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朝堂之议
天已入夏,夜风却极冷。
伴随着张太岳收到传蜂鸟的消息,其父去世的消息也在以飞快的速度传播开来,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无数人都在盯着这位当朝首辅,想知道他接下来会怎么做。
金陵,钦差行辕。
“江陵县那边还有其他消息传来吗?好端端的,人怎么可能突然死了?”
杨凡一边问,一边走进钦差行辕。
作为东厂的刑官,虽然因为十二刑官制的出现,权位被削,可也能够接触到东厂内不少的机密信息了。
刘军成在旁边赶紧回答:“随张文明的死讯一并传至朝廷的,还有一封仵作查验记录,说是年老体衰,刚巧赶上了……”
“刚巧赶上了?”
杨凡嗤笑一声,“你会相信?”
“……”
这下子,刘军成不说话了。
因为,他也是不信的。
谁让陛下重启《大诰》,又起复张太岳担任内阁首辅,主持改革变法以来,实在是伤害到了太多人的利益了呢。
这次张太岳受命巡视天下,却直直的朝着南方而来,其意图昭然若揭——就是要坐镇金陵,压服整个东南豪族,彻底落实改革变法。
毕竟金陵乃是旧都所在,豪族门阀的关系盘根错节,勋贵世族盘踞,一旦改革,牵扯的利益何其巨大?
此事除他之外,几乎无人可为。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其父张文明却突然去世,如何能不令人生疑?
“大人,那我们现在要怎么做?”
刘军成低声询问道。
“等!”
杨凡目光深邃,“传咱家命令,所有东厂
</di>
所属,包括战部一众供奉,全部出动,咱家要随时掌握金陵城内的一切风吹草动!”
在他看来,利益之争从古至今都未断绝,可这般杀人父母,祸及家人的手段,无疑是突破了底线。
更何况,张太岳要是不来了,他还怎么去孝陵祭扫呢?
顿了顿,杨凡继续吩咐道:“顺道命人仔细查一查,哪家人在这段时间离开了金陵,前往了江陵县。”
“是!”
刘军成脸色一肃。
他自然从杨凡的话语里听出了森然的杀机。
而江陵县,正是张太岳的老家。
徐家。
砰。
徐阶猛地按在石桌上,石桌瞬间四分五裂,他就如同一头干瘦的狮子,豁然站了起来,神色里充斥厉色。
“怎么会如此!”
他是了解张太岳的。
两人到底是有师生之谊,他对于自己这个学生,却是了解的很,其人素有主见,志性更是坚忍。
一旁的徐璠看到父亲如此动怒,连忙劝说道:“父亲,您身体不好,快请息怒,不要气坏了身子。此事说不定只是个巧合……”
然而,他的话刚说一半,就看到了徐阶冰冷如刀的眼眸,这番话便彻底说不下去了。
“你可有牵扯此事?”
徐阶的声音宛如来自深渊一般。
徐璠心中一凛,连忙道:“父亲说的哪里话?太岳是您的学生,也是我的兄长,我如何能做这种事?”
“哼!没有最好!”
徐阶神色微微一松,目光看向了这无边长夜,“祸事,真的要来了。”
若无这事,恐怕张太岳的手段还会温和点。
可既然出了这档子事,以张太岳的为人,恐怕整个金陵,不,整个江南之地都要遭殃!注定人头滚滚,流血漂橹!
很明显,徐阶笃定了张太岳会成功夺情,而且会继续推进改革。
“祸事?”
徐璠不理解。
徐阶目光瞥了他一眼,叹息道:“那群人,把太岳激怒了啊!太岳者,岂会被他们这等手段所阻?”
神都,太和殿。
文武臣工位列左右,甚至连世勋世禄的勋贵竟然也上朝来。
高踞御案后面的朱高烈身披衮服,头戴翼善冠,神色平静无波,可底下众人的神态变化却一览无余。
此次朝会的目的自然只有一个,那就是张太岳是否要按照祖制,丁忧守制。
“那就议一议吧。”
朱高烈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的表情,而他的手边则是张太岳上书丁忧的折子。
场面略显沉默。
隔了好一会儿,才有一个官员站出来,朗声说道:“臣以为,太祖以孝治天下,此乃礼法祖制,任何人皆不可例外。”
见到有人开口,其他人也纷纷开口。
“张太岳肩负改革大事,事关家国社稷,如何能在此时离开?到时,改革势必半途而废!而以往亦有夺情先例,臣叩请陛下循旧例夺情!”
