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热心兄妹
【本章简介】新玉托赵家兄妹帮晓瑛找工作,家乡的邮递员会是新玉的嫂子吗?
星期天的清晨,校园里静悄悄的,寝室里就新玉一人,其它同学周六放学就回家了。新玉来到寝室外面的花园里练声,接着又放开歌喉唱了起来:“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新玉,你的歌声好甜。”对面一位女同学朝新玉招了招手,“等一会儿和我一起打羽毛球吧。”
“不好意思,我一会还要出去办事。”新玉笑着对同学说,“下星期天再打吧。”
几个星期没见面,一看到新玉,赵兰就高兴地笑了起来:“新玉,你再不来我就要去学校找你呢。”赵兰拉着新玉的手,“我俩进里屋说话吧。”两个女孩一起走进了房间,新玉朝房里一看,自己的单人床还在,兰姐真有心,她还等着我回去呢。
“我和哥就知道你今天会来,哥一早就去菜场买菜了。”赵兰笑着对新玉说,“今天在家好好尝个鲜,家乡菜的味道最好了,学校食堂不一定有。”
“还好,学校本地人多,他们的口味和我们差不多。”新玉笑了笑说道,“兰姐太客气了,我不好意思来,又要让你们忙了。”
“不忙的,我和哥就盼着你星期天来家吃饭。”
新玉心里一阵暖意,在上海生活学习已是第三年了,赵先生和兰姐待自己就像亲人一样,联系安排好学校,嘘寒问暖,身体不适还陪着上医院,时时关心照顾着自己,这样的好人家很难得的。今天我想托赵先生留意一下是否有招工的单位,他会帮忙吗?
想到这,新玉朝门口看了一眼,笑着对赵兰说,“我一直来麻烦你们,来吃饭还想托你们办一点事呢。”
“没关系的,我们会帮你的。”赵兰笑着说道,“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也是我哥的事。你尽管说。”
新玉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想请赵先生帮个忙?”
赵兰一听心中暗喜,新玉想请哥帮忙,说明她很在意哥,知道哥有这个能力来帮她,不知要帮什么忙?
赵兰笑着看了一眼新玉,拉着新玉的手问道:“是什么事?”
“我的一位好同学想出来工作,我不知道该怎样帮她找,赵先生会有办法吗?”
“现在各行各业正在抓生产,建设新中国,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和劳动力,这个同学有文化的话,应该没问题。”
“我这个同学高小毕业,现在还在家乡,如果有单位接收的话,她会赶过来的。”
原来新玉是为她的家乡同学找工作,只要人品好,各方面都可以的话,找工作是不难的。我们医院伤病员很多,如果不嫌弃的话,可以让她的同学先来我们医院当护理人员,干得好的话,以后还有机会转正升职。
“快坐下说。”赵兰指着房间里的椅子说道,“这个同学有文化就好办,到我们医院来工作吧。”
“兰姐,你们医院需要人?”新玉在椅子上坐了下来,高兴地问道,“是什么岗位?我这个同学要求不高的。”
“刚开始,只能从护理工作做起。只要肯吃苦,善待病人,不嫌这嫌那,我可以帮忙去医院有关部门办理入职手续。”
“我的那位同学不会挑三拣四的,是个肯吃苦会办事的实在人。我马上写信去告诉我的同学。”新玉又问赵兰,“兰姐,她过来要带哪些证件?”
“这我不清楚,等我去人事部门问一下,再告诉你。”
“太好了,谢谢兰姐。那我就等有消息了再写信。”
“你们两个在房里说什么悄悄话?”赵先生拎着一大篮子菜走进了客厅。
我就知道新玉会来,几个星期没看到她,心里像是少了什么,看她开心的样子,读书一定很顺成绩很好。她今天来我家看我们,是个重感情的人,她的心里有我和阿兰。看来她已经走出悲伤的阴影,希望她能恢复过来,仍是个热情开朗的女孩,我和阿兰就放心了。
赵先生朝里屋望了一眼,笑着对两个女孩说道,“今天的菜你俩一定喜欢。”说完拎着菜篮走进了灶间。
看见哥拎着一大篮子的菜,赵兰和新玉一起从里屋走了过来,赵兰看着赵先生问道:“哥,今天买的什么菜?”
