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忠靖侯府,眼瞧着老夫人要过八十岁寿辰,府中众人喜气洋洋,提前置办起贺寿事宜。一众仆妇进进出出,忙碌不停。
“请客的名单已经定下了,明儿个便让先生们写了,写好了都送出去,可别落下哪家。”大太太刘氏吩咐道。
“是。”长子赵庆承答应道。
“老太太喜欢佛法,先前请人抄的经书可预备好了,若是好了着人送去兴隆寺。”刘氏又道。
“是。”二房的赵庆澜答应道。
正张罗着,管家一气跑过来,气喘吁吁道:“圣旨来了,李总管亲自来的。”
“是什么事情?”原本在一旁慢悠悠喝茶的忠靖侯赵成顺直接站了起来,面色紧张道。
“说是喜事。”管家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想必是咱们老夫人过寿,圣上赐了礼。”刘氏同样起身猜测道。
“快快,都换上衣服,把香案摆好。”忠靖侯赵成顺急急忙忙走进了房中,在仆从的侍候下赶着换好了官服,携着一众子侄到前院跪下。
谁料圣旨宣完,竟然是赐婚,命赵家女与明镜司掌司使陆云祁一月后完婚。跪在人群最前面的忠靖侯赵成顺磕头谢恩,忠靖侯府众人面色灰败。
司礼监大太监李有德笑道:“恭喜大人了,觅得佳婿。这陆大人可是圣上信重之人呢,对侯府日后助力不小呢。”
“承陛下隆恩,借公公吉言了。”赵成顺心中虽也难受,可在皇帝红人面前一点不敢露出来,双手奉上一个分量足够的荷包,“有劳公公跑这一趟了。”
“为圣上办差,哪有什么辛苦呢。”李有德嘴上说着,将荷包放入了袖中。
将李有德殷切送到门口,一行人回到前厅,面上仍旧是担忧惶恐,赵成顺的发妻刘氏呜呜地哭了起来。
“哭什么,这是喜事!”赵成顺斥道:“你当这陆云祁是谁,还敢当着人的面哭起来!”
众下人闻言早就退了出去,此时厅中只剩了赵成顺夫妻与他们的两个儿子。
“我自然是知道那是谁,那是个杀人不眨眼的,连他同族都避着的人,我怎么能将女儿嫁给他啊!”刘氏哭泣道。
陆云祁,现任明镜司掌司使,手下爪牙数人,上察百官,下督黎民,稽查众人一言一行。因救驾有功,颇得皇帝重用,命其掌管诏狱,凡进诏狱者,很难有活着出来的,便是能活着出来,腿脚常有缺失,足见手段之酷烈。天下人听到他的名字,无不为之胆寒。
“对啊,父亲,他连名满天下的清官文嘉都敢杀,还有什么不敢干的。您想想办法啊,妹妹才十六岁,不能嫁给这么一个心黑手狠之人啊。”赵庆承说道。
次子赵庆茂年纪小,此时站在母亲身边,拿着帕子给母亲拭泪。
赵成顺怒道:“我何尝愿意!可这是圣上亲自指婚,若是不同意,便是抗旨不尊,阖家杀头的大罪。”
“可是陆家当年与咱们家如此,你如何敢将女儿嫁过去?”刘氏说道。
赵成顺何尝不知,当年彩云关大捷,镇守云州的陆府落了个抄家,而同样参加那场战役的赵家因功得了爵位。陆云祁这些年面上没什么,心里未尝不恨。
“不若您去求求夏首辅,咱家一向与夏首辅交好,夏首辅圣眷正隆,也许有办法可以转圜。”赵承说道。
赵成顺拧眉良久,正自犹豫,忽而仆妇过来禀报:“不得了了,二姑娘听了赐婚的事情,唬得不得了,前几日原就身子不好,刚才瞧着脸上已经没有半点血色了。”
“还不快请大夫!”刘氏一听女儿出事,急得不行,一时间只觉呼吸急促,站都站不稳。
赵成顺见状叹了口气,决定去夏府上一试。
到了夏府,管家见他倒是客套,将人立刻迎进了门。
首辅夏充见他笑道:“恭喜侯爷啊,听说圣上赐了一门好亲事呢。”
见夏充如此,赵成顺心中凉了一截。他原以为当年老忠靖侯帮着夏充坐稳了首辅之位,两家多年联系密切又是姻亲,夏充会帮忙的。想起家中一团乱,赵成顺低声道:“圣上的心意自然是好的,只是我家大女儿远嫁,小女儿年纪小,原是想多留几年,首辅可有法子在圣上面前转圜一二?”
