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er51
午夜梦回,总会忆起那双浑浊温柔的眼,眼角褶皱堆积成岁月划过的丝线,穿在小善又软又厚的新衣裳里,是婆婆无数个挑灯的昼夜,她就睡在婆婆的膝边,被婆婆那双带着厚茧的手轻轻拍着,那么温暖,那么安心。
直到一个寒冷的冬日,婆婆睡在她的身边,小善醒来,发现婆婆慈爱的脸上再也没有表情。
她死了。
村里人说婆婆是寿终正寝,没有受罪。
小善哭的肩膀都在抖,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们一同将婆婆安葬。她是亲眼见到婆婆的棺椁被送进了土里,最后变成一个小小的圆坡,小善想念了,就伏在那坡上哭一场。
可是小善如今失忆了。
她本应该将婆婆一眼认出的。
不论她如何辩驳,小善只需一眼,即便婆婆变了样子,她也能通过那双厚茧的手将她认出。
可现如今,她心中只是泛起淡淡的忧愁,不知从何而起的忧愁。
她看向婆婆。看向穿着宫制衣裳的婆婆,出声询问道:“您可认得去乾清宫偏殿的路么?”
婆婆瞥来的那一眼,意味深长。
小善不懂,她抿着唇,解释:“我迷路了,不认得回去的路,您要是方便,给我指个路就可以了,我自己回去。”
半刻。
那婆婆转身,见小善跟个木头人似的杵着,淡淡地:“还不跟上?”
小善欸了一声,小跑着跟在她身后。
待走了一会儿,豁然开朗,小善看见了乾清殿高高的宫殿一角。
她发自内心地松了口气。
就在这时,小江子远远看见她,小跑过来:“你去哪里了!找也找不见你。”
小善还没解释,小江子看见一旁的婆婆,哎呦一声:“您怎么在这儿?”又看见一脸无措的小善,小江子何等的心思活络,瞬间就明白过来,谄笑着:“小丫头子不懂事,难为嬷嬷费心。”他恭恭敬敬地俯身行礼,那嬷嬷却什么话都没说,转头就走了。
小善的目光却迟迟定在那嬷嬷远去的身影上,神情恍惆。
小江子拉了拉她的袖子,唤回小善的神志:“你怎么冲撞她了?”
小善一脸不解。
小江子解释:“那可是西宫娘娘的奶母,胜乎亲娘,在宫里地位也算这个了。”他竖了个大拇哥。小善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喃喃重复:“她是,瑶姬娘娘的奶母么。”
小江子拉了拉她,一脸讳莫如深:“长点心眼子吧我的姑娘喔,在这宫里,什么地方蹦出个人来身份便是咱们不能企及的。”
小善却一心将目光落在那嬷嬷身上,直到她走到拐角处,继而身影再也不能看见。
那嬷嬷无名无姓,只知道是瑶姬娘娘离不了的人,半刻钟不见,瑶姬就已经派人去寻。
宫人们还没出去,嬷嬷自己便回来了。
瑶姬松了口气,挥散宫人,口中不无嗔怪:“您年纪那么大了,还出去乱晃荡,要是被人冲撞了可怎么好。”
嬷嬷笑了。她那被岁月深深侵蚀的脸上露出淡淡笑意和柔情,对于这个她从小养到大的孩子,一向是娇惯的没边,吃喝用度,无一不应的。
也只有她,敢与这位阴晴不定的娘娘日夜同榻,说些亲密小话。
嬷嬷四顾,才上榻边,斟酌片刻,对瑶姬道:“她,她入宫了。”
瑶姬脑袋反应了几秒钟,才回神:“那个孩子?”
