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
2005年1月2日,此时正值隆冬,还有三天就到“小寒”。
虽然易清县极少下雪,寒冷程度却分毫不减。
农历十一月里阴冷的湿气随着寒意渐渐爬上窗沿,从缝隙里渗透进屋里。
屋里没有空调、没有取暖器,若是穿得少了些还会忍不住打哆嗦,甚至比站在室外还要冷上几分。
然而在南辉厂三号家属区一栋普普通通的居民楼里,却弥漫着火热的气氛。三个大人看向舟舟的眼中都充满了希冀的火焰。
虽然从祝昭十三年后的视角看来,他们未来会走出这个南辉厂,走到易清县、叙城、省城、乃至更大的天地。
但祝思来、周云瑛、周云理显然没有这种觉悟,他们只觉得未来是可以预见的,无非就是像父辈那样在南辉厂干一辈子,如果运气好一些,可以进县城买个好一点的房子,就这么安稳度日。
就算祝思来和周云瑛曾经去外地上过学,但他们的前半生都被这个厂子束缚住了,即使走出省外还是不得不回到南辉厂来。就像是风筝,飞得再高,也不得不顺着线回到主人手里。
可是,舟舟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变化。
在此之前,他们的生活日复一日,看不到别的出路。
通过这几次卖气球的经历,他们却明白了,只要有不同于旁人的创意、善于判断局势的眼光、没有疏漏的执行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赚到从前没法想象的财富。
舟舟正是手里拿着剪子,替风筝剪断线的人。
即使三个大人心里都在犹豫,他们是不是应该以长辈的身份出面制止这场闹剧,就像是从前他们的父辈做过的那样,告诉儿孙要安分,要谨慎,不要担风险。
现在就收手拿着卖气球得到的几千块钱安安稳稳退场不好吗?
可是到了最后,还是没有任何人提出这个不愉快的话题。
祝昭没有教过的一课,舟舟在今天学到了。
在家庭中,掌握话语权除了靠亲情,还能靠能力。
*
言归正传,三个大人都在等待着舟舟提出新的赚钱方法。
舟舟也不多作言语,小心翼翼地爬下高脚凳,跑回自己的房间从书桌上拿了一个做好的纸灯笼给大家看。
这个纸灯笼是小小的正方体,做法很简单,用薄薄的篾条搭出框架,再糊上宣纸,画几个寓意吉祥如意的图案就好。
如果为了发亮,这种小灯笼没办法承载蜡烛的重量,只有放一个轻巧的小灯泡进去。
小小的竹灯笼捧在掌心,微弱地散发着暖黄色的光芒。
周云瑛和祝思来朗声大笑,捏了捏舟舟的鼻尖,难怪那次去竹海的时候在做灯笼的摊子面前不挪窝呢,原来当时就惦记上了。
纸灯笼在大人手中传递,对于小孩子来说,这个纸灯笼算是极为精巧的手工作业,但在周云理眼中,他并没有看到像之前卖的气球那样具有不可取代的创新性。
在祝思来眼中亦然。
显然,这不像是个能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的主意。
他们虽然有些失落,但还是不想打击孩子的积极性,绞劲脑汁地想着要怎么说才能安慰她。
周云瑛欲言又止,还是不得不说:“舟舟,这个灯笼恐怕……不太好卖。”
正如之前在竹海,祝昭提出要靠灯笼赚钱时,阿尘担心的那样。
竹灯笼和长条气球一样,都具备了成本便宜、易得,不费时不费力的优点。但是易清县这边,除了元宵节,没什么人会买灯笼的。
听到周云瑛委婉劝退的话,舟舟不仅不沮丧,反倒自信地笑起来,像一株生机勃勃的向日葵正迎着太阳展露它的活力。
果然如仙女姐姐所料,大人们会这样说。
面对这些质疑,祝昭早就在空间里教过她怎么回答了,舟舟只需要依葫芦画瓢,复述一遍就行:“这些灯笼不是用来卖的,是用来送的?”
