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和亲的队伍在未央宫前殿举行告别仪式,刘细君在众人瞩目下朝我和刘彻走来,步履稳健,昂首挺胸,体态窈窕而端庄,目光坚定而自信,温柔恬淡的笑容似乎是在告诉我们,她已经做好了勇往直前的准备。
“儿臣今当远离,拜别父皇母后”,细君捻衽行了稽首大礼:“愿父皇母后身康体健,福寿万年。”
刘彻亲自上前将她扶起:“千里之行,任重道远,今日踏出这未央宫门,以后大汉和乌孙两邦联盟就靠你了,你心里可有后悔?”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①”
细君道:“儿臣虽为一个弱女子,但若能为两国邦交尽一份心力,助父皇开疆拓土,荡平四夷,那也算不枉此生了。”
“好啊,不愧是咱们刘家儿女,有咱们刘家人的担当和血性!”刘彻又命人取了酒来,一人一杯,说道:“这杯酒,父皇敬你,你放心去,朕会抚恤你的族亲,也会找人供奉你的亲生父母,以后朕还会经常派人去看你的。”
细君眼眶泛泪,举着酒杯说道:“儿臣谢父皇!”说完一饮而尽。
见刘彻饮完酒,我命人取来了一把琵琶,说道:“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②这把琵琶我送给你,就让它代替我们陪着你,你留在身边做个念想!”
“多谢母后!”细君行礼后接过,几乎要哭出来了。
我握着她的手,说道:“愿言思子,不瑕有害!③”
她将琵琶交给侍女,再次向我们行礼叩拜,而后才抱着琵琶依依不舍地登车离去。
这一别,我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见到她,虽然我和她相处不过百日,却是真心地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来对待,和亲的路都不容易走,她值得我们钦佩和骄傲。
送走细君后,又迎来了一桩喜事,刘彻下诏给曹宗和霍娴赐婚,而后便带着小李姬去往河东寻幸。得了空,我又让李姬和沈姬带着几个年长些的嫔御去上林苑散心,我则留在未央宫主持宫务,田姬虽然不在了,但其他人的日子还是得好好过。
曹霍两家的联姻,是卫长公主和九儿两人私下早就约定好的,卫长公主这次从封地回来,也是想把这个约定兑现,两个孩子都不小了,也到了该成婚的年纪。
看着卫长公主和九儿在椒房殿内为孩子们的婚事讨论的热火朝天的,旁边还有华英和诸邑两个人插科打诨的当军师,我笑对平阳公主道:“你看看,再用不了两年,咱们就要抱重孙子咯!”
平阳公主叹道:“唉,再过两年,估计我就要走不动道儿了,到时候就得让人抬着来见你了。”
我摆手道:“还早着呢,我瞧你这身子骨硬朗的,我倒下了你都不会倒下。”
平阳公主笑道:“你别看现在还凑合,到了这把年纪,病来如山倒,快着呢。”
“呸呸呸,别胡说!”我嗔道:“到时候你要真走不动道,就在我这椒房殿住下,跟我做个伴儿,别折腾来折腾去的,麻烦!”
“那敢情好,咱们两个就当个老来伴!”平阳公主说完就大笑起来。
“好好好,到时候咱俩就长相厮守,天长地久了,哈哈哈……”我亦笑得合不拢嘴。
卫长公主听见我们说笑,把头往九儿肩上一靠,说道:“要不咱俩这后半辈子也一起长相厮守得了。”
“好啊”,九儿摸着她的脸道:“正好你可以过来帮我暖被窝。”
卫长公主闻言噗嗤一笑,一下笑岔了气,猛地咳嗽起来。
“你看看你”,我帮她添了一杯水过去,说道:“都这么大个人了,还这么大大咧咧,心浮气躁的,就不能慢着点儿啊?!”
她这一咳几乎快把五脏六腑都刻出来了,九儿帮她顺了半天气,好不容易缓过来,面上却是一点血色也无。
我觉得不对劲,问道:“你的脸色怎么这么白呀?是不是病了?要不要传太医来看看?”
