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er48
返京那日是个极好的艳阳天。日光和煦,微风习习。
小善一早被从被窝里摸出来,换上一身团蝶百花烟雾裙,她本就白,这身衣裳衬得她更加白,只如神仙妃子,令人见之晃神映目。
小善一眼就瞧见队伍里少了人。
一个是端王殿下萧祯。
另一个就是前日入住客栈时在大堂晃神的文秀公子。小善还没有问清楚姓名。
一块糕饼被塞到小善嘴巴里。
她舌头嫩红,卷起糕饼时不小心舔上了男人的手指,热热烫烫地,倒叫晏归突然一怔。
小善没有反应过来,她坐上马车,抱了个引枕倚在腰后。
应该是近日来马车坐的太长,一沾上马车她就下意识地觉得屁股被膈痛。
于是不无担忧地问他:“郎君,我们又是要去哪里呢?”
晏归回她:“京都。”
小善知道,那是天子脚下,王权遍地。
她的心颤了颤,鬼使神差地,她拨开窗帷,遥遥看向那个来时的方向。
一江之隔的对面,是风吹草地见牛羊,野花开遍山岗。
而愈至北行,高楼陈列,街巷平整,却再看不见那样的景象,再踩不到那样柔软的土地上了。
小善心中怅然。
她一回头,直觉有人在看向自己。
马车对面的茶楼上,有一角窗扇开合,但并看不见人影。
小善有时蠢笨如猪猪,但有时却又怎能不称一句伶俐。
她朝茶楼的方向摆了摆手,嘴巴张合,对出口语。
她说的是再见,还有山高路远,郎君保重。
但那个方向直到小善落下窗帷,始终都没有看见有人出现。
她有些失落,被晏归一下瞧了出来。
晏归问她看的什么呢,小善摇摇头,说:“我很喜欢这里的,这里很好的。”
晏归知道了,她是对这里感到不舍,却下意识不叫自己去问是谁叫她感到不舍。
他的妒忌心一日强过一日,是没有办法,是不可遏制。
他几乎想瞬间掐断这个娇娇弱弱的小娘子,叫她再也不能吐出令他生厌的话来,想法刚起,却被强压下来。
他扯出抹笑,问她:“跟在我身边不好么,竟有旁的东西比我还让你流连忘返。”
小善摇摇头,继而说:“郎君,你知不知晓我的过去呢?”她抬眸,神态很诚恳地:“我总觉得对这里很熟悉,好像自小在这长大。”
她说的原本不错。小善是在长乐境被养大,他们二人相识之后才被晏归拐到了江陵。
原来她是为了离开自己的家乡而伤心难过。
晏归的心瞬间松懈下来。他答应小善,等他忙完一些事情,便会带小善再来这边住上三五个月。
小善的眼睛一下放亮光:“真的?”
晏归颔首。
这一路上,小善叽叽喳喳像只小鸟,好像根本没有半点离别家乡的难过。只有在听闻外面铁蹄踏地的哒哒声时,才陡然想到些什么,娇憨一笑:“上一次听见这样的声音,还是在回南的路上。”
晏归眼睛猛地睁开。
小善半点没有察觉,还在喋喋不休:“为什么常常有军队在路上过呢,外面是在打仗么?”她又开始杞人忧天起来。
晏归想到当时在破庙里,落后他们的亲随最后一个到,讲起有一对小夫妻要去往南下成婚。
原来在那么早以前,他们就已经见过。
只是晏归当时根本没有往那方面想,若是他能稍稍停留脚步,是不是就不会让谢长思得到与小善成婚的机会。
越想越烦躁,小善这个傻东西却丝毫没有察觉到不对来。
他一路低气压,直到驱车的马夫轻轻叩了叩马车外侧:“大人,咱们到了。”
比晏归率先反应过来的是小善,她掀开窗子一角,外面喧嚣繁华,百物陈列,连大街都要比别处的宽敞太多。
原来这就是京都么。
小善本应该感到兴致勃勃,不知为何,心中却猛地抽痛,有些难过。
直觉告诉她,她其实并不喜欢这个地方。
晏归瞧见她神情有变,问:“怎么了?”
