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闷雷滚过,雨势骤然变大,如倾盆覆下,傍晚的最后一丝光亮被浓云遮住,天地间瞬时黯淡下来。
阿英错愕,愣在那里一动不动。
蒲泉之忙拉了一把女儿,她才顺着阿爹的力道跪下行礼,将头埋得很低。
“不知王爷驾临,小人失礼,实在罪过。”蒲泉之拉着女儿一起俯身磕头,父女两个以额触地,发出的声音都是闷闷的。
“殿下,这二位便是修剪这花园子的蒲氏父女。”知县大人忙向南絮解释。
天色昏暗得太突然,房前屋后还未来得及点灯,南絮看得不甚真切,恍惚间觉得眼前的这位小娘子有些眼熟,好似在哪里见过。
“请起吧,不必拘礼。”
南絮的声音温柔和煦,带着皇族自有的矜持和贵气。
蒲泉之拉着女儿起身,阿英垂着头站在爹爹侧身后,不抬眼皮地盯着地面,脑子里懵懵的,她实在没想到能在这里遇见南絮。
耳边是哗哗的雨声和阿爹同知县大人的问答,他们说了什么她全然没进耳朵,思绪却回到了上一世。
冷世安在阿英家里住到了十七岁,学业突飞猛进,顺利过五关斩六将,在成为举人后的冷世安赴京赶考,不告而别从此杳无音信。阿英清楚地记得那一天,阿爹阿娘得到了好消息做了一桌子他喜欢吃的菜等他回家庆祝,却始终没等来人影。那是一个深秋,万物凋敝的季节,家里的烛灯燃了一夜,饭菜放到冰冷,阿英看到了爹娘眼中的失落、担忧和难过。
从那以后冷世安便同他们失去了联系,后来阿英一家也搬入京城生活,他们打听过,也托人问过,却终究没有他的只言片语的消息。直到有一日,在京城最繁华的大街上,阿英和爹爹被人欺负,东西被人砸翻在地,阿爹被人推倒,他们看到了向他们走来的人,高头大马上的冷世安,那时他已位至宰相,身边便是同他谈笑风生的南絮。
他非但不帮他们,还像不认识一般擦身而过,那一刻,阿英看到了爹爹脸上的惊喜瞬间转为悲痛。
过了不久,冷世安上门,跪求爹娘理解他当年的不告而别,并体谅他的难言之隐。阿英不记得他当时说了什么,只知道从那以后,她们一家被接入了宰相府居住,南絮是相府的常客。他为人很热情,语言热烈而丰富,总是围着阿英说好多话,印象中他是个很温和好脾气的人,眉眼始终带笑。阿英敬他是客尊他是王爷,认真地应对着。
可是,过了没多久,冷世安便告诉阿英,他为了推行新政触动了权贵利益,树敌太多无法保护她们。但是南絮是王爷,他的身份可以保护她,只等他忙完手上的事情便接她回家。可是,为了能够名正言顺地住在王府,她需要同南絮假成亲。
当时冷世安告诉阿英,这是在帮她自己,也是在帮南絮。她不明其中的弯弯绕绕,虽有担忧却还是在他的再三恳求下同意了。阿英和恭王南絮举办了婚礼,就是那一晚,阿英失去了所有,自觉上当的她从此也彻底对冷世安绝望。
第二日醒来,阿英没有看到南絮,满室的凌乱让她痛哭了三日,也绝食了三日。南絮每日都来看她,一言不发,只给她送上精心准备的饭食和点心,没有半句解释,亦无一个字的歉意。
他将她安排在恭王府最富丽堂皇的咏芳殿内,却禁止了她最大的爱好,不让她侍弄花草,不让她走出咏芳殿半步,不让她见爹娘,甚至不允许她身边有过多伺候的人,只一个绿蓉跟了她三年,宛如幽禁。