夏充脸上的笑意淡了些,说道:“圣上旨意已下,哪有我这个做臣子的去驳回的道理?”
赵成顺慌忙道:“实在是家中老母年纪大了,虽说是糊涂了,可子女中只认得出我这个女儿,故而才有这个念头。”
“陆大人的府邸亦是在京城,若是平日里想念,将女儿常接回家就是。”夏充的态度越发冷淡,面上倒是和煦,“若是不方便,本官近日得了几匹宝驹,可以赠给令嫒,这马儿灵性得狠,拉起马车再难走的路也不会颠簸。”
赵成顺心里彻底冷了,他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夏充作为首辅,这些年何尝不是在防备陆云祁。夏充只有一子,偏生去得早,唯一的孙女便是自己的大儿媳妇,如今皇帝命忠靖侯府与陆云祁成婚,未尝没有缓和他们关系的意思。
这是要用我的女儿,来为夏充谋一个安稳的晚年啊。赵成顺想明白关窍,面上没有表现出来,从容告辞离开。
回了忠靖侯府,刘氏想是刚刚哭过,见他红着眼圈问道:“怎么了,夏大人怎么说?”
赵成顺怒道:“他如何会管?这婚事许是有他在后面出力呢!”
“你的意思是……”刘氏脸色变了。
“我们认命吧。”赵成顺叹道。
刘氏不可思议地看向赵成顺:“认命?我的芯儿被你们再三斟酌,嫁去了那么远的地方,你如今还要让柔儿入了火坑?”
赵成顺一时语塞。
刘氏冷冷地看向赵成顺,说道:“这个命,我是不认的。二房三房都有年纪相仿的女孩儿,何必让我的柔儿嫁?”
“对,正是这个道理呢,三妹妹,五妹妹都是婶婶们的嫡出呢。”赵承说道。
“这可是欺君之罪。”赵成顺不赞同。
“这算哪门子欺君之罪?我细读了一遍圣旨,圣上只说让我们赵家嫁嫡女,可没说是哪房的姑娘。”刘氏道。
“可谁都知道陆云祁素日为人,谁愿意嫁呢?”赵成顺身为长兄,对子侄素来关照,深知他们的性子。
“我管他们愿不愿意,平日里二房还有点营生,三房就是靠着咱们度日,你去告诉三房,若是肯嫁女儿,嫁妆我出,另外我给他们封五千两银子。”刘氏娘家出身不错,且掌管侯府数年,有些家私。
赵成顺还在犹豫,有嬷嬷跑来,说道:“不好了,二姑娘想不开,要投湖呢。”
“柔儿,我的柔儿!”刘氏哭着跑去了后院。赵成顺犹豫半晌,终于向三房行去。
赵成顺本以为此事极难说,谁料刚开了口,三弟赵成行还未说话,三太太苏氏在屏风后面道:“大哥和大嫂这些年来一直帮衬我们,如今有用得着我们的地方,自然该尽心才是。”
赵成行原是犹豫之色,听了妻子的话转而谄媚地望向大哥,说道:“自当如此,咱们是一家人,大哥有顾虑,小弟应当分忧。”
赵成顺没成想如此顺利,忙不迭地谢了,又添上两千两银子,方才回去。
赵成顺送走大哥,回头皱眉道:“你舍得将女儿嫁过去?”
苏氏款款地从窗户后面走出来,轻笑道:“我怎么会嫁我女儿?咱们外面不是还养着一个外甥女吗?”