小善摇摇头,勉强一笑:“这里与一路以来的风景都不同,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风土景致,一时有些怔住了。”
晏归还没说话,车外便又响起一道声音来:“大人,咱们主子已经等候多时了。”
是谁?在刚进京都就守在这里?
小善心里发慌,晏归拍拍她的手:“你先回家,我去去就来。”
话罢,他吩咐小虎一众护送夫人回别院,自己与那传信的人一同离开了。
小虎重新关上车门,声音从车外传来,稳得很:“小夫人坐好了,咱们出发了。”
小善遥遥回望,只能看见晏归一去不回头的背影。
她一时竟然有些涩然。
曲转回廊,闹市区的声音渐渐远离耳际,马车走了许久,久到小善都已经昏昏欲睡了,才在车夫的一声“圩”马声中醒神。
车停了。
车帘的一角被掀开了。
小善的眼前被这突然的光亮一闪,下意识闭了闭眼睛,便被一个温热怀抱给笼罩:“小夫人!”
是一声喜极而泣的女声。
小善好容易抬眼,在背对着的阳光轻笼下,她渐渐看清了眼前女子的模样。
是个很年轻的清秀姑娘,衣着利落朴素,浑身上下却都透着股机灵劲儿。
小善眨了眨眼。
这张脸她不认得,可是对方的形容举止却令她非常熟悉。
她下意识将这个人划入自己的旧相识阵营。
芽儿迟迟地发现了小善的不对劲,到底心中有谱,不像小虎一样咋咋呼呼,她先将小善迎进了内室,安置对方休息后,才找小虎问清来龙去脉。
在得知小善失去记忆之后,芽儿的神情由高兴转作担忧。
都是她不好,若当初守好了小夫人,也不会生出今日的许多事端。
小虎只劝她宽心。
芽儿又问:“大人呢?”
小虎说:“别提了,还没下车呢便被圣人身边的掌事太监叫走了。”
芽儿点点头,她做不了别的什么,唯独一件事,就是将小善好好看顾,不要再次重蹈覆辙。
晏归为了个女子不顾伤情奔逃出京的事情,皇帝一早便知道了。
如今观晏归神态,只怕十有八九事情是办妥了。
晏归要行礼,圣人摆了摆手:“伤还没好,礼便免了。”
晏归抿了抿唇,还没谢恩,便听圣人道:“这次为的,也是上次那个女子?”
他二人对当时寺院后山之事心知肚明,晏归应下,称是。
皇帝也不是没从这样的年纪过来,当时为的那西宫的瑶姬也是百般算计,岂料铸就今日苦果,想到这里,他叹了口气,再定神,眼里哪还有半分波动,他说:“弄玉,朕需要你去办一件事。”
他要晏归秘密潜行静安,彻查静安豢兵底细。
皇帝声音很轻,“齐雍狼子野心,只怕不会善罢甘休,那穆青松只是个摆在明面的幌子,朕真正可以信任的,也就只有你了。”
晏归拱手:“圣人言重了。”
肺里乌云堆积,圣人看着眼前拟好的旨子,对晏归道:“看看吧。”
上面写着,晏归虽有罪,但罪不至死,他将晏归调至北疆平乱,盼卿戴罪立功,重振威望。
圣人道:“那边的两部战乱是朕拟造的障眼法,届时会有人在赴任路上行刺你......”
晏归愈听愈沉,最后直言道:“圣人要我假死脱身,前往静安?”