卫长公主摇头道:“我没事,就是刚才咳狠了些,有点喘不上气,休息一会儿就好了。”
我不大放心,让人去把倚华叫来,又道:“我看你最近总是在咳,还是让倚华看看吧,万一要是生病了,得早些医治才好。”
“真没事,我就是前阵子受了点儿风,所以才咳了几次,现在已经好了,你放心吧!”卫长公主说完,又拉着九儿去说婚礼的事。
“你受了风寒怎么没跟我说呀?!”我坚持道:“还是让倚华看看吧,不然你这大大咧咧的,我怎么放心得了。”
“阿母,我都这么大个人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你能不能多操心操心你自己,别管我们了”,卫长公主有些不耐烦。
见她这态度,我也有些不悦:“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倔呢……”
“令仪”,平阳公主打断我道:“你阿母也是为了你好,可不许这么说话。”
诸邑也劝道:“大姐,也没多大的事,就让倚华给你看看吧。”
九儿也在一旁拉扯她的衣袖。
“我没病,就不看!”令仪扔了手上的竹简,气冲冲地出了门去。
“嘿~”我生气道:“真的是有其父必有其女,这个臭脾气,跟她父亲一个样。”
“好啦”,平阳公主过来拉我:“你就少说两句吧,她们也都是要抱孙子的人了,有自己的主意,随她们去。”
“算我多管闲事,行了吧”,我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喝了水道:“不喜欢我管我还懒得管呢,哼!”
平阳公主笑着摇了摇头,又换了话题,和我一起畅想起了以后四世同堂,其乐融融的画面。
很多事情,多坚持一下,往往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可我当时并没有坚持,所以面临的,又是另外一番境地。
元封六年五月,办完了曹宗和霍娴的婚礼后,卫长公主和九儿到郊外骑马,意外从马上坠落,从而引出了一系列的并发症,而这些病症当中最要命的病症便是咯血,连太医都束手无策,这一病,便再也没能起来。
“阿母,下辈子我还想做你的女儿,可是,别再让我遇见阿翁了……”
不论下辈子如何,这辈子她终究还是原谅了那个把她宠上了天,却又害惨了她的父亲,叫了他一声阿翁,只可惜这一声阿翁,刘彻再也听不到了。
“公主这几年在封地,身体一直都不好,前两年开始出现咯血的情况,时好时坏,医工也没有合适的法子医治,去年大将军病重那会,她的病也复发了,差点挺不过来,大将军薨世以后,公主说皇后一定很难过,她想回来看看皇后,所以才坚持过来的,病好以后就迫不及待地赶回来了,怕皇后担心,所以才一直瞒着。”
卫长公主的乳母跟我说着她的病况,我听了心如刀绞,为什么我的女儿命都这么苦?明明她们都只是一群善良可爱的孩子啊,为什么上天就不能对她们多一点点眷顾呢?为什么就不能让我代替她们去生病,代替她们去死呢?
伏在卫长公主的遗体旁,我哭道虚脱了也不肯离开一步,满脑子想的都是她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她的可爱,她的任性,她闯的祸和她带给我们的快乐。忽然又想起一件事来,我忙问道:“我记得她跟我说过她喜欢匈奴的一个马奴,这事儿是真的吗?”
九儿点头道:“他叫金日磾,原来是匈奴休屠王部的王子,后随浑邪王归汉,现在在黄门署御马监养马,令仪的那匹天马之前就是他在养,令仪经常去找他骑马,不过那时他已经成家了……”
一口气闷在胸口出不来,疼得我全身抽搐,好像快要死去一样,我拼尽最后的力气去抓她的手,如果有下辈子,你一定要告诉阿母,无论如何,阿母也要成全你们……
卫长公主走得突然,刘彻没能赶回来见她最后一面,带着遗憾他坐到了我的病榻前。
“她走的时候,是不是还在恨我?”刘彻问道。
我捧着药碗,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着,以前总觉得药苦,可现在才发现其实心比药更苦。沉默了许久,我才说道:“陛下还记得她小时候你喂她吃饭,哄她睡觉,陪着她嬉戏玩闹的样子吗?”