赵先生正把篮里的菜拿出来,放在灶间的水斗和灶台上,听到妹妹在问,抬头向两个女孩笑了笑:“这些菜都是我们家乡的菜,黄鱼,梭子蟹,海哲皮,海苔,正宗的海鲜,喜欢吗?”
“我最喜欢了。”赵兰看了一眼哥哥,又看了看新玉,笑着问道:“是为客人买的吧。”
“当然是,也是为你买的。”赵先生笑着对赵兰和新玉说道,“你俩呀,都是我的妹妹,买好吃的给你们,是我当哥的责任。”
一旁的新玉听了,脸一下子红了起来,不好意思的说道:“赵先生客气了,随便买点就好了,买菜很花时间的。”
“没事,我们是老乡,都爱吃家乡菜。星期天就去菜场买,你尽管来我家吃饭。”
新玉听了点了点头,笑着对赵先生说:“我会来的,只是你和兰姐要忙很多,我过意不去呢。”
“你呀,自己人还客气什么,兰姐是你的姐姐,我是你大哥,你来就好了。”
“我今天还想来麻烦先生,刚才已对兰姐说起,兰姐会去医院人事部门寻问的。“新玉看了一眼赵兰,笑着对赵平说道,“家乡的一位同学想来上海找工作,我想请您留意一下有没有单位要招人?”
新玉还是个热心的人,她的事我当然会想办法解决。赵先生点了点头,朝新玉说道:“我会帮你看招工信息的,一有消息,马上告诉你。”
“麻烦先生了。”
“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和阿兰会尽快帮你找好的,你放心好了。”
赵兰笑着点了点头,看了赵平一眼,今天我哥的话怎么这么多,才一会儿功夫,讲了一大堆客气话,哥是见了心上人高兴了吧,新玉会看出哥的一片深情吗?
新玉在上海读师范,新宇在北京研究所工作,这一消息传遍了家乡的村庄和小镇。这兄妹俩人长得有模有样,书又读得好,不知有没有对象,订亲了没有?几个村庄的媒婆都找上门来打探,有说媒,有送礼物的,也有人来要兄妹俩的地址,想给他们写情书,一时间家里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
新玉的母亲叫苦不迭,这样下去,家里太烦了,对付这些媒婆,活儿都干不了了。这兄妺俩年龄不小了,新宇已20出头,新玉也满18了,有好的人选,就先订婚吧。只是现如今是新社会,提倡婚姻自由,恋爱自由,不能包办婚姻。有好的人就让兄妹俩看了自己决定吧。
新宇从北京寄往家乡的信和汇款单,每月都会按时寄来,都由乡邮递员亲自送到新宇的家,交给新宇的父母,如果家里暂时没人,她会在第二天再送过来。几个月下来,新宇的父母就认识了这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她是个热心的邮递员,是个好姑娘。
新宇回家乡来探亲了,这位邮递员路过王家村时,会来看望新宇,一来二去,俩人就认识熟悉了。原来女孩姓张,叫美玲。住在张家村,离王家村只有5里路,女孩是家中的长女,高小毕业,比新宇小了一岁。
新宇的探亲假快要结束了,晚饭后父亲看了看新宇,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轻声说道:“宇儿,你也不小了,该找个好姑娘成亲了。”
新宇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我是想有个家,但北方的生活习惯很难适应,我还是喜欢家乡人,有共同的生活习惯,还有相同的方言,可这种事需要双方愿意,不能勉强。
“爸,我想找个谈得来,生活习惯相同的人。”
“那你就看看这几天来的好女孩,她很适合你。”
“是很合适,但以后要过两地分居的生活,会有很多问题。”
“问题可以想办法解决,爸妈觉得这个女孩很好,又有正式工作,你自己决定吧。”
新宇听了,红着脸点了点头,爸说得有道理,两地分居的问题可以向研究所有关领导请求调动,家属安排工作所里一直有的。只要这个女孩人品好,有文化,有工作,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我还不了解这个女孩的性格,交往一段时间会知道的。只要两人情投意合,她愿意去北京工作就可以了,不知这个女孩是怎么想的?