嬷嬷点头,叹了口气:“穿宫人服制,不知何时入宫,我在小殿外的长廊上碰见了。”
瑶姬沉思良久,才说:“我知道了。”
嬷嬷心中闪过一丝不忍,继而道:“瑶姬。”她是知道规矩礼法的,就算众人都知她是西宫娘娘的奶母,备受娘娘爱信,她也从没有借此身份寻衅滋事,于阖宫上下,虽说算不上亲厚,但也不叫人留下话柄是非。这是她入宫后头一次,叫瑶姬的名字。
这也让瑶姬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嬷嬷说:“是非对错,也不过是上一辈人的恩怨。”她顿了顿,瑶姬却已明白奶母什么意思。
妒火涌上心头,她顺手将枕边的金杯掷了出去,咣当落到地上,泛出清脆磬音。
嬷嬷跪下来,一言不发。
瑶姬恨恨:“那是她的女儿,就算你抚养一场,她的骨子里也流着那个女人的血,你怎能心软,你又怎能心软?!”
瑶姬:“难道奶母忘记了我是怎样入的宫,忘记了我受过的种种折辱?”
瑶姬道;“我只是以其人之道换治以其人之身,我何错之有?”
她喃喃,“我何错之有。”
......
常州。
灾情繁杂。
穆青松到任之后,常州百姓并未表现出太多抵抗仇视,一半是因为穆青松前些时候所作所为,一半也是真的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迁都】
虽说张顺在牢中自戕,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事实,可他所提出的迁都方案,依旧被百姓们听到心里去了,是啊,静安多好,地广人稀,又远离河道,他们迁都过去不光能够开垦种植大片的土地粮食,也再没有了灾情隐患。
穆青松曾答应他们,十日之内必定会给出解决办法,只请乡亲们稍安勿躁,耐心等待。
期间,他又用那块令牌支取了一部分银票,用来购买粮食棉褥,兴修了难民房,让这些难民才得以片刻喘息。
但一时之计解不了常州的燃眉之急。
穆青松修书一封,看着信鸽远去,祈祷晏归早日来信。
北疆之行,既是为了掩人耳目,那便势必要将戏做全套。
晏归被行刺的消息瞬息席卷了朝堂。
传信的将士满身已干的暗红血痕,一边肩膀的地方空空荡荡只剩袖管,他说自己是唯一幸存的人,至于晏归。
他啼泣:“那叛军在路上扯了绊马绳,将咱们绊下马后便屠戮绞杀,对方人数众多,我们不敌,不敌.....”他吞吐片刻,哽咽:“晏大人被一箭刺中心口,跌入湖中,待找到时.....”他跪叩下来,“圣人,节哀。”
随后便有人将一副盖着白布的担架抬了上来。
圣人起身,身形跌荡,齐雍连忙上前扶他。“圣人、”
皇帝推开齐雍,一步一步,沿着丹墀而下,缓步走到了那担架前。
齐雍随即跟上。
皇帝只稍稍掀开了白布一角。
那被泡大腐烂的尸身便发散着一股恶臭。
齐雍仍不放心,暗自又瞥一眼,见那不辨容貌的男人心口果然插着一支箭弩,当即松下心来。
心中既疑惑又庆幸。
一方面疑惑这个跟自己对着干的外甥真的死了?
一方面又庆幸他果然该死,不死也必然养虎为患。
天要襄助他荣登大宝。
这是上天旨意。
齐雍假意掩袖痛苦:“我的儿!”
满朝文武当即跪涕。
圣人身形稍晃,只听当啷一声,他倒在了这堆金砌玉的大殿之上。
帝危!
