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放心,大殿里有是楼晋守着,出不了乱子。此事夫人当真不告知陛下?”
“是楼晋确实武艺非凡,若他是乙浑或慕容白曜的人,陛下岂非危险了!”
“夫人放心,是楼晋若是背叛陛下,恐怕世间并无侍卫忠于陛下了。”淳于焯见封蘅方寸大乱,连忙安慰她。
封蘅望着他,“淳于将军,你既然知道了这么多,又来逼问我,岂非早早得知了消息?”
“臣不能说,但夫人可以。”淳于焯叹了口气,“太后此计就算天衣无缝,然陛下也未必毫不知情。臣有一犯上揣测,太后与陛下母子只怕会更生嫌隙。”
“你这是何意?”
淳于焯轻轻叹了口气,“依臣看来,陛下未必年轻气盛不如人。”
封蘅不愿再与他多谈此事,便同他一起到了太和殿,透过窗纱隐约可见拓跋弘与慕容白曜在商议什么。
待慕容白曜离开之后,封蘅走进去,淳于焯附耳对拓跋弘说了些话,拓跋弘迟疑片刻,“既然如此,宫中多多加强守卫便是。”
封蘅诧异他如此沉着,络迦匆匆进来,欣喜地喊着,“陛下大喜,韩夫人产下公主,母女平安。”
她看到他的脸上漾起笑意,急匆匆地走去看韩夫人母女。封蘅跟了过去,闻到弥散在空气中的血腥味,不由得一阵恶心,趁着众人忙乱出了屋子,菱渡跟在她身后,“夫人当真不打算告诉陛下,可万一陛下……”
封蘅皱眉望着远处宽阔的皇城巷道,喃喃道,“熬过今晚,如今韩夫人产下公主,若此时我告知陛下,白白引得韩夫人怨恨。”
“可夫人不怕陛下日后怨恨?”
封蘅没有答话,冷冽的寒风打在脸上生疼,她慢慢走回寝宫,看到星空低垂,仿佛抬手就能够到似的。
再有月余,李蕴微也要临盆。
她没想到拓跋弘会深夜来昭宁宫。
他走进来时,尤带着深冬夜里的寒凉之气,封蘅躺在床榻上辗转难眠,见他提了宫灯进来,慌张地要下床。
拓跋弘摆了摆手,菱渡跟进来为他更衣,他坐在床榻一侧,神色沉重,“朕有话告诉你。”
菱渡点亮一排宫灯,寝宫里亮堂起来,拓拔弘摩挲着她的手指,“待明日之后月余,朕要准备封后大典,手铸金人之事,你定要全力而为。”
封蘅被他唬住,“未曾立太子,却要先行立后,这……恐怕不合祖制……”
她猛然反应过来,“陛下说明日,明日……”
拓跋弘笑着望着她,郑重地说:“是明日,明日之后,待朕亲政,必立你为后。”
“陛下……陛下都知道了。”封蘅讶异地看着他,心里忽然一阵失落与紧张,“太后……母后并非故意隐瞒陛下,实在是这是难得的时机,母后是怕陛下冲动……”
她见他胸有成竹,知晓他这是故意为之。又忽然想到他胳膊上的伤,连忙问道:“陛下伤口可换了药?”
“放心。”拓跋弘顺着她坐在床上,“阿蘅以为刺客是谁派来的?”
封蘅迟疑片刻,“乙浑?”