【本章简介】新玉托赵家兄妹帮晓瑛找工作,家乡的邮递员会是新玉的嫂子吗?
星期天的清晨,校园里静悄悄的,寝室里就新玉一人,其它同学周六放学就回家了。新玉来到寝室外面的花园里练声,接着又放开歌喉唱了起来:“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新玉,你的歌声好甜。”对面一位女同学朝新玉招了招手,“等一会儿和我一起打羽毛球吧。”
“不好意思,我一会还要出去办事。”新玉笑着对同学说,“下星期天再打吧。”
几个星期没见面,一看到新玉,赵兰就高兴地笑了起来:“新玉,你再不来我就要去学校找你呢。”赵兰拉着新玉的手,“我俩进里屋说话吧。”两个女孩一起走进了房间,新玉朝房里一看,自己的单人床还在,兰姐真有心,她还等着我回去呢。
“我和哥就知道你今天会来,哥一早就去菜场买菜了。”赵兰笑着对新玉说,“今天在家好好尝个鲜,家乡菜的味道最好了,学校食堂不一定有。”
“还好,学校本地人多,他们的口味和我们差不多。”新玉笑了笑说道,“兰姐太客气了,我不好意思来,又要让你们忙了。”
“不忙的,我和哥就盼着你星期天来家吃饭。”
新玉心里一阵暖意,在上海生活学习已是第三年了,赵先生和兰姐待自己就像亲人一样,联系安排好学校,嘘寒问暖,身体不适还陪着上医院,时时关心照顾着自己,这样的好人家很难得的。今天我想托赵先生留意一下是否有招工的单位,他会帮忙吗?
想到这,新玉朝门口看了一眼,笑着对赵兰说,“我一直来麻烦你们,来吃饭还想托你们办一点事呢。”
“没关系的,我们会帮你的。”赵兰笑着说道,“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也是我哥的事。你尽管说。”
新玉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想请赵先生帮个忙?”
赵兰一听心中暗喜,新玉想请哥帮忙,说明她很在意哥,知道哥有这个能力来帮她,不知要帮什么忙?
赵兰笑着看了一眼新玉,拉着新玉的手问道:“是什么事?”
“我的一位好同学想出来工作,我不知道该怎样帮她找,赵先生会有办法吗?”
“现在各行各业正在抓生产,建设新中国,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和劳动力,这个同学有文化的话,应该没问题。”
“我这个同学高小毕业,现在还在家乡,如果有单位接收的话,她会赶过来的。”
原来新玉是为她的家乡同学找工作,只要人品好,各方面都可以的话,找工作是不难的。我们医院伤病员很多,如果不嫌弃的话,可以让她的同学先来我们医院当护理人员,干得好的话,以后还有机会转正升职。
“快坐下说。”赵兰指着房间里的椅子说道,“这个同学有文化就好办,到我们医院来工作吧。”
“兰姐,你们医院需要人?”新玉在椅子上坐了下来,高兴地问道,“是什么岗位?我这个同学要求不高的。”
“刚开始,只能从护理工作做起。只要肯吃苦,善待病人,不嫌这嫌那,我可以帮忙去医院有关部门办理入职手续。”
“我的那位同学不会挑三拣四的,是个肯吃苦会办事的实在人。我马上写信去告诉我的同学。”新玉又问赵兰,“兰姐,她过来要带哪些证件?”
“这我不清楚,等我去人事部门问一下,再告诉你。”
“太好了,谢谢兰姐。那我就等有消息了再写信。”
“你们两个在房里说什么悄悄话?”赵先生拎着一大篮子菜走进了客厅。
我就知道新玉会来,几个星期没看到她,心里像是少了什么,看她开心的样子,读书一定很顺成绩很好。她今天来我家看我们,是个重感情的人,她的心里有我和阿兰。看来她已经走出悲伤的阴影,希望她能恢复过来,仍是个热情开朗的女孩,我和阿兰就放心了。
赵先生朝里屋望了一眼,笑着对两个女孩说道,“今天的菜你俩一定喜欢。”说完拎着菜篮走进了灶间。
看见哥拎着一大篮子的菜,赵兰和新玉一起从里屋走了过来,赵兰看着赵先生问道:“哥,今天买的什么菜?”
