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大家都是用干粮解决,到驿馆的时候都已经到了半夜,搬运粮草的队伍总共几百个车队走的很艰辛,泥泞的土路前面的车压出来的车轮印越来越深,后面的车就会陷进去,走一段车就陷进去一段。
“我都以为我们明天才能到这里。”于青浅在屋外台阶上刮着鞋底的泥巴对另外三个人说。
步祁川在门廊下处理着身上的泥巴说:“官道还得重修,不然我们这个车队过去了,地干了官道上也就没法走了,都是一掌深的车轮印。”
“现在这个赶路速度,五天后到业城洪灾都把业城淹了,”于青浅叹息道:“如果光是骑兵连,两天就可以赶到了吧?”
“我现在还有点担心,三万士兵够不够用,”段宏呈看了看步祁川和婳竹,犹豫了一下说:“我想找孙将军借兵,如果他能借点兵,三天也能到业城。”
“那我去借兵!”步祁川斩钉截铁的说。
步祁川和段宏呈急匆匆进屋讨论对策,于青浅和婳竹也跟了进去。
最后四个人想了个办法,婳竹带着段宏呈的令牌和信,去孙毅的军营借兵,段宏呈和于青浅先带骑兵去业城,步祁川带粮草队伍后面赶上。
于青浅则是有她的一套想法。
第二天,段宏呈安排三十人小队和婳竹一同前去借兵,婳竹把她的那把短剑带上,女侠的气质扑面而来。
剩下三万骑兵各自带上五天的粮草,保护着载了三十万银子的十两车和段将军府的两辆车,载了百顶帐篷的三辆车,全速前进前往源江下游。
骑兵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到达了源江下游北岸,北岸的城市乡村都没有收到洪灾的影响,主要原因除了北岸河堤更高之外,就是北岸比南岸地势高。
于青浅留在了北岸,段宏呈则是安排骑兵们乘船过江,每一趟船过去,就会载着业城附近受灾村镇的老人孩子回来。
业城知府是个有手段的,于青浅接了四个船的难民发现船上只有十四岁以下的孩子和六十以上的老人,所有年轻男女全部留在南岸加固河堤。
源江虽然河水暴涨,但由于是下游的关系河面更宽,虽然水位上涨厉害,但河面没有太大的波澜起伏,船只还能通行,这正常么?于青浅也不知道,大自然真是神奇。
段宏呈安排一千多士兵留在北岸照顾马匹和从南岸过来的受灾群众,于青浅也留在了北岸。
于青浅安排十名士兵兵分两路去附近的几个县城和城市,把招工的消息放出去,成年男性一天二百钱,成年女性一天一百钱,只要来报名干活都有钱拿。
剩余留下守马的士兵搭起帐篷,以便老人孩子有地方住,因为看这个天气,怕不是又要下雨。
果不其然,到了晚上就下起了毛毛细雨,于青浅听着士兵们的汇报心越来越往下沉。
因为这次暴雨,大量地区正在收割期的粮食都受灾,导致米面商提高粮食价格,现在最便宜的也是五钱一斤陈年旧米。
先买五百两,在大部队的粮草赶到之前也不能让难民饿肚子,于青浅从箱子里拿了三百两给前来做生意的米商老板,让他明天一早就把货送过来,再结尾款。
趁着天色尚早,于青浅和段宏呈在北岸他们驻扎地县令的陪同下,观察了北岸地形。
正好在驻扎地附近,县城和村子之间有二十多里的平原,平原地区都是被分割成一片一片的稻田。如果这个方向挖个蓄水河,不知道有没有老百姓愿意卖土地给朝廷。
“一亩地等于多多少平方尺?一亩地年产最高多少斤?”于青浅问县令。
这都不知道,好意思来赈灾!还不是仗着有个厉害师傅!县令对于青浅非常不喜欢,确切来说是鄙视。
“那一亩等于七千两百六十平方尺,一亩地最高产三百八十斤大米。”
“多谢。”于青浅在看眼色上很敏感,这县令从早上见到她开始就不喜欢她,于青浅很明显能感觉出来。
第一天渡河到业城去的两万多士兵,当天就在业城知府的安排下加入了由灾民组成的加固河堤队伍。
而留在北岸的一万多士兵,青浅又分出去三百多人,连夜去那个平原附近的住户家,还有那些有百亩良田的乡绅富豪,通知他们第二天到源江河堤边集合,。
于青浅来的路上就在想了,找个五六万人,在上游挖上个两三公里的蓄水河,挖河就得把别人手上的土地买过来。
