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readsmall style=color:#009900>

    作者有话要说:</br>来到这里的第一本书,发文时有些激动!开篇稍显严肃,但读者们放心,这绝对是一本轻松有趣且感人至深的小说,希望大家支持!<hr size=1 />

    </div>  故事的开始,先回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华北平宇县。

    某日深夜中的一个小镇,阒寂无声,不见一处灯火。

    一弦弯月挂于夜空,柔光清照,依稀可见小镇古朴的模样。

    小镇的南边有一个池塘,四周栽有杨柳,一池静水倒映着月影。紧挨池塘的是避水台,避水台的南坡长有两棵银杏,正值浓春,银杏树的叶子鲜嫩而茂盛。

    寂静中,一个圆盘状的东西突然出现在了银杏树的上空,中部上下凸起,舷窗中泛着蓝光,分明就是人们常说的飞碟。

    突然间,飞碟的底部射出一束白光,明亮却不刺眼,将两棵银杏严严的罩在了其中;光束收起,银杏树的跟前已站着两个身着银白色衣装的人。两人对视一眼,一人向前伸出手,好像要抚摸两棵树——

    顿时,两棵银杏树发出了明亮而美丽的光芒。

    ……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繁华与劫难交替间,时间又过去了六万年。

    漫漫岁月中,多少传奇的故事与英雄的传说都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岁月的浪涛洗涤殆尽,但有这么一个故事,它奇妙而美丽,冲破了历史的重重迷雾,越过了岁月的江河湖海,一直流传到了六万年后的那个时代。

    在后人看来,这美丽的故事蕴含着时空以及万法缘起的秘密,还有人类未来的希望,他们忍不住想要回到过去,深入其中一窥究竟。他们发明的“映心树”就是从那个故事中得到的灵感。

    六万年后的世界,呈现出的是前人难以想象的景象,科技高度发展,人类认识并开发出了自身的许多潜能。

    那时的人早已在太阳系外的星球上建立了生存基地,进行星际旅行就像从一个城市飞到另一个城市。他们还确立了更高的目标——穿越时空,回到过去。

    为此他们成立了时空探索局,并发出了穿越者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四艘飞船,进行穿越时空的实验飞行,全都安全返回,并收集到了远古时代的一些信息。

    确定技术成熟,第五艘飞船他们决定实施载人旅行,并确定了一个最为重要的目标:到六万年前去寻找那个故事的主角之一——凌子,以期从他身上揭开那个故事的真相,解开万法缘起的秘密。

    他们并没有顺势将第五艘飞船命名为“穿越者五号”,而是给它取了一个恢宏中又带有芬芳气息的名字——芳宇号。

    在所有人的期待中,两名宇航员驾着“芳宇号”飞向了遥远的时空深处。

    ……

    二十一世纪二零年代,人工智能、脑机接口技术均实现重大突破,元宇宙概念兴起,元宇宙相关的基建也相继展开,人们的社交开始由移动互联网向“元世界”迁移。

    元世界就是元宇宙平台,李磊与凌子的第一次会面就是在那里进行的。

    李磊第一次打通凌子电话的时候,对方的反应简直令他受宠若惊:“李磊……你就是李磊?曾在新林一中上过学?早想见见你了……”

    听凌子的口气,好像他是一个很重要的大人物。

    他是李磊,却只是一个不知名杂志社的小编辑。而凌子是当世名流,不但是著名作家,还是成绩斐然的编剧兼电影制片人。

    UFO探索杂志社刚成立没几年,在业界的影响力还远不及《科幻世界》。这些年媒体上一直流传着凌子见过飞碟的传闻,他们的主编也认为这是一个极佳的素材,在内部的一次会议上忍不住感慨了一句:“要是能对凌子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专访就好了,但机会难遇啊!”

    是啊!以凌子在文艺界的地位与影响力,一般媒体对他进行这样的采访确实很难。

    李磊却说:“其实凌子的老家就在我的家乡,只是他小时候就离开了那里;他妻子也是我们老家的人,初中时我们还是一届的同学呢!”

