堂哥在外见识过也识字、仙儿姐也识字,两家又有着亲戚关系,互相知根知底,两家家长也都开明,中间还远远带他们互相相看过,两个小年青也都非常满意,总之这桩婚事就这样定下了,婚期定在了来年的三月底,不冷不热,也没到农忙季节。两家就开始准备婚事。
淘淘三岁那个过年,我是非常开心的,因为第一步终于可以实现了。后面一段时间我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带着淘淘往大爷爷家里跑,因为我发现大堂哥带回来的东西里面有书,虽然只是写佛教教化的书,内容无非就是一些善恶报应,但好歹上面有几个字。
“大哥,大哥,这是个什么字儿啊”,这是大堂哥回来以后我问的最多的话,大堂哥毕竟是个孩子,人都好为人师,我这么给面子,他当然教的很认真,又是过年闲来无事,淘淘在旁边淘气着,一家人和和乐乐的。
因为我总带着淘淘过来,我父母也常常过来,这倒像是一家子了。
从腊月初八开始,两家人就开始一起做饭,按照日子一天一天做些东西,慢慢等待年的到来。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馒头,二十六、去打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堵门口,大年三十儿吃饺子,初一拜年乱作揖。
每个地方风俗略有不同,过年的气氛都是相同的,喜气洋洋。
长到现在我还没有出过村呢,今年因为大堂哥也回来了,虎子哥和发儿哥也大了,二十六那天年前最后一次采买年货,我也跟着去了十里外的周家村,那是附近最大的一个村,只有他们村每个月有集市,二十六是年前最后一个集市了。
一路上,发儿和淘淘非常激动,在板车上闹来闹去,父亲、大伯和三叔、大堂哥他们轮流拉着板车,我一边应和着淘淘的骚扰,一边贪婪的看着周围的环境。一路上和陶家村差不多,其实山都不算高,偶尔还有小块的平原,田地里主要是以冬小麦为主,除了小麦主要应该是果树。远山缺了绿色点缀,显得灰色蒙蒙的,天气倒是晴朗有些冷,因为早上出发的早,路上几乎没有什么行人,路非常颠簸,但所幸也都能走。
路上大人依然在聊天,但有用的信息不多,东家长西家短的,根本听的不过脑子。
越往后走,路上人渐渐多了起来,看来都是去周家村的。
因为是山路,这十里路大概走了大半天,路上淘淘因为起的早兴奋了一会儿就又睡了,发儿哥也睡了,只有我实在太想了解外面了,一路上除了留意环境也在记忆路线,虽然因为山路绕了一些,也算是比较顺畅和直线的距离。
到周家村集市的时候已经中午了,集市很热闹,卖吃的、穿的、玩儿的都有,虽然都不是什么高级货。
为了快速能买完,早点儿回去,到集市上就分开了,母亲、三婶他们带着我、淘淘主要负责扯一些布料、买油盐酱醋、干货等小物件,父亲他们则去割肉、买炮竹、买粮油、买对子等大件。分开的时候我嘱咐虎子哥一定要拉好发儿的手,集市上人太多,人挨人,很容易被冲散了。
母亲和三婶嘱咐我紧紧跟着,他们在讨价还价挑物品,我则紧紧拉着想要上蹿下跳的淘淘,街上有不断窜来窜去的小孩,也不知道哪家的家长这么心大。
根据吃食我以前就判定是北方偏中西北,因为和我上一世的风俗习惯、吃食等都较为接近,街上的货品也再次验证了我的想法,没有海鲜和皮毛类的货品,南方、西北、东北的物品都几乎没有。
小孩子跟出来了,自然也有一些好处,母亲和三婶给买了糖葫芦,还买了泥猴哨子和小木剑,还给我买了头花,虽然我觉得大红花太恶俗,但无奈是流行,淘淘就可开心了。