阿英怨恨冷世安,也冷待南絮,三年来,从未同他说过一句话。有事也只是通过绿蓉转达,她甚至都未曾睁眼看过他一眼。南絮却舍命一般地往她的殿里堆各种好东西,然,夜深人静之时,他自己的寝殿内却是笙歌不断,娇吟笑语不止。南絮不停地做着各种荒唐事,惹怒官家,罚他禁足府中。
阿英捋着脑中的记忆,对南絮,她真的记不起来更多了,她原以为他同冷世安狼狈为奸,将她当作交易的物件什,可是直到那场大火,阿英临死前知道了他们被陷害的真相,却始终没有再见过南絮一面。他后来怎么样了,究竟是死是活,究竟发生过什么,阿英无从得知。
可即便如此,此生,她也不愿再同这个人有任何瓜葛,更不愿意重蹈覆辙。
大雨如注,雨水打在屋檐上、青石板路上、花叶间,发出嘈杂的声音。
“阿英。”
听到爹爹的声音,阿英如梦初醒,抬眸看去,这才发现大家都在看着她。
自觉失态,阿英恭敬地行礼:“小女失仪,请大人责罚。”
她虽年龄不大,却仪态特体,落落大方,知县大人一直都十分欣赏阿英的心性和技艺,还常以此规训自家女儿,以阿英为榜样。
见状便打圆场道:“阿英是见了贵人有些紧张了,还请王爷莫怪。”
南絮看着身前俯身行礼的小娘子,笑道:“无碍,无碍,是本王唐突了,小娘子免礼。”
他的声音听上去很欢快,“小娘子好手艺,不巧本王也对这园艺花木略了解一二,眼下有几桩疑问,想向小娘子请教。”
阿英起身,心中不愿却无法拒绝,只得垂眸肃声道:“请教不敢当,王爷请问。”
南絮的眼眸穿透雨幕望向郁郁葱葱、高低起伏的园子:“说实话,这样的景致竟出自小娘子之手,小王着实有些意外。本王的母妃生前便极爱花木,眼前这片园子倒是让我想起了一些个中门道,甚是想说与姑娘听听。”
南絮的母妃不仅喜爱花木,家乡也是在淮州茂县,故而南絮思母,每年母亲生辰的时候都会下江南到茂县走一走,待上一阵子,感受一下这里的春日,回忆母妃在世时的温情。
他是当今官家最小的弟弟,也是皇家子嗣中为数不多的留存下来的血脉,兄弟二人从小便感情笃深,对于这个小王爷,官家也是疼爱有加,任他恣意闲散。
去年阿英和爹爹才刚同知县大人达成合作,尝试重新设计这个府中的园子,只因去年南絮来的时候随口说了一句:美则美矣,却无章法。知县大人便郑重其事,阿英和爹爹忙活了准备了一年,才有了今年的初露其象。
“请王爷赐教。”阿英凝神静听,思绪立刻收了回来,小心应对。
“赐教不敢,那我便班门弄斧了。”南絮朝着雨幕踱了几步,房檐下的水柱浇湿地面,溅起水花砸在他绣金线的靴面上,他却全然不知,眉眼神情全在那片绿意盎然之中。
“从这布局设计中看此园入目皆为画。”他神情专注,嘴角微微扬起,“或近观,或远望,或成林,或独秀,自得其态。与其说是花木园子,不如说……小王觉得,姑娘是将这整个园子当作一幅山水画在描摹设计,不同时节,不同花木,高低错落,有主次,有点缀,有张扬,有含蓄。”
他顿了顿,似十分感慨道:“真真是风雅之至,实用不弃,不知小王说的对不对呢。”
风雅之至,实用不弃。
阿英心里反复咀嚼着这句话,他倒是懂一些这其中的意趣。
但仅于此,也不妨碍阿英依旧不喜他,想避开他。
至于“入目皆为画”的评价,着实有些高了。阿英看向她身前一步的人。他已微笑着回过身,正凝神看着她。
上一世南絮便是京城中人人称颂的玉面公子,官家大户的小娘子们无不对恭王崇拜向往。如今,见到十几岁的少年,他依旧面如冠玉,眉眼含笑间依稀可辨成年后的俊朗,出身皇族自带一种风流倜傥,洒脱不拘的气韵此时已光芒毕现。
