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比白桐想的要顺利,她还记得给信哥儿读过一本话本上讲过,京城东市有很多往来商队,那边应该会有些客栈。她鼓足勇气找了位卖花的大娘问了路。可大娘说的不知是哪里方言,她有些听不懂,只能靠着猜测朝着东面走去。
第一次走在京城,白桐不免有些好奇,但又怕找不到客栈,更怕侯府中人追出来,也不敢多看,只能加快脚步。
白桐不敢走小巷,一直走的是大路,好在日落前走到一座拱桥,桥对面人声鼎沸,她想反正穿得是男装,大着胆子问了一个位船夫。果然过了河,对面就是东市了。
到了东市,眼前全是各类店家:酒家、商铺、当铺鳞次栉比。门窗都用各色的彩娟装点,不时跑堂就来到外边招呼客人。白桐幼时在常州未曾见过这么热闹的景象,而十年困于宅院,宛若痴傻,此时不由眼花缭乱,这些她都只在书上读到过,亲眼看见竟和她所想完全不一样。这时看到有小贩推着蒸饼贩卖,才想到这几日反复,好像都没有填饱肚子,就想买个糖饼。问了才知需要五文钱,而她虽带着杨安仁给的银票,数量不少,可却没有这五文零钱。
又走了一段,她找到一家看起来干净宽敞的客栈,却不知道要怎样投宿,就打算站在门口,学别人的样子。正好来了一队贩卖布匹的商贩,为首的是一位体型高大的男人,后面跟着一位窈窕女子。两人都是三十多岁的样子。白桐猜想大概是夫妻吧,如果信哥儿还在,他们本也可以这样来投宿吧?
大概是她看得太久,引起了女子的注意,直接向她摆了摆手:“小郎君,你过来一下。”
白桐一愣,看向旁边并无别人,还来不及说话,那女子径直走了过来在她耳边说:“谁家小娘子偷偷跑出来的?”
白桐忙否认解释说:“奴家夫君本是石门关守军,前儿才知道已经战死,婆家说我是丧门星撵我出门,只得来此投宿。”
这倒也算不上是谎话。
女子长叹一声,抓起白桐的手说:“我叫姚九娘,是梧州来京城贩布的。小娘子,你相貌过于惹眼,早就藏不住了,后面已经跟了尾巴,还不知道吧?”
白桐回头,才看见有两人在姚九娘怒视下,仓皇逃走。
她连忙就要跪谢,被姚九娘扶起:“你婆家太心狠了,这样的乱世,让你一个人出来,就是想要你的命啊。”
白桐想了想杨安仁,那个疯子放她出来究竟是不是好心?
她又看了看周遭依然是熙熙攘攘,繁华热闹。为何杨安仁说是国难当头,姚九娘说是乱世呢?
她向姚九娘自称姓童,扬州人氏,以后便唤她为姐姐。姚九娘见她可怜,一口答应返回梧州时,可以送她到扬州。不过,他们计划八月出发,所以白桐还要在京城等待半月。
在姚九娘的帮助下,她也住上了店,白桐没想到竟这么顺利,顺利到她有些不敢相信。
不过等她自己进入客房,还是忍住饥饿,把姚九娘给的馍扔掉了。反复细细检查了门窗,白桐枕着细软,手中握着杨安仁给的那把匕首,和衣而卧。
这次吵醒白桐的不是窗外的鸟鸣,而是从五更天就开始的点灯开张声。
这还是白桐第一次如此平安的渡过这一夜。她轻轻挑起窗框,向外张望,楼下是个土市子,买卖衣服、香料、首饰。一切那么真实,又虚幻得好似她的妄想,即使在过往她最大胆的梦里,也未曾想过这看似平常的景象。
虽说想要回常州,但她实际也不知道回去要找谁,要做什么?这些年她都不知道为什么活着,也许以前是为了照顾信哥儿?而现在经历这几次生死,她竟某名萌生了无论如何也有活着的意志。但她不解的是,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呢?