“送?”得到这个标准答案之外的回答,三个大人瞠目结舌,异口同声地问到。
对,就是送。
祝昭在意识空间里悠然一笑,深藏功与名。
祝昭也知道,舟舟做这个灯笼顶天了也就算有几分童趣,拿出去卖能卖几个钱?就算卖得便宜又有几个人会买?
又不是主角光环点满,随便拿样东西出来大家就会争相追捧,还不如重操旧业卖气球赚得多。
然而在元宵节却又不一样了,且不说元宵节本身就有买灯笼的传统,他们还可以结合传统的猜灯谜习俗,搞一回别出心裁的小型灯会。
让客人花钱猜灯谜,如果猜中了就能带走摊子上的奖品,没猜中他们也可以送客人一盏舟舟做的小灯笼充作安慰奖。
周云理眼前一亮,夸奖到:“这个办法好,即使客人没猜中都还能得到一盏灯笼,不算空手而归,会吸引更多客人来。”
就相当于在卡池里设置了个保底,十抽必出紫,不然谁愿意来当冤大头?
“但是用什么东西来当作摊子上的奖品呢?”祝思来陷入了沉思。
这个奖品还真不好挑。
太便宜的不行,吸引不来客人,太贵的也不行,成本太高。
日用品不行,一下子就丧失了猜灯谜的“雅趣”,和这个摊子格格不入。
“我知道了!”周云理一拍桌子站起来,震得大家耳朵疼。
离叙城不远的荣城年年都在举办灯会,被称为“天下第一灯”。
当地做灯笼的店家浩如烟海,若是去那边买几盏能够镇住场子的灯笼回来,他们的生意就成了一半了。
*
这次的生意显然规模就要更大,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定下来的。
“卖气球小分队”改名为“卖灯笼小分队”,一连讨论了好几天。
从猜一次灯谜的定价,到灯谜的难度怎么确定,再到灯谜的内容怎么收集,荣城的灯笼买什么价格的,几个人你来我往争得面红耳赤,再没有之前卖气球时那样姐弟和睦、夫妻同心。
家庭大战一触即发。
舟舟托着下巴看他们争执,意识早就偷偷溜进了空间。
还是这里好呀,小伙伴各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零食还好吃,我超喜欢这里的。
基本的方案定下来之后,大家又陷入了忙碌之中。
和之前卖气球时的分工一样,舟舟和周云瑛负责做灯笼,祝思来负责想办法怎么在元宵节当天把这么多灯笼一次性地弄到现场去,周云理则主动请缨远赴荣城找关系买到“镇摊之宝”。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就进了腊月。
生意的事情暂时筹备得差不多了,大家开始分出一部分精力忙于春节前的准备。
外婆家里灌了香肠,给舟舟家分了一些。
在川省这边有个说法,这家人富裕与否就看窗户外头挂的香肠有多少,但舟舟家里显然失去了这个“炫富”的机会。
前些日子隔壁家闹耗子,隔壁抱了只猫回去养,耗子为了逃难,就一窝蜂地跑到舟舟家里来了。
祝思来想尽了办法,耗子药、粘鼠板、捕鼠笼都用了一通,偏偏这耗子跟成了精似的,滑不溜手永远不上钩。
要是把香肠挂在窗户外头,指不定就成了耗子的口粮,祝思来才不会干这种“资敌”的事情。
去要了一根竹竿回来,支在两条高脚凳中间,再把香肠悬挂上去,甚至还在竹竿上涂了一层油,保管耗子没办法对香肠动手。
贴完春联已是腊月二十九,这几天舟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都在忙着组织团年。
一家人齐聚一堂,孩子们给长辈拜年,说几句“新年快乐,万事如意”之类的吉祥话就可以收到红包,磕头之类的习俗这边是没有的。
家里的几个孩子在拿到红包之后,偷偷躲到角落看红包里有多少钱。
从红包里掏出了一张五十块的纸币,舟舟的双眼亮晶晶的,像最明亮的星子:“姐姐,五十块诶!”