消息在几个时辰过后便传入了安阳侯府。
那个不问世事的安阳侯当即满口喷血,人要扶他,他却不许。踉跄半步走到门口,抬眼看着那威武洒懿的侯府门匾,低头是妻子家眷的撕心啼哭。他长叹:“天要亡我晏氏后人。”
入宫,验尸,奔丧,马不停蹄,安阳侯府挂上了丧布,前来吊唁哭啼的人络绎不绝,那安阳侯夫人一夜之间满头白发,呆呆跪坐在儿子的尸身旁,连看一眼都觉得畏惧。
晏归的尸身从河里被捞起来的时候早已泡发肿胀,五官并成一张褶皱白纸,让人看一眼都心生骇然。
宫里皇帝昏迷不醒,臣子嫔妃们按例侍疾,安阳侯与其家眷因着发丧,不在入列。
淑妃携公主已经在龙榻前守了许久,淑妃掩面哭泣,却不如珠珠双眼红肿,像个核桃,显然是已经哭过一场了。
与皇帝病危更让她心中痛楚万分的,就是晏归哥哥的死。
她竟有些恨起父皇来,若不是父皇要晏归哥哥去北疆平乱,他又怎能死在路上。
她看向皇帝的眼神复杂。
御医端来汤药,淑妃接过,声音轻柔:“本宫来吧。”
那汤药熬得浓稠发黑,满殿都是药苦味,淑妃坐在床边,一口一口喂着汤药。
也许是昏迷无意识,那汤药顺着皇帝的嘴边淌过,竟然也没能喂进去。
淑妃眉心微蹙。
这时,外头传来高声唱喏:“肃王殿下到!”
淑妃回头。
没等她反应过来,手中汤药便被夺走。
瑶姬不知何时出现在了这里。
肃王跪在榻前,行过一礼方才起身。
淑妃还没开口,便被瑶姬呵了一声:“既喂不进去,便别硬往嘴里塞了。”
珠珠当即反驳:“娘娘久不在父皇榻前侍候,自然也不知,往日喂药这样的事情,都是由母妃经手,一口一口悉心唯下的。”
瑶姬嗤笑一声,瞥了眼躺在榻上的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既你母妃喂得惯,便继续由她来吧。”
她打了个哈切,肃王当即上前,“母妃。”
瑶姬:“本宫乏累了,便先回去了。”
珠珠讥讽:“娘娘好大的心性,如今父皇病重,您竟还有心思休息,是早盼着父皇死了,好当个轻松度日的太妃么?”
啪的一声。
谁都没有反应过来,这位天下间顶顶尊贵的公主殿下脸上便挨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午夜梦回,总会忆起那双浑浊温柔的眼,眼角褶皱堆积成岁月划过的丝线,穿在小善又软又厚的新衣裳里,是婆婆无数个挑灯的昼夜,她就睡在婆婆的膝边,被婆婆那双带着厚茧的手轻轻拍着,那么温暖,那么安心。
直到一个寒冷的冬日,婆婆睡在她的身边,小善醒来,发现婆婆慈爱的脸上再也没有表情。
她死了。
村里人说婆婆是寿终正寝,没有受罪。
小善哭的肩膀都在抖,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们一同将婆婆安葬。她是亲眼见到婆婆的棺椁被送进了土里,最后变成一个小小的圆坡,小善想念了,就伏在那坡上哭一场。
可是小善如今失忆了。
她本应该将婆婆一眼认出的。
不论她如何辩驳,小善只需一眼,即便婆婆变了样子,她也能通过那双厚茧的手将她认出。
可现如今,她心中只是泛起淡淡的忧愁,不知从何而起的忧愁。
她看向婆婆。看向穿着宫制衣裳的婆婆,出声询问道:“您可认得去乾清宫偏殿的路么?”
婆婆瞥来的那一眼,意味深长。
小善不懂,她抿着唇,解释:“我迷路了,不认得回去的路,您要是方便,给我指个路就可以了,我自己回去。”
半刻。
那婆婆转身,见小善跟个木头人似的杵着,淡淡地:“还不跟上?”
小善欸了一声,小跑着跟在她身后。
待走了一会儿,豁然开朗,小善看见了乾清殿高高的宫殿一角。
她发自内心地松了口气。
就在这时,小江子远远看见她,小跑过来:“你去哪里了!找也找不见你。”
小善还没解释,小江子看见一旁的婆婆,哎呦一声:“您怎么在这儿?”又看见一脸无措的小善,小江子何等的心思活络,瞬间就明白过来,谄笑着:“小丫头子不懂事,难为嬷嬷费心。”他恭恭敬敬地俯身行礼,那嬷嬷却什么话都没说,转头就走了。
小善的目光却迟迟定在那嬷嬷远去的身影上,神情恍惆。
小江子拉了拉她的袖子,唤回小善的神志:“你怎么冲撞她了?”