她也不担心在施工过程中会造成附近稻田的破坏,因为这场暴雨,早就把所有稻田都淹了,今年本来就没有收成了。
回到帐篷,于青浅从箱子里找出了宣纸和鹅毛笔,磨了墨之后开始算,如果挖一条长三千米,宽二十米的河,需要多少亩地。
刚到江城时,给府里丫鬟侍从定做衣服时见过那个尺,当时于青浅大概估算了一下一米等于三尺多一点。
就按三点三尺来算,长六十六尺,宽九千九百尺,那蓄水河总共六十五万三千四百尺。
一亩等于七千两百六十平方尺,那六十五万三千四百平方尺约等于九十亩地了。
一亩地年产三百八十斤粮食,按现在最高价五钱银子的两倍来算,一亩地一年三点八两银子,按这个价赔付二十年等于七十六两银子。
九十亩地六千八百四十两就能拿下。这是于青浅想的最高收购价,于青浅觉得农民们完全可以接受,毕竟他们种一辈子地,一亩地也赚不了七十六两银子,毕竟他们卖粮食并不能真的按十钱来卖的。
于青浅把自己的计划跟段宏呈讲了一遍,段宏呈觉得可行,于是第二天早上段宏呈就派了一千多士兵去测量出六十六尺宽,九千九百尺长的地。
对于这种军营生活中,上厕所难题永远都在,好在现在军营驻扎地附近有住户,于青浅就可以借用他们家厕所。
第二天于青浅换了一身紫色劲装,头戴银色发冠,脚穿黑色长靴,身上背着那黑底红宝石的富婆刀,还用箱子装了七千两银子和写了好多份的土地买卖合同模板就出发了。
段宏呈留安排好今天继续渡江的一万人之后,也跟着于青浅来到了村民聚集地。
今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夏天的太阳晒的人睁不开眼睛,于青浅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不戴防晒帽,毕竟场合不对。
到了之后,看到一堆农民聚集在一起,于青浅就把昨天晚上购买农民土地的想法提出来。
果不其然,话刚开个头,农民们就群情激愤的嚷嚷叫骂起来,有的骂朝廷没良心,要走农民的土地不得好死、有的控诉当官的如何欺诈百姓云云。
于青浅也不说话,等了大概十分钟,农民们终于安静下来了,于青浅才说:“我可以说了?”
见没人再嚷嚷了才娓娓道来的把收购土地的方案说了起来,越说到后面农民们的表情越从愤怒不满变成不可思议和期待。
毕竟一亩地七十六两呢!就算平时他们要买卖土地,一亩最多三十两银子,哪有可能卖的到七十多两。
村民们虽然开心,但是怎么都不敢相信于青浅一个小孩子能有什么钱,虽然看起来她穿的一身贵气,但很多人还是不太敢相信。
段宏呈和得到消息的县令赶到时,于青浅正说着她的计划,段宏呈也没上前去打扰,就站在不远处看着于青浅胸有成竹的说话。
县令看段宏呈没有出面的意思,也就老实的站在段宏呈身边看,心里直骂于青浅抛头露面厚颜无耻。
于青浅看村民不相信的样子,就让旁边拿着木盒子的士兵打开盒子亮出银子来。
见到银子,村名们所有顾虑都消失了,于青浅让村民们去看被士兵们围起来的地属于谁,各自被围了多少亩,看好之后回去拿地契到驻地去签合同。
话音刚落,村名们就纷纷赶去看地,不久之后有一部分村民骂骂咧咧的又回来了,原因是他们家地不在挖掘范围里,但是挖掘工作会毁了他们的稻田。
这个问题于青浅觉得吃点亏就吃点亏,让士兵们跟农民们去测量挖掘范围外六十尺宽的地,每亩五两银子的补贴。
一整天就在忙这样事情,晚上的时候,南岸传来消息,阿竹带着三万士兵赶来了。
就这样,业城南岸自己的十万多灾民组成的队伍和五万士兵一起加固河堤。
与此同时,所有在这次洪灾中稻田被淹的其他县城村庄的农民听说朝廷赈灾军驻地要招劳工,纷纷前来做活。
既然家里的田产今年没有收成了,那不如干活赚点钱,反正都得想办法挨过今年不是。
“我都以为我们明天才能到这里。”于青浅在屋外台阶上刮着鞋底的泥巴对另外三个人说。
步祁川在门廊下处理着身上的泥巴说:“官道还得重修,不然我们这个车队过去了,地干了官道上也就没法走了,都是一掌深的车轮印。”
“现在这个赶路速度,五天后到业城洪灾都把业城淹了,”于青浅叹息道:“如果光是骑兵连,两天就可以赶到了吧?”