明明卖气球的时候连一百块都收到过,也不知这小丫头看到五十块有什么好兴奋的。
祝昭忍不住腹诽,在零五年,长辈们的工资是四、五百块的时候,红包是五十块,在一五年,长辈们的工资升到八、九千的时候,红包是两百块。
显然红包增长的速度,远远比不上工资增长的速度。
这些压岁钱说是给孩子的,其实最后都要交到大人手里,至少在祝昭十五岁前都是这样。
她倒是没什么抵触心理,毕竟别的长辈给她钱,她的父母也要给别家孩子钱,把得到的压岁钱上交,一来二去的父母就相当于不进不出了。
祝昭幸灾乐祸地笑起来,现在你就尽情得意吧,祝舟舟小朋友。一会儿你妈找你上交压岁钱的时候别哭哦。
周云瑛正巧走过来,温柔可亲地笑着。
祝昭捧着汽水和薯片在意识空间里狂笑,来了来了,每次她妈找她上缴压岁钱的时候就是这副表情。
周云瑛果然在舟舟旁边坐下了,她摸了摸舟舟的头准备说话。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要把别人的伞撕烂,祝昭心里的小人儿跳起舞来,对对对就是这样,让她交出压岁钱!
周云瑛犹豫再三,开口说到:“这次的压岁钱,妈妈就不收了,你留着不许乱用,要是乱用的话下次就不给你了。买玩具可以,外面的零食和小吃不许吃,听到没有?”
若是按照周云瑛以往的性子,是不会给孩子留压岁钱的。
但这两个月来,周云瑛见识到了女儿的本领,自然对她放心不少。舟舟连卖气球挣到的钱都主动提出要给家里用,没有任何私藏的心思,周云瑛怎么好意思连压岁钱都不给她留呢?
总之她不乱花钱就好了。
舟舟乖巧地点头应下来,别的长辈见状都在夸舟舟听话懂事,周云瑛明明心里就高兴得很,偏偏面上还要故作谦虚:“没有没有,都是她自己听话,我们都没有管过她。”
这厢在母慈女孝,祝昭的笑容却僵在了脸上。
这个剧本,好像有点儿不对劲。
不患寡而患不均,她小时候的压岁钱可都是如数上交了的啊!怎么周云瑛女士还搞双标呢!
舟舟似乎感受到了她的生气,贴心地安慰她:“姐姐不要生气,我的压岁钱分你一半好了。”
仙女姐姐好可怜啊,都没人给她压岁钱。
舟舟的话语抚慰了祝昭无能狂怒的心,只觉得心里软得一塌糊涂。算了,和孩子计较什么。
*
除夕夜是要守岁的,川省人爱打麻将,周云瑛和祝思来一早就和其他人商量好了等到除夕夜来两圈,打到天亮。
只留下周云理独自挑大梁,陪着舟舟和她的小伙伴满家属区里跑。
有个老爷爷背了一箩筐的兔子灯来卖,其他孩子都一溜烟地跑去找大人要钱了,只有舟舟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原地——她今天出门没带钱。
别家孩子都有的咱家孩子也得有。
周云理心疼地掏出五块钱给舟舟买了一盏。
兔子灯底部是镂空的,交叉成十字的竹架子正中安了一根短短的蜡烛,同时竹架子两侧还有两个轮子。兔子灯前头拴了一根线,可以拉着兔子灯走。
舟舟得了心爱的玩具,兴奋地拉着兔子灯,跟盈盈两个跑来跑去。
周云理满怀欣慰地看着他的外甥女,一年一年过去,孩子很快就长大啦,以后要是离开家乡去外地工作他还真有点儿舍不得。
玩疯了的祝舟舟突发奇想,拉着她的兔子灯跑到周云理面前:“舅舅,兔子灯可真好看,我们也做一些拿来送给客人吧。”
周云理蹲在墙角,手里夹了一根别人给他的香烟,惆怅地吐出几个烟圈,方才的伤感消失得无影无踪。
舍不得?不,没有半点舍不得。
虽然易清县极少下雪,寒冷程度却分毫不减。
