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邑侯心中明白,这件事并不全是妻子的错,可看着心爱之人不仅被迫委屈做妾,还要在公主手下讨生活,而公主也并非是一个贤惠好相与的人。这些年来,静女和三个孩子受了多少委屈和欺负。
怪不了先帝,他只能将怒火和不甘迁怒到妻子的身上。
“我知道长公主并不想嫁给我,长公主的意中人不就是今天才见过的窦詹事吗?”
“你...”馆陶长公主震惊地看向丈夫,她和那个人的旧事除了阿母,阿弟这些亲近之人应该没有其他人会知道。那么到底......
一时心乱如麻的馆陶长公主不知道该如何驳斥丈夫的质问。只是不甘示弱地和丈夫对峙着。
好半响,才移开视线,一手指向门口,一边怒道:“你给我滚出去,以后没有孤的允许,不许你再踏进这里半步。”
堂邑侯此时也冷静下来不少,只是态度依旧冷然,“若是长公主同意臣派人去接静女母子几人回来,臣将永远不会过来打扰长公主。”
馆陶长公主恨得将桌案上的一应器具都扫到了地上,陶器碎裂声,青铜撞击地板声瞬间响彻整个房间。
守在门外的青娘还有淇玉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见了担忧。
淇玉大声道:“长公主殿下,是否需要奴进去伺候?”
馆陶长公主没有理会外面的声音,依然怒视着堂邑侯,“滚...你给我滚...”
堂邑侯整理了一下衣襟,简单地施了一礼,“请长公主好好考虑一下吧。天色已晚,臣就不打扰了。”说完,没有任何留恋地转身大步离开。
堂邑侯前脚刚走,后脚青娘和淇玉就麻利地进了来。
一眼就见到了站在满地狼藉里怔怔地发愣的馆陶长公主。
“殿下...”
两人眼里同时浮上了担忧,一左一右地扶着馆陶长公主坐到了榻上。
馆陶长公主突然抓住青娘的胳膊说道:“当年我出嫁时,先帝不是赐了一个公主宅邸给我吗,明天派人去收拾一下,我们搬去那里住。”
青娘为难道:“殿下,这恐怕不好吧,您和君侯贸然别府而居,容易引起外人的窥测,到时恐怕传出对您不利的流言。”
馆陶长公主冷笑一声,道:“孤还怕那些流言吗。再在这里待下去我怕我会控制不住弑夫。”
青娘和淇玉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
“怎么,现在连你们两个也要违逆我不成?”
两人赶紧道:“奴不敢。”
“既然不敢就赶紧去安排,我在这里一刻也待不下去了,只要一想到我的丈夫和另一个女人从小青梅竹马,一起在这个宅邸里,卿卿我我过,我就浑身不舒服。孤哪怕看不上陈午那个窝囊废,那也是孤的丈夫,孤的东西被别人染指了,孤却被迫要去捡那个被别人染指的东西,你们能明白孤的心情吗?孤觉得脏,孤觉得碍眼,孤觉得浑身不舒服。你们赶紧去给我去安排......”
眼见着自家主子越说越激动,两人赶紧应道:“奴马上去安排,殿下莫要激动。”
馆陶长公主这才逐渐冷静下来。冷静下来之后,理智也马上回笼。
“若是有人问起,就说孤要全身心地为祖母祈福。所以才要一个人居住在别邸。”
“诺,殿下。”
韩氏得知女儿一家返回长安,激动地几天没睡好。虽想立刻就递上拜帖,探望女儿,可想到人家才刚回来,要收拾行礼,接待宾客什么的,必然有得忙。于是按捺住了急切的心情,算着日子差不多了才递上拜帖,上门拜访。
韩氏母子在下人的带领下,穿过好几道院门,来到了后院正房。
馆陶长公主在大厅接待了韩氏母子。
双方客套地寒暄了几句,馆陶长公主就发现韩氏极其小儿,举止谦恭有礼却不失落落大方,看着让人有一种舒爽的感觉,倒是对两人留下了比较不错的印象。
尤其是小儿穿着整洁,人又长得白净秀气。
不由得真心夸赞了两句。
“韩夫人好福气啊,有如此聪慧俊俏的公子。小小年纪沉稳自持,让人看着就觉得欢喜。不像我家那两个猴,像他这么大的时候,正是调皮捣蛋,让人头疼得紧。”
韩夫人连忙谦虚道:“长公主谬赞了。”
馆陶长公主笑着摇摇头,“都说外甥似舅,等将来子衿和大郎的孩子能有他舅舅一半这样,我就知足了。韩夫人不必过谦,孤说的都是真心话。”
看出韩氏越发不自在,馆陶长公主也就止住了话头。
“韩夫人已许久没见到子衿了,想必想念得紧,孤就不留夫人和小公子了。”说着对身旁的青娘说道:“领韩夫人和小公子去世子夫人那里吧。”
青娘站出来屈膝行礼道:“诺,殿下。”
韩氏赶紧领着儿子道谢,“多谢长公主。”
薄未央翘首以盼地等在院门口,远远见到青娘领着人过来,也不顾世子夫人的仪态了,当即就高声唤道:“阿母......”脚下也不自觉地往来人的方向靠近。
“见过世子夫人。世子夫人和韩夫人慢慢聊,青娘就先告退了。”
薄未央点点头,“有劳青娘了。”
韩夫人也紧跟着说道:“多谢您。”
青娘恭敬地行礼告退。
没有了馆陶长公主的人在,薄子衿连忙将自己的母亲还有弟弟领到室内。
边走边说道:“未央又长高了不少,这两年都读了什么书,弓马骑射是否也请了师傅教导。听皇后殿下说,陛下有意让未央进宫跟着众皇子一起读书......”