白桐突然想到那盒香粉,静雅香堂似乎也在东市。她应该去查探一下,那有毒的香粉究竟如何而来?
吸取昨日教训,她找出最素净的衣服,抹黑了面容,包裹头巾。趁着天蒙蒙亮,用昨日和姚九娘换的碎银,先去楼下土市子买了几件粗制衣物,又找到个早点铺,本想吃一碗米水饭,谁知竟说没有米了,只得吃了两个脂麻团子,这也是她这么多日所吃最可口的食物。期间听着旁边人议论,似乎最近北面的战事确实紧张,生意人都不再向北买卖了。
白桐打听到静雅香堂在哪条巷子,刚走出没多远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竟然是侯府的陈管事。她慌忙躲避一旁,见陈管事进了一家药铺,过了许久才出来,只听送他出来的老板说道:“烦劳陈掌事照拂了,不知府上近日张罗得如何?”
陈掌事答道:“差不多了,侯爷今日便启程了。”
杨安仁今日就要走吗?
昨日他说是边关粮草告急,虽明面上是回京袭爵,实际上怕是来筹备粮草的。
再联系之前所说惠州贡品一事,她怀疑杨安仁是截了惠州的贡品,能吃能用的带走,能卖的卖钱买粮草。
石门关已经危急至如此地步了吗?朝廷也拿不出军饷吗?
白桐忙找了家米铺询问,果然这几日有人来收走所有余粮,店内仅存五十石,老板说两日左右就能从淮安调送来。又问了几家都是差不多的回答。
白桐忽然有种不祥的预感,她仔细回忆了当初读过的方志,石门关距盛京三日脚程,期间有新阳、沧州两府。
杨安仁既然从盛京买粮草,怕是新阳、沧州已无余粮,而他胆大包天敢在天子头上动手脚,想必是等不及从淮安运粮。
如此算来,五日左右石门关必有大战。而昨日那黑衣人告诉她要向南跑,她本以为仅仅是告诉她逃跑的路线,会不会是他们已没有必胜的把握了?
白桐突然发现,她对这侯府外边的世界一无所知。本以为是太平盛世,怎会如此危机四伏?如若石门关陷落,新阳、沧州都是平原,唇亡齿寒,索林很快就能攻打到盛京。她是等不到八月再走了。此刻她也顾不上什么静雅香堂,跑回客栈找到姚九娘。
她依然隐瞒了自己的身份,但以石门关守军遗孀的身份把她的猜测告诉了姚九娘。
姚九娘有些诧异,她这些年走南闯北,自然知道这大炎朝外强中干,民不聊生。可这显然是深宅大院中长大的童妹妹竟猜测半个月内京城都不一定保的住?
“妹妹杞人忧天了吧,石门关有镇远侯呢,这么些年还不是他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我觉得还是守得住吧?”
白桐心里骂道:镇远侯他是个疯子啊!而且——白桐突然被意识到,杨安仁昨日刚刚自断一臂。不管他之前单打独斗的本领有多强,此刻重伤在身,怕是武力不足。
“这跟我可没关系,是他自己疯。”白桐心里下意识的想,却也不自主的颤抖。
姚九娘见她脸色惨白,柔声安抚:“妹妹不必想太多,咱们大炎再不济,盛京都城哪能那么容易被攻破?”
白桐摇摇头,她想把那些苛责自己的想法甩开,听姚九娘如此说,立马反驳:“姐姐,盛京长久以来未经战事,商贸往来频繁,昨日我在路边见过一些禁军,军纪松懈,本就算不上固若金汤。石门关至此一马平川,索林人本就已骑兵见长。而这些年石门关只不过依仗着靖江天堑,索林不善水战才苦苦坚守。如果石门关一破,盛京不过是探囊取物罢了。”
而且,索林人为何坚持一定要在石门关登陆呢?白桐忽然想,诚然,靖江水势汹涌,现在又值雨季,只有石门关那里水势缓慢有利于抢滩登陆。但石门关下游有一处循口,距离盛京不过百里,因地势较高,靖江在此也会放缓。如果索林发现此处,完全可以偷袭石门关,或者干脆直捣盛京!而杨安仁他还买走了盛京不少存粮,后果不堪设想!