“你是让她替嫁?”赵成行会意。苏氏娘家有一个妹妹,早亡,留下一子一女,曾受他们夫妻庇护,如今倒是能用上来。
“横竖我当年白帮了他们?正巧她也姓赵。”苏氏说道。
赵成行点头赞道:“娘子好成算,如此一来,我们既得了银钱,也不会让女儿入了火坑。”
“这个自然。”苏氏笑道。
直隶通县,一家叫福顺酒家的小饭馆亮着油灯,生意虽不温不火,可因着菜色好吃且便宜,多年都有老顾客支持,倒也开了数年。
后厨里,负责洗菜涮肉的小姑娘解下围裙,同做菜的老板娘说道:“李婶婶,今儿的活我干完了,先回去了。”
李婶子说道:“好,把剩下那碗面带回去,省着回去还得开火。”
“多谢您啦。”小姑娘名叫赵凝,生得十分俏丽,平日里干活利落干净,颇得老板娘喜欢。
赵凝将一大碗面盖好放在食盒里,稳稳地端在手中,快步从街上的人群中穿行,往桐花巷的家中赶去。
桐花巷最靠北的一间小院子便是赵凝的家。院子里盖了五间房,院门朝东,进院右手边是厨房杂物间,院子里种着时鲜菜蔬并养了两只下蛋的母鸡。
赵凝刚走到院门口,九岁的弟弟赵准一把将门推开。
“姐姐若是再不回来,我该去街上寻姐姐了。”赵准原是板着一张脸透过门缝张望,见到赵凝朝家中奔来喜道。
“李婶婶接了一个活,今天帮着做的久了些。”赵凝说道:“我带了面回来,你去将腌肉和咸菜拿出来,我们拌着吃。”
“好。”赵准忙洗了手去厨房的坛子里取了几块肉出来,赵凝已经将面分成两碗,姐弟两个坐在一旁的小桌上一起吃了起来。
“好吃,这面是李婶婶做的?”赵准问道。
“倒是我做的呢,”赵凝笑道。
“哇,姐姐做饭越发好吃了。”赵准赞道。他知道姐姐这两年在饭馆帮厨,是为了学些厨艺,日后能自己开一家饭馆。
“你倒是嘴甜。”说笑间,姐弟两个吃了饭,收拾完桌子,赵准自觉去洗碗,赵凝正要将晒干的豆子腌了,忽听到外面一阵敲门声。
“请客的名单已经定下了,明儿个便让先生们写了,写好了都送出去,可别落下哪家。”大太太刘氏吩咐道。
“是。”长子赵庆承答应道。
“老太太喜欢佛法,先前请人抄的经书可预备好了,若是好了着人送去兴隆寺。”刘氏又道。
“是。”二房的赵庆澜答应道。
正张罗着,管家一气跑过来,气喘吁吁道:“圣旨来了,李总管亲自来的。”
“是什么事情?”原本在一旁慢悠悠喝茶的忠靖侯赵成顺直接站了起来,面色紧张道。
“说是喜事。”管家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想必是咱们老夫人过寿,圣上赐了礼。”刘氏同样起身猜测道。
“快快,都换上衣服,把香案摆好。”忠靖侯赵成顺急急忙忙走进了房中,在仆从的侍候下赶着换好了官服,携着一众子侄到前院跪下。
谁料圣旨宣完,竟然是赐婚,命赵家女与明镜司掌司使陆云祁一月后完婚。跪在人群最前面的忠靖侯赵成顺磕头谢恩,忠靖侯府众人面色灰败。
司礼监大太监李有德笑道:“恭喜大人了,觅得佳婿。这陆大人可是圣上信重之人呢,对侯府日后助力不小呢。”
“承陛下隆恩,借公公吉言了。”赵成顺心中虽也难受,可在皇帝红人面前一点不敢露出来,双手奉上一个分量足够的荷包,“有劳公公跑这一趟了。”
“为圣上办差,哪有什么辛苦呢。”李有德嘴上说着,将荷包放入了袖中。
将李有德殷切送到门口,一行人回到前厅,面上仍旧是担忧惶恐,赵成顺的发妻刘氏呜呜地哭了起来。
“哭什么,这是喜事!”赵成顺斥道:“你当这陆云祁是谁,还敢当着人的面哭起来!”