    他与凌子竟有这种渊源,主编怎会放过这种机会,不断的要求及恳求他去联络凌子。他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凌子妻子的联系方式,进而联系到了凌子。

    凌子处在行业金字塔的顶端,生活方式也紧赶时代潮流,他约李磊在“神洲”见面。

    神洲是国内某大型科技公司打造的元宇宙平台,其底层基础设施的构建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可以让人足不出户就畅游天下。他们虽处不同的城市,但可以在元世界中以数字化身面对面的交谈,远胜于以视频的方式交流,与真人间的会面相差无几。

    在采访凌子前,李磊又特地在手机上重温了一遍某期的《文化现象》座谈节目,为即将对凌子的采访作最后的准备。

    节目里:一位女主持人,四十岁左右的年纪。两位嘉宾,一位年纪较老,至少有六十岁;一位较年轻,估摸也有四十岁,都是在文坛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与台下观众一起进行交流。

    主持人:

    “谈起八零后作家,有一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凌子。凌子以前也像许多八零后作家一样充满争议,而且也是最具话题性的一位。以前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他与苏优的故事,现在呢,人们又在热议他近来的一部作品《碟缘·异世之光》。”

    “《碟缘·异世之光》是他颠覆自己风格的一部作品,也是当代文坛划时代的一部作品。有人以此将他的写作生涯分为《碟缘·异世之光》之前与《碟缘·异世之光》之后;更有甚者,有人将新世纪的文学史也分为了《碟缘·异世之光》之前与《碟缘·异世之光》之后。”

    “写《碟缘·异世之光》之前的凌子虽然影响力巨大但却广受批判,有人说他急功近利、浮躁无知,本着成名要早、获利要多的宗旨写了一大堆无痛□□、矫情做作、轻浮夸诞的文章。”

    “而且作品缺乏大家风范,缺乏厚重与大气,缺少向经典作品看齐的写作态度;还缺乏使命感,不追求作品的深度和反应现实社会的广度;缺少对于宇宙生命的思考,导致作品缺乏灵魂的震撼力;”

    “甚至蒙昧无知,缺乏对于生命的敬畏。还喜欢堆砌一些看似华丽却修辞不通的辞藻,逞奇弄玄以掩盖思想的贫弱。”

    “更有人说他的作品其实就是写给苏优一个人看的,眼界与思想都过于狭隘。可以说批判并不局限于某一个方面,是全方位、系列性的,凌子也因此而坠入了事业的低谷。”

    “但从《碟缘·异世之光》开始就不同了,这本书不但有着对青春切实、完美的诠释,更有着对人生、对社会深入的思考;甚至直击人的灵魂,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处处透露着经典作品所应具备的特质,凌子又因此而重返巅峰。”

    “那我们的疑问就来了,其他作家在风格定型之后都难以再有实质性的突破,为何独独凌子会有这么大的突破与转变呢?”

    “有人说是因为脑机连接。脑机连接也叫人机智能、脑机接口,就是在人类大脑中植入电极或芯片,将人脑和计算机连接起来。连接后可以将电脑数据直接复制进大脑里。”

    “他们说凌子正是因此得到了大量知识的浇灌,从而灵感被激发,才创作出了优秀的作品。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但凌子却否认了这一点,他说他能写出好的作品与知识的增加关系不大,关键还在于心灵的熏染与思想的升华。”

    “那问题又来了,脑机接口技术可以熏染人的心灵、升华人的思想吗?凌子的进步究竟与脑机接口、人机智能有无关系,或者说能不能归功于脑机接口呢?今天我们就请两位嘉宾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与分析。”

    凌子在四年前曾接受了脑机接口手术,也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接受此项手术的人之一,而他是唯一的名人,当时曾在社会上引起轰动,李磊至今记忆犹新。

    也难怪很多人会将凌子在写作上的进步归功于脑机连接,李磊对于凌子在短时间内咸鱼翻身再攀高峰也是啧啧称奇且满怀疑惑的,认为这很可能有外部力量的相助。

    但李磊作为一名UFO现象的研究者,他更愿意将此事与飞碟关联起来,毕竟凌子见过飞碟也是他亲口承认的事实。在李磊看来,凌子就是一个很潮且有些神秘的人,总与神秘的事物或前沿科技相关联。

    他接着看节目视频,女主持人首先请教的是年老嘉宾。

    年老嘉宾:

    “凌子属于八零后一代作家,要谈他的转变,我觉得有必要先谈谈八零后这代作家的整体情况以及现如今文坛的状况,由此我们更可以看出凌子的转变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与令人难以置信。”

    “接下来我们再分析,人依靠自身的力量能不能做到这种转变、取得这样的进步,以及我们依靠科技与机器的力量能不能做到这种改变与进步。”

    “在凌子他们刚出道的时候,给人的印象是一种横空出世的姿态,表达方式和以前的完全不一样。那时我就想,也许这些人会极其的不同寻常,会在文学领域开辟出一个新的世界来。”

    “但十几年过去了,坦白讲,新世界是开辟出来了,但里面的风景却不尽人意。”

    “可以说我们中国的文学,从八零后开始,文风突变,很多人将关注点放在了名利与财富方面。”

    年老嘉宾又简略的说了些文坛上的现象后,又借影视界的现象来直喻文坛:

    “一部电影,大家都说好,票房很高,也忍不住跑到影院去看了,结果只能坐在那里尴尬的内心发笑——这电影也值这么高的票房?而一些真正对生命、对社会有思考的电影票房反而上不去。这大概就是文化、艺术在商业市场中的尴尬遭遇。”

    主持人:“是不是说商业与艺术是必然不能共存的?”

