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这样傻呢?南宣那样远,你也不用为了我做到这个份上。”
我自愿赴南宣和亲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玿宁的耳朵里,她听闻后,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我的宫殿前,哭着对我喊道。
“谁说是为了你?”我朝她一笑,道:“我的嫁妆数不胜数,还有李淑妃,不,李贵妃当我母亲,相当体面。”
那日,我毫不犹豫地在父亲床边跪下,腰杆挺得笔直,对他道:“女儿愿为父皇排忧解难,还请父皇准许女儿赴南宣和亲。”
话说出口的那一瞬,悔意闪过心头。然而我来不及多想,父皇便伸出手,将我扶了起来。
他怜爱的目光头一次,约莫也是最后一次,轻轻落在了我的脸上。他拍拍我的手背,温声道:“雪璎,乖孩子。”
唯有身处此境,我才能得到他的一丝怜惜,当真可悲。
父皇允诺要将我风光大嫁,还给李淑妃升了位份——毕竟送去南宣和亲的公主,明面上得有一位身份高贵的母亲,她是最好的人选。
众人皆言,父皇这些年来虽冷落了李贵妃,但青梅竹马之情尚在,不然也不会让这般无家族依仗,又无所出的女子坐上贵妃之位。
“以后...以后岂不是见不着了?”玿宁胡乱地擦着眼泪道。
我也不想说那些哄骗的话语安慰她,索性如实相告:“大抵是见不到了。”
她哭得更凶了,埋怨我看不到她成亲的模样了。
我并非圣贤,也有一己私欲,只是我总企盼着玿宁能过得快乐些。再者,我也着实没什么可留恋的。
启程南宣之日定在下月十五,我尚有二十余日可在宫中停留,闲来无事之时,我便会去寻李贵妃。
纵使成了贵妃,她打扮得还是那样素雅,不惹尘埃,较之初见更显瘦削,眉眼经岁月浸染却更显清婉。
这些年,她变得不爱戴首饰,就连那只她爱不释手的玉镯都再也没出现在我的眼前。
珠帘微动,她合上手中的书,抬眸望向我,轻启朱唇:“雪璎,发生何事了?”
“无事,顺道来看看母妃。”
我于她身侧落座,婢女端来一盏茶和些许糕点,放置在跟前。
“我已着人打听,”她漫不经心地开口道,“南宣的太子温和有礼,未曾纳妾。那王后亦是性善之人,应是不难相处的。”
我淡淡应了一声。
见我对此并不十分上心,她便未再言语。
我秾睇着她的模样好半晌没开口,她好脾气地等待,直到我终是放弃询问她“母妃,你能同我讲些过去的事么”,转而问道:“母妃,你嫁给父皇之后,可有一天是快活的?”
或许是考虑到我即将离京,斥责我冒犯也无济于事,她选择了沉默。
在这宫中,吐露真心话语委实艰难。
李贵妃不会同我讲她的过去,自然也不会回答我的问题。
于是,在离宫前几日,我又去找了知晓这一切的沈昭媛。
婢女瞧见我有要事要与她商量,连忙退下,带上了门。
“沈娘娘,李贵妃从前到底是怎样的?她与我七叔之间到底发生了何事?”我迫不及待地问。
沈昭媛的眉梢轻蹙,似是有万般思绪在心底盘旋。良久,她道:“他...雪璎,你非要提他么?”
说起这个人时,她的口吻带着不易察觉的无奈和惋惜。
在我的苦苦哀求下,沈昭媛还是没招架住,将那段被尘封的过往徐徐道来。
昔日,在这宫闱高墙之中,李贵妃确与一位少年郎君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只不过那人不是我父亲,而是我的七叔杨羡昀。
李贵妃原是要许给他做太子妃的。
他们曾一同逃出东宫,在大街小巷中共赏人间烟火色,而后回来乖乖挨罚;也曾并肩而立,见证了无数个日升月落,在悄然中暗生情愫,最终确认了彼此的心意。
在先皇后与我祖母势同水火的那些年里,他们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我的父皇却似一个旁观者,只敢远远地观望他们。彼时的沈昭媛,也只不过是祖母宫中的小宫女,与他们三人都鲜有交集,却受过李贵妃和七叔不少恩惠,心底亦觉二人般配至极。
奈何造化弄人,先皇后崩逝,崔家被诛,身为太子殿下的七叔跟着被废,发配至边疆,无诏不得回京。
李贵妃是想和他一起去边疆的,却被祖父果断拒绝,七叔也是不同意的——她的身体这样孱弱,怎能受得了那些长途跋涉,风吹日晒之苦,只怕半路就会有性命之忧。
于是,临别那日,她目睹桀骜不驯的少年翻身上马,红着眼框嗫嚅着对她说:“你等我回来。”
不久后,沈昭媛当了父皇的妾室,自然也就不清楚李贵妃的事情了,只知道她不肯嫁人,执拗地要留在宫中当女官。
李贵妃毕竟是先皇后的养女,日子不可能好过,那几年时常可以听见她被刁难的传闻,父皇几次进宫看望她,都被拒之门外,直到他跪在了祖父的面前,苦苦哀求,让她嫁入了东宫。
今时今日,她早已不是当初生性活泼的李意蓉了,她是我父亲那无比喜静,也无所牵挂的李贵妃。
