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旬,本以为退潮的夏天裹挟着热浪再次滚滚而来,景霁看着天气预告里再次攀升的温度折线叹了口气,
夏天又被无限期拉长,往后翻过去全是高温。
闷热反复的天气让景霁精神颓颓,每天从实验室回去,洗漱完倒头就不知天昏地暗,租的一人居也足够清净,满足她亟需的睡眠需求。
房子里除了景霁还有一只猫,是在s市读大二时候养的。那时候因为游戏,景霁成了宿舍的熬夜常客,为了不影响大家休息,景霁在校外租了房子,猫也是那个时候养的。景霁从学校搬出来的时候是大一结束的那个暑假,赶上毕业季,宿舍楼附近多了好些弃养的猫猫狗狗,景霁在楼下等搬家公司的车的时候,有一只偷偷跳进了她的纸箱里。直到景霁到了地方收拾衣物的时候才看见箱子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一只猫。
取名字的时候想了很久,最后选了娇娇。景霁是南方人,小时候跟着奶奶长大,她记得小时候自己生病时,奶奶会把她抱在怀里,一边摇着,一边念着"我的娇娇,快点好起来。"
她已经失去奶奶很久了,经常想念那声"娇娇。"
七点之后,太阳才开始西沉,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落在景霁的眼皮上,将她从冗长的梦境中带出。景霁坐在床沿发了会呆。
冰箱里的水果已经见底,景霁换了身衣服,打算去楼下附近的小摊转转。
她租的这个地方离大学城不远,租金贵了些,但很便利。下了楼转过身就是大学城的后街,小摊上食物水果琳琅满目,价格也合适。路边还有一辆辆货车,上边全是一整车厢的水蜜桃。
景霁就近找了一辆,凑近了闻,一个个饱满泛红的蜜桃从里到外透着清香,景霁挑了满满一袋子。
往回走的时候天色已经开始暗下来了,空气里的燥热还是丝毫不减。景霁提着袋子慢慢地在路上悠来悠去,袋子发出小小的呼呼的声音。
身后忽然传来两声汽笛音,把正在放空的景霁吓了一大跳,她循声回头,身后不远处一辆黑色轿车的后座上探出个头来,即便没有阳光照射,那头还是光滑得能反光来,不是她导师是谁。
"小景。"导师笑眯眯喊她。
车缓缓滑过来,景霁乖乖问好。
"这是去哪呀?"
景霁提了提手上的袋子:"买了些水果,正准备回去。"
"那正好,还没吃晚饭吧,跟我们一起。"
景霁注意到"我们"两个字。
车窗又被降低了一些,景霁这才看到另一边的后座上还有一个人,39度的高温下,这人仍旧一身正装,领带规规矩矩地束着,气质顶好,只是目光看过来时颇有些压迫感。
导师很热情:"小景,这是行远的李珩林李先生,"
李珩林的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一秒,微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对方看过来时,景霁莫名有些紧张,下意识挺直了脊背,冲对方礼貌地说您好。
导师全当没看见她的不自然,催她上车。景霁在看见李珩林的瞬间连拒绝的借口都想了好几个,话到嘴边对上自家导师的眼神,深知导师拉她全是好意,最后还是拉开副驾车门,说:"打扰了。"
上车后,后座的两人开始谈论工作上的事,不用跟人搭话的景霁松了一口气。
他们谈话的声音不大,景霁听了个大概,他们从学校出来,投资的事大概已经谈妥,还剩一些细节,导师看天色已晚,索性邀约饭局,一来让这桩生意更稳,二来拉近投资人关系。
除了工作有关,两人谈话间有亦许多关于专业前景和行业发展的术语,还聊到某个大拿月底即将过来开办一场讲座,景霁热爱自己的专业,也对许多有为的前辈甚是敬仰,难免听得入神,连车停下都没注意,直到车里的谈话声停下,景霁下意识抬头,不经意在后视镜与李珩林双目相对。景霁抿抿唇,先错开了视线。
这场投资已经十拿九稳,难免让导师有些喜形于色,桌上忍不住小酌几杯。晚餐结束时,李珩林自然地开口说送他们回去,景霁看了看已经站不太稳的导师,道了谢。
导师的身体机能抵不过酒精的腐蚀,好在意识算得上清晰,能清楚说上小区的名字。
回程的一路上导师都没能坐得住,尤其是嘴,叨叨了一路。
先是说了些场面话,期待后续的合作之类,又夸起眼前的青年,年少有为,能力出众,多少人望其项背。说着说着自己疑惑起来,听说李总之前是负责行远总部,怎么来了潜市?