农历十一月里阴冷的湿气随着寒意渐渐爬上窗沿,从缝隙里渗透进屋里。
屋里没有空调、没有取暖器,若是穿得少了些还会忍不住打哆嗦,甚至比站在室外还要冷上几分。
然而在南辉厂三号家属区一栋普普通通的居民楼里,却弥漫着火热的气氛。三个大人看向舟舟的眼中都充满了希冀的火焰。
虽然从祝昭十三年后的视角看来,他们未来会走出这个南辉厂,走到易清县、叙城、省城、乃至更大的天地。
但祝思来、周云瑛、周云理显然没有这种觉悟,他们只觉得未来是可以预见的,无非就是像父辈那样在南辉厂干一辈子,如果运气好一些,可以进县城买个好一点的房子,就这么安稳度日。
就算祝思来和周云瑛曾经去外地上过学,但他们的前半生都被这个厂子束缚住了,即使走出省外还是不得不回到南辉厂来。就像是风筝,飞得再高,也不得不顺着线回到主人手里。
可是,舟舟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变化。
在此之前,他们的生活日复一日,看不到别的出路。
通过这几次卖气球的经历,他们却明白了,只要有不同于旁人的创意、善于判断局势的眼光、没有疏漏的执行就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赚到从前没法想象的财富。
舟舟正是手里拿着剪子,替风筝剪断线的人。
即使三个大人心里都在犹豫,他们是不是应该以长辈的身份出面制止这场闹剧,就像是从前他们的父辈做过的那样,告诉儿孙要安分,要谨慎,不要担风险。
现在就收手拿着卖气球得到的几千块钱安安稳稳退场不好吗?
可是到了最后,还是没有任何人提出这个不愉快的话题。
祝昭没有教过的一课,舟舟在今天学到了。
在家庭中,掌握话语权除了靠亲情,还能靠能力。
*
言归正传,三个大人都在等待着舟舟提出新的赚钱方法。
舟舟也不多作言语,小心翼翼地爬下高脚凳,跑回自己的房间从书桌上拿了一个做好的纸灯笼给大家看。
这个纸灯笼是小小的正方体,做法很简单,用薄薄的篾条搭出框架,再糊上宣纸,画几个寓意吉祥如意的图案就好。
如果为了发亮,这种小灯笼没办法承载蜡烛的重量,只有放一个轻巧的小灯泡进去。
小小的竹灯笼捧在掌心,微弱地散发着暖黄色的光芒。
周云瑛和祝思来朗声大笑,捏了捏舟舟的鼻尖,难怪那次去竹海的时候在做灯笼的摊子面前不挪窝呢,原来当时就惦记上了。
纸灯笼在大人手中传递,对于小孩子来说,这个纸灯笼算是极为精巧的手工作业,但在周云理眼中,他并没有看到像之前卖的气球那样具有不可取代的创新性。
在祝思来眼中亦然。
显然,这不像是个能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的主意。
他们虽然有些失落,但还是不想打击孩子的积极性,绞劲脑汁地想着要怎么说才能安慰她。
周云瑛欲言又止,还是不得不说:“舟舟,这个灯笼恐怕……不太好卖。”
正如之前在竹海,祝昭提出要靠灯笼赚钱时,阿尘担心的那样。
竹灯笼和长条气球一样,都具备了成本便宜、易得,不费时不费力的优点。但是易清县这边,除了元宵节,没什么人会买灯笼的。
听到周云瑛委婉劝退的话,舟舟不仅不沮丧,反倒自信地笑起来,像一株生机勃勃的向日葵正迎着太阳展露它的活力。
果然如仙女姐姐所料,大人们会这样说。
面对这些质疑,祝昭早就在空间里教过她怎么回答了,舟舟只需要依葫芦画瓢,复述一遍就行:“这些灯笼不是用来卖的,是用来送的?”