拓跋弘轻笑一声,伸手把床幔拉上,封蘅看不清他的神色,却见他轻轻握住她的手,想要说些什么,终究没有开口。
没想到一切如此顺利。
乙浑被拓拔郁压到太和殿时,她正在为拓拔弘准备午膳,刚接过宫人端来的菜肴,岚风便走进来附耳对她说话。她犹豫片刻,让岚风为她换了外裳,在外殿的柱子后停住。
拓跋弘并无惊异恼怒之色,乙浑的胳膊被紧紧捆住,衣袍不整,头发脏乱,满脸狼狈。封蘅竟一时想不起他往日飞扬跋扈的模样了。
“乙浑,你可知罪?”拓跋弘毫不见喜色,只是淡漠地问。
乙浑冷哼一声,并不作答。
拓跋弘也不气恼,慢悠悠倒了杯酒,他还不及再问,太后与广川王从宫门外进来,拓拔略行礼,“臣弟拜见陛下,陛下万安。”
拓跋弘摆了摆手,起身扶太后在案桌前坐下,却不想太后吩咐道,“略儿,快去给丞相松绑。”
拓跋略不知所谓,犹疑地望着拓跋弘,拓跋弘向他摆摆手,他这才与侍卫一起为乙浑解开绳索。
太后又笑,“乙浑,你是大魏的元老之臣,本宫记得早在武皇帝时,你便已是朝中显臣。先帝在世时,也时常夸赞你有豪勇之气,可惜先帝驾崩,你欺负陛下与本宫孤儿寡母,竟然逆谋造反……”
太后话还没说完,乙浑仰头大笑,“不愧是武皇帝亲自为先帝挑选的太子妃,到底非同一般。哪里想得到我筹划千万,却败给了当初那个低眉顺眼的汉人太子妃!”
“事到如今,你罪当诛九族,不过……”太后面上的笑容尽数敛去,“本宫本该让略儿把你就地诛杀,却把你带来太和宫,你可知是为了什么?”
乙浑脸色大变,向一旁的侍卫扑过去,作势就要抢夺侍卫的佩剑自尽,广川王眼疾手快,狠狠把他踢倒在地。
“当年本宫姑母,昭仪冯氏,究竟是怎么死的?”太后冷冽地问出这句话,封蘅从没见过太后如此狠厉仇恨的表情,“宗爱之乱,武皇帝遇弑而崩。当日在禁宫值守的,也有丞相吧!”
乙浑恍惚地望着四周,喃喃道:“惠儿…惠儿她……”
“住口!”太后恼怒地站起来,从拓跋略手里抽出长剑,架在乙浑的脖子上。
乙浑却呵呵笑了起来,浑浊的目光打量着太后,“你还记得那日宫变,是我把你送出宫的,是我救了你一命!否则你定然被宗爱一同杀了,像…像你姑母,你姑母……”他不住地重复着。
他哈哈大笑起来,嘴边涌起些许白沫,眼睛也不受控制地向上翻腾。
拓跋弘望了在柱子旁的封蘅一眼,吩咐拓拔略,“拉出去,凌迟处死,昭告天下。”
拓跋略向侍卫使了眼色,又轻轻握住太后的胳膊,“母后,乙浑看来是疯了。”
太后握剑的手松了,那把剑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乙浑惊惧地转过头来,似是忽然清醒了一般,眼睛直勾勾盯着拓跋弘,“小皇帝,你不会以为这皇位当真属于你吧?大魏是太后的!早晚是冯家的!”
随及又恢复了疯癫的模样。
拓跋弘的眼里闪过一丝狠厉,转瞬即逝。他缓缓站起来,如往常一般神情温和地安抚太后,“母后且宽心,儿臣不曾想到,先冯昭仪竟让母后如此挂心。”
“你不知道,你们都不知……”太后喃喃而语。
拓跋弘连忙给不远处的封蘅使了眼色,封蘅见状从昏暗处的漆柱处走出来,亲昵地挽住太后的手,“母后莫要忧心了,如今乙浑被伏,就算是他疯了,母后想要问出什么,陛下也有的是办法让他说出来。”
太后并没听进去她的话,只沉声唤了善玉来,说是要回万寿宫去。
拓跋弘把太后送上驾辇,待又赏赐了广川王些许宝贝,太和宫只剩下他与封蘅两人,他才长长松了口气。
两人站在枯槁的梧桐树下,相视而笑。
“你笑什么?”拓跋弘咳了一声,故作严厉。
“陛下又笑什么?”
“我笑,树叶萧索,天气寒凉。”
“我猜……”封蘅抬头望向阴沉的天空,“明日定有瑞雪!”