围绕着薄未央的事情,母女两个说了一通。然后突然室内就安静了下来,韩氏看着女儿,眼泪就这样猝不及防地落了下来。
好在韩氏还记得儿子还在这里,有些话不适合让他听到。连忙唤来侍女领着儿子去外面院子里玩。
等到房间里只剩母女两个了,韩氏就迫不及待地问道:“这两年在堂邑还好吗,女婿对你怎么样,舅姑待你如何?二公子还有长罗翁主尊重你这个长嫂吗?你...呜呜呜...你让阿母整日整夜的挂心你...”
闻言,薄子衿也不由得湿了眼眶,“一切...都好,阿母不用挂心女儿。”
韩氏拿出手帕擦了擦眼泪,“这就好,这就好。”说着突然想到了什么,急切地问道:“对了,阿母问你,你和女婿都已经成婚两年了,怎得你的肚子还没消息?”
薄子衿脸一僵,“这种事,女儿哪里知道。”
韩氏更加着急了,“这女人嫁了人,只有为夫家生下子嗣,才算彻底站稳脚跟。你看你姑母就知道了,多年无子,这些年来说话都没底气。而且刚刚长公主殿下夸未央,说希望你和女婿未来的孩子能像舅舅一样聪慧沉稳。我想着长公主殿下是不是在敲打你,让你赶紧给堂邑侯家开枝散叶?”
薄子衿的脸色越发不好,“女儿哪里能猜到长公主殿下的心思。再说这事...也不是说说就能有的。”
“那你更要抓紧了,若是让旁的人抢了先......我问你,女婿房里有没有身份高,又特别受宠的姬妾?”
身为外姑,打听女婿的房中事,实是不该,可为了女儿,韩氏还是厚着脸问出了口。
薄子衿想了想,摇了摇头,“大抵是没有的吧。”
韩氏这才舒了口气,“你也别嫌阿母管的宽,实在是阿母怕你变成你姑母那个样子。若是你一直生不出孩子,女婿先有了庶长子,而庶长子的母亲又是哪家有爵位人家的小娘子,你的地位就该不稳了。虽说庶子袭爵很难,可依照馆陶长公主在太后还有陛下心中的位置,你若一直生不出嫡子,难道还能不许庶子袭爵,眼睁睁看着女婿国除吗?”
薄子衿心不在焉地点了点头,“女儿知道了。”
韩氏又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堆,恨不得把她所有的为妇,为媳之道全部传授给女儿,以祈她能在夫家站住脚,她以后的路能更顺畅一些。
薄子衿虽频频点头,可脸上那心不在焉的神色越发明显。终于等韩氏说得口干舌燥,喝口水的功夫,迟疑地开了口。
“阿母,前两天女儿去拜见皇后殿下的时候,偶然听皇后殿下提起,皇长子殿下似乎还未娶亲,也还没有定下亲事,您...知道是何原因吗?”
“哐当”一声闷响,韩氏手里的盛水器具一下子掉到了案几上,里面的水顺着案几边沿一大半都流到了韩氏的身上。
韩氏却没时间顾得上管它。她全部的注意力都在薄子衿提到的皇长子这三个字上面。
“子衿...你...事到如今,你怎么还再提皇长子?”韩氏不由得急红了眼。她最怕女儿嫁了人还在对皇长子念念不忘。
而且她还提了皇长子的婚事,怕是,怕是......
被母亲震惊外加探究的眼神盯着,薄子衿的表情有一瞬间的不自然,微微侧过头避开了韩氏的眼睛。
语无伦次地解释道:“女儿,女儿也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有些好奇,陛下为何至今还没为他选妃。似乎他下面的几个皇子都开始议亲了。他...他的年龄也不小了...女儿想着是不是有什么原因......”
