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开大会
第223章开大会
四月份的天黑的挺早,吃过饭没有等多久,王满银这些劳改人员,都被赶回了窑洞里面。
学校里面是灯火通明,民兵队一个个拿着枪站在周围,双水村的老老少少,大姑娘小媳妇差不多都过来了,还有参加基建的外村民工也赶了过来,双水村小学的院子,也是难得的挤的水泄不通。
孙玉厚经过挣扎最后还是来了学校参加大会。
就连兰花半瘫痪的八十岁的奶奶,都被扶着过来参加,老太太就没人要求了,只是孙家怕老太太屋里待的闷,带着老太太出来单纯的看个热闹。
开大会,坐主席台的是公社副主任徐治功,武装专干杨高虎,和基建会战副总指挥孙玉亭三个人。
徐治功,杨高虎,孙玉亭坐在一起,孙玉亭就显的很突兀,其他两个人都是公社领导,孙玉亭最重要的身份不过就是双水村的支委。
孙玉亭是兰花的二叔,双水村的党支部成员,基建队长,贫管会主任,这次基建会战工地因为落在了双水村,地理优势,让孙玉亭这个双水村的基建队长当上了副总指挥,这也是孙玉亭做过的最高职位。
孙玉亭的经历也挺传奇,五岁没了爹,娘一身的病,早丧失了劳动能力。是被哥哥嫂子孙玉厚夫妻两个养大,供吃供喝供孙玉亭去山西读书,孙玉亭也成功脱离了农村,成为太原钢材的工人。
只不过好景不长,在60年最困难的时期,孙玉亭犯了不知道是什么错误,被人从钢材开除,赶了回来。
说是在城里,有粮本吃不饱,撒了一个自己都骗不过的谎,孙玉厚为人厚道也真相信,不相信也不行,弟弟要是其他原因离开工厂更丢人,只能选择相信离谱的说法。
孙玉亭回来之后,也不老实,就跟孙玉厚闹着要娶媳妇,孙玉亭没什么本事,家里还穷,附近当然找不上什么好女子,没有办法,孙玉亭最后找了山西女子贺凤英,能有女子嫁就不错了,没什么好挑的。
孙玉亭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婆姨,家里光景还不好,就怕婆姨不跟自己过,所以任由婆姨羞辱自己的亡父和养大自己的嫂子,也不敢说自己婆姨一句。
为了孙玉亭结婚,孙玉厚让出来了孙家祖上传一下来的唯一一孔窑洞,借债给孙玉亭风风光光的办了婚礼,也就埋下来孙家贫困二十年的根源。
孙玉亭也就有个村委委员的名义,要不然也和王满银情况差不多,都是农民不下地,都是光景一烂包,家里没有饿死人,都是靠着孙玉厚的接济,两个人的情况,相似性也很高。
布置会场,主持大会的是孙玉亭的婆姨贺凤英,因为识字的原因,现在是双水村妇女主任,一个山西籍女子。
只能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也是农民不下地,一个彻彻底底的懒妇,泼妇。
家里脏乱的其他人进不去他家门,三个闺女衣服没有干净过。最出名的事迹就是天天用各种恶毒的话骂兰花妈和死去的公公,孙玉厚和兰花妈太过于老实,任由贺凤英欺负。等到了兰花大弟弟孙少安长到十几岁,给贺凤英锤的皮青脸肿的才知道收敛。
这场大会,除了一点小意外,进行的还算顺利,王满银这些都是犯了错误,被劳教批评都有说法。
最特殊一点的是因为抓的都是其他村里的人,双水村没有人,孙玉亭想不到合适的人,就把村里的田二,抓过来凑了个人数。
田二五十多岁,是一个半脑壳,直接一点的说法就是智商不够,是一个傻子。
旧社会出生的人,因为医疗还不够发达,没有优生优育,没有产检,一场发烧就可能烧坏脑子,各种原因造成了傻子的存在数量并不少。
田二虽然是半脑壳,没有什么生存能力,但是双水村的田姓族人多,大家一起接济着点,田二也能够生活。
等到了田二三十多岁的时候,田家的长辈觉得不能让田二一直一个过下去,给田二娶了患有精神病的婆姨。