刘彻点了点头,默然无语。
“她刚会说话的时候,最喜欢叫的便是‘阿翁’了,因为她说她最喜欢的人就是阿翁!”我继续说道。
刘彻慢慢地低下头去,暗自抹了一把泪,说道:“我……”
“妾还记得”,我打断他:“陛下那个时候说要让她做大汉最幸福的公主,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陛下还记得吗?”
那是我们的第一个孩子,于我们两个人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仍旧记得卫长公主刚出生时,他喜极而泣的模样,如今再回想起来却是一种讽刺。他给了她无限的宠爱,让她成了大汉最尊贵的公主,却又毫不留情地毁了她的一声,让她走在我们前面,成了我们心中永远抹不去的伤痛。
“是我对不住她!”刘彻终究没有忍住,捂着脸哭了起来。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久没仔细看他,我忽然发现他的鬓边多了许多白头发,他一心追求长生不老,可终究还是抵不住岁月的消磨,心底又有些许地同情他。
哭了一会儿,刘彻又擦了泪道:“你好好歇着吧”,随即起身出了门去。
我擦了眼角的泪,没有说话,也没有告诉刘彻,卫长公主临终前已经原谅了他,我就是要他心怀愧疚,永远都别忘了他曾经有多对不住这个孩子!
刘彻让卫长公主与曹襄合葬,一起陪葬茂陵,并绞杀了数十匹宝马作为卫长公主的陪葬,其中就包括刘彻最喜欢,整个大汉仅此一匹天马。此后,他还因此提拔了替卫长公主养马的金日磾,确实也为卫长公主伤感了一阵。但没过多久,刘彻的伤感很快就被另外一件喜事给取代。
元封六年秋八月,小李姬被探出有身,晋为美人,其兄李延年因此被提升为协律都尉,配两千石印绶。
没有了卫长公主,刘彻还会有其他的孩子,他是皇帝,可以很快从伤痛中抽离出来,可我不行,接二连三的丧子之痛,让我的意志也变得消沉起来,人也病了一场。
小李姬怀孕的消息,立刻就在后宫传开了,而她很快又向刘彻举荐了她的好姐妹丽娟,年仅十四岁,玉肤柔软,吹气胜兰,美貌绝伦与小李姬倒是不相上下,此举无疑又招来后宫众人的一阵声讨。
不过是很常见的固宠手段而已,自己可以做,但别人就做不得,后宫女人的嫉妒心便是如此。我生病期间,早就免了各嫔御的朝请,但得知此事后,思来想去,我还是将所有的嫔御都召到了一起,进行了一番敲打。
“今日召诸位来,原是想大家在一起聚一聚,我病了的这些日子,大家服侍陛下尽心尽力,宫务上也帮衬了我不少,都辛苦了”,说话间,我的目光转向小李姬:“特别是李美人,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李美人服侍陛下勤谨,如今又身怀龙裔,确实是可喜可贺。”
“恭恭喜李美人”,大家齐声祝祷。
小李姬态度谦和:“多谢皇后和诸位姐妹。”
我颔笑道:“陛下的子嗣不多,李美人这一胎陛下和我都极为重视,一应人手用度永巷令皆已配置妥当,若还有什么缺漏的,你就差人过来告诉我,你初为人母,凡事都要当心。”
“唯!”小李姬将坐姿改为跪姿,行礼道:“皇后生了病还为妾费心安排,妾和腹中胎儿都感激不尽,共同祝愿皇后的凤体早日康复。”
“好啊,那我也沾沾你的福气”,我笑了笑,又示意她起身,说道:“你怀着身子不方便,以后像这样的跪拜礼就免了吧。”
小李姬颔首:“妾谢皇后体恤!”