“王爷谬赞了。”阿英颔首道,“这园子大,既要主人家方便打理,考虑实用,也要满足贵客到访观赏之雅趣,所栽种的花木便尽可能符合众人喜好,但却又不能杂乱相消。”
“正所谓,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花木不仅赏心悦目,其色彩、风韵亦是解读文人心态的符码。或悠闲,或苦闷,或超脱,或执着,投射于花木之上,亦凝聚着生活的洞见与智慧。《清言》曰:草色花香,游人赏其有趣。桃花梅谢,达士悟其无常。”
这片花园是她的心血和骄傲,眸光落在那片葱郁的绿色之中,沉浸其中,不郁的心情都舒畅了许多。
“其实,就是临时起意,并无章法可言。”
美人谦逊行礼,落入南絮眼中小娘子眼神笃定深邃,一双杏眼乌黑明亮,鸦羽浓睫,肤如白瓷,唇若施脂。她年纪不大却有着深不可测的心思和洞察,举手投足皆不凡。
他确定自己一定在哪里见过她,此刻生出一种“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味。
南絮此番来茂县是带了官家的恩赏,有意重修母妃故居,里头有一片更大的园子他始终找不到合适的人,如今却是得来全不费功夫。他当即决定交给阿英最为妥当。
“小娘子自谦了。”南絮的声音变得轻快起来,“方才那一番话着实落到我心里了,不知小娘子可有兴趣同本王合作,我那院子需要行家打理,酬劳自然翻倍。”
他开出了诱人的价格,一旁的知县乐得眯起了眼。他介绍的人被王爷赏识,若能促成合作,也是功劳一件。
阿英转过视线,正视南絮,想起了上一世他往她的咏芳殿里堆金积玉,不管她喜不喜欢,只一味自以为是,将她像宠儿一样豢养。
真是本性难移,一句“酬劳翻倍”便想拿捏别人。
气血上涌,阿英冷声反问:“翻倍?多少?”
他是王爷,尊贵的身份不得不顾忌,但是阿英实在讨厌他这样空口白牙开价,方才还一副知风雅懂意趣的模样,转眼便原形毕露。
“我们父女如今手上活计甚多,且乡野村人手艺粗鄙,恐有失,不敢承贵人所托。”
拒绝的冠冕堂皇,却让南絮听出了另一番意思。
“价格好说,翻三倍,五倍也行。”
这种人,你永远同他鸡同鸭讲,阿英气结,翻了一下白眼。
场面僵住,一旁的知县和蒲泉之看得汗流浃背,两个人打着眉眼官司,都怕小娘子气盛得罪了贵人,吃不了兜着走。
“王爷。”蒲泉之拉了一把女儿的手腕,往自己的身后带了带,“小女不是这个意思。”
“阿爹,我就是这个意思。”
“阿英……”
“巧了,本王也是这个意思。所谓便宜没好货,本王决定直接翻十倍,可好。”
“不……”阿英还要犟,被蒲泉之捏了捏手腕,打断她道,“王爷玩笑了,哪里要得了那么多,市场价格便可。”
“不……”
“不。”
二人异口同声互不相让,然南絮声音更高,截住了阿英的话头,道:“本王说多少便是多少,十倍就是十倍,无须多言。”
大手一挥,还以为自己多有气魄,阿英七窍生烟,刚要上前被蒲泉之死死按住,一旁的知县大人赶紧站到小娘子身前,将她挡了个结结实实:
“如此,甚好,甚好。请王爷移步正厅。”
稀里糊涂、七嘴八舌,话赶着话便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