白桐越想越怕,顾不了太多,拉住姚九娘:“姐姐,我知你是进京做生意,自然不会做赔本的买卖,你那些布匹多少钱,我想办法弥补。”杨安仁留给她的银票数量还是很可观的,她孤身一人逃跑风险太高,眼下能信得过也就只有姚九娘了。
姚九娘本还不信白桐,可听她刚才所言,竟不似深宅妇人。“妹妹,你这些都是听谁说的啊?”
白桐一愣,没听谁说啊,不过是她结合了之前读的方志、兵书这些,自己想出来的。
但为了让姚九娘信她,便说:“听我夫君之前说过啊!”
姚九娘细细思量,昨日见这小娘子,就发现她气度不凡,并不像普通行伍军人家眷。想来她那死掉的夫君在军中怎么也是将领,这样的人知道的内情,远比她们平头百姓多得多,如今真听她的逃跑,错信了也不过损失些往返路费,若万一是真的,可是连命都会没有啊。便道:“妹妹也莫急,我在京城也租了仓库,布匹暂存无碍。若妹妹真觉得京城危急,那我们明日一早启程罢。”
白桐连声道谢,虽她觉得今日最好,但本就是她强求,明早已很好了。
回到客房,白桐一直在想,她的猜测要不要告诉杨安仁?可连她都想得到的事情,炎军中那么多将领不会没人想得到吧?
窗外人声鼎沸,过几日就是中元节,街上好多小贩买卖冥器、楝叶。往年白桐也会准备这些祭奠信哥儿,可现在看到这些心里却是说不出的滋味。
今日他们还在想着祭扫祖先,他日或许都无人来祭扫他们。
第一次走在京城,白桐不免有些好奇,但又怕找不到客栈,更怕侯府中人追出来,也不敢多看,只能加快脚步。
白桐不敢走小巷,一直走的是大路,好在日落前走到一座拱桥,桥对面人声鼎沸,她想反正穿得是男装,大着胆子问了一个位船夫。果然过了河,对面就是东市了。
到了东市,眼前全是各类店家:酒家、商铺、当铺鳞次栉比。门窗都用各色的彩娟装点,不时跑堂就来到外边招呼客人。白桐幼时在常州未曾见过这么热闹的景象,而十年困于宅院,宛若痴傻,此时不由眼花缭乱,这些她都只在书上读到过,亲眼看见竟和她所想完全不一样。这时看到有小贩推着蒸饼贩卖,才想到这几日反复,好像都没有填饱肚子,就想买个糖饼。问了才知需要五文钱,而她虽带着杨安仁给的银票,数量不少,可却没有这五文零钱。
又走了一段,她找到一家看起来干净宽敞的客栈,却不知道要怎样投宿,就打算站在门口,学别人的样子。正好来了一队贩卖布匹的商贩,为首的是一位体型高大的男人,后面跟着一位窈窕女子。两人都是三十多岁的样子。白桐猜想大概是夫妻吧,如果信哥儿还在,他们本也可以这样来投宿吧?
大概是她看得太久,引起了女子的注意,直接向她摆了摆手:“小郎君,你过来一下。”
白桐一愣,看向旁边并无别人,还来不及说话,那女子径直走了过来在她耳边说:“谁家小娘子偷偷跑出来的?”