淘淘看到什么都新鲜,我却觉得还好,只是有点儿怀念。上一世,后来考上大学走出老家,也常常只是梦里回到这样的场景。还记得那个时候妈妈最喜欢给我买衣服,我最不耐烦试衣服,所以我基本在家里呆着,妈妈总有办法不给钱把衣服拿回家给我试,合适就回去给人家钱,不合适就还回去,主要那个时候我家就在镇上,一个月三次的集市。出了我们屋子,外面都是摊位,甚至那个衣服就在我们门口挂着,也不觉得新鲜了,除非每年一度的庙会,那是会唱大戏的。
母亲和三婶恨不得把一年的东西都买了,连锅碗瓢盆也买了一些,我也喜欢挑厨房用具,尤其是各种好看的盘子,虽然最后我可能不用,但是感觉就是可以用的到。
父亲他们早就买好了,将东西放到板车上,会合后,跟着我们逛。
终于买完了以后,母亲和三婶还有点儿兴奋,果然女人都喜欢购物。因为这次出来的有小孩,所以最后大伯他们找了一个路边吃饭的摊位,以前他们到集市基本都是带干粮的。这是家做鸡蛋汤、烧饼的摊位,味道一般,只是偶尔改善口味,淘淘和发儿哥都非常开心。
下午半晌,我们出发回去,集市人也渐渐少了,因为东西买太多了,母亲和三婶也只能走路了,我抱着淘淘和发儿哥坐上车,裹得严严实实,一会儿我也困了。
最后不知道几点回去的,大人在收拾东西,我们三个小屁孩被抱到炕上继续睡,被叫醒匆匆吃了个饭,又沉沉睡去。
二十七杀公鸡,我这继承的怂胆子愣是没敢去看,二十八贴对子,我忙前忙后瞎指挥,二十九家家户户门口放上了一根粗粗的木棍是为了挡财,三十那天都换上了新衣服,一起包饺子、摆桌子。
当夜幕降临,饺子端上桌子,院外三声炮竹,我这胆子只能躲在大堂哥怀里捂着耳朵,饺子先敬祖宗后,一家人开饭啦。
“呀,我吃到福气啦。”就更热闹了,那个吃到福气的虎子哥被打趣该找小媳妇了。
“咦,外面下雪了。”偶尔抬头看窗外,发现雪花飘飘扬扬,大人放下碗筷把院子里东西稍微遮了一下,就又回来吃饭。
吃完饭,小辈开始逐一向长辈拜年。去到这个怀里待一会儿,那个怀里靠一下,大人则在闲聊守岁。
他们都有点儿小才艺,大爷爷和大伯二胡拉的挺好,父亲和三叔鼓敲的挺好,三婶也能唱两句,一家人自娱自乐也不讲究好不好。
这里的守岁和我上一世颇为相似,并不需要守一夜,过了凌晨,家里放了炮竹就可以睡了。淘淘已经睡了,大家就轻轻的闲聊,凌晨过了,大堂哥去放了炮竹。就宣布进入新一年的初一了,炮竹放完人就可以出门了。父亲抱着淘淘,母亲领着我踩着已经厚厚的雪回家了,回家还要放炮竹呢,回去父亲放了炮竹了,我们也就睡了。第二天一早就可以拜年去了。
第二天一早,父亲老早就出去了,我醒的时候父亲已经跑完一个村拜完年了,母亲下好了饺子,依然是先盛一碗敬祖宗,放三个炮竹,初一的饺子是不能吃完要剩一些,要不就把一年的口粮吃完了。
吃完饭,母亲才要带着我和淘淘出去拜年,我最不喜欢这个环节,因为到别人家里总会被摸来摸去,哈哈,当然会收获很多的糖果,上一世家庭好的会给钱,不过这个小山村大家最多就给个糖果。
初二当然是出嫁女回娘家,这也是一年我为数不多去姥姥家,还一般不一定能见到表哥表姐他们,因为他们跟着舅妈也去姥姥家了。但今年特殊,大堂哥也跟着去了,虽然没有成亲但既然定了,过年是要走动的,所以三舅舅他们今天就留下接待我们了。
仙儿姐更像个大姑娘了,我有点儿期待他们赶紧成亲。
过年到元宵节以前,都各有热闹,据说原来生活好时还有舞狮,不过已经有些年没有了,据说不多年前经历过朝代更迭,不过村里人也都不大说的明白。