一切如梦如幻,待走出知县府的大门,阿英才仍旧气得脸色铁青。
阿英错愕,愣在那里一动不动。
蒲泉之忙拉了一把女儿,她才顺着阿爹的力道跪下行礼,将头埋得很低。
“不知王爷驾临,小人失礼,实在罪过。”蒲泉之拉着女儿一起俯身磕头,父女两个以额触地,发出的声音都是闷闷的。
“殿下,这二位便是修剪这花园子的蒲氏父女。”知县大人忙向南絮解释。
天色昏暗得太突然,房前屋后还未来得及点灯,南絮看得不甚真切,恍惚间觉得眼前的这位小娘子有些眼熟,好似在哪里见过。
“请起吧,不必拘礼。”
南絮的声音温柔和煦,带着皇族自有的矜持和贵气。
蒲泉之拉着女儿起身,阿英垂着头站在爹爹侧身后,不抬眼皮地盯着地面,脑子里懵懵的,她实在没想到能在这里遇见南絮。
耳边是哗哗的雨声和阿爹同知县大人的问答,他们说了什么她全然没进耳朵,思绪却回到了上一世。
冷世安在阿英家里住到了十七岁,学业突飞猛进,顺利过五关斩六将,在成为举人后的冷世安赴京赶考,不告而别从此杳无音信。阿英清楚地记得那一天,阿爹阿娘得到了好消息做了一桌子他喜欢吃的菜等他回家庆祝,却始终没等来人影。那是一个深秋,万物凋敝的季节,家里的烛灯燃了一夜,饭菜放到冰冷,阿英看到了爹娘眼中的失落、担忧和难过。
从那以后冷世安便同他们失去了联系,后来阿英一家也搬入京城生活,他们打听过,也托人问过,却终究没有他的只言片语的消息。直到有一日,在京城最繁华的大街上,阿英和爹爹被人欺负,东西被人砸翻在地,阿爹被人推倒,他们看到了向他们走来的人,高头大马上的冷世安,那时他已位至宰相,身边便是同他谈笑风生的南絮。
他非但不帮他们,还像不认识一般擦身而过,那一刻,阿英看到了爹爹脸上的惊喜瞬间转为悲痛。
过了不久,冷世安上门,跪求爹娘理解他当年的不告而别,并体谅他的难言之隐。阿英不记得他当时说了什么,只知道从那以后,她们一家被接入了宰相府居住,南絮是相府的常客。他为人很热情,语言热烈而丰富,总是围着阿英说好多话,印象中他是个很温和好脾气的人,眉眼始终带笑。阿英敬他是客尊他是王爷,认真地应对着。
可是,过了没多久,冷世安便告诉阿英,他为了推行新政触动了权贵利益,树敌太多无法保护她们。但是南絮是王爷,他的身份可以保护她,只等他忙完手上的事情便接她回家。可是,为了能够名正言顺地住在王府,她需要同南絮假成亲。
当时冷世安告诉阿英,这是在帮她自己,也是在帮南絮。她不明其中的弯弯绕绕,虽有担忧却还是在他的再三恳求下同意了。阿英和恭王南絮举办了婚礼,就是那一晚,阿英失去了所有,自觉上当的她从此也彻底对冷世安绝望。
第二日醒来,阿英没有看到南絮,满室的凌乱让她痛哭了三日,也绝食了三日。南絮每日都来看她,一言不发,只给她送上精心准备的饭食和点心,没有半句解释,亦无一个字的歉意。
他将她安排在恭王府最富丽堂皇的咏芳殿内,却禁止了她最大的爱好,不让她侍弄花草,不让她走出咏芳殿半步,不让她见爹娘,甚至不允许她身边有过多伺候的人,只一个绿蓉跟了她三年,宛如幽禁。
阿英怨恨冷世安,也冷待南絮,三年来,从未同他说过一句话。有事也只是通过绿蓉转达,她甚至都未曾睁眼看过他一眼。南絮却舍命一般地往她的殿里堆各种好东西,然,夜深人静之时,他自己的寝殿内却是笙歌不断,娇吟笑语不止。南絮不停地做着各种荒唐事,惹怒官家,罚他禁足府中。