我又回头扫了其他人一眼,说道:“大家都是识大体顾大局的人,不用我说也知道李美人这一胎对咱们有多重要,平日里大家喜欢热闹,斗个嘴说个笑话就当是给大家逗趣,我既往不咎,可以后说话做事就得仔细些了,要是让我发现哪个不长眼的胡言乱语的冲撞了,又或是做些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可就别怪我和陛下不给大家留体面了。”
众人称是后又客套了几句,我便放大家回去了,若是以前,我倒不用费这个心思,偏是这几年后宫进的这些人良莠不齐,加上小李姬多年来盛宠不衰,容易招人妒忌,没有孩子的时候看不惯她的人就不少,有了孩子以后,就越发招人恨了,为防止她们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我不得不提丑话说在前头。
“儿臣今当远离,拜别父皇母后”,细君捻衽行了稽首大礼:“愿父皇母后身康体健,福寿万年。”
刘彻亲自上前将她扶起:“千里之行,任重道远,今日踏出这未央宫门,以后大汉和乌孙两邦联盟就靠你了,你心里可有后悔?”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①”
细君道:“儿臣虽为一个弱女子,但若能为两国邦交尽一份心力,助父皇开疆拓土,荡平四夷,那也算不枉此生了。”
“好啊,不愧是咱们刘家儿女,有咱们刘家人的担当和血性!”刘彻又命人取了酒来,一人一杯,说道:“这杯酒,父皇敬你,你放心去,朕会抚恤你的族亲,也会找人供奉你的亲生父母,以后朕还会经常派人去看你的。”
细君眼眶泛泪,举着酒杯说道:“儿臣谢父皇!”说完一饮而尽。
见刘彻饮完酒,我命人取来了一把琵琶,说道:“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②这把琵琶我送给你,就让它代替我们陪着你,你留在身边做个念想!”
“多谢母后!”细君行礼后接过,几乎要哭出来了。
我握着她的手,说道:“愿言思子,不瑕有害!③”
她将琵琶交给侍女,再次向我们行礼叩拜,而后才抱着琵琶依依不舍地登车离去。
这一别,我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见到她,虽然我和她相处不过百日,却是真心地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来对待,和亲的路都不容易走,她值得我们钦佩和骄傲。
送走细君后,又迎来了一桩喜事,刘彻下诏给曹宗和霍娴赐婚,而后便带着小李姬去往河东寻幸。得了空,我又让李姬和沈姬带着几个年长些的嫔御去上林苑散心,我则留在未央宫主持宫务,田姬虽然不在了,但其他人的日子还是得好好过。
曹霍两家的联姻,是卫长公主和九儿两人私下早就约定好的,卫长公主这次从封地回来,也是想把这个约定兑现,两个孩子都不小了,也到了该成婚的年纪。
看着卫长公主和九儿在椒房殿内为孩子们的婚事讨论的热火朝天的,旁边还有华英和诸邑两个人插科打诨的当军师,我笑对平阳公主道:“你看看,再用不了两年,咱们就要抱重孙子咯!”
平阳公主叹道:“唉,再过两年,估计我就要走不动道儿了,到时候就得让人抬着来见你了。”
我摆手道:“还早着呢,我瞧你这身子骨硬朗的,我倒下了你都不会倒下。”
平阳公主笑道:“你别看现在还凑合,到了这把年纪,病来如山倒,快着呢。”
“呸呸呸,别胡说!”我嗔道:“到时候你要真走不动道,就在我这椒房殿住下,跟我做个伴儿,别折腾来折腾去的,麻烦!”
“那敢情好,咱们两个就当个老来伴!”平阳公主说完就大笑起来。
“好好好,到时候咱俩就长相厮守,天长地久了,哈哈哈……”我亦笑得合不拢嘴。
卫长公主听见我们说笑,把头往九儿肩上一靠,说道:“要不咱俩这后半辈子也一起长相厮守得了。”
“好啊”,九儿摸着她的脸道:“正好你可以过来帮我暖被窝。”
卫长公主闻言噗嗤一笑,一下笑岔了气,猛地咳嗽起来。
“你看看你”,我帮她添了一杯水过去,说道:“都这么大个人了,还这么大大咧咧,心浮气躁的,就不能慢着点儿啊?!”
她这一咳几乎快把五脏六腑都刻出来了,九儿帮她顺了半天气,好不容易缓过来,面上却是一点血色也无。
我觉得不对劲,问道:“你的脸色怎么这么白呀?是不是病了?要不要传太医来看看?”