“没错,改革事大,可酌情沿袭旧例!请陛
</di>
下明鉴!”
然而,一个翰林却站了出来,其身份却是特殊,乃是张太岳的学生,名为赵贤。
只见他一脸慷慨之色,迈步而出,大声说道:“改革虽事大,然而离了张太岳,就真会前功尽弃吗?今日死的是张文明,明日若死的是张太岳,那大明的改革难道就要止步不前了吗?”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臣以为,孝道乃人伦大道!生时不尽孝,死后不丁忧,如此不尊孝道者,当真能忠于君父乎?不忠不孝者,又与禽兽何异?”
“张太岳乃是微臣的老师,微臣相信老师在这个时候,必然会选择回乡,尽人伦孝道,叩请陛下成全!”
轰!
此言一出,不少人对其怒目而视。
本以为此人是张太岳学生,会站在张太岳一边,没想到竟突然出此言!
受其鼓舞,立马又有人站出来。
“臣亦是此意,丁忧守制乃是祖制,虽有夺情旧例,却是在朝堂无人可用时的手段!可如今满朝臣工,皆为国之栋梁,岂有离了张太岳,改革便无法继续的道理?臣以为当成全张太岳之人伦孝道,准其丁忧!”
一时间,朝堂内的争论越发激烈起来。
场面几乎要失控。
“朕乏了,此事改日再议。”
一直不开口的朱高烈终于开口,群臣只好停下议论,退下殿去。
不过,东厂外首,贾时安却并未离去,依旧站在原地。
“张文明的死可查清楚原因了?”
朱高烈看向他。
贾时安正色说道:“回禀陛下,张文明的死,有问题!”
伴随着张太岳收到传蜂鸟的消息,其父去世的消息也在以飞快的速度传播开来,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无数人都在盯着这位当朝首辅,想知道他接下来会怎么做。
金陵,钦差行辕。
“江陵县那边还有其他消息传来吗?好端端的,人怎么可能突然死了?”
杨凡一边问,一边走进钦差行辕。
作为东厂的刑官,虽然因为十二刑官制的出现,权位被削,可也能够接触到东厂内不少的机密信息了。
刘军成在旁边赶紧回答:“随张文明的死讯一并传至朝廷的,还有一封仵作查验记录,说是年老体衰,刚巧赶上了……”
“刚巧赶上了?”
杨凡嗤笑一声,“你会相信?”
“……”
这下子,刘军成不说话了。
因为,他也是不信的。
谁让陛下重启《大诰》,又起复张太岳担任内阁首辅,主持改革变法以来,实在是伤害到了太多人的利益了呢。
这次张太岳受命巡视天下,却直直的朝着南方而来,其意图昭然若揭——就是要坐镇金陵,压服整个东南豪族,彻底落实改革变法。
毕竟金陵乃是旧都所在,豪族门阀的关系盘根错节,勋贵世族盘踞,一旦改革,牵扯的利益何其巨大?
此事除他之外,几乎无人可为。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其父张文明却突然去世,如何能不令人生疑?
“大人,那我们现在要怎么做?”
刘军成低声询问道。
“等!”
杨凡目光深邃,“传咱家命令,所有东厂
</di>
所属,包括战部一众供奉,全部出动,咱家要随时掌握金陵城内的一切风吹草动!”
在他看来,利益之争从古至今都未断绝,可这般杀人父母,祸及家人的手段,无疑是突破了底线。
更何况,张太岳要是不来了,他还怎么去孝陵祭扫呢?
顿了顿,杨凡继续吩咐道:“顺道命人仔细查一查,哪家人在这段时间离开了金陵,前往了江陵县。”
“是!”