大堂哥十九、仙儿姐十七,大堂哥一米八、仙儿姐一米六多,大堂哥在外见识过也识字、仙儿姐也识字,两家又有着亲戚关系,互相知根知底,两家家长也都开明,中间还远远带他们互相相看过,两个小年青也都非常满意,总之这桩婚事就这样定下了,婚期定在了来年的三月底,不冷不热,也没到农忙季节。两家就开始准备婚事。
淘淘三岁那个过年,我是非常开心的,因为第一步终于可以实现了。后面一段时间我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带着淘淘往大爷爷家里跑,因为我发现大堂哥带回来的东西里面有书,虽然只是写佛教教化的书,内容无非就是一些善恶报应,但好歹上面有几个字。
“大哥,大哥,这是个什么字儿啊”,这是大堂哥回来以后我问的最多的话,大堂哥毕竟是个孩子,人都好为人师,我这么给面子,他当然教的很认真,又是过年闲来无事,淘淘在旁边淘气着,一家人和和乐乐的。
因为我总带着淘淘过来,我父母也常常过来,这倒像是一家子了。
从腊月初八开始,两家人就开始一起做饭,按照日子一天一天做些东西,慢慢等待年的到来。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馒头,二十六、去打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堵门口,大年三十儿吃饺子,初一拜年乱作揖。
每个地方风俗略有不同,过年的气氛都是相同的,喜气洋洋。
长到现在我还没有出过村呢,今年因为大堂哥也回来了,虎子哥和发儿哥也大了,二十六那天年前最后一次采买年货,我也跟着去了十里外的周家村,那是附近最大的一个村,只有他们村每个月有集市,二十六是年前最后一个集市了。
一路上,发儿和淘淘非常激动,在板车上闹来闹去,父亲、大伯和三叔、大堂哥他们轮流拉着板车,我一边应和着淘淘的骚扰,一边贪婪的看着周围的环境。一路上和陶家村差不多,其实山都不算高,偶尔还有小块的平原,田地里主要是以冬小麦为主,除了小麦主要应该是果树。远山缺了绿色点缀,显得灰色蒙蒙的,天气倒是晴朗有些冷,因为早上出发的早,路上几乎没有什么行人,路非常颠簸,但所幸也都能走。
路上大人依然在聊天,但有用的信息不多,东家长西家短的,根本听的不过脑子。
越往后走,路上人渐渐多了起来,看来都是去周家村的。
因为是山路,这十里路大概走了大半天,路上淘淘因为起的早兴奋了一会儿就又睡了,发儿哥也睡了,只有我实在太想了解外面了,一路上除了留意环境也在记忆路线,虽然因为山路绕了一些,也算是比较顺畅和直线的距离。
到周家村集市的时候已经中午了,集市很热闹,卖吃的、穿的、玩儿的都有,虽然都不是什么高级货。
为了快速能买完,早点儿回去,到集市上就分开了,母亲、三婶他们带着我、淘淘主要负责扯一些布料、买油盐酱醋、干货等小物件,父亲他们则去割肉、买炮竹、买粮油、买对子等大件。分开的时候我嘱咐虎子哥一定要拉好发儿的手,集市上人太多,人挨人,很容易被冲散了。
母亲和三婶嘱咐我紧紧跟着,他们在讨价还价挑物品,我则紧紧拉着想要上蹿下跳的淘淘,街上有不断窜来窜去的小孩,也不知道哪家的家长这么心大。
根据吃食我以前就判定是北方偏中西北,因为和我上一世的风俗习惯、吃食等都较为接近,街上的货品也再次验证了我的想法,没有海鲜和皮毛类的货品,南方、西北、东北的物品都几乎没有。
小孩子跟出来了,自然也有一些好处,母亲和三婶给买了糖葫芦,还买了泥猴哨子和小木剑,还给我买了头花,虽然我觉得大红花太恶俗,但无奈是流行,淘淘就可开心了。