潜市文化底蕴好,有几所顶尖学府,发展一直都很不错,但比起行远总部所在的s市,经济储备和市场都是远远不够的。
李珩林一句带过,"不同的环境能给人不同的工作思路。"
导师哦了一声,表示理解,又忽然想起什么似的,转头问坐在一旁的景霁:"小景的本科好像是s市的吧?"
景霁点头,"是,s大。"
导师嘟囔一句:"那还挺巧。"
景霁笑笑,转头看窗外的夜景,没注意副驾上李珩林的目光正透过后视镜,安静地看着她。
导师送到后,车上安静下来,只剩沉默在空气中涌动,一路无话。
到达住处,景霁下车,站在车窗旁再一次道谢。
车窗里很暗,从外向里看不清什么,里面看外面却清清楚楚。
路灯下,景霁整个身形都暴露在李珩林的目光中,她说话的样子,道谢的姿态,温和,疏离。
景霁往回走,没走两步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喊住她。
"景霁。"
李珩林下了车,手上提着一个袋子,"你的东西没拿。"
景霁急忙走过去接过,"谢谢。"说完自己一愣,这一天怎么来来回回都是这两个字。
李珩林低垂着目光看她,"李珩林。"
景霁一怔,"嗯?"
"我的名字。"
景霁笑一笑,眼睛亮晶晶的,"我知道。"第一次见他就知道了,名字和不同角度的偷拍几乎流遍了她们实验室的群聊。
李珩林喉结滚动,强迫自己移开目光,不想像没礼貌的愣头青。
偏开一瞬,落在虚空中几秒,还是不受控制地落回了原处。
他低声询问,声音有些哑:"可以留个联系方式吗?"
"什么?"景霁一脸讶然。
"可以留个联系方式吗?"
这不是景霁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
在大学校园的小径上,在图书馆递过来的纸条上,不管什么时候景霁总能找到合适的理由去拒绝。
但……眼前的人应该不是这个意思吧。
眼前的人皱着眉,一脸严肃,问她要联系方式时候的语气跟在车上同导师对话时并无二致。
……或许是因为这次投资合作会产生一些工作上的联系?
景霁没多犹豫,按亮屏幕添加名片,对话框跳出一行字,对方已是您的手机联系人。景霁回过神一般,这才想起李珩林去实验室那天她就加过对方好友了。
李珩林点进她的头像,改好备注,抬眼正迎上景霁有些意外和惊喜的眼神。
"你怎么知道是这个字?"
她的名字不算大众,很多人第一次听到都会问一句是哪个"ji",没成想李珩林都打对了。
李珩林看了她一会,才说:'输入法第一个就是。"
景霁没来由的雀跃,"这样啊。"她眉眼弯弯看李珩林,"好巧。"
李珩林不太自然地移开目光,低声嗯了一声。
夜风渐起,景霁再一次跟李珩林道别,李珩林转身向车的方向走去。
到车旁时他停住,回头看景霁。她的步伐轻快,袋子在手上轻轻荡,连头发丝都透露出快活的气息,跟傍晚他看见她时的场景一模一样。
车在湍急的人流中缓缓前行,李珩林心不在焉听着身旁的高谈阔论,一转眼,目光看见车窗外一个身影时顿住。
他不经意打断身边人的话:"那是实验室的学生?"
"谁?"身旁的人话音停下,顺着他的视线往外看,还真是,下一秒车窗按下,他探出头大声喊:"小景!"