怪不了先帝,他只能将怒火和不甘迁怒到妻子的身上。
“我知道长公主并不想嫁给我,长公主的意中人不就是今天才见过的窦詹事吗?”
“你...”馆陶长公主震惊地看向丈夫,她和那个人的旧事除了阿母,阿弟这些亲近之人应该没有其他人会知道。那么到底......
一时心乱如麻的馆陶长公主不知道该如何驳斥丈夫的质问。只是不甘示弱地和丈夫对峙着。
好半响,才移开视线,一手指向门口,一边怒道:“你给我滚出去,以后没有孤的允许,不许你再踏进这里半步。”
堂邑侯此时也冷静下来不少,只是态度依旧冷然,“若是长公主同意臣派人去接静女母子几人回来,臣将永远不会过来打扰长公主。”
馆陶长公主恨得将桌案上的一应器具都扫到了地上,陶器碎裂声,青铜撞击地板声瞬间响彻整个房间。
守在门外的青娘还有淇玉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见了担忧。
淇玉大声道:“长公主殿下,是否需要奴进去伺候?”
馆陶长公主没有理会外面的声音,依然怒视着堂邑侯,“滚...你给我滚...”
堂邑侯整理了一下衣襟,简单地施了一礼,“请长公主好好考虑一下吧。天色已晚,臣就不打扰了。”说完,没有任何留恋地转身大步离开。
堂邑侯前脚刚走,后脚青娘和淇玉就麻利地进了来。
一眼就见到了站在满地狼藉里怔怔地发愣的馆陶长公主。
“殿下...”
两人眼里同时浮上了担忧,一左一右地扶着馆陶长公主坐到了榻上。
馆陶长公主突然抓住青娘的胳膊说道:“当年我出嫁时,先帝不是赐了一个公主宅邸给我吗,明天派人去收拾一下,我们搬去那里住。”
青娘为难道:“殿下,这恐怕不好吧,您和君侯贸然别府而居,容易引起外人的窥测,到时恐怕传出对您不利的流言。”
馆陶长公主冷笑一声,道:“孤还怕那些流言吗。再在这里待下去我怕我会控制不住弑夫。”
青娘和淇玉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
“怎么,现在连你们两个也要违逆我不成?”
两人赶紧道:“奴不敢。”
“既然不敢就赶紧去安排,我在这里一刻也待不下去了,只要一想到我的丈夫和另一个女人从小青梅竹马,一起在这个宅邸里,卿卿我我过,我就浑身不舒服。孤哪怕看不上陈午那个窝囊废,那也是孤的丈夫,孤的东西被别人染指了,孤却被迫要去捡那个被别人染指的东西,你们能明白孤的心情吗?孤觉得脏,孤觉得碍眼,孤觉得浑身不舒服。你们赶紧去给我去安排......”
眼见着自家主子越说越激动,两人赶紧应道:“奴马上去安排,殿下莫要激动。”
馆陶长公主这才逐渐冷静下来。冷静下来之后,理智也马上回笼。
“若是有人问起,就说孤要全身心地为祖母祈福。所以才要一个人居住在别邸。”
“诺,殿下。”
韩氏得知女儿一家返回长安,激动地几天没睡好。虽想立刻就递上拜帖,探望女儿,可想到人家才刚回来,要收拾行礼,接待宾客什么的,必然有得忙。于是按捺住了急切的心情,算着日子差不多了才递上拜帖,上门拜访。
韩氏母子在下人的带领下,穿过好几道院门,来到了后院正房。
馆陶长公主在大厅接待了韩氏母子。
双方客套地寒暄了几句,馆陶长公主就发现韩氏极其小儿,举止谦恭有礼却不失落落大方,看着让人有一种舒爽的感觉,倒是对两人留下了比较不错的印象。
尤其是小儿穿着整洁,人又长得白净秀气。
不由得真心夸赞了两句。
“韩夫人好福气啊,有如此聪慧俊俏的公子。小小年纪沉稳自持,让人看着就觉得欢喜。不像我家那两个猴,像他这么大的时候,正是调皮捣蛋,让人头疼得紧。”
韩夫人连忙谦虚道:“长公主谬赞了。”
馆陶长公主笑着摇摇头,“都说外甥似舅,等将来子衿和大郎的孩子能有他舅舅一半这样,我就知足了。韩夫人不必过谦,孤说的都是真心话。”
看出韩氏越发不自在,馆陶长公主也就止住了话头。
“韩夫人已许久没见到子衿了,想必想念得紧,孤就不留夫人和小公子了。”说着对身旁的青娘说道:“领韩夫人和小公子去世子夫人那里吧。”
青娘站出来屈膝行礼道:“诺,殿下。”
韩氏赶紧领着儿子道谢,“多谢长公主。”
薄未央翘首以盼地等在院门口,远远见到青娘领着人过来,也不顾世子夫人的仪态了,当即就高声唤道:“阿母......”脚下也不自觉地往来人的方向靠近。
“见过世子夫人。世子夫人和韩夫人慢慢聊,青娘就先告退了。”
薄未央点点头,“有劳青娘了。”
韩夫人也紧跟着说道:“多谢您。”
青娘恭敬地行礼告退。
没有了馆陶长公主的人在,薄子衿连忙将自己的母亲还有弟弟领到室内。
边走边说道:“未央又长高了不少,这两年都读了什么书,弓马骑射是否也请了师傅教导。听皇后殿下说,陛下有意让未央进宫跟着众皇子一起读书......”