圣人点点头:“不错。”
事情追的又急又赶,晏归甚至没有再回别院与小善见面的时间了。
临行之前,他跪在圣人面前,求一旨圣恩:“臣的内子,静婉体弱,家中如今四面漏风,臣恐怕内子再有闪失,请圣人一旨开恩。”
圣人摆摆手:“但说无妨。”
“还请圣人拟一则诏书,将小善接入宫中,做个御前侍奉的大宫女,臣也好安心前往静安。”
圣人语气玩味:“把她放在家里你惶恐,怎么,朕身边又何尝不是群狼环伺,各个伺机而动。”
晏归轻笑,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皇帝打断他:“行了,别拍马屁,说人话。”
晏归才道:“天下间,能够让萧鸾公主退避三舍的,也就只有圣人您了。”
对他这个女儿的脾气,皇帝是一向了解的,珠珠对晏归生出的心思,上次提亲时圣人也已然看出,他淡淡道:“你若有胆,便将她与朕送来,但朕可不能保证珠珠就一定会放过她。”
晏归知道他什么意思,坦然一笑,拜别皇帝:“那就一切托付圣人了。”
晏归走后,掌事太监才端茶走过来,见圣人还在批阅奏折,心中不忍,出声提醒:“圣人快些安置吧,您一夜没睡,再过一个时辰,天就要亮了。”
皇帝摆摆手。
小太监将茶水送下,刚要转身退避,却被皇帝叫住。
他淡淡地:“将赐婚诏书送到宋静府上,还有珠珠,快要大婚了,还是这幅顽劣样子,传几个母后生前近身伺候的嬷嬷,贴身教养规矩,无事不得出殿。”
诏书是一早便被拟好的,小太监捧过盒子,便去办差事了。
那边
消息很快传入了淑妃宫中。
淑妃一脸平静地谢恩,珠珠却哭天抢地,半点不应。
“父皇这是做什么?我可是他最疼爱的女儿,竟这么忍心将我囚禁起来,还要太后生前的嬷嬷们来教导我?”
那些嬷嬷依仗伺候过太后,个个居高甚重,别说寻常太监,就算是这些宫院里的娘娘们见到,也要给三分薄面,珠珠更不能像对待寻常下人一般对待她们。
掌事太监皮笑肉不笑:“公主接旨吧。”
返京那日是个极好的艳阳天。日光和煦,微风习习。
小善一早被从被窝里摸出来,换上一身团蝶百花烟雾裙,她本就白,这身衣裳衬得她更加白,只如神仙妃子,令人见之晃神映目。
小善一眼就瞧见队伍里少了人。
一个是端王殿下萧祯。
另一个就是前日入住客栈时在大堂晃神的文秀公子。小善还没有问清楚姓名。
一块糕饼被塞到小善嘴巴里。
她舌头嫩红,卷起糕饼时不小心舔上了男人的手指,热热烫烫地,倒叫晏归突然一怔。
小善没有反应过来,她坐上马车,抱了个引枕倚在腰后。
应该是近日来马车坐的太长,一沾上马车她就下意识地觉得屁股被膈痛。
于是不无担忧地问他:“郎君,我们又是要去哪里呢?”
晏归回她:“京都。”
小善知道,那是天子脚下,王权遍地。
她的心颤了颤,鬼使神差地,她拨开窗帷,遥遥看向那个来时的方向。
一江之隔的对面,是风吹草地见牛羊,野花开遍山岗。
而愈至北行,高楼陈列,街巷平整,却再看不见那样的景象,再踩不到那样柔软的土地上了。
小善心中怅然。
她一回头,直觉有人在看向自己。
马车对面的茶楼上,有一角窗扇开合,但并看不见人影。
小善有时蠢笨如猪猪,但有时却又怎能不称一句伶俐。
她朝茶楼的方向摆了摆手,嘴巴张合,对出口语。
她说的是再见,还有山高路远,郎君保重。
但那个方向直到小善落下窗帷,始终都没有看见有人出现。
她有些失落,被晏归一下瞧了出来。
晏归问她看的什么呢,小善摇摇头,说:“我很喜欢这里的,这里很好的。”
晏归知道了,她是对这里感到不舍,却下意识不叫自己去问是谁叫她感到不舍。
他的妒忌心一日强过一日,是没有办法,是不可遏制。
他几乎想瞬间掐断这个娇娇弱弱的小娘子,叫她再也不能吐出令他生厌的话来,想法刚起,却被强压下来。
他扯出抹笑,问她:“跟在我身边不好么,竟有旁的东西比我还让你流连忘返。”
小善摇摇头,继而说:“郎君,你知不知晓我的过去呢?”她抬眸,神态很诚恳地:“我总觉得对这里很熟悉,好像自小在这长大。”
她说的原本不错。小善是在长乐境被养大,他们二人相识之后才被晏归拐到了江陵。
原来她是为了离开自己的家乡而伤心难过。
晏归的心瞬间松懈下来。他答应小善,等他忙完一些事情,便会带小善再来这边住上三五个月。
小善的眼睛一下放亮光:“真的?”