白桐忙否认解释说:“奴家夫君本是石门关守军,前儿才知道已经战死,婆家说我是丧门星撵我出门,只得来此投宿。”
这倒也算不上是谎话。
女子长叹一声,抓起白桐的手说:“我叫姚九娘,是梧州来京城贩布的。小娘子,你相貌过于惹眼,早就藏不住了,后面已经跟了尾巴,还不知道吧?”
白桐回头,才看见有两人在姚九娘怒视下,仓皇逃走。
她连忙就要跪谢,被姚九娘扶起:“你婆家太心狠了,这样的乱世,让你一个人出来,就是想要你的命啊。”
白桐想了想杨安仁,那个疯子放她出来究竟是不是好心?
她又看了看周遭依然是熙熙攘攘,繁华热闹。为何杨安仁说是国难当头,姚九娘说是乱世呢?
她向姚九娘自称姓童,扬州人氏,以后便唤她为姐姐。姚九娘见她可怜,一口答应返回梧州时,可以送她到扬州。不过,他们计划八月出发,所以白桐还要在京城等待半月。
在姚九娘的帮助下,她也住上了店,白桐没想到竟这么顺利,顺利到她有些不敢相信。
不过等她自己进入客房,还是忍住饥饿,把姚九娘给的馍扔掉了。反复细细检查了门窗,白桐枕着细软,手中握着杨安仁给的那把匕首,和衣而卧。
这次吵醒白桐的不是窗外的鸟鸣,而是从五更天就开始的点灯开张声。
这还是白桐第一次如此平安的渡过这一夜。她轻轻挑起窗框,向外张望,楼下是个土市子,买卖衣服、香料、首饰。一切那么真实,又虚幻得好似她的妄想,即使在过往她最大胆的梦里,也未曾想过这看似平常的景象。
虽说想要回常州,但她实际也不知道回去要找谁,要做什么?这些年她都不知道为什么活着,也许以前是为了照顾信哥儿?而现在经历这几次生死,她竟某名萌生了无论如何也有活着的意志。但她不解的是,活着究竟为了什么呢?
白桐突然想到那盒香粉,静雅香堂似乎也在东市。她应该去查探一下,那有毒的香粉究竟如何而来?
吸取昨日教训,她找出最素净的衣服,抹黑了面容,包裹头巾。趁着天蒙蒙亮,用昨日和姚九娘换的碎银,先去楼下土市子买了几件粗制衣物,又找到个早点铺,本想吃一碗米水饭,谁知竟说没有米了,只得吃了两个脂麻团子,这也是她这么多日所吃最可口的食物。期间听着旁边人议论,似乎最近北面的战事确实紧张,生意人都不再向北买卖了。
白桐打听到静雅香堂在哪条巷子,刚走出没多远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竟然是侯府的陈管事。她慌忙躲避一旁,见陈管事进了一家药铺,过了许久才出来,只听送他出来的老板说道:“烦劳陈掌事照拂了,不知府上近日张罗得如何?”
陈掌事答道:“差不多了,侯爷今日便启程了。”
杨安仁今日就要走吗?
昨日他说是边关粮草告急,虽明面上是回京袭爵,实际上怕是来筹备粮草的。
再联系之前所说惠州贡品一事,她怀疑杨安仁是截了惠州的贡品,能吃能用的带走,能卖的卖钱买粮草。
石门关已经危急至如此地步了吗?朝廷也拿不出军饷吗?
白桐忙找了家米铺询问,果然这几日有人来收走所有余粮,店内仅存五十石,老板说两日左右就能从淮安调送来。又问了几家都是差不多的回答。
白桐忽然有种不祥的预感,她仔细回忆了当初读过的方志,石门关距盛京三日脚程,期间有新阳、沧州两府。
杨安仁既然从盛京买粮草,怕是新阳、沧州已无余粮,而他胆大包天敢在天子头上动手脚,想必是等不及从淮安运粮。
如此算来,五日左右石门关必有大战。而昨日那黑衣人告诉她要向南跑,她本以为仅仅是告诉她逃跑的路线,会不会是他们已没有必胜的把握了?