    年老嘉宾:

    “这可不一定,好莱坞就证明了这一点,他们有不少票房很高的电影思想性、艺术性也表现得很出色,像《泰坦尼克号》、《指环王》等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这说明商业与艺术是可以一并取得成功的。只要你做艺术的时候兼顾市场,面向市场时不丢掉艺术,是可以一并成功的。”

    “在现今文学领域,凌子的《碟缘·异世之光》也恰好证明了这一点。凌子突然写出了不同他以往风格的作品,且不说他是如何做到这种转变的,就他这种转变的本身,就是令人赞叹的、不可思议的。”

    “我也读过他以前的作品,说实话那时我就认为他很有潜力,只是被市场风带到一个很庸俗的方向上去了,只要他肯改变思路与风格,是可以写出很优秀的作品来的。”

    “而且凌子也有转型的条件与底气,他不像很多作者那样一部作品失败了也就基本告别写作生涯了,他凭自己的积累完全可以承受一部作品的失败,也许他因此就这么做了。”

    从年老嘉宾的最后一句话,看得出来他还是更倾向于凌子是依靠自身的努力取得进步与成功的。

    显然年轻嘉宾并不同意他的观点,表情有些严肃的说:

    “阎老师,在这一点上我跟您的观点不一样,我认为一个人不是想改变就能改变的,或者说不是他想变成什么样的风格就能变成什么样的风格的,一切还得看他的客观条件。”

    “我作为七十年代末出生的人,在年龄上很接近他们八零后,所以我更能理解他们这代作家,乃至他们这代人。我觉得正常情况下,凌子是不可能做到这样的转变的。这其实和他成功的过程与成长环境有关;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不少像他那样成名的青年作家的身上都有这样的问题。”

    “他们很多都是年少成名,年纪轻轻的——学业还没完成呢就成了著名作家了,这就注定了他们很难有优秀作家所应有的成熟的心智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后者更是根本就不会有,”

    “所以他们就很难写出或根本就写不出有很深思想性和深度反应社会现实以及理性看待社会现象的作品。他们的题材也大多局限于校园以及他们所熟悉的那个小圈子,读者也大部分是学生,而且以中学生居多。”

    主持人:“你说的这些都是他们刚出道时的情况吧。”

    年轻嘉宾:

    “是的。那时的他们还刻意的想让自己的作品有些深度,就写什么青春的残酷,结果又为赋新词强说愁。要说社会的竞争是残酷的这没问题,这是普遍性的,但有多少人的青春是残酷的呢?而且我觉得现在的他们与以前相比也没多大进步——至少大多数人都是这样。”

    “为什么难以进步呢?也与他们年少成名以及之后的成长环境有关。二十岁左右就拥有了很大的名气与财富,写的书几乎本本畅销,使他们的人生注定不能再像一般人那样以普通人的身份去度过;年纪轻轻的就再也不能体验到普罗大众的生活了。”

    “开始时他们的作品还能让那些校园中的读者产生共鸣,但他们的读者在渐渐的成长,而与他们的成长轨迹却再也不能相交。”

    “他们的读者会发现原来自己的偶像和自己身处两个不同的世界,偶像在天堂享受荣华,而他们一直在地上为前程生计劳心,偶像却再也不能发出他们内心想要倾诉的声音,慢慢的他们便与偶像分割了。凌子后来面临的正是这种情况。”

    “他想改变这种状况,又注定会有心无力,因为他一直在名利的光环中生活,根本难以从普罗大众的生活中获取滋养,去积累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的素材;”

    “就算他努力的去关注芸芸众生的世界,也不会有亲历者那种切身的感受,到头来只能描绘出一个又一个在他的读者看来渴望却不可及的虚幻的梦,有的还经不起道德的评判。”

    “表演、歌唱类的明星可以一直生活在聚光灯下而不影响他们的技能;作家不行,作家必须扎根于社会,这样才能在阅历中炼出成熟的心智与思想。而凌子——后来即使身处低谷,也依然拥有光环与财富,处在行业金字塔顶的象牙塔,根本就没有蜕变的动力与机会。”

    年老嘉宾呵呵的笑了,说:

    “那你的意思是说凌子还是得到脑机接口的加持了呗。那咱们就聊聊这个脑机接口,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来之前我仔细查阅了一下相关的资料。”

    “脑机接口,简单来说就是把电极或者芯片植入人的大脑,让大脑与电脑进行互动。开始的时候它主要用于医疗康复领域,比如可以让失明的患者重新看见东西、失聪的患者重新听得见,还可以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

    “更重要的,从理论上来讲,它可以将知识处理后植入大脑,使人瞬间知晓天文地理;也可以将人的记忆处理后输出,甚至在大脑间进行数据传输,让人们无需语言便可以自由交流,实现心灵感应。这就是记忆移植,也正是当今各大科技公司与科研机构奋力攻坚的一项技术,目前已进入了人体实验阶段。”

    “这项技术实现后,能让我们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与技能,相对一般人而言等于获得了超能力。比如说,你不懂英语、法语等语言,可以将这些语言知识通过脑机接口直接复制进你的大脑里,让你一觉醒来就掌握了好几门外语。”

    可接下来年老嘉宾又话锋一转:“但话说回来,现在的脑机接口技术能做到这一点吗?当年一共有九个人接受了这项实验——包括凌子,但九个人都宣称他们并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有的人还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实验的结果并不成功。”

    年轻嘉宾忍不住插话:

    “但也不能说实验是失败的啊!毕竟九个人谁也没说一点效果也没有。凌子不就说他写作时更加的得心应手了吗。各人的情况不一样,一项技术在各人的身上取得的效果也会不一样。”

    “打个比方说,如果把这项技术应用到猴子身上,它能够识别到植入它大脑中的知识吗?也许凌子是这九个人中最聪明的一个,他也就成了从这项技术中受益最大的那一个。虽然没有得到理想中的效果,但这部分的效果也足以提升他的写作水准了。”

    年老嘉宾摇了摇头,说:

    “这么说吧,我读过凌子的《碟缘·异世之光》,后来又专门读了读他以前的作品,我觉得他的这种写作上的提升与转变根本就不是可以通过知识量的增加而能做到的,这需要全新的思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等等。就算脑机接口能给人知识,但它能给人思想吗?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何况从实验的结果来看,即使是灌输知识这一项做得也不太成功。这说明我们对人脑编写信息的模式研究的还不够透彻,我们还没有真正了解人脑的编码系统。而人思想的转变,它只能通过人自身来完成,无法通过科技去完成,我们不能太迷信科技。”

    “也许我们根本没必要把这个事情想象得太复杂。俗话说困则思变,凌子也是经历过低谷的,在《碟缘·异世之光》之前,他也曾因为作品没有新意而流失了不少读者,在这样的困境中,我想他也会极力的去改变自己的风格的。也许他发掘出了自己的潜力,从而转型成功了。”

    接着年轻嘉宾又继续讲他的疑惑,依然认为凌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做出那么大的转变,后来他与年老嘉宾达成了共识:凌子是在某种原因或因素的推动下才有如此重大的转变的。

    主持人:“你们有没有想过他背后有高人指点?”

    年轻嘉宾:“至于高人……他好像透露过他能写出《碟缘·异世之光》和他的妻子有关,但有关他妻子的资料他又透露得很少,只听报道说他们认识前他妻子曾光临过他的签售会。”

    主持人(笑):“是不是他妻子也是一个很有思想、文学造诣很高的人,然后作为他的贤内助助他成功?”

    年轻嘉宾(也笑):“这个问题,我想只有凌子本人来回答了。”

    主持人:“还有一种说法啊,凌子在出版《碟缘·异世之光》前曾公开发文说希望能与飞碟接触,是不是他真的接触到了飞碟,然后飞碟给了他灵感,令他写出了这部小说?”

    两位嘉宾开始一起笑。

    年老嘉宾:“这个说法就很玄了。”

    年轻嘉宾:“对于这个问题,那就只能对凌子做一个深入的采访了。”

    ……

    李磊关上视频,两位嘉宾的说法更令他对即将与凌子的会面激动不已。作为一个工作与UFO现象紧密相关的人,他更愿意相信凌子的进步与飞碟有关。

    看时间将至,他戴上了VR眼镜;一番操作,他进入到了“神洲”世界的某个城市,又根据详细的导航来到了与凌子约定好的那个“畅享音乐咖啡厅”的门前。

    只见一个人正站在门口左右张望,好像在等人。虽是虚拟的化身,李磊还是一眼就认出了那人就是凌子。凌子的化身与他本人实在是像。

    (第2章明天下午六点发出)

章节目录

文娱大咖的飞碟奇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宝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宝毓并收藏文娱大咖的飞碟奇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