晏归颔首。
这一路上,小善叽叽喳喳像只小鸟,好像根本没有半点离别家乡的难过。只有在听闻外面铁蹄踏地的哒哒声时,才陡然想到些什么,娇憨一笑:“上一次听见这样的声音,还是在回南的路上。”
晏归眼睛猛地睁开。
小善半点没有察觉,还在喋喋不休:“为什么常常有军队在路上过呢,外面是在打仗么?”她又开始杞人忧天起来。
晏归想到当时在破庙里,落后他们的亲随最后一个到,讲起有一对小夫妻要去往南下成婚。
原来在那么早以前,他们就已经见过。
只是晏归当时根本没有往那方面想,若是他能稍稍停留脚步,是不是就不会让谢长思得到与小善成婚的机会。
越想越烦躁,小善这个傻东西却丝毫没有察觉到不对来。
他一路低气压,直到驱车的马夫轻轻叩了叩马车外侧:“大人,咱们到了。”
比晏归率先反应过来的是小善,她掀开窗子一角,外面喧嚣繁华,百物陈列,连大街都要比别处的宽敞太多。
原来这就是京都么。
小善本应该感到兴致勃勃,不知为何,心中却猛地抽痛,有些难过。
直觉告诉她,她其实并不喜欢这个地方。
晏归瞧见她神情有变,问:“怎么了?”
小善摇摇头,勉强一笑:“这里与一路以来的风景都不同,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风土景致,一时有些怔住了。”
晏归还没说话,车外便又响起一道声音来:“大人,咱们主子已经等候多时了。”
是谁?在刚进京都就守在这里?
小善心里发慌,晏归拍拍她的手:“你先回家,我去去就来。”
话罢,他吩咐小虎一众护送夫人回别院,自己与那传信的人一同离开了。
小虎重新关上车门,声音从车外传来,稳得很:“小夫人坐好了,咱们出发了。”
小善遥遥回望,只能看见晏归一去不回头的背影。
她一时竟然有些涩然。
曲转回廊,闹市区的声音渐渐远离耳际,马车走了许久,久到小善都已经昏昏欲睡了,才在车夫的一声“圩”马声中醒神。
车停了。
车帘的一角被掀开了。
小善的眼前被这突然的光亮一闪,下意识闭了闭眼睛,便被一个温热怀抱给笼罩:“小夫人!”
是一声喜极而泣的女声。
小善好容易抬眼,在背对着的阳光轻笼下,她渐渐看清了眼前女子的模样。
是个很年轻的清秀姑娘,衣着利落朴素,浑身上下却都透着股机灵劲儿。
小善眨了眨眼。
这张脸她不认得,可是对方的形容举止却令她非常熟悉。
她下意识将这个人划入自己的旧相识阵营。
芽儿迟迟地发现了小善的不对劲,到底心中有谱,不像小虎一样咋咋呼呼,她先将小善迎进了内室,安置对方休息后,才找小虎问清来龙去脉。
在得知小善失去记忆之后,芽儿的神情由高兴转作担忧。
都是她不好,若当初守好了小夫人,也不会生出今日的许多事端。
小虎只劝她宽心。
芽儿又问:“大人呢?”
