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往事如烟

    当今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战火纷飞乱世出英雄,亘古不变。大周末年皇帝昏庸,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困苦,民间起义硝烟四起。大周异姓王洛阳王于洛阳揭竿而起。

    洛阳王府秋风萧瑟,王府内院一片寂静不复往日热闹。

    “世子妃,世子回来了,世子回来了。”丫鬟一路小跑穿过内院拱门,跑进世子院主卧。

    床边坐着一位美丽的年轻妇人,那是洛阳王世子妃,也是当朝已逝先皇后唯一的孩子静兰公主。不过十八九岁的脸上满面愁绪,轻拍着怀里刚睡下的两岁小王孙。妇人看见丫鬟跑进来,轻轻将小王孙递与丫鬟。

    “将小王孙带去偏房睡下,小心陪着别惊着了。”

    丫鬟下去后,妇人轻轻理了理发髻,走到门口,恰好迎来匆忙而来的世子。这是她的夫君,也是洛阳王府嫡出的世子。

    世子李敖看见成亲四年的娇妻面容苍白却强装镇定的站在门口,不禁慢下了脚步不知该如何面对。

    “世子,父王……父王……”

    “静儿,”李敖轻轻握住静兰的手,语气颓败的说到,“父王已集结众将,下令出兵秦山关,静儿,父王……”

    听着此话,静兰脱开李敖的手轻轻往后退去,两行清泪落下,望着窗外轻声说:“妾身是母后难产生下,出生便被封为静兰公主,父皇多情,后宫多皇子皇女,却无人愿和我玩耍,但是有一个人,他每次进宫都会偷偷溜来偏殿来见我,他为我带来宫外的糖葫芦,他给我讲才子佳人的故事,他……”

    “静儿别说了,静儿……我……”

    “不,敖哥哥,你让我说,”静兰公主知道以后不会再有机会说了,“14岁那年父皇将我赐婚于你,你知道我多高兴吗,我高兴的彻夜睡不着,我知道敖哥哥不喜欢在京城当质子,我在父皇宫前跪了一天一夜求得圣旨,待我们成亲便允我们返回洛阳。”

    李敖记得,那时静兰公主大病一场,直到第二年春天身体才好起来。他想进宫去探望,却被皇上挡在宫外,直到成亲。

    “敖哥哥,你记得这个吗?”静兰抚着手上的金钗道。

    “记得,你16岁生辰的时候我送与你的。”那只金钗是他花了五天时间找工匠请教亲自打的,上面还有他刻上的他和静兰的名字。

    “那年生辰,老王妃以妾身两年无所出为由让世子纳侧妃,世子收王爷杖责30才让老王妃改了主意。上苍垂怜,第二年妾身便诞下信儿。这么多年,妾身安心于王府,帮助老王妃打理王府,从不曾以公主身份自居……可我……终究是当朝公主,王爷已反,敖哥哥身为王府嫡世子怎可置身事外……唔……”

    “静儿!静儿!”李敖不曾想,静兰公主说着话却将手中金钗刺进了腹腔。

    静兰公主吐血倒下,李敖快步上前将静兰公主抱在怀里,已是泣不成声。

    “静儿,静儿……小环快叫大夫,小环,小环!”

    “敖哥哥,你听我说……”

    “别说话静儿,等你好了我听你说好不好?好不好?”静兰公主却已是血流不止,回天乏术。

    “敖哥哥……不说……怕再没有机会了……我从未……从未……后悔嫁给你……我走后……请王爷别……别为难信儿……告诉……信儿……娘爱……爱……”

    “静儿!静儿——是我对不起我,是我对不起你,是我无能,是我无能,静儿——”

    时间拉回十六年后,思绪却停留在十六年前。此时的天下早已不复当初,十六年前老洛阳王携部众造反征战多年后身染重病退居养病,年初过世,世子李敖登基为帝。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顾凛,你可懂这痛彻心扉的情。”黄袍加身,李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洛阳王世子。

    “陛下,下官愚钝,不曾体会。”沉沉低音传来,顾凛躬身说道。

    “呵呵,朕倒忘了顾爱卿少时便成为朕的随身侍卫,这些年东征西战,确不曾有过风月。”老洛阳王在秦山关造反时顾凛四岁,六年时间举国陷入战乱,十岁的顾凛离家出走结识了正准备参军的莽汉常山,于是一起参军,十二岁时调到被封为秦王的世子李敖身边当差,随着秦王李敖刀山火海八年。

    “下官虽不曾体会,但下官想,如果先皇后在天之灵必会感动陛下如今的思念。”

    “静儿已逝去十六年,她是为朕而死,当年朕只是洛阳王府一个无母的世子,上有庶出的大哥,下有后母嫡出的弟弟,朕在兄弟中已是难当大局,静儿自知公主身份会为我引来非议,自尽于朕怀里,留下两岁的信儿,此番情谊却是无人可比。”

    “陛下深情,想必先皇后对陛下也是情深似海。”

    正此时,门外传来随侍公公的声音。

    “陛下,大皇子来了。”

    “让他进来。”

    顾凛本欲告退,皇上却未有表示,只好作罢,躬身立于一旁。李信进来时看见顾凛略有惊讶,少年的脸上却已懂得遮掩情绪,只在心里犹疑一番,面上躬身请安。

    少年的声线略显低哑:“不知父皇深夜唤来儿臣所谓何事?”