她的脸上泛起明媚灿烂的笑。
“是楼晋确实武艺非凡,若他是乙浑或慕容白曜的人,陛下岂非危险了!”
“夫人放心,是楼晋若是背叛陛下,恐怕世间并无侍卫忠于陛下了。”淳于焯见封蘅方寸大乱,连忙安慰她。
封蘅望着他,“淳于将军,你既然知道了这么多,又来逼问我,岂非早早得知了消息?”
“臣不能说,但夫人可以。”淳于焯叹了口气,“太后此计就算天衣无缝,然陛下也未必毫不知情。臣有一犯上揣测,太后与陛下母子只怕会更生嫌隙。”
“你这是何意?”
淳于焯轻轻叹了口气,“依臣看来,陛下未必年轻气盛不如人。”
封蘅不愿再与他多谈此事,便同他一起到了太和殿,透过窗纱隐约可见拓跋弘与慕容白曜在商议什么。
待慕容白曜离开之后,封蘅走进去,淳于焯附耳对拓跋弘说了些话,拓跋弘迟疑片刻,“既然如此,宫中多多加强守卫便是。”
封蘅诧异他如此沉着,络迦匆匆进来,欣喜地喊着,“陛下大喜,韩夫人产下公主,母女平安。”
她看到他的脸上漾起笑意,急匆匆地走去看韩夫人母女。封蘅跟了过去,闻到弥散在空气中的血腥味,不由得一阵恶心,趁着众人忙乱出了屋子,菱渡跟在她身后,“夫人当真不打算告诉陛下,可万一陛下……”
封蘅皱眉望着远处宽阔的皇城巷道,喃喃道,“熬过今晚,如今韩夫人产下公主,若此时我告知陛下,白白引得韩夫人怨恨。”
“可夫人不怕陛下日后怨恨?”
封蘅没有答话,冷冽的寒风打在脸上生疼,她慢慢走回寝宫,看到星空低垂,仿佛抬手就能够到似的。
再有月余,李蕴微也要临盆。
她没想到拓跋弘会深夜来昭宁宫。
他走进来时,尤带着深冬夜里的寒凉之气,封蘅躺在床榻上辗转难眠,见他提了宫灯进来,慌张地要下床。
拓跋弘摆了摆手,菱渡跟进来为他更衣,他坐在床榻一侧,神色沉重,“朕有话告诉你。”
菱渡点亮一排宫灯,寝宫里亮堂起来,拓拔弘摩挲着她的手指,“待明日之后月余,朕要准备封后大典,手铸金人之事,你定要全力而为。”
封蘅被他唬住,“未曾立太子,却要先行立后,这……恐怕不合祖制……”
她猛然反应过来,“陛下说明日,明日……”
拓跋弘笑着望着她,郑重地说:“是明日,明日之后,待朕亲政,必立你为后。”
“陛下……陛下都知道了。”封蘅讶异地看着他,心里忽然一阵失落与紧张,“太后……母后并非故意隐瞒陛下,实在是这是难得的时机,母后是怕陛下冲动……”
她见他胸有成竹,知晓他这是故意为之。又忽然想到他胳膊上的伤,连忙问道:“陛下伤口可换了药?”
“放心。”拓跋弘顺着她坐在床上,“阿蘅以为刺客是谁派来的?”
封蘅迟疑片刻,“乙浑?”