“我现在还有点担心,三万士兵够不够用,”段宏呈看了看步祁川和婳竹,犹豫了一下说:“我想找孙将军借兵,如果他能借点兵,三天也能到业城。”
“那我去借兵!”步祁川斩钉截铁的说。
步祁川和段宏呈急匆匆进屋讨论对策,于青浅和婳竹也跟了进去。
最后四个人想了个办法,婳竹带着段宏呈的令牌和信,去孙毅的军营借兵,段宏呈和于青浅先带骑兵去业城,步祁川带粮草队伍后面赶上。
于青浅则是有她的一套想法。
第二天,段宏呈安排三十人小队和婳竹一同前去借兵,婳竹把她的那把短剑带上,女侠的气质扑面而来。
剩下三万骑兵各自带上五天的粮草,保护着载了三十万银子的十两车和段将军府的两辆车,载了百顶帐篷的三辆车,全速前进前往源江下游。
骑兵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到达了源江下游北岸,北岸的城市乡村都没有收到洪灾的影响,主要原因除了北岸河堤更高之外,就是北岸比南岸地势高。
于青浅留在了北岸,段宏呈则是安排骑兵们乘船过江,每一趟船过去,就会载着业城附近受灾村镇的老人孩子回来。
业城知府是个有手段的,于青浅接了四个船的难民发现船上只有十四岁以下的孩子和六十以上的老人,所有年轻男女全部留在南岸加固河堤。
源江虽然河水暴涨,但由于是下游的关系河面更宽,虽然水位上涨厉害,但河面没有太大的波澜起伏,船只还能通行,这正常么?于青浅也不知道,大自然真是神奇。
段宏呈安排一千多士兵留在北岸照顾马匹和从南岸过来的受灾群众,于青浅也留在了北岸。
于青浅安排十名士兵兵分两路去附近的几个县城和城市,把招工的消息放出去,成年男性一天二百钱,成年女性一天一百钱,只要来报名干活都有钱拿。
剩余留下守马的士兵搭起帐篷,以便老人孩子有地方住,因为看这个天气,怕不是又要下雨。
果不其然,到了晚上就下起了毛毛细雨,于青浅听着士兵们的汇报心越来越往下沉。
因为这次暴雨,大量地区正在收割期的粮食都受灾,导致米面商提高粮食价格,现在最便宜的也是五钱一斤陈年旧米。
先买五百两,在大部队的粮草赶到之前也不能让难民饿肚子,于青浅从箱子里拿了三百两给前来做生意的米商老板,让他明天一早就把货送过来,再结尾款。
趁着天色尚早,于青浅和段宏呈在北岸他们驻扎地县令的陪同下,观察了北岸地形。
正好在驻扎地附近,县城和村子之间有二十多里的平原,平原地区都是被分割成一片一片的稻田。如果这个方向挖个蓄水河,不知道有没有老百姓愿意卖土地给朝廷。
“一亩地等于多多少平方尺?一亩地年产最高多少斤?”于青浅问县令。
这都不知道,好意思来赈灾!还不是仗着有个厉害师傅!县令对于青浅非常不喜欢,确切来说是鄙视。
“那一亩等于七千两百六十平方尺,一亩地最高产三百八十斤大米。”
“多谢。”于青浅在看眼色上很敏感,这县令从早上见到她开始就不喜欢她,于青浅很明显能感觉出来。
第一天渡河到业城去的两万多士兵,当天就在业城知府的安排下加入了由灾民组成的加固河堤队伍。
而留在北岸的一万多士兵,青浅又分出去三百多人,连夜去那个平原附近的住户家,还有那些有百亩良田的乡绅富豪,通知他们第二天到源江河堤边集合,。
于青浅来的路上就在想了,找个五六万人,在上游挖上个两三公里的蓄水河,挖河就得把别人手上的土地买过来。
她也不担心在施工过程中会造成附近稻田的破坏,因为这场暴雨,早就把所有稻田都淹了,今年本来就没有收成了。
回到帐篷,于青浅从箱子里找出了宣纸和鹅毛笔,磨了墨之后开始算,如果挖一条长三千米,宽二十米的河,需要多少亩地。