婆姨给田二生下了一个傻儿子,人就没了,剩下了父子两个相依为命。
赶上了大集体,田二和儿子的憨牛自然顺利的生存了下来,儿子憨牛虽然不聪明,但是有一份好身板,挣公分不成问题,两个人的生活算是有了保障。
大会结束之后,累了一天总算能休息,窑洞味道实在受不了,王满银还是用大前门收买了看守的民兵,自己一个人去隔壁教室,拼了几张桌子休息。
虽然很难熬,但是这个事情,真的超出了现在王满银的能力范围,这件事还是只能等去米家镇给队里牛看病的,孙少安回来了才能解决。
第二天,因为昨天孙家送过来的粮食,已经交到了大灶上面,所以也不用人送饭,跟着大灶吃过早饭之后,就又被民兵押着去基建会战工地推土。
还好装土的还是昨天的四个人,王满银的半包大前门都已经用完了,今天要换人可没有大前门再收买了,今天签到的五斤白面,很珍贵,但是对现在的情况没有一包烟好使。
等到了下午,终于看到了来工地探望孙玉厚的孙少安。
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长的有八成相似,身材高大,鼻梁高挺,脸上棱角分明,只是孙少安常年做农活,比弟弟健壮魁梧一些。
等孙玉厚和孙少安两个人聊完,王满银才开口:“少安啊,你先别生气,姐夫这次知道自己错了。但事情发生了,总要解决,姐夫这身体在工地真的遭不住啊。这件事,你想在你们村里找人解决没戏,伱要去城里找田润叶去,这事只有田润叶能解决,你没事了赶紧去城里去,等姐夫回去了一定好好做人。”
给孙少安低头也是应该的,毕竟孙家一直接济王满银的两个孩子,孙玉厚都五十多了,年纪大了,孙家就孙少安一个壮劳力,孙家接济,可以说就是这个小舅子接济。
感谢sfafsa,cz120968两位书友的打赏,感谢各位书友的推荐票,月票,订阅支持,啥也不说了,努力码字去!
四月份的天黑的挺早,吃过饭没有等多久,王满银这些劳改人员,都被赶回了窑洞里面。
学校里面是灯火通明,民兵队一个个拿着枪站在周围,双水村的老老少少,大姑娘小媳妇差不多都过来了,还有参加基建的外村民工也赶了过来,双水村小学的院子,也是难得的挤的水泄不通。
孙玉厚经过挣扎最后还是来了学校参加大会。
就连兰花半瘫痪的八十岁的奶奶,都被扶着过来参加,老太太就没人要求了,只是孙家怕老太太屋里待的闷,带着老太太出来单纯的看个热闹。
开大会,坐主席台的是公社副主任徐治功,武装专干杨高虎,和基建会战副总指挥孙玉亭三个人。
徐治功,杨高虎,孙玉亭坐在一起,孙玉亭就显的很突兀,其他两个人都是公社领导,孙玉亭最重要的身份不过就是双水村的支委。
孙玉亭是兰花的二叔,双水村的党支部成员,基建队长,贫管会主任,这次基建会战工地因为落在了双水村,地理优势,让孙玉亭这个双水村的基建队长当上了副总指挥,这也是孙玉亭做过的最高职位。
孙玉亭的经历也挺传奇,五岁没了爹,娘一身的病,早丧失了劳动能力。是被哥哥嫂子孙玉厚夫妻两个养大,供吃供喝供孙玉亭去山西读书,孙玉亭也成功脱离了农村,成为太原钢材的工人。
只不过好景不长,在60年最困难的时期,孙玉亭犯了不知道是什么错误,被人从钢材开除,赶了回来。
说是在城里,有粮本吃不饱,撒了一个自己都骗不过的谎,孙玉厚为人厚道也真相信,不相信也不行,弟弟要是其他原因离开工厂更丢人,只能选择相信离谱的说法。
孙玉亭回来之后,也不老实,就跟孙玉厚闹着要娶媳妇,孙玉亭没什么本事,家里还穷,附近当然找不上什么好女子,没有办法,孙玉亭最后找了山西女子贺凤英,能有女子嫁就不错了,没什么好挑的。
孙玉亭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婆姨,家里光景还不好,就怕婆姨不跟自己过,所以任由婆姨羞辱自己的亡父和养大自己的嫂子,也不敢说自己婆姨一句。