卫长公主摇头道:“我没事,就是刚才咳狠了些,有点喘不上气,休息一会儿就好了。”
我不大放心,让人去把倚华叫来,又道:“我看你最近总是在咳,还是让倚华看看吧,万一要是生病了,得早些医治才好。”
“真没事,我就是前阵子受了点儿风,所以才咳了几次,现在已经好了,你放心吧!”卫长公主说完,又拉着九儿去说婚礼的事。
“你受了风寒怎么没跟我说呀?!”我坚持道:“还是让倚华看看吧,不然你这大大咧咧的,我怎么放心得了。”
“阿母,我都这么大个人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你能不能多操心操心你自己,别管我们了”,卫长公主有些不耐烦。
见她这态度,我也有些不悦:“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倔呢……”
“令仪”,平阳公主打断我道:“你阿母也是为了你好,可不许这么说话。”
诸邑也劝道:“大姐,也没多大的事,就让倚华给你看看吧。”
九儿也在一旁拉扯她的衣袖。
“我没病,就不看!”令仪扔了手上的竹简,气冲冲地出了门去。
“嘿~”我生气道:“真的是有其父必有其女,这个臭脾气,跟她父亲一个样。”
“好啦”,平阳公主过来拉我:“你就少说两句吧,她们也都是要抱孙子的人了,有自己的主意,随她们去。”
“算我多管闲事,行了吧”,我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喝了水道:“不喜欢我管我还懒得管呢,哼!”
平阳公主笑着摇了摇头,又换了话题,和我一起畅想起了以后四世同堂,其乐融融的画面。
很多事情,多坚持一下,往往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可我当时并没有坚持,所以面临的,又是另外一番境地。
元封六年五月,办完了曹宗和霍娴的婚礼后,卫长公主和九儿到郊外骑马,意外从马上坠落,从而引出了一系列的并发症,而这些病症当中最要命的病症便是咯血,连太医都束手无策,这一病,便再也没能起来。
“阿母,下辈子我还想做你的女儿,可是,别再让我遇见阿翁了……”
不论下辈子如何,这辈子她终究还是原谅了那个把她宠上了天,却又害惨了她的父亲,叫了他一声阿翁,只可惜这一声阿翁,刘彻再也听不到了。
“公主这几年在封地,身体一直都不好,前两年开始出现咯血的情况,时好时坏,医工也没有合适的法子医治,去年大将军病重那会,她的病也复发了,差点挺不过来,大将军薨世以后,公主说皇后一定很难过,她想回来看看皇后,所以才坚持过来的,病好以后就迫不及待地赶回来了,怕皇后担心,所以才一直瞒着。”
卫长公主的乳母跟我说着她的病况,我听了心如刀绞,为什么我的女儿命都这么苦?明明她们都只是一群善良可爱的孩子啊,为什么上天就不能对她们多一点点眷顾呢?为什么就不能让我代替她们去生病,代替她们去死呢?
伏在卫长公主的遗体旁,我哭道虚脱了也不肯离开一步,满脑子想的都是她从小到大的点点滴滴,她的可爱,她的任性,她闯的祸和她带给我们的快乐。忽然又想起一件事来,我忙问道:“我记得她跟我说过她喜欢匈奴的一个马奴,这事儿是真的吗?”
九儿点头道:“他叫金日磾,原来是匈奴休屠王部的王子,后随浑邪王归汉,现在在黄门署御马监养马,令仪的那匹天马之前就是他在养,令仪经常去找他骑马,不过那时他已经成家了……”
一口气闷在胸口出不来,疼得我全身抽搐,好像快要死去一样,我拼尽最后的力气去抓她的手,如果有下辈子,你一定要告诉阿母,无论如何,阿母也要成全你们……
卫长公主走得突然,刘彻没能赶回来见她最后一面,带着遗憾他坐到了我的病榻前。
“她走的时候,是不是还在恨我?”刘彻问道。
我捧着药碗,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着,以前总觉得药苦,可现在才发现其实心比药更苦。沉默了许久,我才说道:“陛下还记得她小时候你喂她吃饭,哄她睡觉,陪着她嬉戏玩闹的样子吗?”
刘彻点了点头,默然无语。
“她刚会说话的时候,最喜欢叫的便是‘阿翁’了,因为她说她最喜欢的人就是阿翁!”我继续说道。
刘彻慢慢地低下头去,暗自抹了一把泪,说道:“我……”
“妾还记得”,我打断他:“陛下那个时候说要让她做大汉最幸福的公主,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陛下还记得吗?”