“送?”得到这个标准答案之外的回答,三个大人瞠目结舌,异口同声地问到。
对,就是送。
祝昭在意识空间里悠然一笑,深藏功与名。
祝昭也知道,舟舟做这个灯笼顶天了也就算有几分童趣,拿出去卖能卖几个钱?就算卖得便宜又有几个人会买?
又不是主角光环点满,随便拿样东西出来大家就会争相追捧,还不如重操旧业卖气球赚得多。
然而在元宵节却又不一样了,且不说元宵节本身就有买灯笼的传统,他们还可以结合传统的猜灯谜习俗,搞一回别出心裁的小型灯会。
让客人花钱猜灯谜,如果猜中了就能带走摊子上的奖品,没猜中他们也可以送客人一盏舟舟做的小灯笼充作安慰奖。
周云理眼前一亮,夸奖到:“这个办法好,即使客人没猜中都还能得到一盏灯笼,不算空手而归,会吸引更多客人来。”
就相当于在卡池里设置了个保底,十抽必出紫,不然谁愿意来当冤大头?
“但是用什么东西来当作摊子上的奖品呢?”祝思来陷入了沉思。
这个奖品还真不好挑。
太便宜的不行,吸引不来客人,太贵的也不行,成本太高。
日用品不行,一下子就丧失了猜灯谜的“雅趣”,和这个摊子格格不入。
“我知道了!”周云理一拍桌子站起来,震得大家耳朵疼。
离叙城不远的荣城年年都在举办灯会,被称为“天下第一灯”。
当地做灯笼的店家浩如烟海,若是去那边买几盏能够镇住场子的灯笼回来,他们的生意就成了一半了。
*
这次的生意显然规模就要更大,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定下来的。
“卖气球小分队”改名为“卖灯笼小分队”,一连讨论了好几天。
从猜一次灯谜的定价,到灯谜的难度怎么确定,再到灯谜的内容怎么收集,荣城的灯笼买什么价格的,几个人你来我往争得面红耳赤,再没有之前卖气球时那样姐弟和睦、夫妻同心。
家庭大战一触即发。
舟舟托着下巴看他们争执,意识早就偷偷溜进了空间。
还是这里好呀,小伙伴各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零食还好吃,我超喜欢这里的。
基本的方案定下来之后,大家又陷入了忙碌之中。
和之前卖气球时的分工一样,舟舟和周云瑛负责做灯笼,祝思来负责想办法怎么在元宵节当天把这么多灯笼一次性地弄到现场去,周云理则主动请缨远赴荣城找关系买到“镇摊之宝”。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就进了腊月。
生意的事情暂时筹备得差不多了,大家开始分出一部分精力忙于春节前的准备。
外婆家里灌了香肠,给舟舟家分了一些。
在川省这边有个说法,这家人富裕与否就看窗户外头挂的香肠有多少,但舟舟家里显然失去了这个“炫富”的机会。
前些日子隔壁家闹耗子,隔壁抱了只猫回去养,耗子为了逃难,就一窝蜂地跑到舟舟家里来了。
祝思来想尽了办法,耗子药、粘鼠板、捕鼠笼都用了一通,偏偏这耗子跟成了精似的,滑不溜手永远不上钩。
要是把香肠挂在窗户外头,指不定就成了耗子的口粮,祝思来才不会干这种“资敌”的事情。
去要了一根竹竿回来,支在两条高脚凳中间,再把香肠悬挂上去,甚至还在竹竿上涂了一层油,保管耗子没办法对香肠动手。
贴完春联已是腊月二十九,这几天舟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都在忙着组织团年。
一家人齐聚一堂,孩子们给长辈拜年,说几句“新年快乐,万事如意”之类的吉祥话就可以收到红包,磕头之类的习俗这边是没有的。
家里的几个孩子在拿到红包之后,偷偷躲到角落看红包里有多少钱。
从红包里掏出了一张五十块的纸币,舟舟的双眼亮晶晶的,像最明亮的星子:“姐姐,五十块诶!”