被喊住的人应声看过来,李珩林的心跳在那个瞬间漏了一拍。
夜风徐徐,抚平了夏日的燥意。车厢里光线昏暗,只有手机屏幕发出微弱的光。
李珩林的视线停留在景霁的头像上,许久未动。
景霁。
李珩林于无声中默念她的名字,心底的某一处情绪在这个夜晚被无限放大。
她的头像是一只猫,他一点不陌生,知道它的名字,知道它的来历,知道它爱吃什么口味的冻干。他不太喜欢宠物,它们总是粘人娇气又需要人陪,需要他提供无限的情绪价值,而李珩林很忙,他没有时间为它们操心。但如果是景霁的,又可以接受了。
手机屏幕渐渐暗了,李珩林松了松领带,靠在座位上,胸腔里长长舒了一口气。
这是他来潜市的第二个夏天,在这个常住人口约一千五百万人的城市里,他终于遇到了景霁。
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周五,她在人群中看过来的第一眼,对她是初次见面,对他是久别重逢。
夏天又被无限期拉长,往后翻过去全是高温。
闷热反复的天气让景霁精神颓颓,每天从实验室回去,洗漱完倒头就不知天昏地暗,租的一人居也足够清净,满足她亟需的睡眠需求。
房子里除了景霁还有一只猫,是在s市读大二时候养的。那时候因为游戏,景霁成了宿舍的熬夜常客,为了不影响大家休息,景霁在校外租了房子,猫也是那个时候养的。景霁从学校搬出来的时候是大一结束的那个暑假,赶上毕业季,宿舍楼附近多了好些弃养的猫猫狗狗,景霁在楼下等搬家公司的车的时候,有一只偷偷跳进了她的纸箱里。直到景霁到了地方收拾衣物的时候才看见箱子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一只猫。
取名字的时候想了很久,最后选了娇娇。景霁是南方人,小时候跟着奶奶长大,她记得小时候自己生病时,奶奶会把她抱在怀里,一边摇着,一边念着"我的娇娇,快点好起来。"
她已经失去奶奶很久了,经常想念那声"娇娇。"
七点之后,太阳才开始西沉,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落在景霁的眼皮上,将她从冗长的梦境中带出。景霁坐在床沿发了会呆。
冰箱里的水果已经见底,景霁换了身衣服,打算去楼下附近的小摊转转。
她租的这个地方离大学城不远,租金贵了些,但很便利。下了楼转过身就是大学城的后街,小摊上食物水果琳琅满目,价格也合适。路边还有一辆辆货车,上边全是一整车厢的水蜜桃。
景霁就近找了一辆,凑近了闻,一个个饱满泛红的蜜桃从里到外透着清香,景霁挑了满满一袋子。
往回走的时候天色已经开始暗下来了,空气里的燥热还是丝毫不减。景霁提着袋子慢慢地在路上悠来悠去,袋子发出小小的呼呼的声音。
身后忽然传来两声汽笛音,把正在放空的景霁吓了一大跳,她循声回头,身后不远处一辆黑色轿车的后座上探出个头来,即便没有阳光照射,那头还是光滑得能反光来,不是她导师是谁。
"小景。"导师笑眯眯喊她。
车缓缓滑过来,景霁乖乖问好。
"这是去哪呀?"
景霁提了提手上的袋子:"买了些水果,正准备回去。"
"那正好,还没吃晚饭吧,跟我们一起。"
景霁注意到"我们"两个字。
车窗又被降低了一些,景霁这才看到另一边的后座上还有一个人,39度的高温下,这人仍旧一身正装,领带规规矩矩地束着,气质顶好,只是目光看过来时颇有些压迫感。
导师很热情:"小景,这是行远的李珩林李先生,"
李珩林的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一秒,微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对方看过来时,景霁莫名有些紧张,下意识挺直了脊背,冲对方礼貌地说您好。
导师全当没看见她的不自然,催她上车。景霁在看见李珩林的瞬间连拒绝的借口都想了好几个,话到嘴边对上自家导师的眼神,深知导师拉她全是好意,最后还是拉开副驾车门,说:"打扰了。"
上车后,后座的两人开始谈论工作上的事,不用跟人搭话的景霁松了一口气。
他们谈话的声音不大,景霁听了个大概,他们从学校出来,投资的事大概已经谈妥,还剩一些细节,导师看天色已晚,索性邀约饭局,一来让这桩生意更稳,二来拉近投资人关系。
除了工作有关,两人谈话间有亦许多关于专业前景和行业发展的术语,还聊到某个大拿月底即将过来开办一场讲座,景霁热爱自己的专业,也对许多有为的前辈甚是敬仰,难免听得入神,连车停下都没注意,直到车里的谈话声停下,景霁下意识抬头,不经意在后视镜与李珩林双目相对。景霁抿抿唇,先错开了视线。
这场投资已经十拿九稳,难免让导师有些喜形于色,桌上忍不住小酌几杯。晚餐结束时,李珩林自然地开口说送他们回去,景霁看了看已经站不太稳的导师,道了谢。
导师的身体机能抵不过酒精的腐蚀,好在意识算得上清晰,能清楚说上小区的名字。
回程的一路上导师都没能坐得住,尤其是嘴,叨叨了一路。
先是说了些场面话,期待后续的合作之类,又夸起眼前的青年,年少有为,能力出众,多少人望其项背。说着说着自己疑惑起来,听说李总之前是负责行远总部,怎么来了潜市?