刘军成脸色一肃。
他自然从杨凡的话语里听出了森然的杀机。
而江陵县,正是张太岳的老家。
徐家。
砰。
徐阶猛地按在石桌上,石桌瞬间四分五裂,他就如同一头干瘦的狮子,豁然站了起来,神色里充斥厉色。
“怎么会如此!”
他是了解张太岳的。
两人到底是有师生之谊,他对于自己这个学生,却是了解的很,其人素有主见,志性更是坚忍。
一旁的徐璠看到父亲如此动怒,连忙劝说道:“父亲,您身体不好,快请息怒,不要气坏了身子。此事说不定只是个巧合……”
然而,他的话刚说一半,就看到了徐阶冰冷如刀的眼眸,这番话便彻底说不下去了。
“你可有牵扯此事?”
徐阶的声音宛如来自深渊一般。
徐璠心中一凛,连忙道:“父亲说的哪里话?太岳是您的学生,也是我的兄长,我如何能做这种事?”
“哼!没有最好!”
徐阶神色微微一松,目光看向了这无边长夜,“祸事,真的要来了。”
若无这事,恐怕张太岳的手段还会温和点。
可既然出了这档子事,以张太岳的为人,恐怕整个金陵,不,整个江南之地都要遭殃!注定人头滚滚,流血漂橹!
很明显,徐阶笃定了张太岳会成功夺情,而且会继续推进改革。
“祸事?”
徐璠不理解。
徐阶目光瞥了他一眼,叹息道:“那群人,把太岳激怒了啊!太岳者,岂会被他们这等手段所阻?”
神都,太和殿。
文武臣工位列左右,甚至连世勋世禄的勋贵竟然也上朝来。
高踞御案后面的朱高烈身披衮服,头戴翼善冠,神色平静无波,可底下众人的神态变化却一览无余。
此次朝会的目的自然只有一个,那就是张太岳是否要按照祖制,丁忧守制。
“那就议一议吧。”
朱高烈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的表情,而他的手边则是张太岳上书丁忧的折子。
场面略显沉默。
隔了好一会儿,才有一个官员站出来,朗声说道:“臣以为,太祖以孝治天下,此乃礼法祖制,任何人皆不可例外。”
见到有人开口,其他人也纷纷开口。
“张太岳肩负改革大事,事关家国社稷,如何能在此时离开?到时,改革势必半途而废!而以往亦有夺情先例,臣叩请陛下循旧例夺情!”
“没错,改革事大,可酌情沿袭旧例!请陛
</di>
下明鉴!”
然而,一个翰林却站了出来,其身份却是特殊,乃是张太岳的学生,名为赵贤。
只见他一脸慷慨之色,迈步而出,大声说道:“改革虽事大,然而离了张太岳,就真会前功尽弃吗?今日死的是张文明,明日若死的是张太岳,那大明的改革难道就要止步不前了吗?”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臣以为,孝道乃人伦大道!生时不尽孝,死后不丁忧,如此不尊孝道者,当真能忠于君父乎?不忠不孝者,又与禽兽何异?”
“张太岳乃是微臣的老师,微臣相信老师在这个时候,必然会选择回乡,尽人伦孝道,叩请陛下成全!”
轰!
此言一出,不少人对其怒目而视。
本以为此人是张太岳学生,会站在张太岳一边,没想到竟突然出此言!
受其鼓舞,立马又有人站出来。
“臣亦是此意,丁忧守制乃是祖制,虽有夺情旧例,却是在朝堂无人可用时的手段!可如今满朝臣工,皆为国之栋梁,岂有离了张太岳,改革便无法继续的道理?臣以为当成全张太岳之人伦孝道,准其丁忧!”
一时间,朝堂内的争论越发激烈起来。
场面几乎要失控。
“朕乏了,此事改日再议。”
一直不开口的朱高烈终于开口,群臣只好停下议论,退下殿去。
不过,东厂外首,贾时安却并未离去,依旧站在原地。
“张文明的死可查清楚原因了?”
朱高烈看向他。
贾时安正色说道:“回禀陛下,张文明的死,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