阿英捋着脑中的记忆,对南絮,她真的记不起来更多了,她原以为他同冷世安狼狈为奸,将她当作交易的物件什,可是直到那场大火,阿英临死前知道了他们被陷害的真相,却始终没有再见过南絮一面。他后来怎么样了,究竟是死是活,究竟发生过什么,阿英无从得知。
可即便如此,此生,她也不愿再同这个人有任何瓜葛,更不愿意重蹈覆辙。
大雨如注,雨水打在屋檐上、青石板路上、花叶间,发出嘈杂的声音。
“阿英。”
听到爹爹的声音,阿英如梦初醒,抬眸看去,这才发现大家都在看着她。
自觉失态,阿英恭敬地行礼:“小女失仪,请大人责罚。”
她虽年龄不大,却仪态特体,落落大方,知县大人一直都十分欣赏阿英的心性和技艺,还常以此规训自家女儿,以阿英为榜样。
见状便打圆场道:“阿英是见了贵人有些紧张了,还请王爷莫怪。”
南絮看着身前俯身行礼的小娘子,笑道:“无碍,无碍,是本王唐突了,小娘子免礼。”
他的声音听上去很欢快,“小娘子好手艺,不巧本王也对这园艺花木略了解一二,眼下有几桩疑问,想向小娘子请教。”
阿英起身,心中不愿却无法拒绝,只得垂眸肃声道:“请教不敢当,王爷请问。”
南絮的眼眸穿透雨幕望向郁郁葱葱、高低起伏的园子:“说实话,这样的景致竟出自小娘子之手,小王着实有些意外。本王的母妃生前便极爱花木,眼前这片园子倒是让我想起了一些个中门道,甚是想说与姑娘听听。”
南絮的母妃不仅喜爱花木,家乡也是在淮州茂县,故而南絮思母,每年母亲生辰的时候都会下江南到茂县走一走,待上一阵子,感受一下这里的春日,回忆母妃在世时的温情。
他是当今官家最小的弟弟,也是皇家子嗣中为数不多的留存下来的血脉,兄弟二人从小便感情笃深,对于这个小王爷,官家也是疼爱有加,任他恣意闲散。
去年阿英和爹爹才刚同知县大人达成合作,尝试重新设计这个府中的园子,只因去年南絮来的时候随口说了一句:美则美矣,却无章法。知县大人便郑重其事,阿英和爹爹忙活了准备了一年,才有了今年的初露其象。
“请王爷赐教。”阿英凝神静听,思绪立刻收了回来,小心应对。
“赐教不敢,那我便班门弄斧了。”南絮朝着雨幕踱了几步,房檐下的水柱浇湿地面,溅起水花砸在他绣金线的靴面上,他却全然不知,眉眼神情全在那片绿意盎然之中。
“从这布局设计中看此园入目皆为画。”他神情专注,嘴角微微扬起,“或近观,或远望,或成林,或独秀,自得其态。与其说是花木园子,不如说……小王觉得,姑娘是将这整个园子当作一幅山水画在描摹设计,不同时节,不同花木,高低错落,有主次,有点缀,有张扬,有含蓄。”
他顿了顿,似十分感慨道:“真真是风雅之至,实用不弃,不知小王说的对不对呢。”
风雅之至,实用不弃。
阿英心里反复咀嚼着这句话,他倒是懂一些这其中的意趣。
但仅于此,也不妨碍阿英依旧不喜他,想避开他。
至于“入目皆为画”的评价,着实有些高了。阿英看向她身前一步的人。他已微笑着回过身,正凝神看着她。
上一世南絮便是京城中人人称颂的玉面公子,官家大户的小娘子们无不对恭王崇拜向往。如今,见到十几岁的少年,他依旧面如冠玉,眉眼含笑间依稀可辨成年后的俊朗,出身皇族自带一种风流倜傥,洒脱不拘的气韵此时已光芒毕现。
“王爷谬赞了。”阿英颔首道,“这园子大,既要主人家方便打理,考虑实用,也要满足贵客到访观赏之雅趣,所栽种的花木便尽可能符合众人喜好,但却又不能杂乱相消。”