白桐突然发现,她对这侯府外边的世界一无所知。本以为是太平盛世,怎会如此危机四伏?如若石门关陷落,新阳、沧州都是平原,唇亡齿寒,索林很快就能攻打到盛京。她是等不到八月再走了。此刻她也顾不上什么静雅香堂,跑回客栈找到姚九娘。
她依然隐瞒了自己的身份,但以石门关守军遗孀的身份把她的猜测告诉了姚九娘。
姚九娘有些诧异,她这些年走南闯北,自然知道这大炎朝外强中干,民不聊生。可这显然是深宅大院中长大的童妹妹竟猜测半个月内京城都不一定保的住?
“妹妹杞人忧天了吧,石门关有镇远侯呢,这么些年还不是他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我觉得还是守得住吧?”
白桐心里骂道:镇远侯他是个疯子啊!而且——白桐突然被意识到,杨安仁昨日刚刚自断一臂。不管他之前单打独斗的本领有多强,此刻重伤在身,怕是武力不足。
“这跟我可没关系,是他自己疯。”白桐心里下意识的想,却也不自主的颤抖。
姚九娘见她脸色惨白,柔声安抚:“妹妹不必想太多,咱们大炎再不济,盛京都城哪能那么容易被攻破?”
白桐摇摇头,她想把那些苛责自己的想法甩开,听姚九娘如此说,立马反驳:“姐姐,盛京长久以来未经战事,商贸往来频繁,昨日我在路边见过一些禁军,军纪松懈,本就算不上固若金汤。石门关至此一马平川,索林人本就已骑兵见长。而这些年石门关只不过依仗着靖江天堑,索林不善水战才苦苦坚守。如果石门关一破,盛京不过是探囊取物罢了。”
而且,索林人为何坚持一定要在石门关登陆呢?白桐忽然想,诚然,靖江水势汹涌,现在又值雨季,只有石门关那里水势缓慢有利于抢滩登陆。但石门关下游有一处循口,距离盛京不过百里,因地势较高,靖江在此也会放缓。如果索林发现此处,完全可以偷袭石门关,或者干脆直捣盛京!而杨安仁他还买走了盛京不少存粮,后果不堪设想!
白桐越想越怕,顾不了太多,拉住姚九娘:“姐姐,我知你是进京做生意,自然不会做赔本的买卖,你那些布匹多少钱,我想办法弥补。”杨安仁留给她的银票数量还是很可观的,她孤身一人逃跑风险太高,眼下能信得过也就只有姚九娘了。
姚九娘本还不信白桐,可听她刚才所言,竟不似深宅妇人。“妹妹,你这些都是听谁说的啊?”
白桐一愣,没听谁说啊,不过是她结合了之前读的方志、兵书这些,自己想出来的。
但为了让姚九娘信她,便说:“听我夫君之前说过啊!”
姚九娘细细思量,昨日见这小娘子,就发现她气度不凡,并不像普通行伍军人家眷。想来她那死掉的夫君在军中怎么也是将领,这样的人知道的内情,远比她们平头百姓多得多,如今真听她的逃跑,错信了也不过损失些往返路费,若万一是真的,可是连命都会没有啊。便道:“妹妹也莫急,我在京城也租了仓库,布匹暂存无碍。若妹妹真觉得京城危急,那我们明日一早启程罢。”
白桐连声道谢,虽她觉得今日最好,但本就是她强求,明早已很好了。
回到客房,白桐一直在想,她的猜测要不要告诉杨安仁?可连她都想得到的事情,炎军中那么多将领不会没人想得到吧?
窗外人声鼎沸,过几日就是中元节,街上好多小贩买卖冥器、楝叶。往年白桐也会准备这些祭奠信哥儿,可现在看到这些心里却是说不出的滋味。
今日他们还在想着祭扫祖先,他日或许都无人来祭扫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