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宫灯挂在这儿行不?”祝思来高高举着一盏大红宫灯问周云瑛。

    周云瑛歪着头仔细打量:“要不再高点儿吧,再高点儿显眼些,隔得老远也能看见。”

    “行。”祝思来拿起撑杆,把宫灯往上头挪了挪。可惜刚刚挂上绳子,绳子就从中间往下坠,祝思来手忙脚乱地赶紧把宫灯取了下来,“还是太重了,绳子承受不了。”

    “算了算了,就放在凳子上吧,你别折腾了。”周云瑛捏了捏头疼的额角,“舟舟他们回来没有?我们这儿弄好了,可以开始招呼客人了。”

    而周云理和舟舟,此时还站在广场边缘,望着长江吹冷风。

    *

    此事说来话长。

    今天是元宵节,为了抢占个好位置,更名为“卖灯笼小分队”的四人起了个大早,连早饭都是在南辉厂开往易清县的厂车上对付着吃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等到他们到达临江广场的时候摆摊的小商贩们还稀稀拉拉的,空位置有的是。

    于是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占据了一块“风水宝地”,正巧在广场挨着马路的那块儿,就算站在马路对面都能看见。

    祝思来一早联系的面包车也在不久之后把三千个竹灯笼、三百个兔子灯、十盏宫灯、一盏走马灯如数运到了广场,他和周云瑛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布置他们的摊位。

    如果一开始就把这些竹灯笼尽数挂在他们牵的绳子上,地方大约是不够用的。

    就算一个灯笼直径10cm,挂100个灯笼就需要十米长的绳子,即使为了节约空间可以从上到下挂五条绳子,也需要足足六排,凭他们这四个人,着实照管不过来。

    最后还是舟舟提出的主意。

    他们所在的摊位是一个非常规整的长方形,有一面不挂任何灯笼摆上桌子,舟舟就坐在桌子里头和顾客交流,有桌子做阻隔也能防止人贩子趁着大人们不注意把孩子抱走了。

    另外三面分别牵起五条绳子,其中一面长一些,另外两面短一些,全部挂满大约能挂上500个灯笼。

    如果被取下来一个就迅速从袋子里补充一个上去,免得到了最后绳子上剩下的灯笼不多空落落的不好看。

    忙完了这一通,摊位四周都被竹灯笼包围了,舟舟背着手看了一圈,很是满意。

    周云瑛对着冻得通红的双手哈了口热气,问舟舟冷不冷。

    舟舟今天也穿得厚实,白色的羽绒服把她裹得像个糯米团子,粉色的帽子、围巾、手套恰好是一套,全身上下就一张白生生的小脸漏在外头。

    “你要问她冷不冷不如问我冷不冷。”祝思来搓了搓手,把还有些发凉的手穿过围巾往舟舟颈窝那儿一塞,冰凉的双手和温热的皮肤一接触让舟舟忍不住打了个哆嗦,像土拔鼠一样尖叫起来。

    周云瑛没好气地拍了他一下,让周云理带着舟舟到处转转。整个摊位占最大头的竹灯笼已经布置好了,剩下的兔子灯、宫灯、走马灯就好办得多,这里有她和祝思来就够了。

    广场边缘有台阶,可以顺着台阶走到江边。

    周云理没打算下去,抱着舟舟走到广场边的石质栏杆旁,凭栏而望,在长江边长大的孩子对长江总是有种眷恋之情。

    不同于舟舟他们这一辈的孩子总是被老师家长告诫夏天千万不能去江边玩,周云理他们小时候可不管这些,江河湖海随他们游。

    冬天的长江水位不高,不似夏季那样江面开阔一览无遗。但周云理仍然雄心万丈,仿佛回到了当年他和朋友在冬天横渡长江时的心态。

    他有种直觉,临江广场是他们赚钱的起点,但绝对不是终点。

    幻想中的场景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惜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江上的潮气被夹杂在凌冽的寒风中,肆无忌惮地往脸上扑。

    他穿得单薄,身上就一层棉衣,连毛衣也没穿,没过多久便冷得受不了了,他替舟舟紧了紧围巾,说到:“咱们回去吧,摊子应该布置好了。”

    *

    元宵节到广场上玩的人比平时多上几倍。

    舟舟他们的摊子占地面积不小,大约有十五个平方,五百个竹灯笼齐齐挂在绳子上,把摊子的三面围得密不透风,看上去蔚为壮观。

    兔子灯就随意散放在地上,像一只只真正的小白兔安安静静地伏在地上吃草。这是那天除夕夜,舟舟从买来的兔子灯那里获得的灵感,央求着周云理帮着她又做了三百盏。

    连周云瑛都皱着眉头说让周云理不能太惯着孩子了。

    而那盏被舟舟他们称为“镇摊之宝”的走马灯被放在了最高的桌案上,比围在四周拥簇着它的那十盏精致的大红宫灯还要高出一截去,瞬间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眼球,纷纷过来问这些灯笼是怎么卖的。

    舟舟坐在桌子前,大方自然地给他们介绍这个“猜灯谜”的活动规则。

    现场每盏小竹灯笼里头都有一张字条,一盏灯笼五块钱,买下这盏灯笼就可以获得里面的字条。

    买下一盏灯笼,猜对里面的灯谜可以赢得一盏兔子灯。

    买下五盏灯笼,猜对五条字谜可以在十盏大红宫灯里任选一盏。

    买下十盏灯笼,猜对十条字谜就可以拿下今天的终极大奖——那盏走马灯。

    但如若中间错了任何一条,很抱歉,就只能拿着你买下的竹灯笼遗憾而归。

    顾客里头也不乏有机灵的人,有个梳着中分的男人问到:“那我岂不是可以买几十盏灯笼,从里头挑十条我能猜的出来的字谜?”