“正所谓,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花木不仅赏心悦目,其色彩、风韵亦是解读文人心态的符码。或悠闲,或苦闷,或超脱,或执着,投射于花木之上,亦凝聚着生活的洞见与智慧。《清言》曰:草色花香,游人赏其有趣。桃花梅谢,达士悟其无常。”
这片花园是她的心血和骄傲,眸光落在那片葱郁的绿色之中,沉浸其中,不郁的心情都舒畅了许多。
“其实,就是临时起意,并无章法可言。”
美人谦逊行礼,落入南絮眼中小娘子眼神笃定深邃,一双杏眼乌黑明亮,鸦羽浓睫,肤如白瓷,唇若施脂。她年纪不大却有着深不可测的心思和洞察,举手投足皆不凡。
他确定自己一定在哪里见过她,此刻生出一种“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味。
南絮此番来茂县是带了官家的恩赏,有意重修母妃故居,里头有一片更大的园子他始终找不到合适的人,如今却是得来全不费功夫。他当即决定交给阿英最为妥当。
“小娘子自谦了。”南絮的声音变得轻快起来,“方才那一番话着实落到我心里了,不知小娘子可有兴趣同本王合作,我那院子需要行家打理,酬劳自然翻倍。”
他开出了诱人的价格,一旁的知县乐得眯起了眼。他介绍的人被王爷赏识,若能促成合作,也是功劳一件。
阿英转过视线,正视南絮,想起了上一世他往她的咏芳殿里堆金积玉,不管她喜不喜欢,只一味自以为是,将她像宠儿一样豢养。
真是本性难移,一句“酬劳翻倍”便想拿捏别人。
气血上涌,阿英冷声反问:“翻倍?多少?”
他是王爷,尊贵的身份不得不顾忌,但是阿英实在讨厌他这样空口白牙开价,方才还一副知风雅懂意趣的模样,转眼便原形毕露。
“我们父女如今手上活计甚多,且乡野村人手艺粗鄙,恐有失,不敢承贵人所托。”
拒绝的冠冕堂皇,却让南絮听出了另一番意思。
“价格好说,翻三倍,五倍也行。”
这种人,你永远同他鸡同鸭讲,阿英气结,翻了一下白眼。
场面僵住,一旁的知县和蒲泉之看得汗流浃背,两个人打着眉眼官司,都怕小娘子气盛得罪了贵人,吃不了兜着走。
“王爷。”蒲泉之拉了一把女儿的手腕,往自己的身后带了带,“小女不是这个意思。”
“阿爹,我就是这个意思。”
“阿英……”
“巧了,本王也是这个意思。所谓便宜没好货,本王决定直接翻十倍,可好。”
“不……”阿英还要犟,被蒲泉之捏了捏手腕,打断她道,“王爷玩笑了,哪里要得了那么多,市场价格便可。”
“不……”
“不。”
二人异口同声互不相让,然南絮声音更高,截住了阿英的话头,道:“本王说多少便是多少,十倍就是十倍,无须多言。”
大手一挥,还以为自己多有气魄,阿英七窍生烟,刚要上前被蒲泉之死死按住,一旁的知县大人赶紧站到小娘子身前,将她挡了个结结实实:
“如此,甚好,甚好。请王爷移步正厅。”
稀里糊涂、七嘴八舌,话赶着话便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
一切如梦如幻,待走出知县府的大门,阿英才仍旧气得脸色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