刚到江城时,给府里丫鬟侍从定做衣服时见过那个尺,当时于青浅大概估算了一下一米等于三尺多一点。
就按三点三尺来算,长六十六尺,宽九千九百尺,那蓄水河总共六十五万三千四百尺。
一亩等于七千两百六十平方尺,那六十五万三千四百平方尺约等于九十亩地了。
一亩地年产三百八十斤粮食,按现在最高价五钱银子的两倍来算,一亩地一年三点八两银子,按这个价赔付二十年等于七十六两银子。
九十亩地六千八百四十两就能拿下。这是于青浅想的最高收购价,于青浅觉得农民们完全可以接受,毕竟他们种一辈子地,一亩地也赚不了七十六两银子,毕竟他们卖粮食并不能真的按十钱来卖的。
于青浅把自己的计划跟段宏呈讲了一遍,段宏呈觉得可行,于是第二天早上段宏呈就派了一千多士兵去测量出六十六尺宽,九千九百尺长的地。
对于这种军营生活中,上厕所难题永远都在,好在现在军营驻扎地附近有住户,于青浅就可以借用他们家厕所。
第二天于青浅换了一身紫色劲装,头戴银色发冠,脚穿黑色长靴,身上背着那黑底红宝石的富婆刀,还用箱子装了七千两银子和写了好多份的土地买卖合同模板就出发了。
段宏呈留安排好今天继续渡江的一万人之后,也跟着于青浅来到了村民聚集地。
今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夏天的太阳晒的人睁不开眼睛,于青浅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不戴防晒帽,毕竟场合不对。
到了之后,看到一堆农民聚集在一起,于青浅就把昨天晚上购买农民土地的想法提出来。
果不其然,话刚开个头,农民们就群情激愤的嚷嚷叫骂起来,有的骂朝廷没良心,要走农民的土地不得好死、有的控诉当官的如何欺诈百姓云云。
于青浅也不说话,等了大概十分钟,农民们终于安静下来了,于青浅才说:“我可以说了?”
见没人再嚷嚷了才娓娓道来的把收购土地的方案说了起来,越说到后面农民们的表情越从愤怒不满变成不可思议和期待。
毕竟一亩地七十六两呢!就算平时他们要买卖土地,一亩最多三十两银子,哪有可能卖的到七十多两。
村民们虽然开心,但是怎么都不敢相信于青浅一个小孩子能有什么钱,虽然看起来她穿的一身贵气,但很多人还是不太敢相信。
段宏呈和得到消息的县令赶到时,于青浅正说着她的计划,段宏呈也没上前去打扰,就站在不远处看着于青浅胸有成竹的说话。
县令看段宏呈没有出面的意思,也就老实的站在段宏呈身边看,心里直骂于青浅抛头露面厚颜无耻。
于青浅看村民不相信的样子,就让旁边拿着木盒子的士兵打开盒子亮出银子来。
见到银子,村名们所有顾虑都消失了,于青浅让村民们去看被士兵们围起来的地属于谁,各自被围了多少亩,看好之后回去拿地契到驻地去签合同。
话音刚落,村名们就纷纷赶去看地,不久之后有一部分村民骂骂咧咧的又回来了,原因是他们家地不在挖掘范围里,但是挖掘工作会毁了他们的稻田。
这个问题于青浅觉得吃点亏就吃点亏,让士兵们跟农民们去测量挖掘范围外六十尺宽的地,每亩五两银子的补贴。
一整天就在忙这样事情,晚上的时候,南岸传来消息,阿竹带着三万士兵赶来了。
就这样,业城南岸自己的十万多灾民组成的队伍和五万士兵一起加固河堤。
与此同时,所有在这次洪灾中稻田被淹的其他县城村庄的农民听说朝廷赈灾军驻地要招劳工,纷纷前来做活。
既然家里的田产今年没有收成了,那不如干活赚点钱,反正都得想办法挨过今年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