    这个漏洞早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就被堵死了。

    舟舟解释到:“叔叔,这样不行的,我随意取十盏灯笼下来,要全部猜中才可以。如果中间有一个错了,想要再猜必须再买十盏,也需要全部猜对。”

    虽然丧失了钻空子的机会,看在舟舟年纪小又有礼貌的份儿上,中分男人倒也没生气,反倒夸舟舟有头脑,递过来五块钱,让舟舟取一盏小灯笼给他。

    随着舟舟接过钱脆生生地应下,灯笼摊子上的四人开始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

    周云瑛和祝思来在摊子的外围来回走动,负责照管这些灯笼,免得让人偷走。

    舟舟就负责收钱,核对客人猜的灯谜正不正确。

    周云理负责为客人取灯笼,以及在空出来的位置上新挂上一盏小灯笼。

    “叔叔,给你,想出来答案之后就告诉我哦。”舟舟把小灯笼递到客人的手里,摊子周边渐渐围起不少人来,夏国人天生爱看热闹,就算自己不猜,也想看看别人能不能猜中。

    人群里还有好事者对着舟舟喊到:“小老板,你几岁呀?认识字吗就来当考官。”

    还有个衣着凌乱的二流子用牙签剔了剔牙,不怀好意地痞笑着:“娃娃,你这个年纪出来做什么生意啊?回家吃奶去吧!”

    从去年九月底开始,祝昭安排的【每日任务】里头就有一项是每日认识五个汉字。

    实际上舟舟几乎都是超额完成任务,到现在为止学会的汉字不说两千,起码一千五是有了,平时阅读一些简单的文章也没什么问题。

    有时遇到不懂的字,祝昭还能当场给她讲解,连字典都不用查,舟舟进度更是突飞猛进。

    此时有人明目张胆地质疑她的能力,舟舟气呼呼地手脚并用就要爬出桌子站在外面跟他理论理论。

    我的小祖宗诶!周云理吓了一跳,眼疾手快地拽着她羽绒服的帽子把她拽回原处,笑呵呵地打圆场:“别看我外甥女年纪小,认识的字比我这个没出息的舅舅还多呢。”

    又对着脸颊胀鼓鼓还在生闷气的舟舟劝到:“和气生财,和气生财。”

    不得不说周云理摸清了舟舟的本性,知道这就是个小财迷,天大地大赚钱最大,什么都能为赚钱让步,她果然平复好心情,又乖乖坐回原处。

    伸手不打笑脸人,人群哄笑起来:“那我们就等着看小老板的本事了。”

    喧闹的声音没有影响那位客人的动作,他利索地把灯笼里头的字条掏出来。

    字条展开是道字谜——四个人搬木头。

    这位机灵的客人也有两把刷子,稍作思索便回答到:“是不是一个杰字,杰出的杰。”

    舟舟看了看字条上的数字,是第899号,她拿出小本子核对了一下,惊喜地说道:“叔叔你好厉害,一下子就答对啦。”

    那位客人儒雅地笑了笑,接过周云理递过来的兔子灯,道了声谢,转身走进了人群中。

    人群中的其他人啧啧称奇:“别看人家年纪小,还当真认识字,咱们易清县怕不是出了个神童。”

    “这算什么?”有个老太太不服气地嚷着,“我孙子比这丫头片子认识的字多得多,昨儿个还给我念报纸呢!”

    旁边那个二流子阴阳怪气地“哟”了一声:“老太太您家里是出了个文曲星啊?不知道您家孙子几岁了啊?”

    有人给她捧场,老太太得意之色瞬间藏不住了:“我大孙子今年十岁了。”

    二流子抚掌大笑:“哎哟,您孙子可真厉害,才十岁就和人家小姑娘三、四岁一样厉害了,可真了不得啊!”

    听了这明褒实贬的话,人群中的笑声像是浪潮一样此起彼伏,久久无法停息。

    有了之前那个成功案例,花钱猜谜的人越来越多。

    这些灯谜都是舟舟和周云理特意跑去叙城的市图书馆借了有关字谜的书回来,经过一番筛选之后才抄上去的。

    虽然为了吸引更多客人,特意设置了几十道比较简单的,但剩下的都很难,不说舟舟和周云理了,连家里学历最高的祝思来都猜不出来。

    祝昭忍不住吐槽,她能教舟舟玩这么一出,还是托了现在智能手机没普及的福,等到十年后,字谜上网一查就能查到答案,摆这么一个摊子不得赔个底儿掉。

    这些花钱猜谜的客人里,绝大多数都没能猜出来,提着那盏小灯笼悻悻离场,只能安慰自己好歹不算空手而归。

    还有一部分客人已经玩儿上头了,灯笼不灯笼的不重要,今天非得猜出来一道灯谜不可,买了一盏又一盏小灯笼,乐得舟舟合不拢嘴。

    突然有位老人为难地站在摊子前,问到:“幺妹,你家的兔子灯卖不卖?”

章节目录

重生成系统后我躺赢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小楼听雨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楼听雨眠并收藏重生成系统后我躺赢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