拓跋弘轻笑一声,伸手把床幔拉上,封蘅看不清他的神色,却见他轻轻握住她的手,想要说些什么,终究没有开口。
没想到一切如此顺利。
乙浑被拓拔郁压到太和殿时,她正在为拓拔弘准备午膳,刚接过宫人端来的菜肴,岚风便走进来附耳对她说话。她犹豫片刻,让岚风为她换了外裳,在外殿的柱子后停住。
拓跋弘并无惊异恼怒之色,乙浑的胳膊被紧紧捆住,衣袍不整,头发脏乱,满脸狼狈。封蘅竟一时想不起他往日飞扬跋扈的模样了。
“乙浑,你可知罪?”拓跋弘毫不见喜色,只是淡漠地问。
乙浑冷哼一声,并不作答。
拓跋弘也不气恼,慢悠悠倒了杯酒,他还不及再问,太后与广川王从宫门外进来,拓拔略行礼,“臣弟拜见陛下,陛下万安。”
拓跋弘摆了摆手,起身扶太后在案桌前坐下,却不想太后吩咐道,“略儿,快去给丞相松绑。”
拓跋略不知所谓,犹疑地望着拓跋弘,拓跋弘向他摆摆手,他这才与侍卫一起为乙浑解开绳索。
太后又笑,“乙浑,你是大魏的元老之臣,本宫记得早在武皇帝时,你便已是朝中显臣。先帝在世时,也时常夸赞你有豪勇之气,可惜先帝驾崩,你欺负陛下与本宫孤儿寡母,竟然逆谋造反……”
太后话还没说完,乙浑仰头大笑,“不愧是武皇帝亲自为先帝挑选的太子妃,到底非同一般。哪里想得到我筹划千万,却败给了当初那个低眉顺眼的汉人太子妃!”
“事到如今,你罪当诛九族,不过……”太后面上的笑容尽数敛去,“本宫本该让略儿把你就地诛杀,却把你带来太和宫,你可知是为了什么?”
乙浑脸色大变,向一旁的侍卫扑过去,作势就要抢夺侍卫的佩剑自尽,广川王眼疾手快,狠狠把他踢倒在地。
“当年本宫姑母,昭仪冯氏,究竟是怎么死的?”太后冷冽地问出这句话,封蘅从没见过太后如此狠厉仇恨的表情,“宗爱之乱,武皇帝遇弑而崩。当日在禁宫值守的,也有丞相吧!”
乙浑恍惚地望着四周,喃喃道:“惠儿…惠儿她……”
“住口!”太后恼怒地站起来,从拓跋略手里抽出长剑,架在乙浑的脖子上。
乙浑却呵呵笑了起来,浑浊的目光打量着太后,“你还记得那日宫变,是我把你送出宫的,是我救了你一命!否则你定然被宗爱一同杀了,像…像你姑母,你姑母……”他不住地重复着。
他哈哈大笑起来,嘴边涌起些许白沫,眼睛也不受控制地向上翻腾。
拓跋弘望了在柱子旁的封蘅一眼,吩咐拓拔略,“拉出去,凌迟处死,昭告天下。”
拓跋略向侍卫使了眼色,又轻轻握住太后的胳膊,“母后,乙浑看来是疯了。”
太后握剑的手松了,那把剑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乙浑惊惧地转过头来,似是忽然清醒了一般,眼睛直勾勾盯着拓跋弘,“小皇帝,你不会以为这皇位当真属于你吧?大魏是太后的!早晚是冯家的!”
随及又恢复了疯癫的模样。
拓跋弘的眼里闪过一丝狠厉,转瞬即逝。他缓缓站起来,如往常一般神情温和地安抚太后,“母后且宽心,儿臣不曾想到,先冯昭仪竟让母后如此挂心。”
“你不知道,你们都不知……”太后喃喃而语。
拓跋弘连忙给不远处的封蘅使了眼色,封蘅见状从昏暗处的漆柱处走出来,亲昵地挽住太后的手,“母后莫要忧心了,如今乙浑被伏,就算是他疯了,母后想要问出什么,陛下也有的是办法让他说出来。”
太后并没听进去她的话,只沉声唤了善玉来,说是要回万寿宫去。
拓跋弘把太后送上驾辇,待又赏赐了广川王些许宝贝,太和宫只剩下他与封蘅两人,他才长长松了口气。
两人站在枯槁的梧桐树下,相视而笑。
“你笑什么?”拓跋弘咳了一声,故作严厉。
“陛下又笑什么?”
“我笑,树叶萧索,天气寒凉。”
“我猜……”封蘅抬头望向阴沉的天空,“明日定有瑞雪!”
她的脸上泛起明媚灿烂的笑。