赵先生正把篮里的菜拿出来,放在灶间的水斗和灶台上,听到妹妹在问,抬头向两个女孩笑了笑:“这些菜都是我们家乡的菜,黄鱼,梭子蟹,海哲皮,海苔,正宗的海鲜,喜欢吗?”
“我最喜欢了。”赵兰看了一眼哥哥,又看了看新玉,笑着问道:“是为客人买的吧。”
“当然是,也是为你买的。”赵先生笑着对赵兰和新玉说道,“你俩呀,都是我的妹妹,买好吃的给你们,是我当哥的责任。”
一旁的新玉听了,脸一下子红了起来,不好意思的说道:“赵先生客气了,随便买点就好了,买菜很花时间的。”
“没事,我们是老乡,都爱吃家乡菜。星期天就去菜场买,你尽管来我家吃饭。”
新玉听了点了点头,笑着对赵先生说:“我会来的,只是你和兰姐要忙很多,我过意不去呢。”
“你呀,自己人还客气什么,兰姐是你的姐姐,我是你大哥,你来就好了。”
“我今天还想来麻烦先生,刚才已对兰姐说起,兰姐会去医院人事部门寻问的。“新玉看了一眼赵兰,笑着对赵平说道,“家乡的一位同学想来上海找工作,我想请您留意一下有没有单位要招人?”
新玉还是个热心的人,她的事我当然会想办法解决。赵先生点了点头,朝新玉说道:“我会帮你看招工信息的,一有消息,马上告诉你。”
“麻烦先生了。”
“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和阿兰会尽快帮你找好的,你放心好了。”
赵兰笑着点了点头,看了赵平一眼,今天我哥的话怎么这么多,才一会儿功夫,讲了一大堆客气话,哥是见了心上人高兴了吧,新玉会看出哥的一片深情吗?
新玉在上海读师范,新宇在北京研究所工作,这一消息传遍了家乡的村庄和小镇。这兄妹俩人长得有模有样,书又读得好,不知有没有对象,订亲了没有?几个村庄的媒婆都找上门来打探,有说媒,有送礼物的,也有人来要兄妹俩的地址,想给他们写情书,一时间家里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
新玉的母亲叫苦不迭,这样下去,家里太烦了,对付这些媒婆,活儿都干不了了。这兄妺俩年龄不小了,新宇已20出头,新玉也满18了,有好的人选,就先订婚吧。只是现如今是新社会,提倡婚姻自由,恋爱自由,不能包办婚姻。有好的人就让兄妹俩看了自己决定吧。
新宇从北京寄往家乡的信和汇款单,每月都会按时寄来,都由乡邮递员亲自送到新宇的家,交给新宇的父母,如果家里暂时没人,她会在第二天再送过来。几个月下来,新宇的父母就认识了这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她是个热心的邮递员,是个好姑娘。
新宇回家乡来探亲了,这位邮递员路过王家村时,会来看望新宇,一来二去,俩人就认识熟悉了。原来女孩姓张,叫美玲。住在张家村,离王家村只有5里路,女孩是家中的长女,高小毕业,比新宇小了一岁。
新宇的探亲假快要结束了,晚饭后父亲看了看新宇,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轻声说道:“宇儿,你也不小了,该找个好姑娘成亲了。”
新宇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我是想有个家,但北方的生活习惯很难适应,我还是喜欢家乡人,有共同的生活习惯,还有相同的方言,可这种事需要双方愿意,不能勉强。
“爸,我想找个谈得来,生活习惯相同的人。”
“那你就看看这几天来的好女孩,她很适合你。”
“是很合适,但以后要过两地分居的生活,会有很多问题。”
“问题可以想办法解决,爸妈觉得这个女孩很好,又有正式工作,你自己决定吧。”
新宇听了,红着脸点了点头,爸说得有道理,两地分居的问题可以向研究所有关领导请求调动,家属安排工作所里一直有的。只要这个女孩人品好,有文化,有工作,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我还不了解这个女孩的性格,交往一段时间会知道的。只要两人情投意合,她愿意去北京工作就可以了,不知这个女孩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