淘淘看到什么都新鲜,我却觉得还好,只是有点儿怀念。上一世,后来考上大学走出老家,也常常只是梦里回到这样的场景。还记得那个时候妈妈最喜欢给我买衣服,我最不耐烦试衣服,所以我基本在家里呆着,妈妈总有办法不给钱把衣服拿回家给我试,合适就回去给人家钱,不合适就还回去,主要那个时候我家就在镇上,一个月三次的集市。出了我们屋子,外面都是摊位,甚至那个衣服就在我们门口挂着,也不觉得新鲜了,除非每年一度的庙会,那是会唱大戏的。
母亲和三婶恨不得把一年的东西都买了,连锅碗瓢盆也买了一些,我也喜欢挑厨房用具,尤其是各种好看的盘子,虽然最后我可能不用,但是感觉就是可以用的到。
父亲他们早就买好了,将东西放到板车上,会合后,跟着我们逛。
终于买完了以后,母亲和三婶还有点儿兴奋,果然女人都喜欢购物。因为这次出来的有小孩,所以最后大伯他们找了一个路边吃饭的摊位,以前他们到集市基本都是带干粮的。这是家做鸡蛋汤、烧饼的摊位,味道一般,只是偶尔改善口味,淘淘和发儿哥都非常开心。
下午半晌,我们出发回去,集市人也渐渐少了,因为东西买太多了,母亲和三婶也只能走路了,我抱着淘淘和发儿哥坐上车,裹得严严实实,一会儿我也困了。
最后不知道几点回去的,大人在收拾东西,我们三个小屁孩被抱到炕上继续睡,被叫醒匆匆吃了个饭,又沉沉睡去。
二十七杀公鸡,我这继承的怂胆子愣是没敢去看,二十八贴对子,我忙前忙后瞎指挥,二十九家家户户门口放上了一根粗粗的木棍是为了挡财,三十那天都换上了新衣服,一起包饺子、摆桌子。
当夜幕降临,饺子端上桌子,院外三声炮竹,我这胆子只能躲在大堂哥怀里捂着耳朵,饺子先敬祖宗后,一家人开饭啦。
“呀,我吃到福气啦。”就更热闹了,那个吃到福气的虎子哥被打趣该找小媳妇了。
“咦,外面下雪了。”偶尔抬头看窗外,发现雪花飘飘扬扬,大人放下碗筷把院子里东西稍微遮了一下,就又回来吃饭。
吃完饭,小辈开始逐一向长辈拜年。去到这个怀里待一会儿,那个怀里靠一下,大人则在闲聊守岁。
他们都有点儿小才艺,大爷爷和大伯二胡拉的挺好,父亲和三叔鼓敲的挺好,三婶也能唱两句,一家人自娱自乐也不讲究好不好。
这里的守岁和我上一世颇为相似,并不需要守一夜,过了凌晨,家里放了炮竹就可以睡了。淘淘已经睡了,大家就轻轻的闲聊,凌晨过了,大堂哥去放了炮竹。就宣布进入新一年的初一了,炮竹放完人就可以出门了。父亲抱着淘淘,母亲领着我踩着已经厚厚的雪回家了,回家还要放炮竹呢,回去父亲放了炮竹了,我们也就睡了。第二天一早就可以拜年去了。
第二天一早,父亲老早就出去了,我醒的时候父亲已经跑完一个村拜完年了,母亲下好了饺子,依然是先盛一碗敬祖宗,放三个炮竹,初一的饺子是不能吃完要剩一些,要不就把一年的口粮吃完了。
吃完饭,母亲才要带着我和淘淘出去拜年,我最不喜欢这个环节,因为到别人家里总会被摸来摸去,哈哈,当然会收获很多的糖果,上一世家庭好的会给钱,不过这个小山村大家最多就给个糖果。
初二当然是出嫁女回娘家,这也是一年我为数不多去姥姥家,还一般不一定能见到表哥表姐他们,因为他们跟着舅妈也去姥姥家了。但今年特殊,大堂哥也跟着去了,虽然没有成亲但既然定了,过年是要走动的,所以三舅舅他们今天就留下接待我们了。
仙儿姐更像个大姑娘了,我有点儿期待他们赶紧成亲。
过年到元宵节以前,都各有热闹,据说原来生活好时还有舞狮,不过已经有些年没有了,据说不多年前经历过朝代更迭,不过村里人也都不大说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