潜市文化底蕴好,有几所顶尖学府,发展一直都很不错,但比起行远总部所在的s市,经济储备和市场都是远远不够的。
李珩林一句带过,"不同的环境能给人不同的工作思路。"
导师哦了一声,表示理解,又忽然想起什么似的,转头问坐在一旁的景霁:"小景的本科好像是s市的吧?"
景霁点头,"是,s大。"
导师嘟囔一句:"那还挺巧。"
景霁笑笑,转头看窗外的夜景,没注意副驾上李珩林的目光正透过后视镜,安静地看着她。
导师送到后,车上安静下来,只剩沉默在空气中涌动,一路无话。
到达住处,景霁下车,站在车窗旁再一次道谢。
车窗里很暗,从外向里看不清什么,里面看外面却清清楚楚。
路灯下,景霁整个身形都暴露在李珩林的目光中,她说话的样子,道谢的姿态,温和,疏离。
景霁往回走,没走两步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喊住她。
"景霁。"
李珩林下了车,手上提着一个袋子,"你的东西没拿。"
景霁急忙走过去接过,"谢谢。"说完自己一愣,这一天怎么来来回回都是这两个字。
李珩林低垂着目光看她,"李珩林。"
景霁一怔,"嗯?"
"我的名字。"
景霁笑一笑,眼睛亮晶晶的,"我知道。"第一次见他就知道了,名字和不同角度的偷拍几乎流遍了她们实验室的群聊。
李珩林喉结滚动,强迫自己移开目光,不想像没礼貌的愣头青。
偏开一瞬,落在虚空中几秒,还是不受控制地落回了原处。
他低声询问,声音有些哑:"可以留个联系方式吗?"
"什么?"景霁一脸讶然。
"可以留个联系方式吗?"
这不是景霁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
在大学校园的小径上,在图书馆递过来的纸条上,不管什么时候景霁总能找到合适的理由去拒绝。
但……眼前的人应该不是这个意思吧。
眼前的人皱着眉,一脸严肃,问她要联系方式时候的语气跟在车上同导师对话时并无二致。
……或许是因为这次投资合作会产生一些工作上的联系?
景霁没多犹豫,按亮屏幕添加名片,对话框跳出一行字,对方已是您的手机联系人。景霁回过神一般,这才想起李珩林去实验室那天她就加过对方好友了。
李珩林点进她的头像,改好备注,抬眼正迎上景霁有些意外和惊喜的眼神。
"你怎么知道是这个字?"
她的名字不算大众,很多人第一次听到都会问一句是哪个"ji",没成想李珩林都打对了。
李珩林看了她一会,才说:'输入法第一个就是。"
景霁没来由的雀跃,"这样啊。"她眉眼弯弯看李珩林,"好巧。"
李珩林不太自然地移开目光,低声嗯了一声。
夜风渐起,景霁再一次跟李珩林道别,李珩林转身向车的方向走去。
到车旁时他停住,回头看景霁。她的步伐轻快,袋子在手上轻轻荡,连头发丝都透露出快活的气息,跟傍晚他看见她时的场景一模一样。
车在湍急的人流中缓缓前行,李珩林心不在焉听着身旁的高谈阔论,一转眼,目光看见车窗外一个身影时顿住。
他不经意打断身边人的话:"那是实验室的学生?"
"谁?"身旁的人话音停下,顺着他的视线往外看,还真是,下一秒车窗按下,他探出头大声喊:"小景!"
被喊住的人应声看过来,李珩林的心跳在那个瞬间漏了一拍。
夜风徐徐,抚平了夏日的燥意。车厢里光线昏暗,只有手机屏幕发出微弱的光。
李珩林的视线停留在景霁的头像上,许久未动。
景霁。
李珩林于无声中默念她的名字,心底的某一处情绪在这个夜晚被无限放大。
她的头像是一只猫,他一点不陌生,知道它的名字,知道它的来历,知道它爱吃什么口味的冻干。他不太喜欢宠物,它们总是粘人娇气又需要人陪,需要他提供无限的情绪价值,而李珩林很忙,他没有时间为它们操心。但如果是景霁的,又可以接受了。
手机屏幕渐渐暗了,李珩林松了松领带,靠在座位上,胸腔里长长舒了一口气。
这是他来潜市的第二个夏天,在这个常住人口约一千五百万人的城市里,他终于遇到了景霁。
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周五,她在人群中看过来的第一眼,对她是初次见面,对他是久别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