小虎说:“别提了,还没下车呢便被圣人身边的掌事太监叫走了。”
芽儿点点头,她做不了别的什么,唯独一件事,就是将小善好好看顾,不要再次重蹈覆辙。
晏归为了个女子不顾伤情奔逃出京的事情,皇帝一早便知道了。
如今观晏归神态,只怕十有八九事情是办妥了。
晏归要行礼,圣人摆了摆手:“伤还没好,礼便免了。”
晏归抿了抿唇,还没谢恩,便听圣人道:“这次为的,也是上次那个女子?”
他二人对当时寺院后山之事心知肚明,晏归应下,称是。
皇帝也不是没从这样的年纪过来,当时为的那西宫的瑶姬也是百般算计,岂料铸就今日苦果,想到这里,他叹了口气,再定神,眼里哪还有半分波动,他说:“弄玉,朕需要你去办一件事。”
他要晏归秘密潜行静安,彻查静安豢兵底细。
皇帝声音很轻,“齐雍狼子野心,只怕不会善罢甘休,那穆青松只是个摆在明面的幌子,朕真正可以信任的,也就只有你了。”
晏归拱手:“圣人言重了。”
肺里乌云堆积,圣人看着眼前拟好的旨子,对晏归道:“看看吧。”
上面写着,晏归虽有罪,但罪不至死,他将晏归调至北疆平乱,盼卿戴罪立功,重振威望。
圣人道:“那边的两部战乱是朕拟造的障眼法,届时会有人在赴任路上行刺你......”
晏归愈听愈沉,最后直言道:“圣人要我假死脱身,前往静安?”
圣人点点头:“不错。”
事情追的又急又赶,晏归甚至没有再回别院与小善见面的时间了。
临行之前,他跪在圣人面前,求一旨圣恩:“臣的内子,静婉体弱,家中如今四面漏风,臣恐怕内子再有闪失,请圣人一旨开恩。”
圣人摆摆手:“但说无妨。”
“还请圣人拟一则诏书,将小善接入宫中,做个御前侍奉的大宫女,臣也好安心前往静安。”
圣人语气玩味:“把她放在家里你惶恐,怎么,朕身边又何尝不是群狼环伺,各个伺机而动。”
晏归轻笑,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皇帝打断他:“行了,别拍马屁,说人话。”
晏归才道:“天下间,能够让萧鸾公主退避三舍的,也就只有圣人您了。”
对他这个女儿的脾气,皇帝是一向了解的,珠珠对晏归生出的心思,上次提亲时圣人也已然看出,他淡淡道:“你若有胆,便将她与朕送来,但朕可不能保证珠珠就一定会放过她。”
晏归知道他什么意思,坦然一笑,拜别皇帝:“那就一切托付圣人了。”
晏归走后,掌事太监才端茶走过来,见圣人还在批阅奏折,心中不忍,出声提醒:“圣人快些安置吧,您一夜没睡,再过一个时辰,天就要亮了。”
皇帝摆摆手。
小太监将茶水送下,刚要转身退避,却被皇帝叫住。
他淡淡地:“将赐婚诏书送到宋静府上,还有珠珠,快要大婚了,还是这幅顽劣样子,传几个母后生前近身伺候的嬷嬷,贴身教养规矩,无事不得出殿。”
诏书是一早便被拟好的,小太监捧过盒子,便去办差事了。
那边
消息很快传入了淑妃宫中。
淑妃一脸平静地谢恩,珠珠却哭天抢地,半点不应。
“父皇这是做什么?我可是他最疼爱的女儿,竟这么忍心将我囚禁起来,还要太后生前的嬷嬷们来教导我?”
那些嬷嬷依仗伺候过太后,个个居高甚重,别说寻常太监,就算是这些宫院里的娘娘们见到,也要给三分薄面,珠珠更不能像对待寻常下人一般对待她们。
掌事太监皮笑肉不笑:“公主接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