为了孙玉亭结婚,孙玉厚让出来了孙家祖上传一下来的唯一一孔窑洞,借债给孙玉亭风风光光的办了婚礼,也就埋下来孙家贫困二十年的根源。
孙玉亭也就有个村委委员的名义,要不然也和王满银情况差不多,都是农民不下地,都是光景一烂包,家里没有饿死人,都是靠着孙玉厚的接济,两个人的情况,相似性也很高。
布置会场,主持大会的是孙玉亭的婆姨贺凤英,因为识字的原因,现在是双水村妇女主任,一个山西籍女子。
只能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也是农民不下地,一个彻彻底底的懒妇,泼妇。
家里脏乱的其他人进不去他家门,三个闺女衣服没有干净过。最出名的事迹就是天天用各种恶毒的话骂兰花妈和死去的公公,孙玉厚和兰花妈太过于老实,任由贺凤英欺负。等到了兰花大弟弟孙少安长到十几岁,给贺凤英锤的皮青脸肿的才知道收敛。
这场大会,除了一点小意外,进行的还算顺利,王满银这些都是犯了错误,被劳教批评都有说法。
最特殊一点的是因为抓的都是其他村里的人,双水村没有人,孙玉亭想不到合适的人,就把村里的田二,抓过来凑了个人数。
田二五十多岁,是一个半脑壳,直接一点的说法就是智商不够,是一个傻子。
旧社会出生的人,因为医疗还不够发达,没有优生优育,没有产检,一场发烧就可能烧坏脑子,各种原因造成了傻子的存在数量并不少。
田二虽然是半脑壳,没有什么生存能力,但是双水村的田姓族人多,大家一起接济着点,田二也能够生活。
等到了田二三十多岁的时候,田家的长辈觉得不能让田二一直一个过下去,给田二娶了患有精神病的婆姨。
婆姨给田二生下了一个傻儿子,人就没了,剩下了父子两个相依为命。
赶上了大集体,田二和儿子的憨牛自然顺利的生存了下来,儿子憨牛虽然不聪明,但是有一份好身板,挣公分不成问题,两个人的生活算是有了保障。
大会结束之后,累了一天总算能休息,窑洞味道实在受不了,王满银还是用大前门收买了看守的民兵,自己一个人去隔壁教室,拼了几张桌子休息。
虽然很难熬,但是这个事情,真的超出了现在王满银的能力范围,这件事还是只能等去米家镇给队里牛看病的,孙少安回来了才能解决。
第二天,因为昨天孙家送过来的粮食,已经交到了大灶上面,所以也不用人送饭,跟着大灶吃过早饭之后,就又被民兵押着去基建会战工地推土。
还好装土的还是昨天的四个人,王满银的半包大前门都已经用完了,今天要换人可没有大前门再收买了,今天签到的五斤白面,很珍贵,但是对现在的情况没有一包烟好使。
等到了下午,终于看到了来工地探望孙玉厚的孙少安。
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长的有八成相似,身材高大,鼻梁高挺,脸上棱角分明,只是孙少安常年做农活,比弟弟健壮魁梧一些。
等孙玉厚和孙少安两个人聊完,王满银才开口:“少安啊,你先别生气,姐夫这次知道自己错了。但事情发生了,总要解决,姐夫这身体在工地真的遭不住啊。这件事,你想在你们村里找人解决没戏,伱要去城里找田润叶去,这事只有田润叶能解决,你没事了赶紧去城里去,等姐夫回去了一定好好做人。”
给孙少安低头也是应该的,毕竟孙家一直接济王满银的两个孩子,孙玉厚都五十多了,年纪大了,孙家就孙少安一个壮劳力,孙家接济,可以说就是这个小舅子接济。
感谢sfafsa,cz120968两位书友的打赏,感谢各位书友的推荐票,月票,订阅支持,啥也不说了,努力码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