明明卖气球的时候连一百块都收到过,也不知这小丫头看到五十块有什么好兴奋的。
祝昭忍不住腹诽,在零五年,长辈们的工资是四、五百块的时候,红包是五十块,在一五年,长辈们的工资升到八、九千的时候,红包是两百块。
显然红包增长的速度,远远比不上工资增长的速度。
这些压岁钱说是给孩子的,其实最后都要交到大人手里,至少在祝昭十五岁前都是这样。
她倒是没什么抵触心理,毕竟别的长辈给她钱,她的父母也要给别家孩子钱,把得到的压岁钱上交,一来二去的父母就相当于不进不出了。
祝昭幸灾乐祸地笑起来,现在你就尽情得意吧,祝舟舟小朋友。一会儿你妈找你上交压岁钱的时候别哭哦。
周云瑛正巧走过来,温柔可亲地笑着。
祝昭捧着汽水和薯片在意识空间里狂笑,来了来了,每次她妈找她上缴压岁钱的时候就是这副表情。
周云瑛果然在舟舟旁边坐下了,她摸了摸舟舟的头准备说话。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要把别人的伞撕烂,祝昭心里的小人儿跳起舞来,对对对就是这样,让她交出压岁钱!
周云瑛犹豫再三,开口说到:“这次的压岁钱,妈妈就不收了,你留着不许乱用,要是乱用的话下次就不给你了。买玩具可以,外面的零食和小吃不许吃,听到没有?”
若是按照周云瑛以往的性子,是不会给孩子留压岁钱的。
但这两个月来,周云瑛见识到了女儿的本领,自然对她放心不少。舟舟连卖气球挣到的钱都主动提出要给家里用,没有任何私藏的心思,周云瑛怎么好意思连压岁钱都不给她留呢?
总之她不乱花钱就好了。
舟舟乖巧地点头应下来,别的长辈见状都在夸舟舟听话懂事,周云瑛明明心里就高兴得很,偏偏面上还要故作谦虚:“没有没有,都是她自己听话,我们都没有管过她。”
这厢在母慈女孝,祝昭的笑容却僵在了脸上。
这个剧本,好像有点儿不对劲。
不患寡而患不均,她小时候的压岁钱可都是如数上交了的啊!怎么周云瑛女士还搞双标呢!
舟舟似乎感受到了她的生气,贴心地安慰她:“姐姐不要生气,我的压岁钱分你一半好了。”
仙女姐姐好可怜啊,都没人给她压岁钱。
舟舟的话语抚慰了祝昭无能狂怒的心,只觉得心里软得一塌糊涂。算了,和孩子计较什么。
*
除夕夜是要守岁的,川省人爱打麻将,周云瑛和祝思来一早就和其他人商量好了等到除夕夜来两圈,打到天亮。
只留下周云理独自挑大梁,陪着舟舟和她的小伙伴满家属区里跑。
有个老爷爷背了一箩筐的兔子灯来卖,其他孩子都一溜烟地跑去找大人要钱了,只有舟舟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原地——她今天出门没带钱。
别家孩子都有的咱家孩子也得有。
周云理心疼地掏出五块钱给舟舟买了一盏。
兔子灯底部是镂空的,交叉成十字的竹架子正中安了一根短短的蜡烛,同时竹架子两侧还有两个轮子。兔子灯前头拴了一根线,可以拉着兔子灯走。
舟舟得了心爱的玩具,兴奋地拉着兔子灯,跟盈盈两个跑来跑去。
周云理满怀欣慰地看着他的外甥女,一年一年过去,孩子很快就长大啦,以后要是离开家乡去外地工作他还真有点儿舍不得。
玩疯了的祝舟舟突发奇想,拉着她的兔子灯跑到周云理面前:“舅舅,兔子灯可真好看,我们也做一些拿来送给客人吧。”
周云理蹲在墙角,手里夹了一根别人给他的香烟,惆怅地吐出几个烟圈,方才的伤感消失得无影无踪。
舍不得?不,没有半点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