那是我们的第一个孩子,于我们两个人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仍旧记得卫长公主刚出生时,他喜极而泣的模样,如今再回想起来却是一种讽刺。他给了她无限的宠爱,让她成了大汉最尊贵的公主,却又毫不留情地毁了她的一声,让她走在我们前面,成了我们心中永远抹不去的伤痛。
“是我对不住她!”刘彻终究没有忍住,捂着脸哭了起来。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久没仔细看他,我忽然发现他的鬓边多了许多白头发,他一心追求长生不老,可终究还是抵不住岁月的消磨,心底又有些许地同情他。
哭了一会儿,刘彻又擦了泪道:“你好好歇着吧”,随即起身出了门去。
我擦了眼角的泪,没有说话,也没有告诉刘彻,卫长公主临终前已经原谅了他,我就是要他心怀愧疚,永远都别忘了他曾经有多对不住这个孩子!
刘彻让卫长公主与曹襄合葬,一起陪葬茂陵,并绞杀了数十匹宝马作为卫长公主的陪葬,其中就包括刘彻最喜欢,整个大汉仅此一匹天马。此后,他还因此提拔了替卫长公主养马的金日磾,确实也为卫长公主伤感了一阵。但没过多久,刘彻的伤感很快就被另外一件喜事给取代。
元封六年秋八月,小李姬被探出有身,晋为美人,其兄李延年因此被提升为协律都尉,配两千石印绶。
没有了卫长公主,刘彻还会有其他的孩子,他是皇帝,可以很快从伤痛中抽离出来,可我不行,接二连三的丧子之痛,让我的意志也变得消沉起来,人也病了一场。
小李姬怀孕的消息,立刻就在后宫传开了,而她很快又向刘彻举荐了她的好姐妹丽娟,年仅十四岁,玉肤柔软,吹气胜兰,美貌绝伦与小李姬倒是不相上下,此举无疑又招来后宫众人的一阵声讨。
不过是很常见的固宠手段而已,自己可以做,但别人就做不得,后宫女人的嫉妒心便是如此。我生病期间,早就免了各嫔御的朝请,但得知此事后,思来想去,我还是将所有的嫔御都召到了一起,进行了一番敲打。
“今日召诸位来,原是想大家在一起聚一聚,我病了的这些日子,大家服侍陛下尽心尽力,宫务上也帮衬了我不少,都辛苦了”,说话间,我的目光转向小李姬:“特别是李美人,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李美人服侍陛下勤谨,如今又身怀龙裔,确实是可喜可贺。”
“恭恭喜李美人”,大家齐声祝祷。
小李姬态度谦和:“多谢皇后和诸位姐妹。”
我颔笑道:“陛下的子嗣不多,李美人这一胎陛下和我都极为重视,一应人手用度永巷令皆已配置妥当,若还有什么缺漏的,你就差人过来告诉我,你初为人母,凡事都要当心。”
“唯!”小李姬将坐姿改为跪姿,行礼道:“皇后生了病还为妾费心安排,妾和腹中胎儿都感激不尽,共同祝愿皇后的凤体早日康复。”
“好啊,那我也沾沾你的福气”,我笑了笑,又示意她起身,说道:“你怀着身子不方便,以后像这样的跪拜礼就免了吧。”
小李姬颔首:“妾谢皇后体恤!”
我又回头扫了其他人一眼,说道:“大家都是识大体顾大局的人,不用我说也知道李美人这一胎对咱们有多重要,平日里大家喜欢热闹,斗个嘴说个笑话就当是给大家逗趣,我既往不咎,可以后说话做事就得仔细些了,要是让我发现哪个不长眼的胡言乱语的冲撞了,又或是做些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可就别怪我和陛下不给大家留体面了。”
众人称是后又客套了几句,我便放大家回去了,若是以前,我倒不用费这个心思,偏是这几年后宫进的这些人良莠不齐,加上小李姬多年来盛宠不衰,容易招人妒忌,没有孩子的时候看不惯她的人就不少,有了孩子以后,就越发招人恨了,为防止她们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我不得不提丑话说在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