众下人闻言早就退了出去,此时厅中只剩了赵成顺夫妻与他们的两个儿子。
“我自然是知道那是谁,那是个杀人不眨眼的,连他同族都避着的人,我怎么能将女儿嫁给他啊!”刘氏哭泣道。
陆云祁,现任明镜司掌司使,手下爪牙数人,上察百官,下督黎民,稽查众人一言一行。因救驾有功,颇得皇帝重用,命其掌管诏狱,凡进诏狱者,很难有活着出来的,便是能活着出来,腿脚常有缺失,足见手段之酷烈。天下人听到他的名字,无不为之胆寒。
“对啊,父亲,他连名满天下的清官文嘉都敢杀,还有什么不敢干的。您想想办法啊,妹妹才十六岁,不能嫁给这么一个心黑手狠之人啊。”赵庆承说道。
次子赵庆茂年纪小,此时站在母亲身边,拿着帕子给母亲拭泪。
赵成顺怒道:“我何尝愿意!可这是圣上亲自指婚,若是不同意,便是抗旨不尊,阖家杀头的大罪。”
“可是陆家当年与咱们家如此,你如何敢将女儿嫁过去?”刘氏说道。
赵成顺何尝不知,当年彩云关大捷,镇守云州的陆府落了个抄家,而同样参加那场战役的赵家因功得了爵位。陆云祁这些年面上没什么,心里未尝不恨。
“不若您去求求夏首辅,咱家一向与夏首辅交好,夏首辅圣眷正隆,也许有办法可以转圜。”赵承说道。
赵成顺拧眉良久,正自犹豫,忽而仆妇过来禀报:“不得了了,二姑娘听了赐婚的事情,唬得不得了,前几日原就身子不好,刚才瞧着脸上已经没有半点血色了。”
“还不快请大夫!”刘氏一听女儿出事,急得不行,一时间只觉呼吸急促,站都站不稳。
赵成顺见状叹了口气,决定去夏府上一试。
到了夏府,管家见他倒是客套,将人立刻迎进了门。
首辅夏充见他笑道:“恭喜侯爷啊,听说圣上赐了一门好亲事呢。”
见夏充如此,赵成顺心中凉了一截。他原以为当年老忠靖侯帮着夏充坐稳了首辅之位,两家多年联系密切又是姻亲,夏充会帮忙的。想起家中一团乱,赵成顺低声道:“圣上的心意自然是好的,只是我家大女儿远嫁,小女儿年纪小,原是想多留几年,首辅可有法子在圣上面前转圜一二?”
夏充脸上的笑意淡了些,说道:“圣上旨意已下,哪有我这个做臣子的去驳回的道理?”
赵成顺慌忙道:“实在是家中老母年纪大了,虽说是糊涂了,可子女中只认得出我这个女儿,故而才有这个念头。”
“陆大人的府邸亦是在京城,若是平日里想念,将女儿常接回家就是。”夏充的态度越发冷淡,面上倒是和煦,“若是不方便,本官近日得了几匹宝驹,可以赠给令嫒,这马儿灵性得狠,拉起马车再难走的路也不会颠簸。”
赵成顺心里彻底冷了,他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夏充作为首辅,这些年何尝不是在防备陆云祁。夏充只有一子,偏生去得早,唯一的孙女便是自己的大儿媳妇,如今皇帝命忠靖侯府与陆云祁成婚,未尝没有缓和他们关系的意思。
这是要用我的女儿,来为夏充谋一个安稳的晚年啊。赵成顺想明白关窍,面上没有表现出来,从容告辞离开。
回了忠靖侯府,刘氏想是刚刚哭过,见他红着眼圈问道:“怎么了,夏大人怎么说?”
赵成顺怒道:“他如何会管?这婚事许是有他在后面出力呢!”
“你的意思是……”刘氏脸色变了。
“我们认命吧。”赵成顺叹道。
刘氏不可思议地看向赵成顺:“认命?我的芯儿被你们再三斟酌,嫁去了那么远的地方,你如今还要让柔儿入了火坑?”
赵成顺一时语塞。
刘氏冷冷地看向赵成顺,说道:“这个命,我是不认的。二房三房都有年纪相仿的女孩儿,何必让我的柔儿嫁?”