围绕着薄未央的事情,母女两个说了一通。然后突然室内就安静了下来,韩氏看着女儿,眼泪就这样猝不及防地落了下来。
好在韩氏还记得儿子还在这里,有些话不适合让他听到。连忙唤来侍女领着儿子去外面院子里玩。
等到房间里只剩母女两个了,韩氏就迫不及待地问道:“这两年在堂邑还好吗,女婿对你怎么样,舅姑待你如何?二公子还有长罗翁主尊重你这个长嫂吗?你...呜呜呜...你让阿母整日整夜的挂心你...”
闻言,薄子衿也不由得湿了眼眶,“一切...都好,阿母不用挂心女儿。”
韩氏拿出手帕擦了擦眼泪,“这就好,这就好。”说着突然想到了什么,急切地问道:“对了,阿母问你,你和女婿都已经成婚两年了,怎得你的肚子还没消息?”
薄子衿脸一僵,“这种事,女儿哪里知道。”
韩氏更加着急了,“这女人嫁了人,只有为夫家生下子嗣,才算彻底站稳脚跟。你看你姑母就知道了,多年无子,这些年来说话都没底气。而且刚刚长公主殿下夸未央,说希望你和女婿未来的孩子能像舅舅一样聪慧沉稳。我想着长公主殿下是不是在敲打你,让你赶紧给堂邑侯家开枝散叶?”
薄子衿的脸色越发不好,“女儿哪里能猜到长公主殿下的心思。再说这事...也不是说说就能有的。”
“那你更要抓紧了,若是让旁的人抢了先......我问你,女婿房里有没有身份高,又特别受宠的姬妾?”
身为外姑,打听女婿的房中事,实是不该,可为了女儿,韩氏还是厚着脸问出了口。
薄子衿想了想,摇了摇头,“大抵是没有的吧。”
韩氏这才舒了口气,“你也别嫌阿母管的宽,实在是阿母怕你变成你姑母那个样子。若是你一直生不出孩子,女婿先有了庶长子,而庶长子的母亲又是哪家有爵位人家的小娘子,你的地位就该不稳了。虽说庶子袭爵很难,可依照馆陶长公主在太后还有陛下心中的位置,你若一直生不出嫡子,难道还能不许庶子袭爵,眼睁睁看着女婿国除吗?”
薄子衿心不在焉地点了点头,“女儿知道了。”
韩氏又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堆,恨不得把她所有的为妇,为媳之道全部传授给女儿,以祈她能在夫家站住脚,她以后的路能更顺畅一些。
薄子衿虽频频点头,可脸上那心不在焉的神色越发明显。终于等韩氏说得口干舌燥,喝口水的功夫,迟疑地开了口。
“阿母,前两天女儿去拜见皇后殿下的时候,偶然听皇后殿下提起,皇长子殿下似乎还未娶亲,也还没有定下亲事,您...知道是何原因吗?”
“哐当”一声闷响,韩氏手里的盛水器具一下子掉到了案几上,里面的水顺着案几边沿一大半都流到了韩氏的身上。
韩氏却没时间顾得上管它。她全部的注意力都在薄子衿提到的皇长子这三个字上面。
“子衿...你...事到如今,你怎么还再提皇长子?”韩氏不由得急红了眼。她最怕女儿嫁了人还在对皇长子念念不忘。
而且她还提了皇长子的婚事,怕是,怕是......
被母亲震惊外加探究的眼神盯着,薄子衿的表情有一瞬间的不自然,微微侧过头避开了韩氏的眼睛。
语无伦次地解释道:“女儿,女儿也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有些好奇,陛下为何至今还没为他选妃。似乎他下面的几个皇子都开始议亲了。他...他的年龄也不小了...女儿想着是不是有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