我自愿赴南宣和亲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玿宁的耳朵里,她听闻后,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我的宫殿前,哭着对我喊道。
“谁说是为了你?”我朝她一笑,道:“我的嫁妆数不胜数,还有李淑妃,不,李贵妃当我母亲,相当体面。”
那日,我毫不犹豫地在父亲床边跪下,腰杆挺得笔直,对他道:“女儿愿为父皇排忧解难,还请父皇准许女儿赴南宣和亲。”
话说出口的那一瞬,悔意闪过心头。然而我来不及多想,父皇便伸出手,将我扶了起来。
他怜爱的目光头一次,约莫也是最后一次,轻轻落在了我的脸上。他拍拍我的手背,温声道:“雪璎,乖孩子。”
唯有身处此境,我才能得到他的一丝怜惜,当真可悲。
父皇允诺要将我风光大嫁,还给李淑妃升了位份——毕竟送去南宣和亲的公主,明面上得有一位身份高贵的母亲,她是最好的人选。
众人皆言,父皇这些年来虽冷落了李贵妃,但青梅竹马之情尚在,不然也不会让这般无家族依仗,又无所出的女子坐上贵妃之位。
“以后...以后岂不是见不着了?”玿宁胡乱地擦着眼泪道。
我也不想说那些哄骗的话语安慰她,索性如实相告:“大抵是见不到了。”
她哭得更凶了,埋怨我看不到她成亲的模样了。
我并非圣贤,也有一己私欲,只是我总企盼着玿宁能过得快乐些。再者,我也着实没什么可留恋的。
启程南宣之日定在下月十五,我尚有二十余日可在宫中停留,闲来无事之时,我便会去寻李贵妃。
纵使成了贵妃,她打扮得还是那样素雅,不惹尘埃,较之初见更显瘦削,眉眼经岁月浸染却更显清婉。
这些年,她变得不爱戴首饰,就连那只她爱不释手的玉镯都再也没出现在我的眼前。
珠帘微动,她合上手中的书,抬眸望向我,轻启朱唇:“雪璎,发生何事了?”
“无事,顺道来看看母妃。”
我于她身侧落座,婢女端来一盏茶和些许糕点,放置在跟前。
“我已着人打听,”她漫不经心地开口道,“南宣的太子温和有礼,未曾纳妾。那王后亦是性善之人,应是不难相处的。”
我淡淡应了一声。
见我对此并不十分上心,她便未再言语。
我秾睇着她的模样好半晌没开口,她好脾气地等待,直到我终是放弃询问她“母妃,你能同我讲些过去的事么”,转而问道:“母妃,你嫁给父皇之后,可有一天是快活的?”
或许是考虑到我即将离京,斥责我冒犯也无济于事,她选择了沉默。
在这宫中,吐露真心话语委实艰难。
李贵妃不会同我讲她的过去,自然也不会回答我的问题。
于是,在离宫前几日,我又去找了知晓这一切的沈昭媛。
婢女瞧见我有要事要与她商量,连忙退下,带上了门。
“沈娘娘,李贵妃从前到底是怎样的?她与我七叔之间到底发生了何事?”我迫不及待地问。
沈昭媛的眉梢轻蹙,似是有万般思绪在心底盘旋。良久,她道:“他...雪璎,你非要提他么?”
说起这个人时,她的口吻带着不易察觉的无奈和惋惜。
在我的苦苦哀求下,沈昭媛还是没招架住,将那段被尘封的过往徐徐道来。
昔日,在这宫闱高墙之中,李贵妃确与一位少年郎君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只不过那人不是我父亲,而是我的七叔杨羡昀。
李贵妃原是要许给他做太子妃的。
他们曾一同逃出东宫,在大街小巷中共赏人间烟火色,而后回来乖乖挨罚;也曾并肩而立,见证了无数个日升月落,在悄然中暗生情愫,最终确认了彼此的心意。
在先皇后与我祖母势同水火的那些年里,他们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我的父皇却似一个旁观者,只敢远远地观望他们。彼时的沈昭媛,也只不过是祖母宫中的小宫女,与他们三人都鲜有交集,却受过李贵妃和七叔不少恩惠,心底亦觉二人般配至极。
奈何造化弄人,先皇后崩逝,崔家被诛,身为太子殿下的七叔跟着被废,发配至边疆,无诏不得回京。
李贵妃是想和他一起去边疆的,却被祖父果断拒绝,七叔也是不同意的——她的身体这样孱弱,怎能受得了那些长途跋涉,风吹日晒之苦,只怕半路就会有性命之忧。
于是,临别那日,她目睹桀骜不驯的少年翻身上马,红着眼框嗫嚅着对她说:“你等我回来。”
不久后,沈昭媛当了父皇的妾室,自然也就不清楚李贵妃的事情了,只知道她不肯嫁人,执拗地要留在宫中当女官。
李贵妃毕竟是先皇后的养女,日子不可能好过,那几年时常可以听见她被刁难的传闻,父皇几次进宫看望她,都被拒之门外,直到他跪在了祖父的面前,苦苦哀求,让她嫁入了东宫。
今时今日,她早已不是当初生性活泼的李意蓉了,她是我父亲那无比喜静,也无所牵挂的李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