“对,正是这个道理呢,三妹妹,五妹妹都是婶婶们的嫡出呢。”赵承说道。
“这可是欺君之罪。”赵成顺不赞同。
“这算哪门子欺君之罪?我细读了一遍圣旨,圣上只说让我们赵家嫁嫡女,可没说是哪房的姑娘。”刘氏道。
“可谁都知道陆云祁素日为人,谁愿意嫁呢?”赵成顺身为长兄,对子侄素来关照,深知他们的性子。
“我管他们愿不愿意,平日里二房还有点营生,三房就是靠着咱们度日,你去告诉三房,若是肯嫁女儿,嫁妆我出,另外我给他们封五千两银子。”刘氏娘家出身不错,且掌管侯府数年,有些家私。
赵成顺还在犹豫,有嬷嬷跑来,说道:“不好了,二姑娘想不开,要投湖呢。”
“柔儿,我的柔儿!”刘氏哭着跑去了后院。赵成顺犹豫半晌,终于向三房行去。
赵成顺本以为此事极难说,谁料刚开了口,三弟赵成行还未说话,三太太苏氏在屏风后面道:“大哥和大嫂这些年来一直帮衬我们,如今有用得着我们的地方,自然该尽心才是。”
赵成行原是犹豫之色,听了妻子的话转而谄媚地望向大哥,说道:“自当如此,咱们是一家人,大哥有顾虑,小弟应当分忧。”
赵成顺没成想如此顺利,忙不迭地谢了,又添上两千两银子,方才回去。
赵成顺送走大哥,回头皱眉道:“你舍得将女儿嫁过去?”
苏氏款款地从窗户后面走出来,轻笑道:“我怎么会嫁我女儿?咱们外面不是还养着一个外甥女吗?”
“你是让她替嫁?”赵成行会意。苏氏娘家有一个妹妹,早亡,留下一子一女,曾受他们夫妻庇护,如今倒是能用上来。
“横竖我当年白帮了他们?正巧她也姓赵。”苏氏说道。
赵成行点头赞道:“娘子好成算,如此一来,我们既得了银钱,也不会让女儿入了火坑。”
“这个自然。”苏氏笑道。
直隶通县,一家叫福顺酒家的小饭馆亮着油灯,生意虽不温不火,可因着菜色好吃且便宜,多年都有老顾客支持,倒也开了数年。
后厨里,负责洗菜涮肉的小姑娘解下围裙,同做菜的老板娘说道:“李婶婶,今儿的活我干完了,先回去了。”
李婶子说道:“好,把剩下那碗面带回去,省着回去还得开火。”
“多谢您啦。”小姑娘名叫赵凝,生得十分俏丽,平日里干活利落干净,颇得老板娘喜欢。
赵凝将一大碗面盖好放在食盒里,稳稳地端在手中,快步从街上的人群中穿行,往桐花巷的家中赶去。
桐花巷最靠北的一间小院子便是赵凝的家。院子里盖了五间房,院门朝东,进院右手边是厨房杂物间,院子里种着时鲜菜蔬并养了两只下蛋的母鸡。
赵凝刚走到院门口,九岁的弟弟赵准一把将门推开。
“姐姐若是再不回来,我该去街上寻姐姐了。”赵准原是板着一张脸透过门缝张望,见到赵凝朝家中奔来喜道。
“李婶婶接了一个活,今天帮着做的久了些。”赵凝说道:“我带了面回来,你去将腌肉和咸菜拿出来,我们拌着吃。”
“好。”赵准忙洗了手去厨房的坛子里取了几块肉出来,赵凝已经将面分成两碗,姐弟两个坐在一旁的小桌上一起吃了起来。
“好吃,这面是李婶婶做的?”赵准问道。
“倒是我做的呢,”赵凝笑道。
“哇,姐姐做饭越发好吃了。”赵准赞道。他知道姐姐这两年在饭馆帮厨,是为了学些厨艺,日后能自己开一家饭馆。
“你倒是嘴甜。”说笑间,姐弟两个吃了饭,收拾完桌子,赵准自觉去洗碗,赵凝正要将晒干的豆子腌了,忽听到外面一阵敲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