    “前些日子听说你感染风寒,身体可还好?”皇上少见的露出慈父之态,低声问着。

    “儿臣不孝,让父皇担心,已经痊愈了并无大碍。”李信虽也有些疑惑仍谨慎答道,自从洛阳王起兵开始,李信生母前朝公主的身份就让李信失去了整个洛阳王府的宠爱,皇上虽说不上讨厌他,但介于他生母身份,对他也不怎么亲和。

    “嗯无碍就好,”皇上看着李信波澜不兴的脸,眼里闪过一丝愧疚。李信已满十八,按照大禹礼法早该立为储君,只是朝中一直对李信的生母颇有微词,他也只好将此事拖着。李信是静兰公主唯一的儿子,他想将最好的都给予他,但不管是以前在洛阳王府还是现在的朝廷或宫中,都是半点不由人。他一直都认为不去特意关心李信是对他的保护,却也造成了父子嫌隙,不知何时开始,已说不出温情的话了。

    “明天的祭天仪式可准备好了。”按照惯例,新皇泰山祭天要跪拜九九八十一道上到祭坛,但皇上圣体,所以跪拜之礼常由储君代之。当今储君之位争执颇多,泰山祭天皇上却下旨让李信代为行跪拜礼,不无立储之意。

    “儿臣已与赵尚书核对过相关事宜,明日定不会出差错。”

    “嗯,朕知你心中疑虑……信儿,你可曾怪朕这些年的冷落?”

    “儿臣惶恐,母后视儿臣如己出,儿臣并未感到冷落。”李信依然是波澜不惊的样子,最是少年老成的模样。

    此母后当然不是李信生母静兰公主,确是皇上的续弦,当今皇后徐皇后。两岁时,李信生母自尽,此后八年李信一直随奶娘在王府生活。

    李信十岁时,老洛阳王割据西北,分封当时还是洛阳王世子的皇上李敖为秦王,为联合雄踞西域的徐世雄,于军前迎娶徐世雄之妹为妻。

    向来都是嫡母养子,于是李信被带于徐氏跟前生活。徐氏待李信并不亲近,李信待徐氏也只是恭敬,并无母子之情,加上第二年徐氏便生下皇上的嫡次子李律,李信在徐氏面前就更加说不上话了,但明面上也是母慈子孝。

    皇上也是世家大族出生,哪里不懂李信的敷衍,只是宫中事务向来复杂,他也无话可说。更何况六年前他正陷于王府兄弟之争的泥沼时,徐皇后欣然答应军前联姻,为他争取到徐世雄的西域雄师,此时他不定还能不能稳坐皇位。便是知道徐皇后向来偏心于李律,但也未曾苛待李信,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你能如是想当是最好,朕知朝中最近有些风言风语传的厉害,你如何想?”却是因为皇上钦点李信泰山祭天代为行礼之事传开,朝中多有揣测皇上这是要立储君。

    “儿臣知道父皇近来旧疾复发不宜行祭天之礼,儿臣身为皇长子,理应为父皇分忧,不敢妄想其他,忘父皇明察。”李信说完躬身跪下,面上一派赤诚。

    “唉难为你了,”皇上上前轻扶起李信,因旧疾想起沧州大战时李信侍疾之事不免动容,“朕记得当年你很小,却比现在还要倔强,三天三夜的不睡觉伺候着朕,朕醒后更是奉药一个月,朕都记得,都记得。”

    “儿臣该做的,不敢邀功。”

    “信儿,你记着,你是朕的嫡长子,这是无法改变的。”皇上欲言又止,有些话却是不知该如何说出。

    “儿臣懂得。”

    “嗯,你先下去吧。”

    “是,儿臣告退。”

    李信出去后,皇上走到书桌前坐下,看着书桌上的笔架看了些时,提手去拿又收回,终是没去提笔,只是对旁边的顾凛说到,“顾凛,你跟朕多长时间了?”

    “回陛下,八年了。”

    “八年,不短了。”皇上若有所思,“听说你这两年拜了法华寺的圆寂大师学功夫,可有所得?”

    “臣愚钝,尚且学了些吐纳的功夫。”

    “爱卿谦虚了,前些日子朕还听说你在城郊外以一敌十帮刑部抓了一众匪徒。”

    “陛下见笑了。”

    “如何想去拜了圆寂大师?”

    “臣幼时曾跟着家里的武学师父学了点拳脚剑术,后来于军中也多是修习用兵,空有一身蛮力,来到京城后久闻法华寺的圆寂大师内功颇深,于是便多次拜访学习了一二。”

    “嗯朕觉得爱卿颇有些武学悟性,日后定能成大器。”

    “承陛下吉言,臣定当认真修习。”

    “嗯是该认真修习修习,却不能只你自己修习。”

    “陛下此言……?”

    “无事无事”

    顾凛虽然心下疑惑,但向来是不多问不多说的性子,便就怀着疑惑告退了,伴君如伴虎揣测圣意是大忌。

章节目录

陌上花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子不语非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子不语非鱼并收藏陌上花开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