小善一脸不解。
小江子解释:“那可是西宫娘娘的奶母,胜乎亲娘,在宫里地位也算这个了。”他竖了个大拇哥。小善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喃喃重复:“她是,瑶姬娘娘的奶母么。”
小江子拉了拉她,一脸讳莫如深:“长点心眼子吧我的姑娘喔,在这宫里,什么地方蹦出个人来身份便是咱们不能企及的。”
小善却一心将目光落在那嬷嬷身上,直到她走到拐角处,继而身影再也不能看见。
那嬷嬷无名无姓,只知道是瑶姬娘娘离不了的人,半刻钟不见,瑶姬就已经派人去寻。
宫人们还没出去,嬷嬷自己便回来了。
瑶姬松了口气,挥散宫人,口中不无嗔怪:“您年纪那么大了,还出去乱晃荡,要是被人冲撞了可怎么好。”
嬷嬷笑了。她那被岁月深深侵蚀的脸上露出淡淡笑意和柔情,对于这个她从小养到大的孩子,一向是娇惯的没边,吃喝用度,无一不应的。
也只有她,敢与这位阴晴不定的娘娘日夜同榻,说些亲密小话。
嬷嬷四顾,才上榻边,斟酌片刻,对瑶姬道:“她,她入宫了。”
瑶姬脑袋反应了几秒钟,才回神:“那个孩子?”
嬷嬷点头,叹了口气:“穿宫人服制,不知何时入宫,我在小殿外的长廊上碰见了。”
瑶姬沉思良久,才说:“我知道了。”
嬷嬷心中闪过一丝不忍,继而道:“瑶姬。”她是知道规矩礼法的,就算众人都知她是西宫娘娘的奶母,备受娘娘爱信,她也从没有借此身份寻衅滋事,于阖宫上下,虽说算不上亲厚,但也不叫人留下话柄是非。这是她入宫后头一次,叫瑶姬的名字。
这也让瑶姬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嬷嬷说:“是非对错,也不过是上一辈人的恩怨。”她顿了顿,瑶姬却已明白奶母什么意思。
妒火涌上心头,她顺手将枕边的金杯掷了出去,咣当落到地上,泛出清脆磬音。
嬷嬷跪下来,一言不发。
瑶姬恨恨:“那是她的女儿,就算你抚养一场,她的骨子里也流着那个女人的血,你怎能心软,你又怎能心软?!”
瑶姬:“难道奶母忘记了我是怎样入的宫,忘记了我受过的种种折辱?”
瑶姬道;“我只是以其人之道换治以其人之身,我何错之有?”
她喃喃,“我何错之有。”
......
常州。
灾情繁杂。
穆青松到任之后,常州百姓并未表现出太多抵抗仇视,一半是因为穆青松前些时候所作所为,一半也是真的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迁都】
虽说张顺在牢中自戕,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事实,可他所提出的迁都方案,依旧被百姓们听到心里去了,是啊,静安多好,地广人稀,又远离河道,他们迁都过去不光能够开垦种植大片的土地粮食,也再没有了灾情隐患。
穆青松曾答应他们,十日之内必定会给出解决办法,只请乡亲们稍安勿躁,耐心等待。
期间,他又用那块令牌支取了一部分银票,用来购买粮食棉褥,兴修了难民房,让这些难民才得以片刻喘息。
但一时之计解不了常州的燃眉之急。
穆青松修书一封,看着信鸽远去,祈祷晏归早日来信。
北疆之行,既是为了掩人耳目,那便势必要将戏做全套。
晏归被行刺的消息瞬息席卷了朝堂。
传信的将士满身已干的暗红血痕,一边肩膀的地方空空荡荡只剩袖管,他说自己是唯一幸存的人,至于晏归。
他啼泣:“那叛军在路上扯了绊马绳,将咱们绊下马后便屠戮绞杀,对方人数众多,我们不敌,不敌.....”他吞吐片刻,哽咽:“晏大人被一箭刺中心口,跌入湖中,待找到时.....”他跪叩下来,“圣人,节哀。”
随后便有人将一副盖着白布的担架抬了上来。
圣人起身,身形跌荡,齐雍连忙上前扶他。“圣人、”
皇帝推开齐雍,一步一步,沿着丹墀而下,缓步走到了那担架前。
齐雍随即跟上。
皇帝只稍稍掀开了白布一角。
那被泡大腐烂的尸身便发散着一股恶臭。
齐雍仍不放心,暗自又瞥一眼,见那不辨容貌的男人心口果然插着一支箭弩,当即松下心来。
心中既疑惑又庆幸。
一方面疑惑这个跟自己对着干的外甥真的死了?
一方面又庆幸他果然该死,不死也必然养虎为患。
天要襄助他荣登大宝。
这是上天旨意。
齐雍假意掩袖痛苦:“我的儿!”
满朝文武当即跪涕。
圣人身形稍晃,只听当啷一声,他倒在了这堆金砌玉的大殿之上。
帝危!
消息在几个时辰过后便传入了安阳侯府。
那个不问世事的安阳侯当即满口喷血,人要扶他,他却不许。踉跄半步走到门口,抬眼看着那威武洒懿的侯府门匾,低头是妻子家眷的撕心啼哭。他长叹:“天要亡我晏氏后人。”
入宫,验尸,奔丧,马不停蹄,安阳侯府挂上了丧布,前来吊唁哭啼的人络绎不绝,那安阳侯夫人一夜之间满头白发,呆呆跪坐在儿子的尸身旁,连看一眼都觉得畏惧。
晏归的尸身从河里被捞起来的时候早已泡发肿胀,五官并成一张褶皱白纸,让人看一眼都心生骇然。
宫里皇帝昏迷不醒,臣子嫔妃们按例侍疾,安阳侯与其家眷因着发丧,不在入列。
淑妃携公主已经在龙榻前守了许久,淑妃掩面哭泣,却不如珠珠双眼红肿,像个核桃,显然是已经哭过一场了。
与皇帝病危更让她心中痛楚万分的,就是晏归哥哥的死。
她竟有些恨起父皇来,若不是父皇要晏归哥哥去北疆平乱,他又怎能死在路上。
她看向皇帝的眼神复杂。
御医端来汤药,淑妃接过,声音轻柔:“本宫来吧。”
那汤药熬得浓稠发黑,满殿都是药苦味,淑妃坐在床边,一口一口喂着汤药。
也许是昏迷无意识,那汤药顺着皇帝的嘴边淌过,竟然也没能喂进去。
淑妃眉心微蹙。
这时,外头传来高声唱喏:“肃王殿下到!”
淑妃回头。
没等她反应过来,手中汤药便被夺走。
瑶姬不知何时出现在了这里。
肃王跪在榻前,行过一礼方才起身。
淑妃还没开口,便被瑶姬呵了一声:“既喂不进去,便别硬往嘴里塞了。”
珠珠当即反驳:“娘娘久不在父皇榻前侍候,自然也不知,往日喂药这样的事情,都是由母妃经手,一口一口悉心唯下的。”
瑶姬嗤笑一声,瞥了眼躺在榻上的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既你母妃喂得惯,便继续由她来吧。”
她打了个哈切,肃王当即上前,“母妃。”
瑶姬:“本宫乏累了,便先回去了。”
珠珠讥讽:“娘娘好大的心性,如今父皇病重,您竟还有心思休息,是早盼着父皇死了,好当个轻松度日的太妃么?”
啪的一声。
谁都没有反应过来,这位天下间顶顶尊贵的公主殿下脸上便挨了一记响亮的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